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Embodied Intelligence
icon
搜索文档
NeurIPS 2025 Spotlight | PhysX-3D:面向真实物理世界的3D资产生成范式
机器之心· 2025-10-11 16:06
研究背景与动机 - 3D资产在游戏、机器人和具身模拟等领域应用广泛,但现有生成方法主要关注几何结构与纹理,忽略了物理属性建模[8] - 现实世界物体具有丰富的物理和语义特性,包括物理尺度、材料、可供性、运动学信息和文本描述,这些属性与经典物理原理结合可推导出动态指标[8] - 物理属性难以测量且标注耗时,导致现有相关数据集数据量难以扩展,存在关键空白[11] PhysXNet数据集 - 提出首个系统性标注的物理基础3D数据集PhysXNet,包含超过26,000个带有丰富注释的3D物体,涵盖五个核心维度:物理尺度、材料、可供性、运动学信息和文本描述[6] - 除了物体层级注释,还对每个零部件进行物理属性标注,包括可供性排名和运动学约束的详细参数[9] - 引入扩展版本PhysXNet-XL,包含超过600万个通过程序化生成并带有物理注释的3D对象[9] - 采用人在回路的标注流程,利用GPT-4o获取基础信息并由人工审核员检查,确保数据质量[13] PhysXGen生成框架 - 提出面向真实物理世界的3D生成框架PhysXGen,实现从图像到真实3D资产的生成[6] - 基于预训练的3D表示空间,将物理属性与几何结构和外观相结合,通过联合优化实现物理上的自洽性[18] - 利用物理属性与预定义3D结构空间之间的相关性,在物理属性生成和外观质量方面均取得显著提升[20] 性能评估与对比 - 在四个评估维度上,PhysXGen相比基于GPT的基线方法取得显著优势:物理尺度提升24%、材料提升64%、运动学提升28%、可供性提升72%[23] - 定量结果显示,PhysXGen在PSNR指标上达到24.53,CD指标为12.7,F-Score为77.3,均优于对比方法[21][24] - 在物理属性评估方面,PhysXGen在绝对尺度误差为6.63,材料误差0.141,可供性误差0.372,运动学参数误差0.479,描述误差0.71,全面优于基线方法[21][24] 行业意义与应用前景 - 该研究填补了现有3D资产与真实世界之间的差距,提出端到端的物理基础3D资产生成范式[27] - 数据集和生成框架将吸引来自嵌入式人工智能、机器人学以及3D视觉等多个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27] - 为3D空间中对物理建模、理解与推理的需求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从上游数据标注到下游生成建模构建了完整体系[8][27]
智源牵头举办的具身大模型挑战赛火热报名中!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9 18:11
赛事概述 - 赛事主题为“具身引智 · 应用未来”,旨在打造汇聚尖端技术与产业应用的平台,推动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并创造价值 [1] - 赛事目标是提升模型能力,突破边界,展示创意与才华 [1] 赛事资源支持 - 提供充足的算力支持、真机数据采集与标注平台、机器人本体设备以及场地环境保障 [3] - 智源专家提供全程技术指导 [3] - 设置奖金,其中三等奖奖金2万元,二等奖奖金5万元 [3] 参赛者福利与发展机会 - 学生选手有机会获得直通智源研究院实习和入职的机会 [4] - 参赛者可进行真机实战,操作人形机器人、高性能机械臂等设备,并享用顶级算力与海量数据 [4] - 由PI与资深研究员组成导师团队,提供从思路到代码的全程指导 [4] - 提供行业领先的一流薪资与全方位福利,优秀实习生可直通“智星计划”人才计划并获得正式Offer [4] - 指导教师有机会申报“智源学者”,获得专项科研资金支持,并优先对接学术合作与产业资源 [4] - 获奖队伍可获得项目孵化机会及全链路学术和产业链资源对接 [4] 行业生态参与企业 - 工业机器人领域参与企业包括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非夕科技、节卡机器人等15家公司 [10]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领域参与企业包括亿嘉和、晶品特装、七腾机器人、普渡机器人等9家公司 [11] - 医疗机器人领域参与企业包括元化智能、天智航、思哲睿智能医疗、精锋医疗等13家公司 [11] - 人形机器人领域参与企业包括优必选科技、宇树、云深处、逐际动力、傅利叶智能等26家公司 [13] - 具身智能企业领域参与企业包括跨维智能、银河通用、科大讯飞、擎朗智能等25家公司 [14] - 核心零部件领域参与企业包括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坤维科技、思岚科技、凌云光等28家公司 [15] - 教育机器人领域参与企业包括硅步机器人、史河科教机器人、大然机器人 [15]
