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竞争

搜索文档
贾可:两年了,是时候决断了!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6-07 22:35
行业竞争与内卷现象 - 中国汽车行业近年出现内卷式恶性竞争,表现为不正当价格战、抹黑对手、偷工减料等,导致全行业价值链亏损和亚健康状态[11][16][18] - 部分车企被指内外有别,国内销售车型与出口欧洲车型关键部件存在差异,涉嫌违反环保法规[16][24] - 2024年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将"反内卷"写入政策文件,明确内卷式竞争为恶性行为[22] 企业间公开矛盾事件 - 长城汽车2023年举报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使用常压油箱致排放不达标,比亚迪回应称检测程序存在瑕疵[11] - 2025年重庆论坛上吉利杨学良公开批评行业"贼喊捉贼"现象,呼吁依法解决争议,矛头直指比亚迪[5][7][41] - 比亚迪李云飞通过社交媒体隐喻回击长城魏建军,双方围绕"汽车界恒大"言论展开多轮隔空交锋[31][32] 行业领袖观点与倡议 - 广汽曾庆洪2024年提出反内卷需守住法律底线,反对通过抹黑对手获取流量,但遭遇网络暴力[18] - 吉利李书福2025年新年致辞强调不打价格战,主张技术战、品质战、道德战,呼应中央反内卷政策[26] - 长城魏建军警示行业存在"恒大式"风险,指部分企业过度追求市值而忽视产品本质,商业模式不可持续[28][30] 政策监管动态 - 工信部2024年多次发声整治内卷,指出无序竞争已威胁产业链稳定,需加强标准引领和行业自律[21][24] - 中汽协2025年发布公平竞争倡议,工信部支持整治无序价格战,明确其为内卷典型表现[34] - 国家发改委2025年5月表态将整治突破市场底线的内卷式竞争,维护公平秩序[28]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2025年被视为品牌存亡关键年,需在技术创新与合规经营间取得平衡[45] - 部分观察认为需通过"劣币出清"实现行业洗牌,类比恒大事件才能重建健康生态[24] - 法治化成为共识,杨学良等呼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积压争议(如常压油箱事件),以恢复行业公信力[41][42]
吉利杨学良:行业自律不能全靠人性,法律是自律失灵时的坚实后盾
新浪财经· 2025-06-07 17:23
行业自律重要性 - 行业自律是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守护神,企业需切实履行《汽车行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而非仅作为一纸空文 [3] - 行业自律需在安全、环保等核心问题上坚持公平透明原则,法治精神应在行业充分彰显 [3] - 内卷式恶性竞争(如价格战、人身攻击)破坏行业生态,是低级且自杀式的竞争行为 [3][5] 自律与法律的关系 - 企业是自律主体,其自律程度取决于人性约束,法律是自律失灵时的坚实后盾 [3][4] - 当前行业乱象源于人性负面因素未受遏制,需通过"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建立约束框架 [3][4] - 常压油箱和排放不达标事件是典型违法案例,需公开结论以维护行业公信力 [4] 企业行为规范 - 企业应相互监督尊重,避免损害公共利益(如以次充好、假冒产品)破坏行业形象 [4] - 竞争应围绕价格、价值、技术、品质等多维度展开,而非无道德底线的恶性竞争 [5] - 吉利、长安等车企明确反对内卷,倡导开放式良性竞争与合作共赢 [5] 行业共识与全球影响 - 内卷被视为可持续发展杀手,企业需守住法律、商业道德、可持续发展三条底线 [5] - 随着中国汽车全球影响力提升,自律成为实现全球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5] - 行业呼吁以自律为基石,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展现实力 [5]
吉利汽车杨学良:加强行业自律 共筑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基石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07 15:42
