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扬科集团(01460)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4 18:2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财年收入创历史新高达到约11.4亿港元,较2024财年约10.77亿港元增长约6%[7] - 公司2025财年收入约1140.0百万港元较2024财年增长6%[22][30] - 股东应占利润约2570万港元,较2024财年约1670万港元显著提升[8] - 公司除税前溢利约49.8百万港元较2024财年43.3百万港元增长15%[22] - 公司除税折旧摊销前溢利约62.2百万港元较2024财年53.9百万港元增长15%[22] - 股东应占溢利约25.7百万港元较2024财年16.7百万港元增长54%[22] - 2025财年净溢利40.2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2%增加7.2百万港元[37] - 连续第七年实现收入及股东权益双增长[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财年毛利230.2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0%毛利率稳定在20%[31] - 一般及行政开支175.9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5%增加23.4百万港元[32] - 融资成本2.4百万港元较2024年增加0.5百万港元[35] - 所得税9.6百万港元较2024年减少0.7百万港元[36] - 硬件软件采购成本通过预算控制有效降低[15] 各业务线表现 - 四大业务分部(解决方案开发/基础设施/借调/维护支持)均实现收入增长[15] - 信息科技应用及解决方案开发服务收入91.1百万港元占总收入8.0%同比增长12%[23] -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服务收入833.2百万港元占总收入73.0%同比增长1%[24] - 信息科技借调服务收入40.6百万港元占总收入3.6%同比增长60%[25] - 信息科技维护及支援服务收入174.7百万港元占总收入15.3%同比增长19%[26] - 物业租赁收入0.4百万港元占总收入0.1%同比下降20%[27] - 收入增长主要来自四大业务分部合计增加约63.3百万港元[22][30] 资产和流动性状况 - 流动资产约8.115亿港元,较2024财年约6.797亿港元增长19.4%[8] - 现金及定期存款约3.345亿港元,较2024财年约3.066亿港元增长9.1%[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加定期存款334.5百万港元[44]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及合约资产432百万港元[44] - 流动负债447.3百万港元其中贸易应付款项及合约负债417百万港元[44] - 公司未动用银行融资约1.749亿港元(2024年:约0.96亿港元)[45] - 公司流动性比率约1.8倍(2024年:约1.9倍)[45]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约10%(2024年:约10%)[45] 投资和物业相关 - 投资物业估值收益约350万港元,逆转2024财年约260万港元亏损[8] - 投资物业账面值185.8百万港元占总资产约17%[43] - 公司持有观塘办公室物业及停车位,2025年3月31日公平值为31.7百万港元(2024年:43.8百万港元)[59] - 投资物业估值采用资本化率4.9%,每平方尺月租金范围8.4至17.0马来西亚令吉[56] - 投资物业可比售价每平方尺2316至4160马来西亚令吉,楼层调整幅度0%至-27%[54] - 项目CKB收购总代价1.45亿马来西亚令吉[53] 股息和股东回报 - 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1.05港仙,总额约920万港元[12] - 2025财政年度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05港仙,较2024年1.00港仙增长5%[79] - 股息派发需待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批准后方可作实[79] - 2025财年末可供分派股东储备约3.352亿港元,2024财年末为3.417亿港元[95] 融资和资本结构 - 公司已发行股本约2194万港元,发行普通股877,590,312股(每股面值0.025港元)[47] - 公司承兑票据按年利率2%计息[47]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每股资产净值约0.6港元(2024年:约0.6港元)[45] - 抵押银行存款约2.0百万港元(2024年:2.0百万港元)及账面净值32.3百万港元物业(2024年:33.8百万港元)作为信贷52.0百万港元(2024年:60.0百万港元)的抵押[65] - 银行向客户发行履约保函金额约11.5百万港元(2024年:12.2百万港元)[62] 管理层和董事会信息 - 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李昌源持有香港大学计算机研究学士学位,拥有逾30年信息技术行业经验[67] - 副主席兼非执行董事蔡朝晖拥有超过20年金融服务及并购经验,为香港城市大学工商管理博士[68] - 独立非执行董事叶国谦现任私营骨灰安置所发牌委员会副主席,曾获颁金紫荆星章及大紫荆勋章[69] - 独立非执行董事Yvonne Low Win Kum为马来西亚执业大律师及事务律师,担任公司薪酬委员会主席[69] - 独立非执行董事陈继荣同时担任联交所两家上市公司董事职务[72] - 董事会成员普遍拥有超过30年行业经验,涵盖信息技术、审计及企业管理领域[71][73][74][75] - 董事会由6名成员组成(2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53] - 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至少三分之一,符合上市规则要求[155] 风险因素 - 信息技术项目存在超支风险,可能导致利润降低或亏损[83] - 项目投标采用定价合约模式,固定价格条款增加成本超支风险[83] - 项目延期可能导致按日计算的约定损失赔偿[85] - 公司业务依赖项目制合约,未来收入存在不确定性[87] 客户和供应商集中度 - 2025财年五大客户收入占比27%,2024财年为25%[86][96] - 2025财年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总销售成本52%,2024财年为55%[96] - 最大客户销售额占比连续两年均为7%[96] - 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2025财年23%,2024财年21%[96] 公司管治和合规 - 公司已制定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涵盖性别、年龄、文化背景、专业经验等多维度指标[159][160] - 公司已建立内幕消息政策、举报政策及反贪污政策三大治理机制[164][165][166] - 2025财年无严重违反适用法律法规的情况[89] - 公司确认已根据上市规则第14A章遵守关联方交易的披露规定[138] - 公司维持上市规则规定的足够公众持股量[139] 购股权计划 - 公司授出40,000,000份购股权,行使价每股0.325港元[48] - 公司于2021年7月9日授出40,000,000份购股权,行使价和收市价均为每股0.325港元[11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行使购股权29,864,000份,占授出总数74.66%[114] - 10,136,000份购股权已失效,占授出总数25.34%[114] - 购股权计划有效期自2016年8月12日起10年[112] - 购股权认购价不得低于要约日收市价、前五个营业日平均收市价或股份面值中的最高者[111] - 任何12个月内授予各参与者的购股权行权后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过相关类别已发行股份1%[109] - 已授出但未行使购股权获行使时可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过相关类别已发行股份30%[109] - 承授人接纳购股权时需支付1.00港元不可退还名义代价[116] - 购股权要约自作出当日起28日内有效[116] - 公司获准认购最多87,754,231股股份,占2021年股东周年大会日期已发行股份10%[115] 股东结构 - 董事李昌源先生持有190,894,8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21.75%[130] - 董事蔡朝暉博士持有180,512,0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20.57%[130] - 主要股东Biz Cloud Limited持有171,715,6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19.57%[135] - 主要股东洛静怡女士通过配偶权益持有190,894,8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21.75%[135] - 主要股东陈国培先生持有190,894,8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21.75%[135] - 主要股东谭国华先生持有190,894,8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21.75%[135] - Cloud Gear Limited实益持有11,000,000股股份,并通过一致行动关系被视为拥有160,715,600股股份[142] - Friends True Limited实益持有31,215,600股股份,并通过一致行动关系被视为拥有140,500,000股股份[142] - 陈先生实益持有1,200,000股股份,通过全资公司持有42,215,600股,并通过一致行动关系被视为拥有147,479,200股股份[142] - Imagine Cloud Limited实益持有12,500,000股股份,并通过一致行动关系被视为拥有159,215,600股股份[142] - 谭先生通过全资公司持有12,500,000股股份,并通过一致行动关系被视为拥有178,394,800股股份[142] 其他重要事项 - 联营公司宝诚集团已撤销注册,公司未确认分占宝诚香港累计亏损为431,000港元[57] - 公司未持有其他重大投资、资本资产或或然负债(除已披露外)[58][60][63] - 2025财政年度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8月29日举行,股份过户登记暂停期为8月26日至29日[80]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8[78] - 业务回顾及财务指标分析载于年报第3-15页的主席报告和管理层讨论与分析[81] - 公司未发生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的行为[94] - 公司2025财政年度无股权挂钩协议存续[144] - 公司为董事购买责任保险并每年审阅保障范围[145] - 公司员工总数332人,其中男性员工249人占比75%,女性员工83人占比25%[163] - 公司为香港雇员运营强制性公积金退休计划,雇员和雇主均需缴纳月薪的5%或上限1,500港元[128]
凯联国际酒店(00105)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4 18:14
财务业绩:利润与亏损 - 投资物业估值变动前经营溢利为港币1.853亿元(2024年:港币1.827亿元)[9][13] - 投资物业估值亏损为港币7.089亿元(2024年:估值盈利净额港币2.308亿元)[9][13] - 权益股东应占亏损为港币5.606亿元(2024年:溢利港币3.768亿元)[9][13] 股息派发 - 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港币0.19元(2024年:每股港币0.25元)[10][14] - 已派发中期股息每股港币0.16元(2024年:每股港币0.16元)[10][14] - 年度总派息为每股港币0.35元(2024年:每股港币0.41元)[10][14] 董事会组成与结构 - 董事长与首席执行官由同一人担任[23]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同一人兼任(钟琼林先生)[25][31] - 董事会包括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2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政年度董事会由6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31][34] - 钟氏家族通过天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为公司最终控股股东[31] - 董事会下设三个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37] - 董事会下设三个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审核委员会[41] 董事会会议与出席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董事会会议共举行6次[44][46] - 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委员会会议和股东周年大会比率很高[44][46] - 董事会于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共召开6次会议,其中4次为定期会议[49] - 公司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财年内举行了6次董事会会议,其中2次专门讨论企业治理议题[92][96] 董事培训与发展 - 公司为董事提供内部培训课程和电子学习材料费用由公司承担[45][47] - 电子学习材料涵盖新气候要求、股份回购及库存股份、ISSB可持续信息披露[45][47] - 董事可参加外部培训相关费用由公司报销[45][47] 董事独立性及任期 - 独立非执行董事资格要求和服务年限遵守上市规则规定[43] - 所有董事确认在2025财年遵守《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標準守則》[50][53] - 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从一届股东周年大会结束至下一届结束,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51][54] - 公司评估确认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继续符合上市规则第3.13条的独立性要求[52][54] - 其中一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具备上市规则要求的专业资格或财务专长[52][54] - 提名委员会评估了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83] 董事会治理实践 - 董事会主席与独立非执行董事每年举行无执行董事在场的讨论[43] - 定期董事会会议需提前14天向董事发出通知[43] - 董事通过年度表现评估对独立非执行董事绩效进行考核[43] 薪酬委员会及政策 - 薪酬委员会全部由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9][30] - 薪酬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周云海主席、黄耀德、李松)[57] - 薪酬委员会获授权厘定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方案(CEO薪酬由委员会单独决定)[62] - 薪酬政策禁止董事参与自身薪酬决策,以确保独立性[58][59] - 公司董事薪酬参考同行业公司薪酬水平、集团业绩以及董事工作量、责任和时间投入等因素确定[63] - 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及其他员工薪酬考虑市场状况、集团业绩、个人表现、工作性质和职责等因素[63][65] - 公司除财务报表附注24披露的退休计划外未设立任何长期激励计划[64][66] - 薪酬委员会在年度内召开会议次数及成员出席记录载于第12页表格[67] - 高层管理人员薪酬未按薪酬等级披露[29][30] 提名委员会及多元化 - 提名委员会由2名执行董事(钟琼林主席、钟聪玲)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57] - 提名委员会需确保董事会具备符合公司需求的技能、经验和多元化视角的平衡组合[69] - 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涵盖性别、年龄、技能、知识和专业经验等多维度考量[75][76] - 公司设定至少一名女性董事作为性别多元化目标且已完成[78] - 公司未设定性别多元化配额或短期目标因业务性质和地理位置不倾向特定性别[79] - 员工招聘基于公司需求及平等机会、"按能力选拔"原则不设性别比例要求[79] - 高级管理层性别比例详情载于第53页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员工概况与敬业度"章节[79] - 公司已设定董事会须委任最少一名女性董事作为性别多元化目标(已达标)[80] - 