Nano Dimension(NNDM)

搜索文档
Nano Dimension(NNDM) - 2023 Q4 - Annual Report
2024-03-22 04:30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自成立以来,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经累计亏损约5.91亿美元[23] - 公司市场价格波动较大,2023年股价从每ADS最高3.28美元到最低2.21美元,股价波动较大[26] - 2023年12月31日结束的一年,公司营收为5631.4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29%[135] - 2023年12月31日结束的一年,公司净利润为2545.8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81.2%[135] - 2023年12月31日结束的一年,总亏损为5566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76%[146] - 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022年7563万美元和2023年6200.4万美元,主要包括工资、股权支付、分包商费用、专利注册费、材料、租金和其他相关研发费用[132] - 公司的销售和营销费用分别为2022年3883万美元和2023年3170.7万美元,主要包括工资、股权支付、市场和广告、差旅费用、租金和其他相关销售和营销费用[134] - 2023年度净亏损为55,660美元,调整后的EBITDA亏损为99,942美元[156] 公司经营风险 - 公司依赖于成功销售先进制造产品和服务,但可能无法成功扩大商业化[33] - 公司产品存在缺陷可能导致产品退货、产品责任、保修或其他索赔[39] - 公司AI模型的不断改进和有效性可能会影响业务、财务状况和运营结果[41] - 公司与供应商的关系如有中断,可能会影响业务[45] - 公司在以色列的制造工厂停工可能导致无法及时完成客户订单[48] - 公司依赖生产设施,任何设施的中断都可能严重影响供应和产品运输[49] - 公司在国际市场销售中面临着多种运营风险,包括外汇汇率波动、收款周期延长、征收税收等[49] - 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可能影响市场竞争力,未能保护商业秘密可能使竞争对手利用公司的专有信息[54] - 公司可能会卷入诉讼以保护或执行其知识产权,这可能是昂贵、耗时且不成功的[60] - 公司可能被视为“被动外国投资公司”(PFIC)[64] - 公司可能不会向ADS持有人提供与普通股股东相同的投票权[67] - ADS持有人可能无法及时收到投票材料以行使投票权[68] - ADS持有人可能无法收到与普通股股东相同的分红或股利[69] - 公司总部和一些业务位于以色列,政治、经济和军事不稳定可能对公司业务产生不利影响[71] - 以色列战争可能对公司运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72] - 以色列政府对司法系统进行广泛改革可能对以色列商业环境产生负面影响[73] - 以色列法律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可能阻碍公司的合并或收购,影响公司控制权[74] - 公司实施了权益计划以保护ADS持有人的长期利益[75] - 以色列政府对公司的研发活动提供了补助,但可能需要支付特定条件下的版税[76] - 公司需遵守以色列研发鼓励法,限制技术转移,可能影响公司技术资产的转让[79] - 公司面临通货膨胀风险,可能影响业务和运营结果[79] - 在以色列或美国执行美国法院的判决可能存在困难[80] - 投资者在以色列提起美国证券法诉讼可能面临困难[81] 公司技术和产品 - 公司的3D打印产品包括DragonFly IV、Fabrica 2.0和Admaflex等系列打印机,以及各种耗材和软件支持[92] - 公司的技术战略基于深度学习人工智能,通过云端管理分布式制造网络,用于3D打印和组装高性能电子和机械应用[91] - 公司的DeepCube技术应用于改善硬件性能,提高增材制造硬件的产量、质量和吞吐量[92] - 公司在2023年8月收购了Additive Flow的知识产权资产,该公司开发了高性能模拟软件,用于机械、热力学、疲劳等多种材料和工艺的模拟[89] - 公司的3D打印产品组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满足了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和PCB、医疗等行业的需求[92] - 公司的DeepCube技术已经在商业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与多家国际工业公司签订了协议,将其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商业用途[92] - 公司的增材制造技术为传统电子和机械制造带来了许多优势,如设计灵活性、生产效率和材料利用率的提高[93] - 传统制造方法需要昂贵的工具和设置成本,而增材制造不需要这些成本,更适合小批量生产和定制项目[94] - 增材制造消除了工具和设置的需求,缩短了交货周期[95] - 增材制造可以将多个组件整合成一个复杂部件,减少了组装的需求,进一步简化了制造流程[96] - 增材制造可以减少材料浪费,环保且成本效益更高[97] - 行业4.0将先进技术整合到制造业中,增材制造作为行业4.0的支柱,有望在未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98] - 增材制造在行业4.0转型中扮演关键角色,吸引了大型和中小型公司的投资[99] - 增材制造不仅用于原型制作,还能在生产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快速迭代设计概念,降低产品开发时间和成本[100] - 增材制造和AME市场
