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ES AI (SES)
icon
搜索文档
SES AI (SES) - 2021 Q4 - Annual Report
2022-04-01 05:26
电动汽车市场规模与趋势 - 全球乘用车电动汽车销量预计从2020年的约270万辆增长到2040年的约9000万辆,同期电动汽车电池市场规模将从约190亿美元扩大到约3500亿美元[31][36] - 2020年1 - 11月,全球共同基金和ETF投资者在可持续资产上投资2880亿美元,较2019年全年增长96%;2020年消费者在电动汽车上的支出增至1200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50%[34] - 2020 - 2040年,平均电池组尺寸预计从每辆电动汽车45 kWh增加到56 kWh,每辆电动汽车电池组成本预计从每kWh 150美元降至70美元[36] - 挪威电动汽车在2019年3月已占所有汽车销量的58%,目标是到2025年占比达100%;芬兰目标是到2030年电动汽车市场份额达30%;中国目标是到2025年新售汽车中20%为电动汽车[35] - 通用汽车计划到2025年推出超30款新电动汽车车型,到2035年仅销售零排放轻型车辆;丰田目标是到2030年70%的车辆销售来自电动汽车[35] 公司业务合作与融资 - 公司2021年与通用汽车、现代和本田三家全球领先的原始设备制造商签订联合开发协议,同时进行D轮和D +轮融资,并宣布与艾芬豪资本收购公司进行业务合并[38] - GM自2015年起与公司合作,累计投资约7000万美元,2021年2月双方签订价值超5000万美元的联合开发协议;2020年12月公司与现代达成预A - Sample联合开发协议,2021年5月现代投资5000万美元并签订A - Sample联合开发协议;2021年12月本田与公司签订A - Sample联合开发协议,本田在PIPE融资中购买7500万美元A类普通股[68][69] - 公司获吉利和上汽约3000万美元投资,获SK、LG等其他战略和金融投资者约1.65亿美元投资[72] 公司工厂建设与产能规划 - 公司计划启动1 GWh试点工厂和30 GWh一期扩建工厂的生产[38] - 公司预计2023年完成试点工厂建设,2025年运营10GWh合资工厂并于2027年提升至30GWh,2026年完成30GWh工厂建设并于2028年提升至70GWh,2028年总产能超100GWh[63] - 公司预计2023年在中国建成1GWh的试点工厂,2023 - 2024年在美国建设扩张一号工厂的首个10GWh部分,2025年投入运营[86] - 公司除了1GWh试点工厂、计划中的30GWh和70GWh工厂外,还计划在韩国建设预生产工厂[87] - 公司预计2022年在上海开始建设试点工厂,并在其他国家建设更多工厂以满足产品需求[110] 公司电池技术特点 - 公司的锂金属电池设计结合了锂金属的高能量密度和传统锂离子可充电电池的大规模可制造性[29] - 公司的锂金属电池能在不到15分钟内充电至80%,并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安全管理软件[32] - 公司的专有液态电解质能显著减缓锂枝晶生长,改变其形态,提高电池循环寿命和安全性[48][49] - 公司Li - Metal电池预计能量密度达400Wh/kg / 1000Wh/L,当前4Ah多层电池在第三方测试中能量密度达370Wh/kg / 700Wh/L,可在不到15分钟内快充至80%[54] 公司技术成果与商业化目标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使用类锂离子生产线生产超15000个多层Li - Metal电池单元[56] - 过去九年公司花费约1亿美元建立技术优势壁垒,截至2021年12月31日,获56项专利,61项专利申请待决,53项商标申请待决,拥有25项商业秘密[58] - 公司计划2025年实现A - Sample电池商业化生产,目标是为OEM开发和生产符合其电动汽车规格的电池[61] - 公司计划分三个阶段实现电池技术的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化,预计到2028年产能超100GWh,至少到2026年每季度仍会有运营和净亏损[94] 公司员工情况 - 公司全球约有126名员工,约三分之二在美国,约三分之一在中国,约75%员工从事研发及相关职能[81] 公司成本控制计划 - 公司计划随产量增长与供应商协商长期供应合同,并探索上下游部分垂直整合机会以降低成本[65]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2020年净亏损约1390万美元,2021年净亏损约3130万美元,从成立至2020年底累计亏损约6300万美元,至2021年底累计亏损约9430万美元[93] - 公司认为手头现金至少12个月内可满足营运资金和资本支出需求,也能支持试点工厂和大部分扩张一号工厂建设,但未来可能需额外资金[96] 公司业务风险 - 技术与市场方面 - 公司的锂金属电池技术未在实际电动汽车中测试过,可能最终无法使用[99] - 公司若电池性能未达预期,可能失去设计订单、客户延迟交付或召回产品,影响业务和财务状况[100] - 