公司无计划设定任何性别多元化配额或短期目标[81] - 提名委员会在财年内就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提出建议并评估可计量目标[83] 审核委员会职能 - 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周云海主席、黄耀德、李松)[57] - 审核委员会就重新委任外聘核数师向董事会提出建议[89] - 审核委员会审阅了集团中期及年度财务报表的完整性及重大财务报告判断[89] - 审核委员会评估了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的有效性[89] - 审核委员会讨论了外聘核数师的审计性质及范围[89] - 审核委员会审批准了外聘核数师提供利得税服务的聘用条款[89] - 审核委员会评估了设立内部审计功能的必要性[89]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 公司未就董事法律行动安排保险[22][24] - 公司未设立内部审计功能[26][28] - 董事会于2025年3月审查内部审计需求并认为无即时需要[26][28] - 集团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集团风险评估[26][28] - 公司未设立内部或外包内部审计职能,但董事会仍认为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体系有效且合适[108][111] - 公司每6个月向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提交一次综合风险报告,特殊情况除外[99][101] - 公司在财年内每半年进行一次风险评估[99][101] - 公司委任合格会计师对各部门进行程序合规和风险问题的抽样测试,结果每年向审计委员会报告[102][106] - 公司要求对集团收入有重大财务影响的部门主管每年向审计委员会确认风险已妥善处理[102][106] - 公司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识别运营风险,所有部门/单位主管需建立风险因素并定期更新风险登记册[99][101] - 公司为国际广场(主要收入来源)编制租金收入和运营费用的年度预算[103][106] - 公司向董事提供月度管理账户并编制差异分析以识别缺陷[103][106] - 公司采用一般行为准则和反腐败政策来规范员工的诚信和道德行为[98][100] - 公司已制定举报政策,为员工和业务伙伴提供可疑行为的举报渠道[98][100] - 公司于2025年3月对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体系有效性进行年度审查,确认资源、人员资质及预算充足,体系有效[108][111] - 公司董事会讨论气候风险财务与运营影响,并依据风险管理政策进行全集团风险评估[199][200] 投资物业与租赁业务 - 国际广场总面积为56,000平方米[18][20] - 投资物业按公允价值计量,估值变动直接影响年度损益,估值关键驱动因素包括租金收入[121][122] - 投资物业按公允价值计量,估值变动直接影响年度溢利/亏损[125] - 国际广场租金水平和出租率持续面临下行压力,主要因香港零售租赁市场未显著改善且尖沙咀零售物业供应未减[114][116] - 国际广场面临租金下调及出租率下跌压力[125] - 公司积极物色潜在租户并管理租约到期及空置情况,以应对租赁风险[117] - 公司通过多元化租户组合和推广活动应对市场风险[127] 市场与经济环境 - 报告年度访港旅客总数及旅游总支出增加,但人均消费下降,主因消费行为及预期转变[113][115] - 港元走强环境下居民北上及海外消费习惯进一步削弱香港零售销售[113][115] - 2025年首季度香港本地股市回升且地产市场相对稳定,但经济复苏受慢于预期的利率削减步伐拖累[118][119] - 地缘政治紧张及贸易冲突扰乱全球贸易,削弱经济信心及投资意愿,对公司业绩产生负面影响[118][119] 财务管理策略 - 公司采用审慎财务管理策略以确保业务韧性及应对意外变化的能力[120] 审计与非审计服务费用 - 审计服务费用为港币860千元[129] - 非审计服务费用为港币276千元(其中税务服务66千元,中期审阅210千元)[129] - 审计及非审计服务总费用为港币1,136千元[129] 股东沟通与公司报告 - 公司每年发布中英文年报和中期报告[131][133] - 股东可通过指定邮箱aihlcosec@tianteckgroup.com与董事会沟通[142] - 公司设有举报机制供股东报告异常行为[146] - 公司网站提供企业管治文件包括组织章程细则和委员会职权范围[138] 股东大会安排 - 年度股东大会将于2025年9月5日举行[11][15] - 股东周年大会通常于每年9月举行[150] - 股东需持有至少2.5%表决权或50名股东联名方可提议决议案[152] - 股东提议决议案需在股东大会前至少6周提交公司[152] - 持有至少5%表决权的股东可要求董事会召开股东大会[154] - 董事会必须在收到股东要求后21天内召开股东大会[154] - 股东大会通知发出后必须在28天内举行会议[154] - 若董事会未按要求召开会议,股东可自行召开但需在3个月内举行[154] - 股东自行召开股东大会的费用可由公司报销[154] - 决议案需经公司股票登记处核实确认后方可纳入议程[152] - 股东大会提案须包含决议案文本并获所有相关股东签署[154] - 合资格股东需代表至少2.5%总表决权或50名股东方可要求公司传阅不超过1000字的书面陈述书[158] - 股东提案需在股东大会前至少7天递交至公司注册地址[156][158] - 若股东大会前少于15天收到通知 公司可能休会以提供至少14天或10个工作日的通知期[156] - 股东需在股东大会前7天缴存足够款项以支付公司传阅陈述书的费用[161] 股息政策 - 股息政策未设定具体派息比率 形式或频率 由董事会根据财务表现和经济环境灵活决定[162][163]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 董事会定期审查排放 废物处理 能源使用和水资源效率方面的表现[164] -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涵盖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年 并遵循上市规则ESG指引编制[165][166] - 集团主要业务运营为iSQUARE 其环境和社会责任表现被纳入报告范围[165] - 公司通过风险评估确定可持续发展议题的相关性并审查目标进展[164] - 公司制定长期碳减排目标[172] - 公司参与环保署“智能回收系统先导计划”和“充电电池回收计划”[175] - 公司参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地球一小时2025”活动[173][175] - 公司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电力消耗产生的间接排放[177] - 公司使用超低含硫柴油发电机并安装节水装置[175] - 公司通过废纸、塑料和金属回收计划处理废弃物[175] - 公司采用分区域照明控制和节能建筑材料[173][175] - 公司使用FSC认证白纸和环保纸张进行印刷[173] - 公司将冷却塔废水回收用于冲洗[175] - 公司持续与股东、员工及租户进行可持续发展沟通[170] - 公司总温室气体排放量同比下降8.5%,从4,554.43公吨降至4,168.52公吨[181] - 范围2间接排放(电力)减少8.5%,由4,525.85公吨降至4,138.78公吨[181] - 总能源消耗量下降6.1%,从11,607.07兆瓦时降至10,893.85兆瓦时[183] - 每平方米楼面面积能源消耗强度从0.22兆瓦时/平方米降至0.21兆瓦时/平方米[183] - 纸张总消耗量减少20.2%,从855.54公斤降至683.01公斤[185] - 办公室用纸消耗量增加17.1%,从442.06公斤升至517.85公斤[185] - 总用水量微增1.0%,从41,654立方米增至42,063立方米[187] - 玻璃回收量大幅增长73.4%,从3,011公斤增至5,220.50公斤[190] - 无害废弃物总量增长1.3%,从1,495.95公吨增至1,515.45公吨[190] - 柴油直接排放量保持稳定,均为0.55公吨[181] - 公司根据iSQUARE紧急发电机柴油消耗量计算排放量,采用香港温室气体指南的排放系数和全球变暖潜势[198] - 公司依据电费单中自用电量及电力供应商最新排放因子计算集团(含iSQUARE)购电排放[198] - 公司通过水费单用水量、水务署最新单位耗电数据和全港购电默认值计算水资源消耗排放[198] - 公司基于水费单用水量及预设排放因子(按用途和渠务署污水电力排放因子)计算水处理排放[198] - 公司按扣除回收后的办公用纸量(不含管理公司iSQUARE相关用纸)及香港温室气体指南系数计算纸张排放[198] - 公司根据回收纸张量(含内部产生、外部提交及iSQUARE处理)及香港指南系数计算避免排放量[198] - 公司采用iSQUARE紧急发电机柴油消耗量及IOR Energy转换系数计算能源消耗[198]
毛记葵涌(01716)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4 18:10
收入和利润表现 - 公司年度收益为93.6百万港元,较上一财年55.2百万港元增长70%[9]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度的55.2百万港元增加38.4百万港元或70%至2025年度的93.6百万港元[21] - 公司税前溢利为6.5百万港元,对比上一财年亏损9.3百万港元实现扭亏[9] - 除所得税前从亏损9.3百万港元转为盈利6.5百万港元,增幅约170%[27] - 毛利率从36%提升至46%,主要由于生产成本控制改善[23] 数字媒体服务业务表现 - 数字媒体服务收益为70.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45%,占总体收益75%[9][16] - 数字媒体服务分部税前溢利为3.9百万港元,对比上一财年亏损9.0百万港元[16] - 客户数量增加及营销开支上升推动数字媒体服务增长[16] 印刷媒体服务业务表现 - 印刷媒体服务收益为0.3百万港元,同比减少0.2百万港元[17] - 印刷媒体服务分部税前亏损为1.2百万港元,较上年亏损1.3百万港元略有收窄[17] 其他媒体及服务业务表现 - 其他媒体及服务收益增长主要来自配对咨询、真人角色扮演游戏及演出门票销售[9] - 其他媒体及服务收益从6.3百万港元增至22.9百万港元,主要来自配对服务和演出活动收入[19] 成本和费用变化 - 销售成本增加15.1百万港元或43%至50.3百万港元,与收益增长同步[22] - 销售及分销开支增加5.5百万港元或48%至17.0百万港元[25] - 行政开支增加2.8百万港元或14%至22.6百万港元[26] - 全职雇员数量从81名增至90名,雇员福利开支从31.3百万港元增至35.2百万港元[40] 上市所得款项使用情况 - 上市所得款项净额53.50百万港元已于2025年3月31日前悉数动用[11] - 公司上市实际所得款项净额为53.5百万港元[44] - 公司未动用所得款项使用期限延长至2025年3月31日[44] - 公司于2025年3月31日已悉数动用实际所得款项净额[44] - 公司通过合并收购战略联合实际使用资金1.97百万港元(原分配15.19百万港元)[45] - 公司销售及市场推广实际使用资金10.70百万港元(原分配11.72百万港元)[45] - 公司信息技术升级实际使用资金2.68百万港元(原分配11.13百万港元)[45] - 公司活动策划力度加强实际使用资金16.05百万港元(原分配10.11百万港元)[45] - 公司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实际使用资金18.72百万港元(原分配5.35百万港元)[45] 收购及投资活动 - 收购To Be Honest Limited 31%权益产生分阶段公平值收益[9] - 公司已完成一项收购目标To Be Honest Limited[43] 公司业务活动 - 公司自上市以来已举办十项现场表演形式活动[43] - 公司业务涵盖数码媒体服务、印刷媒体服务及其他媒体服务[200] - 公司为香港领先的广告及创意多媒体服务供应商[199] 现金流和流动性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42.8百万港元微增至43.9百万港元[29] - 流动比率从4.2降至3.7,主要因应付款项增加[29] 公司治理结构 - 董事会由3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65] - 审核委员会由何光宇(主席)、梁廷育、梁伟文组成[66] - 薪酬委员会由梁廷育(主席)、何光宇、梁伟文组成[66] - 提名委员会由梁廷育(主席)、何光宇、梁伟文组成[66] - 董事会下设三个专业委员会: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84][85][88][91]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何光宇、梁伟文、梁廷育)[85] - 薪酬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梁廷育、何光宇、梁伟文)[88] - 提名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梁廷育、何光宇、梁伟文)[91] - 董事会主席与行政总裁职责分离,未委任行政总裁[77] - 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为3名,占董事会成员总数50%[79] 董事委任及任期 - 执行董事服务合约为期3年,自2024年3月28日起(姚家豪、陆家俊)和2024年11月12日起(梁海蕊)[67] - 独立非执行董事委任函为期3年,自2024年3月28日起[68] - 执行董事姚家豪先生和陆家俊先生的服务合约自2024年3月28日起为期三年[147] - 执行董事梁海蕊女士的服务合约自2024年11月12日起为期三年[147] - 独立非执行董事的委任函自2024年3月28日起为期三年[147] 董事会运作 - 董事会每年最少召开4次常规会议[64] - 董事会议文件需在预定会议日期前最少3日送呈董事[70] - 召开定期董事会议需提前14日通知董事[70] - 董事可全权取阅集团资料并征询独立专业意见[70] - 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均获充足资源履行职责[70] - 董事会议记录需在会后合理时间内发予董事传阅[72] - 董事会举行4次会议,执行董事姚家豪和陆家俊出席率100%(4/4),独立非执行董事梁伟文出席率75%(3/4)[83] - 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董事出席情况:梁伟文缺席(0/1),其余出席董事出席率100%(1/1)[83] 委员会会议出席情况 - 审核委员会举行2次会议,成员梁伟文、何光宇、梁廷育出席率均为100%(2/2)[86] - 薪酬委员会举行2次会议,成员梁伟文出席率50%(1/2),何光宇和梁廷育出席率100%(2/2)[88] - 提名委员会举行2次会议,成员梁伟文出席率50%(1/2),何光宇和梁廷育出席率100%(2/2)[91] 董事及高管背景 - 何光宇为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自2011年1月起[58] - 梁廷育为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自2008年1月起[59] - 公司秘书罗泰安拥有逾30年公司秘书服务经验[61] - 公司秘书罗泰安先生本年度遵守上市规则,参加不少于15小时的培训[101] 薪酬和福利 - 高级管理层(董事除外)薪酬分布:1人薪酬在0-100万港元区间,0人在100-150万港元区间[90] - 公司未向任何董事支付作为加入奖励或离职补偿的酬金,且无董事放弃酬金[150] 股权结构和主要股东 - 姚家豪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公司股份175,5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65.0%[153] - 陆家俊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公司股份175,5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65.0%[153] - 梁海蕊女士实益拥有公司股份1,687,500股,占已发行股本0.6%[153] - 姚家豪先生、陆家俊先生及员工为一致行动人士,共同持有公司股份6,75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2.5%[153][154] - 梁海蕊女士作为一致行动人士,与姚家豪先生、陆家俊先生共同持有公司股份180,562,500股,占已发行股本66.9%[153] - Blackpaper BVI实益拥有175,500,0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65.0%[157] - 陈柏宁女士及陈嘉希女士各自通过配偶权益被视为拥有182,25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67.5%[157] - 徐璋霖先生、王嘉伟先生及元金盛先生各自实益拥有1,687,5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0.6%[157] - 徐璋霖先生、王嘉伟先生及元金盛先生作为一致行动人士各自被视为拥有180,562,5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66.9%[157] - 吕宇健先生实益拥有484,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0.18%[157] - 吕宇健先生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拥有15,744,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5.83%[157] 