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纯电长轴距CLA
搜索文档
 德系豪华车,失守中国市场
 第一财经· 2025-10-09 22:08
 德系豪华车企三季度在华销量表现 - 宝马三季度在华销量为14.7万辆,同比下降0.4% [2] - 奔驰三季度在华销量为12.5万辆,同比下降27%,是已公布车企中降幅最大的 [2] - 保时捷三季度在华销量为1.1万辆,同比下降20.7% [2] - 奔驰7月在华零售量环比下降超40%,至2.7万辆,为5年来月销量首次跌破2.8万辆 [2]   保时捷在华长期销量趋势与战略调整 - 保时捷在华销量在2021年达到峰值,逼近10万辆 [3] - 2024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在华销量为3.22万辆,同比下降26% [3] - 2024年全年,保时捷在华交付量为5.69万辆,同比下降28% [3] - 公司战略转向“质大于量”,主动优化经销商网络并加速本地研发 [3] - 保时捷调整产品战略,重新向燃油和混合动力倾斜,并放慢电动车步伐 [5]   中国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问界、理想等中国品牌凭借智能化电动化优势,在30万元以上市场加速抢夺份额 [4] - 豪华品牌过去依赖的机械性能和品牌溢价在智能电车时代不足以支撑竞争力 [4] - BBA(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终端价格已出现大幅跳水 [4] - 在电动车市场,仅有宝马推出的电动车具有一定声量,但与国内新能源车企销量仍有差距 [4]   德系豪华车企电动化转型动态 - 奔驰将逐步弃用“EQ”子品牌,未来电动车型将采用“Electric”命名方式 [4] - 奔驰基于纯电MMA平台的首款国产车型全新纯电长轴距CLA将于今年秋季上市 [4] - 保时捷未针对中国市场开发专属电动车型,市场表现未达预期 [5] - 保时捷原定于2030年代推出的电动平台研发计划将重新规划时间表 [5]
 德系豪华车,失守中国市场
 第一财经· 2025-10-09 21:55
2025.10. 09 本文字数:1488,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武子晔 保时捷官方网站发布的前三季度销量信息显示,导致这一下降的主要原因仍是市场环境严峻,尤其是 在豪华车细分市场,以及中国市场竞争激烈。保时捷方面称,公司重点仍在于以价值为导向进行销 售。根据2024年财报会上披露的信息,2025年开始,保时捷启动了全面重组计划。对于中国市场, 保时捷将坚持"质大于量"的战略,主动优化经销商网络,并加速本地研发。 中国市场是德系豪华车企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近两年来,问界、理想等中国汽车品牌凭借智能 化电动化优势,在30万元以上市场加速抢夺豪华车市场份额。业内普遍认为,豪华品牌过去依赖的 机械性能和品牌溢价,在智能电车时代不足以支撑其竞争力,面临市场竞争,BBA(奔驰、宝马、 奥迪)在终端价格豪华品牌终端价格已出现大幅跳水。 从电动车市场上来看,目前仅有宝马推出的电动车具有一定的声量,但与国内新能源车企销量仍存在 差距。而奔驰、奥迪和保时捷电动车市场表现较差。其中,今年第一季度,奔驰高层公开表示,EQ 系列将不再独立运作,回归到主流产品序列。近日,奔驰首席技术官Markus Schäfer ...
 老牌德系豪华车,加速失守中国市场
 第一财经· 2025-10-09 21:01
在经历了上半年销量滑坡后,德系豪华车企三季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并未改善。 销量下降27%,奔驰怎么混成了BBA中的差生? 保时捷近年来在中国市场则持续在走下坡路。保时捷于2001年进入中国市场,此后销量不断攀升,2015 年中国成为保时捷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在销量巅峰时期的2021年,保时捷在华销量逼近10万辆。2022 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量首次下降(同比下降2.5%),2023年开始销量承受较大压力,当年保时 捷在全球市场共交付32万辆新车,同比增长3.3%,北美、欧洲等多个区域市场实现销量同比提升,但 中国地区交付量为7.9万辆,同比下跌15%。2024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交付量仅为5.69万辆,同比下降 28%。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在中国市场销量为32.2万辆,同比下降26%。 保时捷官方网站发布的前三季度销量信息显示,导致这一下降的主要原因仍是市场环境严峻,尤其是在 豪华车细分市场,以及中国市场竞争激烈。保时捷方面称,公司重点仍在于以价值为导向进行销售。根 据2024年财报会上披露的信息,2025年开始,保时捷启动了全面重组计划。对于中国市场,保时捷将坚 持"质大于量"的战略,主动优化经销商网络, ...
