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
搜索文档
烘焙行业持续内卷:桃李面包营收利润双降,广告多卖得少
南方都市报· 2025-10-30 19:33
就净利润大跌,桃李面包给出了三点原因。一是营业收入下降,二是新建项目投产后折旧费用等固定成 本增加,三是广告宣传费和所得税费用增加。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3.5亿元,略低于2024年同期的 3.68亿元。但由于营收降幅较大,销售费用率从7.91%,提升至8.64%。即花了更多钱宣传,东西卖得 更少了。 而这背后,是烘焙行业整体竞争烈度的加剧。红餐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烘焙赛道新增门店 10.3万家,闭店9.5万家,而行业门店总数不过30万家左右,近三分之一的淘汰率,可谓大换血。与此同 时,2024年烘焙(专门店)市场规模同比增长5.2%,达到1105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或将达到1160亿 元,同比增长5%。市场整体呈现规模、竞争烈度同比上升的趋势。 10月30日,桃李面包(603866.SH)发布三季报。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0.48亿元,同比下降12.88%;实现扣非净利润2.88亿元,同比下降30.33%。其中,公司第 三季度营收为14.37亿元,同比降幅11.64%;扣非净利润0.94亿元,同比降幅30.96%。 桃李面包扣非净利润变化。 桃李面包主要从事短保质期面包的 ...
5部门发文,建立线上线下公平营商环境,线下商超也将迎来调改成效释放期
选股宝· 2025-10-30 07:30
其表示,目前中国零售业已经进入供大于求的"买方时代",胖东来、山姆等新零售商以商品的高品质与 独特性、门店体验的差异化领跑零售行业。各大传统零售企业陆续开启自我升级,将视角切换到产品品 质和线下体验,从商业模式、硬件结构甚至经营团队重塑卖场,有望重拾线下聚客能力。随着商超陆续 展开零售渠道商品力、供应链服务水平的升级,看好各大公司逐步修复业绩,提升盈利水平。 据智通财经10月29日报道,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部署,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内需,商务部等5部门制定了《城市商业提质行动方案》。 方案提到,统筹考虑线上线下、商品服务等不同业态特点,制定合理的支持政策和监管标准,整治"内 卷式"竞争,建立公正平等、创新自由的营商环境。 据申万宏源,各大商超正加快推进调改进程,有望迎来成效集中释放阶段。例如,永辉已完成154家门 店调改,覆盖全国28个大区,呈现出"广覆盖、深渗透"的特点,暑期调改门店销售额及订购渗透率实现 双增长,同时供应链持续深化改革,预计有望加快进入成果释放期。 重庆百货:公司探索母城网红地标店、无边界购物中心融合店、城市奥莱店、银发主题店、二次元试点 ...
东莞食品:从“制造”到“智造+文化”的华丽蝶变
南方都市报· 2025-10-27 17:21
10月21日,在东莞——中国食品产业重镇,食品巨头徐福记举办了2026年新春年糖发布会,宣布围绕国 潮美学、品质升级与情感共鸣,全面升级年糖产品矩阵与市场战略,目标覆盖近5亿中国家庭的年节糖 果消费场景。 一颗裹着唐风糖衣、藏着"马到成功"寓意的酥心糖,不仅刷新了传统年糖的价值维度,更撕开了近年 来,东莞食品产业集体转型的逻辑——从"制造"到"智造"、从"卖产品"到"传文化",这群扎根东莞的食 品企业,正用技术与文化的双轮驱动,书写中国食品产业的升级样本。 智造筑基:用"东莞精度"重塑品质内核 东莞食品企业的转型,始终以"制造"为根。这片土地上成熟的产业链配套、精密制造基因,为企业的技 术升级提供了天然土壤。 在徐福记2026新春年糖发布会上,经典酥心糖的工艺突破令人瞩目:传统"拉糖""包馅"技艺迭代后,糖 体层数从64层跃升至128层。这背后,是徐福记东莞生产基地30年工艺沉淀的厚积薄发——全集团39个 车间已完成自动化改造,覆盖沙琪玛、威化饼等核心生产线,129条自动化生产线昼夜运转。 徐福记2026新春年糖发布会上,其经典酥心糖糖体层数从64层跃升至128层。 品质升级不止于工艺。面对健康消费浪潮,近年 ...
