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陶瓷
icon
搜索文档
文化中国行丨去镇上赶大集 解锁千年瓷都的N种打开方式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26 10:56
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近年来,当地以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为切口,探索走出一条文化传承与城市更新并行的特色之路。工业遗产给城市带来怎样的活力? 0:00 上镇赶集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总台记者 易文韬:我现在正位于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的核心广场。提到陶溪川,相信是很多外地游客来到景德镇打卡的第一站。作为瓷都核心的文化地 标之一,陶溪川每年吸引千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现在的位置,就是以前的国营宇宙瓷厂,我身旁这样一个硕大的烟囱,正是过去陶瓷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目之所及都是老厂房、老车间,但如今已经焕然 一新,成为充满创意的陶瓷文化空间。 这段时间正在这里举办的是景德镇每年人气最高的创意集市"陶然集",这里不仅是一个集市,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平台。"陶然集"以"瓷"为媒介,吸引了来 自全国各地的手工艺人和创作者。这两天在景德镇,遇到游客朋友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儿就是"上镇赶集",顾名思义:上景德镇赶陶瓷集市,现在已经是许多 陶瓷爱好者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陶溪川文创街区,除了核心集市的热闹景象,那些被精心保留的工业遗迹处处彰显着景德镇对陶瓷文化的珍视。在国营宇宙瓷厂遗留的老厂房,砖墙上还 能看到当年生产时留下的斑驳印记,那是岁 ...
江西组织“知名会展机构媒体”对产业会展和主办创新大会进行传播
中国经济网· 2025-07-13 16:08
会展主办创新大会筹备情况 - 第五届中国会展主办创新大会暨江西会展产业发展大会将于8月5日至6日在江西景德镇市举办 [1] - 大会主会场设在景德镇陶博城国际会展中心 该场馆的完善设施与专业服务能力为大会提供保障 [1] 江西会展产业资源考察活动 - 江西省商务厅主办"知名会展机构媒体江西行"活动 邀请十余家主流媒体及行业平台代表深入景德镇 赣州两地考察 [1][2] - 活动旨在全方位呈现江西优质会展设施和发展会展经济的优势与潜力 [1] 景德镇会展经济特色 - 围绕"千年瓷都的会展新动能:文化赋能与产业创新"主题 考察浮梁县昌南雨针茶企 探讨茶产业与文化融合 [1] - 探访陶溪川文创街区 展示传统陶瓷工业遗存现代复兴对文化会展的示范作用 [1] - 考察景德镇直升机产业园 探索高端制造业与会展赋能的结合路径 [1] 赣州会展经济特色 - 聚焦"赣南制造"与"时尚新城"主题 考察格力电器智能制造基地展示科技魅力 [2] - 米兰国际家具城主展馆及南康家居小镇呈现"产业+会展"融合模式 推动家具产业从制造向智造 展销升级 [2] - 在于都县考察中纺标检测公司 卫棉纺织集团等企业 了解纺织服装产业向高端化 时尚化发展趋势 [2] 活动意义与目标 - 活动通过实地采访 深度对话立体化呈现江西会展经济优势 特别是景德镇 赣州两地的文化底蕴和特色产业基础 [2] - 活动旨在提升8月会展主办创新大会的行业关注度 搭建江西会展资源与全国优质主办方 专业机构的对接桥梁 [2]
不惧风雨 变中寻机
经济日报· 2025-07-11 06:02
外贸企业应对关税挑战的策略 -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导致外贸企业承压前行 美关税措施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尤其对中小企业造成成本激增和订单萎缩等困难 [1] - 今年4月美加征关税初期 部分低附加值且对美出口占比较高的企业遭遇订单暂停 随着中美经贸会谈进展 企业开始恢复订单并加快出货 [1] - 行业采取"传统外贸+跨境电商"双模式运营 以增强业务韧性 [1] 市场多元化布局 - 企业加速开拓欧洲 南美 东南亚等新兴市场 通过广交会获取新订单 分散对美依赖风险 [1] - 部分企业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在新兴市场建设生产基地 实现产能多元化布局 [1] - 