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向资金
icon
搜索文档
见证历史!南向资金,疯狂买入!
证券时报· 2025-07-25 20:01
港股市场资本流入 - 南向资金2025年7个月净买入8200 28亿港元 超越2024全年8078 69亿港元纪录 创互联互通机制新高 [1][3] - 7月25日单日净买入201 83亿港元 年内32个交易日单日净流入超百亿港元 占比24 06% 其中9天超200亿港元 [3] - 2020-2024年南向资金净买入额分别为6721 25亿 4543 96亿 3862 81亿 3188 42亿和8078 69亿港元 2025年加速突破 [4] 市场表现与驱动因素 - 恒生指数 恒生科技指数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年内涨幅达26 56% 27 08% 25 52% 全球涨幅居前 [3] - 港股估值洼地效应显著 2018年以来调整6年 部分业绩优良公司保持增长 吸引内地资金配置 [6] - 稀缺资产如腾讯 美团 阿里及新消费公司泡泡玛特 蜜雪冰城等丰富投资选择 [6] - 内地M2达330万亿元人民币 为GDP2 4倍 资产荒推动资金南下寻求稳定分红或成长性资产 [7] 资金定价权变化 - 2024年南向资金成交额占港股总成交34 64% 较2021-2023年20-30%及2017-2020年10-20%显著提升 [9] - 外资持股占比从2020年75%降至2025年61% 南向资金在泛消费 红利板块持仓超50% 获增量边际定价权 [9][10] - AH股溢价指数降至130以下 低利率环境下保险等资金加大港股布局 科技企业低市盈率受青睐 [10] 行业与策略展望 - AI技术突破与新消费 创新药 银行板块强势推动恒指刷新年内新高 [11][12] - 当前港股估值修复后进一步扩张需依赖盈利增长 建议关注不受关税影响且受益AI的行业个股 [12] - 中金建议采用"新哑铃策略" 平衡稳定分红与成长回报 在合理位置布局长期正确板块 [13]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近202亿港元 盈富基金获净买入居前
快讯· 2025-07-25 17:47
南向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当日净买入金额达201.84亿港元 [1] - 盈富基金获净买入72.80亿港元,位居首位 [1] - 恒生中国企业获净买入14.35亿港元 [1] 个股资金动态 - 快手-W遭净卖出6.67亿港元 [1]
7月25日电,截至目前,南向资金净买入额达30亿港元。
快讯· 2025-07-25 10:01
智通财经7月25日电,截至目前,南向资金净买入额达30亿港元。 ...
“缝纫机都踩冒烟了”!飙涨!
中国基金报· 2025-07-24 18:01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上涨0.51%至25667.18点,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05%至5743点,恒生国企指数上涨0.18%至9257.62点 [2][3] - 市场成交额为2948.11亿港元,南向资金净买入37.19亿港元 [2] - 有色金属、非银金融和半导体板块表现较优 [4] 有色金属板块 - 天齐锂业上涨14.10%,赣锋锂业上涨10.39%,中国宏桥上涨6.28%,中国大冶有色金属上涨4.92% [12] - 中国铝业上涨4.00%,洛阳钼业上涨2.29%,江西铜业股份上涨1.79% [12] 非银金融板块 - 中资券商股国联民生上涨5.84%,东方证券上涨5.53%,光大证券上涨4.77% [8][9] - 中国人寿上涨3.23%,中国平安上涨2.03%,汇丰控股上涨2.20% [10][11] 半导体板块 - 华虹半导体上涨6.99%,中芯国际上涨3.08%,上海复日上涨3.00% [14][15] - 贝克微上涨2.13%,中兴通讯上涨1.54% [15] 科网股表现 - 腾讯控股上涨0.91%,美团-W上涨0.9%,优必选上涨3.11% [17][18] - 哔哩哔哩下跌2.28%,快手下跌2%,百度集团下跌3.38%,网易下跌3.25% [17][18] 泡泡玛特动态 - 泡泡玛特上涨4.37%,创始人王宁预告新款彩色Labubu可能在10月份上市 [5][20] - Labubu成为世界级潮玩IP,需求量远超供应量,供应链正在全力优化 [20] 南向资金分析 - 年内南向净流入规模达7974.5亿港元,接近去年全年8078.7亿港元水平 [6][21] - 南向资金成交占比升至35%,成为港股资金面的关键力量 [21] - 中金建议关注分红侧的保险和成长侧的AI应用、机器人、创新药等方向 [21]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37.19亿元。港股通(沪)方面,腾讯控股、中国中免分别获净买入3.81亿港元、1.12亿港元;中芯国际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6.84亿港元;港股通(深)方面,中芯国际、香港交易所分别获净买入6.67亿港元、3.24亿港元;泡泡玛特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1.92亿港元。
