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文档
Roland Berger ESG Report 2023
罗兰贝格· 2025-02-11 08:5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Roland Berger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机遇,通过与客户合作及自身行动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净零经济目标 [11][14] - 公司在2023年取得一定进展,如减少排放强度、加强ESG单元建设等,未来将继续推进各项举措,包括更新减排目标、加强透明度等 [13][25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第一章:Empowered people - Driving change from within - 公司通过提供学习发展机会、营造多元包容工作环境和以员工为中心的文化,激发员工潜力 [72] - 提供多种培训,如定制培训、bootcamps、BetterUp coaching等,还有Challenge Club等项目加速人才发展 [75][82] - 开展多个促进多元化的项目,如欧洲女性人才计划、My Way@RolandBerger等,还通过多种活动和培训提升多元化意识 [87][94] - 实施新的工作方式倡议,包括灵活工作地点和时间、Workation项目等,提升员工工作生活平衡和参与度 [123][127] - 开展社会和创业奖学金项目,让员工支持公益事业或实现商业想法 [137] - 2024年计划扩大发展项目、增加培训范围、加强多元化和包容性治理等 [155][157] 第二章:Climate action and sustainability - Building a net zero world - 2023年气候问题严峻,公司采取综合气候行动,包括自身减排和帮助客户脱碳 [163][165] - 重组可持续发展活动,成立全球ESG单元,2023年绝对排放量为40,547 t CO2e,排放强度较2019年降低30% [167][170] - 设定2028年近期SBTi目标,包括减少Scope 1和2排放、增加可再生电力使用、减少商务旅行排放等,目前进展良好 [174][179] - 面临减少Scope 3排放挑战,计划购买可持续航空燃料证书、参与WWF项目等 [177][190] - 采取多种措施减少商务旅行排放,如Minimize Weeks倡议、扩展CO2 Dashboard、开展培训等 [200][204] - 帮助客户解决可持续发展挑战,如汽车、航空、水泥等行业项目,还参与国际活动和制定标准 [215][232] - 2024年计划审查近期SBTi目标、实施Carbon Guru工具、更新内部移动政策、加强ESG透明度等 [253][256] 第三章:Responsible business - Living our values - 公司秉持诚信和责任文化,遵循行为准则和9项承诺,进行风险管理和合规培训 [260][262] - 严格筛选客户,避免与受制裁或涉嫌非法活动的实体合作,有严格尽职调查和审批流程 [269][271] - 采取措施打击贿赂和腐败,遵守人权原则,确保供应商履行相关义务 [272][276] - 要求员工报告违规行为,有举报系统和评估调查机制,确保全面透明和数据保护、网络安全 [279][284] - 2023年加强风险和合规职能,未来将继续投资,实施人权政策,加强与员工沟通和培训 [287][289]
汽车:北美轻型车辆电气化方案
罗兰贝格· 2025-02-06 15:5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国选举结果使北美采用电池电动汽车(BEV)推迟,这对汽车价值链条产生连锁影响,延长电动化企业盈利挑战,为传统内燃机企业延长机会窗口 [2][3] - 电气化预测受监管环境影响,对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和加利福尼亚州政策变化敏感 [4] - 特朗普政府废除拜登时代排放法规,将从贸易、补贴、监管和能源四个维度影响汽车业,监管变化对电动化预测影响显著 [12] - 为北美轻型车辆xEV份额开发三种情景,不同情景下BEV采用情况受排放法规和混合动力车型采用影响 [17] - 汽车价值链参与者面临关键挑战,OEM厂商和供应商需调整策略应对 [25][26][2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影响罗兰贝格北美电气化的因素 - 电气化预测受监管环境影响,对EPA和加州政策变化敏感 [4] - 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挑战机构设定排放标准权威性,新EPA标准可能面临风险,CARB规定到2035年新售汽车和轻型卡车须为零排放车辆,被部分州和地区采纳 [6][7] - OEM有多种选择满足排放法规,混合动力汽车短期内将在满足排放目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BEV盈利能力挑战将持续更久 [8][9] 2种混合动力推动BEV更渐进的过渡 - 特朗普政府政策旨在撤销车辆排放标准、重新构架EPA、撤销CARB标准等,“释放美国能源”行政命令取消电动车销售强制目标等 [12] - 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将使EPA和燃油经济性标准在MY 2027之后放松,阻碍EV普及,削弱美国汽车制造商全球竞争力 [13] - 预计“释放美国能源”行政命令挑战CARB标准,基线情景中不预期加州设定排放标准权力被成功废除 [16] 北美采用BEV的情景 - 开发罗兰贝格上行、基线和下行情景,并与市场观点情景对比 [17] - 市场观点情景中,EPA现行提议标准和《先进清洁汽车II规则》继续生效,OEM主要依赖BEV达到排放目标 [19][20] - 罗兰贝格上行情景下,EPA和CARB排放标准按现行规定执行,非CARB状态下OEM主要依赖混合动力汽车 [21] - 罗兰贝格基准情景中,特朗普政府废除2027年及以后车型现行拟议EPA排放标准,CARB的ZEV要求仍生效,汽车制造商主要依赖混合动力车 [22] - 罗兰贝格悲观情境下,EPA排放标准被废除,CARB设定排放标准能力受挑战,加州ZEV销售目标推迟至2040年,OEM转向混合动力车型 [23] 关键收益 - 报告概述排放法规和混合动力车型采用对北美电动汽车采用路径的影响 [24] - 汽车价值链参与者面临关键挑战,OEM厂商和供应商需调整策略应对 [25][26][27] - 汽车市场参与者将关注排放法规变化和OEM电动化公告 [28]
Scenarios for North American light vehicle electrification
罗兰贝格· 2025-02-05 08:5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国大选结果将延迟北美电池电动汽车(BEV)的采用,对整个汽车价值链产生连锁反应,延长专注电气化企业的盈利挑战期,为传统内燃机(ICE)企业提供更多机会 [1][2] - 罗兰贝格的电气化预测主要受监管环境影响,不确定性增加将使汽车制造商面临盈利挑战 [3][4] - 混合动力汽车将在短期内推动向BEV的渐进式过渡,BEV盈利挑战将比预期持续更久 [6][7] -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将在贸易、补贴、监管和能源四个维度影响汽车行业,监管变化对电气化预测影响显著 [10] - 罗兰贝格提出三种北美轻型汽车xEV份额情景,不同情景下BEV采用情况受排放法规和混合动力汽车采用的影响 [14] - 汽车价值链各参与者将在市场中面临挑战,需关注排放法规变化和主要汽车制造商的电气化公告 [21][2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影响罗兰贝格北美电气化预测的因素 - 电气化预测主要受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和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CARB)轻型车辆排放标准变化的影响 [3][4] - EPA排放法规全国执行,变更需至少18个月通知,2027 - 2032年的新标准可能受新政府影响 [4] - CARB的先进清洁汽车II规则要求到2035年所有新车和轻型卡车必须为零排放车辆,13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遵循该法规,占北美新车销量约1/3 [5] 混合动力汽车推动BEV渐进式过渡 - 汽车制造商可通过B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满足排放法规,这些选项平均排放低于ICE车辆 [6] - 多家汽车制造商已宣布推出混合动力车型,预测显示向BEV的过渡将更渐进,混合动力汽车在短期内对实现排放目标至关重要 [6][7] 特朗普政府对电动汽车相关政策的影响 - 特朗普政府曾试图放宽车辆排放标准、重组EPA并撤销CARB标准 [9] - 2025年1月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将取消EV销售任务、暂停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中未使用的EV充电站支出、取消不公平的EV补贴并挑战排放标准 [10] - 新政府将在贸易、补贴、监管和能源四个维度影响汽车行业,监管变化对电气化预测影响突出 [10] 北美BEV采用情景 - 市场观点:EPA当前提议的2027 - 2032年标准和CARB的先进清洁汽车II规则有效,汽车制造商主要依靠BEV满足排放目标 [16][17] - 罗兰贝格乐观情景:EPA和CARB排放标准按现行执行,非CARB州汽车制造商主要依靠混合动力汽车满足排放目标 [18] - 罗兰贝格基本情景:特朗普政府废除2027年起的EPA排放标准,CARB的零排放车辆要求仍有效,汽车制造商主要依靠混合动力汽车 [19] - 罗兰贝格悲观情景:废除EPA排放标准,挑战CARB设定排放标准的能力,加州100%零排放车辆销售目标推迟到2040年,汽车制造商转向混合动力汽车 [20] 关键要点 - 汽车制造商:传统制造商需管理ICE、HEV和BEV的三重动力系统战略;BEV制造商需加强战略以与混合动力汽车竞争;EV制造商需争夺更小的市场份额 [21][22] - 供应商:OEM可能重新评估电气化参与度,为供应商创造机会,但许多小规模供应商可能因低销量和盈利问题退出市场,供应商需通过标准化和自动化等方式降低成本 [23] - 市场参与者需关注排放法规变化和主要OEM的电气化公告 [24]
Navigating European chemicals - Part 1
罗兰贝格· 2025-01-30 08:5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欧洲化工行业正处于重大转型边缘,需对能源系统脱碳、提高循环性并发展强化战略价值链,但面临诸多挑战,不过从价值链角度看仍存在机遇,政策制定者和化工公司可采取行动把握机遇 [2][5][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引言 环境挑战、数字创新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要求欧洲对强大工业基础进行转型,化工行业需对能源系统脱碳并重塑为循环生态系统,自2023年起已开始重组欧洲业务布局,若无政治干预,此过程将持续并影响欧洲生态系统和转型能力 [9] 2. 根本性变革使化工生态系统走向循环 化工行业在西欧能源消耗占比达五分之一,大部分能源来自化石原料,价值链脱碳需用绿色电力替代化石电力、部署热泵和电锅炉实现工艺电气化、用绿氢替代化石氢、提高工艺效率及增加电力消费灵活性;为增强循环性,需用清洁合成气、生物基材料和回收物替代化石原料,关键化工工艺要适应新原料;行业还需适应终端市场需求变化,部分市场会衰退,支持转型的产品市场将兴起 [12][15][16] 3. 欧洲的转型因动力减弱和激烈竞争受阻 欧洲通过绿色协议推动必要转型,但转型路径艰难,欧盟缺乏长期立法愿景,导致未来盈利潜力可见度有限,企业投资大型化工项目犹豫;过去20年,欧洲化工行业全球投资占比从约20%降至约10%,盈利能力落后且利润前景不确定,许多项目被取消或推迟;投资减少的原因包括高成本、激烈竞争、严格监管和缺乏激励以及不利的公众和监管环境 [22][23][27] 4. 成本竞争力和战略自主性凸显欧洲化工企业的机遇 尽管当前投资情绪谨慎,但欧洲作为全球第二大化工生产地,有强大的综合化工集群和关键工业终端市场,存在机遇;化工价值链分为四类,包括能承受挑战的价值链、因战略自主性驱动的新兴价值链、会经历重大破坏的价值链和会被拆分的价值链,并分别举例说明 [44][45][47] 5. 建议 欧洲化工企业需采取六个步骤来应对挑战,包括了解关键价值链路径、明确欧洲业务布局的价值、强化现有优势和创新、开发面向未来的商业案例和模式、了解终端市场的未来以及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政策制定者需采取两项关键措施,即应用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和平衡监管 [59][61][62]
India’s remarkable economic ascent: A distinct story of growth
罗兰贝格· 2025-01-22 08:5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印度经济在过去十年中实现了显著增长 GDP 规模翻倍 年均增长率达到 7% [4] - 印度已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 预计未来几年将超越日本和德国成为第三大经济体 [5] - 印度政府提出了 "Viksit Bharat 2047" 愿景 目标是在 2047 年将印度转变为发达经济体 [6] - 尽管受到 COVID-19 疫情影响 2020 年 GDP 下降超过 5% 但 2021 年实现了 9.7% 的强劲反弹 预计未来几年年均增长率将超过 7% [7] 经济基础与增长催化剂 - 服务业是印度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 占 GDP 的 50% 金融和专业服务行业年均增长率为 7.6% [10] - 国内需求是印度经济的主要驱动力 家庭消费占 GDP 的 60% 高于中国的 37% [12] - 印度的 "人口红利" 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预计到 2048 年 15-65 岁工作年龄人口将达到 11.19 亿 占总人口的 67% [14][15] - 