针对新兴市场需求调整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 强化本地代理商合作 取得显著成效 [1] 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 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初期担忧渠道不足和市场准入问题 但凭借海外产品积淀和政府支持逐步建立信心 [2] - 国内外市场存在相似性 内外贸一体化成为重要发展战略 [2] 产业升级与创新驱动 - 广东外贸企业依托产业基础和创新力应对挑战 陶瓷行业通过反倾销倒逼技术革新 [2] - "广二代"企业家融合传统创业精神与现代经营理念 推动企业适应市场变化 [2] - 行业聚焦高附加值产品开发 通过研发 设计 品牌和标准提升议价能力 [2] - 智能化与绿色化转型成为获取品牌溢价的关键 关税战被视为产业升级契机 [2] 行业发展态势 - 中国外贸呈现多元化活力 展现出应对挑战的强韧性和发展潜力 [3]
聚焦消费主题!首届广东优品展览会将于9月在广州举办
搜狐财经· 2025-07-07 19:28
展会概况 - 首届广东优品展览会将于9月12日至14日在广州举办 主题为"广东优品 粤见美好" [1] - 展会由广东省商务厅指导 广东省商业联合会与广州国际会展集团联合主办 采用"市场运作 政府引导"模式 [1] - 展会定位为搭建消费产品展示 供采对接及行业交流的综合性平台 助力企业开拓国内市场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1] 展会特色 - 展会以广东消费类生产企业产品为主 涵盖玩具 家居 陶瓷 电子 家电和服装等传统优势产品 [2] - 展览面积5万平方米 设置消费电子 服装美妆 玩具 食品和家居陶瓷5大主题展馆 [2] - 计划邀请超1000家参展商与2000家专业采购商 预计吸引超8万名海内外观众 [2] 参展商与采购商 - 联动167家行业商协会 4000多家直属会员及岭南集团旗下20家核心商城参展 [2] - 依托广百展贸链接各专业市场 产业园等约4000家商户 打造邀约采购商"全球通"模式 [2] - "一对一"定向邀请国内外采购巨头以及重点地区专业采购商到会采购 [2] 政府支持 - 对符合条件的参展企业给予展位费一次性全额资助支持 展位分配向生产型企业倾斜 [3] - 构建"1+1+5+X+2"活动构架 包括1场开幕式 1场政策宣讲会 5大主题特色展区 多场供采对接活动及2场特色配套活动 [3] 全球资源对接 - 广州国际会展集团将发挥"全球网络资源"优势 依托100多个国家的商贸文旅网络 对接亚马逊 沃尔玛等国际采购商 [5] - 通过建立采购商"画像库"和供应端"能力库" 利用大数据算法进行智能推送 实现精准对接 [5]
多向赋能,中国外贸竞争力稳增
全球贸易环境与中国外贸表现 - 5月全球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2个月低于荣枯线,贸易保护主义和不确定性对全球贸易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1] - 前5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94万亿元,同比增长2.5%,展现较强韧性和国际竞争力 [1] - 中国对美进出口下降,但对东盟、非洲、"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9.1%、12.4%、4.2% [3] 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与多元化战略 - 中国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并为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出口提供便利 [2]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全面完成,通过区域合作应对国际贸易不确定性 [2] - 外贸企业积极布局多元化市场,如南美洲和非洲等新兴市场,以规避风险 [3] 产品结构优化与市场竞争力 - 前5个月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9.3%,其中集成电路出口同比增长18.9% [4] -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7.4%,光伏、锂电池等绿色技术产品逐步替代传统低附加值商品 [4] - 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技术密集型产品成为外贸增长新引擎 [5] 政策支持与贸易便利化 - 中国进出口银行扩大外贸信贷投放,优化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6] - 海关总署扩大AEO认证企业范围,优化出口退税流程,提高通关效率 [6] - 在海南全岛和15个城市(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出通关、税收、支付等便利化措施 [6] 外贸发展前景 -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不断释放,稳经济、稳外贸政策接续发力,基本面稳中向好 [7] - 中国外贸有信心面对各种风险挑战,长期向好的趋势未变 [7]