快讯· 2025-07-24 17:36
南向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当日净买入37 19亿元人民币 [1] - 港股通(沪)净买入腾讯控股3 81亿港元和中国中免1 12亿港元 [1] - 港股通(沪)净卖出中芯国际6 84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净买入中芯国际6 67亿港元和香港交易所3 24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净卖出泡泡玛特1 92亿港元 [1] 个股资金动向 - 腾讯控股获港股通(沪)最大净买入3 81亿港元 [1] - 中芯国际在港股通(沪)遭最大净卖出6 84亿港元但在港股通(深)获最大净买入6 67亿港元 [1] - 香港交易所获港股通(深)第二大净买入3 24亿港元 [1] - 泡泡玛特为港股通(深)净卖出首位1 92亿港元 [1]
中金:谁又是南向的主力?——公募2Q持仓的线索
中金点睛· 2025-07-24 07:29
港股市场流动性分析 -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活跃且呈现高度结构化行业轮动行情,与异常充裕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1] - 南向资金在港股资金面中扮演关键甚至决定性角色,海外资金未大幅回流且配置比例较3月底有所下降 [1] - 南向资金成交占比进一步走高至35%的高点,外资低配人数占比增加 [1] - 今年以来南向净流入规模达7974.5亿港元,接近去年全年8078.7亿港元的流入总规模 [2] 南向资金构成分析 - 主动公募基金港股持仓占比从去年底的25.8%提升至32.5%,总规模约1.55万亿港元,年初至今港股配置提升规模约1000-1200亿港元 [2] - 公募整体港股持仓占比从去年底的30.5%提升至39.8%,总规模约2.62万亿港元,年初至今港股配置提升规模约2500-3000亿港元 [2] - ETF为主基金港股净增量约1500-2000亿港元,贡献南向的25-30% [2] - 保险资金稳步买入分红尤其是银行板块,贡献约25-35% [2] - 个人投资者与私募基金等贡献约15-20% [2] 公募基金港股配置情况 - 截至二季度末内地可投港股公募基金共4048只,总资产2.62万亿人民币,较一季度增加152只,规模环比增加1532亿人民币 [3] - 主动偏股基金2200只,总规模1.56万亿人民币,规模增加326亿人民币 [3] - 可投港股ETF规模达3809.3亿人民币,较一季度末的3264.1亿人民币增长16.7% [3] - 二季度可投港股公募基金新发155只,规模861亿人民币,一季度为112只与716亿人民币 [3] 行业与个股配置变化 - 生物医药、银行与保险等板块市值占比提升最多,零售以及媒体娱乐明显下滑 [5] - 媒体娱乐、制药与生物科技以及可选消费零售等持仓最高;商业和专业服务、医疗保健设备等持仓比例较低 [5] - 银行与保险等板块已处于历史配置高位;消费者服务、能源与房地产等处于历史低位 [5] - 信达生物、三生制药与泡泡玛特增持最多,阿里巴巴与腾讯下滑明显 [5][6] - 重仓股集中度明显下滑,前3大重仓股占前100只重仓股市值30.9%,较一季度下滑8.9个百分点 [6] 市场前景与配置建议 - 预计年内南向资金累计流入将超万亿港元,相对确定增量为2000-3000亿港元 [7] - 主动偏股基金港股持仓已达32.5%的历史新高,假设年内比重提升至40%,后续空间约1200-1500亿港元 [7] - 险资部分预计年内有望带来约1500-2000亿港元的增量资金 [7] - 建议分红侧适度从银行切到保险,成长侧从新消费切到AI应用、机器人与零部件等 [11] - 建议采用"新哑铃"配置策略,在合理位置买长期正确的板块 [11]
香港市场流动性报告(2025年7月):累计差值拐点仍有待进一步确认,短期警惕市场回调风险
建银国际· 2025-07-23 20:51
