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闻联播】“17辆车完全或严重烧损”,小鹏汽车回应!公安网警:8家MCN机构被处罚
券商中国· 2025-01-25 18:45
宏观动态 - 2024年广东GDP为141633.8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37.03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54365.47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81431.31亿元,增长2.8% [1] - 2024年上海全市共办理婚姻登记135031对,结婚登记90167对、离婚登记44864对,全市结婚人员平均年龄为34.9岁,初婚平均年龄30.1岁 [2] - 特朗普政府暂停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工作,其每年发放470多亿美元支持研究,工作中断或造成严重后果 [3] 金融机构 - 1月23日起,恒泰证券投资总监胡三明新任新华基金总经理,原总经理杨金亮因人事调动离任 [4][5] 市场数据 - 1月24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纳指跌0.5%,标普500指数跌0.29%,道指跌0.32%,英伟达跌超3%,德州仪器股价收跌7.5%,派拉蒙全球涨近2% [6] - 1月24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3.72%,热门中概股普涨,金山云涨超13%,爱奇艺涨超11% [7] 公司动态 - 公安网安部门查处8家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MCN机构,相关涉案人员已担责 [8] - 1月25日小米法务部称,涉嫌抹黑小米汽车的某平台博主及其同伙多人被依法缉拿归案 [9][10] - 1月25日小鹏汽车公关负责人回应车库火灾涉事车辆有加装改装现象,将配合调查 [11] - 1月24日晚霸王茶姬就“春节”一词翻译不当致歉,将加强海外账户管理 [12] - 当地时间1月24日辉瑞制药同意支付5974.6277万美元了结虚假索赔指控 [12] - 当地时间1月25日韩亚航空一客机因发动机故障中止起飞,机上270多名乘客撤离,航空公司致歉 [13]
看完这篇文章,刷新你对广东的认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25 18:20
文章核心观点 广东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但短期增速放缓且面临房地产调整、新旧动能转换、逆全球化等挑战,不过广东在新工业革命、制度型开放、城镇化等方面具备优势,有望穿越周期实现跃迁 [2][3][10] 广东经济现状 总量与增量 - 2024年广东成为我国首个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的省份,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 [2] - 2019年开始广东GDP接连突破10万亿 - 14万亿元五道大关,一年迈上一个大台阶 [2] 增速与就业 - 2024年增速3.5%短期放缓,近四年中期平均增速4.7%处于合理区间 [3] - 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超143万人,创近6年新高 [3] 三驾马车表现 - 2024年全省固定投资同比下降4.5%,出口增幅高达8.4% [3] 面临挑战 城镇化与房地产调整 - 我国城镇化进入下半场,房地产于2021年见顶,投资与销售持续深度放缓 [5] - 此轮调整是底层逻辑变革,广东前期房地产受益多,2024年投资同比下滑18.2%,降幅比全国高7.6个百分点 [6][7] 工业化新旧动能转换 - 过去广东打造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产业体系,但近十年特别是近五年内外压力加大 [8] - 新兴产业投资与创新研发投入增加,但新动能未成长为主导力量,新旧动能转换不平衡 [8] 逆全球化冲击 - 2008年金融危机后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保护主义兴起 [9] - 美国对我国出口商品加征关税等,2024年我国贸易摩擦事件中广东占大半,抑制产业与贸易增长 [9] 竞争优势 新工业革命优势 -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唯一同时拥有机电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地区,广东三大支柱产业是人工智能应用主要载体 [15][17] - 广东在人工智能领域应用走在世界前列,制造业与人工智能“软硬结合”优势独特 [17] 创新投入与成果 - 2024年预计研发经费支出约5100亿元,是2015年的2.8倍,投入强度3.6%左右超日本、德国 [20] - 拥有众多世界级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 [21] - 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深圳 - 香港 - 广州”科技集群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第二 [23] 制度型开放成效 - 广东自贸试验区成立9年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696项,多项成果在全国和全省复制推广 [26] - 制度创新带动自贸试验区外贸进出口增长,年均增速24%,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39亿美元 [27] - 2024年外资企业百强七成以上为高新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企业 [27] 出口格局优化 - 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外贸出口目的地多元化,对共建国家贸易进出口十年增长58.33%,2024年增长9.4% [28] - 2024年进出口9.11万亿元,增长9.8%,高于全国,对全国增长贡献率达38.7% [30] - 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扩大,2024年机电产品占出口总值65.6%,加工贸易比重降至21.2% [30] 城镇化潜力 户籍人口城镇化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逼近高位,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有十多个百分点差距,优化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将释放内需 [33] 区域协调发展 - 珠三角核心区城镇化率达80%多,粤东西北低于60%,“百千万工程”推动粤东西北发展 [33] - 2024年省级安排“百千万工程”投入1534亿元,粤东西北承接珠三角制造业转移项目超300个,投资额超1100亿元 [34] 大湾区轨道建设 - 跨市地铁、城际和高铁工程使轨道上的大湾区日趋成形,提升都市圈能级 [34] 人口与市场优势 - 广东常住人口1.27亿,实时人口1.5亿,人均GDP超1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万元,内部需求潜能大 [34] - 2023年常住人口增长49万,连续18年人口第一大省,2024年新出生人口113万居全国第一,省外净流入人口增长 [35] - 60岁以下人口超1亿,16 - 59岁劳动人口8460万,比重66.58%均全国第一,拥有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 [35][36]
4年亏400亿:黄光裕扛不住了?
虎嗅APP· 2025-01-25 18:19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初*ST美讯因连续20个交易日市值低于5亿元触及终止上市情形,其背后实控人是前首富黄光裕,国美零售多年亏损面临港股退市风险,黄光裕商业帝国面临挑战,虽尝试跨界但前景不被看好 [2][3][6] 分组1:*ST美讯退市情况 - *ST美讯收到上交所终止上市监管工作函,因连续20个交易日市值低于5亿元触及终止上市情形,是2025年首家触发交易类强制退市标准的公司,股票已停牌等待决定 [2] - 2024年年度业绩预亏,利润总额预计为 -4200万元到 -5100万元,净利润预计为 -3700万元到 -4500万元,扣非净利润预计为 -4300万元到 -5300万元 [2] - 预计2024年营业收入为3600万元到4200万元,扣除相关收入后低于3亿元,年末净资产预计为 -1.1亿元到 -1.35亿元 [3] - *ST美讯前身可追溯至1989年的郑州百货文化用品股份公司,历经多次更名和重组,2017年变更为“国美通讯” [8][9][11] - 2015年是其二级市场巅峰期,股价最高达27.74元,市值达66亿元,2018年业绩巅峰营收超26亿,此后业绩下滑,市值从66亿跌落至2亿 [11][12] 分组2:黄光裕个人经历 - 1969年出生于广东潮汕贫穷农户家,早年和哥哥倒卖废旧电器淘到第一桶金,1987年开启“国美时代” [15][16] - 2004年国美电器在香港上市,市值从8亿翻至80亿,黄光裕首次问鼎中国大陆首富,2005年和2008年也登上首富宝座 [17][18] - 2006年国美斥资52.7亿港元收购永乐,2007年以36亿收购大中,2008年收购三联商社跃升为国内家电市场龙头 [19][20] - 2008年因经济犯罪被带走调查,2010年获刑14年,入狱后国美发展受影响 [20] 分组3:国美零售现状 - 自2017年以来连续多年亏损,黄光裕回归后3年半净亏损逼近400亿元,线下门店从2021年的4195家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565家 [6] - 股价跌至0.1港元以下,市值不足10亿港元,面临港股退市风险 [6] - 2023年及2024上半年营收分别为9.22亿元、2.67亿元,亏损分别为100.57亿元、44.32亿元,自2017年累计亏损超500亿元 [27] - 2021 - 2024上半年资产持续减少,截至2024上半年现金仅余0.55亿元,应付账款及票据等负债高企 [27] 分组4:黄光裕回归后举措及效果 - 2021年2月回归,提出力争18个月使国美恢复原有市场地位,但负面消息不断 [22][24] - 2022年8月发布信提及“重回巅峰”目标冲击失败,提出“1 + 1 + 1”三年战略目标 [24] - 自2021年12月开始持续减持国美零售股份,截至2024年2月减持44次,累计套现超23亿港元,持股比例从60.98%降至10.96% [26] 分组5:国美跨界尝试 - 过去几年四处追逐风口,从“全零售生态共享平台”到“元宇宙超级店”,再到“全面升级直播” [30] - 2024年12月宣布国美车市进军经销商行业,建立“卖车新势力”,但此前尝试效果不佳,此次尝试不被外界看好 [30][31]
县城品牌“不配”进大悦城?
