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集团控股(03616)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7-18 22:44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3年公司收入为35.66亿元,较2022年的28.62亿元增长24.6%[4] - 2023年公司年内利润为3681.7万元,较2022年的7776.9万元下降52.7%[4] - 2023年公司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3.41元,较2022年的7.07元下降51.8%[4] - 2023年公司收入为3565598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286177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6%[20] - 2023年其他收入为4071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284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3%[23] - 2023年其他亏损净额为5261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8131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5.3%[24] - 2023年财务收入净额为143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88.9%[25] - 2023年所得税为97054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7664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6%[27] - 2023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3.41分人民币,2022年为7.07分人民币,同比下降51.8%[28] - 2022年派付股息约59998千元人民币,2023年无派付股息[3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总收入约为3565.6百万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24.6% [4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纯利约为36.8百万元,较上一年度减少约52.7% [43] - 2023年集团收入达约35.656亿元,较2022年增加约24.6%[56] - 2023年集团毛利约4.342亿元,较2022年增加约3.0%[56] - 2023年毛利率约为12.2%,较2022年减少约2.5个百分点[57] - 2023年年度利润约3680万元,较2022年下降约52.7%[57] - 2023年物业销售、租金收入和服务收入分别为35.5421亿、872万和266.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4.7%、27.6%和 - 45.6%[58] - 2023年物业销售额约占总收入99.7%(2022年:99.6%),收入从2022年约28.618亿元增至2023年约35.656亿元,增幅24.6%,主要因住宅物业销售增加约5.019亿元[60] - 2023年物业销售毛利率为12.0%(2022年:14.7%),住宅物业毛利率从2022年14.8%降至2023年12.8%,停车及储藏室毛利率为 -66.8%(2022年: -29.4%)[62][63] - 所得税开支从2022年约7660万元增至2023年约9710万元,增幅26.6%[68] - 2023年资产回报率为0.4%,2022年为0.8%;2023年权益回报率为2.0%,2022年为4.2%;2023年纯利率为1.0%,2022年为2.7%[76] - 董事不建议就2023年度派发现金股息[9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3年除所得税前利润扣除员工成本110240千元人民币等项目后得出,2022年扣除员工成本119487千元人民币等项目后得出[26] - 2023年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约1.685亿元(2022年:1.243亿元),增加35.6%,因推广活动增加[65] - 行政开支从2022年约1.357亿元降至2023年约1.311亿元,降幅3.4%,因员工成本减少[66] - 财务成本从2022年约110万元降至2023年约90万元,降幅18.2%[6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3年住宅、商业单位、停车位和其他合同销售额分别为21.129亿、4.13亿、0.863亿和0.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9%、71.8%、56.3%和60.6%[55] - 2023年可出售建筑面积和停车位合同销售数量分别为43.7621万平方米和1980个,同比分别增长29.6%和110.2%[55] - 2023年可出售建筑面积和停车位合同平均售价分别为5822元/平方米和43586元/个,同比分别下降5.4%和25.6%[55] - 住宅物业已确认建筑面积从2022年约43.8742万平方米增至2023年约60.5344万平方米,每平方米平均售价从2022年5716元降至2023年4972元[59][60] - 商业物业已确认建筑面积增加212.9%,每平方米平均售价从2022年约8840元降至2023年5607元[60] 各地区表现 - 公司所有项目均位于中国河南省,业务高度依赖许昌市及河南省的物业市场表现[7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4年公司将围绕既定战略规划,做好资金调配、产品研发、营销策略调整和风险管控等工作 [46]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3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3.82亿元,较2022年的3.66亿元增长4.4%[6] - 2023年流动资产总值为87.04亿元,较2022年的96.63亿元下降9.9%[6] - 2023年总负债为72.27亿元,较2022年的81.56亿元下降11.4%[7] - 2023年公司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75亿元,较2022年的2.21亿元增长24.3%[6] - 2023年公司面临银行及其他长期借款的即期部分约6.79亿元[11] - 2023年公司开发中待售物业及土地使用权的资本承担约13.34亿元[11] - 2023年公司因提供财务担保可能产生的现金流出约71.88亿元[11] - 集团有足够营运资金履行未来至少十二个月到期财务责任,以持续经营基准编制综合财务报表恰当[12] - 集团关联方及非控股股东同意,对2023年12月31日分别结欠的约1530.4万元及8353.3万元不计入还款,直至集团有财务能力还款[13] - 集团于2023年1月1日首次应用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对综合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4]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等多项准则将于2024年1月1日生效,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等将于2025年1月1日生效,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等将于2026年1月1日生效,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等将于2027年1月1日生效[15]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之修订2024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追溯应用,可选择提早应用,按2023年12月31日未偿还负债,应用该修订对集团负债分类无变动[18]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取代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引入新规定,董事正评估其对综合财务报表呈列及披露方式的影响[19] - 2023年持作出售或开发中待售物业净额为7521685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8485272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3%[31] - 2023年其他应收款项净额为436050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244747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2%[3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合同负债金额为3956814和4854156 [34] - 2023年和2022年已承担但未产生的资本开支分别为1375167千元和1545834千元 [37] - 2024年4月17日,公司以零代价出售联营公司许昌恒筑41%股权 [38] - 