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电信(00728)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04 17:0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收入为人民币2,715亿元,同比增长1.3%[18][22]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收入为人民币2714.69亿元,同比增长1.3%[49] - 公司经营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2680.11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714.69亿元人民币,增长1.3%[113] - 服务收入为人民币2,491亿元,同比增长1.2%[18][22] - 服务收入为人民币2491.12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移动通信服务收入1065.72亿元(增1.3%),固网及智慧家庭服务收入641.33亿元(增0.2%),产业数字化服务收入748.53亿元(增1.5%)[49] - 净利润为人民币230亿元,同比增长5.5%[22] - 本公司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230.17亿元,同比增长5.5%[5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230.2亿元[5] - 2025年中期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230.2亿元[79] - 公司本期利润从2024年上半年的219.66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30.19亿元人民币,增长4.8%[113] - 公司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230.17亿元,同比增长5.5%(从218.12亿元)[154] - 公司经营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272.6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85.49亿元人民币,增长4.7%[113] - 稅前利潤同比增長4.8%至295.95億元人民幣[119] - 税前利润为人民币295.95亿元,同比增长4.8%[151] - 公司每股基本净利润从2024年上半年的0.24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0.25元人民币,增长4.2%[114] - EBITDA为人民币806亿元,同比增长4.9%[22] - EBITDA为人民币805.88亿元,同比增长4.9%[5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经营费用为人民币2429.20亿元,同比增长0.9%,占经营收入比重89.5%,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50] - 折旧及摊销为人民币520.39亿元,同比增长5.1%[50] - 折舊及攤銷費用增加5.1%至520.39億元人民幣[119] - 网络运营及支撑成本为人民币782.88亿元,同比减少2.3%[50] - 公司网络运营及支撑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的801.31亿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782.88亿元人民币,下降2.3%[113] - 网络运营及支撑成本为人民币782.88亿元,同比下降2.3%[145] - 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为人民币327.83亿元,同比减少0.9%[52] - 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为人民币327.83亿元,同比下降0.9%[146] - 人工成本为人民币504.38亿元,同比减少0.3%(剔除股票增值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后同比增长2.8%)[52] - 财务成本净额同比增加17.6%至人民币2.94亿元[149] - 所得税费用为人民币65.76亿元,同比增长4.8%[150][15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和资本开支 - 自由现金流为人民币131亿元,同比增长13.9%[22] - 资本开支为人民币342.35亿元,自由现金流为人民币130.72亿元,同比增长13.9%[5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同比增长24.1%至587亿元人民币[118][119]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增加22.0%至611.49亿元人民币[118] - 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53.86亿元人民币[11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达292.28亿元人民币[118] - 处置投资所收现金大幅增至351.55亿元人民币[118] - 投资所支付的现金激增至555.75亿元人民币[118] 各条业务线表现:移动通信服务 - 移动通信服务收入达人民币1,066亿元,同比增长1.3%[18][23] - 移动通信服务收入达人民币1,065.72亿元,同比增长1.3%[142] 各条业务线表现:产业数字化业务 - 产业数字化业务收入达人民币749亿元[18][23] - 产业数字化服务收入为人民币748.53亿元,同比增长1.5%[142][144] 各条业务线表现:天翼云 - 天翼云收入达人民币573亿元[23] - 天翼云作为国云框架全面成型公司连续4年获中央企业改革重点任务考核A级[40] 各条业务线表现:智能业务 - 智能收入达人民币63亿元,同比增长89.4%[23] 各条业务线表现:安全业务 - 安全收入达人民币91亿元,同比增长18.2%[23] 各条业务线表现:量子通信 - 量子通信用户规模突破600万,服务超3000家行业客户[2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公司战略 - 公司战略升级为“云改数转智惠”,全面拥抱人工智能[4] - 公司持续推进“提质增效重回報”行动[9] - 公司人工智能发展布局为1个智能云底座1个通用大模型底座1个数据底座M个内部大模型N个行业大模型[42] - 公司创新构建智传网(AI Flow)技术体系攻关生成式智能传输家族式同源模型基于连接和交互的智能涌现三大关键技术[46] - 公司成立国资央企AI+行动示范基地持续升级全模态全尺寸全国产星辰基础大模型[4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股息分配 - 公司决定将中期利润的72%用于股息分配,总额达人民币165.8亿元[5] - 以总股本91,507,138,699股测算,每股派发股息人民币0.1812元(含税)[5] - 2025年中期股息分配总额为人民币165.8亿元,占股东应占利润230.2亿元的72%[79] - 每股派发现金股息人民币0.1812元(含税),按总股本91,507,138,699股测算[79] - 董事会宣派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1812元,合计约人民币165.81亿元[175] - 中期股息将于2025年9月30日前支付,H股股东登记日为2025年9月3日[67] - 股息支付日期确定为2025年9月30日[73] - 宣派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0927元,合计约84.83亿元[153] - 公司派发股息人民币12.14亿元[17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风险提示 - 公司存在网络与数据安全、国际业务经营等重大风险[8] - 总流动负债超出总流动资产约人民币1051.58亿元(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1372.52亿元)[12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人才与研发 - 公司选拔新增24名首席专家,科技人才雁阵格局由5名领军人才、约千名首席专家/高级专家、约万名技术专家组成[35] - 公司组织开展各类人才培训61,081人次[82]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网络与算力基础设施 - 公司自有及接入算力总规模达77 EFLOPS[25] - 公司自有智能算力达到43 EFLOPS[32] - 公司数据中心机架超58万架,八大枢纽节点占比达85%[32] - 千兆光网10G PON端口超988万个,城镇千兆住宅覆盖率超96%[32] - 5G中高频基站总规模达149万站,低频基站达88万站[32] - 5G-A网络已在超300个城市规模部署载波聚合10万站和Redcap 60万站[32] - 公司蝉联中国算力互联调度市场第一[29] - 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枢纽节点建设超节点形态集群推动传统DC向AIDC升级[45] - 公司打造覆盖全国热点聚集技术领先全域调度的智算能力[45] - 自研天翼云服务器操作系统通过国家安全可靠测评云网融合大科创装置入选中央企业中试验证平台[46]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AI应用与数据 - 公司汇集合成超10万亿token通用大模型语料数据及14个行业数据集,总量超350TB[26] - 公司打造80多个行业大模型和30多个智能体,服务行业客户超2万家[26] - 智能客服占比达到87.5%,月调用量超2000万次[27] - 故障工单量压降9.8%,工单处理时长压降13%[27] - 家宽装维智能体故障处置时长压降8.7%[27]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绿色与安全 - 公司AI节能覆盖超596万基站扇区和3,400个机房,年化节电约11亿度[33] - 公司绿电应用超14亿度[33] - 云堤抗D清洗能力超18 Tbps,累计接入客户总数超过7,000家[34] - 公司发布全球首个融合QKD和PQC的分布式密码系统开源国内首个大模型基础安全护栏[46]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ESG与社会责任 - 公司获得2025年华证指数ESG综合评级A级连续第六年荣获亚洲最佳企业社会责任大奖[39] - 爱心翼站普惠服务加载8万家城乡营业厅组织关爱活动超8万场服务惠及超860万人次[38] - 公司直接购买与帮扶销售农副产品金额达442.77百万元人民币[82] - 公司数字乡村建设服务村民超1亿人[82]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资产与负债变动 - 公司总资产887,224百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866,625百万元增长2.4%[111]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8666.25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8872.24亿元人民币,增长2.4%[11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52,959百万元,较2024年末82,207百万元下降35.6%[11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529.59亿元(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822.07亿元)[136] - 应收账款净额70,135百万元,较2024年末42,867百万元增长63.6%[111] - 应收账款净额为人民币701.35亿元(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428.67亿元)[134][135] - 應收賬款增加額擴大至325.71億元人民幣[119] - 物业、厂房及设备净额405,572百万元,较2024年末427,079百万元下降5.0%[111] - 在建工程70,936百万元,较2024年末58,801百万元增长20.6%[111] - 公司应付账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1605.5亿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574.17亿元人民币,下降1.9%[112] - 公司应付账款总额为人民币1,574.17亿元,较2024年末下降2.0%[140][141] - 公司合同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651.85亿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594.71亿元人民币,下降8.8%[112] - 公司预提费用及其他应付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787.9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918.25亿元人民币,增长16.5%[112] - 公司权益合计从2024年12月31日的4565.52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4740.09亿元人民币,增长3.8%[112] - 未动用信贷额度为人民币2052.66亿元(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1964.13亿元)[126] - 公司未动用信贷额度为人民币2,052.66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4.5%[139]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投资与并购 - 收購國盾量子合併成本為17.75億元人民幣並確認商譽9.91億元人民幣[124] - 物业、厂房及设备和在建工程增置成本合计人民币336.15亿元(2024年同期:人民币465.93亿元)[130]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人民币393.06亿元(2024年同期:人民币372.87亿元)[130] - 对联营及合营公司投资成本为人民币371.75亿元(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370.83亿元)[131] - 对中国铁塔投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369.25亿元(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374.28亿元),低于账面金额9.9%(2024年12月31日:8.4%)[132] - 上市股权证券投资公允价值为9.79亿元(2024年末:9.22亿元)[160] - 第三层级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大幅增至210.88亿元(2024年末:4.56亿元)[160] - 长期贷款账面金额1034.8亿元,公允价值1002.4亿元,折现率3.5%-4.9%[161] - 资本承约为人民币195.1亿元,其中电信网络厂房及设备占168.46亿元[156]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关联方交易 - 与中国电信集团工程施工和设计服务交易80.69亿元[163] - 接受中国电信集团末梢服务107.27亿元[163] - 与中国电信集团IT服务交易收入15.47亿元,支出29.63亿元[163] - 获得中国电信集团委托贷款201.1亿元[163] - 应付中国电信集团款项为人民币308.63亿元,应付中国电信集团预提费用及其他应付款为人民币326.51亿元[165] - 财务公司向中国电信集团提供短期贷款人民币20.69亿元,年利率2.01%-3.70%,计提减值准备人民币0.25亿元[166] - 应收中国电信集团款项为人民币51.33亿元,预付款及其他流动资产为人民币32.96亿元[165] - 财务公司吸收中国电信集团存款利率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及主要合作商业银行利率[166] - 租赁负债应付中国铁塔为人民币231.6亿元[168] - 铁塔资产租赁相关费用为人民币59.01亿元[167] - 应付中国铁塔账款为人民币117.3亿元[168] - 使用权资产增加相关费用为人民币13.03亿元[167] - 租赁负债利息费用为人民币4.02亿元[167]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股东与股权结构 - 中国电信集团持有公司A股58,240,172,066股,占总股份63.65%[64] - 广东省广晟控股持有公司A股5,614,082,653股,占总股份6.14%[64] -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通过CHINA CITIC FINANCIAL AMC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持有H股1,217,572,000股,占总股份1.33%[64] - 广晟控股提供820,000,000股公司股份作为保证[64] - 公司总股本为91.51亿股(9,150,713.87万股)[79] - 控股股东57,377,053,317股限售股于2025年2月20日解除限售并上市流通[97][99] - 股份总数保持91,507,138,699股不变[96] -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占比从37.30%增至100%[96] - 人民币普通股占比从22.13%增至84.83%[96] - 境外上市外资股占比保持15.17%不变[96]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22,841户[100] -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58,476,519,174股,占总股本比例63.90%[102] -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13,848,878,611股,占比15.13%,报告期内增持2,161,294股[102] - 广东省广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794,082,653股,占总股本5.24%[102] - 浙江省财务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持股2,137,473,626股,占比2.34%[102] -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增持116,679,548股,期末持股1,096,730,505股,占比1.20%[102]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融资与担保 - 短期贷款加权年平均利率为2.3%(2024年12月31日:2.6%)[137] - 长期贷款中人民币低息贷款年利率为1.08%至1.20%[138] - 报告期内对子公司担保发生额合计13,960,779.20元人民币[87] - 报告期末对子公司担保余额合计71,734,868.09元人民币[87] - 担保总额占公司净资产比例为0.0151%[88] - 2024年度对外担保总额度不超过人民币4.792亿元[89] - 2025年度对外担保总额度不超过人民币4.705亿元[90] - 2025年二季度实际提供担保7笔合计人民币501.48万元[91] - 截至报告期末对外担保余额为人民币7173.49万元[92]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退休福利与高管薪酬 - 集团退休计划供款为人民币65.53亿元,较上年同期人民币59.30亿元增长10.5%[174] - 应付定额供款退休计划供款为人民币12.95亿元,较期初人民币10.60亿元增长22.2%[174] - 关键管理人员酬金总额为人民币410.8万元,其中短期雇员福利为人民币354.6万元[170]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税务处理 - 香港或澳门居民H股股东适用10%股息税率[69][70]