公司与通用、现代和本田联合开发A样品锂金属电池,但处于开发阶段,生产就绪的电池模型需充分测试和批准[102] - 公司成功增加收入和盈利部分取决于能否将与原始设备制造商的接触转化为有意义的订单,否则会影响业务和财务前景[103] - 公司若无法将产品集成到原始设备制造商生产的电动汽车中,可能失去采购订单机会,损害声誉和前景[106] - 电动汽车电池市场竞争激烈,现有和未来竞争对手可能拥有比公司更多资源,锂离子电池制造商可能降低成本、扩大供应,影响公司业务[119] - 公司难以准确估计电池未来供需,高估需求会增加成本,低估需求会导致生产中断和收入延迟[121] - 公司商业化产品后,客户最终采购订单可能与估计不一致,可能导致产品库存过剩或短缺,影响业务[122] - 公司若不能及时以有利利润率开发新产品,可能无法有效竞争[124] - 公司未来成功取决于有效管理增长,若不能有效管理,可能产生意外费用,无法满足客户需求[130] - 公司产品开发阶段,产品设计未最终确定,批量需求有限,无长期供应安排,未来批量需求增长时需协商长期供应合同[107] - 公司增长需大量资本支出,可能降低盈利并转移资源,若管理不善,费用或超预期增加,收入或增长缓慢[131] - 公司未来增长依赖电动汽车的采用,若市场发展不及预期,业务将受损害[136] - 多种因素会影响电动汽车的采用,如质量、成本、充电设施等,可能导致市场增长不足[137] - 替代技术的发展可能对公司电池产品需求产生不利影响,公司研发若不足将失去市场份额[138][139] - 电动汽车电池效率随时间下降,若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将对公司销售产生负面影响[140] 公司业务风险 - 法规与政策方面 - 公司产品需符合机动车标准,若客户未达标或法规变化,公司业务将受影响[141][143] - 公司产品销售依赖充电网络建设,若网络不兼容或建设不足,业务将受影响[146][147] - 公司产品使用第三方材料和组件,若出现质量问题,可能影响公司声誉[149] - 公司专利申请可能无法获得授权,专利权利可能受到挑战,影响公司竞争力[151][153][154] - 公司依赖知识产权组合保护业务,若无法防止侵权,业务和竞争地位将受损[155] - 公司可能需应对知识产权侵权索赔,若败诉且无法获授权,业务和财务状况将受重大不利影响[157][158] - 公司国际业务面临多种风险,计划在多国开展业务并寻求政府资金支持[161] - 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升级,新法规可能限制公司在两国的运营能力或增加成本[167] - 非美国国家的法律、税收政策等可能对公司业务和利润汇回产生不利影响,如中国规定需预留10%利润(最多达公司注册资本一半)[167] - 中国政府经济政策变化可能影响公司在华研发活动,导致设施关闭或增加成本[168] - 公司在华可能面临额外法律法规,合规困难可能延误或阻碍研发活动[169] - 公司可能受中国出口管制法律影响,无法获许可将影响业务和财务状况[170] - 公司在华运营可能面临知识产权损失风险,中国法律和法院对知识产权保护可能不足[171] - 中国劳动法律法规实施可能增加公司运营成本,限制公司调整雇佣政策的能力[173] - 公司运营面临劳动、环境、健康安全、反贪腐、贸易控制、税收等法律合规风险,违规可能导致罚款、声誉受损等后果[174][180][188][189][192][196] - 劳动纠纷、停工或放缓可能严重扰乱公司日常运营和电池开发计划[175] - 政府激励和补贴的减少或取消可能对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76] - 政府对电动汽车的支持政策减少或取消,可能导致电动汽车需求下降,影响公司电池产品销售[178] - 公司需遵守复杂且不断变化的法律法规,合规成本高,违规可能面临重大责任[182][183][184] - 未能遵守健康和生产安全法规可能对公司业务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88] - 未能遵守反贪腐等法律可能导致公司面临刑事和民事责任,损害声誉和业务[189] - 美国和外国税收法律的变化可能增加公司全球有效税率,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196] - 税法或法规变化可能对公司业务、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前景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98] - 美国某些州税务机关可能认定公司有州内关联并征收州和地方所得税,影响经营成果[199] 公司业务风险 - 其他方面 - 新冠疫情导致公司2021年减少运营活动,降低人员和差旅成本,项目执行延迟[201] - 数据泄露或网络安全事件可能增加公司费用、损害声誉、引发法律诉讼,影响业务[204] 公司上市相关情况 - 公司章程和特拉华州法律中的条款可能抑制收购企图,限制普通股未来价格[209] - 公司创始人兼CEO胡启朝因双重股权结构控制多数投票权,可影响股东决策[212] - 公司章程规定特定股东诉讼在特拉华州衡平法院进行,可能限制股东选择有利司法论坛[213] - 公司证券活跃交易市场可能无法持续,价格波动影响流动性和价格[215] - 