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人文交流

搜索文档
加强人文交流 传承伟大友谊——习近平主席贺信为中俄人民相知相亲注入新动力
新华社· 2025-05-09 00:53
当地时间5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和平薪火 时代新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苏联伟大 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人文交流活动"致贺信。 中俄各界人士表示,习近平主席贺信精辟阐述了中俄传承伟大友谊、加强人文交流的重要现实意 义,并提出殷切期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中俄两国 要开展更多连民心、接地气、有温度的人文交流活动,夯实两国友好的社会民意基础,促进两国 人民更加相知相亲,为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增添新光彩。 铭记共同的历史记忆 当地时间5月7日晚,位于莫斯科的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帕什科夫宫大厅活动现场。当宣读习近平主 席贺信时,俄罗斯大亚洲电视台台长列别杰夫仔细聆听,不时点头表示赞同。他告诉记者,"团 结"是习近平主席贺信传递的重要信息。习近平主席贺信中多次提到"共同"一词——"共同作出了 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俄关系不断焕发新活力""希望两国媒体共担使命", 他对此印象极为深刻。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我们两 国紧密团结在一起,并肩战斗,最终取得胜利。"列别杰夫说,纪念伟大胜利 ...
民心相通助中俄关系从容前行(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08 06:27
建交近76年来,人文交流始终是推动中俄关系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为两国关系奠定了深厚的民意基 础。2024—2025年"中俄文化年"期间,中俄双方举办了数百项人文交流活动。双方友好的社会民意基础 更加稳固,为两国关系高水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中俄人文交流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呈现扩展态势。两国人民对彼此的关注度和好感度不断提升。" "Bravo!""《咏春》,哈拉少!(俄语"谢谢"之意)""再来一次!""感谢你们带来了如此美妙的艺 术!"当地时间5月1日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深圳原创舞剧《咏春》落下帷幕。观众长 时间的欢呼声与掌声为《咏春》在俄罗斯的6场演出画上了圆满句号。 这是中俄人文交流的又一生动例子。自去年5月"中俄文化年"开幕以来,双方举办了一系列接地气、连 民心、有热度的人文交流活动,进一步释放两国文化合作潜力,为中俄友好的世代传承、两国人民的相 知相亲注入新动力。 作为中俄电影领域最新合作成果,合拍影片《红丝绸》于今年2月20日在俄罗斯上映,取得了6.88亿卢 布(约合6000多万元人民币)的票房成绩。该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讲述了1927年,中国和苏联两 国革命者并肩作战,成功安全护 ...
特稿丨人文交流拉紧中俄人民相知相亲纽带
新华网· 2025-05-06 16:00
新华社北京/莫斯科5月6日电 特稿丨人文交流拉紧中俄人民相知相亲纽带 新华社记者耿鹏宇 从中俄合拍电影《红丝绸》在俄热映创票房佳绩,到两国艺术家携手打造的新版歌剧《叶甫盖尼·奥涅 金》在华震撼登场,从中国春节庆祝活动"走红"俄首都莫斯科,到中国多地举办俄罗斯传统谢肉节迎春 活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蓬勃发展的中俄人文交流活动,已成为深化两国关系、推动文明互鉴、促 进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 2024-2025年是"中俄文化年",数百项精彩纷呈的文化交流活动在两国蓬勃开展,一场场文化盛宴架起 一座座沟通的桥梁,有力促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亲。 语言学习架起深入沟通桥梁 "我叫玛丽亚,我正在学习中文,很高兴认识你。"在莫斯科河河畔,一名女孩迎面走来,用俄语确认记 者是中国人后,便切换中文做起自我介绍。 玛丽亚是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大二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她笑着说,自己的中文还 不是很好,只会一些日常用语。在她看来,中文文字优美、充满魅力,中国文化丰富多彩,能够在中文 领域继续深造是她的梦想。 如今,走在莫斯科的大街小巷,经常能听到一声声亲切热情的中文问候。"你好""是中国人吗""欢 迎""再见"……看到亚洲 ...
深化人文交流,传承中俄世代友好
人民日报· 2025-05-06 06:17
2月,俄罗斯中小学师生在莫斯科观看中国书法展示。 本报记者 于宏建摄 中俄旅游合作不断升温,两国人民越走越亲。中俄互免团体旅游签证政策恢复实施后,越来越多中国游 客奔赴俄罗斯,感受莫斯科"金环小镇"童话般的风光、欣赏摩尔曼斯克的极光之夜、邂逅贝加尔湖的冰 雪奇缘等。俄罗斯游客赴华旅行目的地不断拓展,从广州、上海的现代都市风貌,到三亚的碧海蓝天, 再到黑河、满洲里、珲春等边境小城……双向奔赴的旅游热潮,让中俄人文交流画卷更加多彩。 4月,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中文日"活动上,当地学生表 演武术节目。 亚历山大摄(新华社发) 中俄两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人文交流对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具有重要作用。互办主题年是 中俄人文交流的优良传统,也是两国关系发展史上的特色和亮点,受到两国人民普遍欢迎。2023年,习 近平主席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商定2024—2025年举办"中俄文化年"。自去年5月"中俄文化年"开幕以来, 5月5日,俄罗斯观众在莫斯科参观"食味中华——中华古 代饮食文化展"。 本报记者 白紫微摄 双方举办一系列接地气、连民心、有热度的人文交流活动,进一步释放两国文化合作潜力,为中俄友好 的世代传承、两国人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