2025中秋&国庆线下零售观察
搜狐财经· 2025-10-21 15:46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中秋与国庆假期重叠形成八天长假,为观察线下零售消费趋势提供了独特窗口[1] - 基于连续门店模型数据,对2025年9月1日至10月10日(共40天)的线下零售主要类目进行同比分析[2][3] - 分析涵盖节庆食品、饮料乳品、方便速食三大方向,并深入考察各区域表现[5] 节庆零食及风俗食品类目表现 - 多数类目销售额与销售件数同比双降,仅月饼和中式糕点实现双增长,但销售件数增速高于销售额增速,表明件均价可能下降[8] - 月饼件均价和每百克均价下滑最严重,但件均规格小幅提升,显示产品向“便宜量大”方向变化[10] - 非组合装月饼每百克均价从2024年的6.88元降至5.98元,降幅显著[12] - 巧克力非组合装产品每百克均价突破15元/100g且上涨5.48%,但组合装产品每百克均价暴跌29.06%,拖累类目整体均价微降1.36%[12] - 坚果炒货表现相对较好,销售额下滑幅度小于销售件数下滑幅度[8] - 巧克力、西式糕点、糖果、肉干肉脯、蜜饯果干等类目受健康消费和渠道碎片化影响,销售额与销售件数同比下滑基本接近或超过15%[8] 节庆乳品、啤酒、饮料及冲调类目表现 - 所有观察类目(纯牛奶、酸奶、啤酒、即饮果汁、植物蛋白饮料、冲泡咖啡)销售额与销售件数均同比负增长[15] - 冲泡咖啡销售件数同比下滑约2%,但销售额同比下滑超过14%,件均价下滑明显[15] - 即饮果汁销售额同比下滑幅度小于销售件数下滑,类目存在涨价或规格增加可能[15] - 啤酒类目表现亮眼,件均价、件均规格及每百克均价均同比正向增长[17] - 即饮果汁每百克均价显著增长,可能与消费者转向高端产品(如NFC、HPP)及新奇水果类型有关[17] - 纯牛奶和酸奶呈现规格上涨但每百克均价下降,乳制品行业压力较大[17] 节庆方便速食、速冻及餐厨相关类目表现 - 食用油、调味品、速冻食品三项指标(件均价、件均规格、每百克均价)在±1%区间内波动,表现稳定[22] - 方便速食和速食肠的件均价及件均规格均有上涨,尤其速食肠两项指标均上涨约5%,但每百克均价同比小幅下滑[22] - 所有类目销售额与销售件数同比均下滑,速冻食品相对表现较好,方便速食下滑较为严重[23] - 非组合装产品每百克均价在各类目中变化很小,仅速食肠类目同比微跌[25] 各区域重点类目表现 - **全国普遍趋势**:休闲零食在各区域均承压,销售额与销售件数双降,受渠道碎片化及量贩零食等新业态冲击[26];速冻食品在多数区域(除西南、华东)实现销售额与销量双增长,西北、华北、华中增速超10%,受益于家庭小型厨电普及和产品多样化[26] - **东北地区**:即饮果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5%,但销售件数同比小幅下跌[28];植物蛋白饮料销售件数同比下降约17%,为下滑最明显类目[28] - **西北地区**:啤酒、即饮果汁销售额与销售件数同比均下降超20%[30];速冻食品、食用油、调味品销售额与销售件数同比双增长,其中速冻食品增长超10%[30] - **华北地区**:速冻食品是唯一销售额与销售件数同比双增的类目[33];休闲零食和植物蛋白饮料销售额同比下滑超10%[33] - **华中地区**:速冻食品销售额与销售件数同比增长领先,调味品也保持双增长[35];啤酒、即饮果汁、植物蛋白饮料下滑显著[35] - **华南地区**:即饮果汁是唯一销售额与销售件数同比均增长(5%以内)的品类[38];休闲零食、植物蛋白饮料销售额与销售件数均下降约15%[38] - **西南地区**:所有类目销售额与销售件数均同比下滑,啤酒下滑最严重(销售额下滑近25%,销售件数下滑近30%)[41];速冻食品和调味品表现相对较好,下滑在10%以内[41] - **华东地区**:所有类目销售额与销售件数均同比下滑,休闲零食、方便速食与植物蛋白饮料下滑最为严重[43];啤酒同比表现相对最好[43]
2025年第41周:食品饮料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艾瑞咨询· 2025-10-18 08:05
