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阿尔茨海默病
icon
搜索文档
老人失足跌入黄浦江,获救后全然不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该如何照护
第一财经· 2025-05-09 17:50
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表现 - 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包括认知能力及记忆力下降、非典型语言和视空间障碍、精神症状 [1] - 中重度患者视空间能力差症状显著,易迷失方向 [1] - 87岁患者跌入黄浦江案例显示患者会完全遗忘事故过程 [1] 疾病流行病学数据 - 中国现存阿尔茨海默及其他痴呆患者近1700万,占全球总数30% [3] - 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超5%,8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30% [1] - 阿尔茨海默病占所有痴呆症病例60%-80% [3] 诊断与治疗现状 - 早期症状隐匿导致诊断不足,确诊时多已进入中晚期 [1] - 无症状期是干预黄金窗口期但难被发现 [1] - 国内获批两款特效药仅能延缓早期疾病进展 [2] - 生物标志物发现后需漫长验证才能临床应用 [1] 政策与研发方向 - 国家15部门联合印发《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 [2] - 计划目标2030年建立综合防控体系,控制患病率增速 [2] - 专家呼吁加强新靶点研发和早筛技术投入 [2] - 需要自主研发药物应对老龄化挑战 [2]
抓住阿尔茨海默病干预黄金窗口期:中国专家成功构建MCI预测模型
环球网资讯· 2025-05-07 21:13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预测模型研究 - 中国医学专家成功构建轻度认知损害(MCI)预测模型,为认知障碍早期识别提供新方法 [1] - 该模型基于结构磁共振图像(MRI)数据,建立深度学习训练框架,筛选整合10个高区分度脑区特征 [2] - 研究团队开发进展指数(PI),通过分析脑部MRI生成[0,1]区间风险评分,动态反映神经退行性病变进展状态 [2] 模型技术细节 - 模型整合海马体、杏仁核、小脑等关键脑区特征,突破传统二元诊断局限 [2] - 将人口统计学信息、神经心理量表和MRI扫描PI评分结合,建立MCI预测模型 [2] - 模型可有效预测相关队列中7年后向MCI的转化 [2] 研究意义与未来发展 - 研究成果在《阿尔茨海默病预防杂志》发表,获得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资助 [2] - 研究有助于识别潜在患者,为及时实施有效治疗提供可能,延缓疾病进展 [1] - 未来将探索更多前沿深度学习范式在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诊疗领域的应用 [2]
《细胞》重磅:阿尔茨海默病的新元凶找到了
虎嗅· 2025-05-07 09:31
阿尔茨海默病(AD)概述 - 阿尔茨海默病占所有痴呆病例的60%~70%,主要症状包括认知功能衰退、记忆丧失和行为改变 [1] - AD的病理特征包括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斑块和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 [1] - 随着人口老龄化,AD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大健康挑战 [1] - 晚发型AD多发生于65岁以后,通常缺乏明确的遗传生物标记物 [1] PHGDH在AD病理中的作用 - PHGDH在星形胶质细胞中促进两种促炎基因的转录,加速Aβ的沉积 [2] - PHGDH及其RNA表达水平在晚发型AD患者的血液和脑组织中显著升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正相关 [3] - 在正常小鼠星形胶质细胞中过表达PHGDH会导致大量Aβ斑块 [3] - 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PHGDH表达可减少Aβ斑块与突触损伤 [3] PHGDH的作用机制 - PHGDH对AD的调节作用与酶活性无关 [5] - PHGDH通过HHTH结构域与DNA特定区域结合,激活IKKa和HMGB1基因转录 [6] - IKKa和HMGB1作为促炎因子,抑制自噬并促进Aβ斑块积累 [6] 潜在治疗策略 - 小分子抑制剂NCT-503能够抑制PHGDH的DNA结合功能,减少Aβ斑块并保护突触 [7] - 在AD小鼠模型中,NCT-503将不同脑区的Aβ斑块减少了44%~62% [8] - NCT-503治疗可减轻AD小鼠的焦虑症状,改善空间记忆与行动策略 [8] - 靶向PHGDH转录调控的药物分子有望为晚发型AD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9]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商慧芳:阿尔茨海默病进入疾病修饰治疗的新阶段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11 22:00
文章核心观点 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研发取得进展,从对症治疗进入疾病修饰治疗新阶段,但中晚期治疗仍有空白,早诊早治至关重要却面临检测手段推广难、早诊率低等问题 [1][3][4][8] 阿尔茨海默病现状 - 是常见神经退化性疾病,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造成照护负担和社会经济成本 [1] - 患病几率随年龄增长,65岁人群患病几率约5%,80岁人群约20% [2] - 患者从出现症状到去世约10 - 12年,经历早中晚期变化 [2] 新药研发进展 - 全球阿尔茨海默病研发投入超6000亿美元,失败临床药物超300种,失败率99.6% [1] - 两款单抗新药上市印证淀粉样蛋白(Aβ)级联瀑布假说,今年3月礼来多奈单抗国内商业化上市 [1] - 仑卡奈单抗早期阻止Aβ聚集,多奈单抗清除已形成斑块,早发人群中多奈单抗使疾病进展减缓35%,整体人群减缓22% [3] - 单抗药物属疾病修饰治疗,让神经退化发展更平缓 [3] 其他新药研发 - 基于其他致病假说的新药在推进,有望带来新突破 [4] - 强生在研靶向Tau蛋白的单抗Posdinemab获FDA快速通道资格,正开展IIb期临床研究 [4] 检测与早诊 - 重点人群包括有家族病史且携带致病基因位点者、携带风险基因者,可通过腰椎穿刺和PET - CT检测 [6] - 腰椎穿刺接受度低,PET - CT等待时间长、基层不普及,早诊率低,早期AD就诊率28.6%,轻度认知障碍就诊率2.8% [7][8] - 患者自我发现和亲属观察重要,出现近期记忆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8] 社会经济成本 - 2015年中国AD患者年总费用占GDP 1.47%,达1.1万亿元,预计2030年达3.2万亿元,2050年达11.9万亿元 [8] - 中度、重度阿尔茨海默病医疗成本是轻度的1.3倍、2.1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