员工构成 - 公司共有90名员工包括43名女性和47名男性,女男比例为0.9:1[79] - 董事会由5名男性成员和1名女性成员组成,符合上市规则要求[79]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 公司风险管理系统基于COSO《内部监控-综合框架(2013年)》,涵盖策略、信用、运营、市场等八大风险类别[103] - 风险识别流程包括风险分析(影响程度与发生可能性)、评分排序及制定缓解计划[105] - 董事会通过审核委员会对风险管理系统进行年度检阅,覆盖财务、经营及合规控制等重大控制措施[104] - 风险监控机制要求向董事会、审核委员会及管理层报告缓解计划实施情况[105] - 公司无内部审计职能,已委聘外部专业人士进行年度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系统检视[103] - 公司业务倚重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创意内容[129] - 公司业务极易受观众喜好变化影响[129] - 公司面临客户付款延误或违约的信贷风险[132] - 公司业务受单一地区市场的经济、社会及政治发展影响[132] - 公司信息科技系统崩溃可能损害客户关系并使公司承担责任[132] - 公司与签约艺人的大部分协议将于2025至2029年期间到期[132] - 公司业务模式以项目为基础且通常不与大部分客户订立长期协议[132] 合规与法律遵循 - 公司严格遵守香港全部相关法律法规,无重大违规[190] - 公司完全遵守上市规则及证券及期货条例的披露及企业管治规定[191] - 公司严格遵循香港公司条例第622章披露规定[75] - 公司严格遵循证券及期货条例和上市规则,确保内幕消息披露前保密并及时向公众披露[106] - 公司限制仅少数雇员可获取内幕消息[110] - 公司与第三方磋商前签订保密协议[110] - 董事会定期审查内幕消息安全措施[110] - 公司对贿赂和贪污采取零容忍方针并制定反贪政策[108][109] - 公司设立举报政策并在收到举报后七个工作日内答复举报人[111] - 公司业务运营不产生、散发或排放污染物[192] - 公司严格遵循香港劳动法规并定期完善员工福利[193] - 公司与客户及供应商无重大纠纷或意见分歧[193] 购股权计划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未根据购股权计划授出、行使、失效或注销任何购股权[170] - 购股权计划下可发行股份总数为27,000,000股,相当于公司已发行股本10%[175] - 任何12个月内向单名参与者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公司已发行股本1%[176] - 所有未行使购股权可发行股份总数上限为公司已发行股本30%[177] - 购股权计划总发行限额为27,000,000股(联交所挂牌日已发行股份的10%)[177] - 向关连人士授予购股权需满足12个月内发行股份比例≤0.1%且总价值≤500万港元[182] - 购股权计划期限为10年,剩余有效期约2年8个月(至2028年3月1日)[184] - 购股权认购价需不低于收盘价/五日平均价/面值中的最高者[181] - 接纳购股权须支付1港元象征式对价[181] - 购股权接纳期限为收到建议函后5个营业日内[180] 股息政策 - 公司宣派股息需经董事批准且无预定股息支付比率[113] - 公司可供分派予股东的储备约为24.2百万港元(2024年:24.6百万港元)[137]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本年度末期股息(2024年:无)[126] 股东权利和沟通 - 股东可通过至少10%总投票权股东召开股东大会[117] - 公司通过网站www.mostkwaichung.com披露最新企业及财务资料[114] - 公司提供电邮地址ir@mostkwaichung.com供股东查询[119] - 公司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8月19日下午3时在香港旭逸酒店举行[194] 审计和核数 - 现任独立核数师天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年度核数费用为0.8百万港元[112] - 天职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并将于股东周年大会退任[196] 董事责任保险 - 公司已为董事及高级职员的责任投购保险,以保障其免于集团业务所带来的风险[152] - 公司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保险覆盖其履职期间引致的任何责任,但欺诈、失职或失信行为除外[100] 不竞争协议 - 公司确认Blackpaper BVI、姚先生及陆先生的不竞争契据自上市日起至2025年3月31日已完全遵守及执行[168] 公众持股量 - 公司公众持股量始终维持不低于已发行股本25%[187] 公司管治守则遵循 - 全体董事确认于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参与监管更新及业务相关持续专业发展[98] - 董事会已采纳不宽于上市规则标准的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全体董事确认本年度遵守[97] 主要客户和供应商集中度 - 公司最大客户收益占比3%,五大客户收益占比13%[165] - 公司最大供应商采购占比9%,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18%[165] 报告期后事项 - 报告期后无重大事项影响公司运营[195]
义合控股(01662)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4 18:06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财年公司综合收入约11.085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33.2%[13] - 2025财年公司毛利达1.37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47.0%[13] - 2025财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398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80.5%[13] - 2025财年每股盈利0.08港元,2024年同期为0.04港元[13] - 2025财年公司收入增至约11.085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8.321亿港元增加33.2%[40][43][55][59] - 地基及其他土木工程收益从2024年同期约6.706亿港元增至2025财年约9.335亿港元,增幅约39.2%[56][59] - 2025财年隧道工程收益约1.449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约1.0%[62] - 物业活化及提升业务的租金和管理费收入从2024年同期约1510万港元增至2025财年约2800万港元,增幅约84.9%[63] - 2025财年健康与环境创新业务收益约210万港元,毛利约150万港元,毛利率约72.8%[64][71] - 集团整体毛利从2024年同期约9320万港元增至2025财年约1.37亿港元,增幅约47.6%[65][69] - 2025财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1820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2010万港元[72][76] - 2025财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综合溢利约3980万港元,2024年同期约2210万港元,增幅80.5%[83][89] - 2025财年资产总额回报率从2024年同期2.1%升至4.0%,股本回报率从2024年同期4.4%升至8.3%[84][8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财年销售及分销开支为370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150万港元[73][77] - 2025财年行政及其他开支达9510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7620万港元[74][7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获11份合约,原有合约总额达30.496亿港元[1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未完成合约价值约47.153亿港元[14] - 2025财年公司获11份合约,原合约金额约30.496亿港元,其中8项地基及其他土木工程合约约19.425亿港元,3项隧道工程合约约11.071亿港元[41][4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手上有28份待完成主要合约,香港合约剩余价值约47.153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14.233亿港元[42][44] - 2025年出售菲律宾业务,带来约420万港元的出售附属公司收益[35] - 2025年6月公司与APEL及生产力促进局合作建成全球首间Wisepura Aquapura智能微型工厂[19] - 2025年6月,全球首个Wisepura Aquapura智能微型工厂正式投产[23] - 2024年3月,公司启用位于香港科学园的APEL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及转化商业实验室[34] - 2021年3月下旬,公司拓展至物业活化及升级业务[2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广州物业活化及升级业务签订四份合作协议,估计总可出租面积约79,000平方米[29] - 2023年10月起五年内,公司与香港科技大学成立联合实验室并提供资金支持研究项目[31] - 2024年12月,公司与香港科技大学签订约350万港元供应合约[39][43] - 公司符合ISO 9001、ISO 14001、ISO 45001及ISO 50001认证要求[46][49] - 公司建筑地盘事故率低于行业平均[47][50] - 2025年2月,APEL参加香港宠物节2025,与超1000家参展商一同展示产品[36] - 2024年APEL参加泰国曼谷的Pet Fair South East Asia 2024,首次海外参展[36] - 2025年4月起,APEL参加大阪世界博览会展示先进技术[36] 各地区表现 - 伯明翰物业项目有304间住宅公寓,截至2025年3月31日约96.7%已出售[1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伯明翰物业项目304间公寓中96.4%已出售,2025财年该项目应占亏损约为83.8万港元[3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计划积极招聘商业销售、研发和制造方面的优秀人才[22]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致力于实现高标准企业管治,制定良好企业管治措施,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系统[117] - 公司于2025财政年度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118][12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董事会由8名成员组成,包括4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32][137] - 企业管治报告期内,董事会一直遵守上市规则第3.10(1)及(2)条以及第3.10A条规定,委任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至少三分之一,其中至少一名具备适当专业资格或会计或相关财务管理专长[141][144]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所有董事在2025财政年度遵守标准守则规定的准则[127][133] - 董事会负责制定集团政策和业务方向,监控内部控制和表现,管理集团运营的授权和责任已分派给管理层,部分职责分派给审计、薪酬和提名委员会[129][135] - 主席负责董事会的领导和有效运作,行政总裁负责集团业务的管理和执行集团批准的策略,各执行董事负责集团业务不同职能[143][145] - 公司已为董事及管理层就执行及履行职责或相关事宜可能采取的法律行动安排董事及管理人员责任保险[140][144] - 董事的履历详情载于年报“董事及高级管理层履历”一节,除年报披露外,董事间并无亲属关系[140][144] - 公司致力发展积极进取的文化,核心原则包括诚信及操守守则、对劳动力发展等方面的承诺[119][124] - 董事会已审阅公司的企业管治政策和实践、董事及高级管理层的培训等多方面情况[131][13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遵守上市规则,委任最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人数的三分之一[152] - 非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与公司订立的服务协议或委任函任期为三年,可提前三个月或一个月书面通知公司终止任命[155][15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余汉坤、王志强及李禄兆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在董事会服务年期超九年,其任命须经股东决议批准[158][160] - 公司于2015年11月25日成立审核委员会,2022年12月30日采纳修订职权范围[162][16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主席为李禄兆[163][164] - 企业管治报告期内,审核委员会举行三次会议,外聘核数师受邀参会讨论审计和财务报告问题,董事会与审核委员会对续聘外聘核数师无分歧[163][164] - 各执行董事与公司订立固定年期服务协议或委任函,须根据公司章程细则退任及重选[154][160] - 所有董事(包括特定任期委任者)须接受重选[155][160] - 董事会任命填补临时空缺或新增的董事,任期至任命后的首次股东大会并可重选[157][160] - 提名委员会及董事会每年评估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董事会已对相关机制进行年度审查,认为有效[149][152] - 审阅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经审核财务报表和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165] - 2025年3月31日薪酬委员会由四名成员组成,企业管治报告期内举行六次会议[167][168][170] - 2025财政年度,高级管理层薪酬在50万 - 100万港元有3人,100.0001万 - 150万港元有3人,150.0001万 - 200万港元有1人[172][173] - 2015年11月25日成立提名委员会,2022年12月30日采纳修订职权范围[174][179] - 2025年3月31日提名委员会由四名成员组成,企业管治报告期内举行一次会议[175][176][179]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将提呈独立普通决议案供股东考虑及批准重选退任董事[177][179] - 董事会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候选人甄选考虑多方面多元化范畴[178][180] - 截至年报日期,董事会八名董事中有一名女性董事[18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员工中女性占比12.0%[182] - 公司认为集团包括高级管理层的员工性别比例适合运营,将维持该比例[182] - 截至年报日期,董事会由八名董事组成,其中一名为女性董事[183][184]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同事中12.0%为女性[184] - 董事会及提名委员会认为2025财政年度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有效实施[186][188] - 公司已采纳董事会提名政策,用于推荐董事人选[187][189] - 提名委员会评估候选人会考虑诚信声誉、业务成就经验等因素[190] - 若需委任额外董事或高管,会按特定程序进行[192] - 公司一般每年召开四次定期董事会会议,必要时增加次数[196][197] - 企业管治报告期内,已举行15次董事会会议[196][197] - 执行董事詹燕群、徐武明、甄志達、梁雄光出席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比例均为100%,詹燕群出席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比例为100%[198] - 非执行董事李思頴出席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比例为100%[198] - 独立非执行董事李祿兆、余漢坤、王志強出席股东大会、董事会、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比例均为100%[198] - 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提名委员会及/或董事会须获取相关资料以评估其独立性[199] - 董事会将基于提名委员会推荐慎重考虑并决定委任[199] - 公司至少提前14天或合理时间向董事发出董事会会议正式通知[200] - 董事会会议通知和议程由公司秘书按主席委托准备[200] - 董事可将认为合适事项列入董事会会议议程[200]