盛洋投资(00174)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04 16:49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总收入为4.1195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96312亿港元下降31%[4][6]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1.178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031万港元亏损扩大289%[4][6] - 每股基本亏损为0.19港元,去年同期为0.05港元[4] - 2025年中期收入为4.1195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5.96312亿港元下降30.9%[45] - 2025年中期净亏损1.16626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5314.6万港元扩大119.4%[45] - 归属于公司股东的每股基本亏损为0.19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0.05港元扩大280%[45] - 公司总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596,312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11,952千港元,同比下降30.9%[67][68] - 公司分部业绩总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208,429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23,351千港元,同比下降40.8%[67][68] - 总收入从5.96亿港元下降至4.12亿港元,减少30.9%[71]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从3031万港元扩大至1.18亿港元,增幅289.0%[80] - 公司本期间亏损1.1789亿港元[5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营运开支减少36%至1.9亿港元,主要因存货成本下降70%至4100万港元[21] - 财务费用减少4000万港元至1.26亿港元,因偿还部分借贷[25]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4.1%,从166,589千港元降至126,456千港元[67][68] - 直接成本及营运开支从2.96亿港元降至1.90亿港元,减少35.8%[73] - 财务费用从1.67亿港元降至1.26亿港元,减少24.1%[76] - 所得税开支从1538万港元大幅增加至5200万港元,增幅238.2%[77] - 财务费用支出1.26456亿港元[54] - 应付股东账款利息支出港币8,905千元,利率4.25%[118] - 永久债券分派支出为港币226,000元,与去年同期持平[115] - 董事酬金为港币2,550,000元,同比增长13.2%[117] 各业务线表现 - 纽约住宅项目物业销售收入为54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15亿港元下降74.9%[15][18] - 美国物业投资分部收入同比下降7.7%,从377,289千港元降至348,323千港元[67][68] - 美国物业开发分部收入大幅下降72.2%,从214,637千港元降至59,610千港元[67][68] - 香港物业投资分部收入下降9.3%,从4,175千港元降至3,786千港元[67][68] - 美国物业投资分部业绩下降23.5%,从192,694千港元降至147,455千港元[67][68] - 美国物业开发分部业绩从盈利42,710千港元转为亏损1,766千港元[67][68] - 证券及其他投资分部业绩下降35.6%,从14,962千港元降至9,639千港元[67][68] - 出售物业收入从2.15亿港元大幅下降至5385万港元,减少74.9%[71] - 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下降58.1%,从6,466千港元降至2,712千港元[67][68] 各地区表现 - 美国物业价值减少2%约1.34亿港元,香港物业价值减少9%约2800万港元[22] - 美国员工数量从2024年底69人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60人,下降13.0%[39] - 2025年中期美国员工成本为370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500万港元增长5.7%[39] 投资物业表现 - 投资物业公允值变动亏损1.62亿港元,整体物业价值减少2%[22]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亏损1.6221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67284亿港元略有改善[45]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导致净亏损1.62亿港元[83]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从年初72.35亿港元下降至期末71.79亿港元,减少0.56亿港元[86]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62亿港元[86]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62212亿港元[54] 证券及投资组合表现 - 证券投资组合为1.38亿港元,较去年底的1.22亿港元增长13.1%[17] - 基金投资组合账面值为4.53亿港元,较去年底的4.58亿港元下降1.1%[17] - 非上市基金投资公允价值从4.58亿港元降至4.53亿港元,减少0.03亿港元[88][90] - 持作出售物业从7.67亿港元减少至5.47亿港元,主要因转拨1.83亿港元至投资物业[94] - 持作买卖金融工具从1.22亿港元增至1.38亿港元,增长0.16亿港元[95] - 非上市基金投资公允价值港币452,516千元,较上年末下降1.3%[121][123] - 持作买卖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港币137,885千元,较上年末增长13.2%[121][123] - 其他及非上市基金投资公允价值为港币460,516千元,较期初减少港币5,597千元(1.2%)[124] - 持作买卖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为港币137,885千元,较年初增加港币16,073千元(13.2%)[124] - 非上市基金投资公允价值对折让率敏感度达±10%,变动可能影响约港币46,865千元[124]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金融资产总额港币913,223千元,其中第三级资产占比84.9%[121] - 第三级金融资产总额港币775,338千元,较上年末下降17.8%[121][123] 资产和债务变动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53122亿港元,较去年底的3.74035亿港元减少32.3%[4] - 美国投资物业账面价值为68.86亿港元,较去年底的69.14亿港元减少0.4%[14] - 美国物业开发项目账面总值为5.47亿港元,较去年底的7.67亿港元下降28.7%[15] - 香港投资物业账面值为2.93亿港元,较去年底的3.21亿港元下降8.7%[16] - 现金资源减少32%至2.53亿港元,主要由于偿还到期按揭贷款[27] - 贷款总额减少10%至34.11亿港元,短期债务占比从17%升至33%[29][30] - 净借贷比率从65%改善至61%[30] - 已抵押投资物业价值减少12%至45.57亿港元,担保贷款31.89亿港元[32] - 现金及银行结余从2024年底3.74035亿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2.53122亿港元,下降32.3%[48] - 总资产从2024年底101.18632亿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95.74819亿港元,下降5.4%[48] - 公司期末总权益为51.62976亿港元[51]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末101.19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95.75亿港元,减少5.4%[69] - 美国物业投资分部资产从81.29亿港元降至78.05亿港元,减少4.0%[69] - 公司总负债从48.57亿港元降至44.12亿港元,减少9.2%[69] - 投资物业抵押价值为45.57亿港元,作为银行贷款29.69亿港元的抵押品[84] - 持作出售物业从7.67亿港元减少至5.47亿港元,主要因转拨1.83亿港元至投资物业[94] - 应付股东盛美管理有限公司账款4.18亿港元,年利率4.25%[96] - 银行贷款及循环贷款从34.40亿港元降至29.69亿港元,减少4.71亿港元[97] - 总贷款从38.36亿港元降至34.44亿港元,减少3.92亿港元[97] - 一年内到期贷款从6.53亿港元增至11.42亿港元,增长4.89亿港元[97] - 租赁负债现值从2024年末38.806亿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33.44亿港元,减少13.8%[98] - 有抵押银行贷款从2024年末343.952亿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296.92亿港元,减少13.7%[99] - 投资物业抵押价值从518.048亿港元降至455.706亿港元,减少12%[99] - 按揭贷款直接偿还20.692亿港元[99] - 769.563百万港元按揭贷款需在未来12个月内偿还或重续[100] - 债务偿还比率2025年各季度末介于0.64至0.69,低于契约要求的1.15[100] - 永久债券本金总额为港币2,259,500,000元,年分派率为0.01%[114] 现金流变动 - 经营所得现金净额1.03223亿港元[54] - 经营活动现金收入净额9421.2万港元[54] - 投资活动现金使用净额5574.3万港元[56] - 融资活动现金使用净额1.7045亿港元[5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1.31981亿港元[56]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53122亿港元[56] 有限合伙人权益表现 - 分属有限合伙人的亏损7700万港元,主要因美国投资物业公允值减少[26] - 有限合夥人权益非流动资产从4.765亿港元降至3.148亿港元,减少34%[101] - 分配予有限合夥人的亏损为7.691亿港元[103] - 有限合伙人权益期末公允价值为港币302,308千元,较期初减少港币156,972千元(34.2%)[126] - 分属于有限合伙人的亏损为港币76,908千元[126] - 有限合伙权益资产公允价值港币314,822千元,较上年末下降33.9%[121][123] 员工成本变动 - 公司员工总数从2024年底85人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74人,下降12.9%[39] - 2025年中期整体员工成本为450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300万港元增长4.7%[39] 融资和资本结构 - 配售所得款项43%-52%用于美国房地产投资,目前46%约8300万港元尚未动用[36][37] - 公司向股东盛美发行1,300,000,000股无投票权可换股优先股,总认购价为3,900,000,000港元[106] - 可换股优先股初步兑换价为每股3港元[106] - 2018年修订条款将兑换价由3港元增加至6港元,股息调整为固定年利率3%[108] - 经调整可换股优先股公允值约77,301,000港元,与账面值约610,399,000港元差额确认为其他储备[110] - 2017年注销470,666,666股可换股优先股,产生进账额约1,411,500,000港元[111] - 2018年第二次股本削减注销43,333,334股可换股优先股(占5.23%),产生进账额约130,000,000港元[112] - 2020年第三次股本削减注销31,666,667股可换股优先股(占4.03%),产生进账额约94,948,000港元[112][113] - 已发行普通股数量维持6.3557亿股,股本总额3.712亿港元保持不变[104] - 若剩余754,333,333股可换股优先股附带的换股权获悉数行使,可能向盛美配发及发行377,166,666股相关股份[134] 股东结构和关联方 - 远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800,654,083股,占总股本125.97%[131] - 盛美管理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535,153,166股,占总股本84.20%[131] - 盛美由远洋地产(香港)全资拥有,并间接持有535,153,166股股份[136] - 杰宁、瑞喜、远洋资本、东範、Oceanland Global、耀品及置泉共同持有265,500,917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的41.77%[133] - 香港栢星企业有限公司持有45,139,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的7.10%[133] - 张立通过香港栢星间接持有45,139,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的7.10%[13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635,570,000股[133] 其他重要事项 - 厂房及机器收购成本从1455.7万港元降至173.7万港元,下降88.1%[105] - 公司确认于2025年中期期间维持上市规则规定的充足公众持股量[145]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于2025年中期期间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股份[143] - 执行董事林依兰于2025年6月26日获委任为提名委员会成员[142] - 独立非执行董事梁伟雄于2025年7月14日辞任荣利营造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职务[142] - 公司股份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股份代号为174[150] - 公司注册办事处及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金钟道88号太古广场一座610[150] - 公司核数师为香港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执业会计师[148]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星展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恒生银行有限公司及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148] - 公司股份过户登记处为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位于香港夏悫道16号远东金融中心17楼[148] - 公司网址为www.geminiinvestments.com.hk[150] - 公司秘书为张善基[148] - 公司授权代表为黎国鸿及张善基[148] - 公司法律顾问包括贝克•麦坚时律师事务所及薛冯邝岑律师行[148] - 经营租赁未来应收未贴现款项总额港币1,618,580千元,较上年末增长5.2%[116] - 汇兑调整带来正向影响港币3,337千元[124] - 通过豁免应付票据及应计利息结清减少负债港币240,216千元[126] - 公允价值变动导致亏损港币7,709千元[124]
电讯盈科(00008)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04 16:49
