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搜索文档
“大湾区金融科技人才发展计划”深圳站圆满举办
彭博Bloomberg· 2025-11-27 15:06
11月14日, "2025大湾区金融科技人才发展计划" 深圳站圆满举行,这是该计划首次拓展至深圳的重要一 环。大湾区金融科技人才发展计划由彭博联合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青年联会共同主办,旨在培养大湾区 下一代金融科技领袖,促进跨境交流与合作。 本次活动获得7家企业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香港金融管理局代表亲临现场。来自香港和深圳的60余名高 校学生积极参与,先后参加CEO圆桌会议,与金融及科技行业高管面对面交流,并走访银行、公募基金及 大型科技企业,收获宝贵的行业洞察与实践经验。热烈的反馈不仅体现出学生对跨境交流和培训的高度需 求,也展现了他们投身金融科技行业的热情,成为大湾区生态融合创新的生动缩影。 彭博大中华区总裁汪大海表示: "今年计划成功扩展至深圳,标志着大湾区青年人才的联动与合作迈上新台阶,也体现了深港两 地在人才培养上的深度融合。今年恰逢彭博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三十周年,我们将持续赋能青年 人才,共同助力大湾区成为全球金融科技人才的创新与发展高地。" 2025 年大湾区金融科技人才发展计划活动现场回顾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融科技总监彭旭辉表示: 年轻一代是推动大湾区金融科技未来的重要力量。他鼓励同学们走在行业前 ...
ETF资金下半年加速净买入港股资产,港股通互联网ETF、香港证券ETF、港股通非银ETF强势吸金
格隆汇· 2025-11-27 12:23
今年下半年以来,港股通互联网ETF资金净流入额超350亿元;香港证券ETF、港股通非银ETF资金净流 入额超200亿元;恒生科技指数ETF、恒生科技ETF、港股通创新药ETF、恒生科技ETF易方达、港股通 科技30ETF、恒生互联网ETF、恒生科技ETF、港股创新药ETF资金净流入额超百亿元;港股科技 50ETF、港股通互联网ETF、恒生科技ETF天弘、恒生科技ETF龙头、港股互联网ETF、港股创新药 ETF、港股通科技ETF资金净流入额超50亿元;港股科技30ETF、港股红利指数ETF、恒生创新药ETF、 港股通科技30ETF、恒生红利低波ETF、港股科技ETF资金净流入额超35亿元。 国泰海通证券指出,10月以来,港股步入震荡调整。港股资产较A股有独特性优势,且与当下AI、新消 费、创新药等产业趋势更加匹配。10月初港股恒生指数、恒生科技均创下年内新高。随后港股逐渐步入 调整。港股休整背后,一方面是美元流动性偏紧和美联储降息预期回落;另一方面,港股前期涨幅较为 明显,且AI泡沫担忧有所升温。 (原标题:ETF资金下半年加速净买入港股资产,港股通互联网ETF、香港证券ETF、港股通非银ETF 强势吸金) 南 ...
帮主郑重早间观察:定存退场+万亿消费红包,中长线资金该往哪去?
搜狐财经· 2025-11-27 11:10
各位朋友早上好,我是帮主郑重,做了20年财经记者,也蹲守中长线投资十几年,每天清晨都习惯带着 大家扒一扒最有价值的财经信号。今天一睁眼,两条消息直接戳中了咱们老百姓的钱袋子——一边是五 年期定存悄悄从银行货架上"隐身",以前爸妈总念叨的"稳当利息"越来越难寻;另一边是六部门联手发 大招,要在2027年搞出3个万亿级消费市场,这一退一进之间,藏着咱们中长线投资的大机会。 先说说五年期定存退场这事儿,相信不少朋友都有感触。前几天我去家附近的银行办事,还碰到一位阿 姨打听五年期定存利率,结果柜员摆摆手说"早就下架了,现在最长就三年,利率还降了不少"。作为跑 了20年财经线的老记者,我太清楚这种变化背后的逻辑了——银行不是不想给高息,而是净息差越来越 窄,扛不住长期高成本存款的压力。这对习惯"存定期吃利息"的朋友来说,确实有点措手不及,但换个 角度想,这也是市场在倒逼咱们调整资金配置思路,毕竟利率中枢下行是大趋势,死守着存款,长期来 看可能跑不赢通胀。 再看另一个重磅消息,六部门联合发文促消费,目标很明确:2027年形成3个万亿级消费领域和10个千 亿级消费热点。可能有朋友觉得"政策年年提,消费难起色",但这次不一样 ...
