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精神
搜索文档
扎根“西陲第一乡” 护边使命代代传
新华社· 2025-09-14 16:06
地理位置与边境特征 -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位于中国最西端 边境线总长度达1133.7公里 [1] - 乌恰县吉根乡作为克州最西端区域 被称作西陲第一乡 [1] 护边员事迹与精神传承 - 布茹玛汗·毛勒朵数十年来持续巡逻边境 在帕米尔高原山石刻制超过10万块中国石 [1] - 护边员群体通过代际传承方式 长期坚守边境区域并弘扬爱国精神 [1] - 高原护边行动通过日常实践持续践行爱国誓言 [1]
爱国侨领梁金山后人:强大祖国带来安全感
中国新闻网· 2025-09-06 16:06
爱国侨领梁金山历史贡献 - 梁金山早年于南洋经营实业获得成功 在抗战期间慷慨捐资并积极认购救国公债[3] - 1932年在中缅边境捐款建造钢缆吊桥"惠通桥" 该桥成为滇缅公路咽喉要道[4] - 调配自家公司车队抢运国际援华物资 捐献80辆卡车和一架飞机支援抗战[4] - 认购超过一半云南发行的救国公债 并坚持每月捐款直至抗战胜利[4] 抗战时期华侨支援行动 - 梁金山组织海外华侨支援抗战 动员侨胞捐款捐物乃至回国参战[3] - 响应陈嘉庚号召参与滇缅公路物资运输 打破交通封锁援助抗战[4][5] - 因捐赠大量物资被日本人列为追杀对象 晚年表示"捐款从来不记账"[4] 爱国精神传承与文化活动 - 后人董蓉蓉策划舞台剧《赤子青春》 讲述南洋华侨机工和滇西民众抗战故事[5] - 该剧将于9月8日在云南上演 旨在挖掘侨乡文化传承爱国精神[5] - 通过文化活动讲好南侨机工故事 弘扬先辈民族气节和家国情怀[5]
听遗迹“讲述”香港抗战故事
新华社· 2025-09-01 17:01
香港抗战历史遗迹与纪念设施 - 香港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向祖国和盟军运送物资的重要渠道和交通动脉 1941年12月沦陷后抗日志士和民众与日军展开艰苦斗争 [1] - 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在港唯一成建制坚持抵抗的抗日武装力量由以香港同胞为主体的中华儿女组成 [2] - 日占期间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共有115名烈士为保卫香港献出宝贵生命 [5] 罗家大屋与沙头角抗战纪念馆 - 罗家大屋是香港新界沙头角石涌凹村的罗氏宗族祖屋日占时期成为港九大队活动基地和交通站罗家有多达11位成员投身抗日游击队 [2] - 罗家大屋于2022年9月3日改建为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是香港首个集中介绍中国共产党在香港历史贡献的纪念馆及首个长期展示港九大队历史的国民教育基地 [3] - 馆内展览呈现东江纵队及港九大队抗战历史和罗氏家族举家抗敌事迹开馆以来已有近10万人次观众参观 [3] 龙鼓洲战斗与英雄纪念碑 - 1942年港九大队大屿山中队中队长刘春祥带领6名成员在沙洲龙鼓洲海域遭日军炮艇伏击木船被击沉刘春祥等指战员和船家梁克一家五口壮烈牺牲 [4] - 2020年刘春祥等12名龙鼓洲战斗牺牲英烈被列入第三批185名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 [4] - 2023年5月9日刘春祥抗日英雄群体纪念碑在龙鼓滩揭幕是香港第三座大型抗战纪念设施 [4] 乌蛟腾村抗日事迹与纪念设施 - 大埔乌蛟腾村是港九大队重要基地很多村民参加游击队直接参与抗日斗争不少村民为保障游击队安全遭日军严刑拷打村长李世藩和多名村民牺牲 [6] - 乌蛟腾抗日英烈纪念碑于2015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7] - 港九大队在敌强我弱形势下克敌制胜得益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指战员英勇无畏及香港民众大力支持包括提供物质支援传递情报借出住所等 [6] 其他抗战遗迹保护与教育意义 - 西贡斩竹湾抗日英烈纪念碑于2020年9月列入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塘福村一段抵抗日寇的古围墙于2024年1月修复完毕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电台遗址于2024年5月设立标志牌 [8] - 香港特区政府和各界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抗战遗迹被发现和保护勾勒出更丰富立体的香港抗战图景 [8] - 抗战遗迹教育年轻人明白如今生活是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必须努力为香港和国家贡献力量 [8]
抗战时期,海内外侨胞勠力同心、共御外侮——重洋难阻报国心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1 10:27
