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伏天养生
icon
搜索文档
三伏天来了,这些养生误区要避免(服务窗)
人民日报· 2025-07-22 06:31
三伏天养生误区 - 只防暑不防寒 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易导致免疫力下降 空调直吹颈椎可能引起颈背部受寒 大口喝冰镇饮料可能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2] - 夏天并非只能清淡饮食 夏季食养应以清补为主 可适当食用绿豆汤、扁豆粥等 适当进食葱姜、大蒜等辛散之品有助于温中散寒 [2] - 夏季锻炼不宜过度追求大汗淋漓 高强度运动可能导致脱水 适度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等以微微出汗为宜 [2] - 每天大量喝绿豆汤可能伤脾胃 绿豆汤寒凉 建议适量食用 [2] 三伏天养生建议 - 少量多次补水 每天喝水量建议多于1200毫升 避免等渴了再喝 [3] - 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菊等有助于开胃 苦瓜性寒 体质较差者不宜多吃 [3] - 三伏天晒背有助于通督脉、补元阳 适合阳虚体质者 建议8时至10时晒背 时长从10分钟逐渐增加至20-30分钟 [3] - 晚睡早起有助于顺应夏季昼夜变化 晚上11点半前入睡 早上六七点起床 午睡30-60分钟有利于补充体力 [3]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 老年人需避免贪凉喜冷 入睡时注意遮盖腹部、关节 可选择"三伏贴"、艾灸等方式调理 [5] - 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需避免情绪激动 保持平和心态 避免熬夜 [5] - 儿童需严格控制冷饮、冰品 避免过度喂养 体弱儿童可行"三伏贴"及小儿推拿 [5] - 孕产妇宜多进食优质蛋白及利水消肿食物 如冬瓜排骨汤、番茄牛肉汤等 可加入山药、紫苏等药食两用之品 [5][6] 其他养生方法 - 睡前热水泡脚有助于安神养心 健脾和胃 减轻苦夏症状 [4] - 保持良好情绪 避免心浮气躁 与人交流放慢语速 学会情绪转移 [4]
三伏天如何科学养生?这些常识要知道
央视网· 2025-07-21 00:19
三伏贴的适用疾病 - "三伏贴"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 包括支气管哮喘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 慢性咽炎 鼻炎 慢性阻塞性肺病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肺气肿 肺心病等 [4] - "三伏贴"适用于消化系统疾病 包括腹泻 胃痛等 [5] - "三伏贴"适用于妇科疾病 包括痛经 四肢怕冷等 [6] - "三伏贴"适用于关节类疾病 包括风湿性关节炎 肩周炎等 [7] 三伏贴的不适用情况 - 发热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发热期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不适合贴"三伏贴" [8] - 咳吐黄色浓痰 咯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不适合贴"三伏贴" [8] - 2岁以下孩子皮肤娇嫩 贴敷容易引起感染 不宜进行"三伏贴"治疗 [8] 三伏贴的使用方法 - "三伏贴"在三伏天(初伏 中伏 末伏)进行穴位贴敷 连续三年为一个疗程 [10] - 成人每贴贴敷时间为6小时 可根据贴后反应缩短或延长贴药时间 [10] - 如果错过贴敷时间可后续补贴 但建议每伏连续贴敷三贴 [10] 三伏贴的疗效观察 - "三伏贴"最适合阳虚人群 需连续贴敷三年观察疗效 [10] - 疗效观察指标包括冬天疾病发作次数是否减少 感冒次数是否减少 [10] 三伏天养生误区 - 三伏天用蔬果代替正餐不正确 长期只进食瓜果可能导致慢性消耗性疾病如低蛋白血症 贫血等 [12] - "以热制热"不完全正确 更适合偏寒症或阳气虚患者 阳盛者"以热制热"会适得其反 [13]
夏日健康指南 | 三伏天,如何科学养生?