 北京汽车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利润3.6亿元,同比下降81.8%
 智通财经· 2025-08-26 23:1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823.98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12.6% [1]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3.6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81.8% [1] - 每股基本盈利0.04元人民币 [1]   销量数据 - 整车批发42.1万辆 整车零售42.7万辆 [1] - 收入下降主要受价格竞争及销量下降影响 [2]   产品战略 - 北京品牌打造BJ30和BJ40增程双子星产品 结合越野与新能源技术 [2] - 北京奔驰基于MMA架构打造全新纯电长轴距CLA车型 扩充纯电阵容 [2] - 北京现代首款纯电SUV公开亮相 全面布局新能源赛道 [2] - 福建奔驰启动VAN.EA平台在华建设 开发全新豪华纯电MPV [2]   经营方针 - 集团以"生存、改革、发展"方针引领经营 [1] - 聚焦国内国际双战略市场及明星产品组合 [1] - 运营效率优化 经营质量提升 [1] - 坚定秉持新能源化发展方向 完善新能源产品矩阵 [2]
 北京汽车(01958)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利润3.6亿元,同比下降81.8%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23:06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收入823.98亿元,同比下降12.6% [1]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3.6亿元,同比下降81.8% [1] - 每股基本盈利0.04元 [1]   销量表现 - 整车批发42.1万辆,整车零售42.7万辆 [1] - 收入下降主要受价格竞争及销量下降影响 [2]   新能源战略 - 北京品牌推出BJ30和BJ40增程双子星产品,结合越野与新能源技术 [2] - 北京奔驰基于MMA架构打造全新纯电长轴距CLA车型,扩充纯电阵容 [2] - 北京现代首款纯电SUV公开亮相,全面布局新能源赛道 [2] - 福建奔驰启动梅赛德斯-奔驰VAN.EA新能源商务车平台在华建设,推进豪华纯电MPV项目 [2]   经营策略 - 以"生存、改革、发展"方针引领,聚焦国内国际双战略市场 [1] - 聚焦明星产品组合,保持销售基盘稳定,优化运营效率 [1]
 奔驰在华月销5年来首次跌破2.7万辆
 第一财经· 2025-08-15 20:55
 销量表现 - 公司7月在中国市场零售量达26653辆 环比下降超40% 为近5年来首次跌破2.7万辆 [2] - 近3年第二低月销量为3.6万辆 较7月高出超9000辆 [2] - 主力车型E级销量7700辆 GLC销量7514辆 C级销量6870辆 无一车型突破万辆 [2] - 电动车型EQA销量103辆 EQB销量233辆 [3]   价格策略 - 奔驰C级终端价格最大降幅36% 优惠12万元 [2] - 奔驰E级终端价格最大降幅约20% 优惠10万元 [2] - 电动车型EQA和EQB终端价格出现腰斩 [3]   产品规划 - 公司将于2027年前推出36款新车型 其中17款为电动车型 [3] - 将推出7款中国专属车型 [3] - 基于纯电MMA平台的首款国产车型CLA将于今年秋季上市 [3]   行业竞争 - 中国新能源车快速发展 问界/理想/蔚来等品牌蚕食豪华车市场份额 [2] - 豪华品牌在燃油车领域的品牌溢价未能传导至电动车产品 [3] - 豪华品牌终端价格出现大幅跳水 市场竞争激烈 [2]   战略调整 - 公司上半年在华销量同比下跌14% [2] - EQ系列不再独立运作 将回归主流产品序列 [3]
 密集调整!极狐引入前莲花跑车市场负责人 北汽蓝谷刘观桥:规模是车企盈利的首要因素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2 11:36
