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华民族共同体
icon
搜索文档
共绘雪域高原同心圆——第十批援藏和第五批援青工作纪实
新华社· 2025-07-07 23:08
教育领域支援成果 - 上海援青教师团队在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实现71.43%本科上线率,并建立1∶3比例的本地教师结对培养机制[2] - 教育支援模式升级为东西部协同发展,受援地每年选派校级领导及骨干赴沪研修[2] - 江苏省援青教师团队推行学校改革,设立"茉莉花开"助学金,带动本地教育水平提升[12] 医疗领域突破性进展 - 辽宁援藏团队推动那曲市人民医院获"国家胸痛中心"认证,急性胸痛救治时间压缩至30分钟,建立覆盖9区县的"1+9+N"胸痛救治网络[3] - 山东援青团队助力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通过三级综合医院验收,捐赠9台血透机,鲁青眼科成为青甘交界地区诊疗中心[3] - 西藏青海累计开展医疗新技术1300余项,救治急危重症患者18.27万人次[5] 特色产业发展与转型 - 青海共和县龙羊峡水库三文鱼养殖项目占国内市场份额超三分之一,出口货值占全国同类产品98%[7] - 上海援青团队开发黄河女儿湾等特色景区,科技部团队攻克寒地小龙虾越冬技术,北京团队推动玉树牦牛产业标准化带动牧民户均增收万元[8] - 西藏日喀则国际陆地港启用后通关时间压缩60%,2024年进出口额达36.07亿元(同比+41.84%),实现1015吨货物跨境流通[8] 文旅与清洁能源融合 - 华能集团在青海尖扎县德吉村推动"清洁能源+生态旅游"模式,民宿经营者年收入达9万元[6] - 上海援青教师汤声声融合非遗乐器与西洋音乐,创作《从黄河到长江》音乐会,开展32场高原音乐思政课巡演[10] 区域开放与贸易升级 - 日喀则陆地港创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机制,打破跨部门信息孤岛,激活西藏面向南亚贸易潜力[9] - 援藏资金166.54亿元投入西藏九大特色产业,实施项目2900余个,推动高原农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8]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是一家人
广西日报· 2025-07-07 10:22
在南宁市蟠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各族居民合唱歌曲《幸福嘹嘹啰》。随着社区活动设施不断完善,打破居住壁垒,推动各族同胞共居共学、共建共 享、共事共乐。雅兰 摄 隆林各族自治县倡导移风易俗,引导社区各族群众在操办红白事时,摒弃大操大办等陋习。这是该县的一场集体婚礼,几对青年带头婚事新办,约定结 婚零彩礼或低价彩礼。 覃文武 李静 摄 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自古以来,生活在这里的各民族就有"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的优良传统。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一场规模浩大又润物无声的民族大交融在南疆大地上演:各族群众从大石山区搬迁到城镇,各族客商从全国各地前来 扎根,各族旅居者从天南海北汇聚这里康养…… 社区,如同一方温暖的港湾。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宛如一朵朵浪花在此交融,聚起奔腾之势,融入多元一体、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长河。 "社区是各族群众共同的家,民族团结一家亲""要把社区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到民族地区考察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2023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南宁市良庆区蟠龙社区,同社区各族群众亲切交流 ...
一门课如何让“Z世代”紧抱成“石榴籽”
中国青年报· 2025-07-06 10:55
高校思政课程创新 - 中央民族大学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 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历史智慧结合 通过历史故事和鲜活素材展现民族交融历程 [3][5] - 课程突破传统"中原王朝史观"和单一民族叙事 纠正西方错误史观 采用有形有感有效的教学方式 [5] - 北京联合大学通过红色音乐会 红色足迹研学等创新形式 让抽象的民族理论变得可触摸 [6][8] 跨民族交流实践 - 陕西师范大学"红烛苗圃"项目组织6省14县100多名各族青少年开展文化交流 探访革命圣地与科技基地 [6] - 暑期300余名师生将赴14个边境县市 与各族青少年持续开展实践交流 [6] - 中央民族大学彝族学生依火伍牛通过西电东送3万亿千瓦时数据(三峡年发电量34倍) 理解民族共生关系 [5] 民族文化融合案例 - 内蒙古牧民1959-1961年收养3000名南方孤儿 "草原母亲"哺乳汉族幼童的史实成为课程典型案例 [3] - 红军长征"彝海结盟" 明清"改土归流"等历史事件被用于讲解民族平等理念和区域自治制度渊源 [8] - 西南边疆民族跨村寨协作抗灾 共耕共收的当代实践被拍摄成《千年之约》纪录片 [9] 教育成果转化 - 陕西师范大学近千名大学生通过"云端支教"服务1300余名少数民族小学生 搭建数字桥梁 [10] - 北京联合大学新疆籍硕士玛依娜·阿得力别克选择返乡 将课程助教经验转化为建设家乡的实际行动 [10] - 课程设计"树立认知-升华认同-引导行动"三阶段 最终实现从情感共鸣到理性认同的转化 [11][12]
全国各省区市社科联第二十三次学会工作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
内蒙古日报· 2025-07-02 10:21
