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主体性
搜索文档
新视野 | 深刻理解和把握文化主体性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11-18 09:44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强国之'强'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的思想境界、精 神状态、文化修养上",强调"重视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涵养全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以积 极健康、向上向善的文化养人心志、育人情操,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同时增强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对于 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积极营造良好文化生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在破立并举、 激浊扬清中营造清朗、健康的文化环境。 有志于道:中华民族的价值旨归 "君子志道"是中华文化中成就理想人格的基石。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道、德、 仁、艺的排序展现了中华文化对崇高境界的追求。志是发自内心的持守与追求,使人能够抵御外部环境的裹 挟,实现自我的主宰。道是天地运行和日用伦常的普遍规律和法则。《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可离,非道也。"中华文化是"志于道"的文化,中华民族是"志于道"的民族。无论是处理与家国社会的关系, 还是处理与天地自然的关系,中国古人都崇尚循"道"而行。 11月15日,2025海外华文媒体走读安徽活动在黄山启动。16家海外华文媒体将走进黄山、宣城等地,向世界 展示中华 ...
多措并举让中华文化“美美与共”
四川日报· 2025-11-17 04:46
●发展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件关涉在全球范围内重塑一个 创新、开放、包容而富有思想深度的现代中国形象的大事。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要反对历史虚 无主义,二要避免"内热外冷",三要坚持久久为功 发展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题中之义, 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 划的建议》提出,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重要部署为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指明 了方向。发展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非简单的文化输出,而是 一项基于文化主体性、现代转化力、有效传播力和人类共同价值的综合性工程,需要多措并举、 多管齐下、久久为功。 时代呼唤:以文化影响力匹配大国综合国力 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既是一种根植深厚文化沃土、坚守文化主体性,富有相当魅力、感 召力和认同度的文化,又是一种具有科学理论指导和赋能其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 感召力的文化,还是一种能够引发"情感和价值共鸣""春风 ...
黑神话一周年:它不止是游戏,更是一场“文化革命”的号角
虎嗅· 2025-08-21 11:24
中国游戏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玩家长期追求本土高质量游戏,经历了从《大众软件》创刊到《血狮》暴雷、《仙剑》系列霸榜等多次挫折 [2] - 2007年游戏行业面临严峻挑战,冯骥发表《谁谋杀了我们的游戏》进行深刻反思 [2][4] - 2013年《斗战神》项目失败,但被视为从业者寻求新发展的契机 [4] 行业关键人物与产品 - 游戏《黑神话:悟空》主创冯骥(25岁时撰写行业反思文章)与杨奇世界观不同但共同秉持制作顶级单机大作的信念 [4][7] - 主创团队延续了《斗战神》等项目的情怀,在产品发售初期引发争议 [33] - 产品如《黑神话:悟空》、《哪吒》等实现了爆发式扩散,标志着文化主体性的构建取得进展 [25][34] 市场与文化驱动力 - 中国玩家存在不甘于只消费国外文化产品、渴望本土精神归属的基本需求 [14] - 从业者选择开发有抱负的产品是市场经济持续运转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5] - 2007年中国人均GDP为2461美元,但当时已为日后各领域的发展突破奠定基础 [7] 从业者群体特征 - 80后一代ACG(动画、漫画、游戏)爱好者被视为"技术浪漫主义"和中国的"百科全书派",通过互联网深入接触世界文化 [15][16] - ACG群体作为"有机知识分子",深度参与社会文化观念塑造,其知识结构具有时代赋予的优势 [18][22] - 该群体世界观复杂多样,但在追求文化主体性上趋势明显,致力于构建共同体的文化公约数 [24][25] 行业未来展望 - 行业处于起步阶段,《黑神话:悟空》等成功产品尚属孤例,后续竞品如《流浪地球》和《哪吒》续作仍待开发 [34] - 文化主体性的重构过程伴随争议与非议,但实践是检验方向的最终标准 [33][34] - 发展道路被比喻为"未竟"的取经之路,强调行动和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39]
“限韩令”可能松动,但“韩流”再难回归
虎嗅· 2025-08-05 10:58
限韩令松动迹象 - 2024年以来,多位韩国艺人如Super Junior成员李东海、李赫宰、金在中、金贤重以及团体Twice、Seventeen等在中国重庆、上海、青岛等城市举办线下见面会或签售活动[1] - 2024年4月,有传闻称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向韩国演出公司发送合作公函,虽被否认,但外交部发言人回应称对同韩方开展有益的文化交流合作持开放态度[1] - 2023年线下活动放开后,韩国团体来华举办小规模签售会,能主办韩国偶像签售的平台多达18个,一线女团Twice在出道第十年来到中国[47] - 全韩国籍成员的韩团EPEX原计划2024年在福州举办演唱会,这是2016年后的首次,虽延期但被视为强烈松动信号[49] - 多数知名韩团已开设官方B站号、抖音号用于宣传,Blackpink有三名成员均开设了B站号、小红书、抖音号[48] 限韩令历史背景与影响 - 2016年7月,因"萨德"系统部署,广电总局被传下令不可邀约韩星演出或上节目,但未获官方证实[3] - 限韩令具体措施包括禁止新成立的韩国文化产业公司投资、禁止韩国偶像组合进行万名观众以上公演、禁止韩剧等韩国放映物(包含合资)、禁止韩国演员出演中国电视剧等[4] - 限韩令导致黄致列从《爸爸去哪儿》"结束实习",其在《挑战者联盟》中的镜头被剪,IKON和PSY在《盖世英雄》节目中被马赛克处理[5] - 2016年共有53部涉及韩星出演的国产电视剧,绝大部分未能播出,仅极少数如《夏梦狂诗曲》通过"换脸"操作上市[6] - 购买自韩国版权的节目纷纷更名,如《我是歌手》变成《歌手》,《奔跑吧!