Nano Dimension(NNDM) - 2023 Q4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4-03-22 03:42
业绩总结 - 2023年公司实现年收入5630万美元,同比增长29%[24] - 2023年毛利率为45%,较2022年的32%有所提升[5] - 2023年净亏损为5600万美元,较2022年减少75%[5] - 2023年调整后的毛利率为48%,较2022年的46%有所上升[24] - 2023年EBITDA亏损为9500万美元,较2022年减少60%[24] - 2023财年总收入为56,314百万,较2022财年的43,633百万增长29.1%[67] - 调整后毛利从2022财年的20,274百万增加至2023财年的27,282百万,增长34.5%[67] - 2023财年税前亏损为55,598百万,相较于2022财年的228,031百万亏损减少了75.6%[67] - 2023财年净现金消耗为84,069百万,较2022财年的145,534百万减少42.3%[67] 用户数据与客户案例 - 公司在2023年成功与多个客户合作,包括NASA和美国国防部[26][28] 未来展望 - 预计2024年净现金消耗为1200万至2000万美元[20] - 公司计划在2024年减少2500万至3000万美元的年度成本[20] 新产品与技术研发 - 2023年公司实施了“重塑纳米计划”,以提高组织效率和规模[39] 财务状况 - 2023财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存款的变化为-180,456百万,较2022财年的-323,309百万有所改善[67] - 2023财年总资产为1,064,338百万,较2022财年的1,203,458百万下降11.6%[67] - 2023财年总负债为48,552百万,较2022财年的53,166百万下降10.8%[67] - 2023财年股东权益为1,015,786百万,较2022财年的1,150,292百万下降11.7%[67] - 报告中提到的折旧和摊销费用为115百万,较2022财年的649百万显著下降[66] 股票回购 - 公司在2023年进行了9600万美元的股票回购,预计2024年将继续进行[5]
Nano Dimension(NNDM) - 2023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4-03-22 03:4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全年收入达到约60亿美元,同比增长29%,但略低于60亿美元的预算目标 [12][13] - 毛利率接近50%,持续提升 [7] - 现金消耗从2020年的高位大幅下降,预计2024年将降至1-2亿美元 [16]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的消耗品收入占总收入10%左右,随着产品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有望进一步提升 [44][45] - 重复订单占比有所提升,成为公司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 [45]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在航天航空、国防等行业的客户群体保持良好,未受到行业整体下滑的影响 [14][1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 - 公司将通过并购来实现行业整合和巩固领先地位,正在与Stratasys等公司进行友好洽谈 [36][46] - 公司将继续加大在材料、工艺和软件方面的研发投入,以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10][11][12] - 公司将通过提升毛利率和适度的并购来实现盈利和现金流正转,预计2025年可实现 [26][27][2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认为行业整体处于低谷,但公司自身业务保持良好增长,主要得益于专注于特定垂直行业而非整个行业 [13][14][15] - 公司认为行业内存在较多亏损和现金短缺的企业,这为公司的并购整合创造了机会 [30][36][46]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Ashok Kumar 提问** 提问了公司的现金消耗情况、盈利前景、资本配置策略等 [24][25] **Yoav Stern 回答** - 公司预计2025年可实现盈利和现金流正转,主要依靠提升毛利率或通过适度并购实现 [26][27][28] - 