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类共同价值
搜索文档
人民日报评论员: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新华社· 2025-09-07 08:16
核心观点 - 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表达了对和平发展时代潮流的坚定信念 [1][2] - 和平与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向往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2] - 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公平正义的中坚力量 坚定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3][5] 历史意义与贡献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经过14年浴血奋战 彻底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 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 [3] - 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5周年 累计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 17名中国维和官兵在执行任务中献出宝贵生命 [3] - 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答案 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连续8年写入联大决议的时代答案 [3] 当前行动与全球影响 - 共建一带一路凝聚起全球超过3/4的国家 [3] - 四大全球倡议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 [3] -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道出了各国人民的普遍追求与向往 [3] 未来方向与承诺 -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5] -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定守护世界和平安宁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 - 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 为增进人民福祉而不懈努力 [5]
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人民日报· 2025-09-07 05:54
中国和平发展贡献 - 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5周年 累计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 17名官兵在执行任务中牺牲[2] - 共建"一带一路"凝聚全球超过3/4国家参与 四大全球倡议为世界注入稳定性[2]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连续8年写入联大决议 彰显国际治理影响力[2] 历史成就与国际地位 - 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彻底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 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完全胜利[1] - 抗日战争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 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1] - 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公平正义的中坚力量 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持续贡献[2] 全球合作与发展理念 - 全人类共同价值道出各国人民普遍追求 包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核心要素[2] - 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 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增进全球人民福祉[2] - 通过合作共赢实现繁荣持久与安全保障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
为了全人类的美好未来——智库报告解析中国全球公共思想产品的供给与贡献
新华社· 2025-09-06 17:13
全球公共思想产品时代需求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世界处于动荡变革期 国际政治层面个别国家输出民主引发持续冲突动荡和严重人道主义危机[5] - 经济领域新自由主义经济浪潮造成严重社会不平等与全球经济失衡 引发世界范围内反全球化现象[5] - 全球治理现有体系难以有效应对地缘冲突 气候变化 粮食危机 公共卫生威胁 数字安全等全球性议题[5] - 文化领域某些国家文化霸权行为引发文化冲突与认同危机 激起广泛反感和抵制情绪[5] 中国全球公共思想产品体系内涵 -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构建持久和平 普遍安全 共同繁荣 开放包容 清洁美丽的世界为核心目标[9] -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11] - 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融合中华文明天下为公 和而不同传统智慧 以和平为基础 发展为动力 公平正义为要求 民主自由为准则[13] - 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具有普适性特征 不以特定文化或意识形态为中心 寻求不同社会背景下最大公约数[14] 中国思想产品理论特质 - 以普遍性科学取向超越意识形态取向 展现扎根实践经验的理论特质 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原则[15] - 以开放格局广泛吸纳全人类优秀智慧 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既有思想产品中的优秀成果[15] - 以创新视野敏锐回应全球形势变化 持恒致远与时俱进 保持高度适应性和前瞻性[16] 全球南方国家作用 - 全球南方国家群体性崛起为全球公共思想产品创新提供历史性机遇[8] - 全球南方国家丰富实践 多元文化和多样化发展模式将为世界贡献更多宝贵公共思想产品[8]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发布《回应时代呼唤 解答世界之问——中国全球公共思想产品的供给与贡献》智库报告
新华社· 2025-09-06 14:27
报告发布背景 -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在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上面向全球发布中英文智库报告 全文约1.5万字[1] 报告核心框架 - 报告从全球公共思想产品的时代需求 体系内涵 理论特质与未来图景三个维度进行剖析[1] 时代需求分析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急需新的全球公共思想产品回应世界之问[1] - 全球南方国家群体性崛起为国际社会提供时代性和实践性思想产品 带来历史性重塑机遇[1] 中国思想产品体系 - 国际体系维度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获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并取得显著实践成果[2] - 国家发展维度通过中国式现代化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 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道路借鉴[2] - 价值观维度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 回应人类前途命运的终极思考[2] 理论特质 - 中国全球公共思想产品具有科学 开放 进步的理论特质[2] - 体系基于实践经验总结与普遍规律提炼 吸纳升华全人类优秀思想并持续创新[2] 国际评价 - 全球南方媒体智库专家高度评价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构建[2] - 认可中国对世界发展的深度思考与责任担当 期待继续以思想伟力激发实践伟力[2]
学习快评丨让世界正气充盈、乾坤朗朗
新华社· 2025-09-04 08:42
核心观点 -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并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是当前国际关系中的核心立场 [1] - 反对单边主义及霸权霸道霸凌行径 强调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1] - 正义、光明、进步的必然胜利是基于历史经验的核心论断 [1] 历史经验总结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体现正义力量不可战胜 [1] - 历史发展证明"千秋胜负在于理"的客观规律性 [1] 当前国际形势分析 - 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面临关键十字路口的选择 [1] - 单边主义与霸权行径对国际社会造成深重危害 [1] 行动倡议 - 呼吁国际社会携手维护公平正义 反对一切形式霸权主义 [1] -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1]
(上合天津峰会)俄罗斯学者卢金:上合组织在多极化世界中展现独特作用