行业自律与公平竞争 - 吉利汽车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呼吁全行业加强自律,坚持公平竞争,共同维护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1] - 行业虽已签订《汽车行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但签约方是否信守承诺存在争议,行业自律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守护神 [3] - 企业是行业自律的主体,行业乱象根源在于人性恶被放大及法律缺失或执行不力,需依法合规经营并建立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 [3] 内卷式恶性竞争的危害 - 内卷式恶性竞争是经济界和学术界公认的自杀式行为,可能将中国汽车工业带向集体沦陷的险境 [4] - 部分企业以"卷王"自居,扭曲市场机制、扰乱公平竞争秩序,并可能破坏国家财政支持培育的产业生态 [4] - 吉利汽车明确表态反对内卷式竞争,坚持走开放式良性竞争道路,聚焦价值、技术、品质、服务、品牌和企业道德战 [4] 行业呼吁与未来展望 - 杨学良呼吁全行业珍惜发展成就,避免为私利搞内卷式竞争,强调中国汽车工业成就得益于国家政策及财政补贴 [5] - 行业应团结一致推动高质量发展,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产业生态 [5]
直面“痼疾” 中国汽车重庆论坛热议行业“自我变革”
证券日报· 2025-06-07 00:43
六月山城重庆,空气中弥漫着汽车产业变革的焦灼与思考。在6月6日举行的以"在变革的时代塑造行业 的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行业领袖们罕见地将矛头指向了"自己"——那些阻碍汽车 业健康发展的深层"痼疾"。 反对行业恶性竞争 中国贸促会汽车分会会长王侠对愈演愈烈的"价格战"表达了深切担忧。他列举数据——2024年,降价车 型超200款,2025年前四个月已达60多款,5月份更在头部车企带动下出现百余款车型大幅降价。"无底 线的价格战和盲目的技术竞赛已挤压行业利润至4%以下的极低水平,并带来电池起火、自动驾驶失控 等安全隐患。"王侠呼吁,全行业要坚守"三条底线"——质量与安全的法律法规底线、诚信经营的商业 道德底线,以及以技术创新构筑价值的可持续发展底线。 面对痼疾,唯有深刻的自我变革才能开辟新路。论坛上,"技术驱动"与"价值重塑"成为高频词,指向产 业破局的核心路径。 朱华荣强调,破解恶性竞争的方案,还是要回到以技术创新这个核心价值观上来。他分享了长安汽车的 实践——"再穷不能穷研发"。据介绍,长安汽车近十年在智能化领域投入了近600亿元,形成了自己的 SDA平台并向行业开放共享,未来十年规划再投 ...
经营承压,光伏企业怎样寻求突围之道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30 07:28
企业经营承压 2024年,光伏行业经历严峻挑战。 近期,A股光伏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和2025年第一季度报相继披露,光伏企业经营业绩普遍处于亏 损状态。 多位受访者均表示,当前光伏行业已经进入前所未有的深度调整期,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加剧,光伏 市场加速洗牌,需要光伏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调整经营策略等方式寻求突围之道,推动行业从"成本竞 争"向"价值创造"跃迁。 当年,新增装机规模277.57GW,同比增长28.3%;多晶硅产量同比增长23.6%,硅片产量同比增长 12.7%,电池产量同比增长10.6%,组件产量同比增长13.5%。与此同时,光伏市场出现"量增价跌"现 象,光伏企业经营业绩集体大幅度下滑。比如,2024年,晶科能源实现营业收入924.71亿元,同比下降 22.08%;隆基绿能(601012)实现营业收入825.8亿元,同比下降36.23%;天合光能实现营业收入 802.82亿元,同比下降29.21%;福莱特(601865)实现营业收入186.83亿元,同比下降13.20%;通威股 份(600438)实现营业收入919.94亿元,同比下降33.87%。 同样,华龙证券的研报显示,2024年 ...
汽车视点 | “0公里二手车”乱象揭秘:数千平台卖家缘何“新车二手卖”?