会议概况 - 全国各省区市社科联第二十三次学会工作会议于7月1日在呼和浩特召开,主题为"为进一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社科类社会组织力量" [1] - 参会人员包括全国30个省区市社科联代表、社科类社会组织代表、中央及内蒙古媒体代表共170余人 [1] 主旨报告内容 - 全国政协委员纳日碧力戈作题为《中华民族北疆文化的时代价值》的主旨报告,阐释北疆文化的内涵及形成过程 [1] - 报告指出北疆文化在增强文化认同、保障边疆安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中华文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 - 提出北疆文化建设路径包括坚持守正创新、立足人民群众、加强交流互鉴 [1] 会议成果 - 与会代表分组围绕新时代社科类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进行工作交流 [1] - 会议审议通过《全国各省区市社科联第二十三次学会工作会议呼和浩特共识》 [1]
两岸以船政文化为纽带追溯共同历史记忆
新华网· 2025-07-02 09:58
此次活动主旨演讲以"向海图强 共守家园"为主题,追溯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为两岸文化传承发展建 言,并围绕"共同弘扬船政文化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船政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等主题开展 多场交流活动。 台湾黄埔军校同学后代联谊会会长丘智贤说,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民族记忆,相关史 料既在大陆也在台湾,需要两岸合作挖掘研究,才能够把这段故事更完整呈现,让更多人知晓。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忠纯认为,船政建设对于加强东南海防有着重要意义,首任船政 大臣沈葆桢等人承袭了闽人对于建设台湾的长久思考,从中可以清晰了解台湾在祖国海防上极为重要的 战略地位。两岸共同传承船政文化,有助于增强海防意识,有利于推动民族复兴与祖国完全统一。 当天活动现场,"船政抗战史迹调查"项目启动。福建船政文化管理委员会主任刘江远说,未来将持续推 进船政抗战历史研究、史料整理与挖掘,弘扬船政先辈爱国主义精神,推动海峡两岸携手共话,促进两 岸同胞心灵契合。 新华社福州7月1日电(记者李慧颖)作为第十七届海峡论坛重要配套活动之一,两岸船政文化交流活动 1日在福州马尾举办。本次活动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
爱国团结跟党走 青春奋进新征程——全国青联五年工作综述
新华网· 2025-06-30 10:38
全国青联工作成果 - 全国青联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将于2025年7月2日至3日在北京召开,总结过去五年工作经验并部署未来五年目标任务 [1] - 五年来全国青联引导广大青联委员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1] - 各级青联组织积极促进各族各界青年交往交流交融,凝聚强国有我的青春合力 [1] 思想政治引领 - 全国青联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引领摆在首位,引导青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 - 五年来面向1500多名全国青联委员开展政治培训,动员17万余名各级青联委员参加各类学习活动 [3] - 2024年9月审议通过《全国青联理论学习规则(试行)》,推动理论学习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 [3] - "青联大讲堂"走进厂矿、学校、乡村、社区,用"青言青语"讲好党的创新理论 [4] 青年统一战线 - 实施"千联万聚常引"工程、"伙伴讲堂"、"青社学堂"等教育实践活动,扩大对新兴领域青年的组织吸纳 [5] - 开展青少年民族团结"百千万"工程,组织700万名各民族青少年书信结对 [5] - "港澳青年看祖国"、海峡青年论坛等活动吸引数以万计港澳台青年来内地交流 [5] - "青暖华夏"主题活动等覆盖华裔新生代、海外留学生近40万人次 [5] 青年建功行动 - "青年科学家百城行"走进全国百城百企,2024年动员3000余名青年科技人才参与,促成科技项目签约200余项 [7] - "青联组织服务千村"计划服务乡村1600多个,助销农产品17.8亿元 [8] - "美丽中国·青春行动"带动青少年参与"保护母亲河"等实践活动 [8] -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组织数以千万计青年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防汛抗旱等服务 [8] - 招募派遣22万余名西部计划志愿者,为大美边疆注入青年力量 [8] - 连续三年举办世界青年发展论坛,与300多个外国青年组织和国际组织建立交往关系 [8] 组织建设 - 成立县级青联1906家,占全国县级行政单位总数的66.8% [9] - 扩大基层一线青年代表在青联中的比例 [10] - 建立对各级青联组织落实青联改革精神情况不定期抽查机制 [10] - 围绕加强和改进青联委员作风建设出台专门规定 [10] 服务青年 - 2600余家"青年驿站"覆盖201个城市,为青年提供短期优惠或免费住宿服务 [11] - 上海徐汇区漕河泾街道成立"联青"工作点,激活基层治理"青春引擎" [11] - 甘肃"青联思享汇"工作平台收集青年需求,"青联送岗直通车"为高校毕业生搭建求职平台 [11] - 四川建成青联"希望小屋"176个,开展服务农村青少年活动500余场 [11] - 五年来提交团体提案22件,带动各级组织提交建议提案及各类信息2.2万件 [12]
米娜瓦尔·艾力:播撒民族团结“金种子”
中国青年报· 2025-06-26 06:36