Viu业务表现 - Viu的付费用户达到1380万名[12] - Viu收益增长10%[12] - Viu的EBITDA边际利润率从21%显著改善至29%[12] - Viu在15个市场提供服务[12] - 期内Viu增添近150部新作品[12] - Viu与菲律宾Cignal及印尼Telkomsel建立分销合作[13] - Viu付费用户增长至1380万名,推动订购及广告收益上升27%[44] - OTT业务收益上升10%至11.94亿港元[44] - OTT业务EBITDA大幅增长51%至3.46亿港元[44] - OTT业务收益增长10%至港币11.94亿元,其中Viu贡献近90%[52] - OTT业务EBITDA大幅增长51%至港币3.46亿元,边际利润升至29%[52][55] - Viu付费用户达1380万名(不含缅甸),同比增长19%[55] 香港电讯业务表现 - 5G用户占后付客户基础超过54%[9] - 个人出境漫游收益增长11%[9] - 800G AI Superhighway已接驳香港主要数据中心集群[8] - 香港电讯收益录得4%增长[15] - 香港电讯EBITDA录得3%增长[15] - 香港电讯经调整资金流增长3%[15] - 香港电讯收益上升4%至173.22亿港元[44] - 香港电讯总收益增长4%至港币173.22亿元[50] - 光纤到户连接数达105.5万条,同比增长3%,占消费市场宽带线路71%[48] - 企业解决方案新订单总值超港币22亿元[48] - 本地数据收益同比增长11%[48] - 5G客户数增至189.4万名,占后付客户基础54%[49] - EBITDA总计增长超3%至港币63.80亿元[50] - 股份合订单位持有人应占溢利上升4%至港币20.70亿元[51] - 香港电讯业务收益173.22亿港元,同比增长3.9%[96] - 香港电讯EBITDA为63.80亿港元[96] 媒体及其他业务表现 - ViuTV数位会员数目增加4%至330万名[14] - ViuTV观看时间上升超过4%[14] - DrGo远程医疗服务拓展至大湾区及六个亚洲市场[9] - 免费电视及相关业务收益下降29%至3.43亿港元[44] - 数字会员人数增长4%至330万人[5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EBITDA下降至4700万港元,边际利润为14%[58] - 其他业务收益从3.73亿港元增长至7.43亿港元[59] - 媒体业务收益15.37亿港元,同比下降2.0%[96] - 其他业务收益7.43亿港元,同比增长85.3%[96] - 媒体业务EBITDA为3.93亿港元[96] 财务数据:收益和利润 - 电讯盈科收益增长7%至港币189.22亿元[16] - 电讯盈科EBITDA增长6%至港币60.10亿元[16] - 公司总收益增加7%至189.22亿港元[44] - 综合EBITDA增长6%至60.10亿港元[44] - 期内综合溢利上升116%至7.58亿港元[44] - 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收窄至4.45亿港元[44] - 公司收益从2024年的176.98亿港元增长至2025年的189.22亿港元,增幅为6.9%[78] - 公司除所得税前溢利从2024年的6.77亿港元大幅增长至2025年的12.04亿港元,增幅为77.8%[78] - 公司本期溢利从2024年的3.51亿港元增至2025年的7.58亿港元,增幅为116.0%[78] - 公司非控股权益应占溢利从2024年的6.96亿港元增至2025年的10.88亿港元,增幅为56.3%[78] - 公司每股基本亏损从2024年的5.98分改善至2025年的5.75分[7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综合收益达189.22亿港元,同比增长6.9%[96] - 公司整体EBITDA达60.10亿港元,同比增长6.0%[96] - 除所得税前溢利12.04亿港元,同比增长77.8%[97] - 公司本期净亏损4.45亿港元[86] - 净亏损4.45亿港元,每股基本及摊薄后亏损计算基于普通股加权平均数77.33亿股[104] 财务数据:成本和费用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销售成本总计增加12%至99.78亿港元[6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营运成本下降5%至29.34亿港元[62] - 公司销售成本从2024年的89.39亿港元增至2025年的99.78亿港元,增幅为11.6%[78] - 售出存货成本42.43亿港元,同比增长34.1%[99] - 香港利得税拨备1.56亿港元,税率16.5%[100] 现金流和融资活动 - 经营业务产生的现金净额同比增长15.0%至50.74亿港元[87]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增加至42.21亿港元[87] - 融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13.21亿港元[8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4.68亿港元至18.26亿港元[87] - 支付上年度股息22.03亿港元[86] - 向非控股股东支付股息16.73亿港元[86] - 新筹集借款244.33亿港元[87] - 偿还借款及其他融资活动支出257.54亿港元[87] - 永续资本证券分派支出1.2亿港元[86] 债务和资本结构 - 融资成本下降15%至11.85亿港元,平均债务成本从4.4%降至4.1%[65] - 债务总额为572.73亿港元,现金及短期存款为23.29亿港元[70] - 债务总额对资产总值比率为57%[70] - 资本开支为11.06亿港元,资本开支与收益比率为5.8%[72] - 本集团短期借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39.34亿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2.52亿港元,降幅达68.2%[83] - 本集团长期借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479.85亿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559.59亿港元,增幅16.6%[83] - 本公司股權持有人應佔權益从2024年12月31日的16.04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3.66亿港元,转为负值[83] - 本集团资产净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115.14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73.96亿港元,降幅35.8%[83] - 本集团非流动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619.53亿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710.07亿港元,增幅14.6%[83] - 本公司长期借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98.39亿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117.93亿港元,增幅19.9%[83] - 本集团应付营业账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75.7亿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85.56亿港元,增幅13.0%[83] - 本集团本期所得税负债保持在21亿港元左右,2025年6月30日为21.21亿港元[83] - 本集团永续资本证券从2024年12月31日的58.84亿港元略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55.92亿港元[83] - 本公司权益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306.99亿港元略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97.63亿港元[83] - 公司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68.44亿港元[91] - 公司可供分派储备总额168.96亿港元,较期初减少82.6亿港元[108] - 长期借款的公平价值于2024年12月31日为468.39亿港元(账面值479.85亿港元),于2025年6月30日为551.79亿港元(账面值559.59亿港元)[128] 股息和股东回报 - 电讯盈科宣派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港币9.77分[16] - 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9.77港仙[44] - 公司派付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为每股普通股港币9.77分[77] - 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港币9.77分,总额7.56亿港元[102] - 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港币28.48分,总额22.05亿港元[103] - 每股普通股中期股息为港币9.77分[185] - 2025年中期股息记录日期为8月20日[186] - 派付2025年中期股息日期为9月5日或相近日子[186] 董事及管理层信息 - 唐永博51岁担任电讯盈科副主席及非执行董事[25] - 孟树森52岁担任电讯盈科非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26] - 赵兴富49岁担任电讯盈科非执行董事及提名委员会成员[27] - 卫哲54岁担任电讯盈科非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28] - 卫哲曾领导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2007年在香港上市[28] - 卫哲曾担任百安居中国总裁使其成为中国最大家居装饰零售商[28] - 赵兴富担任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总经理[27] - 孟树森担任中国联通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26] - 唐永博担任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香港)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25] - 赵兴富获美国韦伯斯特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7] - 麦雅文于2003年12月退休前担任汇丰银行行政总裁[31][32] - 麦雅文曾担任汇丰国际业务执行董事及国际业务总经理[32] - 黄惠君自2012年3月起担任电讯盈科独立非执行董事[34] - Bryce Wayne LEE自2012年5月起担任电讯盈科独立非执行董事[36] - Lars Eric Nils RODERT自2012年11月起担任电讯盈科独立非执行董事[37] - David Christopher CHANCE自2013年11月起担任电讯盈科独立非执行董事[39] - Sharhan Mohamed MUHSEEN自2023年2月起担任电讯盈科独立非执行董事[41] - 黄惠君曾于2013年6月至2023年4月担任盈科亚洲拓展独立非执行董事[34] - Rodert先生自2021年11月起担任Brookfield Wealth Solutions Ltd.独立董事[38] - Chance先生曾于2003年至2011年担任Top Up TV Ltd.执行主席[40] - 主要管理层报酬总额从2024年港币5400万元微增至2025年5500万元,其中股份报酬从900万元增加至1400万元[116] 股权结构和关联方交易 - 李泽楷通过公司权益及其他权益持有公司股份24.64亿股,占总已发行股份约31.83%[132] - 许汉卿通过个人权益及奖励计划持有公司股份1308.84万股,占总已发行股份约0.17%[132][133] - 谢仕荣通过家族权益(配偶持有)持有公司股份36.75万股,占总已发行股份约0.005%[132][134] - 李泽楷通过PCD持有盈大地产股份181,520,587股,通过Eisner持有25,747,227股[140] - 李泽楷被视作拥有盈科控股持有的盈大地产股份118,093,122股[143] - 李泽楷被视作拥有盈科拓展持有的盈大地产股份284,071,850股[143] - 李泽楷总计持有盈大地产股份609,432,786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29.90%[139] - 李泽楷通过PCD持有香港电讯信托股份合订单位20,227,614个,通过Eisner持有46,020,000个,通过Hopestar持有1,408,350个[138] - 李泽楷被视作拥有盈科控股持有的香港电讯信托股份合订单位130,511,730个[138] - 李泽楷被视作拥有盈科拓展持有的香港电讯信托股份合订单位22,290,551个[138] - 李泽楷总计持有香港电讯信托股份合订单位220,458,245个,占已发行总数约2.91%[136] - 李泽楷通过其控制的公司持有PCPD Capital Limited发行的2026年债券,本金总额为21,717,000美元[141] - 盈科拓展持有1,753,529,954股股份,佔已發行股份總數的22.65%[168] - 盈科控股持有1,928,842,224股股份,佔已發行股份總數的24.92%[168] -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持有1,424,935,885股股份,佔已發行股份總數的18.41%[168] - 盈科控股透過其受控法團合共控制盈科拓展已發行股本88.68%的權益[169] - Ocean Star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持有1,928,842,224股股份,佔已發行股份總數的24.92%[171] - 关联交易中支付联营公司费用从2024年港币68.1亿元降至2025年53.4亿元[115] - 公司于Viu的经济权益从2024年12月31日的62.8%微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62.7%,导致非控股权益增加100万港元[129] 股份奖励计划 - 公司计划授权限额规定,所有新授出的购股权及奖励可发行的新股总数不得超过采纳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14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电讯盈科认购计划下未归属股份奖励总数为2,366,623股[146] - 2025年上半年期间,雇员参与者股份奖励已归属数量为3,573,402股,已失效/没收数量为182,890股[146] - 董事许汉卿于2025年4月25日获授两批股份奖励,每批约723,577股,公平价值每股5.02港元[149] - 2025年6月24日董事许汉卿再获授两批股份奖励,每批约386,790股,公平价值每股5.26港元[149] - 2025年上半年新授出股份奖励总数达6,634,742股,占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约0.09%[15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所有股份计划可供授出的股份购股权及奖励数目为767,475,138股[153] - 2024年股份奖励计划下服务提供者分项限额为38,698,191股[153] - 2024年购股权计划下服务提供者分项限额为38,698,191股[153] - 2025年1月1日所有股份计划可供授出股份限额为773,885,157股[153] - 股份奖励公平价值按授出当日市场报价计算,2025年授出价格区间为5.02-5.28港元[152] - 香港电讯计划授权限额为采纳日期已发行股份合订单位总数的10%[15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期间未根据2024-2034年购股权计划授出任何股份合订单位购股权[155] - 香港电讯股份合订单位认购计划中雇员参与者于2025年1月1日未归属奖励总数为1,812,671单位[157] - 香港电讯股份合订单位认购计划期内已失效/没收奖励76,256单位,已归属奖励1,099,449单位[157] - 香港电讯股份合订单位认购计划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归属奖励总数为636,966单位[157] - 香港电讯2024年股份合订单位奖励计划向董事许汉卿授出奖励总额1,022,844单位(333,272+333,270+178,151+178,151)[160] - 香港电讯2024年股份合订单位奖励计划总授出奖励2,630,211单位,期末未归属奖励2,656,065单位[160] - 股份合订单位奖励归属前加权平均收市价为每股10.85港元[159] - 2025年4月25日授出奖励对应的股份收市价为每股10.88港元[161] - 2025年6月24日授出奖励对应的股份收市价为每股11.44港元[162] - 股份合訂單位獎勵計劃下可供授出的購股權及獎勵總數為755,318,168個,佔已發行股份合訂單位的加權平均數約0.03%[167] - 股份合訂單位計劃授權限額內服務提供者分項限額均為37,898,711個[166][16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期間授出可認購合共2,630,211個股份合訂單位購股權及獎勵[167] 金融工具和投资 - 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中第三层级非上市证券从2024年
金泰丰国际控股(09689)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04 16:47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同比下降49.0%至人民币3.93亿元[4] - 期内亏损同比扩大609.8%至人民币530万元[4]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人民币0.6分[4] - 经营所得现金净额由去年同期负1.19亿人民币转为正1.44亿人民币,改善幅度显著[10] - 总收益3.93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7.70亿人民币下降49%[19] - 公司期内亏损为人民币5300千元,相比去年同期的747千元亏损大幅增加[27] - 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0.6分,去年同期为0.1分[27] - 除所得稅前虧損為人民幣744.2萬元,同比大幅擴大[51] - 期内亏损增加至人民币530万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74.7万元增长609.5%[53] - 公司总收益约为人民币3.93097亿元,同比下降49.0%[4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同比下降49.6%至人民币3.82亿元[4] - 采购成本及运输费用2.69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8.56亿人民币下降69%[21] - 销售成本为人民币3.82257亿元,同比下降49.6%[45] - 分銷開支為人民幣488.3萬元,同比下降5.4%[48] - 员工成本增至人民币313.3万元,同比增长14.9%[65] - 财务成本净额73.5万人民币,主要因贴现票据利息支出[22] 各业务线表现 - 成品油销售收入2.05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7.46亿人民币下降73%[19] - 燃料油及其他石化产品新增收入1.81亿人民币[19] - 成品油销售收益为人民币2.04726亿元,平均价格每吨人民币6,829元[44] - 燃料油销售收益为人民币3,683.1万元,平均价格每吨人民币5,487元[44] - 其他石化产品销售收益为人民币1.4435亿元,平均价格每吨人民币6,745元[44] - 服务收入为人民币719万元[42][44] - 成品油销售毛利为人民币648.8万元,毛利率3.2%[46] - 其他石化产品销售毛亏为人民币399.7万元,毛利率-2.8%[46] 现金流和现金状况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大幅增加至人民币1.77亿元[5] - 经营活动产生亏损人民币671万元[4] - 所得税抵免人民币214万元[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1.77亿人民币,较期初3341万人民币增长429%[10] - 所得税抵免214万人民币,去年同期为支出71万人民币[23]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人民币1.44357亿元,去年同期为净流出人民币1.18996亿元[5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至人民币1.76895亿元,较去年底人民币3341万元增长429.2%[55] - 首次公开发售未动用资金人民币347.4万元重新分配至营运资金[68] - 预计2025年底前悉数动用剩余首次公开发售资金[69] 资产和负债变动 - 存货较期初下降54.9%至人民币9280万元[5]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较期初增加102.2%至人民币1.34亿元[5] - 合约负债大幅增加至人民币7379万元[6] - 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从去年底的19099千元大幅增加至100360千元[29] - 可退回增值税从去年底的34440千元减少至20677千元[29] - 贸易应付款项从去年底的1091千元增加至2513千元[30] - 其他应付税款从去年底的272千元大幅增加至10180千元[30] - 流动资产净额微增至人民币4.22603亿元,较去年底增加人民币122.2万元[56] - 公司零借款且无资产负债比率[57] - 资本承担从人民币848.3万元降至零[58] 其他亏损和撇销 - 其他亏损净额677万人民币,主要因预付款项及物业设备撇销[20] - 存货变动增加1.13亿人民币,去年同期为减少9809万人民币[21] - 公司已撇销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约人民币1750千元[28] 税务事项 - 公司按照10%的预扣所得税税率计提预扣税拨备[25] - 中国实体标准企业所得税税率保持25%[24] 管理层和薪酬 - 主要管理人员报酬总额为2010千元,去年同期为1819千元[39] 外汇和风险 - 外汇风险主要来自港元计值的资产及负债[63] 股息和证券交易 - 中期股息为零,公司未建议派付任何股息[71] - 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已上市证券[72] 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兴明有限公司持股480,150,000股,占比51.63%[73] - 徐子明通过兴明有限公司间接持股480,150,000股,占比51.63%[73] - 黄四珍通过配偶权益间接持股480,150,000股,占比51.63%[73] - 康时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30,140,000股,占比13.99%[73] - 徐雅怡通过康时投资有限公司间接持股130,140,000股,占比13.99%[73] 购股权计划 - 购股权计划可发行最高股份数目为42,000,000股,约占股本4.52%[75] - 购股权计划有效至2029年5月27日,公司尚未授出任何购股权[75][76] - 单名参与者十二个月内通过购股权计划获发行股份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1%[75]
