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reen Finance
icon
搜索文档
点赞!2025年广东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推广案例发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0:17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案例征集活动 - 活动由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等12个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联合指导,8家机构共同主办,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等承办,旨在为广东绿色转型提供金融支持[1] - 活动历时3个月,收到255份申报案例,最终选出50个具有示范性的绿色金融创新案例[2] - 入选案例覆盖绿色金融产品模式创新、机制创新、平台建设、跨境业务等四大领域[2] 案例参与机构多样性 - 申报主体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企业财务公司、融资租赁、私募基金等特色金融主体,以及绿色企业和第三方机构[2] - 参与机构涵盖全国性银行一级分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及基层分支机构,体现多方协同推进绿色金融创新的格局[2] 创新成果亮点 - 入选案例中包含十余项"全国首单""全国首批"等开创性成果,凸显广东在绿色金融领域的领先地位[2] 后续推广计划 -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将联合省市部门加大案例宣传力度,推动经验复制推广[3] - 计划通过机制创新、产品丰富和服务提升,支持产业结构低碳转型,打造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广东样板"[3]
五年一阶 崛起青岛金融“强引擎”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16 10:13
金家岭金融区发展概况 - 2025年底金家岭金融区内机构数量预计突破1500家,较2020年增加50% [2] - "十四五"期间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7.78%,2024年金融业增加值203.15亿元(增长5%),税收81.13亿元(占全市金融业税收40.7%) [2][5] - 已聚集24类金融业态、近1.5万名金融人才,形成机构/人才/资金自由流动的生态 [5] 财富管理领域进展 - 落户光大理财、青银理财、恒丰理财3家银行理财子公司,2024年末管理规模近2万亿元(全国第五) [3] - 新增3家家族办公室,陆家嘴国际信托增资超百亿元(规模全国前十) [3] - 形成银行理财子公司/私人银行/证券财富管理/保险资管/私募基金并存的多元化格局 [3] 创投风投领域成果 - 2025年1月备案基金管理人112家(全市占比30%+),在管基金733只(规模892亿元) [3] - 形成外资QFLP基金/百亿国新债转股基金/50亿国企综改基金/AIC股权投资基金等多样化资本格局 [4] - 参股基金累计投资项目超1250个,投资规模近500亿元 [4] 数字金融创新突破 - 集聚80余家数字金融企业,打造全省首个数字金融产业联盟 [5] - 实现全国首次数字人民币轨道交通无网无电支付,试点走在全国前列 [5] - 连续举办三届数字金融创新大赛,落地40余项先行先试成果 [5][6] 产融协作与服务实体 - 银行机构存贷款规模超万亿元(贷款突破6000亿元),"金企通"平台累计融资19.72亿元 [7] - 创新案例包括:全国首笔碳排放披露支持贷款、山东首单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贷款、城投债ESG评估标准等 [7] - "十四五"新增5家上市企业(总数达15家),形成从创投到上市服务的全链条支持 [8][9]
聚焦数字金融 专家共议出海、监管与场景创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18:36
数字金融发展路径 - 中国数字金融呈现"应用领先 + 出海赋能"的发展路径,在支付技术、算法推荐等技术出海方面表现突出,助力"一带一路"国家金融科技发展 [1] - 中国金融科技核心竞争力源于庞大人口形成的海量应用场景与数据积累,以及对国外技术的持续迭代创新 [1] - 数字金融面临算法同质化、监管滞后等现实挑战,需通过差异化数据训练避免系统性风险 [2] 技术突破与青年机遇 - 数字金融领域呼吁年轻人成为"数据人"或数据分析专家,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2] - 金融科技公司需基于对业务的深刻理解进行数据打标,以体现数据价值并规避同质化风险 [2] - 产学研协同与监管创新是青年在数字金融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 [1] 监管挑战与应对 - 数字金融监管面临技术成熟度要求与监管滞后的矛盾,需平衡安全与创新 [2] - 大型机构与小机构监管标准需差异化,前者侧重防范系统性风险,后者可提高创新容忍度 [3] - 监管部门存在技术投入不足问题,中小银行科技预算达千万级而监管预算更低 [3] - 需构建金融业界与监管部门协同融合的监管体系,共同适应数字金融发展 [3] 普惠金融实践 - 数字技术高度契合普惠金融服务要求,但带来新型欺诈风险、数字鸿沟等问题 [4] - 建设银行通过数字技术解决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广泛、机会平等等需求 [4] 绿色金融创新 - 光大银行"云缴费"项目为个人碳账户体系提供应用场景和数据基础 [4] - 个人碳账户将绿色行为转化为可量化碳减排数据资产,通过碳积分引导绿色生活 [4] - 光大银行从开放生态、业务融合、多元价值三方向推进碳账户建设 [4] 养老金融转型 - 国寿养老构建"星辉"、"风领"、"运鼎"、"颐灵"四大数字平台,从投资、风控、服务等多维度加快转型 [5] - 公司通过数字技术创新提供智能化养老金融服务,未来将深入应用AI技术 [5] 科技金融发展 - 数字金融通过数据画像、智能撮合等手段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 [5] - 服务链条延伸实现从"授信"向"陪伴式金融"转变,推动轻流程信贷等模式创新 [5] - 需解决企业认定、人才短缺等挑战,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并提升监管科技 [5]
证监会:探索数据要素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新模式
搜狐财经· 2025-06-24 11:45
数据要素×金融服务领域赛道赛题设置 - 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司副司长蒋东兴介绍赛题方向紧密围绕《"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重点行动部署,结合证券期货行业实际需求设置四个赛题:[1] - "人工智能条件下的资本市场舆论环境治理" - "融合多维度数据发展绿色金融" - "提供金融服务领域的数据分析能力" - "强化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与风险防控能力" 赛题目标与行业价值 - 加快释放乘数效应:鼓励探索数据要素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发挥数据要素倍增作用,为证券期货行业带来新机遇与活力 [1] - 助力服务实体经济:引导从实体经济需求出发优化服务流程,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行业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 [1] - 践行绿色金融理念:通过融合环保、气象、金融等多维度数据构建模型,评估环境和社会风险,引导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聚集 [2] - 有效防范控制风险:运用大数据、AI技术强化监管精准性,打破"数据孤岛",实现风险实时监测与预警 [2] 后续计划 - 中国证监会与国家数据局将密切合作,确保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顺利举办 [2]
李云泽:进一步拓展金融开放广度和深度
新华社· 2025-06-18 15:12
金融开放政策 - 中国将进一步拓展金融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稳步扩大金融制度型开放 [1] - 银行保险领域的限制性措施已经基本取消,将大力复制推广自贸区、自贸港扩大制度型开放的经验做法 [1] - 支持外资机构参与更多金融业务试点,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 [1] 外资机构在华现状 - 全球前50大银行有42家在华设有机构,40家最大的保险公司近半数已进入中国 [1] - 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总资产超过7万亿元 [1] - 外资保险公司保费占国内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4%提升至目前的9% [1] 外资机构发展机遇 - 外资机构在消费金融、普惠金融领域有丰富经验和独特专长 [2] - 欢迎外资机构深度参与中国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实践 [2] - 支持外资机构广泛参与中国绿色金融市场 [2] 外资机构业务布局 - 鼓励外资机构参与养老理财、养老储蓄、专属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金试点 [2] - 支持外资机构在理财投资、资产配置、保险规划等领域加大布局 [2] - 外资机构可发挥产品设计、保险精算、投资管理等专业优势 [2] 营商环境优化 - 加快推进金融领域法治建设,健全与外资机构常态化沟通机制 [2] - 根据外资机构业务特点和风险特征及时优化相关政策 [2] - 为外资机构创造更加友好包容的发展环境 [2]
预见2025:《2025年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前瞻网· 2025-06-11 10:13
