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搜索文档
从互鉴之物到文明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5-26 06:13
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当下,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特质弥足珍贵。这也是以物载道,讲述中华文明远航 世界故事的初衷:以文明对话打破偏见,以文化共鸣化解隔阂,让承载5000多年智慧的东方之舟,继续 在文明的星河中扬帆远行。 语言或许不同,器物各有其美,但只要倾听便会发现,不同文明彼此并不陌生。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 作的文化类节目《遇鉴文明》(第二季),正是在文化交汇的水域中启航,让沉静的文物开口说话,也 让过往的智慧照亮当下。 雕刻华夏云纹的印度产碧玉墨水瓶,充满中式水墨风格的毕加索版画《斗牛系列》,收藏在法国卢浮宫 的汉宫春晓题材斗柜……本季《遇鉴文明》每期都从一件见证文明交流融合的"互鉴之物"出发,勾 勒"中国风"吹向世界、"中国美"转化为"世界美"的文化路径。 以酒器鹦鹉螺鎏银壶为例,它诞生于16世纪中期,经由中国广州流转至法国。鹦鹉螺由中国工匠精心镶 扣,壶身的彩绘故事脱胎于元杂剧《西厢记》中"长亭送别"场面,底部托架则刻有法国工匠标识。按照 当时的中外贸易与工艺惯例,银壶主体为中国制造,再由西方工匠添加把手、托架与金属装饰,令其兼 具欧洲古典风格。精巧的银壶体现出中外美学的深度互鉴与无间合作。 《遇鉴文明》第 ...
外媒:莫迪对巴基斯坦强硬表态,巴方回击
环球网· 2025-05-23 20:05
"每一次恐怖袭击,巴基斯坦都将付出高昂的代价。而这笔代价将由巴基斯坦的军队和经济来承担。"莫迪还称,巴基 斯坦将不会从印度拥有权利的河流中得到水。 【环球网报道】综合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印度时报》、彭博社报道,印度总理莫迪当地时间22日在印方发起"朱砂 行动"后首次发表公开讲话,并对巴基斯坦作出强硬表态,称巴基斯坦不会从印度拥有权利的河流中得到水。巴方23日 对此作出回击。 "这些言论充斥着对事实的歪曲和煽动性的说法,明显旨在煽动地区紧张局势,谋取狭隘的政治利益。此类言论不仅体 现了其故意误导公众的企图,还违反了一个负责任国家应奉行的治理准则。"沙夫卡特说。 报道称,莫迪在印度西北部拉贾斯坦邦的一场集会上发表讲话,称要让巴基斯坦的经济和军队为"任何侵犯印度领土的 行为"付出代价,并表示印方不会与巴基斯坦进行贸易或谈判,"即使进行了谈判,也只会涉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 沙夫卡特表示,巴基斯坦在全球打击恐怖主义的行动中一直是一个积极的合作伙伴,任何试图将巴基斯坦与恐怖主义 行为联系起来的暗示都是具有"事实错误和明显误导性的"。他还敦促印度领导层负起责任、保持克制,应通过和平对 话和外交途径解决悬而未决的争端。 ...
加拿大央行行长麦克勒姆:G7讨论的重点是改善关税对话,解决全球贸易体系中的问题。
快讯· 2025-05-23 02:54
G7关税对话 - G7讨论重点为改善关税对话机制 [1] - 目标为解决全球贸易体系现存问题 [1]
加拿大央行行长Macklem:七国集团(G7)讨论“在关税环境中改善对话”。
快讯· 2025-05-23 02:45
G7关税环境对话 - 加拿大央行行长Macklem透露G7正讨论在关税环境中改善对话机制 [1]
“国丝汉服月”展现服饰之美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2 09:30
非遗主题集市汇聚汉服、绒花、丝网花、布料、首饰等商品,吸引了许多年轻人。游园打卡游戏中 融入了非遗技艺,玩家可以体验"清水丝绵"剥茧技艺、缫丝、织布,了解从抽丝剥茧到丝绸织造的过 程。 "国丝汉服月"活动现场。 中国丝绸博物馆供图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季晓芬介绍,"国丝汉服节"已经连续举办八届,今年升级为"国丝汉服月"。6 月,将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办汉服主题活动。 在"雅士沙龙"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传统纺织技艺的数字化保护、非遗技艺在当代服饰设计中 的应用创新、年轻群体与传统手工艺的对话路径"三大议题展开对话。"银瀚论道"邀请多位国家级非遗 代表性传承人分享经验心得。 "国丝汉服月"配套展览"不负古人不负卿——从《长安的荔枝》影视服饰设计说起",探讨当下影视 剧如何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守正创新。"汉服之夜"再现了《长安的荔枝》剧中的唐风服饰,并展示了 多家汉服研究团队的作品,观众可以看到宋代"影金绣"复原,还有融合夹缬、绞缬、苏绣等非遗技艺的 服饰。 本报电(博文)近日,2025"国丝汉服月"系列活动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本届"国丝汉服 月"以"天工霓裳"为主题,旨在展现汉服文化的深厚底蕴与非遗技艺的独 ...
