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牧光互补 增“绿”生“金”
科技日报· 2025-07-17 15:24
光伏发电项目概况 -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利用高原太阳能资源发展光伏发电,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1] - "十三五"39兆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总投资2.6亿元,占地面积超1000亩,总装机容量39兆瓦 [1] - 电站自2019年6月并网运行,年均输出5800万千瓦时清洁电力,年收益超4000万元 [1] - 累计发电量达3.3亿千瓦时,创造收益2.3亿元,覆盖141个脱贫村 [1] 电站运营管理 - 电站设置19个光伏发电单元,日常核心工作包括设备监盘和逆变器巡视 [1] - 故障处理要求两小时内完成设备恢复,最大限度保证发电效率 [1] 经济效益分配 - 寿乐镇仓岭顶村累计获得电站收益140余万元,用于村集体产业发展和民生领域 [2] - 乐都区213个村通过跨区域光伏项目分配收益资金863.83万元 [2] 生态协同模式 - 采用"牧光互补"模式,光伏板与牧区牛羊养殖形成生态协同 [1]
群鸟翔集绘就夏日多彩生态画卷 农文旅融合带动乡村振兴“一路繁花”
央视网· 2025-07-16 15:55
央视网消息:这段时间,在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生的东方白鹳正在褪去全白的羽毛,换上和成年东方白鹳一样的黑白羽毛。 同时,一场针对东方白鹳的野外调查也正在湿地深处展开。 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全球的东方白鹳不足3000只,为拯救这一濒危物种,从1993年起,洪河自然保护区便着手开展东方白鹳的人工招引 和种群恢复工程。从一开始的木巢到现在可以实时监测的数字铁巢,技术不断更新,繁育数量也在持续增长。 吉林大安:荷塘暗香浮动 水鸟翩跹飞舞 地处三江平原腹地的洪河自然保护区,不仅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更是全球东方白鹳繁殖种群密集度最高的繁殖地。 再过半个月左右,今年新出生的小东方白鹳即将展翅高飞。眼下正是工作人员最忙碌的时节,他们需赶在幼鸟离巢前,乘坐水陆两栖车,逐个 巢穴统计繁殖情况。 为了让东方白鹳在这里安然筑巢,保护区为它们建起了这样的铁架子。朱宝光在保护区已经干了30多年,每年他都会架梯登巢,调查东方 白鹳的繁殖情况。 这只幼鸟接近70日龄,外观已接近成鸟,鸟爸鸟妈不必轮流守巢,正是野外调查的最佳时机。为避免幼鸟受惊坠落,朱宝光先用黑布蒙住 它的头,再开展后续工作——这也是他自创的土办法 ...
“鳌太穿越”拉锯战
中国青年报· 2025-07-16 07:11
行业概况 - "鳌太线"是中国户外运动圈内著名的徒步穿越路线,因穿越艰难被奉为"圣地"和"殿堂",吸引大量"驴友"挑战[4][12] - 该线路全长100多公里,需连续攀登17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沿途无信号和补给,地形包括高山石海和无人区[4] - 自2001年首次公开穿越线路后,商业化徒步活动逐渐兴起,西安等地户外俱乐部开始组织商业穿越团队[12][14] 市场规模 - 2017年端午节期间单日最高记录显示,仅塘口村一个登山口就有400余人集结,估计当日全线路穿越者超1000人[5] - 2018-2022年监控数据显示,尽管有禁令,仍有3119人次出现在线路上,其中2018年达1244人次[16] - 户外软件"两步路"数据显示,2022-2024年分别有72人、178人、327人发布穿越轨迹,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6] 商业模式 - 当地形成完整产业链:农家乐接待(如程秀才家单日接待400人)、拖拉机转运(单日动用4辆)、向导服务(日薪从30元涨至800元)[5][38] - 户外俱乐部通过组织商业穿越活动获利,有旅行社因组织200余次非法穿越活动收费80余万元被查处[37] - 太白县曾建立90余人的"向导库"提供专业服务,并实施季节性封山制度(每年11月至次年5月)[27] 政策监管 - 2018年陕西太保局联合森林公安发布禁令,依据《自然保护区条例》对非法穿越者最高罚款5000元,累计处罚105人罚款20.46万元[6][16] - 太白县曾实施登山审批备案制,要求活动组织者提前一周提交书面申请并配备专业领队,但执行效果有限[27][28] - 2024年陕西省出台《促进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提出打造山地户外经典线路,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38] 生态影响 - 长期穿越活动导致高山植被覆盖度明显下降,卫星图片显示已形成明显路径痕迹[31] - 2018年单年清理出4097个金属罐体和552公斤可燃垃圾,保护区每年需付费请村民上山清理[32] - 线路涉及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生长区和珍稀动物迁徙通道,穿越活动对生态保护构成挑战[31]
