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神经退行性疾病
icon
搜索文档
Cell:我国学者揭示大脑“排污网络”的发育和神经调控密码,为阿尔茨海默病等大脑疾病的治疗开辟新方向
生物世界· 2025-05-02 10:15
脑膜淋巴系统发现与功能 - 2015年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团队首次在Nature发表论文揭示大脑存在脑膜淋巴管网络,负责清除大脑代谢废物,颠覆了中枢神经系统无淋巴管的传统认知[2] - 研究表明衰老过程中大脑清除废物能力下降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2] 脑膜淋巴系统发育调控机制 - 2025年中国科学院团队在Cell发表研究,首次发现神经活动通过slc6a11b+辐射状星形胶质细胞(RA)调控Vegfc表达,协同ccbe1+成纤维细胞精密控制脑膜淋巴内皮细胞(muLEC)发育[2][3] - 研究突破传统理论框架,提出"神经-胶质-成纤维细胞-淋巴"动态调控轴[3] - slc6a11b+ RA是Vegfc主要来源,其产生的Vegfc控制muLEC发育[7] - 神经活动通过slc6a11b+ RA表达的Vegfc调节muLEC发育[7] - slc6a11b+ RA与ccbe1+成纤维细胞协同作用将muLEC限制在大脑表面生长[7] 脑膜淋巴系统与神经免疫调控 - 脑膜淋巴内皮细胞形成环绕大脑的免疫微环境,参与大脑免疫监视[4] - 2025年Jonathan Kipnis团队在Cell发表研究揭示脑膜淋巴管网络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IL-6表达影响突触功能[10][12] - 恢复老年小鼠脑膜淋巴管功能可逆转年龄相关的突触和行为改变,改善记忆力[12] 研究意义与潜在应用 - 研究揭示大脑不仅是信息处理中心,还是微环境协调者,通过特定胶质细胞动态调节淋巴网络构建[9] - 位于大脑外侧的淋巴管更易靶向,为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开辟新方向[14] - 干预该调控网络可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提供新视角和治疗途径[9][14]
帕金森病不只是“抖”,这个假期,留意身边老人的“慢、僵、倒”
贝壳财经· 2025-04-30 16:49
帕金森病概述 -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症状包括运动和非运动症状 [1] - 非运动症状可能在运动症状出现前5-20年就已出现,是早期识别的重要指标 [1][3] - 国内帕金森病患者人数达362万,预计2030年将增至500万,占全球患者一半 [2] 疾病特征与诊断 - 运动症状表现为"慢、抖、僵、倒",易被误诊为肩周炎或原发性震颤 [4] - 非运动症状包括便秘、抑郁、嗅觉障碍、睡眠障碍等,是早期重要特征 [3][4] - 前驱期可长达20年,需结合遗传、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预测 [2] 治疗与管理 - 确诊后应尽早开始治疗,无论是否影响生活质量 [4] - 需进行长期管理和全病程管理,涉及医生、患者、照护者等多方参与 [4] - 治疗目标包括当前症状控制和长期获益 [4] 行业现状 - 帕金森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 [2] - 诊治率和识别率较低,早期漏诊、误诊问题突出 [3] - 老龄化加剧导致发病率持续上升,行业需求增长显著 [2]
AI新工具创建大脑代谢组高清3D图谱
科技日报· 2025-03-24 16:55
技术突破 -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研究团队借助超级计算机创建了一款名为MetaVision3D的强大人工智能工具[1] - 该AI工具能生成小鼠大脑代谢组的高分辨率3D图谱 用户可从各个角度放大缩小图像 查看与大脑代谢功能相关的所有分子[1] - 研究团队使用高科技成像仪逐层扫描了79个大脑切片 仪器可识别并计数脂肪 碳水化合物等实现大脑功能的必需营养素分子[4] 应用与功能 - 利用MetaVision3D生成了正常小鼠以及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和庞贝氏症的小鼠大脑代谢组的3D交互式图谱作为原理证明[4] - 在线用户可在3D重建中探索大脑代谢组的各个部分 揭示传统2D图谱中看不到的细微差别[4] - 该工具为研究受饮食 运动和遗传影响的细胞代谢和疾病机制提供新见解 科学家可探索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分子[4] 研究意义与前景 - 这一进展使科学家能更全面地了解代谢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 从而发现治疗这些疾病的新药[4] - 该方法可绘制出大脑内数千种分子及其在大脑中的精确位置[4] - 研究团队计划未来将该AI工具与已建立的MRI成像和遗传分析图像相结合 以开发靶向大脑精确区域的治疗方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