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特种气体
icon
搜索文档
湾芯奖评选火热进行中,部分报名企业风采抢先看!(一)
半导体芯闻· 2025-07-18 19:07
湾芯奖评选活动概况 - 湾芯奖是中国半导体行业极具影响力的评选盛事 截至7月16日已吸引86家产业链企业报名参与[1] - 奖项聚焦半导体全产业链 旨在表彰企业在技术突破 产品创新 生态构建等方面的卓越贡献[1] 参选企业核心技术及业务 - **爱发科中国集团**:以真空技术为核心 产品涵盖薄膜沉积 离子注入 刻蚀等高精度微加工设备 服务电子半导体 平板显示 锂电池等领域[3][6] - **芯鑫融资租赁**:国内唯一专注集成电路 人工智能等产业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注册资本132 09亿元 2025年总资产突破680亿元 70%投向半导体领域[4][5] - **微导纳米(688147 SH)**:以原子层沉积(ALD)技术为核心 国内首家将量产型High-k ALD设备应用于集成电路前道生产线的厂商[8] - **乐孜芯创**:日本RORZE在华全资子公司 专注半导体晶圆传输设备制造 母公司拥有近40年晶圆传输机器人研发经验[9][10] - **安集科技**:高端半导体材料公司 聚焦化学机械抛光液 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等 实现全平台覆盖 国内市场主流供应商[11] - **SEMILAB**:全球领先检测设备供应商 产品应用于光伏 半导体等领域 总部匈牙利 中美设研发中心[12] - **奕斯伟材料**:国内12英寸硅片领先提供商 出货量居国内第一 满产后月产能将超百万片[14] - **中船派瑞特气(688146)**:主营电子特种气体及三氟甲磺酸系列产品 现有85种产品 68种为电子特气 应用于集成电路 显示面板等行业[15][16] - **华封科技**:先进封装设备制造商 全球技术领先团队 分支机构覆盖新加坡 中国多地[17][18] - **埃芯半导体**:聚焦半导体量检测设备 前道量测产品已商用 服务一线晶圆厂 2025年将交付先进封装设备[19][20] - **沈阳科学仪器**:以真空技术为基础 面向半导体 LED等领域的高端装备制造商[21] - **烁科中科信**:国内唯一集成电路离子注入机全系列供应商 工艺覆盖28nm 批量应用于全球芯片制造企业[22] - **华特气体**:国内最大民营特种气体供应商之一 产品出口50多国[23][24] - **兴福电子(688545)**:专注电子化学品研发生产 获国家领导人多次考察 推动湿电子化学品国产替代[25][27] - **清溢微电子**:半导体掩膜版供应商 工艺节点覆盖1um至130nm 产品用于功率器件 射频芯片等领域[28] 行业生态展望 - 湾芯展2025以"芯启未来 智创生态"为主题 推动半导体产业协同发展[29]
工业硅、多晶硅日评:低位整理-20250612
宏源期货· 2025-06-12 11: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工业硅市场供需双弱,行业高库存压力依旧,硅价暂无反转预期,预计短期低位承压运行,后续下行空间或相对有限 [1] - 多晶硅基本面偏弱,成交价下移,预计价格短期难以出现向上的趋势性行情,策略上反弹布空为主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价格数据 - 工业硅不通氧553(华东)平均价格8100元/吨,421(华东)平均价格8700元/吨,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价7560元/吨,较前一天上涨1.96% [1] - N型多晶硅料35.5元/千克,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价34255元/吨,较前一天上涨0.88% [1] - 硅片、电池片、组件、有机硅等产品价格大多持平,仅硅油价格较前一天下降0.36%至13750元/吨 [1] 行业资讯 - 5月汽车产销环比分别增长1.1%和3.7%,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1.2%;1 - 5月产销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0.9% [1] - 光伏行业硅片价格下调,6月硅片企业开工率普遍低于5月,集中在40% - 60%,环比下降3% - 13% [1] - 沧州华宇年产5000吨电子特种气体项目正式投产,采用国产化率达95%的硅烷气生产装置 [1] 基本面分析 - 工业硅北方部分硅企减产,西南产区观望情绪重,复产意愿不足,开工南增北减,整体下滑;需求端多晶硅、有机硅企业减产,硅铝合金企业按需采买,需求减弱 [1] - 多晶硅供给端企业维持减产态势,部分有新增产能投放,预计产量维持在10万吨以内;需求端光伏市场疲软,库存上涨,价格下跌,成交偏弱 [1]