公司作为上市公司将持续产生额外成本,且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217] - 公司需遵守多项法规,增加法律和财务合规成本及运营费用[218] - 公司在2021财年财务报表编制中发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需重述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三个月和九个月的财务报表[219] - 公司将作为新兴成长型公司直至以下较早时间:2026年1月11日后财政年度的最后一天;年总收入至少达到10.7亿美元;被视为大型加速申报公司(即截至前一年6月30日非关联方持有的普通股市值超过7亿美元);或在过去三年发行超过10亿美元的非可转换债务证券[221] - 作为新兴成长型公司,公司可享受某些报告要求豁免,包括无需独立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估、减少高管薪酬披露义务等[223] - 若公司不再符合新兴成长型公司条件或选择不使用豁免,预计将产生额外合规成本,降低盈利能力[221] - 作为上市公司,公司需遵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实施《萨班斯 - 奥克斯利法案》第308和404节的规则,管理层需对季度和年度报告中的财务及其他信息进行认证[220] - 公司需根据《萨班斯 - 奥克斯利法案》第404节记录和测试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以便管理层认证其有效性[226] - 若公司未能建立和维护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及披露控制程序,可能无法准确或及时报告财务结果[225] - 公司预计未来几年将产生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相关的成本,以改善内部控制环境[227] - 若公司无法及时遵守上市公司要求,可能面临SEC或其他监管机构的制裁或调查[227] - 若公司无法证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或独立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无法发表意见或发表不利意见,投资者可能对财务报告失去信心,股价可能受到不利影响[227] 公司政府支持情况 - 2019年嘉定区政府承担上海工厂前两年租金约710万元人民币及约430万元人民币的装修费用,2020年公司获嘉定区政府奖励1万元人民币[176] 公司知识产权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有44个已注册或获批商标[76]
SES AI (SES) - 2021 Q3 - Quarterly Report
2021-11-16 05:18
首次公开募股及私募情况 - 公司于2021年1月11日完成首次公开募股,发行2760万单位,每单位10美元,总收益2.76亿美元,发行成本约1580万美元,其中递延承销佣金约970万美元[117] - 首次公开募股同时完成私募,出售501.3333万份认股权证,每份1.5美元,总收益约750万美元[118] - 首次公开募股和私募完成后,2.76亿美元净收益存入信托账户[119] - 承销商有权获得每单位0.2美元的承销折扣,总计约550万美元,递延承销佣金每单位0.35美元,总计约970万美元[134] - 首次公开募股时,2760万A类普通股可能被赎回,作为临时权益列示[137] 公司资金账户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运营银行账户约有25.5万美元,营运资金约76.5万美元[124] 公司借款情况 - 2021年4月9日,公司向首席执行官发行可转换本票,可借款最高150万美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已提取94.5万美元,公允价值约110万美元[125] 公司净收入及亏损情况 - 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净收入约340万美元,包括衍生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约590万美元等[129] - 2021年前九个月,公司净亏损约550万美元,包括一般及行政费用约590万美元等[130] - 2020年7月8日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净亏损约2万美元,主要为一般及行政费用[131] 认股权证相关情况 - 计算摊薄每股净收益(亏损)时未考虑与首次公开发行和私募相关发行的认股权证影响,这些认股权证可购买总计14,213,333股A类普通股[141] 会计准则采用情况 - 公司于2021年1月1日采用修订追溯法采用ASU 2020 - 06,采用该准则未影响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现金流[142] 表外安排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没有符合S - K条例第303(a)(4)(ii)项定义的表外安排[144] 新兴成长型公司相关情况 - 公司符合“新兴成长型公司”条件,可根据私人公司生效日期遵守新的或修订的会计准则,并选择推迟采用[145] - 若公司作为“新兴成长型公司”选择依赖JOBS法案的豁免条款,可能无需提供审计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系统的鉴证报告等多项内容,豁免期为首次公开发行完成后五年或不再是“新兴成长型公司”时止,以较早者为准[146] 较小报告公司相关情况 - 公司是《交易法》规则12b - 2定义的较小报告公司,无需提供关于市场风险定量和定性披露要求的信息[147]
