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港明珠(YGMZ)

搜索文档
明珠货运上涨11.11%,报0.8美元/股,总市值6134.33万美元
金融界· 2025-08-19 23:45
本文源自:金融界 8月19日,明珠货运(YGMZ)盘中上涨11.11%,截至23:16,报0.8美元/股,成交9359.0美元,总市值 6134.33万美元。 作者:行情君 资料显示,明珠货运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境外注册的离岸控股母公司,通过境内子公司深圳市盐港明珠 货运实业有限公司运营。其子公司始建于2002年7月,是一家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物流企业,以深圳市盐田 港为基地,主营国内长途干线集装箱运输、港口集装箱运输服务。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明珠货运收入总额4042.97万美元,同比减少54.57%;归母净利 润-618.75万美元,同比增长35.41%。 ...
明珠货运上涨4.28%,报0.751美元/股,总市值5757.06万美元
金融界· 2025-08-19 23:45
8月19日,明珠货运(YGMZ)盘中上涨4.28%,截至23:25,报0.751美元/股,成交1.11万美元,总市值 5757.06万美元。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明珠货运收入总额4042.97万美元,同比减少54.57%;归母净利 润-618.75万美元,同比增长35.41%。 作者:行情君 本文源自:金融界 资料显示,明珠货运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境外注册的离岸控股母公司,通过境内子公司深圳市盐港明珠 货运实业有限公司运营。其子公司始建于2002年7月,是一家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物流企业,以深圳市盐田 港为基地,主营国内长途干线集装箱运输、港口集装箱运输服务。 ...
美股异动丨Bit Origin跌11.58%,为跌幅最大的中概股




格隆汇· 2025-08-19 08:37
中概股收盘跌幅前五的个股为:Bit Origin跌11.58%,多尼斯跌11.2%,三易科技跌10.56%,深泛联跌 10.08%,明珠货运跌19.996%。(格隆汇) | 代码 | 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 涨跌额 | 成交额 | | --- | --- | --- | --- | --- | --- | | BTOG | Bit Origin | 0.4519 | -11.58% | -0.0592 | 356.52万 | | DOGZ | 多居斯 | 14.190 | -11.20% | -1.790 | 187.11万 | | MASK | 三易科技 | 0.8855 | -10.56% | -0.1045 | 3.61万 | | CNF | 深泛联 | 0.5300 | -10.08% | -0.0594 | 11.77万 | | YGMZ | 明珠货运 | 0.7200 | -9.99% | -0.0799 | 1.13万 | ...




明珠货运上涨6.64%,报0.8美元/股,总市值6134.33万美元
金融界· 2025-08-15 01:44
8月15日,明珠货运(YGMZ)盘中上涨6.64%,截至01:29,报0.8美元/股,成交1939.0美元,总市值 6134.33万美元。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行情君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明珠货运收入总额4042.97万美元,同比减少54.57%;归母净利 润-618.75万美元,同比增长35.41%。 资料显示,明珠货运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境外注册的离岸控股母公司,通过境内子公司深圳市盐港明珠 货运实业有限公司运营。其子公司始建于2002年7月,是一家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物流企业,以深圳市盐田 港为基地,主营国内长途干线集装箱运输、港口集装箱运输服务。 ...