中船特气:营收持续向好 科创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全景网· 2025-05-21 13:4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29亿元,同比增长19.33%,其中电子特种气体收入增长14.07%,三氟甲磺酸系列产品收入增长106.30% [1]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5.16亿元,同比增长17.08% [1] - 三氟甲磺酸系列产品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实现翻番 [2] 收入增长驱动因素 - 电子特种气体下游半导体芯片、液晶显示行业回暖,市场需求增长带动销量上升 [2] - 产品品类拓展至90余种,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加速 [2] - 境内外客户市场拓展成效显著,25种产品交货量同比增加或实现零突破,近二十种产品全球覆盖率提升 [2] - 新设立韩国、日本办事处,完善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区域服务能力 [2] 科技创新成果 - 攻克电子特气吸附精馏技术、同位素分析技术、前驱体定向合成技术等6项技术 [2] - 新研发27种产品,包括高纯三甲基硅烷、高纯四氟化锗等电子特气及三氯化铝、四氯化铪等前驱体产品 [2] - 承担多项国家科技创新任务,参与电子特种气体材料创新联合体项目,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搭建创新协同机制 [3] - 2024年研发投入1.68亿元,同比增长4.64%,占营业收入比例8.72% [3] - 截至2024年末累计获得授权专利318项 [3]
倒计时3天!第四届气体分离产业大会丨膜分离/吸附/吸收、CCUS/特种分离工艺、材料与装备!
DT新材料· 2025-05-08 00:03
气体分离产业大会核心内容 - 2025第四届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将于5月11-12日在江苏扬州举办,聚焦MOF、COF等新型分离材料量产突破及《巴黎协定》6.4条款下全球碳市场启动机遇 [1][2] - 设置主论坛、4大应用专题(膜分离/吸附分离/化学吸收及CCUS/特种分离)、青年科学家论坛等议程,涵盖宏观政策分析至具体工艺设计全产业链内容 [2][3][4] - 组织参观江苏油田CO2驱油现场和华电句容电厂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实地考察工艺现状 [1][2] 技术前沿与产业化进展 - 分子筛炭膜、钙钛矿陶瓷中空纤维膜等第四代气体分离膜技术实现突破,性能超越传统聚合物膜 [41][42] -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规模化生产技术取得进展,广东碳语新材料实现吨级以上量产 [44][57] - 低能耗CO2捕集技术涌现创新方案,包括相变法、水合物法等,捕集效率提升至85%以上 [44][56] 行业应用与示范项目 - 国家能源集团建成亚洲最大规模(50万吨/年)CCUS全流程示范项目,连续运行周期创国内纪录 [49] - 华电句容电厂万吨级CCUS项目产出99.9%食品级液体CO2,填补中国华电在该领域空白 [55] - 中石油CPECC北京分公司多元复合胺溶剂在佛山1万吨/年烟气CO2捕集项目中稳定运行超150天 [52] 学术与产业协同 -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团队开发出多孔材料创制及分离技术,在电子特气纯化等领域实现产业化 [31][33] -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机构推动纳米纤维焊接技术产业化,实现超疏水聚氨酯膜大规模工程应用 [34][61] - 产学研合作案例包括山东汇海膜材料科技聚酰亚胺膜商业化、天人化学变压吸附技术工业转化等 [46][60]
本周六签到!第四届气体分离产业大会丨膜分离/吸附/吸收、CCUS/特种分离工艺、材料与装备!