2024年4月,公司提早偿还其他长期借款90000000元 [39] - 2023年公司公益累计捐款约220万元 [41] - 2023年末集团土地储备建筑面积约为350万平方米,其中禹州市占比35.08%最高[54] - 2023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748亿元(2022年末:2.211亿元),借款总额约9.486亿元(2022年末:6.728亿元),68.9%(2022年末:61.1%)以固定利率计息[69] - 2023年末流动资产约87.036亿元(2022年末:96.633亿元),流动负债约69.311亿元(2022年末:78.492亿元),流动资产净值从2022年末约18.141亿元降至2023年末约17.725亿元[71] - 2023年12月31日,联营公司股东贷款约为人民币2.29495亿元,2022年为人民币1.84027亿元[74] - 公司以投资物业及持作出售或开发中待售物业为若干第三方借款约人民币1.209亿元提供质押[7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杠杆比率约为51.1%,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35.9%上升约15.2个百分点[8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616名雇员,2022年12月31日为755名[86] - 公司经营或计划扩展业务所在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竞争激烈[7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概无进行任何有关附属公司、联营公司或资产的重大收购或出售[81] - 截至业绩公告日期,除物业开发日常业务外,公司目前并无计划收购任何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82] - 2023年末集团流动资产总额约87.04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75亿元,流动负债总额约69.31亿元[95] - 2023年末集团面临因财务担保可能产生的现金流出约71.88亿元[95] - 公司股份自2024年4月2日起暂停于联交所买卖[99] - 前任核数师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自2024年8月9日起辞任[100] - 2024年6月25日公司接获联交所复牌指引[101] - 公司委任长青(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为新任核数师,自2024年9月25日起生效[104] - 公司审核委员会已审阅2023年度全年业绩[94] - 2023年度综合财务报表的无保留意见核数师报告将随年报寄发予股东[94]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2023年度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行为[98] - 全年业绩公告内容摘取自2023年年报[108] - 公司股份自2024年4月2日上午九时起暂停于联交所买卖,继续暂停直至另行通知[109] - 公告日期为2025年7月18日[110] - 公司执行董事为李小冰、王振峰、齐春风、王权[110]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魏剑、方征、李国麟[110]
恩典生命科技(02112)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7-18 22:1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因本年度铁矿价格较2023年下滑,决定暂停铁矿业务,同时评估提取其他元素的可能性[4] - 公司本年度推出包括人参干细胞酒、高纤益生菌饮料、人参纳豆糖等新产品,并计划推出以植物干细胞为基础的传统中药产品[5] - 公司2024年6月与天津秉草纲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可在其销售网络推广植物干细胞产品[6] - 2024年从秉草纲目获得约330万美元新收入来源[15] - 2024年9月向潜在投资者介绍植物干细胞业务并探讨股权集资机会[14] - 公司计划在2025财年通过扩大功能性健康产品系列和多元化销售渠道实现不低于20%的销售增长[2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与债务人A、B就还款达成正式协议,债务人A本年度及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偿还112,640港元及1,215,000港元,债务人B已偿还503,554港元及4,219,017港元[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和2023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总额分别为224,326千美元和225,065千美元[18] - 员工总数从2023年12月31日的45人精简至2024年12月31日的40人[19] - 公司预期在2025财年节省约10%的行政成本[27] 其他财务数据 - 公司本年度借入无抵押银行贷款人民币210万元支持营运资金需要,贷款年期为2年,利息约14.3% - 18.0%[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宇田同意公司无需偿还6000万美元,宇田拖欠兴业银行约4510万美元,已将7.52亿股股份抵押并将4000万美元股东贷款权利分配给兴业银行[8] - 一位香港商人同意公司无需偿还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本金约1830万美元及应付利息约940万美元,公司将在2025年12月31日前与其达成协议[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贷款总额约3675.2万美元,其中华侨银行约3653.3万美元,其余约21.9万美元于2026年到期[10] - 2022年12月5日接获法定要求偿债书,要求偿还约2.51亿元人民币[22] - 2024年12月31日有两项未偿还票据,总金额约7820万美元[2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自2023年12月起委聘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制定债务重组方案,因银行人事变动等自2024年3月起磋商未取得进展[10] - 公司指定执行董事助理负责与银行沟通,各执行董事定期会面讨论债务重组计划进展[10] - 因未来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及高利率环境,投资者情绪谨慎,公司集资面临挑战[11] - 申请撤回开曼呈请书预计费用较大,待财务状况改善完成债务重组并获新融资后再申请[20][21] - 已委托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与票据持有人就债务重组方案进行会谈磋商,尚未达成结论[23] - 公司将在2025财年第二季度与宇田就同意不要求偿还贷款进行书面磋商确认[24] - 公司将在2025财年第三季度与独立第三方贷款人商讨订立不要求还款及放弃利息的正式协议[24] - 公司将在2025财年第三季度与北京一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讨论债务整合计划及潜在合作关系[24] - 公司将在2025财年下半年与潜在投资者举行会议以识别潜在筹资机会[24] - 公司在2025财年继续与业界投资者及策略伙伴积极接触并探讨深入合作[24] - 公司在2025财年密切监控债务人A及债务人B还款进度,并在第四季度磋商加快还款进度的方法[27]
天鸽互动(01980)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7-18 21:47
首席执行官历年酬金情况 - 2020年非董事主要行政人员(首席执行官赵伟文)酬金总计514千元[7][12] - 2021年非董事主要行政人员(首席执行官赵伟文)酬金总计665千元[14] - 2022年非董事主要行政人员(首席执行官赵伟文)酬金总计936千元[13][16] - 2023年非董事主要行政人员(首席执行官赵伟文)酬金总计936千元[16] 2024年各董事酬金情况 - 2024年执行董事傅政军酬金总计3844千元[17] - 2024年执行董事麦世恩酬金总计909千元[17] - 2024年非执行董事曹菲酬金总计137千元[17] - 2024年非执行董事熊向东(12月31日辞任)酬金总计137千元[17] 各董事酬金详细构成情况 - 首席执行官赵伟文薪金665千元,雇员福利35千元,雇主对退休福利计划供款44千元,总计744千元;另有薪金2805千元,酌情花红1975千元,雇员福利152千元,雇主对退休福利计划供款141千元,总计5747千元[22] - 执行董事傅政军薪金1500千元,酌情花红1795千元,雇员福利93千元,雇主对退休福利计划供款38千元,总计3426千元[19] - 执行董事麦世恩薪金640千元,酌情花红180千元,雇员福利24千元,雇主对退休福利计划供款59千元,总计903千元[19] - 非执行董事曹菲袍金135千元,总计135千元[19] - 非执行董事熊向东袍金135千元,总计135千元[19] - 独立非执行董事谢铭麟袍金135千元,总计135千元[21] - 独立非执行董事王明春袍金101千元,总计101千元[21] - 独立非执行董事陈永源袍金135千元,总计135千元[21] - 原独立非执行董事杨文斌袍金33千元,总计33千元[21] 截至2025年7月18日董事任职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18日,执行董事为傅政军和麦世恩,非执行董事为曹菲,独立非执行董事为谢铭麟、王明春和林益文[25]
