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互联互通机制
icon
搜索文档
222只港股获南向资金大比例持有
证券时报网· 2025-07-30 09:25
以港交所行业分类进行统计,南向资金持股比例超20%的个股主要集中在医疗保健业、工业、金融业等 行业,分别有43只、35只、32只个股。(数据宝) 南向资金持有比例较高的港股 南向资金对港股通标的股的整体持股比例为18.24%,222只个股南向资金持股比例超20%。 互联互通机制下,内地投资者成为港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截至7月29日, 港股通标的股中,南向资金合计持有4563.87亿股,占标的股总股本的比例达18.24%,合计持股市值 55994.41亿港元,占标的股总市值的比例为13.77%。 具体到单只标的股来看,南向资金持股量占总股本比例20%以上的有222只,持股比例在10%~20%的有 135只,持股比例在5%~10%的有98只,1%~5%的有75只,持股比例低于1%的为25只。南向资金持股比 例最高的是中国电信,最新持有103.66亿股,占港股已发行股份的比例为74.69%,其次是绿色动力环 保、中国神华,持股占比分别为69.97%、66.91%。 从特征来看,南向资金高比例持有的个股,多数为AH概念股,统计显示,南向资金持股超20%的个股 中,AH股共有125只,占比为5 ...
中资机构,规模大增
中国基金报· 2025-07-27 21:34
香港资产管理市场概况 - 2024年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规模突破35万亿港元 年增速达13% 净资金流入激增81%至7050亿港元 [1][2] - 资产管理及基金顾问业务净资金流入飙升571%至3210亿港元 私人银行及私人财富管理业务资产年增长15%至10.40万亿港元 [2] - 恒指过去一年上涨18% 中资美元债指数上涨12% 直接推高存量资产净值 [2] 中资机构表现 - 中资机构管理规模增长15%至3.09万亿港元 净资金流入飙升68%至2560亿港元 连续五年跑赢行业平均水平 [1][5][6][8] - 香港中资基金业协会会员公司管理的香港注册基金在前十大基金中占据七席 [1] - 自2020年起中资机构管理资产累计增幅达25% [6] 增长驱动因素 - 全球资本再平衡与中国资产价值重估 美联储降息预期强化 美元走弱 全球长线资金重新增配亚太 [2][4] - 互联互通2.0系列政策助推 南向通资金净流入同比增长2.4倍 占香港零售资管增量的36% [2] - 理财通2.0和ETF互联互通等政策优化直接促进跨境资金流动 [3] 中资机构竞争优势 - 深度利用内地与香港跨境通道赋能 实现资源高效整合 [6][7] - 精准捕捉内地背景投资者需求 货币基金引入快速赎回、严控单日回撤等境内经验 [6] - 离岸人民币产品创新优势 香港处理全球80%的人民币支付 [7] 资产配置趋势 - 非股票资产配置占比达59% 主要受益于理财通2.0和基金互认扩容 [9][10] - 固收类产品创新形成差异化优势 包括债券为主、T+0结算现金管理为辅的矩阵 [9] - 美元资产收益处于高位 提升货币基金及固收类债券基金吸引力 [9] 未来发展重点 - 互联互通3.0纳入监管研究日程 ETF通拟扩容覆盖更多行业及主题 [11][12] - 区块链推动资产代币化 人工智能压缩研究及风控成本 [11] - 建议提升南向通基金风险等级上限至R5 纳入多地区主题型指数投资工具 [11]
中资机构,规模大增!
