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秋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盐城盐南高新区新河街道举办“国之华诞 月满中秋”主题文化活动
扬子晚报网· 2025-10-09 17:58
活动概述 - 盐城市盐南高新区新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国庆、中秋双节假期间成功举办"国之华诞月满中秋"主题文化活动 [1] - 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传递双节韵味,加深参与者对中秋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1][7] 活动内容与意义 - 通过"探寻中秋渊源"活动,由志愿者带领参与者溯源节日历史,了解中秋节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08年1月1日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3] - 在政府引导下,中秋节借力文旅融合发展而逐渐兴盛,传统习俗包括全家赏月、品尝月饼共度佳节 [3] - "体验非遗手作"活动让参与者沉浸式感受传统技艺,强调"手作"比"手工"更具温度与传统质感,贴合非遗文化传承氛围 [5] - "品鉴中秋月饼"活动引导参与者细品月饼风味与工艺,志愿者讲解月饼的多种别称及其作为古代祭品、后演变为家人团圆象征的文化寓意 [5] - 月饼发展至今已成为全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用以示"团圆" [5] 活动成效 - 活动使参与者深度沉浸双节文化魅力,将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转化为日常行动 [7]
月满中秋 各地多彩活动欢度佳节
央视网· 2025-10-07 20:45
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 辽宁大连、新疆伊犁、宁夏银川、四川北川等地社区居民通过非遗剪纸、制作月饼、舞龙、共享中秋宴等多样形式庆祝中秋,营造团圆氛围 [2] - 安徽寿县千年民俗“中秋耍火把”以及湖南怀化岸上傩面舞、侗族竹竿舞等非遗表演轮番登场,展现地方特色文化传承 [4] - 江西庐山推出投壶、猜灯谜、做漆扇等文旅活动,吸引游客参与并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7] 文旅演艺与节庆体验 - 浙江海宁中秋之夜在钱塘江边举办赏月观潮及水上迎灯表演,吉林松花江上设置游船舞台供游客赏月 [4] - 福建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与陕西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分别举办传统戏曲表演和“月圆人安好”等主题演艺活动,增强游客沉浸式文化体验 [4] - 江苏无锡太湖和广东中山上演融合无人机、烟花、音乐秀的科技文化视觉盛宴,传递节日祝福 [5] 假期文旅消费与客流 - 北京以“京彩秋韵 双节同庆”为主题推出3300余场特色文旅活动,假期前六天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 [7] - 山西太原汾河畔凭借水光山色等自然景观吸引举家出游的游客,促进生态旅游消费 [7]
多彩民俗共庆团圆佳节 特色活动点亮假日生活
央视网· 2025-10-07 17:00
中秋节日活动与旅游消费 - 各地特色庆祝活动带旺夜游人气,人们体验传统习俗乐享团圆佳节 [1] - 山西晋城皇城相府景区举办双节限定空中演艺秀,特技演员化身嫦娥并呈现凤凰造型,吸引游客拍照记录 [5] - 江西吉安钓源古村举行中秋烧塔仪式,游客投入五福物料寄托祝愿,该习俗在闽粤赣地区传承千年 [3] - 江西宁都县洛口镇舞起客家竹篙火龙,由100多名村民举起49根竹篙组成火龙巡游,吸引众多村民和游客 [7] - 广东中山在深中通道旁举办千架无人机表演,现场超万名观众驻足欣赏,活动结合深中通道开通一周年背景 [10] - 香港维多利亚公园举行中秋彩灯会,以喜迎全运为主题,吸引大批市民和游客 [13] - 澳门卢廉若公园举办中秋晚会,设有灯谜竞猜、汉服体验等活动,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传统民俗 [16] 区域文化与旅游特色 - 江西宁都的竹篙火龙是当地客家传统中秋习俗,竹篙上的油灯随锣鼓唢呐声点亮 [4][7] - 澳门中秋晚会由特区政府市政署主办,主题灯饰与圆月交相辉映 [16] - 广东中山无人机表演融合科技与文化,描绘湾区团圆主题 [8][10]