马可数字科技(01942)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7-18 21:34
收购情况 - 公司于2024年5月23日完成收购Sky Trend 100%股权及股东贷款,总代价为700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6505.9万元[3] - 2024年5月23日收购及承担的可识别资产及负债中,租赁土地及楼宇为6505.9万元,股东贷款为-1.1024亿元,可识别负债净值总额为-4518.1万元[4] - 收购该物业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为6505.9万元[4] 物业、厂房及设备数据 - 2023年12月31日物业、厂房及设备总计账面价值为1.728亿元,2024年12月31日为8.2668亿元[6] - 2023年12月31日物业、厂房及设备成本为3.6643亿元,累计折旧为-1.9363亿元;2024年12月31日成本为9.9753亿元,累计折旧为-1.7085亿元[6] 管理层酬金 - 公司联席行政总裁拿汀Low Lay Choo女士2023年酬金约为406.3万元,2024年约为226.3万元[7]
善裕集团控股(08245)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18 21:2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公司总收益由2024年度的约5000万港元减少至2025年度的约3160万港元,降幅达36.8%[10][16][17]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由盈转亏,录得亏损1520万港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200万港元[21] - 收益同比下降36.8%至3159.3万港元,上一年度为4996万港元[139] - 年度亏损达1522.4万港元,上一年度盈利196万港元[139] - 公司除税前亏损为1522.4万港元,相比去年盈利292.3万港元,由盈转亏[146]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净亏损15,224,000港元[12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销售成本从2024年度的约3450万港元减少16.5%至2025年度的约2880万港元[18] - 毛利率从2024年度的31.0%大幅下降至2025年度的8.9%[18] - 销售及分销开支翻倍,由20万港元增加至40万港元,增幅100%[19] - 行政开支由880万港元小幅增加至900万港元,增幅约2.3%[20] - 员工成本总额由540万港元下降至330万港元,降幅约38.9%[25] - 毛利大幅下降81.9%至280.3万港元,上一年度为1547.7万港元[139] - 商誉减值亏损571.3万港元,上一年度无此项亏损[139] - 预期信贷亏损模式下减值亏损421.8万港元,同比增加790%[139] - 公司商誉减值亏损为571.3万港元,对当年亏损产生重大影响[146] - 公司预期信贷亏损模式下减值亏损为421.8万港元,相比去年47.4万港元大幅增加[14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双向无线对讲机收益大幅减少62.4%,从2024年度的约4030万港元降至2025年度的约1520万港元[16][17] - 婴儿监视器收益显著增长110.0%,从2024年度的约590万港元增至2025年度的约1240万港元[16][17] - 塑料产品收益增长7.1%,从2024年度的约380万港元增至2025年度的约410万港元[16][17] - 双向无线对讲机在总收益中占比从80.6%下降至48.0%[17] - 婴儿监视器在总收益中占比从11.8%大幅提升至39.2%[17] - 塑料产品在总收益中占比从7.6%上升至12.8%[17] 现金流和融资活动 - 银行结余及现金由480万港元减少至410万港元,减少70万港元[26] - 公司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出4,982,000港元[124]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仅为4,098,000港元[124] - 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出为498.2万港元,相比去年流出848.1万港元,现金流状况有所改善[146] - 公司通过配售股份获得融资款项586.1万港元,相比去年876万港元有所减少[148]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75万港元,期末余额为409.8万港元[148] - 通过配售新股筹集586.1万港元资金[145] 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 - 短期借贷及租赁负债由640万港元增加至680万港元,增加40万港元[26] - 流动负债净值由1020万港元增加至1370万港元,增幅约34.3%[26] - 资产负债比率由正151.1%恶化至负291.6%[27] - 公司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13,669,000港元[124] - 公司负债总额超出资产总值3,054,000港元[124] - 流动负债净额达1366.9万港元,同比恶化33.7%[141] - 权益总额由630.9万港元净资产转为305.4万港元净负债[142]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296.8万港元,上一年度为639.5万港元[142] - 公司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1366.9万港元,显示短期偿债压力较大[154] - 公司负债总额超出资产总值305.4万港元,处于资不抵债状态[154]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增加49.4%至2843万港元[141] - 公司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增加1294.7万港元,显示应收账款回收压力增大[146] - 公司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增加1406.5万港元,主要来自应付账款的增加[146] - 公司拥有财务公司授出的信贷融资总额约1000万港元,尚未提取为借贷[157] 商誉和资产减值 - 毛利率下降及商誉减值导致亏损,确认减值损失分别为570万港元和420万港元[21] - 公司商誉减值评估前金额约为15,855,000港元[127] - 公司确认商誉减值亏损5,713,000港元[127] - 商誉分配至双向无线对讲机、婴儿监视器及塑胶产品现金产生单位[127] - 减值评估采用贴现现金流量模型涉及增长率/预算收益/贴现率等重大假设[127] - 商誉每年进行减值测试,当现金产生单位可收回金额少于账面金额时确认减值亏损[160] 公司治理和董事会 - 董事会由6名成员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44] - 年度内董事会举行6次会议审计委员会举行3次会议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各举行2次会议[46] - 独立非执行董事蔡本立叶善岚余立彬出席所有6次董事会会议和各自委员会会议出席率100%[46] - 执行董事王明君出席全部6次董事会会议和2次股东大会出席率100%[46] - 执行董事杨成伟出席3次董事会会议出席率50%出席1次股东大会出席率50%[46] - 公司已采纳GEM上市规则第5.48至5.67条作为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准则[43] - 全体董事确认年度内遵守标准守则及董事证券交易规定[43] - 公司遵守联交所GEM证券上市规则附录15所载企业管治守则[41] - 董事会下设3个委员会包括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42] - 董事会负责集团策略制定表现监控及风险管理[45] - 常规董事会会议至少提前14天发出通知[48] - 董事会文件至少提前3天送交全体董事[48] - 公司设有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0] - 非执行董事与公司订立为期三年的服务合约[53] - 三分之一董事需在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席退任[53] - 孙利华于2024年10月4日获任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52] - 公司未设行政总裁职位[52] - 董事会设立三个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58] - 非董事高级管理层薪酬在0至100万港元区间有3人[66] - 公司秘书接受超过15小时专业培训[76] - 董事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评估[71] - 公司通过季度/中期/年度报告及官网保持投资者关系透明度[77] 审计委员会 - 审计委员会年内举行3次会议[59] - 审计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61] 薪酬委员会 - 薪酬委员会年内举行2次会议审查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待遇[63] - 薪酬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64] - 薪酬委员会认为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待遇公平合理[62] 提名委员会 - 提名委员会年内举行2次会议并推荐董事重选建议[68] - 提名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69] 股东和股份 - 公司不派发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股息[90] - 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零港元[93] - 新股份计划下可发行股份总数为17,235,127股占已发行股本约8.3%[99] - 2024年新股份计划可发行股份为86,175,636股占已发行股本10.0%[99]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88] - 公司于2023年8月修订章程细则[80] - 股东特别大会需由持有不少于十分之一投票权股本的股东要求召开[82] - 股东提名董事需在股东大会前7日内提交书面通知[83] - 公司根据GEM上市规则披露信息[85] - 公司未赎回或购买任何股份[96] - 王明君女士直接持有公司3,409,091股股份[107][108] - 王明君女士通过富锵国际间接持有19,318,181股公司股份[106][108] - 王明君女士合计持有公司22,727,272股股份,占公司股权10.99%[108] - 富锵国际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9,318,181股股份,占公司股权9.34%[108] - 公司确认公众持股量充足,达到最少25%[116] 客户和供应商集中度 - 最大供应商占集团总采购额的52.3%[111] - 五大供应商合计占集团总采购额的100.0%[111] - 最大客户占集团总销售额的67.2%[111] - 五大客户合计占集团总销售额的99.9%[111] 其他重要事项 - 购置机器的资本承担由270万港元减少至170万港元[30] - 年内未进行任何慈善及其他捐款(2024年:零港元)[112] - 审计师强调存在对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不确定性[124] - 公司管理层正采取措施控制经营成本,包括与业主协商减租及管理层减薪计划[157] - 公司通过收购新产品线扩展现有业务[157] 会计政策:金融工具 - 金融资产按摊销成本计量需满足以收取合约现金流量为目的的经营模式[166][167] - 金融资产不符合特定标准时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计量[168] - 贸易应收款项始终确认全期预期信贷亏损,使用拨备矩阵评估[169] - 其他金融工具亏损拨备通常等于12个月预期信贷亏损,除非信用风险显著增加[170] - 逾期超过6个月付款的金融工具被假定为信贷风险显著增加[173] - 金融资产逾期超过1年时发生违约[174] - 预期信贷亏损计量基于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和违约风险函数[177] - 贸易应收款项全期预期信贷亏损考虑历史逾期数据和前瞻性宏观经济资料[180] -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为收取现金流权利届满或转移绝大部分风险及所有权回报[181] - 按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差额计入损益[182] - 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条件为责任解除、注销或到期[185] 会计政策:资产和收益确认 - 物业、厂房及设备按成本减累计折旧及减值亏损列账[162] - 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列账,采用加权平均法确定成本[164] - 物业、厂房及设备和使用权资产可收回金额按公允价值减出售成本与使用价值较高者计量[186] - 资产减值测试以现金产生单位为基础进行[186] - 收益确认时点为客户获得商品或服务控制权[189] - 合约负债在公司收到客户付款但尚未交付商品或服务时确认[190] - 销售商品收益在商品控制权转移时点(即交付时)确认 最长信贷期为90天[191] - 短期租赁(≤12个月且无购买选择权)适用确认豁免 租赁付款按直线法确认开支[193] - 使用权资产按成本减累计折旧及减值计量 并随租赁负债重新计量调整[194] - 使用权资产折旧按直线法计算 取估计使用年限和租期较短者[195] - 租赁负债按未付租赁付款现值确认 使用增量借款利率计算[196] - 政府补助在符合条件且能收取时确认 补偿性补助计入其他收入[199] 退休福利计划 - 香港强积金计划雇主和雇员均按收入5%供款 雇主供款上限为每月30000港元[200] - 中国退休福利计划供款按薪金指定百分比缴纳 供款时即全额归属雇员[200]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退休金计划中无被没收供款可用于抵扣[200]
铸帝控股(01413)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7-18 20:3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年度公司收益约为4.05亿港元,2023/24财年约为6.182亿港元[4] - 本年度(毛损)/毛利率约为 - 14.8%,2023/24财年约为5.6%[4] - 本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溢利及全面(亏损)/收益总额约为 - 8150万港元,2023/24财年约为1730万港元[4] - 本年度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盈利约为 - 7.30港仙,2023/24财年约为1.73港仙[4] - 2025年客户A收益为124,382千港元,2024年为464,519千港元[20] - 2025年客户B收益为244,392千港元,2024年为124,834千港元[20] - 2025年提供建筑服务的客户合约收益为404,950千港元,2024年为618,193千港元[22] - 2025年建筑服务总收益404,950千港元,较2024年的618,193千港元下降34.5%[23] - 2025年其他收入及收益总额264千港元,较2024年的1,338千港元下降80.3%[23] - 2025年销售成本及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总额494,254千港元,较2024年的594,859千港元下降16.9%[24] - 2025年融资成本1,099千港元,较2024年的1,144千港元下降4%[24] - 2025年所得税抵免总额5,122千港元,2024年所得税开支总额3,903千港元[24] - 2025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81,516千港元,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17,260千港元[29] - 2025年预付款项、按金及应收贷款以及其他应收款项即期部分8,216千港元,2024年为259千港元[31] - 2025年贸易应收款项2,451千港元,较2024年的65,439千港元下降96.3%[36] - 2025年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28千港元,较2024年的1,568千港元下降98.2%[36] - 2025年末贸易应收款项(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0至30天为2,423千港元,2024年为41,855千港元;31至60天2025年为0,2024年为22,016千港元[39] - 2025年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年初结余1,568千港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回)/拨备净额为 - 1,540千港元,年末结余28千港元;2024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02千港元、1,466千港元、1,568千港元[39] - 2025年末贸易应付款项为11,243千港元,2024年为38,720千港元;应付工程保证金2025年为35,551千港元,2024年为25,012千港元[39] - 2025年贸易应付款项0至30天为8,080千港元,31至90天为2,994千港元,91至180天为48千港元,181至365天为116千港元,超过365天为5千港元;2024年对应数据分别为32,259千港元、6,084千港元、377千港元、0、0[40] - 2025年应付工程保证金一年内为14,710千港元,超过一年为20,841千港元;2024年对应数据分别为8,165千港元、16,847千港元[41]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法定股本为10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12,000千港元;2024年对应法定股本为10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10,000千港元[42] - 