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竞争

搜索文档
工业硅&多晶硅日报(2025 年 7 月 4 日)-20250704
光大期货· 2025-07-04 11:5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3日多晶硅震荡偏强,主力2508收于35050元/吨,日内涨幅2.14%,持仓减仓18097手至76908手;工业硅震荡偏弱,主力2509收于8010元/吨,日内跌幅0.93%,持仓减仓5521手至38.1万手 [2] - 行业最新会议针对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提出更多要求,多晶硅限产落地有望提速;此前新疆工业硅大厂出现大规模减产消息,工业硅带动多晶硅向上反弹,多晶硅前期超跌下修复力强于工业硅 [2] - 近期多晶硅行业消息频发,交易逻辑逐步转换至多晶硅领涨工业硅;当前库存高压情况未解,双硅基本面暂未出现实际性改善,消息影响盘面波动率上升;建议投资者谨慎为上,持续关注双硅比价、跟踪库存拐点与政策动向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日度数据监测 - 工业硅期货结算价主力从8085元/吨降至8035元/吨,近月从8070元/吨降至8050元/吨;不通氧553硅多地现货价格上涨50元/吨,通氧553硅多地现货价格上涨50 - 100元/吨;421硅部分地区价格持平;当前最低交割品价格从8150元/吨涨至8200元/吨,现货升水从65元/吨扩至165元/吨 [4] - 多晶硅期货结算价主力持平于35050元/吨,近月从35000元/吨涨至35660元/吨;多晶硅现货价格N型多晶硅料、致密料/单晶用、菜花料/单晶用均持平;当前最低交割品价格持平于36000元/吨,现货升水持平于950元/吨 [4] - 有机硅DMC华东市场、生胶、107胶价格持平,二甲基硅油从12000元/吨涨至14000元/吨 [4] - 下游硅片单晶M10/G12价格持平于1.03/1.58元/片,电池片单晶M10/G12价格持平 [4] - 工业硅仓单从51916降至51854,广期所库存从243985增至263720,黄埔港、天津港、昆明港库存减少,工业硅厂库库存从266500降至211640,工业硅社库合计从438500降至367640;多晶硅仓单持平于2780,广期所库存为7.80万吨,多晶硅厂库库存从26.53万吨增至26.98万吨,多晶硅社库合计从26.5万吨增至27.0万吨 [4] 图表分析 工业硅及成本端价格 - 展示工业硅各牌号价格、牌号价差、地域价差、用电价格、硅石价格、精煤价格图表 [5][7][12] 下游产成品价格 - 展示DMC价格、有机硅产成品价格、多晶硅价格、硅片价格、电池片价格、组件价格图表 [15][19][21] 库存 - 展示工业硅期货库存、厂库库存、周度行业库存、周度库存变化、DMC周度库存、多晶硅周度库存图表 [24][25][27] 成本利润 - 展示主产地平均成本水平、平均利润水平、工业硅周度成本利润、铝合金加工行业利润、DMC成本利润、多晶硅成本利润图表 [30][32] 有色金属团队介绍 - 展大鹏为光大期货研究所有色研究总监等,有十多年商品研究经验,团队获多项荣誉 [39] - 王珩为光大期货研究所有色研究员,主要研究铝硅,扎根国内有色行业研究 [39] - 朱希为光大期货研究所有色研究员,主要研究锂镍,聚焦有色与新能源融合 [40]
清理落后产能,营造反内卷净土
第一财经· 2025-07-04 08:54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决策层提出"五个统一"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包括统一市场基础制度 统一市场基础设施 统一政府行为尺度 统一市场监管执法 统一要素资源市场 [1] - 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举措 [1] 落后产能退出与市场竞争 - 落后产能无法自然退出市场导致低价无序竞争和内卷式恶性竞争 成为高风险偏好的搅局者 [2] - 落后产能冒险搅局会触发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 通过搅局可能获得额外市场退出价值 [2] - 行业整体亏损和利润下滑领域普遍存在落后产能的市场退出价值问题 [2] - 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是实现供需匹配边际平衡的关键 有助于市场竞争转向提升产品品质和消费者剩余 [2] 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措施 - 需扫清《企业破产法》运行障碍 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避免行政指令干预 [3] - 保护企业合法定价权 通过市场力量倒逼落后产能退出 [3] - 强化市场自律自治 完善委托代理机制 发挥股权制衡和债权人约束作用 [4] - 监管部门需构建行业风险压力测试和风险迁移矩阵 [4] - 企业应按季或按月披露自身风险压力测试和风险迁移矩阵 [4] - 