永胜医疗(01612)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04 16:47
收入和利润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449.441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80.706百万港元增长18.1%[6] - 2025年上半年期间溢利为54.272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3.561百万港元增长61.7%[6] - 每股基本盈利为8.03港仙,较2024年同期的5.17港仙增长55.3%[6]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51.6百万港元,创疫后新高[29] - 期间溢利同比增长61.7%至5.43亿港元[100] - 收入同比增长18.1%至44.94亿港元[100] - 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18.1%,从380,706千港元增至449,441千港元[126] - 公司综合除税前溢利同比增长88.3%,从2024年上半年的33.86百万港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63.77百万港元[127] - 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18.1%,从2024年上半年的380.71百万港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449.44百万港元[132]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同比增长55.1%至51,629千港元[142] 毛利率和毛利 - 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159.006百万港元,毛利率为35.4%,较2024年同期的119.181百万港元和31.3%有所提升[6] - 毛利率由31.3%提升至35.4%,毛利达159.0百万港元[23] 业务分部收入表现 - 成像一次性产品分部收入达244.0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8.6%,占集团总收入54.3%,毛利率从30.2%提升至34.8%[14] - 呼吸产品分部收入为126.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5.0%,占集团总收入28.1%,毛利率从36.8%升至38.7%[15] - 骨科支护复康器具分部收入为19.3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8.4%,占集团总收入4.3%,毛利率稳定在30.3%[17] - 其他产品收入为59.7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7.1%,占集团总收入13.3%,毛利率从22.4%改善至32.3%[18] - OEM分部收入同比增长18.6%至359,032千港元,分部利润增长65.2%至77,574千港元[126] - OBM分部收入同比增长15.9%至90,409千港元,分部亏损收窄至694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4,694千港元[126] - OEM分部收入同比增长18.6%,从302.69百万港元增至359.03百万港元;OBM分部收入同比增长15.9%,从78.02百万港元增至90.41百万港元[132] 地区市场表现 - 美国市场收入占比从2024年上半年的38%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3%[9] - 美国市场收入占比36.6%,西班牙市场占比32.7%[22] - 对日本销售额增长63.5%至34.5百万港元[22] - 美国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3.2%,从145.25百万港元增至164.44百万港元;西班牙市场收入同比增长21.1%,从121.23百万港元增至146.85百万港元[134] 成本和费用 - 研发开支为21.9百万港元,占总收入4.9%[27] - 员工成本为117.6百万港元,占总收入26.2%(2024年上半年:27.5%)[42] - 研发开支大幅增长46.5%至2.19亿港元[100] - 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同比增长12.5%,从104.54百万港元增至117.59百万港元[139] - 已售存货成本从255.49百万港元增至286.3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2.1%[139] - 所得税开支激增3075%至949万港元[100] - 公司所得税开支大幅增加至9.49百万港元,而2024年同期仅为0.30百万港元[136] 现金流状况 - 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额同比增长28.6%,从33,373千港元增至42,917千港元[108]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大幅增加169.8%,从22,293千港元增至60,130千港元,主要因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增长181.1%至56,971千港元[108] - 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45,018千港元,而去年同期为所用现金净额17,691千港元,主要因新筹集借款72,767千港元[108]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04,332千港元,较期初173,440千港元增长17.8%[108] 资产和负债变动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04.3百万港元,较2024年底的173.4百万港元增长17.8%[40] - 计息借款总额为144.9百万港元,较2024年底的80.2百万港元大幅增加80.7%[40] - 贸易应收款项增至230.8百万港元[34] - 物业、厂房及设备增至270.3百万港元[31] - 总资产增长17.9%至108.39亿港元[104] - 现金及银行结余增长17.8%至20.43亿港元[104] - 贸易应收款项增长36.3%至23.08亿港元[104] - 借款总额从8.02亿港元增至14.49亿港元[104]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4年底的169.33百万港元增加36.2%至2025年中的230.78百万港元[134]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同比增长36.3%至230,779千港元[147] - 0-30天账期贸易应收款项同比增长30.8%至79,961千港元[147] - 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同比增长19.9%至60,578千港元[148]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同比增长60.5%至66,737千港元[150] - 0-30天账期贸易应付款项同比增长96.3%至49,575千港元[150]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同比增长12.2%至191,449千港元[151] - 购买商品按金同比增长65.8%至35,359千港元[148] - 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按金同比增长50.7%至35,889千港元[148] - 来自联营公司的贸易应收款项为8,355千港元,较期初11,628千港元减少[171] - 给予关联公司的其他应付款项为14,886千港元,较期初13,060千港元增加[171] 资本开支和投资 - 资本开支57.6百万港元用于新生产设施建设[31] - 物业、厂房及设备资本支出同比增长44.1%至57,573千港元[143] - 物业、厂房及设备资本承担为71,793千港元,较期初117,498千港元减少[175] 财务比率和流动性 - 流动比率维持在2.1倍(2024年底:2.2倍)[40] - 净资本负债比率为0.23(2024年底:0.14)[40] - 未动用银行融资为428.4百万港元(2024年底:487.0百万港元)[41]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增长7.8%至62.34亿港元[106] 股息分派 - 每股中期股息为2.40港仙,较2024年同期的1.60港仙增长50.0%[6] - 宣派中期股息每股2.4港仙(2024年上半年:1.6港仙)[51] - 董事会议决宣派中期股息每股2.4港仙,较2024年同期的1.6港仙增长50.0%[140] 投资公平值变动 - Inovytec投资公平值减少20.0%[19] - 对Inovytec投资公平值降至20.0百万港元,资产比率降至1.8%[45] - 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非上市股本证券(第三层级)公平值减少19,987千港元,较期初24,973千港元下降20.0%[118][119] - 第三层级金融资产估值中,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从19%升至21%,对公平值产生负面影响[122] 雇员和薪酬 - 全职雇员总数达1,463名,较2024年底的1,328名增长10.2%[42] 抵押资产 - 抵押资产总额为220.2百万港元,其中物业及设备189.7百万港元[48] 股权结构和购股权计划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653,336,332股[53][57] - 主席兼执行董事蔡先生直接持有11,000,000股股份,占股权约1.68%[53][57] - VRI持有381,939,890股股份,占股权约58.50%[53][55][57] - 蔡先生持有VRI已发行股本57.89%,通过VRI间接控制公司股份[53] - 廖佩青女士持有VRI已发行股本42.11%,通过配偶权益持有公司股份393,189,890股,占股权60.18%[53][55][57] - VRHK持有250,000股股份,VRI持有VRHK全部已发行股本[53][57] - 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蔡章泰先生直接持有9,700,000股股份,并拥有2,000,000份购股权[53] - 执行董事许先生及其配偶合计持有5,115,166股股份,并拥有2,530,000份购股权[53] - 执行董事符先生及其配偶合计持有6,087,166股股份,并拥有1,780,000份购股权[53]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剩余未行使购股权可发行1,986,668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0.3%[6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董事许明辉先生和符国富先生各自持有未行使购股权528,834股,行使价为0.80港元[6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高级管理层及其他雇员持有未行使购股权929,000股,行使价为0.80港元[6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未行使购股权总计1,986,668股,行使价为0.80港元[62] - 2016年购股权计划已于2024年5月22日终止,终止后不再授出新购股权[63] - 购股权计划允许发行股份总数上限为63,800,000股,占首次公开发行时已发行股份总数10%[63] - 本期间根据已终止购股权计划有100,000份购股权失效,无行使或注销[6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根据已终止购股权计划可发行最高股份数为27,486,332股,占已发行股本约4.2%[64] - 购股权行使价不低于股份面值、要约日收市价或前五个营业日平均收市价中较高者[65] - 每份购股权接纳须支付1.00港元代价[64] - 购股权计划未附加任何业绩目标[64] - 已终止购股权计划下董事未行使购股权数量为5,252,332股[66] - 董事蔡章泰持有两批购股权各1,000,000股行使价分别为1.14港元和0.80港元[66] - 董事许明辉持有两批购股权共2,001,166股行使价均为0.80港元[66] - 董事符国富持有两批购股权共1,251,166股行使价均为0.80港元[66] - 高级管理层及其他雇员未行使购股权数量为22,234,000股较期初减少100,000股[67] - 2022年6月13日授予的购股权有100,000股失效占该批次0.99%[67] - 购股权计划总未行使数量为27,486,332股较期初减少100,000股[67] - 公司于2024年5月22日采纳新购股权计划取代已终止计划[68] - 新购股权计划有效期至2034年5月21日剩余期限约9年[68] - 新购股权计划涵盖雇员参与者、关连实体参与者及服务提供者[68] - 新購股權計劃可授出最高購股權數目為65,333,633股股份,佔公司已發行股本10%[70][76] - 服務提供者分類限額為6,533,363股股份,佔公司已發行股本1%[76] - 經修訂股份獎勵計劃可授出最高獎勵數目為32,820,516股股份,佔公司已發行股本5.02%[74] - 受託人持有股份結餘10,000,000股,佔已發行股本約1.53%[74] - 計劃授權限額採納日期為2024年5月22日,限額為65,333,633股股份[76] - 購股權歸屬期最短不得少於12個月[69] - 獎勵股份最早歸屬日期為授予日後至少12個月[74] - 獨立非執行董事或主要股東購股權限額為已發行股份0.1%[77] - 董事或主要行政人員股份獎勵限額為已發行股份0.1%[77] - 合資格參與者購股權限額為已發行股份1%[77] - 本期间未授出任何购股权及奖励,可发行股份数目为0股[7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加权平均股份数目为653,336,332股[78] - 购股权及奖励发行股份占比为0%[78] - 公司于2022年6月13日向董事及雇员授出13,392,332份购股权,每股行使价为0.80港元[162] - 期初尚未行使购股权数量为27,586,332份,加权平均行使价为0.89港元[163] - 期内失效购股权数量为100,000份,行使价为0.80港元[163] - 期末尚未行使购股权数量为27,486,332份,加权平均行使价为0.90港元[163] - 期末可行使购股权数量为22,552,249份,加权平均行使价为0.89港元[163] - 股份奖励计划持有股份数量为10,000,000股,价值4,358千港元[170] 关联方交易 - 期内向联营公司销售货物金额为15,216千港元,较上年同期4,546千港元增长[171] 公司治理和委员会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87] - 核数师罗申美会计师事务所已完成中期财务资料审阅[87][96] - 2025年8月20日梁明珠博士及区裕钊先生获委任为提名委员会成员[89] - 提名委员会现由五名成员组成[89] 报告和合规 - 中期报告已登载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91]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期间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83] - 公司确认维持不少于25%的足够公众持股量[88]
时腾科技(08113)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04 16:46
