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遗产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GUCCI于佛罗伦萨发布2026早春系列
经济观察报· 2025-05-09 17:24
品牌战略与活动 - GUCCI确认2026早春系列将于5月15日在佛罗伦萨Palazzo Settimanni档案馆发布,这是该建筑成为品牌全球创意中枢后首次承办完整系列发布 [1] - 选址Palazzo Settimanni彰显品牌对根源的深度联结,该建筑自1953年被GUCCI购入后已成为保存藏品、研发设计和培养工匠的重要基地 [1] - CEO Stefano Cantino强调佛罗伦萨承载着GUCCI的工艺密码,此次发布既是溯源之旅,更是开启新纪元的仪式 [1] 创意团队与过渡安排 - 本季系列延续品牌设计团队集体创作模式,为即将上任的创意总监Demna预留观察期 [1] - Demna将在7月巴黎高定时装周完成BALENCIAGA收尾工作后正式履职,这一过渡期安排体现出GUCCI对创意迭代的审慎态度 [1] 文化投资与可持续发展 - GUCCI成为2026佛罗伦萨夏季艺术季的最大赞助商,用现代艺术装置为老建筑注入新活力 [2] - 公司牵头修复Parco delle Cascine公园,延续从2011年就开始的"文艺复兴遗产保护计划" [2] - 过去十年GUCCI在佛罗伦萨文化保护上总共花费超3800万欧元 [2] 行业定位与竞争优势 - 在母公司开云集团调整架构的背景下,GUCCI正通过强化意大利特色来打造自身独特优势 [2] - 此次早春系列发布传承了创始人Guccio Gucci"从传统中打造经典"的理念,为奢侈品牌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范本 [2]
这群年轻人,给文物当医生(文化中国行)
人民日报· 2025-05-03 06:01
文化遗产保护行业技术应用 -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团队研发微钻阻力仪用于古建木柱检测 通过阻力值曲线精准定位空心区域 单根木柱仅需2-3个小孔检测 [5] - 红外热成像仪实现0.1℃精度检测 可识别花生仁大小的古建屋面渗漏点 较传统肉眼观测效率提升显著 [6] - 探地雷达技术应用于明长城修缮 有效探测城墙内部积水空洞 采用注浆排水等预防性保护措施 [6] - 团队累计完成太庙 先农坛等60余处文物建筑检测 并主导制定全国首批古建筑预防性保护地方标准 [7] 文物修复人才培养体系 - 上海市举办首届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 设置金属 陶瓷 书画三大组别 实操环节占比80% [8] - 比赛采用真实文物作为修复对象 如明清画心与战国青铜器 要求选手在一天半内完成全流程修复 [9] - 上海博物馆藏品总量达226万件/套 珍贵文物24万件/套 其1958年设立的修复工厂为国内最早机构之一 [10] - 赛事促进技艺传承 如金属组冠军王南丁师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体现"师徒制"培养模式 [9][10] 海外文物修复国际合作 - 浙江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团队承担柬埔寨吴哥王宫遗址修复 采用3D扫描技术解决复杂构件测绘难题 [12][13] - 西北塔门修复中实施砂岩全编号定位系统 结合鸟瞰图记录与划区堆放 确保800年历史构件原位归安 [14] - 团队将高温高湿环境修复经验输出至"一带一路"国家 形成国际文化交流新名片 [14] - 项目组包含80后90后青年专家 分设现场管理 技术审核等职能模块 体现专业化分工 [12][13]
“遇鉴中国”中华文化主题展亮相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02 14:51
文化展览与传播 - "遇鉴中国"中华文化主题展在法国巴黎凡尔赛门博览中心揭幕,作为巴黎国际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参与 [1] - 展览以"中国风·中国潮"为主题,展品涵盖传统工艺品和前沿科技潮流展品,近2000件展品全面展示中国的历史文化底蕴、地域特色以及创新发展成果 [2] - 展览采用"文化展品+文艺展演+文创展售+文娱体验+知识分享"的多元模式,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包容、丰富多彩、立体生动的中国国际形象传播平台 [9] 文创产品与非遗展示 - 各类代表性"网红"文创产品引人驻足,包括故宫藻井冰箱贴、仿明代点翠嵌珠金龙凤冠饰品、敦煌裸眼3D明信片、哪吒主题剪纸等 [2] - 洛阳市带来了东方博物馆之都、唐三彩、牡丹、城市建筑等系列文创产品,其中"马卡龙色"唐三彩小马成为展区人气产品 [4] - 非遗文化展示成为展览亮点,台绣、团扇、剪纸、泥咕咕等传统工艺精品亮相,非遗传承人现场示范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7] 国际合作与文化交流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博科娃表示中国政府重视文化传统,积极与国际机构合作促进文化交流互鉴 [8] - 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杨新育介绍中国已有59项文化遗产和4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 [8] - 法国文化部文化事务督导卡特琳·鲁杰里表示今年适逢欧中建交50周年,双方应加强人文交流 [11] 地方特色与创新展示 - 深圳市首次参展巴黎国际博览会,重点推介"前海冰雪世界"和"湾区书城"两大文化旅游项目 [9] - 深圳前海自2010年成立以来短短十五年时间,已经从一片滩涂成长为国际化城市新中心 [9] -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范大祺指出中国国际传播方式更加精准、生动,更具吸引力 [12]