兄弟》变成《奔跑吧》[7] - 有业内人士在2016年估计,若限韩令长期化,韩国娱乐圈或有三分之一从业人员失业[8] 限韩令前的中韩文娱合作蜜月期 - 2014年上海电视节期间,韩国展区是最热门展区,韩国综艺在荧屏综艺上占比几乎过半,多部韩综版权成现象级综艺[9] - 《我是歌手》《奔跑吧!兄弟》等爆款综艺为电视台创造数以亿计收入,一个节目能在三个月内完成一个三线卫视一年的创收,并为内地综艺市场带来明星真人秀工作体系[10] - 中国团队赴韩学习综艺制作流程,并编写详细工作手册,明星成为吸引赞助、创造收视的绝对核心,韩星可"速成"流量[11][12] - 黄致列在《我是歌手》收官后微博粉丝达500万,并接连出演《快乐大本营》等大热综艺[13] - 爆款韩剧如《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在爱奇艺独播,《太阳的后裔》为爱奇艺带来超500万会员,《继承者们》在优酷独播带来现象级热度[16] - 韩国偶像团体重塑内娱对"偶像"的理解,Super Junior-M面向中国市场推出,EXO在2012年出道后达到巅峰,鹿晗单条微博评论破亿,颠覆传统明星制造路径[16][17] - BAT三家互联网公司及华策影业等均在韩国文娱公司有所布局,华策影业在2014年入股《太阳的后裔》制作公司NEW影业[18] 限韩令后中国娱乐产业发展 - 限韩令后,业内判断新一代年轻人急需本土偶像,内容行业爆发需要新艺人补充[20] - 龙丹妮在2017年成立哇唧唧哇,制作《明日之子》并签约运营新人偶像,徐明朝成立极创引力专门培养女团[22] - 2018年,《偶像练习生》《创造101》两档选拔男团、女团的选秀节目出现,模式来自韩国《produce101》系列[23] - 流媒体平台借由选秀节目占据"流量艺人"生产要素,实现造星闭环,架构起连接B端与C端的盈利模式,2018年全网热议艺人前50名中近三成出自这两档网综[24] - "饭圈"高效逻辑从偶像圈层扩散至更广文娱领域,供养流量小生、小花、音乐剧演员、电竞选手、电商主播等[26] - 内娱偶像逐渐脱去"韩"味,选秀节目后期C位不再有韩国相关练习经验,《青春有你2》成团成员基本无韩国训练痕迹[27] - 中国剧集行业由引进转向自制,以长视频平台为基建,过去九年在内容和市场化程度两端迅速发展[28] - 2024年诞生《哪吒2》等在全球票房史上留名的本土文化作品[56] 限韩令后韩国娱乐产业的全球化转向 - 韩国文化产业出海导向明确,在中国市场关闭后迅速调整,转向其他海外市场[29] - 2016年,防弹少年团MV《血汗泪》在YouTube爆红,获得Billboard社交媒体影响力大奖,2020年其英文单曲《Dynamite》空降Billboard Hot 100单曲总榜冠军[30][31] - K-POP组合开始与欧美音乐霸主合作,防弹少年团与Blackpink与环球音乐签约,获得与更多欧美一线歌手合作机会[31] - BLACKPINK在2016年出道,成员LISA是YG娱乐首位泰籍偶像,助力开拓东南亚市场,后续组合引入菲律宾籍、越南籍、印尼籍偶像[32] - 防弹少年团被拔高至国家形象代表,多次陪同文在寅进行国事访问,三次在联合国发言[34] - Netflix从2018年与韩国电视台JTBC合拍《阳光先生》,到2019年完全自制《王国》,2021年《鱿鱼游戏》爆火打破Netflix历史观看人数纪录[35] - 2020年,奉俊昊执导的《寄生虫》成为首部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外语片[36] 当前韩国娱乐产业面临的挑战 - 韩国录制音乐产业收入在2016年达到顶峰排名全球第六,2020年被中国超越,2024年下跌5.7%,为过去十年来首次下跌[37] - 韩国文娱高度依赖线下转化,海外巡演是K-POP团体收入大头,2024年伴随BTS、Blackpink等顶级组合活动暂停,收入下滑[38][39] - "中输"(中国粉丝集资购买专辑)在2023年下半年急转直下,占比曾常超50%的销量被拖累,粉丝社群出现呼吁停止"内卷式购买"现象[40][42] - HYBE、SM、JYP、YG四大K-POP公司在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缩水均超30%[43] - Netflix平台虹吸演员、资金、核心资源,使韩国本土影视产业陷入危机,传统电视台和制作公司空间所剩无几[43] - 韩国文化产业面临"文化主体性"争议,防弹少年团提及朝鲜战争、IVE的MV《HEYA》使用中国结、祥云等元素引发文化挪用争议,导致"偷国"标签[53] - 韩国文化产业"拼贴"特点在缺乏清晰本土文化根基时易陷入挪用争议和主体性迷茫[54] 当前中国市场环境变化 - 韩流在中国全方位退潮,韩妆品牌悦诗风吟等迎来关店潮,新一代韩国小生未能复制李敏镐、宋仲基在中国的高热度,韩流缩回圈层文化[57] - 中国新一代内容消费者对本土民族文化有极强认同感,更愿意消费本土文化[55] - 限韩令从2016年自上而下的决策,发展到2024年自下而上的抵制,相关新闻评论区出现"开放后我们会自愿限韩"的表达[52] - 韩国在制造全球内容上仍有借鉴价值,如《请回答1988》被国产青春剧参考,《苦尽柑来遇见你》引发国内剧集创作者思考[58][59]
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31 08:29
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的历史演进 -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承担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的使命 致力于将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文明先进的中国[2]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用革命文化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2]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提出科学文化现代化目标 激发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雄心[2] - 改革开放时期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强调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2] - 党的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定文化自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 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3] 新时代文化使命的核心内涵 - 新时代文化使命是推动文化繁荣 建设文化强国 创造属于新时代的新文化[3] -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3]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社会发展及日常生活[3]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效显著 文化事业产业日益繁荣[3] - 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文化自信明显增强[4] 担负文化使命的三大原则 - 坚定文化自信是根本基点 要求实现精神上独立自主 