公司将在保证研发投入的前提下,平衡并购、股票回购和其他资本配置方式 [29][30][31] 问题2 **Sol Zelman 提问** 询问公司是否会等待竞争对手破产后再进行并购 [36][37] **Yoav Stern 回答** - 公司不希望等待竞争对手破产,因为这会给客户带来不确定性,影响业务 [38][39] - 公司正在与多家公司进行并购洽谈,包括Stratasys在内,但也在考虑其他技术更先进但销售渠道较弱的公司 [46] 问题3 **Katherine Thompson 提问** 询问公司2023年收入增长的来源以及2024年的增长预期 [40][41] **Yoav Stern 回答** - 2023年29%的有机增长略低于60亿美元的预算目标,2024年预计增速将在15%-29%之间 [43] - 公司消耗品收入占比10%左右,重复订单占比有所提升 [44][45] - 如果完成并购,公司2024年的增长将会更高 [43]
Nano Dimension(NNDM) - 2023 Q4 - Annual Report
2024-03-21 20:31
财务表现 - 2023财年营收达到了5630万美元,同比增长29%[2] - 2023财年毛利率达到45%,较2022财年的32%增长了41%[2] - 2023财年调整后毛利率为48%,较2022财年的46%略有增长[2] - 2023年净现金流为8400万美元,较2022年的1.46亿美元下降了42%[2] - 2023年Q4营收为1450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了19%[2]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收入为5631.4万美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363.3万美元增长29.1%[32] - 2023年研发费用为6200.4万美元,较2022年的7576.3万美元下降18%[33] - 2023年销售和市场费用为3170.7万美元,较2022年的3883.3万美元下降18.4%[33] - 2023年总股东权益为101578.6万美元,较2022年的115029.2万美元下降11.8%[36] - 2023年净亏损为5455万美元,每股亏损0.22美元,较2022年的22742.3万美元净亏损0.88美元每股有所改善[35] - 2023年其他收入为162.7万美元,较2022年的0万美元有所增加[34] - 2023年未发生减值损失,较2022年的4052.3万美元减值损失有所改善[35] - 公司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净亏损为5.5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净亏损228.3亿美元有所减少[51] - 公司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调整后EBITDA亏损为1.0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调整后EBITDA亏损9.5亿美元有所减少[53] - 公司2023年第四季度的调整后毛利为7.0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调整后毛利2.55亿美元有所增加[53] 费用情况 - 2023年Q4成本费用为735.8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了[26] - 2023年Q4研发费用为1358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下降了[27] - 2023年Q4销售和市场费用为828.9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下降了[28] 公司发展方向 - 公司愿景是通过提供数字设计转换为电子或机械设备的解决方案,将现有的电子和机械制造转变为环保和经济高效的精密增材电子和制造[40] - 公司通过产品组合整合,提供快速原型制作、高混合低产量生产、IP安全、最小环境足迹和设计制造能力,释放增材制造的无限可能性[43] 财务指标解释 - EBITDA是一项非IFRS指标,用于评估公司的运营表现,不应被视为衡量公司流动性的指标[54] - 调整后的EBITDA和调整后的毛利是用于评估公司运营表现的非IFRS指标,有助于比较公司不同期间和不同公司的运营表现[55] - 调整后的毛利是指在不考虑非现金项目的情况下计算的毛利,有助于投资者评估公司的表现[56] - EBITDA、调整后的EBITDA和调整后的毛利应与公司的净收入一起考虑,而不是作为公司运营表现或流动性的指标[57]
