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赌回购
搜索文档
对赌回购在投资行业的真实模样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3-30 15:25
回购机制的本质与现状 - 一级市场基金存续期通常为7-8年 但GP往往在投资后4年即要求项目方启动回购 剩余时间用于条款谈判和执行诉讼 [3][4] - 回购压力源于LP对资金周期的刚性要求与创业企业实际发展周期不匹配 例如材料行业成熟需10年以上 但IPO审核趋严导致退出路径受阻 [18][19] - GP通过提高回购利率(从6-8%升至10-12%)弥补计息年限缩短的损失 并搭配返投要求(1亿投资对应1.5-2亿落地)或FA协议实现"一鱼多吃" [13][14][16] 创始人接受回购的深层原因 - 融资过程中机构可能临时增加回购条款 创始人因现金流压力或信息不对称被迫接受 技术背景创业者尤其易受投资人预期影响 [6][7] - 行业普遍存在"公司回购不牵连个人"的话术引导 但实际条款执行时存在隐性风险 且无回购条款的基金占比极低 [8][9] - 优质创始人稀缺 具备完全议价能力的创业者可直接拒绝不利条款 但这类项目通常由GP高层直接对接 [10] 行业结构性矛盾与潜在影响 - GP在签约时即预判未来必然执行回购权 导致条款滥用 部分企业为达标可能采用非常规财务手段 [20] - 银行信贷体系无法覆盖研发型企业的抵押需求 迫使企业接受股权融资附带回购条款 形成恶性循环 [18] - 市场成熟度不足体现为参与者认知割裂:创业者、投资人因所处阶段不同对回购看法差异显著 [21]
一名国资投资人的年终汇报
叫小宋 别叫总· 2024-12-06 11:32
2024年工作总结 - 完成两个投资项目,均实现上市退出对赌回购,创始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1] - 其中一个项目实现down round,进入估值低于上一轮,提高安全垫 [1] - 促成返投落地项目一个,通过核心团队出走成立新公司形式完成实质性迁总部返投 [1] - 针对退出难项目发起集体诉讼,判决后创始人资产被强制变卖以保障权益 [1] - 识别基金有限合伙协议模糊概念,突破LP限制促成第二期资金到账 [1] 2025年工作规划 - 重点抓水下项目、落地难项目和退出难项目 [2] - 加强创投行业思想建设,统一国有资产不流失认知 [4] - 明确创始人需承担对赌回购责任并配合返投落地 [4] 工作方法 - 采取"抓牢、抓细、抓实、抓稳、抓深、抓具体、抓落实"的工作方式 [3] - 听从合伙人领导,募投返退统筹兼顾 [5] - 发动项目创始人,突出重点齐抓共管 [5]
2024,投资人成为六边形战士
叫小宋 别叫总· 2024-12-02 11:38
核心观点 - 投资机构在2024年重点精进六方面能力:对赌回购、返投落地、退出、募资、FA、副业,并通过叠加buff提升技能层级 [1][2] - 国资基金在投资策略中强调对赌回购、返投落地和刚性退出要求,体现其特殊监管属性和操作壁垒 [4][9][12] - 行业募资环境变化导致机构转向专项基金、明池基金等创新模式,传统盲池基金规模收缩 [13][16][18] - FA职能扩展至已投项目退出和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形成双重服务模式 [19][21][24] - 行业降薪压力推动从业者发展副业,包括炒股和新兴变现渠道探索 [25][27][30] 技能1 对赌回购 - 国资基金要求创始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仅公司回购不足以保证LP权益 [4] - 差异化定价并购策略成为解决方案:对投资人高估值、团队低估值实现双赢 [5] - 拖售权与差异化定价组合可替代回购条款,增强投委会通过率 [6][7] 技能2 返投落地 - 返投落地形式分级:从空壳子公司到迁总部,难度递增形成机构壁垒 [9] - 迁总部被视为最高阶返投,直接体现机构资源整合能力和招商价值 [10] 技能3 退出 - 国资基金强制7年退出周期(投资期4年+退出期3年),部分项目仅3年退出窗口 [12] - 优秀退出标准为DPI远超1(如1亿元投资回收2亿元),年化利率退出被视为基础要求 [12] 技能4 募资 - 双币基金转向地方政府资金募集,接受返投条款 [13] - 专项基金和明池基金崛起:前者针对单一项目,后者为预包装项目池供政府选择 [15][16][17] - 传统盲池基金(5-10亿元规模)募资难度显著增加 [18] 技能5 FA - 投资经理需为已投项目提供FA服务直至退出,形成投后管理新常态 [19][20] - 地方政府FA成为新方向:推荐非赛道项目满足招商需求,但不参与投资 [21][23][24] 技能6 副业 - 炒股为主要副业形式,包括T派、小作文派、价值投资派等策略 [27][28] - 部分从业者探索OnlyFans等新型变现渠道,利用行业从业者形象优势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