中国基金报· 2025-07-27 21:29
香港资管市场整体表现 - 2024年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规模突破35万亿港元大关,年增速达13%,净资金流入激增81% [1][3] - 资产管理及基金顾问业务的净资金流入飙升571%至3210亿港元,私人银行及私人财富管理业务的管理资产年增长15%至10.40万亿港元 [3] - 香港资管规模增长源于存量资产增值(恒指年涨18%、中资美元债指数涨12%)、全球资本再平衡(美联储降息预期强化)及政策优化(互联互通2.0系列落地)三重推力 [3] 中资机构表现与竞争优势 - 2024年中资机构管理规模增长15%至3.09万亿港元,净资金流入飙升68%,连续五年跑赢行业平均水平 [1][6][7] - 核心优势包括:跨境资源整合能力(债券通南向通业务)、离岸人民币产品创新(香港处理全球80%人民币支付)、对内地投资者需求的精准捕捉(如货币基金T+0模式) [7][8][9] - 香港中资基金业协会会员公司管理的香港注册基金在前十大基金中占据七席,金融创新项目(沙特ETF、虚拟资产ETF等)主要由中资机构推动 [1][8] 资产配置趋势与策略 - 2024年香港管理的资产中59%投资于非股票资产类别,中资机构通过政策红利捕获(理财通2.0)、固收产品创新(债券+T+0现金管理矩阵)及跨境资产壁垒构建实现差异化布局 [10][11] - 货币基金及固收类债券基金规模提升,受益于美元资产高收益吸引力;中资机构在低波动性资产构建(如REITs ETF)和跨区域投资工具(亚太REITs市场)方面表现突出 [11][12] 未来增长引擎 - 互联互通机制优化(如ETF通扩容至更多资产类别、理财通2.0提升风险等级上限至R5)将成为中资机构发展核心驱动力 [14][15] - 科技驱动变革(区块链资产代币化、AI降低风控成本)及能力圈拓展(服务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需求)是关键发展方向 [14]
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细则近期有望公布
证券日报· 2025-07-11 00:16
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进展 - 香港证监会与内地监管机构积极合作推动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 技术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实施细则将近期公布 [1] - 港交所2023年6月19日启动"港元—人民币双柜台"模式 首批24家蓝筹股增设人民币柜台 包括腾讯控股 阿里巴巴等 [1] - 首批24只双柜台证券人民币柜台累计成交额达501 16亿元(2023年6月19日至2025年7月10日) [1] 降低跨境投资门槛 - 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后 内地投资者可直接用人民币交易港股 无需港币中间兑换 [2] - 截至7月10日 港股通标的有550只 累计总市值66 36万亿港元 2025年新上市的宁德时代 赤峰黄金等8只股票已被纳入 [2] - 现行港股通交易以港币计价人民币结算 涉及0 2%至0 3%换汇损耗 人民币柜台可规避汇率波动损失 [2][3] 南向资金与投资者便利性 - 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4 46万亿港元(截至7月10日) 2025年净流入7644 77亿港元 达2024年全年的九成 [3] - 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三大优势 汇率成本归零 操作无缝衔接 风险对冲简化(未来配套人民币国债期货工具) [3] 人民币国际化推进 - 中国证监会与港交所明确表态推进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 2025年5月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及"稳步推进" 6月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强调互联互通机制优化 [4] - 该举措将提升人民币在跨境投资中的作用 实现计价场景扩容 AH股价差有望收窄 增强全球定价一致性 [4] - 需配套系统对接 印花税制度改革 流动性优化(如引入做市商机制) 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枢纽将持续发挥试验场作用 [4]
港交所IPO融资884亿港元问鼎全球 互联互通推动两地互利共赢
长江商报· 2025-06-23 08:51