宏基集团控股(01718)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4 17:5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报告期为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2025年度收入较2024年度增加约1247.5万港元,增幅约4.3%,达约3.01129亿港元[13][16] - 报告期公司总收入约3.01129亿港元,较2024年约2.88654亿港元增加约1247.5万港元或约4.3%[40][44] - 报告期毛利约5296.2万港元,整体毛利率约17.6%,2024年毛利约5307.3万港元,毛利率约18.4%[49][54] - 报告期其他收入、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约662.3万港元,较2024年约206.6万港元增加约455.7万港元[59] - 报告期销售费用约409.4万港元,2024年无此项费用,费用主要源于电商业务[60] - 其他收入、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从2024年度约206.6万港元增加约455.7万港元至报告期约662.3万港元[62] - 销售开支报告期约为409.4万港元,2024年度无此开支[63]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以及金融及合约资产之减值拨回/减值亏损净额从2024年度约6532.6万港元增至报告期约9682.7万港元,增幅约48.2%[65][68] - 融资成本从2024年度约915.4万港元增加约140.6万港元至报告期约1056万港元,报告期利率6.5%,2024年度为5%[66][69] - 所得税报告期约为140.7万港元,2024年度约76万港元,即期税项减少约36.8万港元,递延税项增加约101.5万港元[67][70] - 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2024年度公平值亏损约582.5万港元,报告期进一步亏损约113.5万港元,2024年11月出售约19.7%股权,代价160万港元[72][73][77]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报告期公平值收益约52.1万港元,2024年度亏损约52.1万港元[75][78] - 特定应收企业贷款和认购事项其他应收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拨回约432.6万港元,2025年3月31日减值亏损拨备总额约3073.8万港元[76][79] - 报告期内,借贷业务贷款利息收入总额约52.5万港元(2024年:约55.4万港元)[124][128] - 报告期内,集团亏损净额约5143万港元,2024年度约2062.2万港元[125][12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2016年部分所得款项净额已动用,并拟按2023年1月3日公告的修订建议用途使用[148][149] - 为可能进一步收购拨资的2570万港元中,截至2025年已动用500万港元,预计2026年9月30日前再动用2070万港元[150] - 一般营运资金方面,截至2024年3月31日已动用3140万港元[15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计息借贷总额约为1.78883亿港元,较2024年的约1.79941亿港元略有下降[155][157]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为3287.4万港元,较2024年的约8073.2万港元减少约4785.8万港元,主要因合约资产减少[156][158]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约为2.11801亿港元,较2024年的约2.30173亿港元减少约1837.2万港元,主要因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减少[156][15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06965亿港元,较2024年减少约3132.1万港元[160][163] -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为1497.7万港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为1228.6万港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为368.3万港元[161][165] - 2025年3月31日,公司资本负债比率约为351.4%,较2024年的约199.2%有所上升;流动比率约为1.16,较2024年的约1.35有所下降[162][16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1152万港元,较2024年的960万港元增加;已发行普通股数目为1.152亿股,较2024年的9600万股增加[174][177] - 报告期集团总薪酬成本约为9366.3万港元,2024年度约为7658.7万港元[191][19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地基建筑工程、土地勘测服务、金融服务、消费品贸易和电商业务[23][27] - 报告期内,地基工程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约69.8%,2024年度约为76.1%[24][28] - 报告期内,土地勘测服务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约15.5%,2024年度约为22.7%[25][29] - 报告期内,金融服务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约0.2%,与2024年度持平[26][30] - 报告期消费品贸易收入约463.3万港元,占总收入约1.5%,2024年无此项收入[31][35][43][47] - 报告期电商业务收入约3484.8万港元,占总收入约11.6%,较2024年约275.7万港元增加约3209.1万港元或约1164.0%[32][36][48][53] - 报告期地基建筑工程收入约2.10229亿港元,较2024年约2.19633亿港元减少约940.4万港元或约4.3%[40][44] - 报告期土地勘测服务收入约4659.1万港元,较2024年约6570.9万港元减少约1911.8万港元或约29.1%[41][45] - 报告期金融服务收入约52.5万港元,2024年约55.4万港元[42][46] - 报告期消费品贸易毛利约62.7万港元,毛利率约13.5%,2024年无此项毛利及毛利率[57][61] - 报告期内,公司为个人客户贷款提供6 - 24个月信贷期,年利率8% - 15%(2024年:无),企业客户贷款免息且由个人担保[121][12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未偿还贷款本金总额770万港元(2024年:1290万港元),企业贷款占未偿还本金770万港元的63.6%(2024年:占1290万港元的100%)[122][127] 各地区表现 - 公司主要在香港经营,大部分收入及交易以港元结算,资产和负债也主要以港元计值,在中国业务面临一定外汇风险,但认为风险不重大[169][170][171][17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对现有建筑业务运营及发展采取保守策略,因香港建筑行业增长乏力,面临诸多挑战[14][17] - 公司不仅拓展核心业务,还在新兴领域寻求增长机会,以确保运营稳定和长期可持续性[15][18] - 公司将利用行业专长等资源,寻找与优质公司的潜在合作和投资机会[15][18] - 董事会不建议支付报告期内末期股息(2024年:无)[131][134] - 2025年公司向合资格股东发行1.152亿股供股股份,认购价每股0.2港元,较2025年1月17日收市价折让约29.82%,已发行供股股份总面值1152万港元[132][135] - 供股于2025年5月9日完成,公司拟于2025年12月31日前将所得款项净额用作建筑分部资金及总部营运资金[133][136] - 2024年所得款项净额用于集团香港总部行政及营运开支,约70%用作董事及员工薪酬(13,095,000港元),约8%用作租金开支(1,497,000港元),约12%用作专业费用(2,245,000港元),约10%用作其他营运开支(1,871,000港元)[145] - 2016年配售所得款项计划用于投资、融资及借贷服务的金额为13400万港元,后修订为5730万港元[150] - 公司原拟用7670万港元为收购Blue Marble Limited已发行股本约51.3%提供资金,但收购事项于2020年4月2日失效[152] - 2021年8月17日,公司决定将约7070万港元用于可能进一步收购,约600万港元用作一般营运资金[152] - 2023年1月3日,公司更改用途,约2570万港元用于可能进一步收购,约4500万港元用作一般营运资金[152] - 2023年11月17日,公司表示未动用的2016年所得款项净额拟于2025年3月31日前用于收购食品及饮品和/或建筑行业目标公司股权[153][154] - 2025年3月28日,公司将动用未动用2016年所得款项净额的预期时间表延长至2026年9月30日[153][154] - 为确保贷款可收回,公司注重借款人财务背景等情况,经理定期与借款人沟通,出现问题会报告管理层[114] - 为降低信用损失可能性,公司可能采取修订还款条款、执行和解协议、发起法律程序等措施[114]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股份代号为01718,网址为www.hkex1718.hk[10][11] - 应收企业贷款2020年6月逾期,2023年4月启动清盘程序,后达成和解协议,2025年3月31日未偿还本金490万港元[82]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中昇于2020年4月20日认购基金C类股份,总认购金额为6000万港元,期限36个月[83][8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应收企业贷款未偿还本金为490万港元,最后一期款项需于2025年9月30日或之前偿还[84] - 债务工具到期后,中昇共收取约4018.1万港元还款,最后一批于2023年12月收取[89][90] - 截至报告日期,基金及/或其他人尚未支付给中昇的赎回款项总额约为2692.6万港元[89][90] - 公司于2025年4月14日在英属处女群岛完成对基金的清盘程序[89][90] - 公司聘请独立估值师对2025年3月31日的金融及合同资产进行减值评估[92] - 估值师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衡量应收贷款和其他应收款的预期信用损失[93] - 2025年3月31日应收企业贷款预期信贷亏损率为77.8%,2024年度为63.1%,计提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约381.2万港元,账面总值约490万港元,报告期末后已清偿100万港元还款[96] - 公司借借贷业务通过全资附属公司富暉管理,持有放债人牌照,为第三方个人及企业客户提供贷款融资服务[105][109] - 贷款申请按个别情况评估处理,发放前管理层会进行财务背景及信用检查程序[107][111] - 贷款申请过程涉及收集客户信息、尽职调查、背景调查、抵押物估值、信用评估等步骤[108][111] - 公司成立信贷委员会,由白华为和夏丽萍组成,负责处理富暉所有信贷相关事务[115] - 信贷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审批和监督借贷业务、监控贷款组合、监督合规和治理事项[116] - 报告期内,公司以500万港元现金代价收购Pure Luck剩余49%股权并承担未偿还债务[153][154] -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对Pure Luck剩余49%股权的收购,代价为500万港元现金,完成后Pure Luck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176] - 公司以500万港元现金代价收购纯运剩余49%股权,收购完成后纯运成为全资附属公司[179] - 电商直播业务担保收入为1300万港元,实际收入已超该金额,待确认纯运集团经审核数字后达成[181][185] - 截至2025年和2024年3月31日,集团无重大资本承担[182][186] - 截至2025年和2024年3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183][18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无重大未决诉讼[184][18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有174名全职雇员,2024年3月31日为158名[190][193] - 集团获授ISO 14001:2015认证,有效期从2021年3月24日至2027年4月29日[192][194] - 报告期及直至报告日期,集团无严重违反相关现行法律法规[195][199] - 直至报告日期,集团无其他重大投资及资本资产计划[196][200] - 报告期内,公司未采用任何金融工具作对冲用途,未采用任何货币对冲政策或其他对冲工具[160][164][171][173]
北亚策略(08080)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4 17:47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8080[12]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百慕达Hamilton HM 11的Clarendon House,2 Church Street[12] - 公司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中环康乐广场1号怡和大厦16楼1618室[12] - 公司在2024年第三次获香港恒生大学“君子企业大奖”[33][36]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公司收入为1375299千港元,较2024年的1305420千港元有所增长[17] - 2025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4303千港元,而2024年为亏损44790千港元[17] - 2025年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7904千港元,2024年为亏损48735千港元[17] - 公司在2025财年录得综合亏损净额约790.4万港元,较去年的约4873.5万港元减少84%[21][25] - 公司本财年综合收入约为13.75亿港元,较去年的13.05亿港元增加5.4%[42][44] - 公司本财年录得综合亏损净额约为790.4万港元,较去年的4873.5万港元减少84%,撇除减值影响,本财年综合净溢利约为1095.3万港元[46][50] - 本财年每股基本亏损约为1.7港仙,较去年的10.7港仙有所减少,2025年3月31日每股普通股综合资产净值约为3.00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减少0.02港元[47][50] - 高科技产品分销及服务分部本财年收入约为12.37亿港元,较去年的11.48亿港元增加7.7%[52] - 高科技产品分销及服务分部直接机器销售收入约为10.60亿港元,较去年增加3.3%;备件和软件销售约为9928万港元,较去年增加45.3%;销售支持服务及其他服务收入约为7714.6万港元,较去年增加44.5%[53] - 高科技产品分销及服务分部本财年净利润约为4209.9万港元,去年为净亏损约326万港元[54] - 高科技产品分销及服务分部收入约为12.37亿港元,较去年增加8865.6万港元或7.7%[56] - 高科技产品分销及服务分部直接机器销售收入约为10.60亿港元,较去年增加3393.3万港元或3.3%[56] - 高科技产品分销及服务分部零部件及软件销售收入约为9928万港元,较去年增加3095.6万港元或45.3%[56] - 高科技产品分销及服务分部销售支援服务及其他服务收入约为7714.6万港元,较去年增加2376.7万港元或44.5%[56] - 高科技产品分销及服务分部本年度溢利净额约4209.9万港元,去年亏损净额约326万港元[56] - 租赁分部收入约为1.3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2%[59][62] - 租赁分部机器销售收入由去年1.16亿港元减少37.1%至7316.6万港元[59][62] - 租赁分部经营租赁安排收入激增82.9%,由去年2921.6万港元增至5343.1万港元[60][63] - 租赁分部融资租赁收入由去年874.4万港元轻微增长5.4%至本年度921.6万港元[60][63] - 电子支付解决方案分部收入约283.