中国新闻网· 2025-08-29 13:02
上合组织的核心作用 - 上合组织已成为多极化世界中一支重要力量 在推动地区稳定与合作中展现出独特作用 [1] - 上合组织作用在当前国际格局深刻演变的背景下更加凸显 [1] - 上合组织对外不断拓展规模 对内持续深化合作 设立了包括地区反恐怖机构在内的一系列常设机构 [1] 上合组织的发展与演变 - 上合组织成员国合作领域已从最初聚焦安全 逐步拓展至经贸 能源 绿色发展和人文交流等多个方面 [1] - 上合组织从6个创始成员国发展成为覆盖亚欧非三大洲26个国家的大家庭 [1] - 上合组织内所有问题都以协商一致方式解决 体现通过尊重多样性实现合作 [1] 上合组织的核心价值 - 上海精神集中体现了上合组织的核心价值 即坚持互利共赢 平等相待 尊重多样性 反对对抗和冷战思维 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1] 当前合作重点与未来展望 - 在新的地缘政治形势下 强化多边经济合作的任务特别突出 [2] - 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的形势下 进一步深化合作是所有成员国的共同需求 [2] - 期待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上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这种合作体现的意义尤为重要 [2] 文化与教育合作 - 加强成员国在文化和教育领域的合作同样重要 应推动成员国之间科研和教育方面的联系不断加强 [2] - 上合组织汇聚了中华 印度 伊斯兰和欧亚文明 为各国平等交流 相互借鉴提供了平台 [2]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人民日报· 2025-08-11 06:00
中国式现代化理念 - 中国主张与全球发展中国家共同实现现代化而非单边发展[1] - 中国式现代化将形成超过现有发达国家总和的超大规模市场(14亿人口)[1] - 和平发展道路是核心特征,摒弃战争/殖民/掠夺的传统现代化路径[2] 国际合作实践 - 通过菌草技术、高铁、杂交水稻等项目在印尼、卢旺达等发展中国家落地民生工程[3] - 共建"一带一路"等倡议已转化为具体行动,如雅万高铁提升当地交通效率[3] - 全球发展倡议覆盖能源(圭亚那太阳能)、农业(马达加斯加水稻)等领域[3] 全球治理主张 - 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包容性全球发展(当前约6.73亿人面临饥饿)[2] - 反对零和博弈,主张通过合作共赢推动20多个已现代化国家(10亿人口)与欠发达国家协同发展[2][4] - 三大全球倡议(发展/安全/文明)系统性回应百年变局挑战[4] 文化价值根基 - 中华文明"和合"理念(如天下为公、和谐万邦)支撑和平发展道路[2] - 历史实践表明中国从未通过侵略扩张实现发展[1][2] - 领导人从基层到国际的民生关切形成政策连续性(如福建菌草技术推广)[3]
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国际影响力(专题深思)
人民日报· 2025-07-25 06:40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按照要求整理的关键要点: 习近平法治思想国际传播的重要性 -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凝聚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为全球法治难题提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1] - 加强国际传播是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国际影响力、促进人类法治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举措 [1] - 国际传播面临各国法治传统差异和意识形态偏见等挑战,需坚持守正创新打造融通中外的表述方式 [2] 国际传播的核心策略 - 提升表达力:将抽象法治理念转化为国际受众易于理解的场景化表达,避免生硬直译 [3] - 激发情感共鸣:聚焦公平正义等全人类共同价值,通过案例展现中国法治实践 [4] - 优化传播策略:采用分众化传播方式,形成"一事一案""一国一策"的精细传播方案 [5] 具体实施路径 - 利用国际对话机制通过主旨演讲、案例分享等形式系统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 [5] - 依托执法司法协助等合作渠道,在联合办案、培训中嵌入实践案例 [5] - 针对不同国家法律特点搭建法治对话平台,如跨境电商立法中的共同立场 [5] 传播效果提升方法 - 通过讲述中国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完善权利保障制度等故事增强感染力 [4] - 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传播矩阵扩大影响力 [5] - 根据对象国法治传统灵活调整传播策略,推动思想进入决策层和大众视野 [5]
程曼丽: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经济日报· 2025-07-22 07:58
文化软实力与国家综合实力 -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民族精气神的凝聚 [2] -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2]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2] 国际话语权与传播能力 - 国际话语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4] - 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上的音量不足,存在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情况 [3] - 需打破西方国家主导的涉华舆论屏障,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3] 国际格局与新兴经济体 -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全球占比超过40%,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0% [5] - 新兴经济体在数字经济、5G、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快技术标准及规则制定 [5] - "东升西降""南升北降"态势日益显现,国际话语权成为竞争焦点 [5] 全球传播生态与技术变革 - 互联网技术和全球性社交媒体普及打破单向传播格局,形成多元交互传播 [8] - 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构建话语体系提供技术平台和智能化语言应用 [8] - 中国主流媒体利用5G技术布局内容生产平台,抢占国际传播制高点 [9] 文化新样态与国际传播 - 深度求索大模型、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游戏《黑神话:悟空》等文化新样态开辟国际传播新空间 [9] - 需利用新技术打破信息壁垒,改变全球信息传播不均衡状态 [9] - 主动设置议题,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9]
新华时评丨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 夯实文明互鉴精神根基
新华社· 2025-07-19 22:09
文化主体性的历史根基与时代价值 - 报告深刻阐释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历史根基、时代价值与世界意义 [1] - 明确指出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 [1] - 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的样本 [1] 文化主体性对全球文明互鉴的贡献 - 中国以"美美与共"包容精神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1] - 提出全球文明倡议,重视文明传承创新与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1] - 搭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平台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1] -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为各国文明现代更新提供借鉴 [1] 文化主体性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影响 - 中国以"天下大同""和合共生"理念提供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治理视角 [2] - 打破"西方文明等于现代文明"的历史错觉 [2] - 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证明现代化道路的多元可能性 [2] - 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对冲霸权话语 [2] 文化主体性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推动 - 中国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应对全球性挑战 [2] - 主张各国巩固文化主体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 - 维护文明多样性并通过交流学习绘就人类文明多彩画卷 [2]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明交流互鉴 - 各国需携手巩固文化主体性,在坚守中传承与创新 [2] -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以凝聚人类文明进步力量 [2] - 引领世界走向持久和平、稳定、发展的未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