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日战争
icon
搜索文档
听!十位老兵的抗战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7-07 06:52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章主要围绕多位抗战老兵的英雄事迹展开,以下是关键要点总结: 抗战老兵事迹 - 抗战老兵李德富曾加入八路军苏鲁支队,后担任鲁南铁道大队长枪队政治指导员,参与扒火车、截铁路、炸桥梁等行动破坏日军运输线[24][25] - 抗战老兵刘德山1942年加入新四军四师,转战豫东各地,参与攻打日伪汉奸的战斗[26][27] - 抗战老兵郄顺祥1944年加入当地游击队,主要干扰和偷袭日军驻守的炮楼[28][29][30] - 抗战老兵孟繁德13岁参加八路军卫生训练队,担任卫生员期间多次冒险穿越敌占区护送伤员[31][32][33] - 抗战老兵张玉和14岁投身青年报国会,为八路军在封锁沟壁挖掘"脚窝儿"帮助部队通过敌人封锁线[33][34] - 抗战老兵鲍启太11岁多次申请参军,后成为新四军卫生员,在战场上保护伤员[35][36][37] - 抗战老兵赵明秀14岁参加八路军,初期负责侦察敌情,后成为重机枪射手[38][39][40] - 抗战老兵景宝梅18岁参军担任卫生兵,多次在前线抢救伤员[41][42][43] - 抗战老兵张庆功16岁加入抗日游击队,参与保护群众生产和多次战斗[44][45][46] - 抗战老兵武恩20岁参加游击队,后担任敌后武工队班长,与日军近身肉搏[46][47][48] 战斗经历 - 李德富参与击毙日军高级特务渡边一郎的行动,并参与沙沟受降迫使日军向游击队缴械[25] - 刘德山在永城二十里铺战斗中腿部受伤7处仍坚持战斗[27] - 郄顺祥参与攻下南方口炮楼的行动,战斗中背部中3枪[30] - 孟繁德曾3次护送重伤员穿越敌占区,多次与日军擦肩而过[32][33] - 张玉和在执行任务时险些被子弹击中[34] - 鲍启太在山东枣庄战役中左胸受伤[37] - 赵明秀多次与日军机枪对战,军帽和军装曾被子弹打穿[40] - 景宝梅在前线抢救伤员时被弹片划伤脸颊[42][43] - 张庆功在突围时小腿被子弹贯穿[45] - 武恩在与日军肉搏时胸部被刺中[47] 战后生活 - 李德富离休后经常到中小学作义务宣讲[25] - 刘德山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26][27] - 郄顺祥每天读报看新闻,关心国家发展[30] - 孟繁德扎根长春继续从事医疗工作[33] - 张玉和投身北运河治理工作[34] - 鲍启太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向孩子们讲述抗战故事[37] - 赵明秀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40] - 景宝梅参与治理沂河和建设跋山水库[44] - 张庆功转业到地方工作[46] - 武恩被分配到大西南工作,退休后仍关心国家大事[48]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
人民日报· 2025-07-07 06:52
抗日战争起点与初期抵抗 - 1931年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起点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2] - 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 号召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2] - 东北抗日联军在1937年秋发展到11个军3万余人规模 [2] 全面抗战爆发与战略部署 - 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 [4] - 中共中央次日发布通电呼吁全民族抗战 [4] - 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南方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形成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协同作战格局 [6] 重要战役与军事行动 - 1937年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1000余人 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 [8] - 1938年台儿庄大捷成功阻击日军进攻 [12] - 1940年百团大战投入105个团20余万兵力 沉重打击日军 [15] 战略物资与后勤保障 - 1942-1945年驼峰航线运输80多万吨战略物资支援中国抗战 [15] 抗战胜利与历史意义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签署投降书 [17] - 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 [17] - 抗战展现出空前民族觉醒与战斗意志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 [18]
一封镌刻在灯柜上的抗战家书
人民日报· 2025-07-07 06:52