DT新材料· 2025-05-05 22:31
气体分离产业大会核心内容 - 2025第四届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将于5月11-12日在江苏扬州举办,聚焦MOF、COF等新型分离材料量产突破及《巴黎协定》6.4条款下全球碳市场机遇 [1] - 大会设置主论坛、应用专题、青年科学家论坛等环节,涵盖气体分离宏观分析、新型材料研发、CCUS工艺应用等主题 [2] - 将组织参观江苏油田CO2驱油现场和华电句容电厂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项目 [1] 技术发展趋势 - CCUS技术成为焦点,涉及低能耗捕集、吸附转化、源汇匹配等方向,国家能源集团已建成50万吨/年全流程示范项目 [3][47] - 膜分离技术取得突破,包括分子筛炭膜、钙钛矿陶瓷膜、聚酰亚胺基膜等,应用于天然气提氦、酸性气体分离等领域 [4] - 吸附分离技术不断创新,新一代碳分子筛实现烯烃/烷烃高效分离,MOF材料达到吨级量产水平 [2][55] 产业化进展 - 多家企业实现技术转化:广东碳语新材料实现MOFs规模化生产,北京美斯顿开发相变法低能耗CO2捕集技术 [54][55] - 工程应用案例丰富:华电句容电厂万吨级CCUS项目产出食品级CO2,中石油完成千吨级催化裂化烟气碳捕集装置 [50][53] - 产学研合作紧密,如中科院过程所与企业合作建立天然气提氦工业试验装置 [41] 学术研究前沿 - 青年科学家在混合基质膜、MOF膜、聚酰亚胺材料等领域取得进展,多篇成果发表于Nature Materials等顶刊 [5][65] - 国际前沿研究包括电驱动碳捕获、柔性多孔框架材料等,新加坡国立大学团队开发可逆空气碳捕集技术 [66] - 多所高校建立专业团队,如浙江大学电子化学品研究所、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先进功能膜团队等 [31][32] 行业生态 - 参会机构覆盖全产业链,包括国家能源集团、中石油、华电等业主单位,以及精微高博、金宏气体等设备/气体供应商 [10][56] - 高校科研力量雄厚,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20余所院校参与学术委员会 [10][13] - 企业展示需求明确,聚焦CO2捕集装备、塔器内件、检测分析设备等细分领域 [15]
本周六签到!第四届气体分离产业大会丨膜分离/吸附/吸收、CCUS/特种分离工艺、材料与装备!
DT新材料· 2025-05-04 21:17
行业趋势与政策 - 《巴黎协定》6.4条款推动全球碳市场启动,为气体分离产业带来新机遇 [1] - 2025(第四届)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将聚焦产业发展趋势、产业化难题及最新科研进展 [1] - 会议涵盖气体分离宏观分析、新型高性能材料、CCUS工艺等热点话题 [2] 技术突破与材料创新 - MOF、COF等新型分离材料实现量产突破,广东碳语新材料公司已具备MOFs吨级量产能力 [1][55] - 中科院团队开发出天然气提氦和脱碳用国产化膜材料及组件,并建立工业试验装置 [41] - 浙江大学团队在电子特气吸附分离纯化领域取得进展,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 [31] - 华南理工大学开发出新一代碳分子筛,实现次埃米级精度烯烃/烷烃分离 [11] 应用场景与示范项目 - 江苏油田CO₂驱油现场和华电句容电厂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将作为实地参观项目 [1][53] - 国家能源集团建成亚洲最大规模(50万吨/年)CCUS全流程示范项目 [47] - 中国石油首个催化裂化烟气千吨级碳捕集装置通过验收 [48] - 华电句容发电CCUS项目产出99.9%食品级液体CO₂,填补集团技术空白 [53] 企业动态与产业化 - 精微高博作为中国氮吸附仪开拓者,推出多款高端分析仪器 [54] - 北京美斯顿开发出MCO2C相变法和水合物法低能耗CO₂捕集技术 [54] - 金宏气体拥有电子气体研发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特种气体产品线丰富 [56][57] - 四川天人在变压吸附气体分离领域实现理论突破,提供全流程技术服务 [58] 科研进展与人才 - 南京大学团队在Science发表酸性天然气膜分离研究成果 [62][63] - 西安交通大学开发柔性多孔框架材料,实现乙烷乙烯高效分离 [60] -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发聚酰胺酰亚胺等新型聚合物材料 [59] - 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在Nat. Mater等刊发表碳分子筛膜研究成果 [64]
倒计6个工作日!日程+参观流程!第四届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