年轻人养生消费趋势 - 当代年轻人推崇灵活、碎片化的"轻养生"方式,将健康融入日常生活,如自制养生饮品和使用便携产品 [2] - 商家通过概念包装推出高价"功能水"和养生产品,利用健康焦虑推动消费,但实际效果存疑 [2] - 今年中秋月饼市场呈现"健康化"趋势,低糖、药膳月饼受年轻人追捧,18-35岁人群占健康消费的83.7% [4] - 南方传统甜品糖水以"轻养生"概念在兰州走红,凭借天然食材、药膳理念和健康属性覆盖全年龄段客群 [15] 预制菜行业发展与管理 - 日本预制菜产业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至今,已成为国民餐桌常态,美国、日本预制菜渗透率超60% [5] - 日本预制菜定义明确,强调已完成烹饪、加热即可食用,核心关注点在于严格控制添加剂,法规体系完善 [3] - 日本食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预制菜品质,严格的监管体系包括全链条追溯和中心温度检测保障安全与品质 [5] - 中国预制菜市场认知混乱,若无法解决添加剂与加工合规问题,行业发展将面临挑战 [3] 瓶装水与饮料市场竞争 - 2025年上半年瓶装水市场格局生变,农夫山泉净利润同比增长22%,华润怡宝净利润暴跌28.7% [6] - 行业竞争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水源地、产品创新和渠道变革成为关键 [6] - 袋装饮料市场近期热度持续攀升,微信指数显示其关注度甚至超过网红饮品,被视为饮品行业的新蓝海 [7] - 足力健跨界卖饮料,在郑州开设约20家有机食品门店,吸引9万付费会员,饮品销量近60万瓶 [16] 蛋白饮料与含乳饮料市场 - 蛋白饮料营养功能性契合健康饮食趋势,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达1586亿元 [8] - 承德露露作为行业代表企业,2024年上半年营收16.34亿元,主打杏仁露等植物蛋白产品 [8] - 李子园凭借甜牛奶饮料成为细分市场隐形冠军,2023年营收达14.12亿元,市占率高达49.6% [25] - 李子园通过极致的性价比和精准的早餐场景定位,全国终端网点超50万个,早餐店占比30% [25] 方便面与休闲食品行业转型 - 方便面行业面临"不促销没销量,促销没利润"的困境,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侵蚀企业利润 [10] - 康师傅推出"特别特鲜泡面",旨在通过技术突破将产品从"快餐饱腹"升级为"品质正餐" [18] - 洽洽食品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成为坚果行业唯一入选企业 [19] - 绝味鸭脖构建覆盖全国的24小时高效运营体系,冷链网络配送半径达500-800公里 [21] 中式养生饮品创新 - 中式养生水市场迅速崛起,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增速超88%,2028年规模将突破百亿元 [22] - 山东企业凭借中医药资源和技术优势积极布局,如潍坊企业推出首款红豆薏米水,东阿阿胶创新茶饮品牌 [22] - 济南盒马鲜生超市出现多款"中式养生水",如苹果黄芪水、铁皮石斛玉竹水等,迎合年轻人"朋克养生"需求 [24] - 行业面临同质化严重、标准缺失等问题,需突破同质化开发差异化配方并建立专属标准体系 [24] 品牌创新与渠道变革 - 三元股份聚焦低温鲜奶领域,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3.33%,在北京鲜奶市场占有率58.3% [12][13] - TATA与IP"黄油小熊"联名合作实现线上销售增长53%,新增粉丝提升343%,Z世代占比显著增加 [14] - 肯德基在苏州实现第100家"车速取"车道餐厅和200家"沿街取"餐厅,通过科技赋能提升便捷性 [17] - 盒马推出HPP益生元果汁饮料,喜茶联名推出牛肝菌冰淇淋,行业新品聚焦健康、地域特色和跨界创新 [11]
桃李面包:上海研发中心启用 全面开展生态化、体系化战略布局
中证网· 2025-10-17 18:41
