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调整
icon
搜索文档
近六成产品不足3%,万能险结算利率已降无可降?
北京商报· 2025-05-22 21:17
万能险结算利率现状 - 截至5月22日,653款万能险产品公布4月结算利率,最高为3.5%,最低为0.36%,部分产品实际结算利率已与最低保证利率持平 [1][3] - 20款产品达到最高结算利率3.5%,270款产品结算利率≥3%(占比41%),383款产品结算利率<3%(占比59%) [3] - 横向对比2024年12月数据,结算利率≥3%的产品占比从56%下降至41%,利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4] 利率下调原因分析 - 固收资产利率中枢下移及权益市场回报低于预期,导致保险公司通过下调结算利率缓解利差损风险 [4] - 监管要求结算利率需反映实际投资收益率,禁止虚高定价 [4] - 市场利率下降背景下,未触及最低保证利率的产品仍有进一步下调空间 [5][6] 最低保证利率调整趋势 - 2017年前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为3.5%,2023年8月下调至2%,2024年10月新备案产品上限降至1.5% [5] - 存量保单中最低保证利率多为2.5%或3%,下调空间有限,但近年新保单(保证利率1.5%-2%)可能继续下调 [6] - 监管新规允许保险公司动态调整最低保证利率,未来可能不再刚性"保底" [7] 监管政策与市场影响 - 金融监管总局禁止开发5年期以下万能险,鼓励延长保单期限,调整退保费用等设计要素 [7] - 结算利率和最低保证利率双降可能降低产品吸引力,但当前仍高于部分银行存款利率 [7][8] - 行业转向长期稳健投资定位,更契合低风险偏好且能接受长期回报的消费者 [8]
保险业态观察(三):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可调整,特别储备与平滑机制保障稳健运行
东海证券· 2025-04-30 14: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超配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金监总局4月25日印发通知规范万能险经营行为,引导人身保险回归保障本源,新规5月1日起实施,给予1年过渡期,存量不合规产品2026年4月30日前完成整改 [5] - 寿险负债转型推进,队伍规模下滑幅度边际减弱,产能提升成效显著,应关注稳定规模下的产能爬坡及保障意识激活后的需求释放 [5] - “国九条”明确资本市场新起点,对权益市场展望乐观,长端利率处于历史绝对低位,预定利率下调有望缓解利差损风险,板块处历史低估值区间,重视板块配置机遇,建议关注大型上市险企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产品设计 - 赋予险企最低保证利率在保证期满后的可调整性,降低负债成本,缓解利差损风险,新产品设计更灵活,存量产品不受影响 [5] - 仅允许终身寿险、两全保险和年金保险设计成万能型,不再包含定期寿险 [5] - 禁止开发5年期以下(不含5年)产品,鼓励通过设定相关费用和奖励延长保单实际存续期限,奖励发放时点不得早于第五个保单年度末 [5] - 对同一被保险人销售的同一款万能险产品,期缴基本保费上限从1万元提高到2万元,身故保额仍为基本保费的20倍 [5] 账户管理 - 建立从设立到注销的全流程规范,设立时规范启动资金运作,存续期间定期检视资产负债状况并补足缺口,注销时明确触发机制和要求 [5] - 根据账户真实投资情况合理审慎确定结算利率,不得虚增账户投资收益 [5] - 严格规范特别储备的使用,其仅来自万能险单独账户投资收益率与实际结算利率之差的积累,针对不同情况对使用特别储备弥补进行差异化安排 [5] - 落实结算利率平滑机制,当年化投资收益率低于年化结算利率且特别储备不足时,结算利率不得高于最低保证利率和年化投资收益率的较高值 [5] 资金运用 - 强化集中度监管,对万能险资金投资单一未上市股权、单一股权投资基金、单一不动产相关金融产品、单一集合资金信托计划(AAA级信托产品除外)分别设置20%、30%、25%和25%的上限 [5] - 强化流动性管理,要求投资流动性资产和剩余期限1年以上的(准)政府债券占比不得低于5%,投资未上市权益类、不动产类等资产占比不得超过45%,投资单一项目占比不得超过5%,禁止不当关联交易 [5] 销售管理 - 加强岗前培训和持续教育,满足销售人员分级分类管理要求和产品适当性管理 [5] - 制定销售“负面清单”,明确六类禁止行为,防范销售误导 [5] - 强化保险公司信息披露要求,及时告知消费者与利益相关的事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