欧洲央行警告:美国科技股估值“过高”,回调风险不容忽视
金十数据· 2025-11-27 10:29
"市场正在消化一种非常乐观的情景——AI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全面应用和普及,"德金多斯表示,并补 充称投资者相信人工智能相关商业计划将如预期般奏效。 "如果这一情景未能实现,如果近期出现意外状况,或许估值将面临大幅回调,"他补充道。 报告承认,当前的科技热潮与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不同——如今的企业拥有"高利润率、强劲的盈利增 长、低负债以及除AI外多元化的核心业务"。 欧洲央行周三表示,受"错失恐惧"(FOMO)情绪驱动,英伟达(NVDA)、Alphabet(GOOGL)、微 软(MSFT)和Meta(META)等美国科技股的估值已变得"过高"。 这一警告出自该央行最新的《金融稳定评估报告》(Financial Stability Review),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IMF)和英国央行等机构已就AI股的高估值发出过类似警示。 "当前市场定价似乎未反映持续存在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欧洲央行表示。 欧洲央行在报告中称,自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关税引发短暂抛售以来,市场一直受"新一轮风险偏 好情绪"推动,这使得"本已居高的估值进一步攀升"。报告补充道,投资者要么寄望"尾部风险不会成 真",要么受"担心错失持续 ...
展望非美市场的国际增长机遇
国际金融报· 2025-11-27 07:55
2025年上半年,以MSCI所有国家世界指数(美国除外)为代表的国际股票表现亮眼,回报优于以 标普500指数为代表的美国大型股,扭转了美股长期主导市场的趋势。 虽然近期国际增长股表现出色,但其估值仍处于相对低位。相比之下,过去数年以来,由科技股领 涨的美股持续攀升,估值倍数显著扩张,令美股估值远高于国际市场。美股的强势在多方面具有基本面 的一定支撑。与上世纪90年代末的科技泡沫不同,如今的美国科技企业持续创造强劲盈利与回报。 然而,国际市场中亦不乏兼具竞争力、管理完善且勇于创新的优质企业,这些公司不但具备长期增 长潜力,其估值更具吸引力,为具备前瞻视野的投资者带来更多机会。 过去12个月里,全球宏观环境变化频繁,传统市场规律屡受挑战。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下,许多投 资者不禁思考,如何能准确识别长线机遇? 可增加结构性增长公司配置 国际股票虽有助于分散投资风险,但核心国际指数MSCI所有国家世界指数(美国除外)偏重价值 型板块,其中金融、能源、原材料及工业等周期性和利率敏感板块的权重高达61%,而科技等结构性增 长板块权重较低。历史数据表明,高增长企业往往跑赢增长缓慢的同业。 被动型或核心国际策略单纯追踪广泛指数 ...
瑞士学者:为什么小米能实现强势回归?
新浪科技· 2025-11-27 07:12
新浪科技欧洲站站长 郝倩 发自瑞士洛桑 新浪科技日前对话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管理学教授、未来准备度中心主任俞昊(Howard Yu)。 对于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他提出,地缘政治给科技发展带来不确定性,但人工智能领域的整合正在模 糊不同行业的界限。 "硬件公司,软件公司和服务业的边界感正在快速消失,每一个公司都在自己努力,或者至少是和其他 公司一起努力,以给客户提供完整的用户体验。无论你是科技公司、家电公司还是手机公司,行业边界 正在变得模糊。"俞昊对新浪科技明确表示。 "以往旧的细分式商业模式广受推崇,比如一家公司专注于硬件,另一家则是软件,术业有专攻。但在 科技领域旧的模式行不通了。现在,新的商业模式则是关于交互界面,关于数据,关于工作流。" 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刚发布的《2025 年未来准备度指标(Future Readiness Indicator)》显示,在 经济政策动荡、创新周期加速、监管收紧与消费者期望不断提升的环境下,全球共有 49 家科技公司、 27 家制药企业和 41 家时尚品牌被纳入评估,检验它们在剧烈变化中的应对能力。 该指标从七大维度评估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包括:财务基础、投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港股1.38万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1-27 07:05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南向资金已经连续8日净买入港股,但在11月26日,南向资金净抛售港股39.52亿港 元。对此,基金经理认为,偶尔出现的净卖出,并不会影响资金不断涌入港股的大趋势,在低估值的吸 引之下,资金有望持续买入港股。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不断抄底港股,累计净买入港股1.38万亿港元,为历年之最。在南向资金推动下, 港股资产估值迎来修复,恒生指数年内涨幅接近30%,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超过25%。 人民财讯11月27日电,近期,港股持续在高位震荡。11月26日,恒生指数冲高回落收涨0.13%,恒生科 技指数涨0.11%。医药股连续第三日反弹,恒瑞医药(600276)涨近5%,科技股走势分化。 相较于其他指标,ETF的资金流向能够更为精准且有力地印证资金对港股的积极买入态度。尤其是在今 年下半年港股开启震荡走势之后,ETF资金呈现越跌越买态势,加速净买入港股资产。 ...