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的另一关键驱动力 预计到 2050 年 城市化率将从 2023 年的 35% 上升到 47% [21] - 印度中产阶级的扩张是消费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预计到 2030 年中产阶级将占总人口的 46% 到 2047 年将超过 60% [26] 基础设施投资 - 印度政府通过国家基础设施管道 (NIP) 和 Gati Shakti 计划优先投资基础设施 预计到 2025 年投资总额将超过 1.4 万亿美元 [31] - 能源基础设施是重点投资领域 目标是到 2030 年实现 500 GW 的非化石燃料发电能力 [32] - 城市基础设施发展通过智慧城市使命推动 旨在创建可持续和技术先进的城市空间 [33] 制造业与服务业 - 制造业占 GDP 的比重从 2010 年的 17% 下降到 2023 年的 12.8% 尽管有 "Make in India" 倡议 但制造业表现不佳 [51] - 服务业占 GDP 的比重从 2000 年的 42.7% 上升到 2023 年的 49.8% 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54] - 制造业面临研发投资不足 生产率低下和复杂的监管环境等挑战 2023 年研发投资仅占 GDP 的 0.7% 远低于中国的 2.4% [55][56] 劳动力市场挑战 - 印度劳动力市场面临高失业率 女性劳动参与率低和技能不匹配等问题 2023 年失业率为 8.4% 女性劳动参与率仅为 33% [37][43] - 88.8% 的劳动力在非正规部门就业 缺乏社会保障和稳定收入 [42] - 技能不匹配问题严重 许多毕业生缺乏雇主所需的技能 导致失业或从事低于教育水平的工作 [44][46] 投资机会与建议 - 印度市场对国际投资者具有吸引力 但需要制定正确的战略和最佳方法 [71] - 公司应进行战略性劳动力规划 填补高需求技能的招聘渠道 并建立员工技能提升计划 [72][74] - 国际公司需要适应印度市场的独特特征 包括与本地供应商和零售商合作 提供符合本地消费者偏好的产品 [75] - 公司应确保资本效率和运营卓越 通过 AI 驱动的转型和持续绩效改进措施实现盈利 [76]
中国行业趋势报告:2025年度特别报告:预见2025
罗兰贝格· 2025-01-14 10:45
中国经济转型与韧性发展 - 中国经济正从依赖劳动力和大规模投资的传统增长模式转向创新和技术驱动的新型增长模式,以增强经济韧性 [5] -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通缩压力,消费与市场信心脆弱,房地产市场和就业率问题加剧了不确定性 [6] - 中国出口与国内生产的比值逐渐降低,表明国产商品接受度提升,产业升级加速,尤其是汽车、电子设备、半导体等高端制造产品的国产替代 [7] - 中国居民存款接近150万亿人民币,接近股市总市值的两倍,显示出巨大的消费潜力,但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创造可持续的消费环境 [8] - 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预计204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22%,医疗需求和养老金支付压力将显著增加 [9] 全球化与出口转型 - 中国出口模式正围绕目的地、产品和贸易模式三个维度转型,减少对传统市场的依赖 [11] - 中国战略性转向全球南方市场,通过"一带一路"等投资与建设,覆盖43个国家的117个港口,增强出口市场多样性 [12] - 中国出口产品从"老三样"(服装、家具、家电)转向"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2024年前三季度"新三样"出口收入达7578.3亿人民币,占出口总额的4.1% [13] - 中国境外绿地投资在2023年翻了三倍,达到1600亿美元,占全球总数的11.6%,重点布局越南、墨西哥、沙特等国家 [15] 企业战略调整与全球化挑战 - 中国企业需调整商业模式,分散供应链风险,通过海外投资和合作建立共赢关系 [16][19] - 在华跨国公司需适应中国市场的双面性,灵活调整商业模式,采取"降低风险"和"市场加码"相结合的策略 [17] - 中国企业需通过优化运营、提升绩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应对全球化挑战 [19][20] 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转型 - 人工智能(AI)加速渗透,2024年企业AI应用率攀升至70%以上,75%的脑力工作者已在日常工作中使用AI [39][40] -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将分三波在企业内落地,优先应用于营销、客户运营与信息技术部门,随后扩展至人力资源、供应链和生产制造部门 [41] - 企业需通过订阅、定制化部署或自建模式部署AI技术,以适应不同场景需求 [41][42] - 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成为AI领域热门赛道,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产量可能达到5000万台,创造15000亿美元收益 [43][44] 制造业全球化与供应链重构 - 中国制造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和全球供应链布局,展现出卓越的适应能力,2024年全球85%的供应链领导者采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 [52] - 供应链韧性建设成为重点,企业需发展多区域制造能力,避免忽视国际市场布局 [52] - 绿色制造从理念转向实践,领先企业通过循环经济和清洁技术降低原材料成本15-20%,创造10-15%的增量收入 [56][57] - 跨区域战略协同成为制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企业需构建区域制造中心、供应链中心和营运中心,提升市场响应速度 [59][60] 中国企业国际化与全球竞争力 -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总额达18.62万亿元,同比增长6.2%,机电产品占出口总值的59.3% [66] - 中国企业国际化需满足全球布局、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和能力属地化六大标准 [67][69] - 中国企业国际化面临海外全价值链能力不足、品牌认知初级、治理体系薄弱等挑战 [70][71] - 通过合资合作、投资并购、全价值链协同等方式,中国企业可加速国际化进程,提升全球竞争力 [75][76] 新质生产力与产业升级 - 新质生产力由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构成,企业需结合自身特质打造独特竞争优势 [79] - 企业应利用新技术赋能员工,而非简单替代人工,实现组织全面转型升级 [80][81] -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需重点突破,避免平均主义,集中资源解决关键瓶颈 [82][83] - 产业升级需避免盲目追逐热点,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明确产品规划和目标市场 [84][85] - 劳动力红利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素质提升,企业需重塑人才管理体系,适应国际化需求 [86][87]
预见2025:中国行业趋势报告
罗兰贝格· 2025-01-10 14:20
中国经济转型与挑战 - 中国经济正从依赖劳动力和投资的传统模式转向创新和技术驱动的新模式[5] -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通缩压力,消费信心脆弱,房地产和就业问题加剧不确定性[6] - 中国居民存款近150万亿元,接近股市总市值的两倍,显示出巨大的消费潜力[8] 出口与全球化策略 - 中国出口模式正在转型,重点转向全球南方和欧洲市场[12] -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收入达7578.3亿人民币,占出口总额的4.1%[13] - 2023年中国境外绿地投资达1600亿美元,占全球总数的11.6%[14] 供应链与制造业转型 - 全球供应链重构,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布局实现供应链多元化[52] - 数字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15-25%,运营成本降低20-30%,产品质量合格率提升10-15%[61] - 绿色制造成为竞争优势,领先企业通过循环经济降低原材料成本15-20%,创造增量收入10-15%[56] 人工智能与技术创新 - 2024年AI技术普及率超过70%,75%的脑力工作者已在日常工作中使用AI[40] - 生成式AI将分三波在企业内落地,优先应用于营销、客户运营与信息技术部门[41] - 人形机器人市场预计到2050年可能达到5000万台,年收益15000亿美元[44] 国际化与全球竞争力 -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总额18.62万亿元,同比增长6.2%,机电产品占出口总值的59.3%[66] - 中国企业国际化需构建全球布局、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和能力属地化六大能力[67] - 2024年中国企业跨境并购交易58起,交易金额达513亿元[75]