债权人需针对行业敞口风险做好压力测试和风险迁移矩阵 [4] 特殊类型落后产能处理 - 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国资背景落后产能可通过混改启动破产重整 [4] - 对缺乏竞争力的落后产能可考虑与地方AMC合作打包出售资产 优先安置员工 [4] 风险市场化处理 - 需充分表达行业 企业和债权人的风险敞口 实现风险的市场量化定价 [5] - 市场是风险交易场所 需发挥市场对风险的识别 定价和配置能力 [5] - 对风险的误解是阻碍落后产能退出的重要原因 [5] 市场竞争优化 - 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是畅通经济内外循环的基本保障 [6] - 需营造让市场主体敢于露拙的营商环境和执法场景 [7] - 通过市场定价和交易消化风险 消除内卷式恶性竞争和低价无序竞争 [7]
中国企业出海怕什么?上海交大胡捷:不怕竞争对手,怕另一个中国人
凤凰网财经· 2025-07-01 21:09
论坛背景与主题 - 2025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 主题为"为开放的世界" 旨在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之际为中国企业搭建思想碰撞 资源对接 规则对话的高端平台 系统性破解出海难题 共探生态共赢转型路径 [1] 中国企业出海挑战 - 中国企业面临恶性竞争风险 行业专家指出"第二个中国人"是主要竞争对手 导致产能过剩但利润微薄 [3] - 国内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均存在过度竞争现象 最终导致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下降 [3] 解决方案与建议 - 企业需要加强自律 协同与平衡 通过集体努力改善竞争环境 [3] - 高质量出海需注重软实力建设 包括应对关税战影响 适应国际产业链格局重构 [3] 专家观点 -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提出《软实力 高质量出海的硬道理》主题演讲 涵盖全球化2 0背景 企业应对策略等核心议题 [2][3]
知名品牌召回充电宝,企业竞争不能“卷”走安全底线
齐鲁晚报网· 2025-07-01 17:34
从这个意义来说,召回问题充电宝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更为关键的是,打破这种以牺牲安全为代价 的"内卷式"恶性竞争模式。企业之间的竞争,"卷"的应该是质量,是服务,不能让安全底线在低价厮杀 中"失守"。倘若认识不到这一点,充电宝行业很可能陷入"召回-出现问题-再召回"的恶性循环之中,而 消费者的信任与耐心也会在反复的折腾中消耗殆尽。 产品为何出现质量问题?安克创新在公告中称,公司采用的是"某供应商"部分批次的行业通用电芯,但 该供应商未经同意,私自变更了原材料。如果此说成立,供应商确实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但是,这并不 意味着品牌方可以免责。作为产品质量把关的最后一道防线,品牌方让带有缺陷的充电宝流入市场,本 身就应承担相应责任。 事实上,充电宝频繁出现质量问题,与行业"内卷"导致产品安全底线失守密切有关。 充电宝市场竞争激烈,部分厂家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不是想办法提升质量、完善服务,而是一味比拼价 格。就拿电芯来说,它是充电宝最主要的硬件,直接关系着充电宝的质量和安全性能。为了压缩成本, 部分厂家对电芯供应商偷工减料、生产外包等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一些价格低廉但是质量不 过关的电芯进入生产线。核心硬件都不 ...
壹快评|中国车市口水战可休矣
第一财经· 2025-06-10 19:04
恶性价格战可恶,在行业内已几乎达成共识。"内卷式"竞争妨碍供应链持续稳定、降低产品安全标准、 减弱产业盈利能力,不利于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而过度口水战的危害,却还没有被广泛认识到,甚至于还成为流量的狂欢。但靠动嘴皮子来抬高自己或 贬低他人,甚至进一步衍生到舆论战,发动各路粉丝、水军出动展开混战,攻占舆论高地。这不仅是内 卷式竞争的重灾区,更严重的是,它正在摧毁整个汽车生态系统。 两周前,魏建军语出惊人,称汽车产业里边的"恒大"已经存在了,只不过是没爆而已。随后比亚迪李云 飞连发3条微博隔空回应称,狗可以咬人,但人不能咬狗。至此,本轮车企口水战正式打响。 两周后的重庆车展上,车企间的分歧已经从遮遮掩掩的内涵,变为撕破脸皮的点名攻击和骂战,甚至拉 帮结派。吉利、奇瑞等企业加入战局,"拉踩""又蠢又坏""贼喊捉贼"等字眼频繁出现在公开表态中。 而在一周前,小米和华为就疑似隔空互怼。余承东公开表示,按照华为的质量标准,有的车厂一台车都 不能发货。随后雷军在微博上称,诋毁本身就是一种仰望。 这段时间,往往因为企业家一句话,就引爆舆论场腥风血雨,这看似行业"吹哨人"的行为,本质上是为 了引发一场舆论战,是以网络"大字报 ...