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7.9%,亏损净额约469万港元,较去年增加25.9%[67][6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公司所得税支出为12207千港元,2024年为3945千港元[17] - 公司经营费用总额由去年2.75亿港元增加约4.6%至本年度2.87亿港元,费用与收入比率由去年约21.0%减至本年度约20.9%[43][45] - 2025年3月31日集团雇员为328名,2024年为338名;本年度总员工成本约为13733.4万港元,2024年为14787万港元[103][10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董事薪酬约为1767.6万港元,2024年为2193.8万港元[188][189] - 本年度应付集团高级管理层成员(董事除外)基本薪金及津贴589.3万港元,2024年为569.6万港元;花红88.8万港元,2024年为52万港元;雇主退休计划供款3.6万港元,与2024年持平;以股权结算之购股期权开支2025年为0,2024年为23.5万港元[19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5年1月中国政府的补贴方案推动公司高科技产品分销及服务业务,年初现有客户订单明显回升[23][25] - 公司租赁业务全年表现卓越,经营租赁分部持续增长[26][29] - 公司“Jarvix”品牌电子支付业务因消费者习惯变化收入下滑,但市场仍有增长空间[27][2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将依据“十四五”规划及大湾区计划,通过内部增长及外部收购扩大投资[31][35] - 公司东南亚办事处将扩大销售及工程团队,支持客户向中国境外拓展业务[32][35] - 公司电子支付业务将基于Jarvix平台向精选商户推出“先买后付”服务及新产品[32][35] - 公司设有资助计划鼓励员工提升技能,并审查薪酬政策[33][36] - 高科技产品分销及服务分部预计客户订单同比稳步增长[82][85] - 2025年底现有一代SMT机器将被NXTR取代,预计催生显著替换需求[83][85] - 公司将监控营运资金、毛利率及经营成本等关键财务指标[81][84] - 公司利用泰国及越南业务支持客户在东南亚扩张,并计划提升服务能力[77][80] - 租赁分部计划拓展短期融资方案(6 - 12个月)以加强风险控制[87][89] 宏观经济数据 - 2025及2026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值分别下调至2.8%及3%,此前预测值均为3.3%[70][73] - 2025年新兴市场及发展中经济体增速预计放缓至3.7%,2026年为3.9%[70][73]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4%,全年目标增长率为5%[71][73] - 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预计出货量调整至12.4亿部,同比增长0.6%[72][74] - 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预计增长25%,达2000万辆,占汽车总销量20%,2030年预计达60%[75][79] - 2024年下半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超汽车总销量50%,2030年预计达80%[75][79] - 2024年中国电子制造业对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贡献约为30%,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扩张[86][88] 公司治理与组织架构 - 张一帆女士44岁,2014年11月加入公司为执行董事,2016年6月23日被委任为公司主席,委任自2023年11月6日起再续三年[107][109] - 干晓劲先生63岁,2013年2月加入公司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21年12月23日获调任为执行董事,委任自2024年12月23日起再续三年[108][110] - 徐广明先生60岁,2015年2月加入公司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23年2月9日再获调任为非执行董事,委任自2023年2月9日起再续三年[111][112] - 雷德泉先生60岁,2024年10月加入公司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是审核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主席及提名委员会成员[113] - 刘德泉60岁,2024年10月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金融领域工作逾35年[114] - 蔡青37岁,2021年12月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委任自2024年12月23日起再续三年[115][116] - 林家威57岁,2024年11月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投资银行经验逾30年,会计及审核经验超3年[117][120] - 李振53岁,2014年12月加入公司任首席营运官,有逾20年项目管理经验[118][121] - 罗伟辉57岁,2013年6月加入公司任财务总裁兼公司秘书,有逾24年香港上市公司会计及公司秘书经验[119][122] - 公司努力维持高水准企业管治,遵循《企业管治守则》原则[12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除部分例外情况外遵守所有守则条文及采纳建议最佳常规[125][128] - 2025年3月31日,董事会由6名董事组成,包括2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超三分之一[132][134] - 董事会每年至少举行4次定期会议,全体董事获发至少14日会议通知[135][137] - 本年度举行11次董事会会议及1次股东大会,平均出席率约为97%及100%[139] - 董事张一帆、干晓劲、徐广明董事会会议出席次数为11/11,股东大会出席次数为1/1[140] - 董事梁显治董事会会议出席次数为10/10,股东大会出席次数为1/1[140] - 董事陈立基董事会会议出席次数为6/7,股东大会出席次数为1/1[140] - 董事蔡青董事会会议出席次数为11/11,股东大会出席次数为1/1[140] - 董事刘德泉董事会会议出席次数为7/7,股东大会出席次数为0/0[140] - 董事林家威董事会会议出席次数为3/4,股东大会出席次数为0/0[140] - 董事会负责领导及监控公司,目标是提高股东长远价值,管理层负责日常运作[141][145] - 公司至少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其中至少一名具备适当财务管理专业知识[147][150] - 董事会于2025年6月26日完成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评估,认为机制实施有效,独立非执行董事具备独立性[149][150] - 新任董事刘德泉和林家威分别于2024年10月14日和2024年11月13日取得法律意见并确认了解董事责任[153][154] - 梁显治于2025年2月19日退任独立非执行董事,陈立基于2024年11月14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57] - 刘德泉于2024年10月9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林家威于2024年11月15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57] - 全体董事通过出席研讨会或阅读资料参与持续专业发展活动[156] - 公司就董事及高级人员可能面对的法律行动作适当投保安排并每年检讨[158][160] - 2025年全年,张一帆担任董事会主席,公司无首席执行官[159] - 董事应至少每三年轮席告退一次[144][145] - 现任非执行董事(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为三年,一方可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终止任期[162][165] - 董事会成立了提名、薪酬和审核三个委员会,各委员会订明职权范围[163][166] - 本年度提名委员会至少由五名成员组成,大部分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64][167] - 本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四次会议,出席率100%[172][173] - 提名委员会负责向董事会就董事委任或重新委任等事宜提出建议[169][171] - 公司收到所有董事年度确认,董事间无重大关系且无交叉任职[170][171] - 本年度薪酬委员会至少由五名成员组成,大部分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76] - 董事会采纳了薪酬委员会职权范围,与守则条文相符[176] - 薪酬委员会负责制定薪酬政策和监督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176][177] - 薪酬委员会考虑可比公司薪酬、董事和高管时间投入等因素[17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薪酬委员会未检讨及/或批准与股份计划相关重大事宜[183][185] - 本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6次会议,出席率100%[180][181] - 本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4次会议,出席率100%[200] - 审核委员会成员包括梁显治、陈立基、蔡青、刘德泉、林家威,全部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95][196] - 薪酬委员会成员包括梁显治、陈立基、蔡青、刘德泉、林家威、张一帆、干晓劲,梁显治于2025年2月19日不再担任主席,刘德泉同日接任[178][186] - 集团高级管理层成员(董事除外)薪酬在100.0001 - 300万港元和300.0001 - 500万港元区间的人数2025年和2024年均为1人[194] - 审核委员会主要职责为确保集团会计和财务控制充分有效,监督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财务报告流程等[198] - 审核委员会每年至少开会4次,至少2次与外聘核数师开会[199]
宾仕国际(01705)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4 17:4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财年公司录得纯利约1890万港元,较2024财年的约3490万港元减少45.8%[17][18] - 2025财年公司收益约5.047亿港元,较2024财年的5.208亿港元跌幅为3.1%[18] - 2025财年公司毛利约1.109亿港元,较2024财年的1.219亿港元减少9.0%[18] - 2025财年公司每股基本盈利4.45港仙,较2024财年的8.40港仙减少47.0%[18] - 2025财年集团收益约504.7百万港元,较2024财年的520.8百万港元减少约3.1%[43] - 集团毛利从2024财年约121.9百万港元减至2025财年约110.9百万港元,减少约9.0%[43] - 2025财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17.8百万港元,较2024财年的约33.6百万港元减少约47.0%[43] - 2025财年公司收益约为5047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约52080万港元减少约3.1%[62] - 2025财年毛利约为1109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约9.0%,毛利率较2024年同期减少约1.4%至约22.0%[64] - 2025财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由2024财年的3360万港元减少约47.0%至约1780万港元,纯利率约为3.7%(2024年同期约6.7%)[69] - 2025财年公司董事会建议宣派及派付末期股利每股股份2.5港仙,2024财年为3.0港仙[17] - 公司于2019年6月24日采纳股利政策,2025财年派息率增至约112.4%(2024财年为65.3%)[13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财年销售成本约为3938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约1.3%,占总收益百分比约为78.0%(2024财年约76.6%)[63] - 2025财年销售及分销开支为约398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约3.6%;行政开支为约450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约7.1%[65][66] - 2025财年融资成本净额约为20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约42.9%;所得税开支约310万港元(2024财年约610万港元),实际税率约14.1%(2024财年约14.8%)[67][68] - 2025财年资本开支约为4190万港元(2024财年约4950万港元),主要用于添置使用权资产[7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5财年分销业务收益2.605亿港元,较2024财年的2.691亿港元减少3.2%[18] - 2025财年零售业务收益2.442亿港元,较2024财年的2.517亿港元减少3.0%[18] - 2025财年分销业务业绩6050万港元,较2024财年的6290万港元减少3.8%[18] - 2025财年零售业务业绩660万港元,较2024财年的1700万港元减少61.2%[18] - 2025财年分销业务收益减至约260.5百万港元,较2024财年的约269.1百万港元减少约8.6百万港元,占集团总收益约51.6%[46] - 2025财年零售业务收益减至约244.2百万港元,较2024财年的约251.7百万港元减少约7.5百万港元,占集团总收益约48.4%[50] - “天仁茗茶”零售店2025财年同店平均销量为3.69百万港元,较2024财年的3.77百万港元下降2.1%[52] - 2025财年“天仁茗茶”茶饮产品平均售价为30.6港元/杯,较2024年的27.9港元/杯上升[54] - 2025财年“天仁茗茶”茶饮产品平均每日销量为18,000杯,较2024年的20,000杯下降[54] - 2025财年零售业务收益减少约750万港元至约24420万港元,占总收益约48.4%;分销业务收益减少约860万港元至约26050万港元,占总收益约51.6%[62] 其他重要内容(店铺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共设立65间自营零售店[2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开设65间自营零售店,较2024年的63间有所增加[48] 其他重要内容(产品供应情况) - 公司能够供应逾100个品牌合共约7,000个SKU的食品及饮料产品[45] 其他重要内容(外汇风险及管理) - 集团因向海外供应商采购货品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外币计值面临外汇风险,主要涉及日元、新台币及美元[78] - 集团采取审慎的库务政策,管理层设监控程序收回逾期债项,定期检讨贸易应收款项可收回金额并作减值拨备,董事会密切监察集团流动资金状况[80] - 集团将继续采取积极措施并密切监督货币变动风险[79] 其他重要内容(人员情况) - 2025年3月31日,集团聘用638名雇员(2024年为665名),雇员福利开支约为1.242亿港元(2024年约为1.152亿港元)[83] - 集团提供综合薪酬方案,由管理层定期审阅[83] - 邓国禧先生39岁,于2017年6月加入集团,拥有逾15年会计等经验 [93] - 邓先生于2020年12月取得香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7年12月取得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士学位 [94] - 邓先生于2009年9月获FRM资格,2011年1月获香港会计师公会CPA ,2020年8月获ACA,2018年3月获认可为香港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 [94] - 钟国武先生为澳洲会计师公会及香港会计师公会成员,在审计等方面拥有超20年经验 [103] - 目前董事会由七名董事组成,包括四名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100] - 全体董事(彭观贵先生除外)任期为三年,到期自动再续三年;彭观贵先生任期为一年,到期自动再续一年 [102] - 董事会成员教育背景分布为深造学位2人、学士学位3人、其他2人[112] - 董事会成员职位分布为执行董事4人、独立非执行董事3人[112] - 董事会成员性别分布为男性董事6人、女性董事1人[112] - 董事会成员年龄组分布为51 - 60岁1人、61 - 70岁5人、71 - 80岁1人[112] - 董事会成员服务年资分布为5年或以下0人、6 - 10年4人、10年以上3人[112] - 2025年3月31日,集团高级管理层性别比例为12.5%女性及87.5%男性[114]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工作团队(不含高级管理层)为69.0%女性及31.0%男性[114] 其他重要内容(公司治理相关)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采纳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原则,但未遵守守则条文C.2.1 [9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及直至年报日期,公司董事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未获悉有关雇员不遵守该守则事件 [97] - 上市规则规定每间上市发行人董事会须至少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非执行董事须占董事会成员人数至少三分之一,其中最少一名须具备适当专业资格或会计等专长 [10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及直至年报日期,董事会符合上市规则第3.10(1)及(2)条以及第3.10A条规定 [10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为全体7位董事组织一次由执业会计师开展的培训课程[106] - 薪酬委员会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召开两次会议,检讨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政策并厘定具体待遇[109] - 提名委员会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召开两次会议,评估执行董事表现并批准服务合约条款等[110] - 审核委员会于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召开了两次会议[11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举行了四次董事会会议[121] - 各执行董事在2025年董事会会议和股东周年大会的出席率均为100%[126] - 各独立非执行董事在2025年董事会会议、提名委员会会议、薪酬委员会会议、审核委员会会议和股东周年大会的出席率均为100%[126] - 就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核数服务,应支付给外部核数师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费用为1000千港元[128] - 提名委员会挑选董事候选人时需考虑品格诚信、专业技能经验等多方面因素[116] - 审核委员会职责包括推荐核数师、审阅财务报表和监督风险管理等[118]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程序有效,财务报表合规且披露充分[119] - 公司已投保董事责任保险,投保范围由董事会每年检讨及续期[122] - 董事会负责公司企业管治,2025年进行了制定检讨政策等多项工作[123][12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属适当及有效[130] - 2025年公司秘书邓国禧符合上市规则参与不少于15小时专业培训规定[136] - 持有公司已发行股本表决权10%的一名或多名股东有权要求董事会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41] - 有意召开股东特别大会的股东需将要求书送交公司总部等指定地点,会议将在送交后两个月内举行[141] - 若董事会未能在要求书递交后21天内安排召开股东特别大会,股东可自行召开,公司需偿付合理费用[141] - 公司制定反贪污及举报政策,反对贿赂等不当行为[132] - 公司高度重视内幕资料处理及发放程序和内部监控责任[134] - 公司披露小组获授权决定资讯是否为内幕资料并提交董事会批准[134] - 公司制定措施维持内幕资料保密,仅授权人员可对外沟通相关问题[134] - 公司认为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实施股东通讯政策成效令人满意及有效[144] - 2024年9月12日公司股东周年大会通过修订细则的特别决议案,使细则与相关监管规定一致[145] 其他重要内容(环境、社会及管治相关) - 公司发布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146]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范围涵盖公司在香港的分销及零售业务[147]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根据“不遵守就解释”条文及重要性、量化、平衡、一致性原则编制[148] - 自2015年以来公司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作出贡献,制定未来十年气候挑战路线图以支持香港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15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在减少水资源消耗方面取得重要成就[150] - 公司定期联络不同持份者以改良企业社会责任常规[152] -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商务会议等渠道与内部雇员沟通,关注培训机会等议题[153] -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股东周年大会等渠道与股东及投资者沟通,关注合乎道德的业务营运等议题[153] - 公司确定对内外持份者重要的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为职业健康及安全、客户满意度、产品健康及安全[158] - 公司建立环境、社会及管治管治架构,董事会负责监督相关风险及机会等[159] - 公司设立环境、社会及管治工作组,协助董事会管理相关风险[160] - 公司采纳企业社会责任政策,将其融入业务策略及管理方案[161] - 公司在业务运营多层面整合环保措施并实施相关政策[162] - 公司使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实现产品网上订购[162] - 公司鼓励员工在业务运营中使用电子通信与供应商及客户联系[162] - 公司邀请持份者通过电子问卷分享对环境、社会及管治表现的看法[155] - 公司确定需专注处理的关键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155] - 公司欢迎持份者对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提出反馈,可通过网站等渠道联系[15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不知悉主要供应商在营商道德、环保及劳工准则方面的不当行为,也未收到供应商投诉[163] - 公司制定管理工具和质量保证措施,成立质保团队评估分销产品食品原料,确保无违禁原料且标签信息充分[16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未发现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广告、标签及隐私事宜的重大合规问题,已售或运送产品因安全与健康理由回收百分比为零[167] - 公司严格遵行香港《个人资料(私隐)条例》及指引,保障员工、客户及专业人员个人资料隐私[167] - 公司定期审查知识产权组合,教育员工知识产权最佳实践,监控潜在侵权者并维护知识产权[167] - 公司制定反贪污及举报政策,设立独立举报渠道,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无重大贪污相关法律违规事宜和已审结贪污诉讼案件[168] - 公司努力树立包容、多元与健康文化,支持性别平等,确保团队成员多样性和男女员工人数平衡[170] - 公司通过内部指引采纳雇员行为守则,着重商业道德及诚信[171] - 公司选择供应商考虑环境及社会因素,有获准供应商名单,采购部定期检讨供应商[163] - 公司制定清洁标准程序并培训运营人员,维持中央厨房和零售店烹饪区高卫生标准[16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无重大不遵从雇佣法律法规情况[174] - 报告期内,因工伤损失工作日数共329日[17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及过往三个报告年度,无工作有关的身亡事故及违反香港健康和安全法律法规事件[176] - 公司在香港经营超30年,报告期因经济环境
IBI GROUP HLDGS(01547)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4 17:3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益及其他(虧損)╱收益为3.314亿港元,较2024年的5.272亿港元减少37.1%[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毛利为4430万港元,较2024年的4680万港元减少5.4%[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除所得稅開支前溢利为1040万港元,较2024年的260万港元增加298.0%[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为840万港元,较2024年的40万港元增加2297.1%[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资产总值为3.728亿港元,较2024年的4.209亿港元减少11.4%[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银行借款总额为8030万港元,较2024年的7800万港元增加2.9%[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股东权益为1.685亿港元,较2024年的1.641亿港元增加2.7%[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为1.2倍,较2024年的1.5倍减少20.0%[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税后溢利约840万港元(2024年:40万港元),收益及其他收益╱(亏损)合共约3.314亿港元(2024年:5.272亿港元)[36]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承建收益约3130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约20380万港元或39.4%[74][77]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承建毛利约312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约800万港元或20.4%,毛利率从7.6%增至10.0%[75][77]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BSL录得分部溢利约60万港元,销售收益同比增长58.2%[42][47]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策略投资分部录得分部溢利约90万港元[44][49]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物业投资部录得分部溢利约250万港元[52][57]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BSL收益约89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330万港元或58.2%,毛利约36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80万港元或26.7%,毛利率从50.3%降至40.3%[76][78]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股息约50万港元,与上一年度持平,公平值收益净额约50万港元,上一年度为亏损约330万港元[79][83]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物业租金收入总额约850万港元[80][84]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约300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约60万港元或2.1%[81][85]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所得税开支约19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约40万港元,实际税率从88.5%降至18.3%[82][86]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84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800万港元或2297.1%[8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银行借款约8030万港元,上一年度为约7800万港元[88] - 2025年3月31日,集团银行借款约为8030万港元,较2024年的7800万港元有所增加[92]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约2.484亿港元,较2024年的2.94亿港元减少;流动负债约2.054亿港元,较2024年的2.019亿港元增加[90][93]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约为1.2倍,较2024年的1.5倍有所下降[90][93] - 2025年3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约为49.0%,较2024年的50.6%有所下降[94][99]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列入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上市股本投资约为720万港元,较2024年的670万港元增加[109]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到股息约50万港元,确认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未变现净收益约50万港元[110]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物业产生租金收入约850万港元,确认公平值亏损约30万港元[115][121] - 2025年3月31日,质押存款约1470万港元,2024年为1340万港元[119][125] - 2025年3月31日,为担保银行借款抵押的投资物业、上市股权投资和贸易应收款项分别约为1.154亿港元、720万港元和860万港元,2024年分别为1.132亿港元、670万港元和零港元[120][125]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总员工成本约6420万港元,2024年约7250万港元[127][13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承建业务利润约为740万港元[3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承建溢利约740万港元,建造分部营业额大幅下跌[37] - 期间公司完成12个项目,获授13个项目,其中11个为装修项目,2个为A&A项目[39][45] - 期间后半部分公司成功获得四个大型项目,总价值超2024/2025财年全部营业额[40][45] - 公司承建业务以项目形式进行,盈利能力取决于持续获投招标机会[193][197] - 严格的项目管理系统对获取合约很重要,可控制成本、确保收入和维持正现金流[193][198] - 公司重视投标策略、审慎执行工程并监控项目商业事宜[194][199] 各地区表现 - 按项目地点划分,2025年香港收益31114.2万港元占99.4%,澳门收益184.6万港元占0.6%;2024年香港收益51680.8万港元占100%[7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对香港经济乐观,期待2025/2026财年业务水平提升[61][64] - 公司高级管理层重视风险管理,认为严控成本和慎选新项目可实现全年正面业绩[62][64] - 公司因上市证券投资面临股价风险,通过维持不同风险状况投资组合管理风险敞口[194][200] - 公司股价风险主要集中在香港上市证券[194][200]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为联交所主板的公众上市公司,专注于建筑环境投资,附属公司包括建筑承建商、高科技建筑解决方案提供商等[21][2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根据购股期权计划可供授出之购股期权数目为8000万份,占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的10%[108][11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并无任何重大资本承担[105][111]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持有的上市股权投资公平值占集团总资产不到5%[114][121]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有雇员93名,2024年为99名;员工性别比例为男性73%对女性27%[127][133]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买卖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31][135] - 