Nano Dimension(NNDM) - 2023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3-11-29 00: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第三季度收入达到55百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前9个月收入增长33% [7][8] - 毛利率从18%提升至44%(IFRS)和48%(non-IFRS),接近50%的水平 [9] - 调整后EBITDA达到3000万美元,其中三分之一用于研发投入 [14] - 现金流方面,本季度仅使用77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000万美元大幅改善 [16][2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业务多元化,包括电子行业和金属陶瓷行业,其中国防业务占35% [23] - 公司新推出了一种革命性的电子绝缘材料INSU 200,并计划在明年初推向市场 [12][13] - 公司还在研发更好的新材料,将有助于推动电子行业的大规模生产 [1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在国防、航天等领域取得成功,并向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公司销售了大量设备 [11] - 相比同行业平均下滑10%,公司第三季度收入增长20% [24]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进入新的业务模式转型阶段,将通过并购整合业务,实现从"幼儿园"到"中学"的成长 [25] - 公司将通过削减开支、整合设施等措施,提高盈利能力,预计明年底实现盈利 [26][27] - 公司正在积极寻找100百万美元以上收入的目标公司,主要集中在电子和增材制造领域 [4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对第四季度前景保持乐观,预计收入在55-60百万美元之间 [45] - 管理层认为公司的多元化业务模式使其能够抵御行业整体的"逆风" [23][24] - 管理层表示未来一年内将继续进行并购整合,以实现更高的盈利能力 [25][48]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Ron Rosenberg 提问** 询问全球冲突对公司及行业增材制造业务的影响 [32] **Yoav Stern 回答** - 全球冲突加剧导致防务支出增加,有利于公司及行业增材制造业务 [33][34] - 但行业内仍存在一些产品成本效益不高的企业 [34][35] 问题2 **Sol Zelman 提问** 询问公司是否考虑重新收购Stratasys [56] **Yoav Stern 回答** - Stratasys现金流状况恶化,存在收购机会 [57][60] - 但公司更倾向于友好收购,不愿再次经历敌意收购的困扰 [62][63]
Nano Dimension(NNDM) - 2023 Q3 - Quarterly Report
2023-11-28 22:30
营收情况 - 2023年第三季度营收1220万美元,较2022年第三季度增长22%;前九个月营收4190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33%[5] - 2023年前九个月,公司营收为41860千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31529千美元增长约32.77%[36] 毛利率情况 - 2023年第三季度毛利率44%,高于2022年第三季度的18%;前九个月毛利率44%,高于2022年同期的20%[4] - 2023年第三季度调整后毛利率48%,高于2022年第三季度的28%;前九个月调整后毛利率48%,高于2022年同期的36%[4] - 2023年前九个月,公司毛利润为18430千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6380千美元大幅增长[36] - 2023年前三季度毛利润为18430千美元,第三季度为5369千美元[45] - 2023年前三季度调整后毛利润为19894千美元,第三季度为5835千美元[45] 利润及亏损情况 - 2023年第三季度调整后EBITDA为负3000万美元,包含研发费用1100万美元;前九个月为负7700万美元,包含研发费用3900万美元[10] - 2023年第三季度净亏损6660.4万美元,每股亏损0.26美元;前九个月净亏损5350.1万美元,每股亏损0.21美元[20][22] - 2023年前九个月,公司运营亏损为97615千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98831千美元略有收窄[36] - 2023年前九个月,公司净亏损为54320千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140395千美元大幅减少[36] - 2023年前九个月,基本每股亏损为0.21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0.54美元有所降低[36] - 2023年前三季度净亏损54320千美元,第三季度净亏损66873千美元[41] - 2023年前三季度EBITDA亏损84465千美元,第三季度亏损76566千美元[45] - 2023年前三季度调整后EBITDA亏损77304千美元,第三季度亏损30123千美元[45] 资金相关情况 - 2023年公司为应对异议股东花费超1500万美元[1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与短期无限制银行存款总计8.72677亿美元,股东权益总计10.21483亿美元[2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1073067千美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203458千美元有所下降[3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股东权益为1022143千美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150292千美元有所减少[34] - 