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湿地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青山湖成功入选 杭州又多了一处省级重要湿地
每日商报· 2025-05-14 06:17
湿地生态系统重要性 - 湿地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对维护生物多样性 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等有重要意义 [2] - 青山湖省级重要湿地面积达72322公顷 生态区位重要 生物多样性丰富 有"绿野仙踪"之称 [2] - 该湿地是候鸟迁徙栖息及各类珍稀野生动植物生存活动的重要场所 境内有高等植物1248种 动物1613种 [2] 生物多样性数据 - 青山湖湿地有鱼类66余种 两栖类19余种 爬行类42余种 鸟类300余种 [2] -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62种 包括白鹤 东方白鹳 中华秋沙鸭 白琵鹭 小天鹅 白额雁 鸳鸯等 [2] - 该湿地是浙江省观鸟胜地和科普教育基地 [2] 杭州湿地资源概况 - 杭州现有国际重要湿地1处(西溪湿地) 省级重要湿地7处 市级湿地3处 [2] - 7处省级重要湿地包括临安青山湖 萧山湘湖 余杭三白潭 钱塘大湾区 富阳阳陂湖 淳安千亩田山地沼泽 淳安千岛湖金竹牌库塘水面 [2] - 全市湿地面积约1343万公顷 占市域总面积80% 位居内陆山区城市前列 [3] 湿地类型与保护体系 - 杭州湿地资源分为森林沼泽 灌丛沼泽 内陆滩涂 沼泽地 河流水面 湖泊水面 水库水面 坑塘水面 沟渠9种地类 [3] - 保护形式包括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 地质公园 森林公园 湿地公园 自然保护小区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 [3] - 杭州在全省率先出台《杭州市湿地保护条例》 成立首个市级湿地保护协会 打造"湿地+"精品项目 [3] - 国际重要湿地数字化项目国内唯一试点上线运行 获得国际湿地城市认证 [3]
探寻铜鉴湖“生态密码”
杭州日报· 2025-05-09 10:33
铜鉴湖生态修复成果 - 铜鉴湖水域生态环境从脆弱单一转变为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累计发现物种2190种,其中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动植物30种、省级重点保护动植物28种 [5][6] - 核心区域水质达到Ⅱ类标准,通过投放120万尾鱼苗(白鲢、花鲢)改善生态链并丰富鸟类食物来源 [6] - 湖区承担杭州城市防洪排涝调蓄功能,同时成为之江地区农业灌溉重要水源 [5] 水利工程与生态治理技术 - 铜鉴湖防洪排涝调蓄项目实现洪水期分流、平水期蓄水反补河道,兼具引水配水、生态修复功能 [6] - 采用无人机搭载高光谱成像系统进行全自动水质监测(COD、叶绿素等指标),结合智慧平台实现分析预警 [7] - 未来计划通过空(无人机遥感)、地(定点装置)、水(断层探测)三维立体监测体系,结合AI大数据分析构建智慧生态 [7] 经济效益与文旅价值 - 花海公园成为市民打卡热点,园区内一家农家乐年盈利达800万元 [6] - 项目直接带动民间投资2.5亿元,未来探索湿地保护与惠民利民双赢路径 [6] - 湖区整合山水风光、历史人文与休闲体验功能,形成综合文旅吸引力 [6] 政策与城市生态示范 - 铜鉴湖被列为杭州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创新实践案例,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发展理念 [8] - 市林水局主导湿地生态媒体采风活动,推广区域生态治理经验 [5]
潋滟西溪二十载——让世界看见湿地治理的中国智慧
杭州日报· 2025-05-07 10:16
生态保护与修复 - 西溪湿地从20世纪90年代的污染状态通过2003年启动的综合保护工程实现生态逆转,划定生态保育区并限制人类活动[11] - 实施"金镶玉"发展模式,以湿地为核心、城市为外围进行一体化规划,20年来鸟类从79种增至224种,维管束植物从221种跃至971种[11][13] - 2021-2035年新一轮总规实施三基鱼塘清淤项目,疏通湿地水系并入选浙江省生态修复优秀案例[12][13] 数字化治理 - 2024年3月上线全国首个湿地数字化试点"智治中心",集成数字孪生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水质动态监测、鸟类AI识别及旱化预警[14] - 部署36套智能设备全天候监测生态数据,无人机每月两次全域扫描,水质监测准确率达85%以上,实时核算湿地碳收支[14] - "五一"期间通过智慧系统预判客流高峰,单日入园6.8万人次时有效分流游客[15] 文旅融合与经济效益 - 形成六大民俗品牌活动体系,如火柿节、龙舟节等,2024年花朝节创单日7.5万人次客流纪录[10][17] - 2005-2024年累计入园6500万人次,总收入28亿元,近年年收入稳定约2亿元,引入华策影视等文创企业形成产业集群[18] - 开发"渔夫之旅""观鸟研学"等体验项目,打造"西溪柿子"等生态农产品,构建"生态+农业+文旅"融合模式[18] 文化IP创新 - 建成水浒文化展示馆展出660件藏品,结合3D声光秀活化传统文化,蔡志忠美术馆收藏400余件水浒主题漫画[19] - 推出"好汉游""伢儿游""甜蜜游"三条主题线路,融合古风体验与生态游览,吸引年轻群体参与国风创作[19][21] - 联合高校成立西溪研究院出版79册研究专著,博物馆举办互动式展览系统展示湿地保护成果[19]
数说国家湿地公园创建20周年“成绩单” “生态+旅游”拓展发展新空间
央视网· 2025-05-02 15:20