明珠货运上涨3.56%,报0.93美元/股,总市值7130.39万美元
金融界· 2025-08-01 23:45
股价表现 - 明珠货运(YGMZ)盘中上涨3 56% 报0 93美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507 0美元 总市值7130 39万美元 [1] 财务数据 - 2024年收入总额4042 97万美元 同比减少54 57% [1] - 归母净利润-618 75万美元 同比增长35 41% [1] 公司背景 - 公司为境外注册离岸控股母公司 通过深圳子公司运营 [1] - 子公司成立于2002年7月 主营盐田港集装箱运输业务 [1] - 业务范围包括国内长途干线及港口集装箱运输服务 [1]
明珠货运上涨2.9%,报1.019美元/股,总市值7811.30万美元
金融界· 2025-07-31 02:17
股价表现 - 7月31日盘中上涨2.9%,报1.019美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1.24万美元 [1] - 总市值7811.30万美元 [1] 财务数据 - 2024年收入总额4042.97万美元,同比减少54.57% [1] - 归母净利润-618.75万美元,同比增长35.41% [1] 公司背景 - 公司为境外注册离岸控股母公司,通过境内子公司深圳市盐港明珠货运实业有限公司运营 [1] - 子公司成立于2002年7月,是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物流企业 [1] - 以深圳市盐田港为基地,主营国内长途干线集装箱运输和港口集装箱运输服务 [1]
MingZhu Logistics Plans to Partner with Muamau Mall to Jointly Explore the Vietnam and the U.S. Markets
Globenewswire· 2025-07-10 04:05
文章核心观点 明筑物流与Enextrend签署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计划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利用双方资源和专业知识构建高效跨境物流和供应链,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并开拓市场 [1][2] 合作信息 - 2025年7月7日明筑物流与Enextrend签署为期两年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合作需经相关方尽职调查、谈判并签署最终合作协议及获公司董事会批准 [1] - 双方计划基于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明筑物流为Enextrend提供物流和供应链服务,联合开发创新产品和技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满意度并开拓市场 [2] 公司介绍 - Enextrend总部位于越南胡志明市,拥有新兴跨境电商平台Muamau Mall,主营时尚和体育产品,也提供日用品等其他品类,业务覆盖越南和美国 [3] - 明筑物流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中国深圳,是4A级专业货运服务提供商,通过自有车队和分包商车队结合,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物流解决方案 [4]
MingZhu Logistics Enters Share Purchase Agreement to Acquire Mingzhuchun
Globenewswire· 2025-07-04 04:05
文章核心观点 - 明珠物流控股有限公司宣布收购深圳明珠春酒业有限公司100%股权,以拓展中国商业酒类分销领域,与现有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1][4] 收购交易情况 - 公司已签订股份购买协议,收购明珠春100%股权,交易完成时将发行200万股普通股作为对价 [1][2] - 若明珠春2025年和2026财年净收入分别不低于100万美元,其股东将分别获得200万股普通股的第一期和第二期盈利支付 [2] - 交易完成取决于协议中规定的成交条件是否满足 [3] 公司战略规划 - 收购符合公司此前宣布的战略计划,旨在拓展中国商业酒类分销领域,加强全国分销网络 [4] - 公司一直在探索与中国知名酒类分销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目前正在等待最终协议 [4] 目标公司情况 - 明珠春通过两家子公司开展酒类分销业务,专注于分销贵州茅台镇酿造的高品质白酒 [1][5] - 白酒是中国国酒,主导国内烈酒市场,茅台镇白酒更是中国酒业的黄金标准 [5] 明珠物流控股有限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中国深圳,是一家4A级专业货运服务提供商 [6] - 公司依托广东省的区域物流枢纽,通过自有车队和分包商车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物流解决方案 [6]
Mingzhu Logistics Holdings Limited Regains Compliance with Nasdaq Minimum Closing Bid Price Rule
Globenewswire· 2025-05-22 04:05