莫高窟里 毫厘之间坚守匠心
央视网· 2025-05-01 08:04
敦煌莫高窟文物保护 -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壁画与彩塑技艺精湛,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及丝绸之路文明交流[1] - 历经千年,文物出现不同程度破损和病害,需专业修复技术延续其生命[1] - 55号洞窟建于宋代,壁画面积超过500平方米,修复需搭建五层脚手架[9] 文物修复技术与工具 - 修复师使用自制工具,如医用针管改造的注胶工具、羊毛腮红刷除尘等,工具数量近百种[5] - 修复刀制作数量达上千把,持续精益求精[5] - 修复工作需"零失误",为39年来的第一准则[10] 修复团队与传承 - 敦煌研究院修复团队从最初4人发展到上百人,年轻人占比超七成[12] - 修复专家刘涛师从"文物修复界泰斗"李云鹤,技术成熟后获"面壁"修复资格[7][10] - 修复工作代代相传,包括临摹研究、病害治理等,使敦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10] 行业发展与成果 - 近二十年壁画保护在基础研究、技术规范等方面快速发展,进入新阶段[15] - "长久保存、永续利用"目标或可实现[15] - 修复工作需一毫米一毫米精细完成,刘涛对30多年前修复细节仍记忆清晰[12]
文明的刻度,让世界记住(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人民日报· 2025-04-28 06:1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增中国文献遗产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74项文献遗产新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申报的《随州曾侯乙编钟》《少林寺碑碣(566—1990)》以及中国与斯里兰卡联合申报的郑和遗存《布施锡兰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5] - 至此,中国共有18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5] - 《世界记忆名录》旨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促进文化遗产利用,提高人们对文献遗产重要性的认识[5] 随州曾侯乙编钟 - 湖北随州曾侯乙编钟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数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音域最广、保存最好、做工最精细的青铜乐器[7] - 编钟由65件青铜乐钟和钟架组成,共3层8组,钟架重1665千克,挂件重2755千克[7] - 编钟上有3755字铭文,是我国目前所见唯一完整的先秦宫廷乐律文献,填补了古代音乐理论专著的空白[7] - 编钟证明我国早已使用"七声音阶"并形成了理论,比钢琴早2100多年[7] - 编钟有独特的"一钟双音"特性,敲击不同部位可发出两个音高完全不同的乐音[7] - 编钟的复制件已去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成为文化交流名片[7] 少林寺碑碣 - 《少林寺碑碣(566—1990)》保存了近500通、跨越1424年的历史,其连续性和完整性极为罕见[8] - 少林寺大力推进碑碣等珍贵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已完成绝大部分碑碣、壁画、档案等的内容复制和数字化扫描[8] - 少林寺建设数字档案展厅,运用虚拟现实、裸眼3D等科技手段为公众提供沉浸式体验[8] - 展厅试开放期间创下每分钟14人次入场参观的纪录[9] - 未来将持续深化对少林寺碑碣的数字化保护、学术研究和公众传播工作[10] 布施锡兰山佛寺碑 - 《布施锡兰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由明代航海家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时所立,石碑上刻有汉字、泰米尔文及波斯文三种文字[11] - 该碑是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中外交流的珍贵实物史料[11] - 碑文记载郑和船队在此巡礼圣迹、布施香礼,见证了中斯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11] - 该碑体现了人类通过海洋航线进行文化交流、政治互信、商贸往来的辉煌历史[12] - 碑材在国内刻制完成后由郑和船队带到锡兰并在当地竖立[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