 人事变动与战略调整 - 乔心昱加盟北汽新能源极狐品牌,担任用户运营中心副总经理,拥有20年汽车行业经验,曾任职奔驰、大众、长城汽车及莲花跑车[1] - 北汽新能源近期完成高层调整,原总经理张国富升任董事长,原副总经理刘观桥升任总经理,并成立"享界事业部"由马磊出任总裁[5] - 公司进入"极狐+享界"双品牌驱动战略新阶段,极狐主打自主高端纯电市场,享界依托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5][12]   销量表现 - 6月整体交付新车1.45万辆,同比增长140.65%,1-6月累计销量约6.71万辆,同比增长139.73%[6] - 极狐品牌6月交付1.03万辆,同比增长65.13%,上半年累计销量约5.55万辆,同比增长211.06%[6] - 享界S9在6月交付4154辆,环比增长94.7%[6]   财务状况与研发投入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2亿元至24.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5.71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2.3亿元至24.8亿元[9] - 研发费用从2020年9.73亿元攀升至2024年17.6亿元,2025年一季度同比增长53.06%至4.83亿元[9] - 公司下半年毛利率有望改善,因新产品投放带动销量增长及降本增效成果显现[9]   产品规划与战略布局 - 燃油车领域推出北京越野BJ40燃油,起售价14.99万元,新能源领域享界S9T将于2025年秋季上市[10] - 极狐品牌将推出T1车型,北京奔驰将推出全新纯电长轴距CLA,北京现代将发布ELEXIO纯电SUV[10] - 2025-2027年战略聚焦"上量、产品、制造、利润、管理"五大业务板块,目标将享界销量占比从1:10提升至1:3[12]   行业竞争与挑战 -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公司面临内部资源分配、品牌定位区隔等挑战[12] - 规模是车企盈利首要因素,需达成几十万销量才有规模效应和降本增效基础[9] - 下半年多款新车上市及降本增效措施推进有望改善毛利率,但能否实现质的飞跃仍需市场检验[12]
 燃油车市场阶段性回暖!多家跨国车企暂缓全面电动化,加速燃油车智能化升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4 10:27
 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市场表现   - 5月传统燃料乘用车国内销量85.4万辆 环比增长2.2% [1]   - 新能源乘用车5月销量109.5万辆 占乘用车国内销量比例54.7% [1]   - 西北地区燃油车保有量占比68% 混动车型在三四线城市销量增速连续18个月超纯电车型20个百分点 [1]   - 年收入15万元以下首购用户中63%倾向燃油车 30万元以上高端用户中76%看重燃油车机械稳定性 [1]     头部车企战略调整   - 奥迪撤销2033年停止研发销售内燃机汽车计划 不再设定明确终止时间表 [2]   - 通用汽车 梅赛德斯-奔驰 Stellantis 马自达 斯巴鲁 丰田等跨国车企暂缓全面电动化战略 继续投资内燃机技术研发 [2]   - 长城汽车采用"双路径"策略 布局Hi4智能四驱电混技术 推出4.0T V8发动机 [2]   - 一汽-大众坚持"油电混共进"战略 预计国内燃油车市场将维持约1000万辆/年规模 [2]   - 大众探岳家族达成100万辆下线 推出ID.4 CROZZ纯电车型和探岳GTE插混车型 [2]   - 奔驰2025年推出全新纯电长轴距CLA 计划推出全新长轴距GLE SUV(燃油或插混) [2]     燃油车商业价值与供应链   - 大众集团2024年在华总利润17亿欧元(约134亿元人民币) 新能源汽车交付量占比约6.9% [3]   - 燃油车业务贡献利润仍占据相当比例 新能源汽车布局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且短期难获回报 [3]   -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年初9.69万元/吨跌至年末7.5万元/吨 全年跌幅22.6% [3]     政策环境动态   - 欧盟放宽二氧化碳减排目标 将2025年至2027年平均指标作为车企碳排放要求 [4]   - 国七排放标准尚未落地 车企可通过混动技术满足短期要求 [4]   - 燃油车市场回暖受益于阶段性政策刺激 置换补贴政策可维持可观市场规模 [4][5]   - 15万元以下主流消费区间燃油车仍将保持显著价格竞争力 [5]
 直面“痼疾” 中国汽车重庆论坛热议行业“自我变革”
 证券日报· 2025-06-07 00:43