DT新材料· 2025-04-28 23:40
行业趋势与政策背景 - MOF、COF等新型分离材料实现量产突破,推动气体分离技术升级 [1] - 《巴黎协定》6.4条款启动全球碳市场,加速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商业化 [1] - 政策与能源环境挑战驱动气体分离产业创新,聚焦材料研发与应用场景拓展 [1] 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进展 - 膜分离领域:分子筛炭膜、钙钛矿陶瓷中空纤维膜等高性能材料研发取得进展,应用于天然气提氦、酸性气体分离等场景 [5][6] - 吸附分离技术:煤电烟气低压吸附碳捕集、柔性多孔框架材料温室气体捕获等技术实现工程示范 [6] - CCUS工艺创新:低能耗CO₂捕集技术(如相变法、水合物法)、化学吸收法优化等降低能耗30%以上 [43][44] -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规模化生产突破,广东碳语新材料实现吨级量产 [44] 应用场景与示范项目 - 江苏油田CO₂驱油、华电句容电厂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展示捕集与封存技术落地 [1][10] - 工业领域:石化行业催化裂化烟气CO₂捕集、电子特气纯化(如超纯氨、氧化亚氮)等技术应用成熟 [45][46] - 能源企业需求:国家能源集团、中石油等推动50万吨级CCUS全流程示范项目 [35][38] 学术与产业协同 - 大会汇聚200+顶尖专家,覆盖政产学研用金全链条,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等机构 [12][13] - 青年科学家论坛聚焦微孔有机分子筛、混合基质膜等前沿方向,推动成果转化 [7][48] - 企业参与度高,精微高博、金宏气体等设备商与学术团队联合开发检测分析技术 [43][45] 商业化与市场动态 - 会议通票定价1500-3500元/人,展位聚焦CO₂捕集装备、塔器等细分领域 [15] - 初创企业融资活跃,如广东碳语新材料获超1亿元Pre-A轮融资 [44] - 国际技术合作加强,新加坡国立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参与研发 [53][56]
倒计6个工作日!议程+项目参观!2025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
DT新材料· 2025-04-26 22:41
行业趋势与政策 - 《巴黎协定》6.4条款即将启动全球碳市场,推动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发展[1] - 气体分离产业面临能源与环境双重挑战,新型分离材料如MOF、COF实现量产突破[1] - 2025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将聚焦产业发展趋势、产业化难题及最新科研进展[1][2] 技术突破与材料创新 - 新型高性能气体分离材料成为焦点,包括膜分离、吸附、吸收材料及工艺[2] - MOF材料规模制备取得进展,广东碳语新材料实现吨级以上量产水平[3][57] - 分子筛炭膜、钙钛矿陶瓷中空纤维膜等新型膜材料在天然气提氦、CO2分离领域表现优异[4][5] 碳捕集与利用技术 - 低能耗CO2捕集技术成为研发重点,北京美斯顿开发MCO2C相变法捕集技术[3][56] - 江苏华电句容电厂建成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填补中国华电在碳捕集领域空白[9][55] - 化学吸收法、变压吸附技术在CO2捕集中实现工业应用,如中石油千吨级碳捕集装置[4][52] 产业化与工程实践 - 国家能源集团建成亚洲最大规模50万吨/年CCUS全流程示范项目[49] - 中科院团队开发天然气提氦连续工业试验装置,实现膜组件国产化[43] - 江苏油田CO2驱油现场展示CCUS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1][9] 学术研究前沿 - 青年科学家论坛聚焦气体分离材料创新,涵盖MOF基混合基质膜、聚酰亚胺材料等[6] - 多孔框架材料设计取得突破,西安交通大学团队实现乙烷乙烯高效分离[62] - 南京大学团队在酸性天然气膜分离领域发表Science论文,推动技术革新[64][65] 企业动态与商业化 - 金宏气体拥有电子气体研发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产品包括超纯氨、高纯氢等特种气体[58][59] - 四川天人化学在变压吸附领域实现理论突破,提供工业气体分离整体解决方案[60] - 北京精微高博作为中国氮吸附仪开拓者,推动材料表征技术发展[56]
倒计7个工作日!议程+项目参观!2025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
DT新材料· 2025-04-26 00:00