生态保护显成效:夏候鸟种群创新高 萤火虫栖息地重现
央视网· 2025-07-15 16:52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成效 -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今夏迎来近万只夏候鸟繁殖,数量和规模刷新历史纪录 [2] - 保护区内鹭鸟聚集的"鸟岛"呈现生机,白鹭、夜鹭幼鸟破壳,夜莺进入育雏期 [3] - 保护区拥有完整湿地生态系统,今年繁殖夏候鸟种类达42种,创历史新高 [5] - 鸟类数量增长源于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智慧指挥中心通过实时监测数据支撑科学决策 [7] 南京吴家大洼景区萤火虫生态景观 - 南京浦口区吴家大洼景区夏季出现数万只萤火虫,形成"荧光秘境"自然奇观 [9] - 萤火虫群在林间闪烁黄绿色光点,延时画面显示其活动轨迹如星辰般梦幻 [11] - 景区7月对萤火虫核心繁殖区实行封闭管控,志愿者引导游客科学观萤以减少干扰 [13]
广西靖西烟区:绿色转型,新能源烤房助力乡村振兴
新能源烤房的应用与成效 - 靖西市新靖镇推广使用新能源烤房,采用清洁能源烘烤烟叶,实现零碳排放和绿色生产[1] - 新能源烤房使烟农告别传统燃煤烘烤方式,大幅改善工作环境,从体力劳动转变为技术操作[1] - 截至2025年5月,靖西市已完成100余座物联网4G烤烟房的升级改造[2] 经济效益提升 - 使用新能源烤房后,每亩烟叶收益从3000多元提升至4000元以上[2] - 单座烤房运行成本从1300元/炉降至700元/炉,烘烤效率提升近50%[2] - 新能源烤房占比已达35%,推动烟农生产方式从传统向智能化转变[4] 智能化与物联网技术应用 - 通过智慧烘烤APP和云端管理平台,可实时监控600亩烟田的烘烤数据,实现远程管理[3] - 物联网技术赋予电烤房"智慧大脑",能精准预设烘烤曲线并自动记录温湿度数据[3] - 烘烤师管理效率显著提升,从同时管理10座烤房增至30座烤房[3] 生产模式与生态保护 - 新能源烤房解决了传统烘烤季节与汛期重叠导致的烟农工作压力问题[2] - 精准温湿度调控技术降低坏烟率,提高优质烟叶产出比例[4] - 靖西市通过电能烤房推动产业升级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实现乡村振兴[4]
北国清凉阿尔山(边城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4 06:20
旅游产业发展 -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去年夏季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 全年接待游客5766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7366亿元 [4] - 边境旅游人次突破25万 跨境游人次首次超过1万 成为旅游产业新增长点 [8][9] - 温泉疗养院旺季单日接待游客超200人 温泉资源推动康养旅游发展 [7] 农牧民收入提升 - 兴安盟超3万名农牧民通过文旅产业增收致富 [5] - 牧家乐经营者巴图家夏季单月收入超5万元 [10] - 景区周边居民李桂英通过售卖特产实现季节性增收 [5] 基础设施与业态升级 -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道路从泥泞土路升级为直达景区的柏油路 自驾游客显著增加 [4] - 牧家乐、农家乐等业态蓬勃发展 周强夫妇经营的林区炖菜成为游客热门选择 [5][6] - 口岸特产店店主吴秀兰经营10年 见证跨境旅游商品销售持续增长 [8]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实施禁牧休牧政策后 七仙湖草原生态明显恢复 [11] - 牧民已形成"保护草原-产业升级-持续增收"的良性发展共识 [11] 文化资源开发 - 蒙古族传统文化体验(蒙古包住宿、马奶酒、手把肉、篝火晚会)成为山地草原旅游特色产品 [10] - 桦树皮盒装野生蓝莓干等本土特色商品受到游客青睐 [5]
余杭审计精准破题为民宿经济装上“生态安全阀”
杭州日报· 2025-07-11 11:13