Chinese display manufacturing giant BOE makes foray into robotics, AI software
Yahoo Finance· 2025-09-29 17:30
公司战略动向 - 全球最大显示面板制造商、苹果供应商京东方新成立子公司北京京东方机器人公司,正式进军机器人及人工智能软件领域[1] - 新子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元人民币(约合2800万美元),主营业务为工业机器人和AI软件的开发[1] - 京东方此举与富士康等其他大型制造商投资机器人研发项目的趋势一致[5] 行业市场前景 -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24年其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占全球总量的54%[2][3] - 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达到29.5万台,创下历史最高年度记录,且国内厂商销量首次超越国外供应商[3] -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报告指出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直至2028年中国制造业机器人保有量年均增长率可达10%[4] - 摩根士丹利报告预测,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470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108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3%[4] 同业竞争动态 - 苹果另一供应商富士康科技集团已于今年1月与优必选机器人达成“全面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在其工厂部署机器人[5] - 金融科技巨头蚂蚁集团去年底成立上海蚂里泊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专注于具身智能技术及产品的研发[6]
一个近2000人的具身社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具身智能之心· 2025-09-28 09:05
社区运营与近期动态 - 社区运营者长期在线处理用户问题,近期正推进硬件方案测试开发以解决用户反馈的硬件贵、不好用等问题 [1][2] - 社区致力于完善体系、整理内容,计划在节后呈现更完善的社区内容 [2] - 社区收到多所高校具身方向的招生需求,并为用户提供2026年升学、工作内推及辅导服务 [2] - 社区在国庆和中秋节期间推出今年最大优惠券以吸引新成员 [3] 社区资源与技术内容体系 - 社区已完成产业、学术、求职、问答交流等多个领域的闭环,提供前沿研究解决方案和求职岗位对接 [5] - 社区内部梳理了超过30种技术路线,涵盖benchmark、综述和入门路线,以缩短用户检索时间 [6] - 社区邀请了数十位活跃于产业界和工业界的一线专家作为嘉宾,为用户提供答疑解惑服务 [6] - 社区定期举办圆桌论坛和直播,内容覆盖本体、数据、算法等多个具身行业核心议题 [6] - 社区汇总了超过40个开源项目、近60个具身智能相关数据集以及行业主流仿真平台 [13] - 社区提供了包括具身智能感知、交互、强化学习、VLA、大模型部署等超过20个技术方向的学习路线 [13][14][39][42][54][62] 社区成员与合作伙伴 - 社区成员来自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以及智元机器人、优必选、小米等头部机器人公司 [13] - 社区与近2000名用户和200家具身公司及机构建立联系,共同交流产业、学术和工程落地话题 [80] - 社区与多家具身公司建立了岗位内推机制,可第一时间将用户简历推荐至心仪公司 [7] 社区特色福利与内容模块 - 社区汇总了国内外具身智能高校和公司信息,涵盖教育、宠物、工业、医疗等多个方向 [16][19] - 社区提供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行业研报,帮助用户了解行业发展与工业落地情况 [21][22] - 社区汇总了机器人导航、动力学、运动学等方向的PDF书籍,供用户进行基础学习 [24][25] - 社区整理了机器人行业知名零部件制造厂商信息,涉及芯片、激光雷达、相机等关键部件 [27] - 社区针对机器人仿真、抓取、控制等领域的开源项目进行了汇总,助力用户快速上手 [29] - 社区提供了包括ToF与3D相机、数据采集方案、多模态数据集等专项技术资源汇总 [31][33][35]