解析亚洲复杂的消费格局 探秘日益崛起的消费强国
罗兰贝格· 2024-12-25 20:05
亚洲消费市场概况 - 亚洲消费支出预计在2024年达到16万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7% [6] - 未来十年亚洲个人消费将增长7万亿美元,其中中国贡献60% [6][15] - 中国和印度是亚洲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预计到2033年将推动85%的消费增长 [15] 消费者偏好与行为 - 亚洲消费者普遍关注食品、非酒精饮料和家居用品,中国消费者更看重服装、鞋履和休闲活动 [20][31] - 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和快消品时最看重产品质量,其次是国产产品偏好和可持续发展资质 [8][99] - 亚洲消费者偏爱本土品牌,发达亚洲地区品牌被视为品质保证,中国品牌在可负担性方面领先,韩国品牌则被视为时尚潮流 [3][76] 消费趋势与未来预测 - 未来两年奢侈品消费意愿下降,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可持续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69] - 便利性、个性化以及安全卫生的购物体验推动了网络零售和移动支付的蓬勃发展 [21][71] - 亚洲消费者对健康与福祉的关注增加,70%受访者计划减少或维持酒类及烟草支出 [63][69] 区域差异与年龄分层 - 印度消费者对未来持乐观态度,84%受访者对经济前景持积极态度,而日本和韩国消费者情绪较为悲观 [23][26] - 中国消费者在消费偏好上与其他国家显著不同,更注重服装、鞋履和休闲娱乐 [49][50] - 东南亚地区消费者普遍关注生活必需品,但千禧一代在服装和个人护理方面的支出更多 [34][48] 品牌与零售策略 - 国际品牌需针对亚洲市场进行本地化调整,以应对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 [108][128] - 品牌商和零售商应打造全渠道购物体验,优先考虑便捷性、个性化、速度和安全 [123][124] - 奢侈品品牌需重新聚焦营销策略,突出产品品质和可持续性以吸引消费者 [107][119] 人口结构与消费影响 - 亚洲地区正面临人口老龄化,未来十年45岁以上人口比例将从40%上升至55% [11][24] - 印度是例外,74%的人口在45岁以下,超过10亿人 [11] - 不同年龄段的消费重点存在差异,年轻消费者更关注服装和个人护理,年长消费者则更看重家庭用品 [33][34]
现在是欧洲领导的时候了吗 在电信创新方面?
罗兰贝格· 2024-12-10 14:0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投资评级 [3][4][7][13][2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欧洲电信行业面临结构性碎片化和复杂监管环境的挑战,亟需整合和战略转型以在全球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3][4][7] - 欧洲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领域落后于美国和中国,需要加强公私合作和整合资源以提升竞争力 [13][14][17] - 欧洲卫星通信产业落后,需要增加公共资金和支持以重获竞争优势 [20][21][2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电信行业现状与挑战 - 欧洲电信市场碎片化严重,限制性竞争政策阻止了规模化玩家的出现,导致低利润率和资本获取受限 [4][6] - 频谱许可和技术标准的差异限制了增长,缺乏统一标准阻碍了投资激励 [6][9] - 欧洲对外国电信供应商的依赖引发了对战略自主和网络安全的担忧 [7] 电信行业解决方案 - 放宽反垄断限制,推动行业整合,促进创新和服务卓越 [3][9] - 协调监管和技术标准,建立统一的欧盟电信市场 [3][11] - 改进融资结构,整合公私计算资源,加速人工智能领导地位的建立 [3][17] 人工智能与云计算 - 欧洲在人工智能和量子技术的发展上落后,分散的战略和有限的公私合作阻碍了规模化发展 [13][14] - 欧洲云计算市场主要被美国超大规模云服务商主导,本地提供商市场份额有限 [14] - 整合公共和私人计算资源,建立统一的欧盟云市场,促进规模扩大和竞争力提升 [17][18] 卫星通信 - 欧洲卫星通信产业落后,公共资金减少和对太空生态系统支持不足 [20][21] - 改革欧盟采购规则,创建欧盟空间基金,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和中小企业融资 [24][25] 结论与影响 - 国内整合加速,电信零售价格趋于稳定并上涨,新的投资资金将进入光纤连接领域 [28] - 欧洲云玩家将增加收入,人工智能领域将加速推进新的公私合作形式 [29] - Draghi报告的建议将促进对私营卫星通信企业和整体生态系统增加支持和投资 [29]