央视网· 2025-07-20 09:55
三伏贴使用指南 - 今年三伏贴贴敷时间为7月20日至8月18日 最佳时间窗口为每伏前三天内任选一天进行贴敷 建议每次间隔10天 [4] - 成人建议贴敷6-8小时 以皮肤耐受为度 2岁以下儿童及孕妇不建议使用 但两岁以上体质差 易感冒 患鼻炎咽炎的儿童可适当使用 [4] - 贴敷后出现痒 热 微痛或小水泡属正常现象 严重水泡需就医 皮肤疾患 破损或过敏者不宜使用 [7] - 发热 流涕 咳嗽症状的儿童应暂停贴敷 [5][7] 三伏天运动建议 - 夏季户外运动应避开10-16点高温时段 建议选择清晨5-7点或傍晚18点后 [9] - 运动时需每15-20分钟补充100-150mL水分 避免等到口渴才补水 [11] 三伏天饮食调理 - 推荐多食用冬瓜 黄瓜 薏米 红豆等天然除湿食物 以及羊肉 鸭肉等祛寒消水肿肉类 [12] - 山西高平有食用"伏姜"(生姜切片/汁加红糖)驱寒的习俗 云南保山流行荷叶蒸鸡 湖北洪湖以莲子作为解暑良品 [14]
今年“三伏天”共30天 明起这么吃更养生→
央视新闻· 2025-07-19 17:21
三伏天时间与特点 - 今年三伏天从7月20日入伏至8月18日出伏 全程30天 为夏季阳气最盛时期 [1] 三伏天饮食建议 平安三瓜 - 苦瓜可清热解暑 清心除烦 益气解乏 益肾利尿 适合暑热烦渴或长痱子时凉拌 小炒或煲汤 [2][4] - 丝瓜能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 消暑利肠 祛风化痰 对痰喘咳嗽 热病烦渴有辅助疗效 [4][6] - 冬瓜含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可调节代谢平衡 清热消暑 增进食欲 适合糖尿病 心脑血管疾病人群 [6][8] 祛病三肉 - 黄鳝补中益气 补肝脾 除风湿 强筋骨 小暑前后最滋补 有冬病夏治作用 [8][10] - 伏羊(入伏后羊肉)汤味醇膻味小 促进排汗排出湿热寒气毒素 [10][12] - 鸭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低 性偏凉 适合苦夏 上火 体内生热者食用 [12][14] 消暑三果 - 山竹降燥清凉解热 每天建议不超过3个 [14][16] - 杨桃含水量超90% 补充流失钾钠离子 适合暑热天气 [16][18] - 桃子生津解渴 润肠通便 补充汗液流失的无机盐 [18] 三伏天养生方法 生活习惯 - 热水泡脚(40℃ 10-15分钟)健脾除湿通经利水 可加威灵仙 苍术 白术增强效果 [20] - 每天开窗通风2次 每次15-30分钟 避免潮湿闷热引发中暑 [22][23][24] - 空调温度不低于26℃ 避免冷风直吹颈背部 [25][26] - 傍晚适当运动微微出汗 排出毒素调节体温 [29][30] - 午睡15-30分钟 预防心脏疾病 醒后喝水稀释血液黏稠度 [31][32] 饮食禁忌 - 冷饮过量伤胃黏膜 致血管收缩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27] - 避免只吃水果 需补充钾(香蕉 西红柿等) 蛋白质(瘦肉 鱼 蛋)及谷物B族维生素 [33][34][36][37] - 餐前少量饮用汤类(菜汤 肉汤等)增加食欲 [35] 五个一养生原则 - 空调26℃ 室内外温差不超过8℃ [39] - 午觉30分钟以内不超过1小时 [41] - 喝热茶补钾消除疲劳 [42] - 每天1小时步行避暑健身 [43] - 分次饮用1500-1700毫升温水(每次200-250毫升)水温不超过42℃ [45] 三伏贴使用规范 - 贴敷时间:头伏起连续3天 每天3-4小时 三年一疗程 闰伏则贴4次 [47] - 禁忌:皮肤破损 过敏 皮肤病 孕妇 生理期 急性病发作期 阴虚内热者不宜 [49] - 贴后4-6小时不洗澡 忌油腻生冷辛辣食物 [49]
直播预告:中医专家教你正确防暑护肠胃
人民网· 2025-07-16 15:05
三伏天养生健康指南 - 三伏天既是养生黄金期也是健康高危期 大量吃冷饮 长时间使用空调 昼夜睡凉席等常见消暑方式可能伤害脾胃 [1] - 不同体质人群需科学应对暑湿 首都医科大学专家将揭秘正确养生方式并指导避开误区 [1] 专家背景 - 张声生教授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首席专家 消化中心主任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博士后导师 [5] - 担任国家中医药局全国脾胃病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 脾胃病重点研究室主任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 [5] - 擅长领域包括疑难胃肠病 功能性胃肠疾病 肝胆病 胃痛 便秘 泄泻 虚证调理等 [5] 直播观看方式 - 下载人民好医生App进入名医直播栏目收看 [6] - 可通过苹果市场或安卓市场搜索"人民好医生"下载客户端 [8] - 关注人民健康公众微信号 点击健康互动下载App后收看直播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