公司2023/24财年至本年度收益从约618.2百万港元减至约405.0百万港元,减幅约213.2百万港元或约(34.5)%[62] - 销售成本从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约583.4百万港元减至本年度的约464.9百万港元,减幅约118.5百万港元或约(20.3)%[6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及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分别录得毛损约60.0百万港元及毛利约34.8百万港元,毛利率分别为约(14.8)%及约5.6%[64] - 其他收入及收益由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约1.3百万港元减至本年度的约0.3百万港元,减少约1.0百万港元[65] - 行政开支由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约11.4百万港元增至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约29.3百万港元,增幅约17.9百万港元或约157.0%[66]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按金及合约资产预期信贷亏损拨回约34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拨备250万港元,拨回约590万港元或(236.0%)[67] - 融资成本由上一年度约110万港元减少至本年度约110万港元,减幅约4.5万港元或(3.9%),主要因银行贷款及透支利息支出减少约30万港元或(27.3%)[69] - 所得税由上一年度约390万港元的开支减少至本年度约510万港元的抵免,减幅约900万港元[70] - 年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由上一年度约1730万港元减少至本年度约8150万港元亏损,跌幅约571.1%[71] - 2025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约为3390万港元,上一年度约为2510万港元[73] - 流动比率由2024年3月31日的约3.1倍增至2025年3月31日的约4.3倍[74] - 资产负债比率由2024年3月31日约11.1%减至2025年3月31日约2.4%[75] - 2025年3月31日无账面价值的人寿保单抵押,上一财年为475.3万港元[77] - 本年度员工成本总额约9970万港元,2023/24财年约8790万港元[8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仅有一个可呈报经营分部,即作为分包商从事合约工程[18] - 本年度公司录得重大毛损,主要归因于与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有关的建筑项目[50] 各地区表现 - 2025年及2024年3月31日,集团所有非流动资产业务均位于香港[1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董事会决定不建议宣派本年度末期股息,2023/24财年也无[4] - 公司董事不建议就2025年度派付任何股息[27] - 董事会决定不建议宣派本年度末期股息,2023/24财年亦无[83] - 香港会计师公会发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生效,公司董事正评估其影响[15] - 内部控制顾问识别出六项高风险结果和一项中等风险结果,董事会已采取行动解决[59][60]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综合财务报表于2025年7月18日获董事会批准刊发,以千港元为单位[9][10] - 集团于2024年4月1日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间应用新订及经修订准则,对过往及未来期间无重大影响[13] - 2024年3月,深圳广联兴向供应链管理公司支付部分按金人民币4,754,500元(相当于约5,153,000港元)[37] - 集团给予客户的信贷期为15至60天,与2024年一致[38] - 2024年公司发行本金为人民币11,000,000元(相当于约11,923,000港元)的债券,年利率3.65%,已在2024年7月悉数偿还[41] - 2024年8月30日,公司按每股0.185港元配发售股200,000,000股[42] - 截至2025年4月30日,补充劳工计划已接受五轮申请,共批出12,840个配额[46] - 2025 - 26年度至2029 - 30年度总体公营房屋供应量将达189,000伙[49] - 前任核数师因审计范围受限,对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涉及已付按金人民币4,754,500元(相当于约5,153,000港元)[54] - 2024年3月,公司向供应链管理公司支付部分按金人民币4,754,500元(相当于约5,153,000港元),7月收到全额退款[55] - 按金期初余额为人民币4,754,500元(约5,153,000港元),审计无法确定是否需调整[56][57] - 公司于2024年7月收回全部按金[57] - 2023年8月11日获一般授权,2024年8月30日按每股0.185港元配售2亿股新股,发行股份总数由10亿股增至12亿股[72] - 2025年及2024年3月31日公司并无任何资本承担及或然负债[7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除招股章程披露外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计划[80][81] - 2025年3月31日雇员156名,2024年3月31日为197名[82] - 自2021年2月19日采纳购股权计划以来,无购股权授出、行使、注销或失效,2025年3月31日无尚未行使购股权[85] - 本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证券[87] - 公司自上市日期至公告日期维持充足公众持股量[88]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黎碧芝女士为主席[89] - 公司股份于2025年7月2日上午9时起暂停买卖,申请自2025年7月21日上午9时起恢复买卖[94] - 公告日期为2025年7月18日[96] - 执行董事包括张东进先生、叶广祥先生等8人[96] - 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黎碧芝女士、王国安先生等4人[96]
心泰医疗(02291)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7-18 19:3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监事会建议委任王泳女士为第二届监事会监事及监事会主席,须经股东大会普通决议案批准[3] - 待委任获股东批准,王泳女士将与公司签订服务合约,任期至第二届监事会任期届满[6] 王泳女士履历 - 王泳女士于2007年3月加入乐普医疗,担任财务总监至今,2017 - 2021年分别担任副总经理、高级副总经理[4] - 王泳女士在多家公司任职,如自2016年3月起担任四川睿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4] - 王泳女士于1996 - 2007年任职于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分所审计部,各阶段职位不同[5] 王泳女士持股情况 - 王泳女士通过乐普医疗雇员持股平台持有公司147,221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0.04%[6] - 王泳女士以实益拥有人身份持有191,700股乐普医疗股份,占乐普医疗已发行股本约0.01%[6] - 王泳女士通过乐普医疗雇员持股平台持有北京乐普诊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83,955股股份,占其已发行股本约0.10%[6] 监事酬金情况 - 王泳女士作为股东代表监事不从公司收取酬金[7] - 2022 - 2024年度支付给所有监事的总报酬均为零[9]