历史文物与抗战精神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藏有国家一级文物褐色灯柜,高80厘米,顶面46厘米见方,刻有"勿忘国难,努力学习,强我中华"等文字及"傅常"落款与印章 [2] - 灯柜顶面四角刻"福"字,中部开裂处及柜门居中位置均刻有傅常出征前留下的家书内容,体现抗战将士的家国情怀 [2][4] - 傅常生于1887年,四川潼南人,曾参加广州起义等革命活动,1937年随刘湘出川抗战,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 [2] 川军抗战动员 - 1937年七七事变后,刘湘通电请缨抗日,8月25日发布《告川康军民书》号召四川军民全力抗战 [3] - 9月5日四川省抗敌后援会在成都少城公园举行万人大会欢送出川将士,邓锡侯发表"战如不胜,决心裹尸以还"的誓师宣言 [3][4] - 傅常等将士出征前预立遗嘱,其妻将家书镌刻于灯柜以教育后人并永久保存 [4] 抗战精神传承 - 灯柜作为历史见证物保存至今,柜上文字引发观众共鸣,人们通过默念"勿忘国难,努力学习,强我中华"铭记历史 [4] - 抗战时期无数将士告别家人奔赴前线,以热血生命展现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铮铮铁骨 [4] - 先辈家国情怀激励新时代奋进,为实现民族复兴担当责任 [4]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陈中柱:英勇无畏的“断头将军”
新华网· 2025-07-04 09:58
历史事件还原 - 淮剧《燃尽硝烟》以抗日将领陈中柱遗孀王志芳向日军索还丈夫头颅为叙事主线,还原其英勇抗战事迹[3] - 1941年6月5日陈中柱率第4纵队在兴化遭日伪军拦截,身中数弹牺牲,时年35岁[3] - 日军割走陈中柱头颅后,其夫人王志芳怀胎六月独闯日军司令部索回头颅,完成全尸安葬[3] 人物生平与贡献 - 陈中柱1906年生于江苏建湖农民家庭,早年参与国民党支部筹建并与土豪斗争,后考入黄埔军校第6期[4] - 1937年任国民政府战地特种团少将团长,参与台儿庄战役,1938年转任鲁苏皖边区游击第4纵队司令[4] - 在苏北抗日期间组织政工队出版《战地新闻》,联合新四军击沉日军汽艇2艘,宣传国共合作抗日[4] 历史评价与纪念 - 1945年被追晋为中将,1987年获江苏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2014年入选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3] - 家乡建湖县草堰口中柱初级中学设立陈中柱史料陈列室,并以其夫妇命名奖学金激励学生[5] - 淮剧《燃尽硝烟》通过地方戏剧形式展现其"断头不屈"的民族气节,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5]
抗日英雄谱丨缴获枪支可装备一个排!他在枪林弹雨中拼杀120余次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03 19:50
抗战英雄任常伦的生平事迹 - 任常伦1921年出生于山东黄县(现龙口市)贫苦家庭 父母早亡由叔父收养 1938年17岁加入胶东抗日自卫团 1940年8月参加八路军 [1] - 入伍初期使用刀和手榴弹作战 后通过偷袭日军士兵缴获第一支枪 该枪在战斗后被奖励给他 [3] - 194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作战勇猛 三次从战场救出战友 曾用绑腿带拖回负伤班长史德明 [3][5] - 参军四年间参加120余次战斗 缴获枪支可装备一个排 [5] 英雄的战斗表现 - 1944年升任副排长 出席山东军区战斗英雄会议 获"一等战斗英雄"称号 [7] - 在长沙堡战斗中 面对10倍于己的敌人 高喊"我们没有子弹有刺刀 人在阵地在" [1] - 带领32名战士抢占制高点 打退日军4次冲锋 弹药用尽后带头与敌白刃战 连续刺死5名日军后牺牲 年仅23岁 [9] 英雄的纪念与影响 - 1945年胶东人民捐铜器铸造高2米重5000斤的铜像 立于英灵山顶 [11] - 胶东国防剧团创作《战斗英雄任常伦》歌曲传唱至今 [11] - 生前所在连被命名为"任常伦连" 家乡孙胡庄更名为"常伦庄" [13]
烽火砺肝胆 杀敌无所惧(时空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7-03 08:31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按照要求整理的关键要点: 抗战老兵黎洪的生平 - 黎洪1924年10月出生于香港,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港九大队 [5] - 1943年因表现优异被调到东江纵队司令队,负责司令部保卫工作 [8] - 194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11] - 抗战胜利后,东江纵队主力撤往山东,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 [12] - 1958年转业到广东省水电厅工作 [12] 抗战经历 - 1942年初参与护送"水客"(后证实为文化名人)回内地,共撤离800余名进步文化界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及其家属 [6][7] - 1944年5月参与东莞梅塘战斗,与约500名日军激战,最终击毙、打伤40多名日本兵 [9] - 1944年5月到年底带领第五大队南虎队第二中队沿东江打游击,依靠群众帮助多次化险为夷 [11] 革命信念 - "国难当头,怎能不站起来反抗"是黎洪参加抗战的初衷 [6] - "怕死就不革命,革命就不怕死"展现了坚定的革命意志 [9] - "党和人民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我要为老百姓而战"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1] 晚年活动 - 近年来常参加宣讲活动,向学生讲述抗日故事 [12] - 希望年轻人永远跟党走,努力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12] 注:原文中未提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故按照要求仅整理与人物生平相关的关键信息。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烈蒋志英:铁血骁将誓守海门
