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家国情怀
icon
搜索文档
见贤思齐丨拾取战火里的星火《战火记忆》系列文章读后感
栏目定位与目标 - 开设《见贤思齐》栏目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分享心得、感悟与实践来凝聚奋进力量 [1] - 栏目旨在通过比较寻找差距、反思明确方向、借鉴实现提升,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1] - 最终目标是为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贡献力量 [1] 内容特色与价值 - 《战火记忆》栏目通过老兵口述系列文章进行抢救性记录,保存即将散落的个体经历 [2][3] - 文章用生命书写的文字是仍在跳动的脉搏,让读者触摸民族在绝境中奋起的温度与力量 [2] - 细节让宏大的抗战叙事长出了毛细血管,使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铅字而是活的历史 [3] - 栏目用最硬核的真实一手史料对抗网络时代对历史的解构和二手谎言,带着体温与伤疤的记忆更接近历史现场 [5] 精神内涵与传承 - 爱国是老兵们去形容词的朴素行动,如杨宏昌在伏击日军时身上被弹片划开数道口子仍坚持冲锋 [4] - 家国情怀体现在胡正先12岁时红军就是我的家的执念,以及刘丰顺在抗大练刺刀练到胳膊酸痛仍不放弃的韧劲 [4] - 老兵们对和平的珍视体现在聂兴民惦念牺牲的战友、张明在养老院仍把被子叠成豆腐块等细节中 [6] - 英雄被定义为在关键时刻选择挺身而出的普通人,传承就是接过火把继续前行 [4][7] 实践应用与转化 - 《战火记忆》为灵魂开具处方,当抱怨工作辛苦时可想想冯则连在朝鲜冰天雪地里三天埋雷千余枚的坚守 [7] - 纪检监察干部应从故事中汲取力量,像丁位西守护伤员那样守护群众利益,像刘丰顺那样带队伍担当作为 [7] - 要把老兵们的战火精神转化为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际行动,在反腐败的战场上做出新的成绩 [7] - 需要把守住阵地的信念、冲过去就是胜利的勇气,化作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正风肃纪反腐的坚定行动 [7]
青春华章|勇担时代重任,激扬最美青春年华
环球网· 2025-10-16 14:22
活动概况 - 2025年10月12日晚,“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海大学举行 [1] - 活动结合新时代治水安邦、兴水利民的伟大实践,通过主题演讲、情景演绎、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进行 [1] - 活动旨在激励广大青年在复兴征程上勇毅前行,汇聚新时代青春报国的和声 [1] 行业实践与人才发展 -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建成世界领先的梯级泵站群,使南水北调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1] - 钮新强院士将严谨专注融入三峡工程的设计建设,铸就世纪工程的坚实基座 [1] - 张金良总工程师因年少亲历黄河水患而立志治水,主持黄河古贤水利枢纽设计,用毕生所学守护黄河安澜 [1] - 国家发展的宏伟事业是青年施展才华的最佳平台,将个人所学用于解决国家发展的现实课题能使青春与时代同进步 [1] 精神传承与创新 - 河海大学校训“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以及红旗渠建设者展现的自力更生、团结协作精神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时代价值 [2] - 红旗渠通水60年来,其精神依然激励着后来者 [2] - 在长江大保护战略背景下,新一代守护者正用新方式延续对母亲河的深情,体现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锐气与智慧 [2] 个人成长与时代机遇 - 奥运冠军张雨霏不断突破自我,立志冲击新奥运目标,在水中感悟奋斗哲理 [3] - “少年门神”严子航怀揣足球梦想与大学梦想,实现赛场和学海双向奔赴 [3] - 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密不可分,民族的未来系于每一位青年的拼搏奉献 [3] - 珍惜伟大时代赋予的机遇,以担当投身实践,在岗位上精益求精,能将青春活力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能 [3]
“全运家书”燃动家国情(人民家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16 06:56
活动背景与规模 - “全运家书”征集活动于今年7月启动,旨在迎接即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 [7] - 活动已收到来自全球各地的两百余封来信,覆盖泰国、印尼、沙特、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新西兰、南非、马达加斯加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7] 参与者与代表性案例 - 前武术运动员陈莉红曾参加1990年北京亚运会并赢得武术项目首枚金牌,她寄来家书并附上当年发行的亚运纪念封,分享其1983年和1987年参加全运会的经历 [8] - 新西兰粤商会会长汪家正曾为广东省乒乓球集训队成员,在1978年广东省运动会中进入单打前八名但未能晋级全运会,他在家书中强调运动员生涯培养的拼搏精神对其创业的影响 [8][9][15] - 美国纽约广府人总会主席罗少领计划在纽约举办“全运文化周”,通过龙狮表演和岭南美食庆祝全运会,并推动中美体育交流 [12][18] - 2025广州国际体育嘉年华传播大使李凯伦的父亲曾参加第三届全运会武术比赛,她目前负责在海外推介十五运会并收集侨胞家书 [11] 活动形式与文化融合 - 意大利罗马中华语言学校通过诗歌朗诵、古筝演奏等中华文化特色活动推广“全运家书”,校长蒋忠华指出全运会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 [12] - 法国巴黎的A2Z艺术画廊举办中法文化交流活动,当地侨胞与广州孩子共同用画笔诠释体育精神 [11] - 活动收集了港澳学生和海外青年学子的寄语,例如香港学生洪凯薇作为十五运会志愿者,积极参与预热活动以促进粤港澳青年交流 [12] 活动意义与影响 - 家书活动与十五运会海外推广紧密结合,通过情感纽带连接全球侨胞,传递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 [7][10] - 海外侨胞如东帝汶侨领林少华和沙特华侨华人联合会林少华均在家书中表达希望通过全运会展示中国的发展成就和团结精神 [12] - 活动强调体育竞技与文化交流的融合,旨在向国际社会传递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形象和发展活力 [9][16][18]