收入表现 - 收益为418.022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3.4%[7][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418,022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82,699千港元下降13.4%[22]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为418,022,000港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13.4%[45] 利润表现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10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37.1%[7][8]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1,101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803千港元增长37.1%[28]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101,000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37.1%[48] 每股盈利 - 每股基本盈利为0.76港仙,同比下降7.3%[7][8] 毛利表现 - 毛利为16.56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1.3%[8] - 公司毛利为16,561,000港元,同比增长11.3%,毛利率从3.1%提升至4.0%[46] 成本与费用 - 销售成本为401.461百万港元[8] - 已确认存货成本为401,421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67,374千港元下降14.1%[27] - 员工成本总额为6,862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7,521千港元下降8.8%[27] 地区收益表现 - 中国内地市场收益为276,680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83,658千港元下降2.5%[22] - 香港市场收益为138,368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63,412千港元下降15.3%[22] - 台湾市场收益为2,870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5,434千港元大幅下降91.9%[22]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81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7,396千港元实现扭亏为盈[1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为14,375千港元,较期初的51,238千港元大幅减少71.9%[11] 资产负债项目 - 银行结存及现金为14.375百万港元,较期初33.955百万港元下降57.7%[9]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152.509百万港元,较期初136.295百万港元增长11.9%[9] - 银行借款为105.805百万港元,较期初151.164百万港元下降30.0%[9] - 存货为88.889百万港元,较期初103.835百万港元下降14.4%[9] - 资产净值为90.538百万港元,较期初87.613百万港元增长3.3%[9] - 贸易应收款项为119,472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14,887千港元增长4.0%[31]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119,472,000港元,其中1至30天账龄占比64.6%(77,212,000港元)[32] - 公司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85,179,000港元,信用期为30至60天[33] - 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4,375,000港元,较2024年末减少57.7%[49] - 公司银行借款为105,805,000港元,较2024年末减少30.0%[49] - 公司权益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8761.3万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9053.8万港元[50] 财务比率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51天,较2024年增加9天[49] - 存货周转天数为43天,较2024年增加1天[49] - 流动比率为143.6%,较2024年末提升8.4个百分点[49] - 公司净资本负债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100.6%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85.7%[50] - 公司债务净额约为7755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8816.9万港元减少[50] 股权结构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45,362,311股,每股面值0.1港元[52] - 董事严玉麟博士持有98,865,305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的68.01%[61] - 时捷投资持有85,928,447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的59.11%[66] - Vertex Value Limited持有7,624,7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的5.25%[66] - 购股权计划下可发行股份最高数目为600万股,占已发行股份约4.13%[64] 募集资金使用 - 首次公开发行所得款项总额为3000万港元[69] - 未动用首次公开发行所得款项净额余额为860万港元[69] - 升级ERP系统拨款460万港元,实际支出60万港元,剩余400万港元预计2027年底前动用[69] - 电子学习机业务研发人员开支拨款250万港元已全额动用[69] - 电子学习机业务设备购买拨款870万港元,实际支出120万港元,原计划削减750万港元[69] - 人工智能及物联网业务新增拨款560万港元已全额动用[69] - 开发元宇宙硬件新增拨款750万港元,实际支出290万港元,剩余460万港元预计2027年底前动用[69] - 汽车信息娱乐业务拨款280万港元已全额动用[69] - 无人机Wi-Fi传输业务拨款280万港元已全额动用[69] - 一般营运资金拨款300万港元已全额动用[69]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抵押账面值约110万港元的已让售贸易应收款项给银行作为融资担保[54] - 公司员工总数保持稳定,2025年6月30日约为60人[59]
太古股份公司A(00019)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04 16:44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为457.74亿港元,同比增长16%[1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益总额为872.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727.9亿港元增长19.8%[3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益为457.74亿港元,同比增长15.7%[195] - 营业溢利为18.61亿港元,同比下降62%[10] - 2025年上半年营业利润总额为3.67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2.15亿港元下降88.6%[32] - 营业溢利大幅下降至18.61亿港元,同比减少62.4%[195]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8.15亿港元,同比下降79%[10] - 公司应占亏损为11.88亿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盈利17.95亿港元[32]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8.15亿港元,同比减少79.2%[195] - 基本溢利为54.76亿港元,同比下降2%[10] - 应占基本溢利增长至44.06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8.21亿港元增长15.3%[34] - 公司股东应占基本溢利从2024年上半年的55.76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4.76亿港元[171] - 经常性基本溢利为47.12亿港元,同比下降1%[10] - 经常性基本溢利为28.29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8.98亿港元微降2.4%[39] - 太古地产2025年上半年应占经常性基本溢利为28.29亿港元,同比下降2%[18] - 地产业务经常性基本溢利从2024年上半年的28.98亿港元略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8.29亿港元[175] - 太古可口可乐2025年上半年经常性溢利为8.61亿港元,同比下降1.9%[19] - 饮料业务经常性基本溢利从2024年上半年的8.78亿港元略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8.61亿港元[175] - 国泰集团2025年前六个月溢利为36.51亿港元,同比增长1.1%[20] - 国泰集团应占溢利为港币36.51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36.13亿元增长1.1%[121] - 国泰集团经常性基本溢利从2024年上半年的14.55亿港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16.42亿港元[175] - 港机集团2025年上半年经常性溢利为5.61亿港元,同比增长40.3%[20] - 航空部门应占溢利为22.33亿港元,去年同期为20.93亿港元[119] - 太古可口可乐2025年上半年应占溢利为8.03亿港元,其中包含非经常性亏损5800万港元[100] - 医疗保健業務2025年上半年應佔虧損1.17億港元,較2024年同期的1.32億港元有所收窄[155] - 貿易及實業業務2025年上半年應佔溢利4100萬港元,較2024年同期的1.52億港元大幅下降[160] - 太古汽車應占溢利从2024年上半年的8600万港元大幅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700万港元[163] - 太古食品集团从2024年上半年应占溢利500万港元转为2025年上半年应占亏损1600万港元[165] - 太古資源2025年上半年應佔溢利1700萬港元,較2024年同期的4700萬港元下降64%[16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增至284.99亿港元,毛利率下降至37.7%[195] - 国泰航空燃油成本净额增加4.52亿港元增幅3%非燃油成本315.52亿港元增长15%[131] - 每可用吨千米成本(连燃油)3.28港元,同比下降4.1%;除燃油成本2.30港元,同比下降0.9%[122] - 太古可口可乐EBITDA利润率由2024年上半年的12.9%轻微下跌至2025年上半年的12.8%[98][100] - 太古可口可乐EBITDA利润率从12.4%上升至12.8%,EBIT利润率从6.6%上升至7.0%[104] 各业务线表现 - 地产 - 物业投资组合租金收入总额为65.76亿港元,其中零售物业收入36.52亿港元,办公楼收入26.36亿港元[32] -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产生亏损38.84亿港元[10]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大幅增至46.64亿港元(2024年同期:8.77亿港元),主要来自香港办公楼组合[38] - 物业买卖收益从2024年同期的亏损5400万港元改善至盈利5.11亿港元[32] - 酒店业务亏损收窄至5300万港元(2024年同期:5700万港元)[32] - 物业投资除税前经常性基本溢利减少,主要因香港办公楼租金收入下跌[41] - 零售物业组合表现偏软,但通过商户优化和推广活动抵消负面影响[41] - 物业买卖录得基本亏损,主因香港及美国住宅项目销售推广开支[41] - 出售美国Brickell City Centre资产实现溢利8.33亿港元,显著推高基本溢利[38]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从2024年上半年的8.29亿港元大幅增加至2025年上半年的46.74亿港元[171] - 太古地产应占总楼面面积3340万平方英尺为投资物业及酒店[28] - 总楼面面积从2024年底35.2百万平方英尺降至2025年中33.4百万平方英尺[45] - 投资物业组合估值于2025年6月30日为港币2,687.59亿元,较2024年底2,708.35亿元下跌[74] 各业务线表现 - 饮料(太古可口可乐) - 太古可口可乐2025年上半年收益21,515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5.5%[91] - 太古可口可乐2025年上半年EBITDA达2,525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5.8%[9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益总额(计及上海申美)为221.88亿港元,同比增长25%[100] - 销量上升20%至10.38亿标箱,主要得益于TNCC自2024年10月起成为附属公司带来的贡献[100] - 中国内地业务应占溢利为5.88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8%[103] - 中国内地以当地货币计算的收益(计及上海申美)上升3%[103] - 公司EBITDA(计及上海申美)上升23%至28.32亿港元[98] - 汽水品类收益占比从2024年上半年的69%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73%[96][97] - 能量饮料收益在中国内地大幅增长51%[103] - 总销量上升1%[104] - 以当地货币计算的EBITDA和EBIT分别上升6%和9%[104] - 香港业务应占溢利为6100万港元,下跌15%[105] - 台湾业务应占溢利为4300万港元,下跌26%[107] - 越南及柬埔寨业务应占溢利为1.13亿港元,减少31%[109] - 越南及柬埔寨总销量下跌9%[110] - 太古可口可乐覆盖全资及部分专营区域人口达9.1亿[90] 各业务线表现 - 航空(国泰集团) - 国泰集团收益为112.01亿港元,营业溢利为7.79亿港元[117] - 国泰集团应占联属公司除税后溢利为16.42亿港元[117] - 国泰航空2025年上半年除税后溢利为港币40.3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39.81亿元增长1.2%[121] - 可用座位千米数达66,792百万,同比增长26.3%;收入乘客千米数达56,651百万,同比增长30.0%[122] - 乘客运载率84.8%,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乘客收益率60.4港仙,同比下降12.3%[122] - 货运收益11,14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2%;货物运载率58.6%,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122] - 香港快运客运收益3,004百万港元,同比微增0.6%;乘客运载率78.9%,同比下降6.1个百分点[122] - 每可用吨千米成本(连燃油)3.28港元,同比下降4.1%;除燃油成本2.30港元,同比下降0.9%[122] - 飞机日均使用时间10.8小时,同比增加20.0%;航班准点率79.9%,同比提升4.6个百分点[122] - 国泰航空客运收益342.08亿港元同比增长14%[127] - 国泰航空收入乘客千米数上升30%可载客量增加26%[127] - 国泰航空运载乘客1360万人次同比增长28%平均每日载客75300人次[127] - 国泰航空运载率84.8%较去年同期82.4%提升2.4个百分点[127] - 国泰货运收益111.41亿港元同比增长2%载货吨数801千吨增长11%[129] - 国泰货运收益率下降3%至2.59港元运载率58.6%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129] - 集团机队总数234架,其中客机179架,平均机龄12.3年;货机55架[124][125] - 已订购93架新飞机(含81架2027年后交付),另拥有103架飞机的额外购买权[125][126] 各业务线表现 - 航空服务(港机集团) - 港机集团应占溢利59.9亿港元包含非经常性项目38百万港元[137][139] - 港机集团机身业务收益43.86亿港元同比增长9%应占溢利191百万港元增长97%[137][140] - 港机集团发动机业务收益56.77亿港元同比增长11%应占溢利375百万港元[137] - 港機(香港)機身業務2025年上半年售出基地維修服務144萬小時,同比增長7%[141] - 港機(香港)外勤維修服務2025年上半年處理5.12萬班航班,同比增長6%[141] - 廈門太古2025年上半年基地維修服務工時達224萬小時,同比增長5%[142] - 港機部件業務2025年上半年經常性收益同比下降47%,但經常性應佔溢利同比增長86%至1.08億港元[144] - 發動機業務2025年上半年應佔溢利達3.75億港元,同比增長9%;收益同比增長11%[145] - 香港航空發動機維修服務公司2025年上半年處理發動機185台,對比2024年同期的158台[146] 各业务线表现 - 其他 - 太古食品2025年上半年錄得營業虧損900萬港元,而2024年同期為營業溢利1100萬港元[159] - 太古汽车收益同比下降12%,汽车销量下降20%至6715辆[163] - 沁园食品分店数量从2024年底的413间减少至2025年6月的394间[165] - 太古糖业公司糖产品销量在香港下降13%,在中国内地下降4%[165] 各地区表现 - 香港(地产) - 香港投资物业组合约1450万平方英尺[28] - 香港办公楼租金收入24.55亿港元同比下降5%[50] - 香港办公楼组合整体出租率88%其中太古坊二座和太古广场六座分别为68%和56%其余为91%[50] - 香港零售物业租金收入11.69亿港元同比下降2%[51] - 香港零售销售额整体下降3%其中太古广场购物商场和太古城中心分别上升1%和2%东荟城名店仓下降3%[51][52] - 香港住宅物业租用率为73%[54] - 香港办公楼市场空置率高企,新增供应持续带来租金下调压力[41] - 发展中的鲗鱼涌项目总楼面面积约77.9万平方呎拟重建为办公楼[55] - 香港湾仔EIGHT STAR STREET项目37个单位中35个已售出[80] - 黄竹坑海盈山项目总楼面面积63.8万平方英尺,432个单位中278个已售出[80] - 太古地产持有80%权益的柴湾海德园住宅项目总楼面面积694,000平方呎,预计2025年起落成[81] - 太古地产2022年6月投得湾仔用地总楼面面积116,000平方呎,预计2026年落成[81] - 鰂魚涌住宅及零售项目总楼面面积440,000平方呎,太古地产持有50%权益,预计2028年落成[81]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内地(地产) - 中国内地预计提供1890万平方英尺[28] - 中国内地零售物业租金收入22.72亿港元同比上升2%[59] - 中国内地零售销售额同比上升1%较2019年同期增长70%[58] - 中国内地零售销售额维持坚挺,客流持续上升[41] - 北京三里屯太古里零售销售额和租金收入分别上升7%和5%出租率99%[60] - 成都太古里零售销售额与去年同期持平租金收入上升3%出租率97%[60] - 广州太古汇2025年上半年零售销售额下跌2%及租金收入总额下跌1%[61] - 