港交所25周年发展成就 - 港交所从本地交易所发展为全球领先的国际交易所,成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 [1] - 2025年IPO融资额884亿港元,时隔6年重回全球第一,超过2024年全年融资额 [1] - 证券市场日均成交额达2400亿港元,较2000年增长17倍;市值达4960亿港元,较2000年增长56倍 [1] - 上市公司数量从790家增至2600余家,增长超3倍 [1][3] - 2014-2024年港股IPO累计募资3030亿美元,超过纳斯达克和纽交所居全球第一 [2] 内地企业与港股市场联动 - 165家内地企业排队赴港上市,较1月中旬80家数量翻倍 [2] - 内地企业市值占港股总市值81%,港股通持有证券总值超3.3万亿港元,较2014年提高200倍 [5] - 宁德时代以50亿美元募资额成为2025年全球最大IPO,推动香港融资规模重登全球第一 [1] - 政策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企业"H+A"上市,深交所有望迎来新上市模式 [6] 互联互通机制进展 - 跨境支付通6月22日上线,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基础设施衔接 [5] - 互联互通机制从股票扩展至债券、ETF、利率掉期,未来将涵盖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6] - 沪港通启动以来境外投资者在岸股票持仓增长5倍,75%内地投资者通过股票通持有港股 [5] 上市制度改革与市场结构变化 - 2018年后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新经济企业占比显著提升 [3] - 港交所取消盈利要求及同股不同权限制,生物医药和互联网科技企业成为优质上市资源 [3] - 计划推动香港成为全球最大新经济集资地、离岸人民币枢纽及亚洲资产管理中心 [3][6] 技术及交易制度优化 - 实施领航星现货平台优化及衍生产品平台开发,提升市场科技基础设施 [6] - 取消恶劣天气暂停交易、调整交易费率等措施改善市场参与者体验 [6]
港交所25年持续变革:从本地到国际市场,IPO融资额重回全球第一
券商中国· 2025-06-21 07:19
港交所25周年发展成就 - 港交所从本地交易所发展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国际市场,上市公司数量从2000年790家增至2600家,日均成交额从130亿港元增至2400亿港元,增长17倍 [2][6] - 衍生品市场日均成交量从2000年3.75万张合约增至176万张,增长46倍 [2] - 港股总市值增长6倍,日均成交额增长9倍,成为全球大型优质企业IPO首选地 [3] 2024年IPO市场表现 - 截至6月20日,港交所IPO项目31单,融资规模884亿港元,超过去年全年总额 [2][8] - 内地企业市值占比达81%,吸引顺丰控股、美的集团、宁德时代等A+H股上市 [8] 上市规则与结构变化 - 2018年前新经济企业占比仅3%,改革后吸引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生物医药和互联网科技企业成优质资源 [8] - 上市规则取消盈利要求及"同股不同权"限制,与沪深交易所同步优化 [8] - 20个海外市场纳入第二上市合作名单,覆盖亚洲和中东地区 [9] 互联互通机制拓展 - 互联互通从股票扩展至债券、ETF、利率掉期,即将纳入REITs [13][14] - 计划开发人民币柜台、大宗商品等新产品,优化领航星现货及衍生产品平台 [13][14] - 取消恶劣天气暂停交易、调整交易费率等措施提升市场体验 [14] 未来战略方向 - 目标成为全球最大新经济和生物科技公司集资地、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及亚洲国际资产管理中心 [10] - 持续改革上市规则,重点服务实体经济而非追求绝对排名 [1][12] - 加强国际资本引入,下半年将出访推广以吸引科技创新型企业投资 [4]
25年爆发式增长:港交所做对了什么?
证券时报· 2025-06-21 02:34
港交所25周年发展成果 - 港交所成立25周年举办首次"金锣巡礼"庆祝活动 [1] - 从本地交易所发展为国际资本市场 日均成交额从2000年130亿港元增至2024年2400亿港元 增长逾17倍 [1] - 衍生产品市场日均成交量从2000年37500张增至2024年176万张合约 [1] - 新股集资额全球第一 2024年完成31宗IPO集资884亿港元 [2] - 港股总市值从2022年3月3.92万亿港元增至2025年5月40.93万亿港元 增幅超9倍 [2] - 年度总分红从2000年907亿港元增至2024年1.35万亿港元 增幅超10倍 [2] 港交所与内地市场关系 - 香港上市内地企业占市场总市值81% [4] - 1993年推出H股机制及后续互联互通计划 连接国际资本与中国机遇 [3] - 首家内地在港上市公司新股获374倍超额认购 开创新时代 [3] - 支持中国基础设施、银行、新经济等行业发展 [4] 港交所改革与未来规划 - 互联互通机制从股票拓展至债券、ETF及利率掉期 未来将涵盖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5] - 优化领航星现货平台及开发衍生产品平台 [5] - 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创新型及新消费企业兴趣浓厚 IPO打新热情高涨 [5] - 采用"人、货、场"理论规划发展 重点服务投资者与企业 [5] - 根本目标是服务实体经济而非排名 提供有力融资平台支撑企业发展 [5]
香港交易所庆祝成立25周年:推动互联互通,一起把饼做大!
