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

搜索文档
青岛丰富形式系好风纪扣 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8-14 08:10
廉洁教育形式创新 - 青岛市组织近千名年轻干部现场观看廉洁话剧《深渊》 该话剧取材自区属国有企业违纪违法典型案件 [2] - 将廉洁话剧制作成光盘并在全市发放 督促各级党组织自行组织观看 [2] - 连续4年开展年轻干部系列纪律教育 采用主题沙龙和纪法知识答题等方式增强教育感染力 [2] 教育内容与资源更新 - 全面更新全市各级廉洁教育阵地展陈内容 重点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2] - 组织年轻干部就近就便参观学习廉洁教育阵地 [2] -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廉洁元素 编排廉洁文化主题剧目 [3] 教育策略与目标 - 紧盯年轻干部成长关键节点 针对心理需求、接受能力和学习习惯创新教育形式 [3] - 通过朗诵、访谈、讲述等互动活动让年轻干部参与其中 增强教育效果 [3] - 目标是使年轻干部摒弃"看戏"心理 增强拒腐防变免疫力并保持清正廉洁政治本色 [3]
感受用生命刻下的信仰(解码·家书中的廉洁文化)
人民日报· 2025-08-12 06:01
红色文化资源开发 - 平昌县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并创编独幕剧《家书》 通过时空对话形式展现刘伯坚家国情怀 [2] - 2024年文化馆对剧目进行改编 创作团队通过研究史料与实物逐字解读三封家书 还原烈士从求学至就义的心路历程 [3] - 改编新增讲解员角色 以纪念馆展陈为背景针对性解说 延伸至革命信仰深层诠释 突出廉洁操守与忠诚品质 [4] 文化教育推广成效 - 剧目演出后带动纪念馆参观流量 五年内150余名青少年担任小小讲解员 讲述革命故事 [4] - 今年以来纪念馆开展红色故事会等主题活动150余场 吸引3万余名党员干部接受教育 [4] - 纪念馆与40余所大中小学共建教育基地 红色故事宣讲和廉洁主题研学成为常态化活动 [5] 社会影响与精神传承 - 剧目通过家书内容传递"生是为中国 死是为中国"的信仰 引发观众情感共鸣 包括学生与老党员群体 [2][4] - 红色基因与廉洁文化通过舞台剧和展厅形式代代相传 使新一代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 [5]
以多种方式与廉洁文化“相遇”(编辑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8-12 06:01
90年前,刘伯坚烈士英勇就义前写下绝笔,"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我为中国革命没有一文钱的私 产";90年后,在刘伯坚的家乡,独幕剧《家书》上演,展现他追寻真理、坚守信仰的一生。 相隔数十载,人们以这种特别的方式和刘伯坚"重逢"。演出何以打动人心?形式的创新和演绎的用心缺 一不可。认真研究史料和实物、用心揣摩烈士心境,一方舞台让清廉作风和家国情怀可感可亲,从展厅 走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触达更为广泛的人群。 廉洁文化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又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加强新时代廉洁文 化建设,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创新表达。融入短视频、微电影等新媒体呈现形式,打造体验丰富的沉浸 式党课,创作具有感染力的文艺作品……既从厚重底蕴中汲取养分,又以生动实践拥抱时代语境,方能 为廉洁文化带来蓬勃的生命力。 让大家以多种方式与廉洁文化"相遇",相信廉洁的种子会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12日 11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
给当下注入更多向上的能量(编辑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8-07 07:04
贵在内涵之"常"。无论是欧阳修寄给侄儿的家书,还是左权、赵一曼等人的抗战家书,虽内容各异,却 拥有一个共同点:用朴素纸墨,传递恒常的情感与道理。对家人的关怀、对家风的塑造、对美德的传 承,产生了跨越代际、直击人心的精神共鸣,让一代代人展卷感怀。 要在价值之"新"。一些传承廉洁文化的家书,其价值之所以历久弥新,在于它与时代精神的同频共振。 清廉家风连着党风政风,一句"个人的利益,本来是放在后面的"写尽了信仰与勤廉。这不仅与祖辈楹 联"半藏农器半藏书"相承,更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相契合,成为当下推动作风建设的宝贵文化 资源。 回溯家书故事、重温家书情怀,并非简单怀旧,而是为了给当下注入更多可贵的温情、向上的能量。这 正是"家书抵万金"的当代意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07日 13 版) (责编:白宇、卫嘉) "我所要的'名'和'利',是大众所需要的'名'和'利'"……一纸穿越烽火岁月的孙晓梅家书,成为浙江杭州 富阳区纪委监委年轻干部的一堂"入职课"。 这样的家书,为何历经岁月磨洗,依然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