上海兴业太古汇2025年上半年零售销售额上升14%但租金收入总额下跌6%[61] - 太古地产中国内地办公楼物业2025年上半年租金收入总额减少4%至港币1.81亿元[62] - 广州太古汇办公楼/北京颐堤港一座/上海兴业太古汇办公楼截至2025年6月30日租用率分别为91%/86%/95%[63] - 北京太古坊总楼面面积约400万平方呎预计2026年年中起分两阶段落成太古地产持有49.895%权益[64] - 三亚太古里总楼面面积约230万平方呎预计2026年开始分阶段落成太古地产持有50%权益[64] - 前滩综合发展项目总楼面面积约410万平方呎截至2025年8月1日住宅预售率达97%[65] - 陆家嘴太古源截至2025年8月1日107个住宅单位中已预售105个[66] - 广州聚龙湾太古里总楼面面积将增至约161.5万平方呎预计2027年上半年起分阶段落成[67] - 广州太古汇收购天河路387号物业总楼面面积65.5万平方呎翻新工程预计2027年起完成[68] - 上海前灘两个住宅项目截至2025年8月1日预售率达97%[83] - 上海陆家嘴太古源源邸107个单位已预售105个,预售率达98.1%[83] - 上海陆家嘴太古源住宅项目累计销售额达人民币59.32亿元[47] 各地区表现 - 美国及其他(地产) - 美国零售销售额及租金收入同比上升,反映租户组合优化[41] - 太古地产完成出售迈阿密Brickell City Centre零售及停车位权益[15] - 出售美国Brickell City Centre购物中心75%权益,总代价最高5.487亿美元[48] - 截至2025年6月底出售购物中心为止的零售销售额及租金收入总额较2024年同期分别上升4%和7%[73] - 太古地产收购迈阿密文华东方酒店合资公司25%权益实现全资拥有,代价未披露[75] - 出售毗邻Brickell City Centre用地150万平方英尺总楼面,代价2.115亿美元[73] - 美国Brickell City Centre购物中心收购12.07%权益代价为7,350万美元[72] - 印尼雅加达住宅项目总楼面面积1,123,000平方呎,已预售156个单位[84] - 越南胡志明市Empire City项目截至2025年8月1日住宅单位预售率达53%[8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太古地产推进1000亿港元投资计划,67%资金已投放[14] - 港币1000亿元投资计划已承诺约670亿港元(香港110亿/内地460亿/住宅100亿)[44] - 太古地产执行1000亿港元投资计划[24] - 国泰集团投资超1000亿港元用于机队扩充和现代化[25] - 国泰航空集团投资总额超1000亿港元,新增14架波星777-9型飞机[17] - 太古可口可乐收购ThaiNamthip过半数权益并计划分拆上市[16] - 合资公司资本承担总额为港币300.69亿元,其中中国内地占190.22亿元[77] - 太古地产自身资本承担为港币192.63亿元,另承诺为合资公司提供9.25亿元资本承担[79] 现金流和流动性 - 来自营运的现金为84.38亿港元,同比增长59%[10] - 2025年上半年来自营运的现金为84.38亿港元,同比增长59.0%[176] - 公司来自营运的现金为84.38亿港元,同比增长59.0%[200] - 公司营运业务产生的现金净额为76.53亿港元,同比增长62.0%[200] - 公司投资业务使用的现金净额为14.92亿港元,去年同期为66.88亿港元[200] - 公司融资业务前现金净流入61.61亿港元,去年同期为净流出
上海青浦消防(08115)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04 16:44
收入和利润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收入约为人民币4450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约人民币492.9万元或约12.5%[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人民币41.8万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约人民币419.1万元[5] - 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为人民币2504.2万元,2024年同期为人民币2300.3万元[6] - 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人民币1230.5万元,2024年同期为人民币1183.9万元[6] - 2025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人民币46.58万元,2024年同期为溢利人民币160.7万元[6]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入为44.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39.571亿元人民币增长12.5%[23][24][27] - 公司除税前溢利为1.60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6.236亿元人民币大幅下降74.2%[23][2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来自客户合约收入为40710千元,较2024年同期36033千元增长13.0%[2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每股亏损为人民币141.7万元,相比2024年同期盈利人民币361.7万元,同比转亏[3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亏损为人民币41.8万元,相比2024年同期盈利人民币377.3万元,同比转亏[34]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445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5%[47]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为1230.5万元人民币,毛利率为28%,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48] - 公司非控股权益应占期间溢利为235.1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7.6%[53] - 期间溢利为人民币193.3万元,同比下降63%[54] 成本和费用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销售成本为人民币3219.5万元,2024年同期为人民币2773.2万元[6] - 2025年上半年行政开支为人民币886.6万元,2024年同期为人民币518.6万元[6] - 2025年上半年财务费用为人民币8.9万元,2024年同期为人民币16万元[6]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成本为3219.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48]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及收益为99.4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3%[49]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及分销开支为194.6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50]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行政开支为886.6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51]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费用为33.9万元人民币[52] - 员工成本(不包括董事酬金)从2024年六个月的4442千元降至2025年六个月的4362千元,下降1.8%[29] 业务分部表现 - 公司业务分为消防器材、水族用品、海上消防器材、检测服务、物业投资及贸易六个经营分部[22] - 消防器材分部收入为16.7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7%[23][24] - 水族用品分部收入为15.6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9%[23][24] - 检测服务收入大幅下降至1.413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47.9%[23][24] - 物业投资租金收入为3.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1%[23][24] - 货品销售收入从2024年六个月的33322千元增至2025年六个月的39297千元,增幅17.9%[28] - 检测服务收入从2024年六个月的2711千元降至2025年六个月的1413千元,下降47.9%[28] - 公司决议自2025年4月1日起停止制造及销售灭火器产品,因该产品持续产生亏损[65] - 公司非核心业务包括压力容器制造、防火科技检测服务、海上消防器材安装、水族用品销售及物业投资[66] 地区市场表现 - 中国地区收入28.1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3%[26] - 欧盟地区收入16.3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3%[26] - 中国市场收入从2024年六个月的22205千元增至2025年六个月的24355千元,增长9.7%[28] - 欧盟市场收入从2024年六个月的13828千元增至2025年六个月的16355千元,增长18.3%[28] 现金流量表现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310.2万元,较去年同期负115.7万元增加168%[12]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117.7万元,较去年同期负34万元增加246%[12] - 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616.9万元,较去年同期负6.9万元大幅增加8,838%[1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1,044.8万元,较去年同期156.6万元增加567%[1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1.38亿元,较期初1.48亿元减少6.3%[12]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148,426千元减少至137,978千元,下降7.0%[8] - 现金及银行存款为人民币1.37978亿元,较期初减少人民币704.8万元[57] 资产和负债状况 - 公司存货从9,558千元增加至14,376千元,增长50.4%[8] - 公司应收贸易账款及应收票据从15,627千元减少至12,311千元,下降21.2%[8] - 公司其他应收款项从1,625千元增加至4,319千元,增长165.8%[8] - 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从13,799千元减少至10,011千元,下降27.5%[8] - 公司资产净值从173,943千元增加至176,796千元,增长1.6%[9] - 公司非控股权益从23,403千元增加至26,182千元,增长11.9%[9][10] - 公司总资产达195.545亿元人民币,负债总额18.749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9.6%[23] - 物业、厂房及设备添置在2025年上半年为人民币129.2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34万元大幅增长280%[36] - 商誉账面净值保持稳定,于2025年6月30日为人民币232万元,与2024年12月31日持平[37] - 应收贸易账款净额于2025年6月30日为人民币1231.1万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562.7万元下降21.2%[38] - 信贷亏损拨备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36.6万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86.6万元,增长136.6%[38] - 应付贸易账款于2025年6月30日为人民币573.7万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706.7万元下降18.8%[41] - 计息银行借贷已于2025年3月7日悉数偿还,2025年6月30日余额为0,而2024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579万元[42] - 流动比率从12.9升至16.9,因流动负债减少至人民币1001.1万元[57] - 存货周转日数从63天增至68天,存货增加至人民币1437.6万元[57] - 银行借贷已全部偿还,期末无未偿还借贷[58] - 资本负债比率从16.4%降至10.6%[59] - 资产净值约为人民币1.76796亿元,较期初增加人民币285.3万元[62] 税务和股息 - 2025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人民币47.8万元,2024年同期为人民币97.1万元[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所得税支出总额为326千元,较2024年同期971千元减少66.4%[3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未派付任何股息(2024年同期:无)[33] - 一般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55] -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首100万元应税溢利按5%实际税率征收[56] - 公司未就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中期股息[80] 客户和信贷风险 - 客户A贡献收入1.5595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35.0%[25] - 五大客户未偿还余额占应收贸易账款总额的59%,存在重大信贷集中风险[39] - 五大未偿还余额占应收贸易账款总额的59%,存在重大信贷集中风险[57] 投资和融资活动 - 公司拟以总代价2亿元人民币收购清大东方消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全部股权[45] - 直接控股公司提供不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的免息股东贷款融资,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提取[43] - 利息收入从2024年六个月的164千元增至2025年六个月的690千元,增长320.7%[28] - 按公平价值计入损益之财务资产变现收益从2024年六个月的1606千元降至2025年六个月的125千元,下降92.2%[28]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无重大承担及无重大或然负债[44][46] - 公司及附属公司期间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79] 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 - 公司注册地位于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纪鹤路1988号[13] - H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GEM上市[14] - 直接控股公司为联城消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5] - 最终控股公司为浙江恒泰房地产有限公司[15] - 公司董事及监事通过受控法团持有133,170,000股股份,约占已发行股本总额71.05%[71] - 周金辉先生通过浙江恒泰及联城消防间接持有公司131,870,000股内资股及1,300,000股H股[71] - 联城消防集团持有公司131,870,000股内资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70.36%[75][76] - 联城全资附属公司持有1,300,000股H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0.69%[75][76] - 浙江恒泰房地产拥有联城80%权益,周金辉先生拥有浙江恒泰58%权益[75][76] - 联城质押131,870,000股内资股作为人民币198,000,000元贷款的抵押[75] - 质押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70.36%及内资股100%[75] - 董事及监事未在公司重大合约中拥有权益[77] - 公司已全面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15的企业管治守则[81][82]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祝轶娟、王国忠、宋子章)[84]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财务报表[84] - 执行董事包括主席周金辉、史惠星及周国平[84] - 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王国忠、祝轶娟及宋子章[84] - 财务报告自刊发日起连续7日刊载于GEM网站[85] - 财务报告同步于公司网站www.shanghaiqingpu.com刊登[85] 经营风险和未来策略 - 公司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劳工成本上升、客户集中风险及欧盟出口外汇波动风险[68] - 公司计划通过有机扩张、战略收购及持续创新实现可持续增长[67] - 公司将评估合并重组机会,并考虑出售非核心或表现未如理想的业务分部[69] - 公司于2024年12月8日宣布清大收购事项,并于2025年6月30日获股东批准,目前待监管机构批准及资产转让[67] 其他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人民币55万元,2024年同期为人民币58.4万元[6] - 公司期间全面收益总额为亏损418千元,对比去年同期盈利3,773千元[10] - 公司非控股权益获得期间全面收益2,351千元[10] - 公司股东及非控股权益授予土地使用权之公平价值为920千元[10]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共有95名雇员,较2024年同期89名增加6名[78] - 公司灭火器产品分为二氧化碳、水基型及乾粉灭火器三类,产品组合丰富并获得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认可证书[65] - 公司气压瓶符合美国及欧盟质量标准,持有中国制造许可证[65]
恒投证券(01476)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04 16:44
