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主体性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全媒头条|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坚守文化主体性——智库报告解析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精神基石
新华社· 2025-07-19 23:31
文化主体性与中国式现代化 - 文化主体性是维系民族认同和国家稳定的关键所在,是文化自觉、自信、自立、自强的集中体现,也是世界格局变革中彰显文明特质的精神坐标[1] - 中华文化在5000多年历史中始终坚守主体性,通过守正创新和开放包容实现文化自信自强,成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4] -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重塑文化主体性,为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筑牢文化根基[4] 文化主体性的四大作用 - **引领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国精神,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如苏州传统工艺催生高精尖产业[6] - **凝聚力**:通过共同身份认同和爱国主义精神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典型案例包括云南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70年坚守[7] - **塑造力**:激活文明基因驱动文化创新,故宫文物数字化和文创产品转化、国家版本馆建设体现传统与现代融合,网络文学等"文化+"新业态创造经济增长点[8] - **辐射力**: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覆盖150多国)、国际传播(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全球发行)、影视作品(《流浪地球》等)输出文化软实力,孔子学院和"欢乐春节"活动搭建文明互鉴桥梁[9][10] 对全球南方国家的启示 - 发展中国家需立足文化主体性处理传统与现代关系,避免西方现代化迷思,中国式现代化证明现代化路径可兼具本土特色与一般规律[11] - 中国实践为南方国家提供新图景:如茶文化外交("茶和天下"活动)、古都文明对话(中希互动),展现多元共存理念[12] - 现代化非单一模式,需避免"复制粘贴",中国通过保持文化主体性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11][12]
综述|保护传承创新 共同迈向现代化——多国人士热评《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坚守文化主体性》智库报告
新华社· 2025-07-19 22:23
文化主体性的重要性 - 文化主体性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文化继承、创新、发展中所展现出的独特价值理念和精神特质 [2] - 文化主体性唤醒文化自觉、塑造文化自信、锻造文化自立、铸就文化自强 [2] - 文化主体性对于认清民族存在本质具有根本性意义 [3] 文化主体性与现代化 - 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各国应独立自主选择发展道路 [3] - 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选择 [4]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也是实现充分文化主体性的过程 [5] 文化主体性与国际秩序 - 文化霸权的实质是文化帝国主义,表现为文明冲突论、文明等级论等 [6] - 推动文化主体性有助于全球南方国家实现独立、团结与共同发展 [6] - 中国的发展道路为墨西哥提供了"走出自己的发展路径"的启示 [6] 文化交流与合作 -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能减少"陌生感",有利于文化传承与创新 [3] - 中国与拉美国家应加强交流合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7]
新华时评丨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 夯实文明互鉴精神根基
新华社· 2025-07-19 22:09
文化主体性的历史根基与时代价值 - 报告深刻阐释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历史根基、时代价值与世界意义 [1] - 明确指出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 [1] - 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的样本 [1] 文化主体性对全球文明互鉴的贡献 - 中国以"美美与共"包容精神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1] - 提出全球文明倡议,重视文明传承创新与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1] - 搭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平台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1] -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为各国文明现代更新提供借鉴 [1] 文化主体性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影响 - 中国以"天下大同""和合共生"理念提供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治理视角 [2] - 打破"西方文明等于现代文明"的历史错觉 [2] - 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证明现代化道路的多元可能性 [2] - 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对冲霸权话语 [2] 文化主体性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推动 - 中国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应对全球性挑战 [2] - 主张各国巩固文化主体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 - 维护文明多样性并通过交流学习绘就人类文明多彩画卷 [2]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明交流互鉴 - 各国需携手巩固文化主体性,在坚守中传承与创新 [2] -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以凝聚人类文明进步力量 [2] - 引领世界走向持久和平、稳定、发展的未来 [2]
《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坚守文化主体性——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精神基石》智库报告在墨西哥发布
新华社· 2025-07-19 21:05
文化主体性 - 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 唤醒文化自觉 塑造文化自信 锻造文化自立 铸就文化自强 [1] -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沉淀出独特文化品格 形成深厚文化主体性根基 [1] - 近代中华文化主体性虽受冲击但根脉未断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及传统文化结合实现重塑和巩固 [1] 文化生命力与影响力 - 中国共产党坚持文化领导权 建设强凝聚力社会意识形态 使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精神力量 [2]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催生新大众文艺和"文化+"业态 展现文化生命更新活力 [2] - 中国搭建文明对话平台 推动文化交流传播 扩大文化辐射力 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国际形象 [2] 世界意义与现代化实践 - 巩固文化主体性树立文明传承自信 守护人类文明基因库多样性 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现代化样本 [2] - 破除文化霸权话语垄断 推动构建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2] - 中国式现代化是坚守文化主体性的成功实践 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 [2] 论坛背景 - 论坛由新华通讯社与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共同主办 [3]
《新时代关键词: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出版发行
人民日报· 2025-06-17 06:13
图书出版 - 人民日报出版社近日出版《新时代关键词: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主题图书,在全国发行 [1] - 该书为专题文集,收录人民日报理论版专栏已发表的18篇文章 [1] - 图书内容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重大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 [1] 专栏内容 - 人民日报理论版开设"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专栏,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理论阐释 [2] - 专栏文章围绕"新质生产力""全过程人民民主""文化主体性"等重大原创性概念展开 [2] - 文章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日报社将专栏文章结集成书以满足读者学习需求 [2] 理论价值 - 该书将学理、道理、哲理有机融合,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意义 [2] - 有助于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 [2] - 对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2]
在坚持“两个结合”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民日报· 2025-05-27 06:33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按照要求格式整理的关键要点: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基础 - 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先进本质并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1] - 中华文明拥有5000多年历史,但曾经历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磨难[2] - 文化主体性是中华文明创造基础,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高扬中华文化主体性[3] 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 世界现代化进程始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但西方模式并非所有国家的必然之路[2] - 二战后部分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模式导致发展困境[2] -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提供非依附性发展新选择[6] "两个结合"的理论与实践 - "两个结合"思想守护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揭示传统文化是现代化进程中保持民族底色的基因[3]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解决现实问题,为现代化奠定理论基础[4] - 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结合激活文明基因,赋予现代化文化底蕴和精神动力[4] 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意义 -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独特世界观、价值观等,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5] - 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安全倡议、文明倡议应对全球挑战[6] -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文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形态[6]
“两个结合”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方法论
中国青年报· 2025-05-04 09:12
文章核心观点 “两个结合”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方法论,从“第一个结合”到“第二个结合”是方法论的推进,构成求是创新的综合方法论,能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 [1][5][9] “第二个结合”的意义 - “第二个结合”巩固道路根基、文化主体性并打开创新空间,成就文明、文化与创造的主体性,是树立文化创造主体性的方法和途径 [2] “两个结合”的关系 - “第一个结合”是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针对理论教条的思想解放,解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方法,是实事求是的方法论 [3][4] - “第二个结合”是在实践客观性前提下进一步解放实践主体性和创造性的产物,破除多种教条,是守正创新的方法论 [5] - 从“第一个结合”到“第二个结合”是从实事求是到守正创新的方法论推进,“两个结合”构成求是创新的综合方法论 [5] “两个结合”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表明其是实践真理,“两个结合”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方法论 [7][8][9] -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实践的真理体系,是关于实践客观性、主体性和创造性相统一的实践总体的知识,是实事求是、守正创新的知识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