君百延集团(08372)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18 19:1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收益由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约8190万港元增加15.3%至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约9440万港元[11] - 公司毛利由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约4190万港元增加约380万港元或9%至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约4570万港元[12] - 公司年度溢利由780万港元增至920万港元,增幅约17.9%[1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由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约3540万港元增加约240万港元或6.9%至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约3780万港元[13] - 公司员工成本由2120万港元增至2400万港元,员工人数由46名增至47名[31] - 公司所得税开支由40万港元增至100万港元,增幅150%[15] 业务表现和策略 - 收益增长主要由于公司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第一个医院发展计划》下现有医院扩建的医疗设备供应投标中标所致[11] - 公司已成立附属公司以促进未来开发自有品牌医疗仪器的业务发展[10] - 公司业务策略旨在巩固其作为香港主要医疗仪器分销商的地位[10] - 公司通过多元化产品组合达致业务增长并提高研发能力[10] - 公司主要从事医疗仪器供应及解决方案业务[12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毛利率减少主要由于产品组合变动所致[12] - 行政开支增加主要由于公司薪金整体增加所致[13] - 公司就Techmetics投资计提公平值亏损拨备约152.9万港元[14] - 公司通过议价购买合营企业控制权产生收益约97.5万港元[14] 董事会组成和变动 - 独立非执行董事赵㠶华先生于2025年6月1日获委任[60] - 独立非执行董事梅伟琛先生于2025年3月14日辞任[60] - 董事会由6名董事组成,其中5名年龄在41-60岁,1名年龄在60岁以上[60][64] - 董事会成员性别分布为1名女性,5名男性[64] - 董事服务年期分布为1名少于5年,5名5年以上[64] - 非执行董事委任期均為3年(苗延舜2024/9/16起、周明寶2024/6/21起、趙文煒2023/9/15起、吳亮星2022/9/16起、趙㠶華2025/6/1起)[67] 公司治理合规 - 梅偉琛於2025年3月14日辭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導致公司不符合GEM上市規則第5.05(1)條及第5.05(2)條[65] - 趙㠶華於2025年6月1日獲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後公司重新符合GEM上市規則第5.05(1)及5.05(2)條[65][69] - 梅偉琛辭任後公司不符合GEM上市規則第5.28條(審核委員會成員不少於3人)[69] - 趙㠶華獲委任後公司重新符合GEM上市規則第5.28條[69] - 梅偉琛辭任薪酬委員會成員後公司不符合GEM上市規則第5.34條(成員多數需為獨立非執行董事)[72] - 趙㠶華獲委任薪酬委員會成員後公司重新符合GEM上市規則第5.34條[72] - 公司已采纳GEM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54] - 公司确认全体董事遵守证券交易操守准则[58] 董事会和委员会运作 - 2025财年举行4次董事会会议和1次股东周年大会[61] - 执行董事黄碧君女士出席全部4次董事会会议和1次股东周年大会[62] - 非执行董事赵文炜先生缺席1次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3/4[62] - 審核委員會由2名獨立非執行董事及1名非執行董事組成[70] - 審核委員會在2025財年舉行2次會議審閱年報及風險管理程序[71] - 薪酬委员会由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组成[7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75] - 提名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名执行董事及1名非执行董事组成[7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78] 董事背景 - 公司主席于1997年11月创立集团并担任主席、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39] - 公司主席于2018年获颁“大湾区杰出女企业家奖2018”[39] - 公司主席于2019年获中央电视台授予“华人楷模.2019杰出女性”及香港恒生大学“君子企业奖”[39] - 公司主席于2020年开始担任大湾区香港女企业家总会执行主席及青年发展委员会主席[39] - 公司主席于2022年被委任为香港珠海社团总会第五届执行理事会副会长[39] - 公司主席于2023年获香港恒生大学再次颁发“君子企业奖”及获渣打银行与信报财经新闻颁授“渣打企业成就大奖2023 — 创新经济企业 — 杰出奖”[39] - 非执行董事苗延舜医生于2017年9月18日获委任,拥有逾32年医疗行业经验[45] - 非执行董事赵文炜先生于2017年9月18日获委任,拥有逾29年金融行业经验[47] - 独立非执行董事吴亮星先生于2018年3月1日获委任,曾担任中国银行(香港)信托有限公司董事及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董事[48] - 独立非执行董事赵帆华先生于2025年6月1日获委任,为香港执业会计师及多家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50] 流动性和现金流 - 公司流动资产由1.042亿港元增至1.216亿港元,流动负债由1120万港元增至1870万港元[18]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约为6020万港元(2024年:6000万港元)[19]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由1390万港元增至2530万港元,增幅约81.3%[20] 股息政策 - 公司宣派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25港仙,与去年持平[17] - 股息政策于2019年6月21日采纳并考虑9项财务及运营因素[113][115][123] - 股息支付受开曼群岛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细则限制[118] - 末期股息需经股东周年大会普通决议批准且不超董事会建议金额[119] 债务和融资 - 公司资产抵押为零,无重大债务融资,资产负债比率为零[21][30]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 公司确认其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系统有效且充足[100][101] - 公司未设立内部审核部门,认为委聘外部专业人士更具成本效益[101] - 公司未发现对财务报表或整体运营有重大影响的欺诈或不正当行为事件[102] - 公司已采纳举报政策,并每年进行检讨以确保其有效性[102] - 公司已采纳反贪污政策,并定期检讨更新以符合法律法规[103][104]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管理 - 董事会全面负责监督环境、社会及管治事项并每年至少讨论一次[128] - 公司已成立环境、社会及管治工作小组负责数据收集和执行措施[128] - 董事会每年至少审阅一次环境、社会及管治目标及进展[126] - 报告期间覆盖2025财年(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134] - 重要性评估识别出16项关键ESG议题包括温室气体排放、废物管理等[140] - 持份者沟通渠道包含股东大会/财务报告(股东)、培训/邮件通知(雇员)、客户热线(客户)等多元化方式[135] - 量化数据计算标准与方法均通过注释补充说明[133] - 报告采用一致性披露统计方法确保历史数据可比性[133] - 公司提供举报案渠道支持通过邮箱info@grandbrilliancegroup.com或电话+852 2425 0926进行举报[142] - 董事会每年至少一次接收工作小组的ESG表现监测报告[129] - 重要性评估结果经董事会审阅确认并用于制定ESG策略[136] 环境排放和能源消耗 - 氮氧化物排放量从1920克增至2793克,同比增长45.5%[144] - 二氧化硫排放量从58克增至85克,同比增长46.6%[144] - 微粒物质排放量从141克增至206克,同比增长46.1%[144] -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从48吨二氧化碳当量增至55吨,同比增长14.6%[147] - 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从每百万收益0.59吨降至0.58吨,同比减少2%[145][147] - 无害废弃物总量从963公斤增至1240公斤,同比增长28.8%[150] - 无害废弃物密度从每百万收益11.76公斤增至13.14公斤,同比增长11.7%[150] - 范围一温室气体排放从11吨增至15吨,同比增长36.4%[147] - 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从30吨增至32吨,同比增长6.7%[147] - 公司总能源消耗为139,708千瓦时,同比增长19.7%(2024财年:116,709千瓦时)[154] - 能源消耗密度为每百万收益1,479.96千瓦时,同比增加3.9%(2024财年:1,425.02千瓦时)[154] - 直接能源消耗(汽油)为56,035千瓦时,同比增长45.5%(2024财年:38,513千瓦时)[154] - 间接能源消耗(外购电力)为83,673千瓦时,同比增长7.0%(2024财年:78,196千瓦时)[154] - 汽油消耗量相当于5,782升,同比增长45.5%(2024财年:3,974升)[154] - 公司设定2030财年能源效益目标,以2022财年每百万收益2,056.04千瓦时为基准[154] 雇员数据 - 公司雇员总数47名(2024财年:46名),全部为全职员工[163] - 香港雇员46名,澳门雇员1名(2024财年:香港46名)[163] - 男性雇员32名,女性雇员15名(2024财年:男28名,女18名)[166] - 36至55岁年龄组雇员19名,56岁以上组7名(2024财年:35名,9名)[166] - 