日本宇部欲扩大特化品业务
中国化工报· 2025-06-30 10:32
业务结构调整 - 公司将在2028年3月前停止日本宇部市主要工厂的氨和相关产品生产,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多 [1] - 己内酰胺和聚酰胺材料的生产将于2027年3月停止 [1] - 泰国子公司将停止生产环己酮、己内酰胺和硫酸铵,并关闭两条聚酰胺生产线中的一条 [1] - 泰国生产基地将继续扩大复合材料、聚碳酸酯二醇和弹性体业务 [1] - 西班牙工厂将继续生产己内酰胺和聚酰胺,同时扩大回收和生产生物基产品 [1] 特种化学品业务扩张 - 宇部工厂未来将专注于特种化学品业务,包括聚酰亚胺、分离膜、陶瓷、制药和高纯度化学品 [1] - 泰国生产基地将继续扩大复合材料、聚碳酸酯二醇和弹性体业务 [1] -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工厂将生产10万吨/年碳酸二甲酯(DMC)和4万吨/年碳酸甲乙酯(EMC),用于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溶剂和半导体制造 [2] 可持续发展计划 - 公司预计到2028年将提前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即在2013年基础上减排50% [2] - 西班牙工厂将促进欧洲的碳中和 [1] - 到2030年,公司将继续专注于增长战略,包括加强全球管理和可持续性管理 [2] 产能调整 - 泰国宇部精细化工(亚洲)将停止生产1,6-己二醇和1,5-戊二醇 [1] - 西班牙工厂在完成协调后将停止生产环己烷、1.6-己二醇和1.5-戊二醇 [1] - 美国新工厂预计2026年完工,是生产基地有史以来最大投资 [2]
建材行业2025中期投资策略:拓展边界,砥砺前行
招商证券· 2025-06-26 14:51
报告核心观点 2025 年政策宽松,基建投资有韧性,房地产止跌回稳,建材竞争格局转变,应聚焦企业战略选择,优秀企业分两类,一类专注主业高分红,另一类拓展能力边界,龙头α价值或重新显现是关注重点[1] 逆周期调节加码,政策托底稳增长稳地产 建材指数总体表现偏弱,行业信心仍显不足 2025 年以来建材板块表现靠后,截至 2025/6/25 下跌 2.15%,跑输上证综指 4.21pct,细分子板块中玻纤制造涨幅最高为 9.99%,玻璃制造跌幅最大为 -9.90%,建材和房地产指数相对沪深 300 大部分时间表现不佳[16][22] 上游:涂料、PVC 管、水泥、玻璃成本显著下降 2025 年以来除建筑陶瓷所用 LNG 价格在 3、4 月同比增长外,其余原材料/燃料均价同比普遍下降,建筑涂料、PVC 管材、玻璃和水泥 2025H1 成本压力缓解,消费类建材盈利弹性或更强[25] 下游:基建投资具备韧性,房地产呈现区域分化趋势 宏观:社融扩张,居民中长贷改善,流动性总体合理充裕 2025 年前 5 月社融同比 +25.84%,新增人民币贷款累计同比 +1.13%,5 月居民短贷减少、中长贷增加,M1 增速回升、M2 增速趋稳,流动性合理充裕[27][30][34] 基建:加码逆周期调节作用,基建投资稳定增长 2025 年公共预算赤字扩大,专项债发行提速,基建投资稳定增长,前 5 月广义/狭义基建固投累计同比增长 10.4%/5.6%,子行业同比均有回升[35][37][40] 房地产:政策促进止跌企稳,一二线城市分化加剧 2025 年房地产政策促止跌企稳,开发投资承压,新开工和竣工延续下行,核心城市楼市率先企稳,新房二手房趋势分化加剧,5 月百城新房价格环比上涨 0.3%,一线城市二手房价环比下降 0.7% [42][43][46] 消费建材:国内存量竞争,品牌出海或为趋势 存量市场机遇仍存,重点关注 C 端品牌建材 政策推动旧改、城市更新需求释放,中央财政计划补助超 200 亿元,2025 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 2.5 万个,二手房和自有住房翻新需求主导,家居建材“以旧换新”纳入补贴范围[50][52][55] 龙头报表质量改善可期,行业集中度延续提升 渠道优化显效,减值风险降低 消费建材企业降应收、控开支,报表有望修复,信用减值损失对利润端扰动逐渐消除,2025 年大部分企业或卸下风险包袱,龙头有望重回成长轨迹[65][68][69] 消费建材市场出清持续,头部集中度延续提升 行业竞争加速市场出清,2021 