能感动我们,也一定能打动观众
人民日报· 2025-10-16 06:22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创作背景与主题 - 该剧创作历时7年,核心创作动机是探究主角吴石的人生选择,即其从信仰国民党转向支持共产党的心路历程 [2] - 剧集主题聚焦于理想主义者的追求与家国情怀,旨在展现主人公为民族未来甘愿牺牲的精神,而非单纯谍战情节 [3][6] - 故事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主要人物吴石和朱枫在明知可能牺牲的情况下,仍选择为新中国提供情报,剧集重点刻画其奋斗过程而非牺牲结局 [4] 剧本结构与艺术处理 - 剧本结构以吴石人生关键选择为开端,即留在大陆或前往台湾执行任务,而非按其思想转变的时间线展开,以增强戏剧张力 [3] - 创作团队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原则,在尊重主要历史事件、人物关系及结局的基础上,对细节进行合理虚构 [4] - 剧集有意规避传统谍战剧的严刑拷打等动作场面,着重描写人物情感,如对家人的不舍与对战友的深情 [4] 制作团队与史料研究 - 编剧团队包括3位90后成员,分工明确:张玉负责史料梳理,王昊天提供军事专业知识,刘菁芸强化亲情戏份 [5] - 为还原历史背景,团队搜集了大量史料,包括传记、老报纸、老照片、相关小说及影视作品,并获取台湾与香港的案卷资料 [5] - 该剧得到《冷月无声:吴石传》作者郑立提供的一手资料,演员于和伟也参与剧本梳理,提升情感戏与情节的细腻度 [5]
珍爱和平,是对英雄最好的铭记(新语)
人民日报· 2025-10-15 06:12
电影内容与主题 - 影片是《志愿军》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命名为“浴血和平”以铭记为保家卫国浴血牺牲的英雄,包括前线战士和后方谈判代表[1] - 三部曲以宏大历史事件为背景,第三部聚焦于“边打边谈,以打促谈”阶段,旨在展现中国文化与智慧在谈判中的作用以及中国人的勇敢、坚韧[1] - 通过刻画黄继光等英雄人物,影片展现其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及其在关键时刻的抉择,凸显深沉的家国情怀,片中包含超过150个人物[2] 创作理念与人物塑造 - 创作团队着力于人物刻画的细腻动人,例如通过黄继光的两次摔倒来展现其坚韧,使其英雄行为更具真实感和血肉感[2] - 影片设计在人物姓名中嵌入“赵钱孙李”等姓氏,意在讲述“中国人的故事”,使角色形象更多面、更鲜活[2] - 创作历时整整5年,体现了对质量的极致追求和精益求精的态度[3] 社会价值与情感表达 - 影片核心表达之一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不会被遗忘,珍爱和平是对英雄最好的铭记[3] - 通过具体情节如姚庆祥在中立区的牺牲和6万页文件的连夜修改,展现中国文化的力量和民族气节[1] - 影片旨在让当代观众感受到战争中的勇敢与不屈不挠,强调英雄的牺牲精神是永远的荣耀[3]
吉剧《积德泉》:黑土地上升华的家国史诗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14 10:17
剧目核心内容 - 吉剧《积德泉》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创排的大型剧目 [1] - 剧目以吉林老字号“积德泉”酒坊的兴衰为视角 映照关东大地的家国情怀与民族气节 [1] - 剧情时间跨度从民国初年至伪满时期 通过女掌柜“二奶奶”及其家族的生死考验展现抗战精神 [1][2] 主题与精神内涵 - “积德”二字是全剧灵魂 从“诚信经营、以德兴商”的家训升华为危亡之际的民族大义 [2] - 抗战精神被具象化、人情化、伦理化 蕴藏在普通中国人在民族危难时刻的抉择中 [1][2] - 剧目运用“家国同构”的传统叙事智慧 使人、家、国的命运紧密相连 [2][3] 叙事结构与艺术特色 - 以“家”为叙事核心场域 积德泉酒坊既是生产单位更是血脉相连的家族共同体 [3] - 二奶奶的形象融合了当家人的魄力 母亲的慈爱坚忍以及对民族气节的坚守 [3] - 剧目具有浓郁醇厚的吉林地域特色 将黑土地文化密码与红色历史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 [4]
走进高校场馆,上一堂科学课
人民日报· 2025-10-11 10:43
高校科技博物馆与科研精神传承 -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内,北航宇航学院教授、航天员桂海潮为研学学生讲解航天服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1] - 高校博物馆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科技氛围,帮助学生接受精神洗礼并立下科学志向 [2] 科学家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 -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通过展品如归国邮轮票据和牛皮箱,展示钱学森冲破阻挠回国贡献航天事业的经历,激励学生以所学回报国家 [3] - 湖南农业大学袁隆平科学家精神展示馆以袁隆平的话语如“学农爱农,青春无悔”和“成功没有捷径”激励师生,学生从失败中重拾信心进行实验 [3][4] - 吉林大学黄大年纪念馆在原办公室展示黄大年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国取得重大成果的事迹,学生受“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感召 [4] 重大科研项目历程与成果展示 -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百年器象”展厅展示“200号”基地,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内首座自主设计建造运行的屏蔽试验反应堆,由平均年龄23岁多的师生团队知难而进完成 [5][6] - 西北工业大学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展示运—20样机,总设计师唐长红讲述研制历程,校友突破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激励学生托举大国重器 [6] - 大连理工大学校史馆展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模型应用学校科研成果,以及铬锆铜合金接触线助力高铁刷新时速纪录 [6] 科普教育与科学志向培养 -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通过科普活动和思政课如天文学课堂和北斗精神课,激发学生热情,讲解员自豪展示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深空探测应用成果 [7] - 中南大学地质博物馆拥有1.4万余件标本,作为专业实验室和科普窗口,点燃新生学习地质的热情 [8]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包含5个专业展馆如昆虫博物馆和农业历史博物馆,学生通过参观理解农业责任并坚定林业发展志向 [8][9]
从“双节”看海外游子的家国情怀
新华社· 2025-10-11 08:44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 - 全球多地孔子学院举办中秋体验活动,传递中华民族“团圆和谐”的人文理念和“千里共婵娟”的文化审美 [1] - 多国城市举行中秋主题音乐会,慰藉海外华人浓厚的故土情与爱国心 [1] - 中国侨联“亲情中华”艺术团在俄罗斯进行慰侨演出,激发民族自豪感,旅俄留学生愿成为中华文化传播使者 [1] 中国发展与国际影响力 - 新中国成立76年来实现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从一穷二白到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的历史性跃升 [2] - 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以及推动全球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的关键力量 [2] - 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成果惠及150多个国家民众,从“大基建”到“小而美”项目 [2] 中国品牌与科技出海 - 街头疾驰的中国品牌电动车和人们手中的中国品牌手机,显示中国科技发展成果为世界共享 [2] - 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作为“一带一路”版图上的中国印记,由中方工作人员坚守建设 [2]
新华时评:从“双节”看海外游子的家国情怀
新华社· 2025-10-10 11:12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 - 全球多地孔子学院举办中秋体验活动,传递中华民族崇尚团圆和谐的人文理念和千里共婵娟的文化审美 [1] - 多国城市举行中秋主题音乐会,慰藉海外华人浓厚的故土情与爱国心 [1] - 中国侨联“亲情中华”艺术团在俄罗斯进行慰侨演出,激发民族自豪感,旅俄留学生愿成为中华文化传播使者 [1] 中国品牌与科技影响力 - 街头疾驰的中国品牌电动车和人们手中的中国品牌手机显示中国科技发展成果为世界共享 [2] - 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是推动全球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的关键力量 [2]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 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成果惠及150多个国家民众,项目涵盖从“大基建”到“小而美” [2] - 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是“一带一路”版图上的中国印记,中方工作人员在双节期间坚守工地 [2]
新华时评|从“双节”看海外游子的家国情怀
新华社· 2025-10-10 08:07
伴随《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世界各地的中国使领馆举行升旗仪式,为新中国华诞送上 真挚祝福;全球多地的孔子学院举办各类中秋体验活动,传递中华民族崇尚"团圆和谐"的人文理念 和"千里共婵娟"的文化审美;多国城市举行中秋主题音乐会,慰藉海外华人浓厚的故土情与爱国心…… 国庆中秋"双节"同庆,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思念,凝聚起跨越山海的家国情怀。 这份家国情怀,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华文化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国从来都密不可 分。无论身在何处,中国人总会以独特方式表达对祖国的认同与眷恋。这样的情感,凝结在"一寸丹心 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的诗意乡愁中,流淌在清亮二胡、淡远古筝的悠扬曲调中,激荡在《我的祖 国》《黄河大合唱》的嘹亮歌声中。"故乡的音乐在耳畔回响,久久没有散去。"在观看中国侨联"亲情 中华"艺术团慰侨演出后,在俄罗斯高校执教数十年的黄立良感慨不已。同样欣赏了演出的旅俄留学生 关爱表示,"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愿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使者。 这份家国情怀,在中国发展进步的进程中日渐浓烈。新中国成立76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 导下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