聆听跨越时空的家风故事(解码·家书中的廉洁文化)
人民日报· 2025-08-06 06:21
谢觉哉家风教育 - 谢觉哉通过家书强调子女需参与耕田、挖土、砍柴、拾粪、喂猪、扫地等劳动 培养自立能力 [2] - 谢觉哉要求子女学习刻苦精神 亲自辅导作业并教导"下决心钻进去就不难"的学习态度 [3] - 谢觉哉拒绝儿子赴京探亲请求 因考虑路途费用及接待负担 并自称"焦官"(不挣钱的官)体现廉洁 [4] 廉洁文化建设措施 - 宁乡市将谢觉哉家书微党课纳入党员干部廉政教育 作为纪检干部培训重要内容 [6] - 课程通过实地参观与家书讲解结合 帮助筑牢拒腐防变家庭防线 [2][6] - 法院年轻党员通过课程认识到廉洁奉公意义 承诺工作中坚持公平公正原则 [5] 社会影响与传承 - 谢觉哉以同村勤恳雇工周老倌自比 强调自己是"新社会勤务兵"而非官员 [5] - 谢觉哉禁止子女吃公家饭、坐公家车 不通过职权为子女谋利 [5] - 家风教育通过谱曲传唱诗歌形式在宁乡当地广泛传播 [2][5]
从欧阳修的家书里,读懂了什么?(解码·家书中的廉洁文化)
人民日报· 2025-08-05 06:39
欧阳修纪念馆内,陈艳梅(左一)为学生讲授廉洁主题思 政课。 刘浩军摄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一封信笺,深情满怀。先辈写下的 一封封家书,有谆谆教诲,有缱绻情意,也有家国情怀。字里行间,是言说不尽的襟怀、千重万重的情 思,虽经历岁月磨洗,仍鲜活如初,令人动容。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从古至今,家书既是家人间沟通信息、表达情感的方式,更是传承家风 的载体,承担着家庭教育的职能。优良的家风家教是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今起,本版推出 系列策划"家书中的廉洁文化",在先贤留下的字里行间重温廉洁家风,感悟中华传统美德。 ——编 者 "自南方多事以来,日夕忧汝,得昨日递中书……"上午9点半,江西永丰县欧阳修纪念馆致用阁传出琅 琅书声,这是永丰中学高二(4)班的一堂廉洁主题思政课。 "同学们,刚刚大家朗读的这篇文言文,是欧阳修写给侄儿欧阳通理的一封家书。为什么这样一封家 书,至今还在广泛流传呢?"老师陈艳梅站在展板旁,提出了问题,"大家看展板上家书原文加粗显示的 一行字:'吾在官所,除饮食物外,不曾买一物。'这句话出自家书第三段。为什么把这句话着重展示? 欧阳修又为什 ...
文物中的“清风万里”
人民日报· 2025-08-02 06:00
中国古代廉洁文化的发展 - 四十三年逨鼎铭文记载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记录的"任前廉政谈话",周宣王对单逨提出四个告诫:谨慎施政、遵守制度、公正司法、廉洁自律 [5] - 西周大盂鼎铭文显示周康王告诫大臣盂要效法祖先忠心辅佐王室并"朝夕入谏",体现了早期执政理念 [6] - 学术界传统认为监察制度始于秦代,但西周文物证明相关制度雏形已存在 [5] 清廉官员的典范 - 元代磁州窑瓷枕描绘北宋赵抃"一琴一鹤入蜀"典故,反映民间对清廉官员的崇敬 [6] - 赵抃为官45年呈175篇奏章弹劾权贵,四次入蜀仅携琴鹤改变当地奢靡风气,获宋英宗"中和之政"评价 [7] 文物中的廉洁象征 - 清乾隆海晏河清尊以霁青釉和燕耳设计象征政治清明追求 [8] - 珐华莲塘图盖罐通过莲花纹饰隐喻"清廉"价值观 [8] - 从先秦到清代,文物系统展现"廉为政本""持廉守正"的传统文化脉络 [8]
风采 | 为使清风润古都记全国文明单位、河南省洛阳市纪委监委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28 08:00
党建引领与文明创建 - 洛阳市纪委监委构建"1+4+N"学习体系,以常委会学习为龙头,运用4个载体开展N种特色活动,形成共建共创热潮 [5] - 持续开展"党员学习日"活动,通过专题辅导、现场教学等形式强化理论武装,坚定"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 [3] - 组建"清风志愿服务队",开展清洁家园、文明助交通等志愿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5] 监督执纪与服务发展 -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任务,通过清单化、台账化管理,打好监督"组合拳",2024年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1536份,推动完善机制2130项 [6] - 在养老社保、集体"三资"管理领域开展常态化监督,严肃查处民生领域突出问题 [6] - 规范政商关系,制定24类正面清单和18类负面清单,查处涉企行政执法中的腐败问题,优化营商环境 [7] 激励保护与澄清正名 - 出台保护干事创业25条措施,2024年从轻或免予处分165人,开展澄清正名87人,纠治不担当不作为问题529个 [8] - 采取书面澄清与公开通报结合方式,为受不实举报干部正名,营造干事创业环境 [8] 廉洁文化建设 - 联合文物局打造廉洁教育课堂,挖掘文物中的家风故事,如洛阳匾额博物馆"德重闾里"匾额 [9] - 利用VR技术、互动展陈创新廉洁教育形式,如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重现革命先驱清廉风范 [9] - 制作H5、短视频等新媒体产品传播廉洁文化,提升文明宣传穿透力 [10] 队伍建设与荣誉成果 - 2021年以来获国家级表彰2人、省部级表彰3人,4人获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5] - 2024年5月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将文明创建与队伍建设深度融合 [2][11]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微党课助推家风建设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26 09:44
家风建设与廉洁教育 - 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关系党风政风,需从优良家风中汲取崇德治家、廉洁齐家、勤俭持家的精神养分 [2] - 广西桂林市纪委监委将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开展家教家风主题"微党课"活动,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 [2] - 桂林市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廉洁元素,打造广西家教家风基地(桂林),推出精品课程营造廉洁文化氛围 [2] 红色家风与警示教育 - 桂林市将家风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以良好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 [2] - 通过老一辈革命家如陈云的"三不准"原则等红色家风故事,激励党员干部修身齐家、清白做人 [3] - 桂林市纪委监委定期开展"家庭助廉"活动,邀请党员干部家属学习警示案例,推动家风建设融入日常 [3] 廉洁文化传播与创新形式 - 桂林市纪委监委拓展教育基地外延,开辟廉旅融合线路,搭建线上云端平台,扩大廉洁文化影响力 [4] - 运用新媒体技术如公众号、短视频(如《最是家风香致远》《爱莲说》)宣传廉洁理念,带动社会践行优良家风 [5] - 截至目前,桂林市家教家风基地累计接待4.3万人次党员干部群众,线上家风建设主题内容点击量超20万人次 [5] 未来规划 - 桂林市纪委监委计划深耕"微党课"内容,创新载体形式,强化日常监督中的家风建设,推动社会形成崇廉尚廉新风正气 [5]
文化之约丨让厚植于历史的廉洁文化活起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25 08:16
话剧《于成龙》演出与影响 - 话剧《于成龙》由山西省纪委监委、山西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国方正出版社、山西省文旅厅、山西演艺集团等联合出品,以清代廉吏于成龙为原型,展现其坚守"自省六戒"、为民请命、惩治贪腐的故事 [7] - 该剧于2022年5月首演,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演出70余场,参与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等重大活动,获观众高度评价及多项奖项 [9] - 演出通过跌宕剧情和铿锵语句引发观众共鸣,剧场反响热烈,如演员吟诵"为政以德"时获得经久不息掌声 [7] 艺术创作与历史真实性 - 话剧聚焦于成龙调任直隶巡抚后四年的事迹,包括修河道、整顿吏治、反腐赈灾等,均基于《清史稿》记载,保证历史骨架真实性 [11] - 作品通过虚构细节强化戏剧冲突,实现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平衡,符合"以虚补实"创作范式 [11] -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评价该剧人物塑造突破,融合现实主义真实质感与浪漫主义情怀张力,既贴合历史又呼应当代需求 [7] 于成龙人物形象与精神内核 - 于成龙为官二十余载,历经六省七地,一生清廉恪尽职守,逝世后被誉为"天下廉吏第一" [8] - 剧中刻画其公私分明品性:为公义冒死私开皇家粮仓赈济灾民[7][8],为私情铁面无私处理妻弟刑案[12],体现"情有私偏,法唯公正"原则 [12] - 历史上于成龙制定《示亲民官自省六戒》作为官员行为准则,查办满洲贵族掠卖良民案,顶压释放数百百姓 [13] 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 - 该剧让典籍中的清廉故事"走"出来,使历史廉洁文化"活"起来,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9][15] - 通过永宁书院朗诵声贯穿全剧,揭示于成龙"苍生为念"的为民情怀及对"为何做官、怎样做官"的深刻思考 [15] - 于成龙清俭自持,每日粗米蔬菜,人称"于青菜",其精神品格成为对为政者赤诚、敬畏权力、坚守廉洁的永恒呼唤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