用中国道理总结中国经验[6] - 秉持开放包容是本质要求 既要萃取中华文化精华 也要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7] - 坚持守正创新是重要思想方法 守正要求守住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 创新要求古为今用洋为中用[8][9] 文化强国的建设路径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使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10][11] - 继承弘扬革命文化 包括红船精神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11][12] -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际话语权[13][14] -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培育新型文化业态[16][17] - 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民 培育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 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18] -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健全保护传承体制机制 推动系统性保护[19] -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20] 战略目标与实施保障 - 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15] -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党的领导[15] - 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根本制度[15] -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构筑中国精神 中国价值 中国力量[15]
深刻认识把握“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
经济日报· 2025-07-31 06:18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核心内涵 - 文化领导权实质是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3] - 体现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管理权 话语权 通过文化凝聚力 感召力 吸引力形成强大文化力量 [3] - 要求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3] 思想领导的基础性作用 - 思想领导是一切领导的基础 直接决定实践成败 [4] - 思想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内在 强大且持久的 [4] - 丧失文化领导权会导致迷失方向 失去奋斗动力 [4] 党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 表现为强大思想引领力 精神凝聚力 价值感召力 话语影响力 [5] - 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5][6] - 关键在掌握话语权 构建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6] 坚持文化领导权的战略意义 - 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为民族复兴提供思想保证 [7] - 移动互联网 人工智能等技术重塑媒体形态和舆论生态 对主流思想舆论形成新挑战 [7] -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 敌对势力渗透严重影响思想舆论环境 [7] 文化主体性与领导权的关系 - 文化主体性是文化立得住 行得远的基础 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 [8] - 反映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自觉意识 体现文化创新创造的主动精神 [8] - 党掌握文化领导权可产生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 为民族复兴提供文化支撑 [8] 实践要求与实施路径 -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9] - 需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 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10] - 加强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集中统一领导 完善文化建设领导管理体制机制 [10]
新华全媒头条|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坚守文化主体性——智库报告解析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精神基石
新华社· 2025-07-19 23:31
文化主体性与中国式现代化 - 文化主体性是维系民族认同和国家稳定的关键所在,是文化自觉、自信、自立、自强的集中体现,也是世界格局变革中彰显文明特质的精神坐标[1] - 中华文化在5000多年历史中始终坚守主体性,通过守正创新和开放包容实现文化自信自强,成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4] -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重塑文化主体性,为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筑牢文化根基[4] 文化主体性的四大作用 - **引领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国精神,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如苏州传统工艺催生高精尖产业[6] - **凝聚力**:通过共同身份认同和爱国主义精神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典型案例包括云南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70年坚守[7] - **塑造力**:激活文明基因驱动文化创新,故宫文物数字化和文创产品转化、国家版本馆建设体现传统与现代融合,网络文学等"文化+"新业态创造经济增长点[8] - **辐射力**: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覆盖150多国)、国际传播(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全球发行)、影视作品(《流浪地球》等)输出文化软实力,孔子学院和"欢乐春节"活动搭建文明互鉴桥梁[9][10] 对全球南方国家的启示 - 发展中国家需立足文化主体性处理传统与现代关系,避免西方现代化迷思,中国式现代化证明现代化路径可兼具本土特色与一般规律[11] - 中国实践为南方国家提供新图景:如茶文化外交("茶和天下"活动)、古都文明对话(中希互动),展现多元共存理念[12] - 现代化非单一模式,需避免"复制粘贴",中国通过保持文化主体性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11][12]