2023年前九个月,非控股股东投资子公司金额为723千美元[38] - 2023年前九个月,公司回购库存股金额为87866千美元[38] - 2023年前九个月,公司基于股份的支付增加15810千美元,同时收购基于股份的支付减少1780千美元[3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股东权益为1022143千美元,较6月30日的1149556千美元有所减少[39] - 2023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净现金使用量为75661千美元,第三季度为19545千美元[41] - 2023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净现金为 -27095千美元,第三季度为122708千美元[41] - 2023年前三季度融资活动净现金使用量为91014千美元,第三季度为67304千美元[4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现金为489323千美元[42] 公司计划 - “重塑纳米”计划旨在使公司在2025年实现营业利润为正,可能更早实现现金流为正,预计每年节省约3000万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开始显现效果[14][15] - 公司将利用资金优势和行业估值下降的机会进行并购,同时平衡并购、研发、市场投资和股票回购[16] 客户情况 - 公司服务超2000家客户,涵盖航空航天与国防、先进汽车等多个垂直目标市场[27]
Nano Dimension(NNDM) - 2023 Q2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3-08-22 01:02
业绩总结 - 2023年第二季度收入为1470万美元,同比增长33%[10] - 毛利润为650万美元,同比增长81%[6] - IFRS毛利率从2022年第二季度的32%提升至44%[10] - 非IFRS调整后毛利率从2022年第二季度的40%提升至48%[10] - 自2022年第三季度以来,收入实现47%的有机增长[7] - EBITDA亏损从2022年第二季度的4130万美元减少至1980万美元[10] - 净亏损从2022年第二季度的4000万美元减少至940万美元[10] - 2023年上半年年化收入跑率约为6000万美元[41] 研发与费用 - 研发费用为1270万美元,较2022年第二季度的1290万美元略有下降[10] - 2023年第二季度研发费用为12,700千美元[53] - 2023年第二季度股权激励费用为5,418千美元[53] 现金流与资产负债 - 现金流出运营活动的净额为2820万美元,较2022年第二季度的2200万美元有所增加[10] - 2023年第二季度现金流出自经营活动为亏损28,163千美元[59] - 2023年第二季度总资产为1,194,152千美元,较2022年第二季度的1,342,429千美元下降11%[59] - 2023年第二季度总负债为44,596千美元,较2022年第二季度的50,461千美元下降12%[59] - 2023年第二季度股东权益为1,149,556千美元,较2022年第二季度的1,291,968千美元下降11%[59] 调整后财务指标 - 2023年第二季度净收入为亏损9,406千美元[53] - 2023年第二季度调整后EBITDA亏损为23,509千美元[53] - 2023年第二季度总收入为14,737千美元,较2022年第二季度的11,101千美元增长32%[59] - 2023年第二季度调整后毛利为7,005千美元,调整后毛利率为48%[59]
Nano Dimension(NNDM) - 2023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3-08-22 01:01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从2021年Q3的500万美元增长至2023年Q2的5200万美元,若保持当前速率,年底运营率将达6000万美元 [5] -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3%,2023年上半年收入较2022年增长38% [8] - 毛利率大幅提升,季度和半年度分别增长81%和185%,从40%提升至48%(取决于调整后毛利率还是毛利率) [8] - 自2021年Q3以来有机增长47% [10][30] - Q2的EBITDA为负2300万美元,其中约1300万美元为研发费用 [10] - Q2法律费用为200万美元,运营净现金使用为2800万美元,实际净支出为2150万美元,每年利息收入约5000万美元 [3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获得一家大型航天公司的大量机器订单,且后续还有更多订单,产品线全面开花 [3] - DeepCube人工智能取得重要进展,其他公司对购买该深度学习机器用于其制造运营感兴趣,有望成为独立的利润和收入来源 [31] - 今年在材料方面进行了重大投资,三个季度几乎将所有研发投入其中,将于11月行业展会上公布重大进展 [3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行业估计目前规模为150亿美元,到本十年末将增长至300亿美元 [73] - 选取的四到五家同行公司中,除一家有5%的增长外,其他公司均出现净收缩,而公司实现了33%的增长 [34]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并非基于购买3D打印公司,而是基于使行业更高效和盈利的原则,将推进三到五笔并购,其中两笔涉及大型公司 [35][76] - 行业有400多家公司,多数公司未盈利且现金即将耗尽,需要进行整合,公司认为应沿着协同效应和聚焦垂直市场的合理路线进行整合 [27][53][74] - 公司专注于云制造,将行业转变为通过云和人工智能管理的数字行业 [5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基本面强劲,将延续过去的增长态势,有信心实现收入增长和业务拓展 [35] - 认为行业整合是必然趋势,公司将引领这一进程 [75] - 公司拥有11亿美元现金,有能力利用资金进行并购或股票回购以提升股东价值 [36][66]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已向法院申请为期一年的2.27亿美元股票回购 [22] - 公司面临一场代理权争夺,有股东呼吁投票,目前距离投票结束还有10天,管理层认为对手不了解公司业务,是出于自身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 [12][14][15] - 对手相关基金约占公司股份的12% - 15%,其余约85%为零售股东,管理层正在努力争取零售股东的投票 [19][42][43]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近期宣布的新大订单是来自现有客户还是新客户,何时发货并确认收入 - 该订单是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客户是一家全球领先的航空航天公司,为首次合作客户,部分产品将于本季度发货,部分将于下季度初发货,若首单成功,客户有望购买更多机器 [46][47] 问题2: 收购Additive Flow的财务信息,包括收入、成本和收购价格 - 由于技术敏感性和竞争因素,决定不公布相关数字,该技术先进,客户优质,但数字较小,公司能够承担不公布的后果 [25] 问题3: 对代理权争夺早期投票结果和获胜机会的看法 - 来自加拿大的两家基金及相关招募的基金约占公司股份的12%,成本约为每股2.5美元,公司需争取约16 - 17万零售股东的投票,这些股东买入价格大多高于每股5美元,但他们不习惯投票,若能让40% - 50%的零售股东投票,公司将大幅获胜 [42][43][44] 问题4: 终止收购Stratasys后,增材制造行业整合阶段的展望 - 行业需要整合以实现盈利,目前多数公司未盈利且现金即将耗尽,公司认为应沿着协同效应和聚焦垂直市场的合理路线进行整合,公司的战略是基于使行业更高效和盈利的原则,将推进并购并采用“购买并增长”的方式 [52][53][76] 问题5: 目前投票情况如何 - 目前约有3000多万股已投票,总股本为2.5亿股,通常股东在最后几天投票,目前投票数低并不意外 [60] 问题6: 除Markforged和公司外,其他同行是否在消耗资本,是否会破产 - 公司肯定会实现增长,希望其他公司能明智地进行整合而非破产,以Velo 3D为例,该公司现金耗尽后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筹集资金,但股价下跌,且毛利率低、业务模式不佳 [77]
Nano Dimension(NNDM) - 2023 Q1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3-06-29 23:06
业绩总结 - 2023年第一季度收入创纪录为1497万美元,同比增长43%[6] - 2023年第一季度净收入为220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亏损3330万美元有显著改善[6] - 2023年第一季度毛利润(IFRS)为660万美元,毛利率为44%[6] - 调整后的毛利润(非IFRS)为710万美元,同比增长68%[6] - 2023年第一季度调整后毛利率(非IFRS)为47%[6] - 2023年第一季度EBITDA亏损为1190万美元,调整后的EBITDA亏损为2170万美元[6] - 从2022年第三季度到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有机收入增长达50%[19] 现金流与负债 - 2023年第一季度的现金流来自经营活动为(27,953)百万美元,较2022年第一季度的(21,463)百万美元有所恶化[49] - 运营中使用的净现金为2800万美元,扣除利息收入后的净现金使用为1670万美元[6] - 2023年第一季度的总资产为1,210,157百万美元,较2022年第一季度的1,387,671百万美元下降[49] - 2023年第一季度的总负债为49,710百万美元,较2022年第一季度的66,364百万美元减少[49] 研发与技术 - 2023年第一季度的研发费用为1530万美元[6] - 2023年第一季度的研发费用为15,319百万美元[61] 其他信息 - 2023年第一季度的调整后毛利润不包括折旧和摊销费用[58] - 2023年第一季度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变化为(273,087)百万美元[49]