文章核心观点 今年是国家湿地公园创建20周年,20年来我国高质量推进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保护成效显著,各地协同保护湿地守护生物多样性,同时打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种可能 [1]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果 - 20年来共设立国家湿地公园903处,有效保护全国240万公顷湿地,为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提供充足空间 [1] - 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3700多个,全国湿地面积稳定在5635万公顷以上,指定国际重要湿地82处,认定国家重要湿地58处,初步构建湿地分级管理体系 [3] - 近五年累计营造红树林8800多公顷、修复红树林8200公顷,除治湿地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7.33万公顷 [5] 各地协同保护湿地举措及成效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 坚持生态优先、最小干预原则,升级湿地治理方式,形成“金镶玉”模式 [8] - 截至2024年底,维管植物、昆虫、鸟类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加750种、441种、155种 [8] 福建汀江国家湿地公园 -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湿地面积达466.8公顷,周边生态环境改善,蓄水保土能力提升 [10] 江西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 - 开展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对水质及800多种动植物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保护 [12] - 与公园设立时对比,记录的物种数量增加368种,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提升 [14]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 湖南沅江琼湖国家湿地公园 - 种植约30万平方米沉水型水草,“水下森林”生物多样性逐渐丰富,铺设步道等供市民休闲 [15][17] 吉林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 - 鸟类种群数量连续三年增长,开发生态观鸟等低碳旅游项目,保护与开放并重,收益反哺湿地维护 [19] 江西峡江 - 将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周边乡村打造成旅游景区,村民2024年户均增收1万元 [21]
我国已设立国家湿地公园903处 有效保护240万公顷湿地
央视新闻· 2025-05-02 12:58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果 - 我国设立国家湿地公园903处 有效保护240万公顷湿地 为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空间 [1] - 湿地面积稳定在5635万公顷以上 指定国际重要湿地82处 国家重要湿地58处 构建湿地分级管理体系 [1] - 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3700多个 近五年营造红树林8800多公顷 修复红树林8200公顷 [1] 湿地保护措施与成效 - 构建湿地遥感监测体系和巡护管理体系 以占全国4%的湿地面积抢救性保护高生态价值湿地资源 [1] - 除治湿地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7 33万公顷 遏制其扩散态势 [1] - 约90%国家湿地公园免费开放 优化旅游观光 文化体验 自然教育等产业 生态 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1] 未来发展方向 - 加快构建新型保护地体系 制定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 加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 [2] - 强化国际合作和科技支撑 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 [2]
湿地保护国际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共探湿地保护模式更新
中国新闻网· 2025-04-30 22:58
西溪湿地发展成果 -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开园20周年 秉持"生态优先、最小干预"原则 形成湿地与城市一体化发展的"金镶玉"模式 [1][3] - 截至2024年底 维管束植物达971种(较2005年+339%) 昆虫918种(+93%) 鸟类224种(+225%) [3] - 智慧化管理平台探索水/土/气/生物多维度感知 开展天空地一体化监测 助力打造数字湿地标杆 [3] 国际湿地保护合作 - 巴拿马驻华大使高度评价西溪湿地研学路线开发 称其生态优先模式对全球湿地保护具有借鉴意义 [3] - 《湿地公约》秘书处肯定中国在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方面的成就 包括成功举办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 [4] 中国湿地保护整体进展 - 全国湿地面积稳定在5635万公顷以上 国际重要湿地达82处 居世界前列 [3]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强化"三北"/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湿地保护 重点建设三江源等湿地类型国家公园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