有力有效整治“零公里二手车”
人民日报· 2025-06-10 06:00
零公里二手车现象分析 - 核心现象:市场上出现大量名义为二手车但实际行驶里程极低甚至为零的车辆,价格普遍比新车指导价低数万元,部分车型上牌时间仅一个月左右[1] - 产生原因:车企为冲销量将车辆大量售卖给第三方并完成上牌注册以计入业绩,形成变相降价手段[1] - 利益链条:车企通过激励政策导致经销商库存积压,经销商为回笼资金将库存新车注册为二手车售卖,甚至直接伪装已售状态粉饰销量数据[1] 行业影响 - 车企影响:压缩利润空间甚至加剧亏损,不利于产品质量提升和创新资源投入[2] - 消费者风险:丧失首任车主专属权益,存在电池健康度下降等隐患,转售贬值更多[2] - 市场秩序:破坏公平竞争环境,扰乱新车与二手车交易秩序,造成数据失真[2] 政策与治理 - 监管动向:国家发改委将着力整治市场乱象,商务部召集座谈会规范"零公里二手车"并引导二手车出口[2] - 治理建议:加强二手车注册监管,建立车辆全生命周期溯源系统,严控上牌即转售行为[3] - 行业转型:车企需从拼销量转向拼质量、技术、创新和服务,提升内在竞争力[3]
遏制内卷式恶性竞争,头部车企要刀刃向内
第一财经· 2025-06-09 08:46
行业现状与问题 - 汽车行业面临内卷式恶性竞争,头部企业表达深刻忧虑并决心从自身做起消除这种现象 [2] - 产能无序扩大是内卷式恶性竞争的重要原因,2025年一季度国内汽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仅为71.9%,有超过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待消化 [3] - 部分资本不以长期健康发展为目的,通过价格战追求短期市值和股价,可能造成产业"赔本赚吆喝"的空壳 [4][5] 解决方案与行业共识 - 严格控制产能,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停止新建汽车生产工厂,避免重复建设,利用全球过剩产能展开合作 [3] - 企业需苦练内功,提高技术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工信部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6] - 相关企业需充分认识政策威慑力,规范自身行为,政府已多次提及防止内卷式竞争,行业协会发布倡议反对无底线"价格战" [7][8] 政策与监管动向 - 202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及防止内卷式竞争,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2025年全国两会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7] - 工信部将加大整治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强产品一致性抽查,配合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7] - 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显示出加大整治内卷式竞争的决心,预计将出台更严厉监管措施 [8] 企业应对策略 - 企业需刀刃向内、主动控制规模,避免粗放式发展造成资源浪费,汽车行业投资规模大、消费者要求高,不能再交昂贵"学费" [4] - 企业应专注于为客户创造价值,而非业内互喷或嘴炮,需深刻反思并做好自我规范 [8] - 坚持守正创新、质量第一,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打造良好品牌形象 [6]
一财社论:遏制内卷式恶性竞争,头部车企要刀刃向内
第一财经· 2025-06-08 22:11
企业刀刃向内、主动控制规模,这样的思维方式应是解决内卷式恶性竞争的重要解题思路。 在近日举办的"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多家头部企业不但表达了对内卷式恶性竞争的深刻忧虑,也表达 了从自身做起消除这种现象的决心和做法。 重庆论坛达成一个共识:汽车企业必须凝聚发展共识,以实际行动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氛围,积极通过 苦练"内功"破除"内卷",以科技创新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而增强我国汽车产业包括新能源汽 车的全球竞争力。 要制止内卷式恶性竞争,首先是要严格控制产能。 产能无序扩大是导致内卷式恶性竞争的重要原因,即使在当前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环境受到严重冲击的情 况下,这一现象仍然在蔓延。 多个地方在持续加大汽车产业工业园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建设,动辄就是百亿元投入,众多相关 企业也在持续加大投入,许多重要的国有企业也加入了这一"战团"。 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国内汽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1.9%,国内有超过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 能有待消化。 在重庆论坛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吉利将停止新建汽车生产工厂,不搞重复建设,要利 用全球过剩的产能,尽最大可能展开务实合作、资源重组,以友善的姿态参与全 ...
吉利杨学良:行业自律是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守护神
国际金融报· 2025-06-08 20:50
行业自律与公平竞争 - 行业自律是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守护神,需要全行业加强自律并坚持公平竞争 [1] - 虽然行业已签订《汽车行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但签约方是否信守承诺存在争议 [1] - 企业是行业自律的主体,企业不自律行业不可能自律,行业乱象根源在于人性的恶被放大 [1] - 企业应依法合规经营,通过相互监督和尊重建立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 [1] 内卷式竞争的影响 - 内卷式恶性竞争威胁行业健康发展,消费者也将深受其害 [2] - 内卷式竞争正在将中国汽车工业带向集体沦陷的险境,是最低级的自杀式竞争行为 [2] - 部分企业以"卷王"自居,扭曲市场机制并扰乱公平竞争秩序 [2] - 内卷式竞争可能将国家财政支持培育的良好产业生态带向邪路 [2] 企业应对策略 - 吉利明确表态反对内卷式竞争,承诺永远不搞内卷式恶性竞争 [2] - 吉利将坚持走开放式良性竞争道路,保持价格优势的同时打价值战、技术战、品质战等 [2] - 法律在行业自律失灵时应及时发挥作用,确保行业在法律框架内运行 [2] - 必须确保汽车行业透明度,让非法犯罪行为无处可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