年后消费建材子行业内规上企业数量下降,防水、建筑涂料、塑料管材、建筑陶瓷、石膏板等行业头部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81][82][85] 强者恒强,消费建材龙头品牌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 地产下行周期,建材企业“现金为王”,建议关注防御型标的北新建材、红利资产伟星新材、瓷砖行业利润修复弹性标的东鹏控股等,长期看好科达制造海外业务[51][92] 水泥:国内行业协同加码,高分红标的价值长存 行业反内卷盈利修复,高分红高股息品种价值长存 政策端“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发力,基建支撑需求,行业自律加强,错峰生产强化,煤炭价格下行,预计全年水泥企业吨盈利优于去年,关注下半年需求和价格变化[5] 行业自律加强,错峰生产支撑水泥价格 2025 年以来水泥价格下行,煤炭价差同比改善,上市公司净利率同比有所改善,前 5 月全国水泥产量累计同比 -4.0%,关注“金九银十”需求和价格[28][29][30] 国内供给侧收缩,水泥龙头产能出海 国内水泥熟料产能收缩,企业海外产能高增,头部企业在产能整合、海外拓展中占优,海外收入占比提升,毛利率高于国内[32][33] 分红力度加码,关注现金流充沛的高分红水泥标的 水泥企业分红率较高,建议关注高分红、现金流充沛的海螺水泥等,以及海外拓展、成本优势的海螺水泥等[8] 玻纤:盈利能力回到上行通道,看好高端需求 电子纱两轮提价,龙头盈利能力边际修复 2025 年前 5 月粗纱价格稳定,电子纱提价后高位稳价,Q1 玻纤企业成长性和盈利能力显著修复[5] 玻纤供给延续增长,新进入者加剧高端市场竞争 2025 年前五月玻纤产能净增加 36.6 万吨,新进入者产能释放或加剧高端市场竞争[5] 高端产品突破升级,释放估值和市场空间 AI 爆发带动电子布下游 PCB 需求扩张,关注电子布迭代升级和高端品类产能释放,风电招标高增,看好 25H2 风电纱产品量价齐增[5][6] 投资建议 消费建材 优选防御型标的和优质红利资产,关注北新建材、伟星新材、东鹏控股等,重视建材品牌出海战略,长期看好科达制造[5][8][51] 水泥 关注高分红、现金流充沛的海螺水泥等,以及海外拓展、成本优势的海螺水泥等[8] 玻纤 关注电子布产品迭代升级的中材科技等,推荐关注中高端产品占比提升的中国巨石[8]
一部《中国陶瓷史》,一部中国生活美学史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6-26 11:58
中国陶瓷史概述 - 陶瓷在中国历史上既是生活用品也是艺术品,承载着古人的生活智慧与审美趣味 [2] - 中国陶瓷发展脉络清晰: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瓷器始于汉代,成熟于唐代,宋代达到鼎盛,明清时期工艺达到顶峰 [5] - 陶瓷用途广泛,曾作为乐器、礼器、餐具、家具和茶具等,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2] 各时期陶瓷特点 - 新石器时代:陶器上描绘动植物、人物和几何图案,记录史前人类生活与信仰 [5] - 汉代:丝绸之路传入琉璃制作法,发明各色釉药,陶器进化为瓷器 [7] - 唐代:越窑瓷器"明彻如冰,莹润如玉",唐三彩色彩沉着、花纹美妙 [8][9] - 宋代:瓷器工艺发达,官窑辈出,贸易兴盛使"CHINA"闻名于世 [11] - 明代:青花成为主流,景德镇成为瓷业中心,女性工艺师崭露头角 [13] - 清代:雍正时期陶工地位提升,乾隆时期瓷器受西洋画风影响 [17][19] 《中国陶瓷史》书籍特点 - 中国陶瓷史开山之作,1936年出版,系统梳理中国陶瓷发展脉络 [22] - 收录160余件陶瓷传世佳作,22座国内外博物馆精选藏品高清图片 [25] - 包含知名博物馆摄影师"动脉影"27幅高清陶瓷摄影作品 [27] - 章节背面设计不同颜色花纹的陶瓷纹样,展现中华纹样之美 [31] 礼盒周边产品 - 宋瓷博物馆·梅子青釉荷叶罐:1:3复刻南宋龙泉窑青釉荷叶形带盖瓷罐,采用景德镇高白泥和特调梅子青釉 [37][39] - 《天工开物·陶埏》蓝印册页:收录明代《天工开物》中13幅制瓷工序插图 [42][44] - 中国纹样手账本:选取32幅源自明清皇家陶瓷的经典纹样,封面采用烫银工艺 [45]
新业态驱动下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文化产业进出口分析
金融时报· 2025-06-20 14:13