SES AI (SES) - 2021 Q2 - Quarterly Report
2021-08-24 04:04
首次公开募股及私募配售情况 - 2021年1月11日公司完成首次公开募股,发行2760万单位,每单位10美元,总收益2.76亿美元,发行成本约1580万美元,其中递延承销佣金约970万美元[108] - 首次公开募股同时,公司完成私募配售,出售5013333份认股权证,每份1.5美元,总收益约750万美元[109] - 首次公开募股和私募配售完成后,2.76亿美元净收益和部分私募配售收益存入信托账户[110] 业务合并相关规定 - 公司初始业务合并目标的公平市场价值至少为信托账户净资产(不包括信托中递延承销折扣)的80%,且交易后公司需拥有目标公司50%以上有表决权证券或获得控制权[111] - 若在首次公开募股结束后24个月内未完成业务合并,公司将停止运营、赎回公众股份、清算和解散[11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运营银行账户约有50.1万美元,营运资金约120万美元[115] - 2021年第二季度,公司净亏损约1040万美元,包括约320万美元的一般及行政费用、3万美元的关联方一般及行政费用等[120] - 2021年上半年,公司净亏损约890万美元,包括约350万美元的一般及行政费用、6万美元的关联方一般及行政费用等[121] 承销费用情况 - 承销商有权获得每单位0.2美元的承销折扣,总计约550万美元,以及每单位0.35美元的递延承销佣金,总计约970万美元[124] 股份赎回情况 - 截至2021年6月30日,23247527股A类普通股可能被赎回,作为临时权益列示[128] 会计准则采用情况 - 公司于2021年1月1日采用修正追溯法采用ASU 2020 - 06,采用该准则未影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现金流[131] - 公司符合“新兴成长公司”资格,可选择推迟采用新的或修订的会计准则,相关豁免将在首次公开募股完成后五年内或不再是“新兴成长公司”时(以较早者为准)适用[134][135] 资产负债表外安排及风险情况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没有Regulation S - K第303(a)(4)(ii)项所定义的资产负债表外安排[133]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作为较小报告公司,不受任何市场或利率风险影响,首次公开募股净收益将投资于185天或更短期限的美国政府证券或符合特定条件的货币市场基金[136] - 自成立以来公司未进行任何套期保值活动,也不打算就面临的市场风险进行套期保值活动[137] 披露控制和程序及内部控制情况 - 由于公司在2021年3月31日结束的财季对认股权证会计处理不当,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的披露控制和程序无效[138]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本季度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除上述情况外无重大变化,已采取补救措施但尚未完全解决[140] 法律诉讼情况 - 公司无法律诉讼[141]
SES AI (SES) - 2021 Q1 - Quarterly Report
2021-06-15 04:05
首次公开募股及私募情况 - 2021年1月11日公司完成首次公开募股,发行2760万单位,每单位10美元,总收益2.76亿美元,发行成本约1580万美元,其中递延承销佣金约970万美元[114] - 首次公开募股同时完成私募,出售501.3333万份认股权证,每份1.5美元,总收益约750万美元[115] 资金存放与使用 - 首次公开募股和私募完成后,2.76亿美元净收益存入信托账户[116] - 首次公开募股的净收益,包括信托账户中的资金,将投资于期限为185天或更短的美国政府证券或符合特定条件的货币市场基金[144] 业务合并相关规定 - 初始业务合并目标的公允价值至少为信托账户净资产(不包括信托中递延承销折扣)的80%,且交易后公司需拥有目标公司50%以上有表决权证券或获得控制权[118][119] - 