文章核心观点 明珠物流控股有限公司收到纳斯达克通知,已重新符合上市规则5550(a)(2),但需接受为期一年的监控 [1][2][3] 公司情况 - 明珠物流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中国深圳,是4A级专业货运服务提供商 [4] - 公司以广东省的区域物流枢纽为基础,结合自有车队和分包商车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物流解决方案 [4] 合规情况 - 2025年5月20日公司收到纳斯达克通知,已重新符合上市规则5550(a)(2) [1] - 自2025年4月17日至5月8日,公司普通股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达到或超过每股1美元,因此重新符合规则 [2] 监控安排 - 纳斯达克听证会小组决定根据上市规则5815(d)(4)(A)对公司实施为期一年的监控 [3] - 若公司在监控期内未能达到任何上市标准,将不被允许提交合规计划,纳斯达克将立即作出摘牌决定 [3] 联系方式 - 公司联系人:张经纬 - 邮箱:company@szygmz.com - 电话:+86 186 - 5937 - 1270 [6]
MingZhu Logistics(YGMZ) - 2024 Q4 - Annual Report
2025-05-16 04:06
公司结构与运营模式风险 - 公司是开曼群岛控股公司,无VIE股权,通过中国子公司和VIE开展业务,依赖合同安排控制业务,可能不如直接所有权有效[34][36][37] - 若无法执行与VIE的合同安排,或政府认定VIE协议不符合中国法律,公司可能面临重大处罚或失去运营权益[34] - 若无法执行与VIE的合同安排,公司可能无法有效控制VIE,若政府认定VIE协议不符合中国法律,公司可能面临重大处罚或失去相关权益[44][45][46] - 公司合同安排受中国法律管辖,纠纷按中国法律程序解决,可能不如其他司法管辖区保护力度大[34] - 公司是开曼群岛注册的控股公司,尚未支付或宣布股息,主要业务通过中国子公司和VIE开展[108] 中国政策法规不确定性 - 新颁布的《外商投资法》实施和解释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影响公司结构、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34][38][39] - 若公司通过合同安排对VIE的控制被视为外商投资,且VIE业务在“负面清单”中受限或禁止,可能违反法律,影响业务运营[40] - 中国政府有权随时监管或干预公司在华业务,公司业务和投资者面临政策不确定性[34] - 中国政府对境外控股公司的运营有重大监管权,其政策可能导致公司运营和股价发生重大不利变化[48] - 2021年12月24日发布的境外发行上市法规草案规定,国内公司海外上市需在申请后三个工作日内向CSRC备案,未履行备案或违规上市可能被处以100万至1000万元人民币罚款,严重违规可能被责令暂停业务或整改[49] - 商务部和发改委发布的负面清单(2021)规定,从事禁止投资领域的国内企业海外直接上市需经国家相关部门审批,公司认为自身在纳斯达克上市不属于此情况,但不确定未来是否需获批[50] - 中国经济与多数发达国家不同,政府参与度高、市场导向经济在发展中、外汇管制严、资源分配效率低,政府政策可能对公司业务产生负面影响[52] - 中国法律法规的解释和应用存在不确定性,新法规可能追溯适用,政府机构和法院经验不足可能影响公司业务[54] - 2019年12月28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规定,海外证券监管机构未经中国相关部门同意不得在中国境内直接调查取证,目前尚不清楚该条款的实施细则[55][56] - 2006年8月8日颁布《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境外公司收购境内公司需获商务部批准,境外上市需获中国证监会批准[61] - 若未获中国证监会海外融资批准,公司可能面临监管行动或制裁,影响业务、财务等多方面[62] -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及相关法规使外国投资者收购境内公司程序更复杂,部分交易需提前通知或获商务部批准[64] - 2008年8月生效的《反垄断法》规定,达到法定门槛的经营者集中需提前通知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否则可能被责令整改并罚款[65] - 2011年8月商务部发布的规定要求,涉及“国家安全相关行业”的外资并购需严格审查[66] - 2021年7月6日,相关政府部门发布意见,加强对非法证券活动和中资企业海外上市的监管[68] - 2023年2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3月31日生效,公司海外发行和上市需履行备案程序[69] - 2021年12月27日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1年版)》,1月1日生效,从事禁止业务的中资企业海外上市需获政府批准[70] - 未来新规则可能对公司海外发行提出额外要求,无法获批或完成备案可能使公司受制裁[71] - 中国法律法规使外国投资者收购中国公司程序更复杂,可能影响公司在中国的收购和市场份额扩张[75] 业务依赖风险 - 公司大量收入来自新疆动力煤运输服务,依赖该业务面临客户业绩下滑和行业不利事件风险[35] - 公司依赖分包商提供部分运输服务,服务延迟或失败会影响运营和财务结果[35] - 2022 - 2024年,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分别约为31.4%、55.8%和73.6%[122] - 公司经营依赖主要客户,但无法保证主要客户不会在服务协议期间选择其他服务提供商,可能对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27] - 公司服务协议平均期限为一年,无法续约或客户需求减少,将对业务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123,124] - 