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安全倡议

搜索文档
韩正集体会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安全会议秘书第二十次会议外方代表团团长
快讯· 2025-06-24 12:40
韩正集体会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安全会议秘书第二十次会议外方代表团团长 智通财经6月24日电,据新华社,国家副主席韩正24日在京集体会见来华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安全 会议秘书第二十次会议外方代表团团长。韩正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中方积极倡导共 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和支持。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中方愿同 上合组织各成员国一道,坚持多边主义、实现持久安全,坚持法治精神、实现互利共赢,坚持平等团 结、实现共同治理,坚持深化合作、实现能力提升,进一步发挥上合组织在维护安全稳定中的作用。哈 萨克斯坦安全会议秘书努尔达乌列托夫、白俄罗斯安全会议国务秘书沃尔福维奇代表外方发言时表示, 高度赞赏中国作为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发挥的重要作用,愿合作应对安全挑战。 ...
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日报· 2025-06-24 06:10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定位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双重坐标进行战略定位 [2] - 国际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美国主导的"一超多强"格局深刻调整,"西方自由秩序"瓦解 [2] - 全球南方国家作用显著上升,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扩员加速权力转移 [2] 中国经济与产业基础 - 中国GDP从2010年6万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19万亿美元,年均增速7.5% [3] -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拥有全球最完整工业体系(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 [3] - 2024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3.85万亿元,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地位 [3] 全球治理三大倡议 - 全球发展倡议已动员近200亿美元资金,开展1100个项目,80国加入"之友小组" [7] - 全球安全倡议获119国支持,写入123份双多边文件 [8] - 全球文明倡议强调尊重文明多样性,反对意识形态对抗 [9] 区域合作实践 - 中国-中亚合作框架建立减贫/教育交流/荒漠化防治三大中心,提供3000个培训名额 [7] - 签署中国-中亚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打造"五大家园"周边命运共同体 [13] - 支持东盟中心地位,推动上合组织构建四大共同体(卫生/安全/发展/人文) [13] 大国关系布局 - 中俄保持高水平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11] - 中美关系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 [12] - 中欧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 [12] 全球南方合作 - 提出全球南方开放包容合作倡议及八项支持举措 [14] - 推动发展议题重回国际议程中心,深化南南合作与南北对话 [14] - 通过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14]
“系列全球倡议彰显中国的天下情怀”——访约旦共产党总书记法赫米·哈图特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23 13:30
中国发展成就 - 中国实现8亿贫困人口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大大加快了全球减贫进程 [2] - 如果不把中国计算在内,全球贫困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 [2] - 中国在工业制造和科技创新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就,经济长期保持稳定发展 [4] - 中国在带动世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领导作用,是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4] 中国全球倡议与合作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三大全球倡议,包括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 [4] - 中国通过金砖合作机制、亚投行等平台,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发展目标,为完善全球治理作出贡献 [4] -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经贸投资往来,约旦同中国已经签署了合作文件 [5] - 中国是约旦第二大贸易伙伴,约旦希望加强对华化工产品出口,并欢迎更多中企来约旦投资 [5] 中国式现代化与多极化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了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同世界开放合作、统筹政府和市场作用的道路 [5] - 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的背景下,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 [5] - 中国在同阿拉伯国家交往中秉持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赢原则,阿拉伯国家视中国为可靠合作伙伴 [5]
睦邻友好之道 发展共赢之路(国际论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1 05:21