民宿经济与环境治理 - 余杭区西部乡镇近60%民宿存在污水管网未覆盖问题 主要采用家用三格式化粪池等简易设备 易导致污水渗漏和溢出[1] - 审计发现后采取双重整改措施 新民宿审批将污水管网配套设为硬性标准 已覆盖区域升级集中处理设施 偏远民宿推广分散式设备[1] - 整改成效显著 超70%问题民宿完成整改 新开办民宿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或达标处理[1] 审计监督赋能区域发展 - 余开区管委会专项审计推动24个逾期项目建立全周期管理机制 加速建设进程[2] - 安置房专项审计聚焦建设分配痛点 通过全流程监督维护社会稳定[2] - 实体经济审计调查发现众创空间存在孵化绩效不实 培育成效不足等突出问题[2] - 审计工作坚持问题导向 通过揭示风险隐患为杭州新中心建设提供动能[2]
桐庐打造国有化捕捞样本
杭州日报· 2025-07-10 10:27
行业动态 - 桐庐县举办"潇洒桐庐郡 江鲜第一城"2025年富春江开渔活动,旨在塑造"江鲜第一城"城市名片并推动富春江鲜的可持续发展 [3] - 活动展示十余艘国有专业捕捞船作业,标志着浙江省首个渔船国有化捕捞试点项目启动 [3] - 渔业公司与十大江鲜名店签订购销协议,确保优质江鲜直供餐桌 [4] 公司举措 - 杭州桐江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创新采用"技术入股"模式,招募20名经验丰富的渔民共同运营国有化捕捞项目 [3] - 公司提供渔船,渔民以技术入股,形成新型合作模式 [3] - 公司负责人表示此次改革旨在传承渔技并实现协同监管,打响品牌 [3] 生态保护 - 桐庐县2024年投入61.5万元增殖放流1076.91万尾鱼苗,2025年投入将增至83万元,预计放流超2000万尾 [3] - 持续加大的生态投入旨在实现"江水永续,鲜味长存"的目标 [3] - 生态保护是打造"江鲜第一城"的基石,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3] 行业挑战 - 自2013年停发捕捞证后,富春江桐庐段渔船数量从130艘锐减至61艘,预计十年后可能不足10艘 [3] - 传统渔业萎缩和专业渔民流失是推动此次改革的主要原因 [3]
国网甘肃电科院:守护祁连生态屏障 筑牢电网环保防线
中国青年报· 2025-07-09 21:55
电网工程建设 - 国网甘肃电科院成功完成甘肃张掖祁青至东水峡110千伏线路工程涉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段环保水保技术监督工作[1] - 该工程穿越保护区实验区,采用高跨设计减少塔基数量,并避开野生动物繁殖期施工[1] - 工程配套专项资金用于后期植被修复,确保施工生态保护措施落实[1] 生态保护措施 - 技术人员检查28基塔位的苫盖、拦挡等环水保措施,重点核查表土剥离和生熟土分类堆放[2] - 项目建立施工与生态保护协同机制,后续将持续跟踪生态修复工作[2] - 施工方克服海拔3000米区域的缺氧、强紫外线等恶劣气候条件完成监督工作[2] 区域发展需求 - 祁青工业园作为张掖市工业集聚区,原有电网难以满足发展需求,新建110千伏线路工程具有紧迫性[1] - 工程在保障祁连山生态安全的前提下,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电力支撑[1]
“专挑鲜艳毒蘑菇采、拍完照全扔掉”,中产花38浩浩荡荡进山快让云南野生菌断子绝孙了?
36氪· 2025-07-08 15:36
"大理的野生菌,都快被游客采灭绝了。" 暑假一到,旅游高峰随之到来,6月至9月恰好又是"菌子季",云南各地最近挤满了慕名去采野生菌的游客。 大理苍山的人流量尤其恐怖,据说"每天进入苍山采菌子的游客数量保守估计都有上万人"。浩浩荡荡大队人马带着耙子进山,不知道是采蘑菇还是要让菌 子断子绝孙。 现在去云南采菌子的人,感觉已经比菌子都多了。 01 北上广中产携家带口排队COS白雪公主 社交平台上搜一搜,你会发现,苍山野生菌天地已经基本成为童话世界平替。 各种采菌采得盆满钵满的图片视频在向你发射心动的信号: 编织精美的小竹篮盛满鲜亮蘑菇,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橙的像美年达,菌盖上残留几滴露水,菌柄还沾着新鲜的泥土,层层叠叠挤挤挨挨快要从篮 子里溢出来;再捡颗硕大松果起造型上的作用,边上嵌几片蕨类植物嫩绿的叶子,更添野趣。 只在迪士尼公主电影里见过的篮子,就这么放在铺满松针的地面上,原生态、无公害、天然去雕饰。你感慨,格子间之外还有真善美,你向往,写字楼之 外还有大自然。 你早就想去云南采蘑菇了。 如今的苍山,满山都是"爆筐"(指箩筐装到爆满)的传说。有人说捡了十多斤的蘑菇提都提不动,哪怕团费要188元也算物超所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