综述|保护传承创新 共同迈向现代化——多国人士热评《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坚守文化主体性》智库报告
新华社· 2025-07-19 22:23
文化主体性的重要性 - 文化主体性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文化继承、创新、发展中所展现出的独特价值理念和精神特质 [2] - 文化主体性唤醒文化自觉、塑造文化自信、锻造文化自立、铸就文化自强 [2] - 文化主体性对于认清民族存在本质具有根本性意义 [3] 文化主体性与现代化 - 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各国应独立自主选择发展道路 [3] - 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选择 [4]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也是实现充分文化主体性的过程 [5] 文化主体性与国际秩序 - 文化霸权的实质是文化帝国主义,表现为文明冲突论、文明等级论等 [6] - 推动文化主体性有助于全球南方国家实现独立、团结与共同发展 [6] - 中国的发展道路为墨西哥提供了"走出自己的发展路径"的启示 [6] 文化交流与合作 -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能减少"陌生感",有利于文化传承与创新 [3] - 中国与拉美国家应加强交流合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7]
新华时评丨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 夯实文明互鉴精神根基
新华社· 2025-07-19 22:09
文化主体性的历史根基与时代价值 - 报告深刻阐释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历史根基、时代价值与世界意义 [1] - 明确指出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 [1] - 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的样本 [1] 文化主体性对全球文明互鉴的贡献 - 中国以"美美与共"包容精神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1] - 提出全球文明倡议,重视文明传承创新与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1] - 搭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平台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1] -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为各国文明现代更新提供借鉴 [1] 文化主体性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影响 - 中国以"天下大同""和合共生"理念提供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治理视角 [2] - 打破"西方文明等于现代文明"的历史错觉 [2] - 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证明现代化道路的多元可能性 [2] - 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对冲霸权话语 [2] 文化主体性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推动 - 中国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应对全球性挑战 [2] - 主张各国巩固文化主体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 - 维护文明多样性并通过交流学习绘就人类文明多彩画卷 [2]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明交流互鉴 - 各国需携手巩固文化主体性,在坚守中传承与创新 [2] -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以凝聚人类文明进步力量 [2] - 引领世界走向持久和平、稳定、发展的未来 [2]
《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坚守文化主体性——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精神基石》智库报告在墨西哥发布
新华社· 2025-07-19 21:05
文化主体性 - 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 唤醒文化自觉 塑造文化自信 锻造文化自立 铸就文化自强 [1] -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沉淀出独特文化品格 形成深厚文化主体性根基 [1] - 近代中华文化主体性虽受冲击但根脉未断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及传统文化结合实现重塑和巩固 [1] 文化生命力与影响力 - 中国共产党坚持文化领导权 建设强凝聚力社会意识形态 使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精神力量 [2]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催生新大众文艺和"文化+"业态 展现文化生命更新活力 [2] - 中国搭建文明对话平台 推动文化交流传播 扩大文化辐射力 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国际形象 [2] 世界意义与现代化实践 - 巩固文化主体性树立文明传承自信 守护人类文明基因库多样性 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现代化样本 [2] - 破除文化霸权话语垄断 推动构建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2] - 中国式现代化是坚守文化主体性的成功实践 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 [2] 论坛背景 - 论坛由新华通讯社与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共同主办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