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与封存

搜索文档
倒计时3天!第四届气体分离产业大会丨膜分离/吸附/吸收、CCUS/特种分离工艺、材料与装备!
DT新材料· 2025-05-08 00:03
气体分离产业大会核心内容 - 2025第四届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将于5月11-12日在江苏扬州举办,聚焦MOF、COF等新型分离材料量产突破及《巴黎协定》6.4条款下全球碳市场启动机遇 [1][2] - 设置主论坛、4大应用专题(膜分离/吸附分离/化学吸收及CCUS/特种分离)、青年科学家论坛等议程,涵盖宏观政策分析至具体工艺设计全产业链内容 [2][3][4] - 组织参观江苏油田CO2驱油现场和华电句容电厂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实地考察工艺现状 [1][2] 技术前沿与产业化进展 - 分子筛炭膜、钙钛矿陶瓷中空纤维膜等第四代气体分离膜技术实现突破,性能超越传统聚合物膜 [41][42] -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规模化生产技术取得进展,广东碳语新材料实现吨级以上量产 [44][57] - 低能耗CO2捕集技术涌现创新方案,包括相变法、水合物法等,捕集效率提升至85%以上 [44][56] 行业应用与示范项目 - 国家能源集团建成亚洲最大规模(50万吨/年)CCUS全流程示范项目,连续运行周期创国内纪录 [49] - 华电句容电厂万吨级CCUS项目产出99.9%食品级液体CO2,填补中国华电在该领域空白 [55] - 中石油CPECC北京分公司多元复合胺溶剂在佛山1万吨/年烟气CO2捕集项目中稳定运行超150天 [52] 学术与产业协同 -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团队开发出多孔材料创制及分离技术,在电子特气纯化等领域实现产业化 [31][33] -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机构推动纳米纤维焊接技术产业化,实现超疏水聚氨酯膜大规模工程应用 [34][61] - 产学研合作案例包括山东汇海膜材料科技聚酰亚胺膜商业化、天人化学变压吸附技术工业转化等 [46][60]
本周六签到!第四届气体分离产业大会丨膜分离/吸附/吸收、CCUS/特种分离工艺、材料与装备!
DT新材料· 2025-05-05 22:31
气体分离产业大会核心内容 - 2025第四届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将于5月11-12日在江苏扬州举办,聚焦MOF、COF等新型分离材料量产突破及《巴黎协定》6.4条款下全球碳市场机遇 [1] - 大会设置主论坛、应用专题、青年科学家论坛等环节,涵盖气体分离宏观分析、新型材料研发、CCUS工艺应用等主题 [2] - 将组织参观江苏油田CO2驱油现场和华电句容电厂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项目 [1] 技术发展趋势 - CCUS技术成为焦点,涉及低能耗捕集、吸附转化、源汇匹配等方向,国家能源集团已建成50万吨/年全流程示范项目 [3][47] - 膜分离技术取得突破,包括分子筛炭膜、钙钛矿陶瓷膜、聚酰亚胺基膜等,应用于天然气提氦、酸性气体分离等领域 [4] - 吸附分离技术不断创新,新一代碳分子筛实现烯烃/烷烃高效分离,MOF材料达到吨级量产水平 [2][55] 产业化进展 - 多家企业实现技术转化:广东碳语新材料实现MOFs规模化生产,北京美斯顿开发相变法低能耗CO2捕集技术 [54][55] - 工程应用案例丰富:华电句容电厂万吨级CCUS项目产出食品级CO2,中石油完成千吨级催化裂化烟气碳捕集装置 [50][53] - 产学研合作紧密,如中科院过程所与企业合作建立天然气提氦工业试验装置 [41] 学术研究前沿 - 青年科学家在混合基质膜、MOF膜、聚酰亚胺材料等领域取得进展,多篇成果发表于Nature Materials等顶刊 [5][65] - 国际前沿研究包括电驱动碳捕获、柔性多孔框架材料等,新加坡国立大学团队开发可逆空气碳捕集技术 [66] - 多所高校建立专业团队,如浙江大学电子化学品研究所、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先进功能膜团队等 [31][32] 行业生态 - 参会机构覆盖全产业链,包括国家能源集团、中石油、华电等业主单位,以及精微高博、金宏气体等设备/气体供应商 [10][56] - 高校科研力量雄厚,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20余所院校参与学术委员会 [10][13] - 企业展示需求明确,聚焦CO2捕集装备、塔器内件、检测分析设备等细分领域 [15]
本周六签到!第四届气体分离产业大会丨膜分离/吸附/吸收、CCUS/特种分离工艺、材料与装备!