新华财经· 2025-05-28 10:18
0公里二手车行业现状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揭露行业存在"0公里二手车"乱象 指车辆上完牌照即转手至二手车商 形成灰色产业链 [1] - 二手车平台上有3000至4000家卖家在售此类"准新车" 涉及比亚迪 埃安 奥迪等多个品牌 [1] - 部分车型上牌时间标注为2025年4月 售价普遍低于指导价数万元 [1][4] 典型交易案例 - 宝马iX3 2023款创领型标价22.6万 较新车指导价44.5万低21.9万 [2] - 奥迪A6L 2025款45 TFSI臻选动感型标价34.3万 较新车指导价45.49万低11.19万 [4] - 大众新宝来落地价7.88万 较指导价便宜近5万 比亚迪海豹05落地价5.58万 比新车便宜约2万 [5][6] 产业链运作模式 - 实质是经销商清库存的变通手段 车商低价收购新车后加价转售 形成三方获利模式 [6] - 现象已存在多年 覆盖大部分汽车品牌 下半年生产车型流通量更大 因年底经销商冲刺销量 [6] - 河南某车商门店停放数百辆"0公里二手车" 包含传统车企 新势力和豪华品牌 [5] 行业影响与问题 - 存在套用车辆置换补贴风险 部分车商通过报废车置换获取1.5至2万元国家补贴 [7] - 消费者丧失首任车主专属权益如终身质保 车辆残值率显著低于常规二手车 [7] - 折射汽车行业深层次矛盾 暴露恶性竞争和市场秩序重建紧迫性 [7]
壹快评︱“内卷式”恶性竞争突破边界和底线,必须加以整治
第一财经· 2025-05-23 15:57
行业竞争现状 - 一些行业陷入"内卷式"恶性竞争,导致资源浪费、效率低下,阻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 - 企业采取低价、超低价甚至低于成本价销售,制假售假、以次充好,扭曲市场机制[1] - 不少行业进入新旧动能转换与存量竞争阶段,低价、低质、低水平竞争现象蔓延[1] - 不正当竞争、侵权假冒行为多发高发,严重损害市场公平竞争秩序[1] 企业自律与行业协会作用 - 企业需认识到"内卷式"竞争无赢家,巨额投入未必取得理想结果[2] - 电商平台"价格战"、强迫"二选一"等手段属于零和博弈,已被监管部门约谈或罚款[2] - 外卖行业已达万亿级规模,企业应通过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提升竞争力[2] - 钢铁、光伏、汽车、外卖等行业已加强"反内卷"举措,行业协会需抵制低价倾销等乱象[2] 法律与监管措施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十项整治措施,包括查处不正当竞争、加强价格监管等[3] - 将分领域开展集中整治,打击恶意比价、虚假宣传、低价倾销等市场乱象[3] - 推动修订《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电子商务法》等法规[3] - 制定《网络交易平台规则监督管理办法》《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等新规[3]
钢铁业首次反“内卷” 中钢协将警示6家“卷王”
中国经营报· 2025-05-06 22:54
低水平重复竞争和恶性价格战行为将被行业协会警示。 "为整治当前钢铁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钢协')将于近期对2024年全 年及2025年一季度钢铁主业现金流为负、但粗钢产量仍在增长的6家企业予以提醒。"近日,中钢协秘书 长姜维在中钢协一季度信息发布会上表示:"防止恶性竞争应成为全体钢铁企业共同遵守的行业准则。" 加强行业自律 当前,中国钢铁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国际竞争格局重塑的重要 窗口期。 姜维呼吁:"行业应保持定力、凝聚共识,积极应对风险挑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以经济效益增 长和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推动行业运行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据了解,4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 确提出整治"内卷式"恶性竞争的具体措施。 姜维指出:"3月以来,钢铁供给增长较快而需求下降,打破了原本脆弱的供需动态平衡,导致钢材价格 持续下行,市场供大于求的态势未有改善,行业自律亟待加强。" 在钢材出口方面,受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贸易不确定性影响,国内企业出现明显的"抢出口"现象。3月 中国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