2025年3月31日,公司除偏离《企业管治守则》条文C.2.1外,遵守所有守则条文[136] - 条文C.2.1要求董事长和行政总裁由不同人担任,公司Neil David Howard同时担任两职,董事认为此安排合适且符合公司和股东利益[137] - Howard先生54岁,于2016年4月13日获委任为董事,6月11日调任为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已与集团合作逾18年[139][140][143][144] - Smithers先生57岁,于2016年4月13日获委任为董事,6月11日调任为执行董事兼营运总监,在香港建造业有逾30年经验[146][147][148][149] - Kennedy先生56岁,于2019年6月30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曾在多家公司任职,2009 - 2011年为Equititrust Limited营运总监兼行政总裁等[150][151][154] - Brooke先生56岁,于2023年9月30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物业行业有逾35年经验[153] - Howard先生毕业于英国西英格兰大学,2000年7月完成高级破产法律及实务1级课程,2001年11月取得香港会计师公会破产管理文凭[142][145] - Smithers先生持有布莱顿理工学院建筑工程设计及管理理学士位(1991年)和莱斯特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8年)[147][149] - Kennedy先生于2009、2003、1989年分别获昆士兰科技大学法学硕士、法学学士和商业会计学士学位[15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除偏离守则条文C.2.1外,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内企业管治守则所有条文[138] - Howard先生兼任主席与行政总裁职务,董事认为当前安排有利且符合公司及股东整体利益,公司将适时考虑分开两角色[138] - Howard先生负责集团企业战略规划及整体业务发展,Smithers先生负责集团企业战略规划、整体业务发展、管理及营运[139][143][146][148] - Brooke先生56岁,于2023年9月30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35年房地产行业工作经验[156] - 杨女士48岁,于2024年12月3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24年金融及保险行业经验[159] - 刘群先生57岁,于2001年6月加入集团,现任投标总监,有超30年物业发展及装修领域工作经验[164] - 刘兆鸿先生50岁,于2005年9月加入集团,现任区域总监,负责澳门业务,有超24年建筑行业工作经验[170] - Brooke先生在2016年10月至2020年3月为Brooke Husband Limited共同创办人之一兼董事[157][161] - Brooke先生在2002年7月至2015年12月于世邦魏理仕担任多个高级管理职位[157][161] - 刘群先生在1998年7月至2001年6月担任发记营造建筑(香港)有限公司项目经理[165][168] - 刘兆鸿先生在2001年5月至2005年2月为Paul Y. Construction Company, Limited的工料测量师[171] - 刘兆鸿先生于1997年7月获职业训练局建筑课程证书[172] - 刘兆鸿先生于2008年10月获香港理工大学建筑法及争议解决理学硕士学位[172] - 公司主要业务为在港澳私营房地产项目中提供装修服务、战略投资、房地产投资及提供聚焦空气质量、能源效率和现代可持续建筑材料的产品和服务[191] - 江伟锋先生49岁,2009年12月加入公司,现任商务主管,有超22年工料测量工作经验[174][175][179] - 朱伟芝女士58岁,2003年12月加入公司,现任财务总监,有超33年会计工作经验[177][178][180] - 颜健松先生49岁,2020年5月加入公司,现任Building Solutions Limited董事总经理,有超24年创新、业务策略和销售管理工作经验[182][183][188] - 文润华先生42岁,2016年6月11日获委任为公司秘书,有超14年企业服务经验[185][189] - 江伟锋先生2001年11月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获工料测量理学学士及建筑工程工程硕士学位[176][179] - 朱伟芝女士1989年5月毕业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获商学学士学位,1995年7月和12月分别获美国和香港会计师公会认证[181][187] - 颜健松先生1998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帝国学院,获机械工程工程学学士学位[184][188] - 文润华先生2010年3月取得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工商管理文学学士学位,2014年11月取得香港都会大学企业管治硕士学位[190] - 对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业绩的财务关键绩效指标分析在年报第193页的财务摘要中提供[192] - 公司主要业务为担任港澳私营机构物业项目总承建商,提供翻新服务、进行策略性投资、物业投资及提供建筑材料产品与服务[195] - 公司主要业务进一步讨论及分析可参阅年报第16至24页管理层讨论及分析[196] - 采用财务关键表现指标对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表现分析载于年报第193页「财务概要」[196] - 以投资物业作抵押的约5430万港元银行借款原定于2025年5月偿还,现已延期至2027年[89][92]
天德地产(00266)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4 17:3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投资物业估值变动前经营溢利为1.887亿港元,2024年为1.888亿港元[8][12] - 2025年投资物业估值亏损7.538亿港元,2024年估值盈利净额2.309亿港元[8][12] - 2025年公司录得权益股东应占亏损3.22亿港元,2024年为溢利1.937亿港元[8][12] - 董事会建议2025年末期股息每股0.08港元,2024年为每股0.10港元[9][13] - 2025年公司已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06港元,与2024年相同[9][13] - 2025年公司共派息每股0.14港元,2024年为每股0.16港元[9][1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iSQUARE位于尖沙咀,面积达56,000平方米[17][20] - iSQUARE商场低座设5间星级电影院,包括458个座位的IMAX数码影院[18][20] - 好运工业中心位于九龙荔枝角,公司拥有其中四层[19][2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报告年度香港整体社会气氛改善,访港旅客数目及旅游总支出增加,但整体旅客人均消费下跌,本地零售销售受影响,国际广场租户困难和违约风险持续[114][116] - 因香港零售租赁情况无明显改善,尖沙咀零售物业供应无显著减少,国际广场租金下调及出租率下跌的整体压力与去年大致相同[115][117] - 报告年度地缘政治紧张和贸易冲突扰乱全球贸易,削弱经济信心和投资意慾,公司表现受负面影响,香港经济复苏步伐受制减息逊预期[119][120] - 公司投资物业按公允价值入账,其估值变化会影响年度损益,但不影响现金流,虽国际广场租金和出租率有压力,但风险敞口预计无明显变化[122][123] - 公司应对租赁风险的措施包括探索新购物元素、与租户直接沟通、积极寻找潜在租户等[118] - 公司应对经济前景风险的措施包括密切监控经营环境和维持审慎稳健的财务管理[121] - 董事会确定公司主要风险时考虑综合风险报告中风险的整体严重程度、性质、影响及缓解策略的有效性和适用性[110][113] - 公司采取措施确保稳定收入来源,减少估值变动负面影响,还会定期检视潜在风险[125][127] 公司治理相关 - 公司主席和行政总裁由同一人兼任,董事会认为此结构无负面影响且能保持权力平衡[25][27] - 公司目前无内部审核功能,2025年3月董事会确认暂无设立的即时需要[26][28] - 董事会将通过建立监控环境和制定监控活动提升风险管理及内控成效,外聘核数师会汇报内控重大缺陷[26][28] - 公司未在年报按薪酬等级披露高管薪酬,董事会认为不披露无负面影响[30][3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年,董事会由6名执行董事和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33][34] - 钟琼林等部分董事及其家庭成员拥有公司控股股东天德有限公司[33][34] - 董事会负责制定集团目标、策略和业务计划,监督财务和管理表现等[33][34] - 董事会设立薪酬、提名和审核三个委员会,各委员会有政策和职责说明并需向董事会汇报[37] - 董事会依靠管理层进行日常运营,双方职责、权力和职能有书面界定[38] - 董事会将职能和权力委托给委员会和管理层,但仍对集团治理负最终责任[39] - 公司在编制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政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时采用合适会计政策,与上一财政年度一致[40] - 董事会成立薪酬、提名和审核三个委员会,各委员会有政策和职权范围并向董事会汇报[41] - 公司为确保董事会获独立观点和意见采纳相关机制,本年度董事会确认其实施有效[42] - 维持独立氛围通过明确独立董事资格等、制定寻求意见程序和召开独立董事会议等方式[43] - 可供沟通渠道包括提前14天通知会议、汇报委员会事项、传阅会议记录和主席与独立董事讨论等[4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政年度董事有资格参加的董事会会议共6次,董事出席率很高[44][46] - 公司重视董事培训,本年度向董事发备忘录更新知识,秘书按需提供资料[45][4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政年度公司为董事安排内部培训课程并提供电子学习资料[45][47] - 董事会对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政年度董事接受的培训进行审查并表示满意[45][47] - 公司鼓励董事自行参加外部培训,符合政策时费用可报销[45][4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政年度,公司召开六次董事会会议,其中四次为定期会议[49] - 公司董事会下辖薪酬、提名和审核三个委员会,会议总数分别为3次、2次和4次[49][55][56] - 薪酬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提名委员会由两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57] - 公司所有董事确认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政年度内遵守《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50][53] - 独立非执行董事被委任年期为股东周年大会散会起至下一次股东周年大会散会止,每三年最少轮值退任一次,可膺选连任[51][54] - 公司认为各独立非执行董事继续确属独立人士,其中一名拥有上市规则要求的专业资格或财务专长[52][54] - 集团薪酬政策目的是以具竞争力薪酬让董事和高层管理人员留任,董事或其联系人不可参与自身薪酬决定[58][59] - 薪酬委员会职责包括检讨职权范围、协助制定薪酬政策、批准薪酬建议等,职权范围已登载于公司和交易所网站[60] - 薪酬委员会每年根据CEO建议(CEO本人薪酬由委员会单独决定)确定执行董事和高层管理人员薪酬,并向董事会建议独立非执行董事薪酬[62] - 其他员工薪酬由执行董事根据部门主管建议每年确定[62] - 公司薪酬委員會就薪酬政策及職權範圍向董事會提出建議,並檢討及釐定執行董事和高層管理人員薪酬,就獨立非執行董事薪酬向董事會建議[67] - 公司董事薪酬根據同類公司薪酬、業績等因素決定,高層和員工薪酬考慮市場狀況、個人表現等因素[63][65] - 除退休計劃外,公司無長期獎勵計劃[64][66] - 公司設立提名委員會,以確保董事會技能、經驗和觀點多元化[69] - 提名委員會職責包括檢討提名政策、董事會架構等,評估獨立非執行董事獨立性等[70] - 公司提名政策規定董事每三年最少輪值退任一次,退任可膺選連任[73][75] - 提名委員會考慮公司需求和挑戰,決定董事所需特質和能力[74] - 公司採用董事會多元化政策,提名委員會評估董事會組合並建議可計量目標[78] - 公司已達成董事會層面性別多元化至少有一名女性董事的目標[79] - 公司不設員工性別多元化配額或短期目標,招聘基於公司需求和原則[80] - 公司设定董事会须委任最少一名女性董事的性别多元化目标且已达标[81] - 公司无计划设定雇员性别多元化配额或短期目标,招聘基于公司需要和相关原则[82] - 董事会需在接获提名委员会建议后就人士委任/重新委任达成共识,并按上市规则披露[8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政年度,提名委员会就多项政策进行检讨并向董事会提建议[84] - 公司成立审核委员会协助董事会履行监督责任[87] - 审核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外聘核数师相关事宜及监督财务等制度[8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政年度,审核委员会就外聘核数师重新委任等多项工作提建议[90] - 审核委员会审批外聘核数师提供利得税服务的聘用条款并厘定酬金[90] - 审核委员会在提交集团中期及年度财务报表前进行审阅[90] - 审核委员会通过监测风险变化检讨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成效[9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政年度召开6次董事会会议,其中2次与企业管治有关[93][97] - 风险评估每半年进行一次,于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政年度内执行[100][102] - 管理层每6个月(特殊情况除外)向董事会/审核委员会提交综合风险报告[100][102] - 合资格会计师每年向审核委员会汇报抽样测试结果及发现[103][107] - 对集团收入有重大财务影响的部门/营运单位主管须向审核委员会作年度表述[103][107] - 管理层每年向董事会/审核委员会提交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成效确认书[103][107] - 公司为确保财务信息完整准确,维护全面会计系统[104][107] - 公司就iSQUARE租金收入和经营开支编制年度预算[104][107] - 公司实施多种政策处理内幕信息[105] - 公司采用Model Code作为自身守则以合规处理内幕信息[106] - 董事会于2025年3月根据企管守则中守则条文第D.2.1条对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成效进行年度检讨,认为相关资源、员工资历、培训课程及预算充足,制度有效且切合公司情况[109][112] - 公司实施多项政策规管处理内幕消息的方法,包括内幕消息披露政策、风险管理政策和一般纪律守则等[108] - 公司采纳标准守则遵守内幕消息适用法律及规例,防止不当处理内幕消息的程序包括指定董事预先审批证券交易和通知常规禁制期等[108] 股东相关事项 - 公司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9月5日举行[10][14] - 公司每年举行股东周年大会,鼓励股东参与或委托代表出席、发言和投票[140][145] - 董事会成员等通常会出席股东周年大会回答股东问题[141][145] - 公司按股东选择方式发送股东大会通告及文件,并在港交所和公司网站发布[142][145] - 公司为股东提供向董事会查询或提意见的渠道,相关信息在公司网站公布[143][145] - 公司会持续探索新措施,如开展线上问卷调查以了解股东意见[144][146] - 公司每年举行一次股东大会作为其股东周年大会,一般于9月举行[151] - 若公司在财政年度终结日起计6个月后仍未举行股东周年大会,股东可向香港法院申请召开[151] - 股东占全体有权在股东周年大会上表决的总表决权最少2.5%或最少50名股东,可要求传閱决议案[153] - 传閱决议案的要求需在相关股东周年大会举行前不少于6星期送抵公司[153] - 股东占全体有权在股东大会上表決的股东总表决权最少5%,可要求董事召开股东大会[155] - 董事须在受规限日期后21天内安排召开股东大会,且会议须在通知发出日期后28天内举行[155] - 若董事未按要求召开,相关股东或持有超二分之一表决权的股东可自行召开,需在3个月内举行[155] - 公司须向要求召开股东大会的股东付还因董事未召开而产生的合理开支[155] - 股东提名非退任董事为候选董事,发出通知最短期限不少于7天,递交期限不早于大会通告发出后当日且不迟于大会前7天[157] - 如公司于股东大会前少于15天接获通知,将考虑休会以给股东至少14天或10个工作日通知[157] - 合资格股东可用不超1000字书面陈述表达意见,须占全体相关股东总表决权2.5%或为50名相关股东[159] - 股东相关请求须于大会前至少7天送抵公司[159] - 