姜再冬会见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中方欢迎并支持巴印通过对话妥善处理分歧
快讯· 2025-05-21 15:33
姜再冬会见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中方欢迎并支持巴印通过对话妥善处理分歧 智通财经5月21日电,姜再冬大使5月20日应约会见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巴伯尔。巴伯尔介绍了巴印局势 情况,强调巴方将坚决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表示高度重视巴中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 系,希望继续就地区形势加强沟通协调。 姜再冬表示,中方重视发展中巴传统友谊和各领域合作,欢迎并支持巴印通过对话妥善处理分歧,呼吁 双方继续保持冷静克制,实现全面持久停火。这符合巴印双方利益,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也是国际社 会普遍期待。中方愿继续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 ...
香港故宫将首次“出宫”来沪 演绎双城“和而不同”理念
解放日报· 2025-05-20 09:47
记者 洪俊杰 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香港故宫)馆长吴志华的话说,今年6月19日来上海举办的"城市脉动—— 中国传统文化再诠释"展览,是香港故宫开馆近3年来首次"出宫"。16位香港艺术家通过绘画、录像、音 乐,装置艺术等多媒体方式,向上海观众演绎"港风"版的中国园林与山水。 发掘出沪港双城所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帮助观众进一步思考"中华文化继承者"的身份意涵,是本 次展览的主要目的。对于吴志华本人而言,作为一位学中国历史的香港市民,能与中国最大古代文化艺 术博物馆产生"连接",是最大的幸运。而这份工作需要的,就如钱穆先生所说,是对中国历史与文 化"怀抱温情与敬意"。 现代与传统对话 吴志华说,此番"出宫"来沪,将假座静安区张园举办,"我们希望把艺术品放在一个公共空间内展 示,让观众在欣赏展品时,也能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城市生活间的关系。"在他看来,建于1882年 的张园有商业设施、文化活动与市民生活,很适合成为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对话的场所。6月21日,香 港故宫还会与解放日报在此举办文化沙龙,两地策展人与艺术家进行深入交流。 比起办展场地的创新,吴志华更关注内容表达的创新:一方面是通过古今对话与中外对话等方式, ...
外交部最新回应,有关中美→
证券时报· 2025-05-19 16:17
5月19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 外交部:中美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对话合作可以取得互利共赢的成果 有记者问:流失海外的珍贵子弹库帛书第二卷和第三卷,通过中美文物返还合作回到祖国,对此有何评 论? 毛宁表示,我也注意到这个好消息,子弹库帛书是中国已经出土的唯一战国帛书,也是迄今发现中国最早 的帛书和首个典籍意义上的古书,具有重要价值。这是中国就历史上流失文物启动主动追索并取得成功的 典型案例。也是中国倡导以对话合作,推动流失文物保护与返还理念的成功实践。我们赞赏美国史密森协 会及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等文博机构所做的努力。事实证明,中美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对话合作,可以 取得互利共赢的成果。我们期待双方加强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 外交部:美国应当采取负责任的政策措施 有记者问:国际评级巨头穆迪已将美国的信用评级下调三级,并警告美国政府的高债务水平。鉴于中国是 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之一,中国如何看待这一降级? 毛宁表示,美国应当采取负责任的政策措施,维护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也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外交部:中方反对并谴责针对民用设施和平民的攻击 外交 ...
国际知名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以雕塑为媒,推动中西文明深度对话
环球时报· 2025-05-19 06:58
文化出海战略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推介中国特色文化 [1] - 中国文化在海外不断创造夺目成绩,推出"文化出海TALK"系列访谈邀请不同领域亲历者分享经验 [1] - 吴为山雕塑《紫气东来·老子出关》在俄罗斯国立工艺美术大学落成,是莫斯科首座中国传统文化主题大型雕塑 [1] 雕塑艺术国际化 - 吴为山长期以雕塑推动中西文明对话,作品在韩国、巴西、德国、法国、意大利、希腊、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户 [2][7] - 雕塑《孔子》铜像永立巴西库里蒂巴市政中心广场,该广场被命名为"中国广场" [2] - 《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在希腊雅典古市集广场揭幕,希腊文明首次将中国艺术家作品立于文化核心之地 [2] 艺术传播理念 - 艺术作为人类心灵镜子,能映照时代与国家,彰显人类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 [3] - 雕塑跨越时空障碍,具有强烈表现力,是极具传播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 [3] -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外国人需借助文化载体理解,雕塑能突破语言和空间限制 [3] 创作方法论 - 雕塑以石材、不锈钢等材料凝固艺术家的精神内涵与人文价值 [4] - 创作历史人物时深入研究其思想学说、时代背景、生活环境与精神状态 [5] - 确立"中西文化对话"创作主题,选择代表性人物进行艺术性对话 [6] 成功关键因素 - 雕塑作品走出去的四大原因:历史人物贡献、中国经济发展、独特文化表达、面向未来的对话价值 [7] - 已创作600多尊雕塑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户 [7] 数字化传播策略 - 提出"馆际协同+数字化"策略,结合博物馆历史作品与美术馆当代创作 [9] - 开发数字展厅、视频讲解、线上导览,让海内外观众"在线游展" [9] - 中国美术馆联合全国博物馆策展,展出书法、雕塑、绘画等珍品 [9] 文化传播建议 - 文化传播应是全民参与、立体化推进的事业 [11] - 需展示中国历史优秀文化成果和当代创造 [11] - 传播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国家地区调整内容形式方法 [12] - 年轻艺术家需深入学习中国文化,了解目标国家文化背景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