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lobal Energy Transition
icon
搜索文档
东海证券:零碳转型开启新章 关注风储领域破局机遇
智通财经网· 2025-07-10 14:18
行业驱动因素 - 可再生能源消纳压力与盈利性提升是储能行业底层驱动力,政策催化加速需求兑现 [1] - 2021~2024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从18.3GW增至82.8GW,CAGR达65.4%,其中新型储能新增装机CAGR高达93.0% [1] - 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占比从2021年12.2%快速提升至2024年44.5%,年均增长10.8个百分点 [1] 技术结构演变 - 早期抽水蓄能占主导,2018~2020年累计装机占比超90%,2021年后新型储能因建设周期短、布局灵活成为新增主力 [1] - 2024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达74.1GW,较2021年10.3GW实现爆发式增长 [1] 全球消纳压力 - 2024年全球光伏/风电新增装机452GW/115GW,光伏同比+15.9%,风电-0.5% [2] - 风光渗透率超15%时消纳成本显现,超40%时消纳成本将超过发电成本,德国风光渗透率已达42.9%,英国逼近40% [2] - 储能可解决风光发电随机性导致的日内净负荷波动及"时空错配"问题 [2] 国内政策与消纳现状 - 2024年2月取消"95%消纳红线",叠加午间谷段电价政策,2025Q1全国光伏/风电利用率降至93.8%/93.4%,较2024年底降3.0/2.5个百分点 [3] - 2025Q1全国84.4%地区光伏利用率下滑,78.1%地区风电利用率下降 [3] - 2025年"136号文"取消强制配储前置条件,短期内可能加剧消纳压力 [3]
Cameco: The King Of Nuclear Ready, Thanks To AI And Geopolitics
Seeking Alpha· 2025-07-04 03:23
核能行业投资机会 - Cameco Corporation被视作核能复兴浪潮中的优质投资标的 有望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安全供应的支柱企业 [1] - 地缘政治危机加速了核能作为清洁能源的战略地位提升 推动行业结构性增长 [1] 分析师背景 - 分析师具备十年以上金融市场经验 专注宏观经济分析和股票研究 [1] - 采用基本面驱动方法论 结合自下而上个股分析与自上而下宏观研判 [1] - 研究重点涵盖经济周期 货币政策及全球资本流动 运用彭博终端和量化工具进行建模 [1] 持仓披露 - 分析师通过股票或衍生品持有Cameco Corporation多头仓位 [2]
北美氨裂解技术市场前4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占有率
QYResearch· 2025-05-27 16:36
氨裂解技术概述 - 氨裂解技术通过催化剂将氨分解为氢气和氮气,为氢能储存和运输提供高效解决方案 [1] - 该技术在全球能源转型和氢能经济中发挥关键作用,具有比传统高温裂解更低的能耗和更好的环境性能 [1] - 氨裂解工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通常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进行 [1]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预计2031年北美氨裂解技术市场规模将达到21亿美元 [1] - 北美市场前4强生产商包括Aramco等,其中Aramco占据约100%市场份额 [3] - 主要厂商包括Kapsom、Aramco、Topsoe、Thyssenkrupp等 [19] 产品类型分析 - 预计2031年绿氨将成为最主要细分产品,占据约77%市场份额 [5] - 其他产品类型包括蓝氨等 [19] 应用领域分析 - 工业领域预计将成为最主要需求来源,2031年占据约94%份额 [7] - 其他应用领域包括运输业和能源行业 [19] 主要驱动因素 - 技术成熟与商业化:科研投入增加推动技术迭代,氨作为高密度储氢介质在氢能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8] - 催化剂改进与创新:非贵金属催化剂研发成为热点,可在400℃以下实现高效氨裂解 [9] - 系统集成与优化:模块化设计提升系统升级维护便利性,集成化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 [10] 主要阻碍因素 - 催化剂性能不足:非贵金属催化剂在高温(600℃以上)才能发挥最佳性能,增加能耗 [11] - 系统效率低下:部分系统在能耗和效率方面仍需优化改进 [12][13] - 安全环保风险:氨具有毒性,储存运输存在隐患,裂解过程可能产生污染物 [14] 行业发展机遇 - 政策推动:氨的总投资需求比LOHC低20%,比LH2低50%,具有成本效益优势 [15] - 市场需求增长:氨比液氢更经济且易于储存运输,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动氢能需求 [16] - 技术进步:催化剂研发、反应体系优化等领域不断突破,支撑技术快速发展 [17] 研究机构信息 - QYResearch成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美国洛杉矶和中国北京,业务覆盖160多个国家 [23] - 该机构在全球30多个国家有营销合作伙伴,在中国多地设有办公室和专业研究团队 [23] - 服务领域涵盖电子半导体、化工原料、新能源汽车、光伏等多个高科技行业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