公司近期动态与业务概览 - 公司于10月17日在上海举行品牌30周年庆典暨2025烘焙行业创新论坛 [1] - 标志着行业创新与标准升级的上海研发中心同期宣布落成启用 [1] - 公司前身为沈阳市桃李食品有限公司,主营面包、糕点及月饼等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1] - 公司采用"中央工厂+批发配送"模式,在全国24个区域设有生产基地,拥有35家子公司和超过28万个零售终端 [1] 行业市场前景与趋势 - 2024年中国烘焙食品零售市场规模已达6110.7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突破8500亿元 [2] - 烘焙市场呈现三大趋势:消费分层深化、场景多元化发展、文化认同增强 [2] - 消费分层表现为高端烘焙门店销售额年增长率持续提升,同时中低价格带产品保持稳健占比 [2] - 行业正从"量的竞争"迈向"价值竞争",创新能力与品牌信任成为关键变量 [2] 公司战略布局与核心能力 - 公司总结出八大高频消费关键词:安全、健康、美味、价格、绿色、方便、美观、情感 [2] - 公司已全面开展生态化、体系化战略布局,重点在创新驱动升级、效率优化供应链、信任筑牢品牌根基 [3] - 上海研发中心将聚焦新工艺、新材料创新,以科学创新推动产品升级 [3] - 公司通过"中央工厂+批发"模式打造柔性供应链,并利用数字化改造实现标准化生产与精准配送 [3] 行业专家观点与公司定位 - 与会专家认为中国烘焙行业正迈入以"品质提升、效率优化、价值共创"为特征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3] - 公司被视作行业先行者,正以科技创新与体系化管理推动产业链协同升级 [3] - 公司致力于在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助力行业实现突破 [3]
“小包裹”助力消费跑出“加速度” 9月份电商物流指数创年内新高
央视网· 2025-10-16 12:26
电商物流整体表现 - 9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12.7点,环比上升0.4点,连续7个月增长并创年内新高 [1] - 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指数为132.5点,较上月上升1.1点,除东部地区外其他地区均回升,中部地区涨幅最大,环比上升3.5点 [1] - 行业需求持续增长,经济活力持续向好,国庆中秋假期出行筹备、换季消费及开学季等多因素推动线上消费热情高涨 [1] 农村电商物流 - 9月份农村电商物流业务量指数为132.7点,环比回升1.0点,创年内新高,除东部地区外其他地区均回升,西部地区涨幅最高,环比上升2.3点 [3] - 政策与金融支持助力农村电商发展,如青海在“信贷+助销+冷链”体系支撑下实现高原蔬菜产业全链条升级 [3] - 物流体系完善促进农产品外销,湖南平江县通过“客货邮”融合试点,利用85台客车链接23个乡镇,设立434个村级站点实现统一收发货 [3] 企业运营与效率提升 - 需求稳步上升增强企业信心,企业通过增运力、强技术、优服务等措施保障居民线上消费 [5] - 9月份物流时效指数、履约率指数、满意率指数和人员指数均回升且保持在100点以上,人员指数连续6个月回升,满意率指数年内首次达103点 [5] - 企业通过供求适配、无人配送等措施推动降本增效,成本指数连续下降,为2023年以来最低 [5] - 国庆中秋假期及“双十一”预热将推动需求,10月份电商物流指数有望再次创年内新高 [5]
9月份电商物流指数继续刷新年内新高 “小包裹”折射经济活力持续向好
央视网· 2025-10-16 12:14
电商物流指数表现 - 9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12.7点,环比上升0.4点,再创年内新高 [3] - 电商物流指数已连续7个月保持增长,反映出行业需求持续增长和经济活力向好 [5] 业务量指数详情 - 9月份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指数为132.5点,较上月上升1.1点 [3] - 分地区看,除东部地区外其他地区均有所回升,中部地区涨幅最大,其总业务量指数较上月上升3.5点 [3] 需求驱动因素 - 国庆中秋假期出行筹备、换季消费及开学季等多种因素共同促进线上消费需求提升 [7] - 线上消费热情较高,热销品类包括月饼、文旅、文化传承类产品、汽车用品、节日礼品和出行装备等,秋日消费渐成规模 [7]
卖不完的月饼去哪了