虎嗅APP· 2025-01-25 18:19
文章核心观点 海淀大悦城引入唐狮、森马等县城品牌引发网友论战,反映出当下人们消费观的变化和对商业经济预期的关注;海淀大悦城招商有其客观原因,且商业环境局部在改善,商场运营应更注重营造体验 [1] 分组1:大悦城的招商,让网友议论纷纷 - 海淀大悦城引进唐狮、森马、意尔康等80后有记忆的品牌,这些品牌近年品牌感老化、经营缺乏亮点,沦为县城街边店;休闲层外其他层招商布局也令网友疑惑 [2][3][4] - 此次招商共引进280多个品牌,2成为首店,招商率达98.5%,但网友从招商专业角度质疑,引发争论 [5][6] - 网友思考维度分三类:“海淀无法时尚派”认为海淀人均GDP高但商业基础设施差、人群穿着不讲究,引进古早味牌子凸显海淀不时尚;务实派指出高收入不代表高消费力,民众节约意识强;专业派觉得大悦城可搭配更好品牌服务区域消费 [8][9][11] 分组2:或许有苦难言 - 大悦城身世灿烂,由宁高宁打造,主打年轻时尚,全国共开21家;海淀大悦城招商并非一无是处,能满足区域民众一站式购物和生活需求,但只是区域性生活中心 [13][15][16] - 海淀大悦城选址偏远,承载“区域城市改造”任务,周边曾存在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公共服务设施短板需弥补 [17][18] - 业内人士分析,海淀大悦城商业气氛不成熟需养店,当下品牌拓店积极性不强,商场会用临时店填角落,招商会随区域变化调整 [19][20][22] 分组3:比起单纯招商,更重要是营造体验 - 商业环境有分化,北京SKP销售额高,2024年1 - 6月全国新开业商业项目数量同比上涨约4.8%,新增商业建筑面积约1054万平方米,重点商圈租金小幅上涨 [25][26][27] - 海淀大悦城开店并非“逆势”,但运营模式新意不足;日本线下商业有新探索,如合理利用空间、保留老熟客店铺、改造土特产等 [29][30][31] - 现代商业应考虑体验、快乐和幸福感,大悦城招来自助棋牌等虽不错但还不够 [35][36]
中国最讨人嫌的行业,挤满35+的中年人
虎嗅APP· 2025-01-25 18:19
文章核心观点 文章探讨保险行业现状,分析其吸引大厂人、高材生转行的原因,也指出行业存在的问题,如规模缩减、从业者遭人嫌等[2][3] 分组1:职场的尽头,是卖保险吗 - 保险销售低门槛、高提成,为失业或触及职场天花板的中年人提供转型出路,他们也认可保险重要性 [4] - 保险界年纪越大越吃香,35岁开始闯荡正合适,背景专业多元的人更具优势,《2024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显示35 - 54岁保险营销员占比近四分之三 [5] - 保险营销员以女性为主,占比78.82%,保险销售时间灵活自由,适合职场妈妈平衡事业与家庭 [6] 分组2:卖保险,早就不兴人海战术 - 2015年原保监会废除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保险代理人数量攀升,2019年达912万人峰值,同期保费收入从2016年的3.1万亿元涨至2019年的4.26万亿元 [8][9] - 2020年原银保监会发布规定提高代理人进入门槛,截至2022年上半年代理人数量缩水至521.7万人,较巅峰减少超四成 [10] - 保险代理人多无无责底薪和五险一金,开单难,不少人熬不过新手期而离开,行业遵循“二八法则”,多数新人因业绩压力离职 [11][14] - 《2024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显示约两成营销员月收入超两万,3001 - 6000元收入区间人群占比最高;2023届本科毕业生从事保险职业毕业五年后薪资涨幅仅59%,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5] 分组3:保险销售,咋就遭人嫌 - 保险从业者靠“杀熟”开单,且存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和恶意误导等套路陷阱,引发消费者反感 [19][21] - 超六成保险代理人希望公司提供产品体系讲解、表达说服技巧提升、行业趋势分析等支持 [21] - 保险数字化进程加速,消费者购险渠道线上化偏好明显,保险代理人客源竞争加剧 [22][23]