DT新材料· 2025-05-04 21:17
行业趋势与政策 - 《巴黎协定》6.4条款推动全球碳市场启动,为气体分离产业带来新机遇 [1] - 2025(第四届)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将聚焦产业发展趋势、产业化难题及最新科研进展 [1] - 会议涵盖气体分离宏观分析、新型高性能材料、CCUS工艺等热点话题 [2] 技术突破与材料创新 - MOF、COF等新型分离材料实现量产突破,广东碳语新材料公司已具备MOFs吨级量产能力 [1][55] - 中科院团队开发出天然气提氦和脱碳用国产化膜材料及组件,并建立工业试验装置 [41] - 浙江大学团队在电子特气吸附分离纯化领域取得进展,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 [31] - 华南理工大学开发出新一代碳分子筛,实现次埃米级精度烯烃/烷烃分离 [11] 应用场景与示范项目 - 江苏油田CO₂驱油现场和华电句容电厂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将作为实地参观项目 [1][53] - 国家能源集团建成亚洲最大规模(50万吨/年)CCUS全流程示范项目 [47] - 中国石油首个催化裂化烟气千吨级碳捕集装置通过验收 [48] - 华电句容发电CCUS项目产出99.9%食品级液体CO₂,填补集团技术空白 [53] 企业动态与产业化 - 精微高博作为中国氮吸附仪开拓者,推出多款高端分析仪器 [54] - 北京美斯顿开发出MCO2C相变法和水合物法低能耗CO₂捕集技术 [54] - 金宏气体拥有电子气体研发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特种气体产品线丰富 [56][57] - 四川天人在变压吸附气体分离领域实现理论突破,提供全流程技术服务 [58] 科研进展与人才 - 南京大学团队在Science发表酸性天然气膜分离研究成果 [62][63] - 西安交通大学开发柔性多孔框架材料,实现乙烷乙烯高效分离 [60] -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发聚酰胺酰亚胺等新型聚合物材料 [59] - 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在Nat. Mater等刊发表碳分子筛膜研究成果 [64]
中国最长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工程在松原启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4-27 20:25
项目概况 - 吉林石化—吉林油田二氧化碳管道工程(一期)于4月27日在吉林省松原市启动 [1] - 管道设计总长约400公里 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在地下封存二氧化碳量超过400万吨 [1] - 该管道是中国运输距离最长、管径最粗、压力最高、规模最大的二氧化碳管道 [3] - 采用超临界/密相输送技术 途经松原、长春、四平、吉林四市 可吸纳沿线吉林石化等企业的碳源 [3] 技术特点 - 工程采用二氧化碳离心式压缩机增压、全线光纤测漏等先进技术 部分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3] - 二氧化碳封存同时作为石油开采介质 开采效率比传统水介质高20%以上 每年可驱油100多万吨 [3] - 吉林油田已建成中国首个全产业链、全流程CCUS国家级示范工程 [4] 战略意义 - 最终目标是形成"捕集—运输—利用—封存"全闭环碳循环模式 [3] - 该工程将成为吉林省碳排放企业与利用企业的主干碳网 形成覆盖全省的碳产业链 [3] - 促进吉林地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3] 行业背景 -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实现全球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之一 [4] - 中国"双碳"目标持续推进 CCUS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4] - 2024年吉林油田封存二氧化碳41.8万吨 占中国石油封存总量的22% [4]
倒计7个工作日!议程+项目参观!2025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
DT新材料· 2025-04-26 00:00