公司整体流失率从2024财年的32.2%大幅上升至2025财年的73.1%[167] - 男性员工流失率从2024财年的20.3%激增至2025财年的76.7%[167] - 女性员工流失率从2024财年的57.1%上升至2025财年的66.7%[167] - 36至55岁员工流失率从2024财年的18.2%大幅上升至2025财年的74.6%[167] - 56岁或以上员工流失率达80.0%(2024财年无数据)[167] - 受训雇员百分比从2024财年的41.3%略降至2025财年的40.4%[176][181] - 每名雇员平均培训时数从2024财年的7.5小时略降至2025财年的7.4小时[176][181] - 中级管理层培训时数从2024财年的26.7小时下降至2025财年的19.4小时[181] - 男性员工培训时数从2024财年的10.1小时增加至2025财年的11.6小时[181] - 女性员工培训时数从2024财年的1.7小时下降至2025财年的1.3小时[181] 供应商和产品责任 - 公司全球供应商总数保持53名,与上一财年持平[187] - 中国内地供应商数量为22名,占总供应商数量的41.5%[187] - 美国供应商数量为15名,占总供应商数量的28.3%[187] - 德国供应商数量为5名,占总供应商数量的9.4%[187] - 法国供应商数量为4名,占总供应商数量的7.5%[187] - 中国香港和马来西亚供应商数量均为3名,各占总供应商数量的5.7%[187] - 新加坡供应商数量为1名,占总供应商数量的1.9%[187] - 报告期间公司未收到任何产品及服务投诉[194] - 报告期间公司未发生任何因安全健康理由的产品回收[194] - 所有53名供应商均符合公司定期评估标准或遵守采购政策[187] - 公司为产品责任投保以转移风险并持续评估保单的合理性、充足性及成本效益[198] - 供应商需就专利或商标侵权及产品瑕疵导致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向公司提供赔偿[198] - 公司所有产品均贴有标签以支持追踪系统快速识别缺陷源头及问题批次[198] - 公司提供产品维修服务并要求员工在规定时间内响应客户问题并保存完整检查维修记录[198] - 公司品牌和知识产权对业务成功至关重要且无未决的重大知识产权纠纷或侵权[199] - 公司通过培训员工、数据备份系统及多地存储保障客户数据保密性[200] - 公司实施防火墙、防病毒及反垃圾邮件解决方案并定期升级以防止机密信息泄露[200] - 公司定期审查信息安全控制有效性以履行隐私及数据保护责任[200] 公司秘书和股东通讯 - 公司秘书李嘉文女士拥有超过18年公司秘书及合规经验[106] - 公司秘书已接受不少于15小时的相关专业培训[106] - 公司已采纳股东通讯政策以确保信息透明和及时获取[110] - 董事会已检讨股东通讯政策实施情况并认为整体通讯有效[111] - 公司章程文件在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无任何变动[112] 审计和核数 - 公司核数师香港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所年度核数服务薪酬为600,000港元[98] - 公司核数师除年度核数服务外未提供任何其他非审核服务[98] 董事会多元化 - 董事会成员包括4名男性及1名女性,性别多元化比例为20%女性[86] - 提名委员会每年检讨实现更高性别多元化的必要性[86] - 提名委员会负责每年报告董事会多元化组成并监察政策实施[87] - 提名政策要求评估候选人时考虑专业资格、经验及时间承诺等因素[93] 董事培训和独立意见 - 公司已对所有董事进行持续专业发展培训,内容涵盖最新监管要求[95][96] - 董事会每年检讨独立意见机制的实施情况及有效性[82] 地区业务覆盖 - 公司报告范围涵盖香港及澳门医疗仪器分销业务,但澳门环境数据因影响不重大未纳入披露[130]
能源及能量环球(01142)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18 18:59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公司年度收益约4.8945亿港元,较2024年约6.647亿港元减少约26.37%[6][13] - 2025年公司除所得税前亏损约3.2901亿港元,2024年为除所得税前溢利约1.0866亿港元[6] - 2025年柴油销售额约3.6933亿港元,较2024年约5.1096亿港元下降[13] - 2025年汽油销售额约9002万港元,2024年约1.2334亿港元[13] - 2025年其他相关石油产品及服务销售额约2110万港元,2024年约3040万港元[13] - 2025年其他收入主要为保险索赔约319万港元及汇兑收益净额约299万港元,2024年为利息收入约10万港元[14] - 2025年除所得税前亏损约3.2901亿港元,2024年除所得税前溢利约1.0866亿港元,溢利减少[19] - 2025年收益为489,447千港元,2024年为664,701千港元,同比下降约26.36%[170] - 2025年毛利为6,187千港元,2024年为7,652千港元,同比下降约19.15%[170] - 2025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 - 305,504千港元,2024年为129,734千港元,同比由盈转亏[170] - 2025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329,014千港元,2024年溢利为108,658千港元,同比由盈转亏[170] - 2025年年内亏损为329,342千港元,2024年溢利为105,630千港元,同比由盈转亏[170] - 2025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为329,045千港元,2024年溢利为106,899千港元,同比由盈转亏[170] - 2025年换算海外业务之财务报表时产生之汇兑差额为101,986千港元,2024年为 - 1,527千港元,同比扭亏为盈[170] - 2025年年内全面开支总额为227,356千港元,2024年全面收入总额为104,103千港元,同比由盈转亏[170] - 2025年基本每股亏损为2.27港元,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为0.74港元,同比由盈转亏[170] - 2025年摊薄每股亏损为2.27港元,2024年摊薄每股盈利为0.74港元,同比由盈转亏[17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录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3.29045亿港元[147] - 2025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329014千港元,2024年溢利为108658千港元,由盈转亏[17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3.29045亿港元[17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勘探及评估资产减值亏损增加约7.8678亿港元,2024年为减值亏损拨回约1.4291亿港元[6] - 2025年豁免可换股票据已收取利息收益约4.6846亿港元,2024年无此项收益[6] - 2025年撇销带息借贷收益约4972万港元,2024年无此项收益[6] - 2025年勘探及评估资产减值亏损约7.8678亿港元,2024年减值亏损拨回约1.4291亿港元[15][19] - 2025年销售及分销成本约366万港元,2024年约377万港元,成本下降[16] - 2025年行政开支总额约1340万港元,2024年约1499万港元,开支减少[17] - 2025年融资成本总额约1907万港元,2024年约1012万港元,成本增加[18] - 2025年豁免可换股票据已收取利息收益约4.6846亿港元,2024年无此项收益[15][19] - 2025年撇销带息借贷收益约4972万港元,2024年无此项收益[15][1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韩国柴油、汽油及相关石油产品与服务买卖业务贡献100.00%年度收益,与2024年相同[6] - 柴油、汽油及相关石油产品及服务占公司年内收益的100.00%(2024年:100.00%)[42] - 买卖业务毛利率约为1.26%(2024年:约1.15%)[42] 各地区表现 - 2025年和2024年韩国市场占公司总收益均为100.00%[2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预计未来一年因全球经济动荡面临挑战,将优化核心业务并探索多元化途径[24] - 公司将继续咨询专家,计划今年举行更多公开听证会,与当地社区沟通以推进第1区及延伸部分地下采矿[26] - 公司将努力把握潜在股权融资机会,如发行新股份改善财务状况[27]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第1区及第1区延伸部分地下采矿计划预计2030年前后进入首年煤炭生产[21]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为8712万港元,2024年约为37.0506亿港元;流动比率约为11.63%,2024年约为0.39%;资产负债比率约为9.90%,2024年约为8.46%[28] - 回顾年度内集团现金流入净额约为314万港元,2024年现金流出净额约为446万港元;报告年度结束时总现金及现金等值物增加至约244万港元,2024年约为23万港元[28]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带息借贷约为7310万港元,2024年约为6210万港元[29] - 年内公司已筹得总额约1339万港元贷款,2024年约为499万港元[30] - 