Nano Dimension(NNDM) - 2023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3-06-29 23:05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本季度营收近1500万美元,创历史最佳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3%,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毛利率升至47%,毛利润增幅超550%,调整后毛利润增长68% [6] - 研发费用为1500万美元,息税折旧摊销前亏损近2200万美元,其中约1550万美元为研发费用 [8] - 公司现金年利润达4500万美元,且未冒本金风险 [10] - 与2022年第一季度相比,营收达6000万美元,增长近50%或35% - 40%,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在扣除研发费用后实现盈利,净利润为2200万美元 [24] - 运营净现金支出远低于预算 [26]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系统产品线收入增长45%,机器销售增长是实现经常性收入增长的基础设施 [4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与公开交易的同行相比,3D Systems、Services和其他金属相关公司均下跌9%,Markforged上涨10%,同行平均下跌7%,而公司季度同比增长43% [27] - Stratasys在同年第一季度减少了公司系统的销售额,降幅为26% [28]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正在进行整合和实施新计算机系统SAP,未来计划加快季度财报发布速度 [4][20] - 公司持续投资研发,以实现未来盈利,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果,如DeepCube技术的应用 [8][13] - 公司计划收购Stratasys,认为完成交易后将使股东受益,并对该公司有明确的整改计划 [29][42] - 公司将最大化DeepCube的价值,可能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与其他公司合作或出售 [3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胜利,正在向前发展,未来将继续推进业务和并购计划 [21] - 公司对销售、营销、运营和研发团队的努力感到自豪,内部技术和突破带来了50%的有机增长 [22] - 公司认为自身发展良好,有望通过收购成为数十亿美元的公司,即使不进行收购也能达到数亿美元的规模 [27]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因忙于整合和实施新系统,导致上季度财报发布延迟,第二季度早期结果将在几天后公布 [4][5] - 公司与部分股东存在法律纠纷,正在进行诉讼 [59] - 公司年度股东大会预计在9月左右举行 [66]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市场低估了Nano子公司DeepCube的人工智能能力,其团队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否单独货币化或剥离,Nano在市场中的增长机会如何? - 公司表示DeepCube可能会引起NVIDIA等公司的兴趣,目前已收到外部对安装DeepCube的兴趣,公司将跟进并最大化其价值 [31] 问题2: 为最大化DeepCube的机会,公司是否需要在内部进行大量投资,以配备合适的员工来向现有客户销售软件并帮助他们将软件与硬件集成? - 公司称自收购DeepCube以来,已拥有约30名数据工程师、数据科学家、博士和技术人员,包括特殊程序员,能够回答内外部客户的技术请求,且成本远低于每年1000万美元,公司认为内部已具备所需能力 [35][46] 问题3: Nano Dimension与[Toronto Group]的诉讼何时能得到最终判决或和解?公司近期是否有望获得分析师覆盖? - 公司表示有几起诉讼正在进行中,包括在纽约起诉对方操纵股票,以及以色列的一起诉讼,将在有法院判决时公布结果;对于分析师覆盖问题未作明确回应 [59] 问题4: 公司文件中显示的每股25美元是否为笔误? - 公司确认是笔误 [50] 问题5: 收购要约何时到期,公司是否会放弃该交易? - 公司表示不会放弃,市场会在交易完成时相信公司 [51][53] 问题6: 年度股东大会何时举行? - 公司称已在上周的新闻稿中发布更新,可能在9月左右 [65][66] 问题7: Nano Dimension与Toronto Group诉讼的最终判决时间线是怎样的? - 公司表示对方是股东,曾试图清算公司,该诉讼对方会败诉,目前业务照常进行,对方对公司运营无影响,会在有法院判决时公布结果 [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