会议概况 - 2025第四届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将于5月11-12日在江苏扬州举办,聚焦气体分离材料、工艺及CCUS技术[1][8] - 包含主论坛、5大应用专题(膜分离/吸附分离/化学吸收/CCUS/特种分离)及青年科学家论坛,覆盖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全链条[2][3][4][5][6] - 配套江苏油田CO₂驱油、华电句容电厂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实地参观,限额50人[9][55] 技术突破 - **新型材料**:MOF/COF吨级量产工艺突破(广东碳语新材料)、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廖家友团队)、碳分子筛烯烃烷烃分离技术(李忠团队)[1][42][46][56] - **工艺创新**: - 低能耗CO₂捕集技术(北京美斯顿相变法/水合物法)[56] - 电驱动碳捕获(荆延)、变压吸附天然气提氦(罗双江)[44][68] - 酸性天然气膜分离(郭盛团队Science成果)[65] 产业化进展 - **示范项目**:国家能源集团泰州电厂50万吨/年CCUS全流程示范、胜利电厂200万吨/年CO₂驱油封存工程(陆诗建团队设计)[36][49] - **企业动态**: - 精微高博推出国产化吸附分析仪器[56] - 金宏气体实现电子特气国产替代(超纯氨/硅烷混合气)[58][59] - 四川天人能源完成荒煤气资源化技术转化[60] 学术前沿 - **基础研究**: - 多孔材料创制(李晋平)、氟气吸附纯化(鲍宗必)[3][33] - 二维材料掺杂混合基质膜(肖武)、缺陷工程MOF膜(刘国振)[5][67] - **青年力量**:东南大学刘中云(碳分子筛膜)、新加坡国立贾舒悦(超薄MOF中空纤维膜)[66][6] 行业生态 - **参与方**: - 科研机构:中科院山西煤化所/过程所、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12家高校院所[12] - 企业:国家能源集团、中石油、中石化、华电等30余家能源龙头[12][47][52] - **商业合作**:设置展位对接需求,提供技术孵化、工艺包转让等服务[16][18]
日程发布!2025(第四届)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邀您共襄盛举!
DT新材料· 2025-04-22 00:34
行业趋势与政策 - MOF、COF等新型分离材料实现量产突破,推动气体分离技术发展 [1] - 《巴黎协定》6.4条款即将启动全球碳市场,为碳捕集与封存(CCUS)技术创造新机遇 [1] - 2025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将聚焦产业发展趋势、产业化难题及青年科学家创新成果 [1] 技术研发与创新 - 青年科学家论坛展示12项前沿研究,涵盖碳分子筛膜、MOF基混合基质膜、聚酰亚胺衍生物等新型分离材料 [2] - 主论坛报告涉及CCUS技术趋势、多孔材料创制、含氟特气吸附分离等关键领域 [3] - 化学吸收专题探讨低能耗CO2捕集技术,膜分离专题聚焦中空纤维膜在天然气提氦等工业应用 [4][5] 产业化进展 - 广东碳语新材料实现MOFs吨级以上量产,创新工艺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合成 [53] - 国家能源集团建成亚洲最大规模(50万吨/年)CCUS全流程示范项目 [43] - 中石化碳科公司作为全国首个碳全产业链科技公司,提供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综合解决方案 [46] 企业动态 - 精微高博作为中国氮吸附仪开拓者,开发多款高端分析仪器 [52] - 北京美斯顿开发MCO2C相变法和水合物法两种低能耗CO2捕集技术 [52] - 金宏气体拥有电子气体研发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电子特气产品线覆盖超纯氨、高纯氢等 [54][55] 学术与产业融合 - 大会汇聚37家支持单位,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顶尖院校及国家能源集团等龙头企业 [7] - 圆桌讨论聚焦气体分离产业化瓶颈,涉及贫氦天然气提氦等国家战略需求 [68][70] - 往届会议反馈显示产业界与学术界对接效果显著,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