文化贸易总体发展 - 2023年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663.63亿美元,数字文化新业态进出口规模呈上升趋势[1] - 文化贸易采用"软实力+硬科技"双轮驱动模式,拓展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1] -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要提升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数字文化贸易[1] 传统文化贸易 - 2023年传统文化产品出口额1484.05亿美元同比下降9.3%,进口额173.70亿美元增长9.4%,贸易顺差缩小至1310.35亿美元[2] - 出口品类集中度高且附加值低,以办公文具、绘画材料、陶瓷刺绣等为主[2] - 陶瓷产品平均出口单价显著低于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2] - 出口市场高度依赖美国、欧洲、日本三大传统市场,贡献度较五年前下降8.7%[3] - 进口市场涉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呈现分散化、多元化态势[3] 数字文化新业态 - 2024年16个文化新业态行业实现营收5.91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8%[4] - 数字文化服务出口增长39.3%,显著领先其他服务类别[4] - 网剧海外发行收入大幅增长,主要市场为东南亚和日韩,已拓展至欧美和中东[4] - 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营收43.50亿元,同比增长7.06%,北美占38%,东南亚占27%,欧洲增速18%[4] - 自主研发游戏海外销售收入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覆盖美日韩欧拉美中东等地区[5] 文化服务贸易 - 文化服务贸易呈现增长趋势,核心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均实现顺差[6] - 正从传统领域向知识密集型领域转型,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出口增长39.3%,进口增长29.5%[6] - 采用"技术+服务"捆绑输出模式,在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构建生态优势[6] 面临的挑战 - 传统文化产业转型迟缓,数字化渗透率低,呈现"高端进口、低端出口"特征[7] - 本土化能力不足,因审查标准差异在外国平台受到限流[8] - 数据隐私、知识产权等国际合规要求提高企业出口成本[8] - 产业链协同不足,如网络文学翻译环节依赖传统人工模式效率低成本高[9] 发展建议 -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应用3D打印、AR、VR等技术,打造品牌出海战略[10] - 构建"技术+规则"数字贸易模式,支持核心技术研发,进军高端市场[11] -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开发文化贸易特色金融产品,设立文化出海保险池[11]
圣诞订单飙升120% 专家解析外贸“618”背后的机遇与挑战
搜狐财经· 2025-06-19 21:21
圣诞采购潮提前爆发 - 美国买家对圣诞配饰采购量同比飙升120%,玩具类商品订单量激增6倍,圣诞订单高峰期提前3个月至6月爆发[1] - 2025年1—4月浙江义乌圣诞用品出口额达3.1亿元,同比增幅107.4%,4月单月出口1.9亿元,同比增长106.4%[1] - 行业预测二季度圣诞用品出口将保持平稳增长,外贸企业正经历关税政策窗口期引发的"圣诞采购潮"[1] 关税窗口期驱动订单集中释放 - 中美达成关税协议暂停24%对等关税,保留10%基础税率及20%定向税,形成90天关税窗口期[3] - 美国采购商为降低关税成本将三季度订单集中至6月,圣诞用品、工艺品等行业订单量井喷[3] - 广西工艺品公司大促期间销量增长20%—30%,广东玩具厂商加班赶工,福建陶瓷企业恢复暂停订单生产[3] - 义乌企业采用"半成品+海外仓"模式将交货周期压缩至20天[3] 外贸企业应对策略 - 供应链布局向"多极市场+多中心生产"转型,挖掘RCEP和"一带一路"新兴市场潜力[5] - 通过技术改造、智能制造和绿色低碳转型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从量到质的突破[5] - 建立常态化政策风险预警机制,跟踪全球主要经济体政策动态以应对潜在风险[5] - 企业着眼长远布局,深耕新兴市场并推进技术升级与绿色转型[6] 短期增长的结构性风险 - 订单激增反映企业对90天后关税回升的担忧,属于政策不确定性的应激反应[4] - 当前订单存在"前置效应",未来需求被集中透支,窗口期结束后订单量可能先降后稳[4] - 若关税政策重新抬升,前期透支需求将导致订单下滑[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