60岁贝索斯也爱“炫妈”,游轮约会也不忘带上母亲,其母比准儿媳还有气质
美股研究社· 2025-01-25 18:18
文章核心观点 介绍贝索斯的感情生活及他与母亲的关系,还提及母亲的经历和对他创业的支持 分组1:贝索斯感情生活 - 贝索斯与未婚妻桑切斯亲密,购入1.6亿美元豪华别墅作爱巢 [1] - 贝索斯斥五亿美元为桑切斯打造豪华游轮,船头按桑切斯样子定制 [1] - 贝索斯准备20克拉大钻戒在游艇上向桑切斯求婚 [2] 分组2:贝索斯与母亲关系 - 贝索斯与母亲杰奎琳关系好,约会也带母亲 [1] - 桑切斯得到准婆婆杰奎琳认可,一家人在游轮上相处融洽 [2] 分组3:母亲杰奎琳经历 - 杰奎琳16岁意外怀孕坚持生下贝索斯,单亲时饱受冷眼但坚强抚养他 [2] - 杰奎琳遇到米格尔,后期和继父为贝索斯创业筹到30万美元 [3]
3600亿身价只想当厨子种菜,马斯克亲弟被嘲人傻钱多,谁知他竟在下一盘大棋
美股研究社· 2025-01-25 18:18
文章核心观点 金博尔作为马斯克亲弟弟虽身价不菲却选择当厨子种菜,他创业经历丰富且农业创新获市场认可,兄弟俩分别在科技和农业领域发展 [1][3] 分组1:金博尔创业经历 - 1995年金博尔和哥哥马斯克联手创立Zip2公司,产品可让传统媒体公司在互联网发布本地新闻等信息,90年代成为互联网本地化服务领军企业之一 [1] - 1999年Zip2被康柏公司以3.07亿美金收购,为新事业提供助推力 [1] 分组2:金博尔餐饮与农业发展 - 2004年金博尔在纽约开设连锁餐厅“the kitchen”,提供健康食物并推广健康饮食理念 [2] - 金博尔创立科技农业公司Square Roots,用集装箱无土栽培,装备先进系统,节省空间且提高产量品质,拒绝农药和转基因种子 [3] - Square Roots已在美国多个城市设零售点,为居民提供新鲜健康蔬果,金博尔还继续探索推广农业新技术 [3]
Netflix泡沫已经相当大了!是时候出售流媒体之王了
美股研究社· 2025-01-25 18:18
文章核心观点 - Netflix虽持续创新且有增长前景,但增长空间受限、竞争环境激烈,当前定价有较大提升空间,维持着FAANG集团成员的溢价,从风险调整角度看,它更可能在市场表现中落后,难以取得市场期望的传奇回报 [1][3][25] 为什么Netflix是“流媒体之王” - Netflix是“剪线”革命先驱,算法和用户规模超越对手,内容评估和创作方式改变行业 [5] - 内容质量方面,通过数据抓取分析得出Netflix有更多收视率不错的内容,但并非最高,高收入家庭可能更偏好苹果电视和Max [6][8] - 内容数量方面,Netflix和亚马逊Prime表现出色,差距小,但亚马逊Prime价格可能更具优势,迪士尼+和Hulu套餐内容也丰富,Netflix成本效益比可能获胜,但低收入家庭更看重总体成本 [9] - 资金来源方面,全球市场可变性影响大,随着情况改变,Netflix可能面临更高竞争、更低定价能力和更少增长空间,其IMDB评分排名倒数第二 [9] - 从区域细分看,美国和加拿大会员增长好,但提升比例难,未来增长或来自美国以外地区,这些地区付费会员平均收入低 [10][11] 估值测算 - 收入估算方面,对2024年收入估计过于乐观,实际收入处于低端,收入增长问题比预期多,预计指引处于估值高端,但增长难持续或过于乐观 [16][17] - 长期收入受会员群体和负担得起人数限制,Netflix靠提高价格管理收入预期,但需有定价权 [18] - 2024年收益远高于估值最高范围,但收入减少,每股收益高于预期,但远期市盈率超40的股票约10%的预期增长令人失望 [19][20] - 2025年每股收益略高于频谱高端,2023年估值处于高端,公允价约770美元,含2025年新收益预测估值达900美元,上调指引10%后高端接近当前股价 [21][22] - 2024年Netflix市场表现不错,但接近上限 [23] 结论:难有传奇回报 - Netflix虽度过非凡一年,有诸多亮点,但不太可能取得市场期望的传奇回报 [25]
不得不看!这里是2025 年最值得买入的 3 大板块!