中国—中亚峰会成果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深入,前景更加广阔 [2] - 中国长期致力于睦邻友好,注重与邻国分享发展机遇,中亚各国渴望与中国发展关系、加强合作 [2] - 中国正通过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为全球南方合作提供新路径 [2] 机制完善与合作平台 - 中国—中亚机制不断完善,已成为欧亚大陆区域合作的重要标杆和互利共赢的成功典范 [3] - 自2023年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以来,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关系持续巩固,务实合作加速推进 [3] - 合作平台覆盖领域不断拓展,从经贸拓展至安全、人文、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等多个关键领域 [3] - 中国—中亚机制发展快、合作实、成果多,得到中亚各国高度认可 [3] 具体合作成果 - 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农业、基础设施、安全合作和文化交流等领域已取得一系列具体成果 [4] - 中国—中亚机制近年发展迅速,涵盖领域广泛,项目落地速度快,推动中亚从"资源走廊"迈向"价值高地" [4] - 首届峰会上达成的农业合作意向正在一步步转化为现实,包括深挖农业合作潜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动技术人才交流等 [6] 民生领域合作 - 中国与中亚国家积极推进教育、减贫、医疗、文化等民生领域合作,推动双边关系从国家战略向民众层面延伸 [7] - 乌兹别克斯坦贫困率已从2023年的11%降至2024年的8.9%,借鉴中国减贫经验 [7] - 中国在中亚设立"鲁班工坊""孔子学院"以及高校分校,为当地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培训 [7] 贸易与基础设施 - 2024年中国与中亚地区贸易额已达948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中亚首要贸易伙伴 [9] - 哈萨克斯坦对华农产品出口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涵盖农业科技、加工流通、口岸检疫等多个环节 [9] - 中吉乌铁路的建设将显著提升区域货物流通效率,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项目一期已正式启用,跨里海运输能力显著增强 [10] 新兴领域合作 - 中国与中亚国家在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清洁能源等新兴领域不断探索新的增长点 [11] - 阿斯塔纳峰会将进一步激发中亚国家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期待 [11] - 双方联合打造的"中间走廊"将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 [11]
中国代表强调需综合施策解决贫困和发展不足导致冲突的问题
新华社· 2025-06-20 07:01
全球发展议题 - 贫困和发展不足是导致冲突的重要根源 需要从发展视角提出综合性解决方案 [1] - 国际社会应推动发展议题重回国际议程中心位置 优先投入减贫 教育 就业 能力建设等重点领域 [1] - 发达国家应履行官方发展援助承诺 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1] 全球经济治理 - 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维护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 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1] - 反对单边主义 保护主义和本国利益至上 [1] 中国发展贡献 - 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 倡导共同 综合 合作 可持续的安全观 为政治解决热点问题提供方案 [2] - 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助力各国共同发展 [2] - 全面开放制造业投资准入 给予所有建交非洲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零关税待遇 [2] 中国现代化路径 - 中国成功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提供信心 [2]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各国带来广阔机遇 [2]
坚定不移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人民日报· 2025-06-20 05:51
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内涵与意义 - 开放型世界经济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基础,深化国际经济合作,构建开放融通、合作共赢的全球经济体系[3] -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国际分工和比较优势理论证明自由贸易能优化资源配置并促进生产力发展[4] - 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时期往往伴随世界经济繁荣,而逆全球化则导致经济衰退,例如2008年后国际贸易低迷和增长减速[5] 中国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实践 - 中国通过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等行动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体现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立场[1] - 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促进经济全球化向普惠共赢方向发展[2] - 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受益者和贡献者,高水平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并促进改革[5] 当前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挑战与应对 - 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冲击全球供应链,美国关税政策威胁国际经济秩序,需坚持多边主义维护自由贸易[6] - 技术变革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需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反对"脱钩断链",完善数据跨境流动规则[8] - 应对气候变化需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反对将绿色标准变为贸易壁垒,促进绿色技术、产业和投资国际合作[9] 中国高水平开放的具体举措 - 推进制度型开放,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13] - 打造贸易强国需发展数字贸易、绿色贸易和服务贸易,完善数据跨境流动法规和碳足迹管理能力[14] -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增强内外联动效应,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影响力,确保资源能源和粮食安全[15][16] 全球经济治理与合作方向 - 中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推动WTO改革并参与数字贸易等新兴领域规则制定[17] - 加快构建高水平自贸区网络,推动加入CPTPP和DEPA等高标准协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17] - 倡导普惠包容的开放型经济,帮助发展中国家弥合数字鸿沟,增强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能力[10][11]
哈萨克斯坦外交部对外政策研究所所长:阿斯塔纳峰会将讨论多领域合作
环球时报· 2025-06-16 06:52
