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业群体

搜索文档
着力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效能丨如何实现新就业群体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河南日报· 2025-05-02 07:57
新就业群体融入社会治理体系 - 快递物流、外卖送餐等新业态发展迅猛,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成为服务市民生活和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1] - 通过建设"暖心驿站"和聘请骑手担任移动网格员,推动新就业群体从"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主体",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1][6] - 漯河市聘请223名外卖配送员作为街道流动网格员,参与社情民意收集、突发事件直报等基层治理工作 [7] - 巩义市开普社区将60余名"骑士先锋"聘为移动微网格员,及时发现并反映安全隐患和不文明现象 [7] "暖心驿站"提升服务能力 - 全省已建成1600多个"暖心驿站",配备早点淘智能柜、休息椅、微波炉、医药箱等便民设施 [2] - 驿站提供电动车专属停车区、换电柜及"骑手码"路线查询服务,解决充电、饮水等实际问题 [2] - 郑州市二七区打造"暖心e站",增设休息区、心理咨询室和法律咨询室,提供安全培训、法律援助等支持服务 [3] 优化配送末端服务 - 骑手面临停车难、进门难、找人难等"三难"问题,影响配送效率 [4] - 焦作市解放区在25个社区试点"骑手友好社区",五方签署共建协议,提供"微导图"和暖"新"商户联盟优惠服务 [4] - 洛阳市君悦蓝庭小区在地下车库设置骑手专用绿色通道,完善楼栋标识和路线图以提升配送效率 [5] 骑手参与基层治理案例 - 美团骑手边涛在送餐时发现电梯故障并及时报修,体现"流动哨兵"作用 [6] - 骑手赵子龙上报餐饮店卫生问题,推动监管部门整改食品安全隐患 [7] - 移动微网格员机制增强新就业群体凝聚力,同时提高社区问题解决效率 [7]
江苏首个省级层面聚焦新就业群体的慈善项目启动——用城市“温度”回应奋斗“热度”
新华日报· 2025-04-30 07:21
文章核心观点 江苏省启动“新就业群体慈善急难救助”项目,聚焦新就业群体因重大疾病、意外伤害等陷入的临时急难困境,通过慈善补充救助解决其“急难愁盼”,未来还将完善帮扶,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城市温暖 [1][2][4] 新就业群体情况 - 新就业群体兴起于平台经济,是数字时代新型劳动者,江苏约有1000万,占全国12%,覆盖各领域各层次,包括长途货运司机等,网络直播等行业群体也受关注 [1] - 新就业群体生活常态是“四季无休、三餐不定”,大部分非本地户籍,面临单独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社会保障不足等问题,遇紧急困难易陷入困境 [2] 项目情况 - 项目由省委社会工作部等多部门和省慈善总会共同启动,是江苏首个省级层面聚焦新就业群体的慈善项目 [1] - 今年省慈善总会安排200万元资金,帮扶在江苏省从事新就业形态工作满6个月且当前仍在岗确需帮扶的劳动者 [2] - 项目对因重大疾病、意外事件伤残、其他特殊困难三类急难困境情况实施救助,救助金额从1000元到1万元不等 [3] - 项目启动前多部门摸排符合救助条件对象,指导申请,后续还将核查家庭经济状况,确保救助精准直达 [3]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省各级慈善会探索“资金+物质+服务”救助帮扶,向多样化综合救助转变 [4] - 江苏慈善力量将链接更多资源,完善对新就业群体帮扶,聚焦多元需求,将慈善关爱渗透到工作生活各方面 [4] 项目落地举措 - 项目启动当天相关负责团队走访南京市玄武区新就业群体服务中心,该中心提供优惠租房和九大功能区域,解决新就业群体实际困难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