新华社· 2025-07-01 16:54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内容主要涉及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不包含公司和行业相关信息。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关于公司和行业的关键要点。建议提供包含企业动态、市场数据或行业趋势的新闻素材以便进行分析。
日军疯狂围剿抗日英雄杨靖宇的相册在辽宁曝光
新华网· 2025-07-01 16:26
历史相册曝光 - 一本记录日本关东军围剿抗日英雄杨靖宇的历史相册近日在辽宁沈阳曝光 [1] - 相册中一张照片记录了关东军杀害杨靖宇后在其头颅前合影的场景 [1][3] - 该相册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提供了有力罪证 [1][4] 相册内容与背景 - 相册名为《吉林通化间岛三省治安肃正工作纪念写真帖》,由日本关东军于1941年出版发行 [3] - 相册包含近百张照片,记录了1939年至1940年关东军围剿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 [3] - 照片中关东军与杨靖宇头颅合影的目的是自我宣扬并威胁东北民众,但反而激起了反抗意识 [3] 杨靖宇与东北抗日联军 - 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3] - 在敌我力量悬殊、环境艰苦的情况下,杨靖宇率领抗联开展山地游击战,成为日寇的强劲对手 [3] -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吉林省濛江县附近壮烈殉国,年仅35岁 [3] - 敌人剖腹后发现其胃中仅有草根、树皮和棉絮,无粮食 [3] 相册的历史意义 - 相册是日本关东军自我宣扬的内部资料,现成为侵华战争的有力罪证 [4] - 相册从侧面反映了杨靖宇和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战历史 [4]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炸不垮的山城
新华社· 2025-06-27 18:39
炸不垮的山城 6月5日一早,90岁的程铭从床上起身,身体站不稳,却执意要出门。他对老伴说:"我一定要去,我没 有第二个80周年了。" 这天,他要参加重庆大轰炸纪念日活动。6月5日,重庆全城拉响防空警报,举行纪念活动,向在重庆大 轰炸中遇难的同胞致哀,警醒市民勿忘历史。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 际,今年的活动也邀请了程铭等大轰炸亲历者参加。 大轰炸中,程铭的多位亲人被夺走了生命,只有他幸运地活了下来。 "雷锋的士"把程铭和老伴送到了位于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的活动现场。那段时间,程铭身体虚弱,躺在 床上,已经很多天没下楼了。当天早上出门天气凉,程铭还穿着毛背心。当防空警报响彻重庆上空,程 铭的思绪也回到了80多年前。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的战略地位迅速提升,成为中国战时首都和大后方政治、 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也成为侵华日军的重要军事目标。 1938年2月18日,侵华日军集中主要航空兵力,开始对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进行地毯式轰炸,山城随即沦 为一片火海。 1939年5月3日至4日,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土地上制造了历史上罕见的空中大屠杀,向重庆人口最密集的 住宅区投弹,死者几乎全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日军当年在此开始走向败亡——重访深河桥
新华网· 2025-06-27 09:00
历史事件回顾 - 深河桥作为贵州独山县北部交通要道上唯一横跨深谷的桥梁,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始建于明隆庆年间[1] - 1944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为阻止日军北上,中国军队炸毁深河桥,成为侵华日军走向失败的历史见证[1][3] - 日军在黔南地区烧杀掳掠,造成"黔南事变",当地各族人民组成村寨护卫队进行抵抗[2] 遗址保护与开发 - 深河桥抗战遗址于2020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3] - 2023年深河桥所在的麻万镇麻抹社区被纳入全省第三轮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3] - 当地以"深河桥抗战文化遗址"为核心,划分为"抗战文化研学区和乡村文化体验区",发展红色旅游助农增收[4] 交通设施变迁 - 被炸断的深河桥桥墩现掩映在树林间,一旁重建的深河桥已成为210国道上的重要桥梁[6] - G75兰海高速上的深河大桥与都独同城大道凌空飞架,见证着独山交通设施的沧桑巨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