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王田苗:未来2—3年是具身智能场景全面渗透的关键窗口期
新浪财经· 2025-09-27 12:36
行业发展趋势 - 具身智能产业竞争核心转向技术闭环-量产能力-数据回流-商业闭环全链条竞速 [1] - 未来2-3年将进入万台级量产、千亿级集群、场景全面渗透的关键窗口期 [1] 区域竞争模式变化 - 区域竞争不再依赖简单的给钱给地政策支持 [1] - 竞争重点围绕全链条能力建设展开 [1] 产业规模预期 - 产业集群规模预计达到千亿级别 [1] - 量产目标为万台级别 [1]
视远·正心明智——机器之心2025年度AI榜单正式启动
机器之心· 2025-09-26 11:31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 大模型快速迭代 几乎每天都有新的突破性模型和训练方法登场[3] - GPT-4.5到GPT-5、Genie 3等模型在理解、生成、推理能力上不断突破[4] - 模型能力进步催生新应用形态 包括代码生成领域自动完成复杂程序编写和智能体领域自主完成多步骤任务[4] 中国人工智能进展 - 国产大模型性能逐步逼近甚至领先国际水平[4] - 开源生态展现强劲势头 Design Arena排行榜前15名开源AI模型全部来自中国[4] -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在2025年表现更加精彩[4] 年度评选榜单体系 - 最强技术实力企业TOP10评选标准包括长期技术研发布局、领先技术储备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核心业务中的关键作用[7] - 人工智能领军企业TOP20要求企业在技术研发、落地应用和商业模式等方面构建完整运营能力[8] - 最佳大模型TOP20评选国内有代表性且实力强大的基础大模型[9] - 最佳大模型产品TOP20聚焦国内最有价值的大模型产品与应用[10] - 具身智能领军企业TOP10评选具备系统性技术布局与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12] - ScienceAI领军企业TOP10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领域应用[13]
豪森智能(688529.SH):已与智元、乐聚、浙江人形等头部机器人本体厂商展开合作交流
格隆汇· 2025-09-25 15:50
业务合作进展 - 公司已与智元、乐聚、浙江人形等头部机器人本体厂商展开合作交流 [1] - 公司基于历史项目经验及工艺理解梳理出40余个适合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工业生产场景 [1] 技术应用布局 - 公司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场景开发 [1] - 已识别的40余个场景体现公司对工业生产流程的深度理解能力 [1]
沿沪宁产业发展报告①机器人:产业现状与城市分工
新浪财经· 2025-09-24 16:43
企业分布 - 沿沪宁产业带汇聚全国21.9%的机器人企业,总数达5060家,其中67.69%集中在苏州和上海[5][6] - 企业高度集中于上海浦东新区(303家)和苏州昆山市(417家),南京江宁区(183家)及常州武进区(144家)亦为重要聚集区[5] - 上海拥有6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优势集中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开发和系统集成环节[6] 产业分工格局 - 区域分工层次分明:上海主导具身智能与大模型技术,南京聚焦工业机器人,苏州发力服务机器人,无锡专精精密电子制造,常州优势在电池电机[1][10] - 产业链环节分布差异显著:上游企业数量占比高(软件系统与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环节门槛高且企业数量少,下游系统集成与应用部署依赖多样化场景[7] - 上海机器人企业产业链覆盖率达78.40%,居沿沪宁首位,形成跨区域协同制造模式(如上海企业研发设计、苏锡常代工生产)[8] 经营表现 - 2024年上市公司经营表现转弱:员工增长率均值从2023年8.48%降至2024年0.11%,利润增长率均值从11.27%降至2.18%[15][16] - 产业链盈利分化:上游核心零部件企业平均利润率8.19%但营收增速仅0.93%,中游本体制造企业营收体量最大(137.45亿元)但利润率为-3.07%,下游应用场景企业营收增速达11.89%且利润率5.29%[18] - 城市发展阶段差异:上海、南京、苏州进入技术攻坚期(利润增速收窄),无锡、常州、南通处于扩张期(营收高增长),泰州、扬州、镇江市场尚不稳定[16] 技术创新 - 