经济日报· 2025-10-16 06:12
行业生产模式转变 - 头部企业构建动态生产模式,依据销售数据、区域消费趋势与渠道反馈综合判断,实现按订单生产[1][2] - 生产计划在中秋节前数月根据电商预售、渠道订单、往年销量实时调整产能,从原料采购到包装定制实行精细化控制[2] - 这种柔性生产能力大幅降低商品积压概率,节后剩余月饼量相对可控[1][2] 节后月饼处理方式 - 剩余月饼主要去向包括全平台促销、员工内购、节后持续销售、发放福利、卖给第三方或按规定销毁[1][2] - 部分礼盒在电商平台持续销售,经过价格下调与包装调整,定位由礼盒向零食靠拢[1][2] - 企业开放内部购买通道,员工以优惠价购买月饼,集团节前用工高峰时人数超过1万人[2] 市场销售与价格动态 - 节后商超促销区月饼礼盒大幅降价,原价198元礼盒只卖85元,出现中秋礼盒低至三折等清仓信息[1] - 企业在中秋节前已在各渠道开展促销活动,力求最大化去库存[2] - 行业龙头年销月饼超过3亿块,建有10个现代化生产加工园区,线下销往全国并出口60多个国家和地区,线上覆盖主流电商平台[1] 行业发展趋势 - 月饼行业加速向智能制造转型,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偏好,实现精准营销和产品定制[3] - 预计到2027年智能生产线在月饼行业的覆盖率将超过60%,推动行业从规模经济向效率经济转变[3] - 企业探索月饼全年销售,产品逐渐向日常消费品转变,小克重月饼被定位于中式点心,零食化与常态化销售趋势明显[4] 产品创新与消费变化 - 地域特色与健康属性成为新品研发热点,传统口味与创新口味月饼并存[3] - 月饼标签不再局限于节日礼品,小规格、轻包装单块月饼出现在便利店、咖啡店乃至航空配餐中[3] - 消费升级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借助智能工厂建设、数字化供应链管理、AI品质管控等实现生产效率提升[3]
A股粽子第一股,冲刺港股IPO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5 12:30
赴港上市计划 - 公司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以加快国际化战略、提升品牌形象并打造多元化资本运作平台[1] - 上市计划已获董事会审议通过,管理层已获授权启动前期筹备工作,目前尚处于前期筹备阶段[1] - 公司于2022年8月登陆上交所主板,被称为A股“粽子第一股”[1] 业务概况与品牌策略 - 公司业务分为“食品”和“餐饮”两大板块,食品板块以粽子、月饼、青团等糯米食品为核心,餐饮板块提供中式连锁快餐服务[3] - 实行多品牌策略,主品牌为“五芳斋”,高端品牌为“五芳斋传世臻”,高性价比品牌为“五小芳”[3] - 粽子系列是核心产品,2022年至2024年营收贡献率分别为71%、74%、70%,2025年上半年占比进一步提升至86%[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波动较大,分别为24.62亿元、26.35亿元、22.51亿元,同比变化为-14.87%、+7.04%、-14.57%[4]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8亿元、1.66亿元、1.42亿元,同比变化为-29.01%、+19.74%、-14.24%[4] - 2025年上半年出现“增收不增利”,营收15.92亿元同比微增0.66%,但归母净利润1.95亿元同比下降16.70%[4] 国际化战略与海外业务 - 赴港上市意在加强“出海”布局,公司已成立新加坡、法国、日本等地的子公司,新加坡樟宜机场两家门店已中标并预计于2025年开业[6] - 海外市场目标消费群体以海外华人为基本盘,同时欧美、日韩、东南亚消费者对粽子等中国传统食品的兴趣带来新增长机会[6] - 目前境外收入占比极低,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1387.02万元、1429.47万元、1547.05万元,占总收入比重为0.6%、0.5%、0.7%[7] - 2025年上半年境外收入为627.12万元,同比下降22.06%,占总收入比重仅为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