产业概况 - 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请求从第三方购买租赁标的物并出租给承租人收取租金的非银行金融形式 [1] - 行业根据企业性质分为金融租赁、内资租赁和外资租赁三类 [2] - 产业链涉及三方主体:上游为供应商和金融机构,中游为融资租赁公司,下游为航空运输、建筑、医疗等行业的承租人 [3] 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融资租赁业始于1980年,2011-2017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后进入调整期,企业数量稳定但合同余额小幅下降 [7] 行业政策背景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为直接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监管规则和准入管理 [10] - 2024年政策重点包括规范金融租赁公司经营(《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支持新能源领域融资租赁(业务正面清单通知)及绿色金融工具发展 [12] - 2023年政策聚焦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设备升级)、自贸区外债便利化试点及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 [12] 行业发展现状 - 融资租赁合同余额连续四年下滑,2024年底为54600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800亿元(降幅3.2%) [13] - 金融租赁业务占比最大(43.0%),内资租赁占比提升至35.5%,外资租赁占比降至17.3% [14] - 企业数量整体下降,2024年6月底为8671家,外资企业占比93.99%,内资企业占比升至5.19% [16][17] 行业竞争格局 - 高端市场由渤海租赁、工银金租等注册资本超120亿元的企业主导,50-120亿元区间包括中银金租、建信金租等 [21] - 2024年投放规模超3万亿,头部企业包括远东宏信、招银金租、兴业金租等,以金租企业为主 [25] 发展趋势与前景 - 未来行业将向规范化、绿色化、数字化和集中化方向发展 [27][28] - 预计未来六年投放规模年均增速维持在5%左右,市场需求保持稳定 [31]
2025【优金融奖】评选启航,推动金融市场稳健前行
搜狐财经· 2025-05-26 14:30
全球经济与金融趋势 - 全球经济波动显著加剧 国际贸易秩序处于重构阶段 金融体系有望迎来深层次重构 [2] - 科技革命重塑金融竞争格局 AI技术广泛渗透 推动金融体系进入技术更新迭代关键周期 [2] - 国内经济处于重要调整阶段 需防范新兴产业投资过热或产能过剩 警惕新旧动能断档风险 [2] 中国金融政策与改革 - 金融政策以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为核心 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 [2] -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 推动股债融资协调发展 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 [2] - 强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的金融供给 实现金融服务从总量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 [2] 2025【优金融奖】评选概述 - 评选覆盖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期货、资产管理、金融科技、银行理财等行业 [3] - 通过大数据硬指标筛选、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结合 立体化传播推动金融市场发展 [3] - 评选遵循独立、客观、科学原则 确保公正性与社会价值 获奖企业将出席荣誉盛典 [3] 评选范围与奖项设置 - 评选细分行业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基金、期货、信托、资产管理、金融科技等 [3][4] - 综合类奖项涵盖年度银行、年度证券公司、年度基金公司、年度金融科技公司等 [3][4] - 服务类奖项包括年度科技金融机构、年度数字金融机构、年度绿色金融机构等 [4] 评选维度 - 政策响应:积极响应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 [4] - 行业领先:在营收、利润、资产回报率等指标方面具备行业领先水平 [4] - 创新赋能:利用金融科技推动产品与服务创新 提供高效解决方案 [4] - 实体支持:发展普惠金融 助力民营与小微企业发展 [4] 参选方式 - 企业可通过申报链接进行自主申报 [5]
Notice on the Final Results of AKROPOLIS GROUP, UAB Green Notes Public Offering
Globenewswire· 2025-05-09 02:03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5月8日,波罗的海国家领先的购物和娱乐中心开发管理公司Akropolis Group成功完成绿色债券公开发行,发行价值3.5亿欧元,预计将加强其在国际债务资本市场的地位,公司计划将所得款项用于再融资现有债券和资助绿色项目 [2]。 