蟾蜍为何象征月亮?考中进士为何叫“折桂”?碑石文物为你解读
央视新闻· 2025-10-07 11:04
文化习俗记载 - 西安碑林博物馆馆藏碑石和画像石记载了与中秋及其前后相关的习俗与文化脉络 [1] 汉代文化元素 - 汉代画像石中的蟾蜍图案与古代月亮神话及神仙信仰紧密相关 [1] 明代科举文化 - 明代《折桂》碑记录了科举"秋闱"与"桂月"相遇 衍生出"金榜题名"的现实期盼 [1]
香港中秋活动接连上演 市民沉浸式度佳节
中国新闻网· 2025-10-07 08:36
节庆活动与市民参与 - 香港维多利亚公园举行“乙巳年中秋彩灯会”,亮灯时间延长至10月7日凌晨0时,设计融入“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1] - 彩灯会设有高约12米的“火亮殊荣 花庆盛典”彩灯,象征粤港澳三地团结与融合,并展示香港扎作师傅许嘉雄制作的传统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1] - 啬色园举办的中秋彩灯会包含游园猜灯谜、天文观星赏月、中乐表演及网上汉服摄影比赛等多组体验活动[3] 特色活动与商业氛围 - 利东街悬挂超过800盏五彩斑斓的中式传统灯笼,特别引入寓意“富贵繁荣”的金鱼灯笼,并举办舞动18米长LED火龙的“LED火龙舞鼓贺中秋”表演[4] - 铜锣湾渣甸坊的灯笼摊位吸引大量民众选购,市民下班后购买卡通灯笼并计划前往酒楼享用团圆饭,显示节日消费需求旺盛[4] - 市民积极参与节日活动,例如有市民身穿金鱼图案唐装并手提自制金鱼灯笼,寓意“年年有余”,反映传统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带动作用[4]
中秋节当天,广东4A级及以上景区接待游客254.0万人次
南方都市报· 2025-10-06 23:56
旅游行业需求表现 - 国庆假期第六天广东省4A级及以上景区接待游客254.0万人次同比增长2.5% [1] - 纳入监测的古驿道重点区域接待游客41.4万人次同比增长1.5% [1] - 纳入监测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接待游客19.9万人次同比增长2.4% [1] - 纳入监测的乡村旅游点和历史古村落接待游客34.2万人次同比增长3.1% [1] - 纳入监测的重点公共文化机构接待市民游客35.0万人同比增长2.3% [1] 文旅活动创新与体验提升 - 文旅系统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和旅游活动极大提升群众假日体验 [2] - 杂技剧《天山雪》和《卡农》音乐会等专业演出为观众提供多元文化体验 [3] - 广州市文化馆以"文化剧本游"形式在岭南园林中再现广府中秋习俗 [3] - 多地景区如梅州客天下、河源万绿湖结合地方文化推出非遗演出和互动节目 [3] - 佛山顺德长鹿旅游休博园通过主题灯会传统游戏和山体情景剧提供沉浸式体验 [8] 中秋特色民俗活动 - 韶关张九龄故里举办古风音乐会广州白云区举行省级非遗舞火龙活动 [7] - 花都炭步镇传统民俗"烧禾楼"在700年塱头古村重现 [7] - 广州岭南印象园举办民俗游戏和手作体验以及中秋主题日系列活动 [7] - 中秋赏月等多元活动使市民游客感受到久违的中秋节仪式感 [4][6]
文化中国行·人间好时节|中秋:桂香伴月 人间团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06 20:38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描绘了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习俗与场景 包括赏菊、望月、品月饼和举杯邀月等家庭活动 [1] - 通过清代古画《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八月赏月"展现古代中秋赏月的雅趣 [1][6] - 强调中秋节家人团聚、寄托美好祝愿的文化内涵 伴有笛音、欢声笑语等热闹氛围 [1] 中秋习俗 - 人们在中秋节进行赏菊、望月、品月饼等活动 家人携孩童观赏盛放的菊花 [1] - 举杯邀月寄托美好祝愿 美酒映衬满庭月色 亲朋围坐倾听悠扬笛音 [1] 文化传承 - 参考故宫博物院藏文物《雍正十二月行乐图》(清) 印证古人八月赏月的传统 [1][6] - 引用苏轼词句"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增强节日文化意境 [1]
文化中国行·何以中秋丨打开典籍 原来古代为中秋赋予了如此浪漫意蕴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06 15:20