南方都市报· 2025-06-20 21:54
香港交易所25周年庆典 - 香港交易所举行成立25周年庆祝仪式,回顾过去25年推动香港市场发展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国际市场的历程[1][3] - 公司从本地交易所起步,发展为拥有多元化投资者群体和丰富产品生态圈的国际金融市场[8] - 活动邀请现任及历任董事高管参与,包括前主席史美伦、周松岗、夏佳理与现任主席唐家成共同展望未来[10][12] 市场发展与改革成果 - 香港交易所通过改革上市制度(如"第18章A"和"第18章C"法规)及互联互通机制,为市场创造新机遇[10] - 2025年初至今证券市场日均成交额超2400亿港元,较2000年130亿港元增长超17倍[12] - 衍生产品市场日均成交量达176万张合约,远超2000年的37500张[12] 上市公司结构 - 香港2600家上市公司中近60%来自内地,占香港总市值80%以上[10] 新股市场表现 - 2025年初至6月20日完成31宗IPO,集资额超884亿港元,新股集资额全球第一[12] 粤港澳大湾区合作 - 公司欢迎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双重上市"政策,强调与内地交易所合作推动互联互通[5] 社会责任与未来规划 - 香港交易所慈善基金将捐款至少2500万港元启动为期三年的照顾者支援计划[12] - 未来将重点推动市场互联互通和可持续发展[8][12]
陆家嘴论坛召开,系列政策解析!中证A500指数ETF(563880)高开震荡!长期视角下,资产配置怎么做?
搜狐财经· 2025-06-20 11:16
市场表现 - 6月19日中东局势升温导致亚太市场普跌,A股单边下行 [1] - 6月20日中证A500指数ETF(563880)高开震荡,截至9:50微涨0.31%,报价0.972元,成交量1.34万手 [2] - 该ETF流通盘53.69亿份,IOPV(基金份额参考净值)0.9712元,当前溢折率0.31% [2] 陆家嘴论坛政策亮点 - 央行宣布8项金融政策: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个人征信机构、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试点等 [3] - 科创板推出"1+6"改革措施:"1"为设置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第五套上市标准,"6"包括试点机构投资者制度、扩大第五套标准至AI/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领域等 [3] - 政策旨在强化金融开放合作,上海临港新片区成为离岸金融改革试点核心区域 [4] 机构解读政策影响 - 中信建投指出政策贯彻新"国九条"精神,聚焦金融高质量发展与资本市场改革,上海试点将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范本 [4] - 申万宏源认为政策长期利好A股投融资功能:融资端科创板改革加强科技企业支持,投资端股东回报改善吸引外资 [5] - 华泰证券强调金融开放助力外资流入,中证A500指数ETF(563880)因纳入ESG和互联互通机制更受外资青睐 [6] 新质生产力投资逻辑 - 中金公司测算至2035年AI或为中国GDP累计增加9.8%,年化增速提升0.8个百分点 [6] - 中证A500指数ETF(563880)覆盖AI/创新药等新质生产力赛道,综合费率0.2%(管理费0.15%+托管费0.05%)为全市场最低 [7] - 该ETF已纳入两融标的,场外联接基金(A类022469/C类022470)提供多样化配置渠道 [7]
香港证监会梁凤仪:将积极推进互联互通的扩容和优化 把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
快讯· 2025-06-13 11:56
香港证监会政策方向 - 香港证监会将继续与港交所合作,吸引多元化公司来港上市,提升国际竞争力 [1] - 香港证监会计划降低交易成本并提升市场效率 [1] - 香港证监会将积极推进互联互通的扩容和优化,例如把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 [1] 内地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 - 内地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已跨越10年 [1] - 深化两地市场融合仍是当前工作重点 [1]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 香港证监会计划将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机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