股东请求经核实不妥、未及时送达或未缴足费用,陈述书将不被传发[160] 信息披露与合规 - 公司为核数师毕马威支付的核数服务酬金为1384000港元,非核数服务酬金为492000港元,总计1876000港元[130] - 公司每半年公布一次经营业绩,以年报和中期报告形式呈现[132] - 公司网站会尽快发布向港交所披露的信息,包括财务报告等[136] - 公司网站设有企业管治专题部分,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政年度组织章程细则无修订[137][139] - 公司已设立举报机制,举报政策已载于公司网站[147][150] - 董事会负责对股东通讯政策进行年度检讨,确认相关政策已有效落实[148][150] 股息政策 - 公司股息政策考虑财务表现、营运资金等因素,未设定派息比率等[161]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回顾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年集团环境与社会责任表现[166] - 报告依据上市规则附录C2的ESG指南编制,本财年公司遵守相关披露要求[167] - 董事会对公司可持续发展事项负总责,执行董事负责推动相关举措[165] - 董事会定期审查公司排放、废物处理等方面表现[165] -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涵盖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政年度环境及社会责任表现[169] - 公司本年度以会面及/或问卷调查方式与股东、雇员、业务伙伴及租户沟通[171][172] - 集团环境政策着眼于遵守法规、设定减排目标等多方面[173] - 报告年度集团参与回收隐形眼镜包装等多项环保活动[174][175] - 本年度国际广场参与智能回收系统先导计划等环保活动[176][177] - 国际广场持续采用使用超低含硫量柴油等环保措施[176][177] - 集团主要从事物业投资及投资控股,国际广场以服务为本[178][180] - 本年度集团(包括国际广场)碳足迹主要源于用电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178][180] - 公司按《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编制报告,遵守全部强制披露规定及适用条文[170] - 董事会对公司可持续发展事宜承担全部责任,执行董事推动相关措施并检讨[168] - 2025年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为4,168.52吨,2024年为4,554.45吨,2025年较2024年有所下降[182] - 2025年能源消耗总量为10,893.85兆瓦小时,2024年为11,607.07兆瓦小时,2025年消耗量减少[184] - 2025年总耗纸量为919.34公斤,2024年为1,857.85公斤,2025年用纸量大幅降低[186] - 2025年总用水量为42,063.00立方米,2024年为41,654.00立方米,2025年用水量略有增加[188] - 2025年弃置於堆填区的无害废弃物总量为1,515.45吨,2024年为
智云科技建设(09900)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4 17:2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同比) - 公司2025财年收益增长10.8%至1275.2百万港元[11][16][17]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增长12.3%至31.1百万港元[11][16]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31.1百万港元,较去年27.7百万港元增长12.3%[25] - 每股基本盈利8.35港仙,较去年7.45港仙增长12.1%[25] - 公司收益同比增长10.8%至127.523亿港元(2024年:115.095亿港元)[199] - 毛利增长4.4%至6.272亿港元(2024年:6.005亿港元)[199] - 年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增长9.3%至3.505亿港元(2024年:3.206亿港元)[199]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增长12.1%至3.105亿港元(2024年:2.770亿港元)[199] - 基本每股盈利增长12.1%至8.35港仙(2024年:7.45港仙)[199] - 非控股权益应占溢利下降8.1%至4001万港元(2024年:4356万港元)[19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同比) - 毛利率下降5.8%至4.9%[19] - 毛利增长4.3%至62.7百万港元[19] - 服务成本增加至1212.5百万港元[18] - 行政开支30.6百万港元,较去年29.9百万港元增长2.3%[21] - 所得税开支5.4百万港元,实际税率13.3%较去年14.3%下降1.0个百分点[24] - 2025财年总员工成本为73.1百万港元,较2024年的62.0百万港元增长17.9%[4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RMAA服务获授合约总额729.1百万港元[16] - 楼宇建筑服务获授合约总额546.1百万港元[16] - 收益增长主要来自楼宇建筑服务工程价值增加[11][16][17] - RMAA服务收益出现下跌[11][16][17] - 公司确认来自建筑合约的收益为12.752亿港元[187] - 公司自建筑合约确认收益占年度重大部分[187] 各地区表现 - 公司主要业务为在香港提供楼宇建筑服务及RMAA服务[124] - 公司依赖香港公营及私营界别建筑项目供应[13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毛利率下降因低毛利率项目数量增加[19] - 公司决定不派付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125] - 公司宣派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每股0.135港元特别股息,已于2024年2月6日派付[125] - 公司收益主要来自非经常性项目,存在客户集中风险[132] - 建筑成本增加及材料短缺可能对财务业绩造成不利影响[132] - 分包商表现欠佳可能对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132] - 政治因素可能导致公营项目延迟,对营运业绩造成不利影响[132] - 董事会确认截至2025年3月31日无重大持续经营风险事件[100] - 董事会认为公司风险管理系统有效且足够,无重大内部控制弱点[105] 其他财务数据 - 银行结余及现金134.8百万港元,较去年125.1百万港元增长7.8%[27] - 流动资产425.3百万港元,较去年341.2百万港元增长24.7%[27]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296.7百万港元,较去年265.7百万港元增长11.7%[29] - 资产负债率0.6%,较去年0.1%上升0.5个百分点[29] - 权益回报率11.7%,较去年11.9%下降0.2个百分点[30] - 资产回报率8.1%,较去年9.1%下降1.0个百分点[30] - 银行结余及存款增长7.7%至13.478亿港元(2024年:12.512亿港元)[200]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增长8.3%至13.110亿港元(2024年:12.101亿港元)[200] - 合约资产大幅增长66.5%至12.827亿港元(2024年:7.704亿港元)[200] - 总权益增长10.8%至29.903亿港元(2024年:26.998亿港元)[200] - 可供股东分派的储备约为1.975亿港元[140] 公司治理和董事会变动 - 黄皓先生于2025年2月加入公司担任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及行政总裁[44] - 刘家豪先生于2021年2月加入公司担任执行董事,曾于2021年9月至2025年2月期间担任公司秘书[45] - 曾昭群先生于2025年2月辞任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职位[49] - 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其中2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6] - 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为60%(3/5)[56][60] - 公司已委任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其中1名具备适当专业资格[57] - 公司偏离职守因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同一人担任[64][65] - 主席兼行政总裁黄晧先生于2025年2月13日获委任[67] - 前任主席兼行政总裁曾昭群先生于2025年2月13日辞任[67] - 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均被确认为独立人士[57] - 无独立非执行董事任职超过9年[58] - 董事之间不存在任何财务、业务或家族关系[59] - 董事会每年评估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61] - 4名新董事于2025年2月11日获委任并确认理解董事义务[99] - 全体董事在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完成持续专业发展培训[99] 委员会运作和会议出席 - 审核委员会于2025年2月13日重组,姚震港获任主席,吴励妍及王大明获任成员[69] - 审核委员会年内举行2次会议,审阅年度及中期报告[69] - 审核委员会于2025年6月27日召开会议审阅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综合财务报表[70] - 离任审核委员会成员陈仰德、苏俊文、黎铭濠年内出席率均为100%(2/2)[71] - 薪酬委员会年内举行2次会议,检讨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待遇[72] - 离任薪酬委员会成员苏俊文、陈仰德、刘家豪年内出席率均为100%(2/2)[73] - 提名委员会年内举行1次会议,检讨董事会架构及评估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74] - 离任提名委员会成员陈仰德、苏俊文、刘家豪年内出席率均为100%(1/1)[75] - 所有董事委员会均获充足资源并可寻求独立专业建议[6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举行1次股东周年大会及7次董事会会议[94] - 独立非执行董事陈仰德出席董事会会议6/7次(出席率85.7%)[94] - 独立非执行董事黎铭濠出席董事会会议6/7次(出席率85.7%)[94] - 执行董事刘家豪出席全部1/1股东大会及7/7董事会会议[94] - 执行董事曾昭群出席全部1/1股东大会及7/7董事会会议[94] - 独立非执行董事苏俊文出席全部1/1股东大会及7/7董事会会议[94] - 公司审计委员会已审阅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180] 公司名称变更 - 公司英文名称由"GAIN PLUS HOLDINGS LIMITED"变更为"HONG KONG ZCLOUD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LIMITED"[40] - 公司中文名称由"德益控股有限公司"变更为"香港智雲科技建設有限公司"[40] - 公司名称变更于2025年4月28日获得开曼群岛公司注册处批准[40] - 公司名称变更于2025年5月15日获得香港公司注册处批准[40] 员工和薪酬福利 - 公司员工总数从2024年的225名增加到2025年的398名,增长率为76.9%[41] - 强制公积金计划要求公司和雇员各自按雇员相关收入的5%供款,每月相关收入上限为30,000港元[41] - 公司员工男女比例为22:3(男性占比88%,女性占比12%)[92] 多元化政策 - 2025年2月13日吴励妍获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后达成董事会性别多元化要求[92] - 2022年1月李静文辞任后董事会曾全属单一性别[92] - 根据上市规则13.92条要求2024年12月31日前须委任至少一名不同性别董事[92] - 提名政策要求董事会具备均衡技能、经验及多元观点[76]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 风险管理系统采用三防线架构,涵盖ESG风险识别与管理[102] - 公司聘请宏远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年度内部控制审查[103] - 审计委员会定期评估风险管理系统有效性并向董事会报告[103] - 公司未设立内部审计职能,依赖外部顾问进行成本效益管控[103] - 风险管控涵盖环境、社会及管治风险,管理层持续监控已识别风险[104] - 公司采纳举报政策及反贪污政策,对贪污、贿赂等行为持零容忍态度[105] - 公司通过电邮acchairman@hkzcloud.com接受反贪污政策咨询[106] 核数师和审计费用 - 核数师审计服务费用为119.8万港元,非审计服务费用为8.9万港元,总费用128.7万港元[109] - 外部核数师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负责对综合财务报表发表独立意见[108] - 公司核数师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将续聘[178] 股东和公司秘书 - 公司要求持有不少于十分之一投票权股份的股东可书面请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11][115] - 股东需通过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处理股份转让及股息查询事宜[113] - 股东特别大会召开需由股东预付相关通知及陈述书发放费用[115] - 公司秘书黄蕙淇于2025年2月13日获委任,具备15小时专业培训[107] 客户和供应商集中度 - 最大客户占总收益百分比约为76%[142] - 五大客户合计占总收益百分比约为100%[142] - 最大供应商占总服务成本百分比约为1%[143] - 五大供应商合计占总服务成本百分比约为3%[143] - 最大分包商占总服务成本百分比约为16%[144] - 五大分包商合计占总服务成本百分比约为43%[144] 股权结构和购股权计划 - 执行董事黄皓通过控股公司持有120,250,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约32.33%[155] - 股东赖伟霖通过控股公司持有62,775,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约16.88%[157] - 股东张美怡通过配偶权益持有120,25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约32.33%[157] - 黄先生通过Asia General被视为拥有120,250,000股股份权益[159] - 赖先生通过Giant Winchain被视为拥有62,775,000股股份权益[159] - 购股权计划可发行股份上限为37,20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10%[160] - 购股权计划有效期至2028年2月12日,自2018年生效[160] - 任何12个月内授予单一参与者的购股权行使后发行股份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1%[164] - 购股权行使价取以下最高值:授出日收市价、前5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或股份面值[165] - 所有购股权计划合计发行股份上限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30%[167] - 购股权授出代价为1.00港元[161] - 自购股权计划采纳以来未授出任何购股权[160] - 公司未订立任何可能导致发行股份的股票挂钩协议[169] 慈善捐赠和公众持股 - 公司慈善捐赠约28000港元,较2024年的2000港元大幅增加[126] - 公司公众持股量至少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的25%[122]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未设立企业管治委员会,董事会直接履行相关职能[95] - 董事会要求全体雇员遵守内幕交易禁止规定,与董事标准一致[97] - 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12个月且可自动续期,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98] - 公司综合财务报表已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妥为拟备[184] - 公司无重大关联交易需予披露[174] - 公司无董事涉及竞争性权益[171] - 公司无重大期后事项需予披露[176] - 公司无存续管理及行政合约[175] - 公司关联方交易获豁免上市规则披露要求[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