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体问题
icon
搜索文档
AI能否解决黎曼猜想等未知难题?诺奖得主这样说
第一财经· 2025-07-12 18:01
AI大模型评价 - 戴维·格罗斯认为当前AI大模型被严重高估,仅擅长模仿人类并可能编造答案,无法验证真假[1] - 大模型实际效果有限,仅能取代"只会说漂亮话的人",而非解决复杂科学问题[1] - ChatGPT早期存在基础能力缺陷,如无法正确计数或理解葛底斯堡演讲内容,虽近期有改进但仍未达满意水平[2] AI在科学领域的应用争议 - 埃隆·马斯克预测Grok 4今年可能帮助人类发明新技术,2025年或发现新物理学理论[1] - 格罗斯强调解决重大物理/数学问题(如黎曼猜想)的核心仍是人类创造力,AI仅为辅助工具[2] - 张亚勤与丘成桐对赌:AI五年内能否证明未解公式或猜想,双方观点对立[1] 诺贝尔奖与AI的界限 -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霍普菲尔德,其研究属于"物理学家的神经学研究"而非AI领域[4][5] - 格罗斯明确划分AI与科学界限:AI是工具,霍普菲尔德工作属于物理学方法在神经科学的延伸[5] - 霍普菲尔德模型揭示大脑神经元网络记忆机制,本质是物理学思维的应用[4][5] 算力对理论物理的推动 - 算力按摩尔定律增长十亿倍,QCD理论计算误差从1%降至可轻松完成水平[5] - 算力与算法双重革新加速理论发展,但核心驱动力仍来自人类智力与创造力[5] - 四十年前依赖计算尺的人工运算已被现代芯片算力取代,研究效率显著提升[5] 科研动力与价值观 - 格罗斯分享科研初心源于青少年时期科普书籍的震撼,强调享受探索过程而非结果[6] - 鼓励年轻科研者保持好奇心,热爱研究中的艰辛与专注状态[6]
五年内,AI能证明人类没有证明的猜想吗?张亚勤和丘成桐打了个赌
第一财经· 2025-05-17 21:05
AI在科研与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 微软软件工程师已有90%代码由AI生成,显示AI在编程领域的高渗透率 [1] - AI当前在结构化任务(如棋类、编码、语言处理)表现超越人类,但在模糊概念理解(如量子力学)仍存短板 [2] - 猎豹移动认为AI在语言认知推理层面无显著短板,但物理层面的真正理解需更长时间突破 [2] AI的科学发展潜力与挑战 - 张亚勤预测AI五年内将证明人类未解数学猜想(如黎曼猜想),十年内可能发明新公式 [1] - 清华大学教授提出AI需在零人类知识积累下实现从0到1创新,才是真正智能诞生的标志 [2] - 当前大模型参数规模与人类大脑(860亿神经元/百万亿突触)仍差100倍,能效比显著落后(20瓦 vs 超高算力需求) [3] AGI发展时间表 - 信息智能(语言/视频处理)预计五年内达到人类水平,实现通用AGI [4] - 物理智能(无人驾驶/人形机器人)需至少十年发展周期 [4] - 生物智能(脑机接口)是最难突破领域,预计需15-20年实现人机生命体融合 [4] 技术路径差异 - 人类大脑具备高效记忆系统(海马体短期/皮层长期记忆),AI记忆机制仍逊色 [3] - AI优势在于智能可复制迭代(如自动驾驶),人类教育过程则需长期投入 [3] - 通用人工智能需满足三大标准:泛化能力、持续进化能力、超越多数人类任务表现,预计需15-20年达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