华侨抗战贡献 - 江门五邑籍侨胞捐款占抗战侨捐总额的半壁江山 [8] - 南洋华侨郑潮炯通过义卖瓜子筹得18万元捐款 相当于购买40万斤大米 [8][17] - 郑潮炯将全部捐款交予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 [17] 飞虎队华人参与 - 美国飞虎队2000多名队员中95%为美籍华裔 其中多数为江门台山籍青年 [8] - 约1600名精通中英文的华人加入飞虎队第14空勤大队和第987特别通讯连 [9][10] - 余新贤带领公司24名员工参军并动员3名堂弟加入 形成"一门四飞虎"佳话 [9][10] 军事抵抗行动 - 南楼七烈士坚守碉楼10天 射杀日军16人 成功拖延日军撤退计划 [13][14] - 七烈士最终遭日军毒瓦斯攻击被俘 英勇就义时年龄最大38岁最小18岁 [14] - 日军动用3000兵力围攻南楼 七烈士在墙上留下"尽忠为国为乡"誓言 [13][14] 抗日组织建设 - 谢创1937年组建中共开平县特别支部并任书记 恢复地方组织活动 [22][23] - 通过建立以敬小学作为阵地 组织青年进德社等团体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22] - 谢创在失去组织联系情况下仍坚持动员知识青年和农民参与抗日 [22] 精神传承影响 - 台山石花山公园1991年建立飞虎队纪念亭 收藏军装等历史物件 [12] - 南楼七烈士后人司徒荣炎受祖父影响参军报国 后进入公安部门工作 [14][16] - 郑潮炯为五个儿子取名社群社心社明社义社立 体现家国情怀传承 [20][21]
重洋难阻报国心(抗战烽火中的华侨华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1 06:55
华侨爱国行动 - 飞虎队中95%为美籍华裔且多数为江门台山籍 约1600名华人加入第14空勤大队和第987特别通讯连 承担维修通讯运输等后勤保障任务 [7][8][9] - 江门五邑籍侨胞捐款占抗战侨捐总额半壁江山 南洋华侨郑潮炯通过义卖瓜子筹得18万元 可购买40万斤大米 全部捐赠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 [7][16] - 南楼七烈士为侨乡自卫队员 在无援军情况下坚守碉楼10天 射杀日军16人 最终遭毒瓦斯攻击牺牲 最大38岁最小18岁 [12][13] 代表人物事迹 - 台山籍余新贤带领公司24名员工加入飞虎队 动员3名堂弟共同参战 形成一门四飞虎传奇 战后低调隐忍事迹通过纪念馆留存 [8][9][11] - 开平司徒浓等七烈士在碉楼内书写尽忠为国为乡誓言 掩护乡亲转移并拖延日军水路撤退计划 其孙子受精神感召参军入伍 [12][13][15] - 新会籍郑潮炯在南洋义卖瓜子支援抗战 家乡沦陷后30多名亲人遇难仍坚持募捐 为儿子取名社群社心等体现家国情怀 [16][17][19] - 开平籍谢创从美国归国后自发组织抗日救亡活动 建立以敬小学作为宣传阵地 1937年重建中共开平特别支部并任书记 [21][22] 历史传承与纪念 - 台山石花山公园设立飞虎队纪念亭 刻有部队番号及老兵姓名 余氏家族捐赠军装用具予江门博物馆收藏 [11] - 南楼遗址保留弹痕作为抗战见证 司徒家族每年清明固定凭吊 事迹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12][15] - 谢创故居修缮为江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其后人赴美俄等国档案馆搜集历史资料完善历史记录 [24]
香港上空,1200架无人机重现“日本投降矣”
观察者网· 2025-08-31 19:03
活动概述 - 紫荆文化集团主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型无人机汇演 活动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 共呈现13幕历史场景包括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东江纵队、文化名人大营救及《大公报》报道"日本投降矣"等历史场景 [1] 技术执行 - 汇演出动1200架无人机 采用毫米级定位技术及升级RGBW全色域灯珠打造视觉效果 具备一键中止功能保障安全 [2] - 无人机编队通过夜空变换呈现沉浸式多维观演体验 串联历史节点与城市记忆 [2] 社会反响 - 现场吸引大批香港市民提前等候 观演过程中频繁拍照记录 [2] - 活动通过科技与艺术结合形式弘扬爱国精神 激发社会各界守护和平的共同力量 [1]
专题展览、红色舞台剧……各地多种形式铭记历史、缅怀英烈 汲取奋进力量
央视网· 2025-08-30 19:24
纪念活动开展情况 - 浙江各地开展多种形式主题活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包括专题展览和电影放映等方式[1] - 宁波奉化区博物馆举办"铸魂鉴史 珍爱和平"特展 展出109件文物和百余幅影像图表 其中近四分之一文物首次亮相[1] 展览内容特色 - 奉化博物馆展示抗战期间地方慈善组织 包括奉化孤儿院和国际灾童教养院 后者部分学生后期参加新四军抗战训练[3] - 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展出《抗战长歌—浙江著名抗日英烈颂》专题展览 包含近200张图片和72个视频 展示20多位浙江著名抗日英烈事迹[5] 观众反响与教育意义 - 观众认为年轻人应多参加此类活动 体会先烈壮志豪情 增强爱国精神[5] - 高中生通过参观了解到校友郁达夫烈士事迹 表示要铭记历史并传承精神[7] - 学生表达参军保家卫国意愿 认为应承担起传承下来的责任使命[9] 沉浸式体验活动 - 湖州长兴县百余名学生观看红色舞台剧《竹海惊雷》 以新四军苏浙皖军区抗战真实事件为基础[11] - 舞台剧采用模拟空袭特效和竹林战场实景布置 提供沉浸式观演体验[11]