公司许多客户是物流公司,有能力和资源拥有自己的车队,若客户拥有车队,公司收入可能减少,业务和运营结果将受不利影响[154] 财务相关风险 - 公司现金流可能因客户付款和供应商付款时间差异而恶化[3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为5606743美元,其中2901234美元已计提坏账准备;截至2023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为31931892美元,其中365047美元已计提坏账准备[128] - 截至2024年、2023年和2022年12月31日,公司贸易应付款分别约为4547271美元、18431506美元和10134535美元,分别占总流动负债的10.1%、27.7%和16.4%[135] - 2024年、2023年和2022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约为154.7天、90.6天和145.8天[136] - 公司若无法收回应收账款,经营业绩和现金流可能受到不利影响,且评估客户信用状况可能不准确,宏观经济状况也会影响客户付款能力[128][129] - 明珠公司的贷款协议包含限制条款,违反规定可能导致违约,使贷款人有权采取补救措施,对公司流动性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131][132][134] - 公司现金流依赖客户付款的及时性,若无法管理客户付款和供应商付款的时间差,可能需动用内部资源、获取银行贷款或股东贷款,财务状况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响[135][137] - 受信贷紧缩等政策因素影响,公司部分符合收款条件的应收账款未按时收回,对流动性产生不利影响[191] 税务相关风险 - 非中国居民企业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资产,若离岸控股公司75%或以上股权价值来自中国应税资产等情况,收益需缴纳10%的中国企业所得税[73] - 未按规定提交应税事件报告,可能面临未缴税款50% - 300%的行政处罚[74] - 外国投资企业运营利润分配给境外直接控股公司,预扣税率为10%;若香港企业持股超25%,税率可降至5%[110] - 若公司被认定为中国居民企业,需按25%税率就全球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118,119] - 公司向非居民企业股东支付股息时,需代扣10%的税[119] - 若公司被认定为中国居民企业,非中国个人股东股息和股票转让收益可能按20%税率征税[119] - 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逾期未缴或少缴税款,税务机关将按每日0.05%征收滞纳金,并处未缴或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罚款[191] - 公司需缴纳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多种税,税务机关最终决定可能与财务报表记录金额不同,影响财务结果[195] - 公司虽未收到税务机关支付欠税或滞纳金的命令或通知,但不能保证未来不会收到,若未按时支付可能面临强制执法措施和罚款[192] 其他合规风险 - 公司部分中国子公司社保和住房公积金未全额缴纳,未缴纳社保可能面临每日最高0.05%或0.2%的滞纳金,逾期不改正可能面临1 - 3倍欠款的罚款[100][102] - 未注册的租赁协议每份可能面临1000元(约141.50美元)至10000元(约1415.00美元)的罚款,公司在中国的一处租赁建筑协议未注册[105] - 公司部分租赁协议未按中国法律要求向政府部门注册,可能面临潜在罚款[105] - 公司在劳动法规遵守方面存在不确定性,若违反可能需向员工提供额外补偿,影响业务和财务状况[103][104] - 公司持有少于100万用户的个人信息,认为目前不受《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的网络安全审查约束[97] 国际政治与市场风险 - 中美政治紧张局势可能对公司在美国的上市和交易产生不利影响,影响普通股市场价格[93] - 若美国监管机构对公司进行调查并需在中国境内取证,可能无法直接进行,且不确定能否及时成功建立跨境合作[57] - 若美国监管机构无法进行调查,可能决定暂停并最终将公司普通股从纳斯达克资本市场摘牌或暂停或注销公司的SEC注册[58] - 2020年4月21日,SEC和PCAOB强调投资中国等新兴市场公司的风险,包括PCAOB无法检查审计师和审计工作文件以及欺诈风险[82] - 2020年5月18日,NYSE American向SEC提交三项提案,对“受限市场”公司提出最低发行规模等要求[83] - 2020年5月20日,美国参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12月2日众议院批准,12月18日签署成为法律[84] - 2021年3月24日,SEC宣布实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临时最终修正案[85] - 2021年6月22日,美国参议院通过《加速外国公司问责法案》,2022年12月29日生效,将非检查年限从三年减为两年[86] - 2021年12月16日,PCAOB发布报告,无法完全检查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88] 运营与管理风险 - 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存在重大缺陷,若不实施和维护有效内部控制系统,可能影响运营结果报告和股价[35] - 