健康的未来6/健康中的AI(r)进化
罗兰贝格· 2024-12-08 15:09
管理摘要 - 报告研究了医疗保健行业中人工智能(AI)的应用,重点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影响。 - 报告通过详细的访谈和调查,咨询了来自12个国家的100名管理人员和高层执行官。 - AI预计将带来医疗护理质量的突破性提升和经济利益,影响健康-care领域的商业模式和流程。 - 行业内的玩家对新技术的应用方式和未来五年内对不同医疗领域和各类医疗机构的影响持不同看法。 - 87%的受访者更倾向于与科技巨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不是进行内部开发。[3] AI对医疗保健的影响 - 医疗卫生系统面临技术工人短缺、监管严格和信息管理复杂性增加的压力。 - 全球老龄化人口导致的成本压力加剧,促使生态系统中的参与者寻找提高生产效率的新方法。 - AI技术,特别是生成型人工智能(GenAI),被视为具有潜在变革性解决方案。 - AI有望重塑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健康研究取得突破性创新,并改善整体健康成果。 - AI将在行业中引发重大颠覆,但其影响方式尚不明确,可能表现为突然的革命或更平稳的演变。[9][10] AI的应用和影响 - 许多医疗健康高管已经开始探索将新技术应用于其运营的可能性。 - 医疗价值链中的所有参与者,从制药公司到个人医疗专业人员,都看到了AI的相关性。 - 参与者采取了各种响应措施,包括数字化分析和内部流程,以及与大型科技提供商合作实施基于AI的诊断工具和个性化治疗计划。 - AI在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已经开始改善结果和运营效率。 - 未能采用AI的企业将面临创新和有效性落后的风险。[11][12] AI对患者旅程和部门的影响 - AI技术的到来将永久改变患者的就医流程和医疗价值链。 - AI不会对医疗行业的所有部分产生同等影响,制药公司与健康保险公司将经历不同的AI转型过程。 - 报告研究了AI在患者旅程和医疗价值链各环节中的采用程度,帮助公司在能够带来最大价值的领域集中精力。 - 在医院的患者旅程中,AI的应用广泛且技术成熟,特别是在诊断领域,而在其他领域,AI仍处于初级阶段或仍在试点中。 - 健康保险公司在客户服务和索赔管理中广泛使用AI,而制药行业在研发和临床试验中采用AI的程度不同。[46][47][53][56][60] AI对组织的影响 - AI是一个整个组织的转型主题,医疗健康行业的参与者面临着不断变化的监管要求和医疗技术的进步。 - AI可以作为整个组织的推动器,提高其应对外部挑战的能力。 - 高管们认为AI将对公司的运营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组织架构、人力资源和技能、数据和技术基础设施方面。 - 组织需要评估当前的能力,制定实现AI就绪性的路线图,并建立有效的治理框架。 - 组织应确保在AI相关事项上具备适当的治理机制,并投资于AI技术。[77][78][80][83][86] 未来场景 - 报告研究了AI在医疗保健领域可能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三种情景:现实情景、加速情景和保守情景。 - 现实情景中,AI在某些领域被采用,特别是在其具有可量化的优势的领域,如预测性分析和个性化治疗。 - 加速情景中,AI在个性化医疗和行政任务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药物设计和开发已经重新设计。 - 保守情景中,AI的整合进程缓慢或完全不存在,医疗成本持续上升,创新停滞。 - 组织需要明确的人工智能准备路线图,以成功应对这一转型。[122][123][126][127] 利益相关者的五大战略 - 评估AI对商业模式的影响,了解AI如何帮助创建独特的价值主张。 - 确保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利用AI,通过AI工具赋能员工,使他们能够专注于更高价值的任务。 - 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的方法,利用AI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预测患者的需求,并改善每位患者的就医旅程。 - 系统地开发当前的IT基础架构,确保现有的基础设施足以支持大规模的AI项目。 - 早期并持续投资于AI技术,识别哪些运营领域最有可能从AI中受益,并在这些领域投资技术。[132][133][135][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