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区域合作

搜索文档
东亚区域合作如何顶住这场“压力测试”
搜狐财经· 2025-08-08 13:31
编者按:在美国关税冲击以及地缘政治回潮等复杂挑战下,东亚各国以及地区合作面临巨大的"压力测 试"。以东盟和中日韩(10+3)机制为主渠道的东亚合作如何保持韧性,并在转危为机中实现更大发 展?本期"环球圆桌对话"就此展开讨论。 许利平: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当然,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经济霸凌冲击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的大背景下,东亚合作也面临着复杂挑 战。比如,地区国家出口面临美国关税冲击。10+3国家多为外向型经济体,相当程度上依赖出口拉动 经济增长。这种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是面向东亚区域内部,另一方面也面向区域外,尤其是 与美欧的贸易往来。目前来看,对美出口在地区国家对外贸易中普遍占据相当高的比例,美国滥施关税 将对东亚国家出口产生直接影响。当然,美国关税冲击也会刺激地区国家对商品出口进行结构性调整, 包括减少对美出口,增加对区域内以及美国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比重。 尽管如此,地区国家出口成本还是不可避免地将会有所增加。长期以来,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范围内的产 业分工促进资金、人力、原材料和中间品等各种资源自由流动、优化配置。但美国挑动关税和贸易摩 擦,对全球产供链包括中间品贸易造成打击 ...
环球圆桌对话:东亚区域合作如何顶住这场“压力测试”?
搜狐财经· 2025-08-08 07:07
东盟和中日韩(10+3)合作是东亚经济合作的主渠道,目前已经成为东亚区域合作的核心机制。10+3 合作源于1990年马来西亚时任总理马哈蒂尔提出的"东亚经济集团"设想。1997年,首次东盟与中日韩领 导人非正式会晤在吉隆坡举行,正式启动这一东亚地区合作进程。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10+3就摆脱金融危机、恢复经济增长以及促进东亚地区长远发展等议题进行深入沟通与合作,这让该 机制有了某种"为了应对危机而生"的意味。2000年5月,10+3财长会议在泰国清迈签署《清迈倡议》。 这是一份旨在建立区域性货币互换网络的协议,10+3国家分别向"共同外汇储备基金"投入一定数量的外 汇储备资金,当某个国家面临外汇资金短缺等困难时,其他国家可以借此提供帮助。迄今,《清迈倡 议》被认为是亚洲货币金融合作最重要的制度性成果之一,对于防范金融危机、推动区域合作具有深远 意义。 就此而言,东亚合作一开始就是带有"危机驱动"特征的合作机制。"为了应对危机而生",本身就成为 10+3合作韧性的一大来源。在10+3框架下,相关国家展开一系列机制性合作,建立不同层级的定期会 晤机制,围绕诸多领域开展对话合作。这些机制性合作有利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