美股研究社· 2025-01-25 18:18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通常附带2025年业绩指引,是投资机会,投资者应关注数据与估值差异挖掘机会,当前REITs估值低是布局时机 [2][21][22] 预期与估值 - 数据中心和老年公寓行业2025年业绩指引强劲,但股价已体现,板块交易价高于资产净值 [4] - 工业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预计从疫情后高增长降温,交易价较资产净值折让27%,指引或显示同店净营业收入增长放缓,但仍有积极预期 [6] - 木材行业业绩指引可能平平,木材价格低、房贷利率高致房地产市场低迷,木材REITs定价比资产净值低28%,但林地交易价上涨 [6] - 应关注实际表现显著优于当前定价预期的行业 [7] 2025年三大指引机会 三重净收购渠道重开 - 过去两年三重净REITs投资者因AFFO/每股收益增长乏力、收购渠道关闭失望,其定价受影响,交易价约为AFFO的12.4倍 [9][10] - 即将发布的指引在收购和AFFO/每股收益方面将远超市场预期 [11] - 三重净REITs租约有租金递增条款,短期利率稳定或下降、长期债务锁定固定利率使利息支出停止增长,租金递增可转化为AFFO/每股收益增长 [12][13] - 资本化率大幅上升,单租户房产7%的资本化率处于高位,可重启收购渠道推动AFFO/每股收益增长 [13] - 做多三重净额,预计市场对超出预期的指引给予积极反馈 [14] 公用事业 – 更新负载变化的管道 - 2024年AI和数据中心增长需海量电力,但公用事业资本投资机会被低估,行业大部分指引滞后 [15] - 公用事业行业每年仅更新一次资本投资指引,当前指引反映2024年初负载增长假设,实际负载需求远超预估,指引将大幅提升拉高长期盈利增长预期 [15] - 公用事业板块估值低廉,更高指引未体现在股价中 [16] 公寓行业 —— 供应驱动的市场波动 - 2025年上半年公寓行业现有开发项目大量交付,强劲需求可消化新增供应,但多数公司指引保守,因供应确定、需求有变数 [17][18] - 2024年市场预期公寓REITs艰难,但需求强劲收益良好,多数超出指引预期 [18] - 若公寓REITs市场情绪因指引受挫,可视为增加配置良机,保守指引或标志情绪低谷 [18] 结语 - 本财报季影响大,企业报告和业绩指引提供新信息,投资者应关注数据与估值差异挖掘投资机会 [21]
光伏产业链触底反弹,领跑BC的爱旭能否扛起行业复苏大旗?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1-25 18:04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中国光伏产业遭遇寒冬产能过剩,爱旭股份大幅亏损,但市场已开始交易其困境反转,因其坚守的BC技术有前景,出货量有望提升,且BC生态不断完善,随着行业复苏,以BC为代表的新技术企业将迎来经营性拐点,爱旭有望领跑行业发展新阶段 [1][2][9][13] 分组1:爱旭2024年业绩情况 - 爱旭2024年度报业绩预告预计全年归母净利润为 -47.5 亿元至 -58.5 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4] - 亏损原因是光伏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阶段性供需失衡,致营业收入减少、盈利能力下滑,存货跌价和长期资产减值计提大幅增加 [5] 分组2:市场对爱旭业绩的反应 - 不少长期跟踪光伏的投资者对爱旭计提资产减值早有预期,预告期前股价下跌消化利空 [6][7][8] - 业绩预告公布当日,爱旭股份股价放量大涨近 8%,主力净流入 1.08 亿元,超大单和大单分别净流入 8009 万元和 2758 万元 [10] - 市场开始交易爱旭中长线的困境反转,投资者共识与偏好集中在其主业 ABC 上,计提减值利于专注 BC 领域 [9][11] 分组3:BC 技术及市场情况 - 2024 年以来 BC 电池来势凶猛,挑战 TOPCon 等 N 型技术主流地位,其因转换效率上限高、正面无栅线美观、可叠加多种技术等优势受关注,需求结构性火热 [15][16][17] - BC 技术门槛高、工艺制程半导体化,虽制备工序复杂、工艺难度大,但产品可靠性提升、成本降低,有实力的竞争者少,龙头企业享技术红利 [18][19] 分组4:爱旭在 BC 领域的表现 - 爱旭是 ABC 组件“一哥”,2024 年 ABC 出货量约 6.3GW,从 2023 年 30 名之外跃升至行业第 17 名 [20][21] - 2025 年爱旭出货规划 20GW 以上且满产满销,有望跻身中国光伏企业组件出货量榜单前十,其 ABC 基地春节持续满产,产品认可度和需求提升 [24][25][26] - 爱旭带动 BC 生态联盟发展,牵头举办国际峰会,与隆基同台对话释放合作信号,还与高景太阳能、创维光伏达成战略合作 [27][34][36] 分组5:ABC 增效降本情况 - 增效方面,高质量硅片、满屏组件、0BB 等新技术带来突破空间,如爱旭“满屏”组件最高功率达 700W,转换效率突破 25% [40][41][42] - 降本方面,通过效率功率提升、开工率提升等综合措施,ABC 组件成本将持平或低于 TOPCon,长江证券测算 2BC 电池成本 2025 年与 TOPCon 打平 [43][44] 分组6:光伏行业复苏情况 - 随着光伏行业自律行动推进,硅料等有复苏迹象,底部周期结束在望,“限制组件最佳中标”和“自律性限产”措施助力稳价、改善供需关系 [48][49][53] - 1 月 15 日当周多晶硅成交价格上涨,N 型复投料成交均价环比涨 0.48%,N 型颗粒硅成交均价环比涨 0.52%,1 月第一周多晶硅价格涨 2% [55][56] - 1 月第一周硅片价格上涨显著,N 型 G10L 单晶硅片成交均价涨幅达 7.27%,N 型 G12R 单晶硅片成交均价涨幅达 7.69%,N 型 G12 单晶硅片成交均价涨幅达 9.15% [58] - 组件投标价格有所回升,行业基本达成将组件最低报价提升至 0.69 元/W 的共识,三峡集团 2024 年光伏组件框架集中采购开标整体均价为 0.7012 元/W [60] - 产业链环节价格上涨带来需求上涨信号,春节后或将迎来更大面积涨价潮,光伏春节后或进入持续涨价通道,以 BC 为代表的新技术企业将迎来经营性拐点 [62][63] 分组7:光伏行业技术升级情况 - 下游客户需求升级推动光伏技术升级,陕西省 2025 年光伏领跑计划对组件转换效率要求高,BC 技术更适配 [64][65][66] - ABC 是光伏新质生产力代表,能为下游电站客户创造价值,替代和出清现有产能,实现产业技术升维 [67][68] - 爱旭围绕 N 型 ABC 技术积累专利,形成完整产品矩阵,行业转暖时新技术将迸发活力,BC 技术未来值得期待,爱旭有望领跑行业 [69][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