会议概况 - 2025第四届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将于5月11-12日在江苏扬州举办,聚焦气体分离材料、工艺及CCUS技术[1][8] - 包含主论坛、5大应用专题(膜分离/吸附分离/化学吸收/CCUS/特种分离)及青年科学家论坛,覆盖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全链条[2][3][4][5][6] - 配套江苏油田CO₂驱油、华电句容电厂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实地参观,限额50人[9][55] 技术突破 - **新型材料**:MOF/COF吨级量产工艺突破(广东碳语新材料)、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廖家友团队)、碳分子筛烯烃烷烃分离技术(李忠团队)[1][42][46][56] - **工艺创新**: - 低能耗CO₂捕集技术(北京美斯顿相变法/水合物法)[56] - 电驱动碳捕获(荆延)、变压吸附天然气提氦(罗双江)[44][68] - 酸性天然气膜分离(郭盛团队Science成果)[65] 产业化进展 - **示范项目**:国家能源集团泰州电厂50万吨/年CCUS全流程示范、胜利电厂200万吨/年CO₂驱油封存工程(陆诗建团队设计)[36][49] - **企业动态**: - 精微高博推出国产化吸附分析仪器[56] - 金宏气体实现电子特气国产替代(超纯氨/硅烷混合气)[58][59] - 四川天人能源完成荒煤气资源化技术转化[60] 学术前沿 - **基础研究**: - 多孔材料创制(李晋平)、氟气吸附纯化(鲍宗必)[3][33] - 二维材料掺杂混合基质膜(肖武)、缺陷工程MOF膜(刘国振)[5][67] - **青年力量**:东南大学刘中云(碳分子筛膜)、新加坡国立贾舒悦(超薄MOF中空纤维膜)[66][6] 行业生态 - **参与方**: - 科研机构:中科院山西煤化所/过程所、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12家高校院所[12] - 企业:国家能源集团、中石油、中石化、华电等30余家能源龙头[12][47][52] - **商业合作**:设置展位对接需求,提供技术孵化、工艺包转让等服务[16][18]
倒计时8个工作日!聚焦膜分离/吸附/吸收、CCUS/特种分离工艺、材料与装备!2025(第四届)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
DT新材料· 2025-04-24 23:50
行业趋势与政策 - MOF、COF等新型分离材料实现量产突破,推动气体分离技术发展 [1] - 《巴黎协定》6.4条款即将启动全球碳市场,加速CCUS技术商业化 [1] - 2025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将聚焦产业发展趋势及产业化难题 [1] 技术突破与创新 - 江苏油田CO2驱油现场和华电句容电厂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展示实际应用案例 [1] - 广东碳语新材料实现MOFs材料吨级以上量产,创新工艺在常温常压下合成 [52] - 北京美斯顿开发MCO2C相变法低能耗CO2捕集技术,显著降低能耗 [51] 学术研究与产业化 - 清华大学李俊华团队在燃煤电厂、工业炉窑等领域实现NOx和VOCs减排技术工业化应用 [28] - 浙江大学鲍宗必团队在高性能吸附分离材料设计构建方面取得突破,成果实现产业化 [30] -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李南文团队孵化企业完成多轮融资,发表130余篇高水平论文 [35] 企业实践与示范 - 国家能源集团建成亚洲最大规模泰州电厂50万吨/年CCUS全流程示范项目 [45] - 中国石油首个应用于催化裂化烟气处理的碳捕集装置通过验收 [46] - 江苏华电句容发电有限公司建成中国华电首套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示范工程 [50] 产业链协同 - 大会汇聚EPC企业、业主单位及龙头企业,促进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合作 [1] - 精微高博作为中国氮吸附仪开拓者,提供高端分析仪器研发制造服务 [51] - 金宏气体拥有电子气体研发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产品包括超纯氨、高纯氢等 [54] 青年人才培养 - 青年科学家论坛集聚全球青年力量,展示最新研究成果 [1] - 东南大学刘中云教授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在气体分离膜领域取得突破 [61] - 南京工业大学刘国振副教授在MOF膜材料研究方面发表多篇顶刊论文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