中秋节的起源与演变 - 中秋节源自古代"秋夕祭月"的传统,最初在秋分日举行,后因秋分未必月圆而调整至农历八月十五 [1] - "中秋"之名源于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 [1] - 古代秋分节气有"雷乃收声"的自然现象和"祀夕月于西郊"的祭祀活动 [1] 中秋节的文化意蕴 - 中秋节被赋予了团圆和丰收的寓意 [1] - 节日蕴含浪漫意蕴,具有瑰丽色彩 [1] - 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树、蟾宫折桂等文化意向体现了古人的浪漫情怀 [3] 中秋文化的历史见证 - 甘肃敦煌莫高窟第35窟的壁画描绘了月宫景象,包括明月、桂树、蟾蜍和白兔捣药 [4] - 敦煌文献《拜新月》中"愿玉兔影媚明镜匣"的记载表达了对健康平安的美好祈愿 [4] 中秋习俗的衍生 - 明清时期科举"秋闱"恰逢中秋,丹桂盛开,学子折桂枝祈福以求高中,衍生出"折桂"一词 [6]
鸣钟祈福、花灯巡游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推出中秋文化活动
中国新闻网· 2025-10-06 10:10
活动概述 -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于10月4日至6日推出中秋主题文化活动 活动首次采用日场加夜场模式以满足不同时段观众的体验需求[1] - 活动由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主办并得到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1] 日场活动内容 - 日场活动在常规展览与免费讲解基础上增设古风妆造体验 传统游艺 民乐舞蹈表演及鸣钟祈福等互动环节[1] - 活动多维度展现古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节日内涵[1] 夜场活动内容 - 夜场活动通过场景装饰和现代光影艺术为观众带来文化内涵丰富的中秋沉浸式体验[1] - 工作人员身着古装扮演历史人物并手持花灯巡游互动以营造浓厚的中秋节日氛围[1] - 夜场设有由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支持的编钟乐舞公益演出 再现古代编钟乐舞的庄重与华美[1] - 夜场活动中工作人员会敲响有六百余年历史的永乐大钟以展示古钟文化魅力并传递中秋团圆的美好追求[2] 文化市集与附加体验 - 活动设有全天开放的文化市集 内容涵盖博物馆文创展销 手作体验与节令美食品鉴[2] - 文创展区汇集多家文博单位最新开发的特色产品以拓宽博物馆文化传播途径[2] - 手作体验区提供步摇制作 漆扇绘制等传统工艺项目引导观众感悟匠心传承[2] - 美食区准备多款特色月饼与中式茶点为观众增添节令饮食的文化体验[2]
读懂了中秋,才明白:何为家,何为爱,何为幸福
洞见· 2025-10-06 08:27
文章核心观点 - 中秋节是中国独有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国人对家、爱和幸福的文化理解与情感寄托 [3][4][64] 何为家 - 中秋节与团圆紧密绑定,源于唐朝壮游文化背景下人们借月亮传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6][8] - 家是心灵的归处,苏轼颠沛流离中因亲人所在而感受到温暖慰藉,周国平将家比作人生风雨中载我们穿过漫长岁月的船 [8][9] - 中秋团圆主题千百年来未曾改变,成为中国人文化血脉的一部分 [4][6] 何为爱 - 中秋节爱情故事如《云窗梦》中郑月莲与张均卿展现离别后的坚守与最终团圆 [15][24][25] - 《张生煮海》故事中张羽为爱情舍身搏命煮干大海,体现中国人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守 [29][35][36] - 中秋节爱情主题强调波折与团圆,不同于七夕的浪漫主题,突出内心有爱终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36][38][39] 何为幸福 - 中秋团圆宴是家庭专属活动,家人齐聚分享近况与家常,歌德认为在家中找到幸福的人最幸福 [42][43][46][47] - 玉兔(兔儿爷)作为月神象征受到崇拜,人们通过拜玉兔祈求平安健康,体现平常是福的观念 [50][55][56] - 幸福在于家人平安健康,我爱与爱我之人安好,一言一笑一饼一茶即是人间至味 [48][56][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