财务业绩表现 - 经营收益总额同比增长42.45%至人民币166.56亿元[22] - 除税前利润同比大幅增长318.60%至人民币31.44亿元[22] -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期间利润激增346.86%至人民币24.07亿元[22] - 基本每股收益增长346.38%至人民币0.0924元/股[2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提升2.19个百分点至2.86%[22] - 公司实现经营收益人民币1665.64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42.45%[38] - 公司实现净利润人民币209.50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1003.21%[38] - 经营收益总计人民币1665.64百万元,同比增长42.45%[63] - 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240.73百万元,同比增长346.86%[63] - 每股收益人民币0.0924元,同比增长346.38%[6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86%,同比增加2.19个百分点[63] - 期间利润209.5百万元同比增长1003.1%[139] -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利润240.733百万元同比增长346.8%[140] - 每股基本收益0.0924元同比增长346.4%[140] - 2025年上半年期间利润为2.4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0.54亿元大幅增长346%[146] - 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期间利润同比增长347%至240,733千元[169] 现金流量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净额由负转正达人民币38.97亿元,改善401.32%[2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人民币389.74百万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29.34百万元[69]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人民币305.51百万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409.32百万元[69] -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额3.90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29亿元显著改善[147] - 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30.55亿元人民币,主要来自处置金融资产所得48.02亿元[147] - 融资活动使用现金净额85.04亿元人民币,主要因偿还债务工具219亿元[147] 资产与负债变动 - 资产总额增长8.02%至人民币4318.65亿元[22] - 资产负债率下降1.29个百分点至61.31%[22] - 资产总额人民币43186.52百万元,较2024年末增长8.02%[64] - 负债总额人民币34261.82百万元,较2024年末增长9.55%[64] -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及永久资本证券持有人的权益人民币8544.45百万元,较2024年末增长3.00%[64] - 现金类资产人民币23605.71百万元,占总资产54.66%[64] - 公司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117.28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130.02亿元下降9.8%[143] - 公司权益总额达89.2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87.07亿元增长2.5%[145] - 流动负债总额314.5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269.79亿元增长16.6%[143] - 应付经纪业务客户账款201.22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167.01亿元增长20.5%[143] - 债务工具总额499.14亿元人民币,其中流动部分306.75亿元,非流动部分192.39亿元[14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08.6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的224.21亿元下降6.9%[147] - 代经纪业务客户持有现金19.271亿元同比增长19.1%[14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7.6亿元同比下降7.7%[14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为2,086,770千元,较期初减少155,296千元[185] 收入构成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838.699百万元同比增长46.4%[139] - 投资净收益258.674百万元同比增长37.6%[139] - 其他收入及收益214.823百万元同比增长289.9%[13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838.699百万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572.872百万人民币增长46.4%[155] - 证券经纪业务收入为544.618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49.5%[155] - 期货经纪业务收入为68.469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91.9%[155] - 承销及保荐业务收入为66.631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85.8%[155] - 投资顾问业务收入为37.051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58.7%[155] - 利息收入为353.446百万人民币,与2024年同期的353.347百万人民币基本持平[156] - 投资净收益为258.674百万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87.962百万人民币增长37.6%[158]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209.372百万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49.616百万人民币增长321.9%[159] 成本与费用 - 员工成本604.588百万元同比增长66.9%[139] - 资产减值损失净额106.746百万元同比增长151.6%[139] - 员工成本为604.588百万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362.163百万人民币增长66.9%[162] - 折旧及摊销费用为92.141百万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03.729百万人民币下降11.2%[163] - 电子设备运营成本同比增长51%至53,719千元[165] - 其他佣金支出同比下降8%至20,066千元[165] - 咨询费同比增长20%至11,951千元[165] - 其他支出同比增长120%至51,359千元[165] - 资产减值损失净额同比增长152%至106,746千元[166] - 所得税支出总额同比增长87%至104,859千元[167] 业务线表现:经纪与财富管理 - 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实现经营收益人民币950.77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36.19%[39] - 客户总数达到411.89万户,较2024年末增长3.21%[40] - 客户托管资产总额达人民币189284.21百万元,较2024年末增长5.55%[40] - 股基交易额为人民币1375839.14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65.04%[40] - 融资融券业务余额为人民币5500.31百万元[44] 业务线表现:投资银行 - 投资银行业务实现经营收益人民币92.68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41.54%[46] - 恒泰长财完成24单公司债项目,合计承销规模人民币5652百万元[48] 业务线表现:投资管理 - 投资管理业务实现经营收益人民币132.08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12.85%[51] - 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为人民币153.334亿元,其中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规模人民币37.635亿元,单一资产管理计划规模人民币23.893亿元,资产支持证券专项计划规模人民币91.806亿元[52] - 新华基金管理规模为人民币532.06亿元,同比增加人民币37.95亿元,上升7.68%[54] - 新华基金专户管理规模为人民币8.09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0.37亿元,下降4.37%[54] - 恒泰资本管理2只私募基金,基金管理规模为人民币29亿元[55] - 恒泰先锋直接投资项目22个[56] - 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存续产品33只[53] - 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存续产品11只[53] - 资产支持证券专项计划存续产品5只[53] - 公司存续管理的资产管理计划在同类产品中平均综合业绩排名位居市场前1/2分位[52] 业务线表现:自营交易 - 自营交易业务实现经营收益人民币4.7512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102.99%[58] 资本与风险管理 - 净资本较2024年末减少人民币28.83亿元至人民币561.54亿元[33] - 风险覆盖率164.62%,资本杠杆率24.85%,均高于监管标准[35] - 公司信用风险主要来自融资融券和股票质押式回购等融资类业务以及自营信用债券等投资类业务[86] - 公司市场风险主要来自自营业务包括权益类证券投资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品投资及新三板做市业务[87] - 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持续监控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率NSFR等指标至少每半年开展一次压力测试[88] - 公司合规风险管理通过合规审查合规监控合规检查合规监督合规考核及合规培训进行[89] - 公司操作风险管理通过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RCSA损失数据收集LDC关键风险指标KRI监控等手段实施[90] - 公司声誉风险管理由首席风险官牵头组建跨部门小组通过舆情监测系统动态监测风险事件[9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对十余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包括全面风险管理办法和压力测试管理办法等[93] - 公司建立了董事会党委会经理层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业务部门的四级风险管理体系[94] - 公司市场风险管理使用风险价值VaR基点价值DV01最大回撤等指标进行逐日监控[87] - 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设置预警阈值并根据实时监测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风险预警[88] - 公司风险管理人员占总部员工比例超过2%[98] - 风险监控平台支持各类风险信息的搜集识别计量评估监测和报告[95] 融资与债务 - 报告期内公司发行收益凭证累计融入资金人民币13.50亿元[7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到期收益凭证余额为人民币15.80亿元[75] - 报告期内公司借入次级债务累计融入资金人民币1.50亿元[8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到期次级债务余额为人民币1.50亿元[8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到期次级债券余额为人民币15.00亿元[7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到期公司债券余额为人民币19.50亿元[79] - 债务工具总额为4,991,356千元,较期初减少823,539千元[186] - 收益凭证余额为1,580,000千元,较期初减少840,000千元[186] - 一年内到期的流动债务为3,067,462千元,占债务总额的61.5%[18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债务工具面值总额为15.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24.2亿元下降34.7%[187] - 2025年上半年新发行债务工具面值13.5亿元人民币,赎回面值21.9亿元人民币[187] - 期末应计利息总额为2293万元人民币,平均票面利率约2.7%[187] - 恒创泰富60号面值4亿元,票面利率2.80%,是期末最大单笔债务工具[187] - 2024年末债务工具面值总额24.2亿元人民币,应计利息3645万元人民币[188] - 2024年新发行债务工具面值30.81亿元人民币,赎回面值16.11亿元人民币[188] - 恒创泰富47号面值5亿元,票面利率3.45%,是2024年最大单笔已赎回债务[188] - 2025年上半年票面利率区间为2.30%-3.30%,较2024年同期明显下降[187][188] - 短期债务占比高,2025年6月末1年内到期债务达15.8亿元[187] - 债务工具发行频率密集,2024年至2025年共发行25个不同系列[187][188] - 次级债券总额为人民币1500亿元,其中23恒泰C1次级债面值400亿元票面利率5.30%,23恒泰C2次级债面值1100亿元票面利率4.00%[189] - 长期公司债券23恒泰F1私募债面值人民币1950亿元票面利率3.50%[190] -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从人民币409.96亿元降至377.68亿元,其中债务证券抵押占比100%[195] - 卖出回购交易年利率区间从1.95%-2.6%变为1.6%-3.5%[195] - 用于卖出回购的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从人民币455.92亿元降至428.53亿元[196] 投资与资产质量 - 应收融资客户款项总额下降至5,445,620千元[173] - 向非银行金融机构拆出资金账面价值为52,122千元,累计减值达259,538千元[177] - 新凤祥财务有限公司破产,公司申报债权金额为375,000千元及相关利息7,016千元[177]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为290,509千元,累计减值达430,699千元[179]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抵押品公允价值为426,234千元,年利率介于1.7%至8%[179][180]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总额为2,073,637千元,累计减值48,703千元[181]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总额为9,983,470千元,较期初增加338,995千元[183] 子公司与股权投资 - 公司持有恒泰期货股份有限公司95.10%股权[9] - 公司持有新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52.99%股权[10] - 恒泰期货注册资本由人民币1.25亿元变更为2.28亿元[76] - 新华基金注册资本由人民币2.18亿元增至6.28亿元[76] - 公司对新华基金持股比例由58.62%降至52.99%[76] 股东结构与关联方 - 北京金融街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持有金融街投资62.06%股权[7] - 杭州瑞思实业有限公司持有陕西天宸科贸有限公司98.67%股权[9] - 陕西天宸科贸有限公司持有北京鸿智慧通实业有限公司97.67%股权[10] - 北京华融基础设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北京金融街西环置业有限公司90%股权[9] -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持有金融街资本100%股权及金融街投资37.94%股权[10] - 华融综合投资持有公司内资股569,895,304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21.8806%[119] - 金融街投资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内资股781,367,619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29.9999%[119] - 西城区国资委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内资股781,367,619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29.9999%[119] - 天风证券持有内资股440,618,114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16.9171%[119] - 包头华资持有内资股308,00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11.8254%[119] - Glowing Lane Limited持有H股124,724,000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4.7887%[119] - Ravi Global Limited持有H股123,206,000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4.7304%[119] - 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投资经理持有H股72,161,000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2.7706%[119]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2,604,567,412股,其中内资股2,153,721,412股(占82.7%),H股450,846,000股(占17.3%)[121] - 金融街投资通过华融综合投资持有569,895,304股内资股(占公司总股本21.9%)[121] - 金融街投资通过华融基础设施间接持有金融街西环置业211,472,315股内资股(占公司总股本8.1%)[121] - 西城区国资委通过金融街资本持有金融街投资62.06%股权,间接控制781,367,619股内资股(占公司总股本30.0%)[121] - 沈为民通过汇发科技持有154,000,000股内资股(占公司总股本5.9%),陈姗持有46.67%股权[121] - 周志强通过苏州秉泰最终控制鸿智慧通123,500,000股内资股(占公司总股本4.7%)[121] - KUO YUNG CHUN通过Glowing Lane Limited持有124,724,000股H股(占公司总股本4.8%)[121] - 国际资源集团通过Ravi Global Limited持有123,206,000股H股(占公司总股本4.7%)[121] 公司治理与报告 - 公司2025年中期财务报告已由致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审阅工作准则第2410号进行审阅[4] - 报告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10] - 报告所列数据除特别说明外均以人民币为单位[4] - 2024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100] - 2025年上半年没有利润分配预案[100] - 报告期内股东大会召开3次会议[109] - 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含1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10] - 公司续聘致同会计师事务所担任2025年度国内核数师[107] - 公司续聘致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担任2025年度国际核数师[107] - 报告期内董事会召开5次会议审议27项议案[111] - 报告期内监事会召开1次会议审议7项议案[115] 法律诉讼与或有事项 - 公司起诉鸿元石化和庆汇租赁诉讼请求金额约人民币5.3亿元[