若24个月内未完成业务合并,即2023年1月11日后,公司将停止运营、赎回公众股份、清算和解散[12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截至2021年3月31日)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现金约13.4万美元,营运资金约100万美元[121] - 截至2021年3月31日,2429.2066万股A类普通股可能被赎回,作为临时权益列示[135]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不受任何市场或利率风险影响[144] 2021年第一季度财务数据 - 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净收入约150万美元,包括约29.1万美元的一般及行政费用、3万美元的关联方费用和约85.5万美元的衍生认股权证负债交易成本,部分被信托账户约4.5万美元的投资收入和约270万美元的衍生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所抵消[126] 承销费用情况 - 承销商有权获得每单位0.2美元的承销折扣,总计约550万美元,以及每单位0.35美元的递延承销佣金,总计约970万美元,递延费用在完成业务合并时支付[129] 会计政策相关 - 公司于2021年1月1日采用ASU 2020 - 06,该准则简化了可转换工具的会计处理,采用该准则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现金流无影响[139] - 公司作为新兴成长公司,可按私营公司生效日期遵循新的或修订的会计声明,选择推迟采用新的或修订的会计准则[142] 报告豁免相关 - 公司正在评估依赖《JOBS法案》其他减少报告要求的好处,若选择依赖这些豁免,可能无需提供审计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系统的鉴证报告等[143] - 这些豁免将在公司首次公开募股完成后的五年内或公司不再是“新兴成长公司”时(以较早者为准)适用[143] 市场风险相关 - 由于这些投资的短期性质,公司认为不会有相关重大利率风险敞口[144] - 公司自成立以来未进行任何套期保值活动,预计也不会针对所面临的市场风险进行套期保值活动[145]
SES AI (SES) - 2020 Q4 - Annual Report
2021-03-31 19:51
公开发行与私募配售情况 - 2021年1月11日公司完成公开发行2760万单位,每单位10美元,产生总收益2.76亿美元,发行成本约1580万美元,其中递延承销佣金约970万美元[232] - 公开发行结束同时,公司完成向发起人私募配售501.3333万份认股权证,每份1.5美元,产生总收益约750万美元[233] - 公开发行和私募配售结束后,2.76亿美元净收益和私募配售部分收益存入信托账户[234] - 承销商获45天超额配售选择权,可按公开发行价减承销折扣和佣金购买最多360万股额外单位,2021年1月11日已全部行使[252] 业务合并与赎回规定 - 若无法在公开发行结束后24个月内完成业务合并,公司将赎回公开发行股份,赎回价为信托账户存款总额除以已发行和流通的公开发行股份数[236] 财务亏损与资金状况 - 2020年7月8日至12月31日,公司亏损约3.3万美元,全部为一般及行政费用[238]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约16.1万美元,营运资金赤字约42.1万美元[239] 创始人股份变动 - 2020年7月22日,发起人支付2.5万美元费用获得创始人股份,12月16日发起人交回287.5万股创始人股份注销,2021年1月6日公司进行115万股股份资本化,最终有690万股创始人股份流通[244] 借款与偿还情况 - 2020年7月22日,发起人同意按本票借给公司最高60万美元,公司借款50万美元,2021年1月15日公司全额偿还[246] 行政支持服务费用 - 自公司证券在纽交所首次上市起至完成初始业务合并或清算,公司同意每月向发起人支付1万美元用于办公场地等行政支持服务[249] 证券注册登记权利 - 创始人股份、私募配售认股权证及营运资金贷款转换的认股权证持有人有权要求公司进行最多三次证券注册登记,并享有“搭便车”注册权[251] 承销商费用 - 承销商有权获得每单位0.20美元的承销折扣,总计约550万美元,在公开发行结束时支付[254] - 每单位0.35美元、总计约970万美元的递延承销佣金将支付给承销商,仅在公司完成业务合并时从信托账户支付[254] 表外安排情况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没有S - K条例第303(a)(4)(ii)项所定义的表外安排[256] 新兴成长型公司资格与豁免 - 公司符合《JOBS法案》下的“新兴成长型公司”资格,可按私人公司生效日期采用新的或修订的会计准则[257] - 作为“新兴成长型公司”,公司无需提供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审计师鉴证报告等多项披露,豁免期为首次公开募股完成后五年或不再是“新兴成长型公司”时止,以较早者为准[258] 较小报告公司披露豁免 - 公司是《交易法》规则12b - 2所定义的较小报告公司,无需提供关于市场风险的定量和定性披露信息[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