分组总结 发行情况 - 2025年5月8日确定绿色债券公开发行结果,发行价值3.5亿欧元,期限5年,年票面利率6.000% [2] - 发行符合公司今年2月公开披露的绿色金融框架 [2] - 债券将在泛欧交易所都柏林和纳斯达克维尔纽斯的受监管市场上市 [2][5][6] 公司表态 - 公司CEO表示此次发行是向前迈进的一步,不仅能使资金来源多样化,还表明公司对可持续增长的承诺 [3] 资金用途 - 公司计划将债券发行所得净收益用于再融资2026年到期的3亿欧元2.875%债券,并资助符合框架定义的绿色项目组合 [4] - 成功发行债券后,公司打算行使现有债券招股说明书中定义的全额赎回选择权来再融资现有债券 [4] 投资者情况 - 交易吸引了超90名投资者,订单峰值达11亿欧元,最终订单分布在欧洲大陆和英国的资产管理公司,还有波罗的海和北欧的基金管理公司及银行参与 [5] 发行结果总结 - 发行人:AKROPOLIS GROUP, UAB(BBG代码:AKRPLS) [6] - 发行人评级:BB+(稳定)S&P / BB+(稳定)Fitch [6] - 债券预期评级:BB+(稳定)S&P / BB+(稳定)Fitch [6] - 形式:Regulation S, Cat 1, Registered(NSS) [6] - 结算日期:2025年5月15日 [6] - 金额:3.5亿欧元 [6] - 期限:5年 [6] - 到期日:2030年5月15日 [6] - 票面利率:6.000%固定,每年,实际/实际 [6] - 再发行收益率:6.000%年收益率(再发行价格100%) [6] - 联合全球协调人:花旗集团全球市场欧洲公司、荷兰国际集团银行 [6] - 联合簿记行:花旗集团全球市场欧洲公司、荷兰国际集团银行和瑞典北欧斯安银行 [6] - 面额:10万欧元x1000欧元 [6] - ISIN:XS3046302488 [6]
Akropolis Group has mandated Citigroup Global Markets Europe AG, ING Bank N.V. and Skandinaviska Enskilda Banken AB (publ) to coordinate bond issuance process and commence meetings with investors
Globenewswire· 2025-05-06 15:36
文章核心观点 AKROPOLIS GROUP通知投资者安排固定收益投资者会议,可能进行欧元计价绿色高级无担保债券发行,所得款项用于再融资现有债券 [1][2] 分组1:会议与发行安排 - 公司已委托花旗环球金融欧洲公司、荷兰国际集团银行和瑞典北欧斯安银行安排一系列固定收益投资者会议,从2025年5月6日开始 [1] - 可能进行以欧元计价的基准绿色RegS高级无担保债券发行,具体取决于市场条件 [1] - 交易路演演示材料将提供 [1] 分组2:债券评级 - 债券预计被标准普尔和惠誉评为BB+ [1] 分组3:资金用途 - 公司打算将债券发行所得净收益用于再融资2026年到期的3亿欧元2.875%有担保债券 [2] - 现有债券收益用于资助符合条件的绿色项目组合,新债券所得款项使用符合绿色金融框架 [2] 分组4:赎回安排 - 若公司能以满意条款完成交易,将行使现有债券的全额赎回选择权 [3]
离岸金融是沪港金融协同发展核心引擎
第一财经· 2025-04-29 20:02
上海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关系 - 上海与香港是相互依存、协同共进的命运共同体,上海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坚强后盾与重要补充[1] - 离岸金融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力量,为沪港带来全新发展机遇[1] - 香港已具备强大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历经"惊涛骇浪"考验[1] 上海离岸金融对香港的潜在影响 - 上海离岸金融业务可能分流部分香港业务,内地税收优惠吸引金融机构转向内地[2] - 上海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薪酬待遇等优势可能导致香港金融人才流入[2] - 上海金融产品创新加快,离岸人民币产品缩小香港先发优势,加剧市场竞争[2] 上海离岸金融对香港的积极影响 - 沪港在人民币跨境流动、离岸金融产品创新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3] - 香港作为上海与国际市场桥梁作用增强,内地企业通过香港开展跨境业务[3] - 上海为香港提供本外币资金支持,成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稳定器和安全阀[3] 香港强化特色业务优势策略 - 香港应提升人民币清算、交易、投融资服务水平,推动人民币国际化[4] - 推出更多人民币计价金融衍生品,拓展人民币债券市场[4] - 发挥资产管理、私人银行等专业优势,为全球高净值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4] 深化沪港合作交流策略 - 构建紧密金融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5] - 优化跨境支付清算系统,加强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等领域合作[5] - 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离岸经济相关项目提供金融支持[5] 沪港人才培养与引进策略 - 香港加大金融人才培养投入,注重跨学科、国际视野人才[6] - 上海优化人才引进机制,提供有竞争力薪酬和职业发展环境[6] - 加强沪港人才交流合作,促进人才合理流动[6] 沪港金融市场合作具体措施 - 拓展"沪港通""债券通"等互联互通机制,增加交易标的种类[8] - 联合推出沪港股指期货、期权等产品,增强市场吸引力[8] - 共同开发离岸债券、离岸基金等创新产品,设立离岸产业投资基金[8] 沪港金融监管协调合作 - 建立监管部门定期沟通机制,确保监管政策协调一致[10] - 加强金融科技、数字货币等新兴领域监管合作[10] - 建立跨境金融交易风险监测系统,防范跨境金融犯罪[10] 沪港区域协同发展 - 香港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与长三角金融合作[11] - 优化跨境支付清算系统,提高资金流动效率[11] - 为"离岸经济"相关国家提供投融资、风险管理支持[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