中国—中亚峰会合作成果 - 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以来双方合作成果显著 贸易额达创纪录的948亿美元 [1] - 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启动 中吉乌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 [1] - 合作领域涵盖经济贸易 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等 成果清单逐步落实 [1] 第二届峰会预期议题 - 预计讨论国际局势 地区稳定 安全 经济合作 贸易 气候变化 物流等议题 [2] - 重点推动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中间走廊)建设 [2] - 数字化 人工智能 计算机技术 基础设施现代化成为新合作方向 [2] 合作机制与理念 - 中国—中亚峰会机制提供高效合作平台 六国领导人展现政治诚意 [2] - 合作基于互利共赢 中国分享发展潜力 促进共同现代化 [2] - 全球发展倡议 全球安全倡议 全球文明倡议影响国际关系 [3] 区域组织协同效应 - 上合组织创始国包括中亚四国 秉持"上海精神"推动多领域合作 [3] - 互信 互利 平等 协商等理念贯穿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 [3]
习近平主席引领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金句
人民日报· 2025-06-16 05:52
6月15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中国和中亚五国 国旗迎风飘扬。 图片为本报记者孟祥麟摄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举办地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独立 宫。 图片为本报记者孟祥麟摄 数据来源:外交部、海关总署 制图:蔡华伟 守望相助、团结互信的共同体 我们要深化战略互信,在涉及主权、独立、民族尊严、长远发展等核心利益问题上,始终给予彼此明 确、有力支持,携手建设一个守望相助、团结互信的共同体。 ——2023年5月19日,在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主旨讲话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光明未来,我们决心携手并肩,共迎挑战,构建更 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2023年5月19日,同中亚五国元首共同会见记者 ——2023年5月19日,在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主旨讲话 中国同中亚五国相继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深化政治互信、互利合作,走出了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 新路,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 ——2022年1月25日,在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上的讲话 睦邻友好是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的基础。中方将秉持亲诚惠容理念,加强彼此高层往来和战略沟通,办 好"中国+中亚五国 ...
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新华社· 2025-06-15 20:08
中国-中亚峰会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将于6月16日至18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行,习近平主席应邀出席 [1] - 峰会旨在擘画中国-中亚关系发展新蓝图,推动构建更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1] - 两年前首届峰会在西安成功举行,开启中国-中亚关系新时代 [1] 历史渊源与战略合作 - 中国与中亚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可追溯至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 [2] - 30多年前中国率先同中亚国家建交,开启双方交往合作新纪元 [2] - 10多年来习近平主席与中亚国家领导人保持密切沟通,推动政治互信不断深化 [3] - 中国已同中亚五国实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覆盖 [3] 经贸与基础设施合作 - 2024年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额达创纪录的948亿美元 [3] -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多年来,中吉乌铁路项目、原油天然气管道、中亚班列等现代互联互通项目加速形成 [3] - 阿拉木图光伏电站、杜尚别2号热电厂等基建和民生合作项目落地开花 [3] - 金融、农业、减贫、绿色低碳、医疗卫生、数字创新等新增长点持续培育 [3] 安全与人文交流 - 中国与中亚国家联手打击"三股势力"和跨国有组织犯罪,维护地区安全稳定 [4][5] - 孔子学院、鲁班工坊在中亚国家落地生根,推动教育合作 [5] - 中国成为中亚国家学生留学主要目的地之一,"中国热""中文热"持续升温 [5] - 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西安-阿拉木图段)顺利开行,促进民间交往 [5] 多边合作与国际事务 - 中国与中亚国家主张践行真正多边主义,反对"脱钩断链"和"小院高墙" [6] - 在联合国、上合组织、亚信等多边机制内加强协调配合,促进全球南方团结协作 [6] - 双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推动国际秩序更加公正合理 [6]
国际观察:这个夏天,太平洋岛国发出支持中国最强音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13 15:27
会议发出太平洋岛国响应中国理念主张的和谐之音。 会议联合声明中表示,太平洋岛国支持和欢迎中方提出的"四个充分尊重"原则,"认同习近平主席 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愿同中方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太平洋岛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有的还是联合国认定的最不发达国家。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 同体理念、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三大全球倡议等切实契合岛国发展需要。有的国家"毁约退群",中国 则重视岛国面临的气候变化困境,宣布加强同岛国在气候全球治理中协调合作。有的国家将岛国视 作"后院"、以"教师爷"自居对岛国事务指手画脚,中国则对岛国秉持真实亲诚理念。习近平主席提出中 国同太平洋岛国合作秉持"四个充分尊重"、"三个坚持"和"三个不"原则,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支持 岛国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尊重岛国同所有发展伙伴开展友好合作。 这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后相隔1天,5月30日在香港举行国际调解院公约签署仪式,现场签署 公约的33个国家中有5个是太平洋岛国,占比近六分之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岛国广泛支持并响应中国 在国际事务中的举措,依靠中国卓越领导力,普遍认同中国发展理念。 会议发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