 行业现状与挑战   - 行业面临恶性竞争问题,包括品牌泛滥、价格体系混乱、夸大宣传和资本无序搅局 [2]   - 2024年降价车型超200款,2025年前四个月达60多款,5月份头部车企带动百余款车型大幅降价 [3]   - 价格战和技术竞赛挤压行业利润至4%以下,并带来电池起火、自动驾驶失控等安全隐患 [3]     企业应对策略   - 长安汽车承诺坚守产品安全、质量与长期服务底线,近十年在智能化领域投入近600亿元,未来十年规划再投入2000亿元 [2][3]   - 赛力斯反对内卷式竞争,构建覆盖研发、制造、服务全流程的智能安全保障体系,强调"非安全不智能、非安全不电动、非安全不豪华" [2]   - 奔驰坚持"油电同智"路线,全新纯电长轴距CLA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融合本土AI大模型 [4]     技术创新与价值重塑   - 长安汽车认为智能化是未来,已形成SDA平台并向行业开放共享 [3]   - 地平线强调技术规范的重要性,认为明确的技术边界将促进智能驾驶技术更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4]   - 赛力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M8车型的成功印证了用户需求导向的力量 [4]     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   - 奥迪惊叹中国智能化领先地位,正通过深化本土合作将华为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集成至燃油车型 [4]   - 博世认为可持续发展关乎生死存亡和行业地位,智能化趋势明显 [5]   - 麦格纳提出可持续发展与降本增效在工业4.0、数字化方面可实现一致,通过实时监控电耗提升能源效率 [6]     行业协作与未来展望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指出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占比超30%,新能源车表现抢眼,但企业普遍感到"难" [7]   - 行业呼吁坚持创新发展、深化绿色转型、强化产业协作、区域协同和产学研合作 [7]   - 行业领袖强调让技术回归价值,竞争重拾底线,"出海"走向共赢 [7]
 2025上海车展的一些小感受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30 14:15
 行业趋势 - 2025上海车展显示汽车行业正从流量营销回归技术本质,智能驾驶宣传更严谨,强调"辅助"功能并加强安全性教育[4] - IT跨界带来的新鲜感消退,行业逐渐回归理性发展模式[2] - 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本土化加速,Momenta、地平线等本土服务商获广泛合作,外资品牌如奔驰宝马加快技术适配中国道路[5][6] - 飞行汽车与人形机器人成为新焦点,小鹏、峰飞航空等展示eVTOL产品,政策推动低空经济发展[10]   外资车企动态 - 奔驰全球首发纯电CLA,宝马推出中国专属iX3L,外资车企将电动车置于展台C位[7] - 丰田本土化率达87%,设立中国首席工程师制度,研发权限全面下放中国团队[7] - 大众与小鹏、奥迪与上汽开展平台合作,技术主导权向中方倾斜[7] - 外资车企通过腾讯、阿里等本土科技企业构建生态合作,如奔驰合作腾讯开发沉浸式导航[7]   供应链变革 - 超50家零部件供应商首次单独参展,展位紧邻整车企业,15家中国企业进入全球零部件百强[9] - 国产供应链全产业链崛起,覆盖从原材料到整车的完整环节[9] - 供应链展区面积达10万平方米,1200余款国产芯片集中亮相,芯片企业与智能化趋势深度绑定[11] - 宁德时代、延锋、均胜电子等企业在细分领域形成技术优势[9]   技术发展 - 工信部新规促使车企规范智驾宣传,现场未见"高阶智驾"等违规表述[4] - 多家车企推出AI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提升消费者技术信任度[4] - 本土化智驾系统针对中国复杂路况优化,表现优于特斯拉FSD初期版本[6] - 端到端大模型、AI定义汽车等技术热词与芯片创新密切相关[11]   竞争格局 - 自主品牌在电动化领域领先,但传统汽车技术仍与外资存在差距[12] - 外资车企通过深度本土化弥补电动化短板,如丰田CLTC续航超600公里车型[7] - 供应链企业面临研发投入压力,资金实力不足可能影响技术迭代速度[12] - 行业呈现"智能化平权"趋势,中外企业竞合关系重构[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