授权专利总量中实用新型占比69.92%,发明专利占比24.72%,外观设计仅5.36%[19] - 上海、苏州、南京三地贡献沿沪宁70%以上专利,其中上海专利总数37868件(发明专利10470件),苏州28234件(实用新型见长),南京19075件(发明专利6838件)[20] - 研发平台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导(90个),工程研究中心(40个)为辅,重点实验室仅1个,企业为创新主力[21] 标准制定 - 企业标准与团体标准占主导地位:苏州企业标准127项、团体标准89项,上海团体标准151项[24][25] - 上海和苏州贡献近六成标准:上海参研标准281项(国家标准84项),苏州298项(企业标准127项)[25] - 国家标准增长迅速,主要为强制性标准,聚焦安全与伦理基础规则[23] 资本动态 - 融资事件数量持续增长:从2016年125起增至2025年274起,上海融资事件147起,超过其他八市总和[26] - 平均投资额下降:上海2020-2022年平均额16719万元降至2023-2025年10897万元,资本趋于理性分散[27] - 投资阶段前移:早期投资(前A轮)与战略投资占比提升,资本更关注核心技术环节与长期战略布局[27][28]
Nvidia Considers $500 Million Investment in Autonomous Driving AI Firm Wayve
PYMNTS.com· 2025-09-19 22:04
投资合作 - 英伟达正评估向自动驾驶公司Wayve投资5亿美元 该投资意向在Wayve下一轮融资前进行[1][2] - 两家公司自2018年起持续合作 Wayve机器人平台采用英伟达技术 英伟达曾参与Wayve在2024年5月完成的10.5亿美元C轮融资[2] - 合作目标是向汽车制造商提供量产级自动驾驶技术 结合Wayve基础模型与英伟达车规级加速计算平台[3] 技术整合 - 新一代Wayve Gen 3平台将基于英伟达Drive AGX Thor计算架构开发[3] - Wayve的AV2.0技术通过经验学习实现环境自适应驾驶 无需依赖高精地图与昂贵传感器[4][5] - 英伟达Blackwell架构专为Transformer、大语言模型和生成式AI工作负载设计 将支撑Drive Orin与Drive Thor平台[6] 行业地位 - 英伟达评价Wayve为"端到端深度学习自动驾驶技术先驱" 认可其快速适应未知环境的驾驶智能系统[5] - Wayve的C轮融资由软银集团领投 英伟达与微软共同参与投资[5] - 英伟达发布70余篇研究论文 推动具身智能在制造业、生物技术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感知-推理-行动能力发展[6]
抢鲜!第十一届中国机器人高峰论坛暨第八届CEO圆桌峰会议程曝光,预约你的参会指南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8 19:46
峰会基本信息 - 第十一届中国机器人高峰论坛暨第八届CEO圆桌峰会将于2025年9月24日12:30-16:30在国家会议中心(上海)4.2H-D2厅举行 [5][9][10] - 峰会主题为“AI+机器人:解锁多元场景新机遇”,聚焦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17] - 指导单位为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单位为东浩兰生(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单位为东浩兰生会展集团上海工业商务展览有限公司,协办单位为上海市机器人行业协会 [5] 议程安排 - 工信部领导、上海市经信委领导及上海市机器人行业协会领导将分别致辞 [5][6] - 行业专家演讲将分享机器人产业热点及发展趋势 [6] - 中国工博会“CIIF机器人奖”颁奖仪式将表彰行业优秀企业 [6] - 《2025年度上海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及《上海智能机器人百大场景案例集》将发布 [6] - 第八届CEO圆桌峰会议题为“解锁具身智能:AI+机器人如何重塑多元场景未来”,邀请多位企业高管参与讨论 [8][9][10][11][12] 参会企业 - 工业机器人企业包括埃斯顿自动化、非夕科技、越疆机器人、节卡机器人等 [28]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包括亿嘉和、晶品特装、普渡机器人等 [28] - 医疗机器人企业包括天智航、精锋医疗、术锐机器人等 [29] - 人形机器人企业包括优必选科技、宇树、逐际动力等 [30] - 具身智能企业包括跨维智能、银河通用、科大讯飞等 [31] - 核心零部件企业包括绿的谐波、思岚科技、凌云光等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