子公司若未能维持所需注册资本、执照和批准,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可能受重大不利影响[60] - 公司控股股东已按规定完成外汇登记,但无法确保所有相关中国居民股东遵守登记要求[114] - 相关股东未遵守登记程序,公司可能面临罚款和法律制裁,影响跨境投资和利润分配[114] - 公司资金转移至中国子公司需经相关政府部门批准或登记,否则影响资金使用和业务扩张[115] - 外汇管理规定可能限制公司使用境外资金兑换的人民币进行投资或收购[116] - 公司计划扩张自有车队、劳动力、销售和营销网络并建立信息技术系统,但可能因多种原因无法成功实施,扩张车队还可能增加折旧费用[147][149][151] - 公司运营可能因恶劣天气、自然灾害、流行病、交通拥堵和公共活动等受到干扰,影响服务质量和客户关系,进而影响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150] - 公司员工工资水平将按中国相关地区市场现行费率及员工绩效决定,若无法及时提高服务价格抵消额外劳动力成本,业务、运营和财务业绩可能受不利影响[153] - 公司未来可能拓展业务进入新市场,但可能无法复制初始成功,若无法应对扩张困难,前景和运营结果可能受不利影响[155] - 公司经营业绩可能大幅波动,季度结果不一定能反映未来表现,财务结果波动可能影响普通股价格[156] - 公司品牌推广和维护若无效或成本高,业务和运营结果可能受损,营销费用可能无法带来收入增长或抵消成本[157] - 中国劳动力成本预计持续上升,若公司无法控制成本或转嫁成本给客户,财务状况和运营结果可能受不利影响[158] - 公司高级管理层的留任意愿和能力影响业务,若关键高管无法履职,业务可能严重中断,财务状况和运营结果可能受重大不利影响[162] - 公司可能进行收购或联盟,交易可能需大量管理精力,扰乱业务,影响财务结果,且不一定能成功或达到预期效果[164] - 公司可能需要额外资金,但融资不一定能按可接受条款获得,发行额外股权会稀释股东权益[167] - 公司面临法律和监管诉讼及商业或合同纠纷,若结果不利,业务、运营结果和财务状况可能受重大不利影响[172] - 公司自2020年初暂停国际航空货运业务,面临违反中国法规风险,违规可能被罚款最高10万元人民币(约14,544美元)[176] - 公司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中发现重大缺陷,缺乏具备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报告知识的熟练员工及正式会计政策和程序手册[185] - 自2020年12月31日财年的年度报告起,公司需在20 - F表格年度报告中包含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估报告[187] - 公司维持部分汽车责任险高免赔额,保险和索赔费用可能显著减少收益,实际索赔成本与储备估计可能存在不利差异[189] - 公司除汽车保险外无其他商业责任或中断保险,未投保的业务中断可能导致大量成本和资源转移[193] 上市与交易风险 - 公司需维持股东权益至少250万美元、上市证券市值至少3500万美元、前一年或前两年中两年的运营净收入至少50万美元,公众持股数至少50万股、公众股东至少300人,普通股出价不低于1美元,以维持在纳斯达克的上市资格[196] - 若公司被纳斯达克摘牌且无法在其他全国性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可能在场外市场交易,会面临市场报价有限、流动性降低等不利后果[197][198] - 公司普通股交易价格可能因市场和行业因素、自身运营因素而波动,过去中国公司证券的交易表现会影响投资者对美国上市中国公司的态度,进而影响公司普通股交易表现[199] - 若公司卷入证券集体诉讼,会分散管理层注意力、产生高额辩护费用,损害公司声誉和融资能力,若索赔成功,公司需支付高额赔偿[201] 公司身份与治理相关 - 若公司被认定为中国居民企业,需按25%税率就全球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118,119] - 若公司被认定为中国居民企业,非中国个人股东股息和股票转让收益可能按20%税率征税[119] - 公司作为开曼群岛注册公司,可采用与纳斯达克公司治理上市标准不同的本国做法,若未来采用,股东获得的保护可能减少[212] - 公司股东因公司依据开曼群岛法律注册,在保护自身利益和通过美国法院维权方面可能面临困难,股东检查公司记录的权利有限[213][214] - 公司股东获得的某些判决可能无法执行,因为公司是开曼群岛豁免公司,资产、董事和高管大多位于美国境外[218] - 公司作为新兴成长公司可利用某些减少报告要求的规定,还可豁免萨班斯 - 奥克斯利法案第404节的审计师认证要求[219] - 公司可延迟采用某些会计准则,直至这些准则适用于私人公司,这可能导致其未来财务报表与其他上市公司不可比[220] - 公司作为外国私人发行人,豁免美国国内发行人适用的某些证券规则和规定,需在每个财年结束后四个月内提交20 - F年度报告[221] - 公司可能在2021年6月30日被重新确定外国私人发行人身份,若超过50%的流通投票证券由美国居民持有且多数董事或高管是美国公民或居民,将失去该身份[223] - 公司作为外国私人发行人,选择遵循开曼群岛的公司治理实践,这可能使股东获得的保护少于美国国内发行人[224] - 公司作为上市公众公司将产生额外法律、会计等费用,尤其是不再符合新兴成长公司资格后[225] - 公司无法预测或估计成为公众公司产生的额外成本数量及时间[225] - 与公司治理和公共披露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化增加了合规成本和不确定性[226] 其他信息 - 公司拥有6项中国专利(1项发明专利和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