港股IPO版图裂变 沪粤苏浙四地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证券时报· 2025-11-27 02:48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武汉、成都、西安等新一线城市加大辖内企业上市培育力度,以及港股对特专 科技、绿色经济等领域的持续倾斜,未来内地赴港IPO地图有望呈现"核心引领、多点开花"的态势。 2025年的港股市场正迎来久违的"IPO盛宴"。截至11月26日,港交所以2582.75亿港元的IPO募资额稳居 全球交易所榜首,同比增幅超257%。而在89家新上市公司中,地域分布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上 海、广东、江苏、浙江四地贡献了超半数的港股上市企业,成为港股IPO的核心策源地。 这幅清晰的港股IPO地图背后,是政策扶持、产业积淀与资本嗅觉的三重共振。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如 何将本地产业特色与港股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将成为培育下一批上市企业的关键命题。 四省市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从省份维度看,2025年港股IPO的"第一梯队"界限清晰。上海以14家上市企业的数量独占鳌头,广东以 12家紧随其后,江苏与浙江则各有11家企业登陆港股,四省市合计贡献48家,占今年港股上市企业总数 的53.93%,占据半壁江山。 上述四省市均是当前国内的经济强省强市,也是市场活力和创新投入靠前的省市。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202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 ...
南向资金年内净买1.38万亿港元 ETF成“抄底”利器
证券时报· 2025-11-27 02:13
近期,港股持续在高位震荡。11月26日,恒生指数冲高回落收涨0.13%,恒生科技指数涨0.11%。医药 股连续第三日反弹,恒瑞医药(600276)涨近5%,科技股走势分化。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南向资金已经连续8日净买入港股,但在11月26日,南向资金净抛售港股39.52亿港 元。对此,基金经理认为,偶尔出现的净卖出,并不会影响资金不断涌入港股的大趋势,在低估值的吸 引之下,资金有望持续买入港股。 资金持续涌入港股ETF 对于11月26日南向资金出现的净卖出,上海一位基金经理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来 看,南向资金也偶尔会出现单日净卖出港股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趋势的反转。近期部分提前布 局港股财报行情的资金开始止盈离场或是资金短期震荡的原因。" 实际上,今年以来,南向资金不断抄底港股,累计净买入港股1.38万亿港元,为历年之最。在南向资金 推动下,港股资产估值迎来修复,恒生指数年内涨幅接近30%,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超过25%。 相较于其他指标,ETF的资金流向能够更为精准且有力地印证资金对港股的积极买入态度。尤其是在今 年下半年港股开启震荡走势之后,ETF资金呈现越跌越买态势,加速净买入港股 ...
在数千家企业中,寻找穿越周期的商业力量
经济观察网· 2025-11-26 22:45
2025年11月26日,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2024—2025年度受尊敬企业年会"在北京香格里拉大饭店举 行。本届年会以"智创未来,向新而行"为主题,汇聚了百余位知名学者、企业家及高管,共同探讨在数 字经济浪潮与新质生产力动能澎湃的当下,中国企业如何锚定国家战略,以创新破局攻坚,重塑商业文 明的价值标尺,找到穿越周期的长青之力。 年会现场致敬了"2024—2025年度受尊敬企业"及"受尊敬领航企业"。这些企业是基于对数千家企业和数 十个关键行业的深度调研,从优质运营、创新突破、公众信赖、社会贡献、年度影响等五大维度挑选出 的过去一年对中国经济、社会有重要影响的企业。我们认为包括安踏、比亚迪(002594)、华为、京 东、美团、青岛啤酒(600600)、中国平安、中国飞鹤等企业配得上被称为"2024—2025年度受尊敬企 业"。同时,在各自领域有着特别贡献的海尔智家(600690)、天齐锂业(002466)、普洛斯中国等企 业是值得"受尊敬领航企业"。 这些受人尊敬的企业涵盖了从消费到制造、从科技到金融的多个领域,特别是其中以高端制造和硬科技 为核心的产业梯队,已成为驱动增长的中坚力量,构成了中国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