太古股份公司B(00087)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04 16:44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为457.74亿港元,同比增长16%[10] - 公司收益同比增长15.7%至457.74亿港元(2024年:395.63亿港元)[195] - 营业溢利为18.61亿港元,同比下降62%[10] - 营业溢利大幅下降62.4%至18.61亿港元(2024年:49.45亿港元)[195]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8.15亿港元,同比下降79%[10]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同比下降79.2%至8.15亿港元(2024年:39.14亿港元)[195] - 基本溢利为54.76亿港元,同比下降2%[10] - 公司股东应占基本溢利2025年上半年为54.76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55.76亿港元下降1.8%[171][174] - 经常性基本溢利为47.12亿港元,同比下降1%[10] - 公司应占基本溢利为44.06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8.21亿港元增长15.3%[34] - 经常性基本溢利为34.06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5.34亿港元下降3.6%[34] - 太古地产2025年上半年经常性基本溢利港币28.29亿元 同比减少2%[18] - 地产业务经常性基本溢利2025年上半年为28.29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8.98亿港元下降2.4%[175] - 太古可口可乐2025年上半年经常性溢利港币8.61亿元 同比减少1.9%[19] - 饮料业务经常性基本溢利2025年上半年为8.61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8.78亿港元下降1.9%[175] - 国泰集团2025年上半年应占溢利港币36.51亿元 同比增长1.1%[20] - 国泰集团2025年上半年应占溢利为港币36.51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36.13亿元增长1.1%[121] - 港机集团2025年上半年经常性溢利港币5.61亿元 同比增长40.3%[20] - 港机集团应占溢利59.9亿港元,包含非经常性项目3.8亿港元[139] - 港机集团机身业务经常性应占溢利1.91亿港元,同比增长97%[140] - 航空部门应占溢利为22.33亿港元,去年同期为20.93亿港元[119] - 太古可口可乐2025年上半年应占溢利为8.03亿港元,其中包含非经常性亏损5800万港元[100] - 中国内地业务收益以当地货币计算增3%,应占溢利增8%至5.88亿港元[103][100] - 香港业务应占溢利为6100万港元,同比下跌15%[105] - 台湾业务应占溢利为4300万港元,同比下跌26%[107] - 越南及柬埔寨业务应占溢利为1.13亿港元,同比减少31%[109] - 太古汽车应占溢利从2024年上半年的8600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700万港元,降幅达57%[163] - 太古食品集团2025年上半年录得应占亏损1600万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溢利500万港元[165] - 太古环保服务2025年上半年录得应占溢利700万港元,较2024年上半年下跌[166] - 贸易及实业业务2025年上半年应占溢利4100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1.52亿港元[160] - 太古资源2025年上半年应占溢利1700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4700万港元[161] - 医疗保健业务2025年上半年应占亏损1.17亿港元,2024年同期为1.32亿港元[155] - 地产部门应占亏损为9.99亿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溢利14.71亿港元[38] - 出售美国Brickell City Centre资产产生溢利8.33亿港元[3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燃油成本净额增加4.52亿港元(3%),非燃油成本315.52亿港元,增长15%[131] - 国泰航空每可用吨千米成本(连燃油)3.28港元,同比下降4.1%[122] - 公司已付利息为18.81亿港元,同比增长14.4%[200] - 公司已付税项为10.97亿港元,同比增长25.5%[200] - 2025年上半年已付股息为44.51亿港元,同比增长13.2%[17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财务支出净额为11.78亿港元(2024年同期:11.19亿港元)[186] - 加权平均债务成本从2024年的4.0%下降至2025年中的3.7%[180] - 集团可动用流动资金港币526亿元 加权平均债务成本降至3.7%[21] - 太古可口可乐整体EBITDA(计及上海申美)同比增23%至28.32亿港元,但EBITDA利润率从12.9%微降至12.8%[98][100] - 太古可口可乐EBITDA从2024年上半年21.8亿港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25.25亿港元,增幅15.8%[91] - 以当地货币计算的EBITDA及EBIT分别上升6%和9%[104] - EBITDA利润率从12.4%上升至12.8%,EBIT利润率从6.6%升至7.0%[104] - 台湾地区EBIT利润率从2024年上半年的7.9%降至2025年同期的6.0%[98] 各业务线表现:地产 - 太古地产港币1000亿元投资计划已完成67%资金投放[14] - 港币1000亿元投资计划已承诺约670亿港元(香港110亿/内地460亿/住宅100亿)[44] - 物业投资租金收入总额为65.76亿港元,其中零售物业收入36.52亿港元,办公楼收入26.36亿港元[32] - 物业买卖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0.88亿港元大幅增至17.06亿港元,增幅达1838.6%[32] -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产生亏损38.84亿港元[10]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达38.84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8.4亿港元扩大362.4%[32]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2025年上半年为46.74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8.29亿港元大幅增加[171] -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导致亏损38.84亿港元(2024年:亏损8.4亿港元)[195]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未计递延税项)达46.64亿港元,主要来自香港办公楼组合[38] - 香港办公楼组合租金收入减少及住宅项目推广开支增加对业绩产生负面影响[38] - 物业投资除税前经常性基本溢利减少,主要因香港办公楼租金收入下跌[41] - 香港办公楼市场空置率高企及新增供应持续对租金产生下调压力[41] - 零售物业组合表现偏软,但通过商户优化及会员计划抵消部分负面影响[41] - 中国内地零售销售额维持坚挺,客流持续上升[41] - 美国零售销售额及租金收入总额同比上升,反映租户组合优化[41] - 物业买卖录得基本亏损,主因香港及美国住宅项目销售推广开支[41] - 太古地产应占总楼面面积3,340万平方英尺为投资物业及酒店[28] - 太古地产香港投资物业组合约1,450万平方英尺[28] - 太古地产中国内地11个项目全部落成后将提供1,890万平方英尺总楼面面积[28] - 总楼面面积从2024年35.2百万平方英尺降至2025年33.4百万平方英尺[45] - 香港办公楼租金收入总额为港币24.55亿元,同比下降5%[50] - 香港办公楼组合整体出租率为88%,其中太古坊二座和太古广场六座出租率分别为68%和56%,其余办公楼出租率达91%[50] - 香港零售物业租金收入总额为港币11.69亿元,同比下降2%[51] - 太古广场购物商场和太古城中心零售销售额分别上升1%和2%,东荟城名店仓下跌3%[51][52] - 香港住宅物业组合租用率为73%[54] - 中国内地零售物业租金收入总额上升2%至港币22.72亿元[59] - 北京三里屯太古里零售销售额上升7%,租金收入上升5%,出租率达99%[58][60] - 上海兴业太古汇零售销售额上升14%[58] - 前滩太古里零售销售额上升4%[58] - 广州太古汇零售销售额下跌2%[58] - 广州太古汇2025年上半年零售销售额下跌2%及租金收入总额下跌1%[61] - 上海兴业太古汇2025年上半年零售销售额上升14%但租金收入总额下跌6%[61] - 太古地产中国内地办公楼物业2025年上半年租金收入总额减少4%至港币1.81亿元[62] - 广州太古汇办公楼租用率91% 北京颐堤港一座86% 上海兴业太古汇办公楼95%[63] - 北京太古坊总楼面面积约400万平方英尺预计2026年年中起分两阶段落成[64] - 西安太古里总楼面面积约290万平方英尺预计2027年起分阶段落成[64] - 三亚太古里总楼面面积约230万平方英尺预计2026年开始分阶段落成[64] - 前滩综合发展项目总楼面面积约410万平方英尺住宅预售率达97%[65] - 陆家嘴太古源总楼面面积约420万平方英尺107个住宅单位已预售105个[66] - 广州聚龙湾太古里零售部分总楼面面积约161.5万平方英尺预计2027年上半年分阶段落成[67] - 投资物业组合估值下跌至港币2687.59亿元,较2024年末港币2708.35亿元减少0.77%[74] - 香港办公楼投资物业资本化率下跌12.5个基点[74] - 中国内地资本承担达港币190.22亿元,占集团总额63.3%[77] - 黄竹坑住宅项目海盈山已售出432个单位中的278个[80] - 集团总资本承担港币300.69亿元,含合资公司承担108.06亿元[77][79] - 太古地产持有80%权益的香港柴湾海德园住宅项目总楼面面积达69.4万平方呎,预计2025年起落成[81] - 太古地产投得香港湾仔皇后大道东用地总楼面面积11.6万平方呎,预计2026年落成[81] - 上海前滩天御与天汇项目截至2025年8月1日预售率达97%,预计2026年落成[83] - 上海陆家嘴太古源项目107个单位中已预售105个,预售完成率达98.1%[83] - 印尼雅加达住宅项目总楼面面积112.3万平方呎,400个单位中已预售156个(39%),预计2025年底落成[84] - 越南胡志明市Empire City项目住宅单位预售或售出率达53%[85] - 太古地产中国内地物业组合60%用电量来自可再生能源[23] 各业务线表现:饮料 - 太古可口可乐2025年上半年收益215.1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71.39亿港元增长25.6%[91] - 公司收益总额(计及上海申美)同比增25%至221.88亿港元,销量增20%至10.38亿标箱[100] - 太古可口可乐覆盖全资及部分专营区域人口达9.1亿[90] - 美国太古可口可乐专营区域覆盖人口3200万[90] - 汽水类饮料收益占比从2024年上半年的69%提升至2025年同期的73%[96][97] - 能量饮料在中国内地收益同比大幅增长51%,而茶饮料收益则下跌24%[103] - 总销量上升1%[104] - 香港地区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11.31亿港元微增至2025年同期的11.44亿港元,但应占溢利从7200万港元降至6100万港元[92] - 越南及柬埔寨地区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22.28亿港元降至2025年同期的20.41亿港元,应占溢利从1.63亿港元降至1.13亿港元[92] - 越南及柬埔寨总销量下跌9%[110] - 泰国及老挝新运营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贡献收益41.65亿港元,EBITDA为4.29亿港元[92] - 太古可口可乐中国内地55%电能来自可再生能源[23] 各业务线表现:航空 - 国泰航空增购14架波音777-9飞机 总投资超港币1000亿元[17] - 国泰航空2025年上半年除税后溢利为港币40.3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39.81亿元增长1.2%[121] - 国泰航空可用座位千米数达667.92亿,同比增长26.3%,收入乘客千米数达566.51亿,同比增长30.0%[122] - 国泰航空乘客运载率84.8%,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但乘客收益率60.4港仙,同比下降12.3%[122] - 国泰货运收益111.41亿港元,同比增长2.2%,但货物运载率58.6%,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122] - 香港快运可用座位千米数达88.1亿,同比增长38.3%,但每可用座位千米客运收益34.1港仙,同比下降27.3%[122] - 集团机队总数234架,其中国泰航空179架,香港快运41架,华民航空14架[125] - 集团已订购93架飞机,并有权额外购入103架飞机[125][126] - 香港快运航班准时表现87.1%,同比提升8.6个百分点[122] - 国泰航空客运收益342.08亿港元,同比增长14%[127] - 国泰航空收入乘客千米数上升30%,可载客量增加26%[127] - 国泰航空运载乘客1360万人次,日均载客7.53万人次,同比增长28%[127] - 国泰航空运载率84.8%,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127] - 国泰货运收益111.41亿港元,同比增长2%[129] - 国泰货运载货吨数80.1万吨,同比增长11%[129] - 国泰货运收益率下降3%至2.59港元[129] - 港机集团收益为112.01亿港元,营业溢利为7.79亿港元[117] - 港機(香港)機身業務2025年上半年售出基地維修服務144萬小時,同比增長7%[141] - 港機(香港)外勤維修服務2025年上半年處理5.12萬班航班,同比增長6%[141] - 廈門太古2025年上半年基地維修服務已售工時224萬小時,同比增長5%[142] - 港機(美洲)基地維修服務2025年上半年已售工時158萬小時,同比增長7%[143] - 部件業務2025年上半年經常性收益同比下降47%,但經常性應佔溢利同比增長86%至1.08億港元[144] - 發動機業務2025年上半年應佔溢利3.75億港元,同比增長9%;收益同比增長11%[145] - 香港航空發動機維修服務公司2025年上半年修理及大修發動機185台,2024年同期為158台[146] 各业务线表现:其他 - 太古汽车收益同比减少12%,汽车销量下跌20%至6715辆[163] - 沁园食品公司分店数量从2024年底的413间减少至2025年6月的394间,减少19间[165] - 太古糖业公司糖产品在香港销量下跌13%,在中国内地销量下跌4%[165]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内地零售物业租金收入总额上升2%至港币22.72亿元[59] - 中国内地零售销售额维持坚挺,客流持续上升[41] - 美国零售销售额及租金收入总额同比上升,反映租户组合优化[41] - 香港办公楼租金收入总额为港币24.55亿元,同比下降5%[50] - 香港零售物业租金收入总额为港币11.69亿元,同比下降2%[51] - 美国Brickell购物中心截至出售前零售销售额及租金收入同比分别上升4%和7%[7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太古可口可乐泰国业务ThaiNamthip拟分拆独立上市[16] - 出售美国Brickell City Centre购物中心75%权益及停车位,总代价最高5.487亿美元(含3610万美元或有代价)[73] - 收购迈阿密文华东方酒店合资公司25%权益实现全资拥有,酒店将于2026年初拆卸改建[75] - 收购BHS所持购物中心12.07%权益代价7350万美元,持股增至75%[72] - 出售毗邻Brickell购物中心用地150万平方呎,代价2.115亿美元[73] - 出售美国Brickell City Centre购物中心75%权益获最高5.487亿美元[48] - 收购迈阿密文华东方酒店25%权益耗资3700万美元实现全资拥有[48] 现金流和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