2024年12月2日公司与认购人订立认购协议,发行本金总额为4.0039亿美元(或等值31.23042亿港元)可换股票据,以清偿约35.91498亿港元负债[31]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法定股本为10亿港元,2024年为10亿港元;分为100亿股,2024年为2亿股;已发行股本约为145万港元,2024年约为7251万港元[34] - 2024年11月26日董事会建议进行股本重组,包括削减已发行股份面值和拆细法定未发行股份[35] - 股本重组于2024年12月30日获股东大会通过,2025年3月17日生效[36] - 公司主要风险包括依赖部分客户和供应商、业务地区集中、产品服务集中等[39] - 第1区采矿牌照将于2029年1月1日届满[39] - 公司及集团涉及多项法律诉讼,结果未知[42]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股息(2024年:无)[55] - 公司从事投资控股,附属公司业务为俄罗斯煤矿开采勘探及韩国买卖业务[52] - 2025年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总收益约42.42%,2024年约为39.06%;最大客户销售额占总收益约12.69%,2024年约为11.30%[64] - 2025年五间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总采购额约51.51%,2024年约为48.42%;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总采购额约13.70%,2024年约为13.34%[64]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并无可供分派储备,与2024年相同[58] - 2025年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63] - 2025年公司及附属公司无作出捐赠,与2024年相同[61] - 2024年10月18日梁又稳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务[66] - 2024年10月18日陈岱由审核委员会成员调任为主席,2025年1月17日又由主席调任为成员[66] - 2024年11月4日廖慧诚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孙萌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2025年7月15日孙萌调任为执行董事[66] - 2025年1月17日王炜华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务[66] - 廖慧誠先生56岁,2024年11月4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75] - 孙萌女士23岁,2024年11月4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2025年7月15日起调任为执行董事并任业务发展总监[76] - 陈岱女士46岁,2018年3月29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24年10月18日由审核委员会成员调任为主席,2025年1月17日由主席调任为成员[77] - Kim Sung Rae先生67岁,2023年3月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78] - 王煒華先生53岁,2025年1月17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主席[79] - 2025年3月31日,公司董事等无相关权益或淡仓[8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无未完成持续关连交易及未订立任何关连交易[81] - 2025年3月31日,Space Hong Kong Enterprise Limited持有公司已发行普通股43,134,137股,股权百分比为29.74%[85] - 2025年3月31日,E - tron Co., Ltd持有公司已发行普通股24,169,510股,股权百分比为16.67%[85] - 2025年3月31日,Solidarity Partnership持有公司已发行普通股17,403,076股,股权百分比为12.00%[85] - A Mark Limited持有6,246,084,000股,股权百分比为4307.14%;海能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3,123,042,000股,股权百分比为2153.57%;东源控股有限公司持有2,249,442,000股,股权百分比为1551.16%等[86] - HCMP SPC Ltd.持有Space Hong Kong Enterprise Limited约67.78%权益,拥有43,134,137股该等股份权益[89] - Park Jonghee女士在Solidarity Partnership持有50%权益,视为拥有17,403,076股股份权益[8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金总额2.147亿美元可换股票据获转换,发行及配发6,698,640,000股转换股份[89] - 2025年1月17日委任王炜华先生后,公司遵守上市规则第3.10(1)、3.10(2)及3.21条规定[93]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将于2025年7月底前刊载[97] - 2025年7月15日孙萌女士由非执行董事调任为执行董事[98] - 报告刊发前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维持超过已发行股本25%的公众持股量[100] - 栢淳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于2021年5月13日获委任,2022年9月28日退任;中正天恒会计师有限公司于2022年11月14日获委任,2023年3月17日辞任;栢淳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于2023年5月22日再获委任[101][102] - 新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保险单于2024年11月29日生效[10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9] - 回顾年度内,公司举行7次董事会会议、1次股东周年大会及2次股东特别大会[114] - Lee Jaeseong先生、Im Jonghak先生等董事在董事会会议、股东周年大会及股东特别大会的出席率为100%,廖慧诚先生、孙萌女士在参与的会议中出席率为100%,梁又稳先生在其任期内出席率为100%,王炜华先生未参与会议[114] - 各独立非执行董事初步任期介于1年至2年[110] - 孙萌女士于2024年11月4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于2025年7月15日调任为执行董事[112] - 梁又稳先生于2024年10月18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王炜华先生于2025年1月17日获委任[112] - 廖慧诚先生于2024年11月4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12] - 回顾年度内,董事参与的持续专业发展项目包括课程/研讨会和阅读材料,所有董事均有参与[118] - 定期董事会会议的议程及随附文件至少提前14日送达全体董事[120]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全体董事在回顾年度内遵守规定标准[108] - 董事会性别比例约为30%(女性)比70%(男性)[121] - 薪酬委员会于2005年12月成立,现有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成员,本年度召开3次会议[125] - 陈岱女士和Kim Sung Rae先生薪酬委员会会议出席率为100%(3/3),梁又稳先生出席率为100%(1/1),王煒华先生出席率为0%(0/0)[126] - 2024年薪酬在0 - 100万港元的高级管理人员(不含董事)有1人,150 - 200万港元的有1人[128] - 审核委员会现有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成员,本年度召开2次会议[129][130] - 梁又稳先生审核委员会会议出席率为100%(1/1),王煒华先生出席率为0%(0/
莎莎国际(00178)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7-18 17:5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是莎莎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178[2] - 公告日期為2025年7月18日[4] 公告相关信息 - 公告涉及截至2024年3月31日及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年報的補充資料[2] 购股权计划规定 - 2022年購股權計劃中,承授人接納購股權要約時須向公司支付1.00港元作為代價[2] - 購股權要約須於不遲於授出日起計30日接受[2] 公司管理层信息 - 公司執行董事包括郭少明博士等5人[5] - 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包括紀文鳳小姐等4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