核心观点 - 香港市场流动性指数反弹至正值,但流动性累计差值下行趋势未进一步确认,未来需关注拐点确认情况;市场近期温和上涨,但短期情绪可能偏乐观,存在潜在风险,建议投资者短期内保持谨慎乐观,避免过度亢奋,逐步获利了结并加强防御 [1][3][4] 香港市场流动性指数情况 - 香港市场流动性指数上月转负后反弹至正值,支撑因素有SOFR - HIBOR利差收窄、波动性下降、南向资金流增强,拖累因素有新兴市场资金流入减弱、HIBOR上升 [1] 外汇储备与货币基础情况 - 6月份香港外汇储备增加8亿美元至4319亿美元,货币基础减少47亿港元至2.12万亿港元 [1] 资本流入情况 - 5月份港股净流入2310亿港元,过去一个月南向资金流入增强,净流入金额由832亿港元增至928亿港元,日均南向资金成交由1048亿港元增至1292亿港元,占港股总成交额比重由46.6%升至53.9%;6月份国际中介机构净买入港股188亿港元 [2] 市场指数表现情况 - 同期MSCI新兴市场货币指数上涨0.2%,MSCI新兴市场指数环比上涨3.6%,iShares MSCI香港ETF过去一个月录得净流入,恒生指数环比上涨2.2%,表现逊于新兴市场指数 [2] 成交量情况 - 过去一个月日均成交约2391亿港元,环比增长8.4%,同比增长136.1%,7月份日均成交额较6月份上升7.0% [2] 货币供应和贷款数据情况 - 5月份总存款同比增长10.7%,M3增速为10.7%,连续五个月超9%,M1 - M2利差飙升至8.0个百分点,M1增速飙升至18.7%;5月份贷款增速自2022年5月以来首次转正,同比增长1.0%,环比增长0.9% [3] 市场上涨动力情况 - 推动市场上行的动力一是中美关系缓和,美国放宽对华H20芯片出口管制,传出美方可能延长对华关税暂缓期,下一轮中美经贸磋商将举行;二是中国6月份经济数据超预期,整体经济韧性增强,出口表现突出 [4] 市场潜在风险情况 - 6月经济数据亮眼或降低财政刺激政策出台紧迫性,房地产和消费领域数据趋弱,内需改善情况待察;H20芯片出口许可或为美国清理库存让步,芯片供应持续性存疑;港股中报预期偏弱、港元流动性边际趋紧、欧美关税谈判可能有变,25000点可能反复争持 [4]
暴涨7倍后掉头向下,东方电气疑似“乌龙指”与港股这些变化有关?
第一财经· 2025-07-22 18:40
东方电气A/H股异常波动分析 - 东方电气H股7月21日出现疑似"乌龙指"交易,单笔400股以119.9港元成交(较前日收盘价暴涨520%),随后9:30-9:32出现十多笔高价成交涉及1.82万股/146.59万港元,推动当日收盘涨幅达65% [5][6] - H股成交量从2亿港元暴增至101亿港元,南向资金净买入10.85亿港元占成交额10.7% [1][8] - 7月22日H股冲高回落最终收跌2.84%,而A股连续两日"一字涨停",A/H走势显著分化 [2][3][4] 异常交易机制分析 - 异常交易可能源于交易员将19.9港元误输为119.9港元,叠加买卖盘挂单量有限导致市价单以高价成交 [5][6] - 量化交易策略的突破追涨单被触发,南向资金参与度提升加剧短期波动,汇丰银行/瑞银香港为主要买方席位 [7][8] - 港股连续竞价阶段允许市价单机制,不判断价格合理性导致异常成交放大 [7] 水电行业重大利好 - 全球最大水电项目雅鲁藏布江工程7月19日开工,总投资1.2万亿元,涉及5座梯级电站 [9] - 华泰证券测算水轮机设备订单价值535-954亿元(单瓦价值0.74-1.33元),花旗预测东方电气或获270-540亿元订单(占2024年收入40-77%) [9] - 公司2024年水电业务收入29.55亿元仅占总营收4.23%,风电业务(129.7亿元)和煤电业务(163.71亿元)占主导 [10][11] 财务表现 - 2024年一季度营收163亿元(同比+10%),净利润12亿元(同比+27%) [10] - 2024年总营收696.95亿元,其中清洁高效能源装备(煤电/气电/核能)占比40.7%,可再生能源装备(风电/水电)占比23.8% [11]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27.17亿港元 中国人寿、建设银行、中芯国际净买入居前
快讯· 2025-07-22 17:43
南向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当日净买入27.17亿港元 [1] - 中国人寿获净买入8.79亿港元 [1] - 建设银行获净买入7.55亿港元 [1] - 中芯国际获净买入5.12亿港元 [1] 个股资金动态 - 国泰君安国际净卖出1.56亿港元,为当日净卖出额最高个股 [1]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70.51亿港元 东方电气获净买入10.85亿港元
快讯· 2025-07-21 17:44
智通财经7月21日电,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70.51亿港元。其中,东方电气、建设银行、中国能源建设净 买入额位列前三,分别获净买入10.85亿港元、9.06亿港元、8.74亿港元;净卖出方面,美团-W、小米 集团-W、国泰君安国际分别遭净卖出7.88亿港元、5.32亿港元、3.01亿港元。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70.51亿港元 东方电气获净买入10.85亿港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