“江南烽烟 苏州记忆——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特展”开幕
苏州日报· 2025-08-30 06:58
展览概况 - 苏州革命博物馆举办"江南烽烟苏州记忆——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特展" [1] - 展览由苏州市委宣传部等四家单位联合主办 苏州资产管理集团党委等机构协办 [1] - 展览通过200余幅历史图片和100余件珍贵实物展现苏州抗战历程 [2] 展品内容 - 展出新四军使用过的单发短枪 冲锋号 油灯 医药箱等历史实物 [2] - 包含近20件军事展品 含迫击炮炮弹 红缨枪头 大刀及缴获日军刺刀 望远镜 [3] - 首次公开展示110余幅图片和80余件展品 含《东进报》等珍贵史料 [2][3] 展览特色 - 创新运用AI技术还原"夜袭浒墅关"等历史场景 [2] - 设置苏州平门仿真造型与老照片形成时空对比 [1] - 提供大型多媒体半景画演示项目"阳澄烽火" 每日两场沉浸式体验 [4] 社会反响 - 彩香实验中学学生现场朗诵抗战主题诗歌《一个共产党员灵魂的自白》 [1] - 企业员工表示将建议公司组织红色教育活动实地探访历史遗迹 [3] - 小学生通过实物展品深刻感受先辈抗战精神 [3]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姚名达:从史学大师到抗战英烈
新华社· 2025-08-29 23:36
姚名达生平与学术贡献 - 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并受业于梁启超 主要研究中国史学史 [1] - 毕业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兼特约撰述 后执教于复旦大学和暨南大学 [1] - 1935年参与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 返回江西后仍致力于中国史学史研究 [1] - 所撰《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中国目录学年表》为现代目录学研究开山之作 [1] - 1940年被聘为国立中正大学研究部研究教授 [1] 抗战事迹与牺牲过程 - 1942年日军发动赣东之战后组织国立中正大学战地服务团并任团长 率30余人奔赴前线 [1] - 在战壕慰问抗日将士 在野战医院治疗伤病员 在群众中宣传抗日救国 [2] - 1942年7月在石口村遭日军突袭 赤手空拳与日军搏斗时打死一名日本兵并夺枪 [2] - 准备持枪上楼时中弹倒地 被刺刀刺进胸膛牺牲 时年37岁 [2] - 临难高呼"中华民族万岁" 成为抗战第一位直接参战殉国的大学教授 [2] 当代纪念与教育影响 - 2023年姚名达烈士纪念馆在吉安市新干县建成 [3] - 近年来周边中小学生持续前来瞻仰 清明节期间参观人数达上千人 [3] - 事迹激励赣鄱大地青年学子 南昌大学学生以其为榜样立志追随脚步 [3] - 石口村党支部书记表示要将烈士故事代代相传 [3]
安哥拉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座谈会
新华网· 2025-08-26 14:11
戴锋宁指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历史大势、民族大义。在安广大华侨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始终胸怀 祖国、讲好中国故事、维护国家形象、促进中安友谊、凝聚侨心侨力,为推进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安哥拉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座谈会现场。 (安哥拉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供图) 安哥拉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姚丽红表示,80年前,先辈用生命捍卫民族独立与和平,今天的在安华 侨应铭记历史,弘扬爱国精神,践行和平使命,成为反"独"促统的桥梁,助力中安友好。 新华网罗安达8月26日电(记者刘杰)安哥拉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近日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座谈会。 中国驻安哥拉大使馆领侨参赞戴锋宁、安哥拉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成员及其他各侨团代表参加纪念活 动。 活动在《歌唱祖国》的雄壮歌声中落下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