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模式 - 创立"立体帮扶引领、实践联动跟进、文化铸魂固本"工作模式,通过学业结对辅导、搭建实践平台和精准心理疏导三维帮扶解决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问题 [1] - 该模式实施3年间使少数民族学生挂科率下降42%,心理危机发生率降低67% [1] - 发起"幸福石榴籽"文化润疆项目,10多年间带领400余名青年志愿者赴边疆开展160余场"五观"教育,覆盖8万余人次 [1] 跨文化融合实践 - 组建"七彩风"艺术团促进跨文化交融,融合维吾尔族舞蹈、蒙古族顶碗舞与藏族和声等多元艺术形式 [1] - 在"红石榴"团支部迎新晚会上实现哈萨克族冬不拉弹唱、傣族孔雀舞与粤语民谣同台演绎,形成"中华民族一家亲"生动场景 [2] - 成立"石榴红·米娜民俗文化驿站",以各民族同心发展为主旨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2] 职业技能与公益项目 - 连续7年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技能培训,累计举办160余场培训惠及3万余人次,帮助近千名群众在东部城市稳定就业 [2] - 设立"石榴籽"公益基金为349名边疆学子提供资助,培育的毕业生成为边疆建设生力军 [2] - 典型案例:新疆青年艾尔肯·阿吉木通过培训从车间后进生成长为技术骨干,实现家庭经济改善 [2] 社会影响力与荣誉 - 获共青团中央授予"新时代青年先锋"称号,并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荣誉 [3] - 实践成果证明文化浸润式思政教育能有效促进各民族青年团结 [3]
“道中华·黔江行”活动在重庆顺利启动
央视网· 2025-06-25 09:35
活动背景 - "道中华·黔江行"文旅推介活动于6月24日在重庆黔江启动,由中国民族报社、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道中华"文宣平台、中共重庆市黔江区委、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1][3] - "道中华"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打造的民族文宣品牌,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 活动内容 - 活动通过实地调研与深度采访,挖掘黔江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展现黔江各民族和谐发展的图景 [3] - 活动将走进濯水古镇、土家十三寨,体验巴楚文化、土家文化、苗族文化的交融,包括南溪号子、西兰卡普、摆手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4] - 探访蒲花暗河、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展示黔江生态建设的成果 [4] - 邀请网络大V参与,全方位体验黔江的文化与自然魅力 [4] 黔江文化特色 - 黔江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武陵山区腹地,是国家定位的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也是土家族、苗族、汉族等多民族聚居区 [3] - 黔江自秦朝起便为民族融合贡献力量,具有厚重的历史纵深感和鲜明的文化标识度,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样本 [3] - 历史学者纪连海指出,黔江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体现,历史上是多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活跃区域 [3]
郭元强会见新疆博州党政代表团一行
长江日报· 2025-06-24 17:51
对口支援合作 - 新疆博州党政代表团考察湖北武汉 两地就对口支援工作进行交流 [1] - 武汉将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加强产业协作 对外开放 文旅融合 民生改善等领域合作 [4] - 博州愿深化与武汉战略对接 推动产业 科技 文旅等多领域合作 实现共赢发展 [6][7] 合作成果与规划 - 武汉与博州在对口支援中已在产业发展 教育医疗 人才交流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3] - 博州作为国家向西开放前沿 在能源资源进口 国际贸易通道等方面具有战略地位 [6] - 双方计划将博州向西开放桥头堡与武汉内陆开放高地连通 服务新发展格局 [7] 参与人员 - 湖北省及武汉市领导郭元强 杨玲 曾晟 孟晖等参加会见 [7] - 博州党委书记王贵驷 副书记方向荣 博乐市党委书记李海军等出席活动 [6][7]
海峡两岸(宁夏)青年黄河文化研习营开营
中国新闻网· 2025-06-24 09:12
合影留念。中新网记者 杨迪 摄 开营仪式现场。中新网记者 杨迪 摄 会推广棒垒球运动。"台青陈同学表示,希望通过棒垒球运动,让两岸青年有更多交流机会。 在非遗体验环节,台湾青年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体验创作沙瓶画和金丝沙画。台青刘同学展示着 自己制作的、绘有沙漠骆驼的沙瓶画,"我想把这个作品带回台湾留作纪念。" 原标题:海峡两岸(宁夏)青年黄河文化研习营开营 海峡两岸(宁夏)青年黄河文化研习营23日在银川开营,40名台湾高校师生走进宁夏,开展为期8天 的研习交流。 本次研习营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台湾同胞联谊会承办,旨在为台胞青 年提供一个了解黄河、了解大陆、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与现实的新视角。研习营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体意识、非遗体验、乡村振兴、生态治理等6个研学主题,开展两岸高校学生棒垒球比赛、篝火晚会、 夜市观光、集中观影等多场交流互动活动。 开营仪式当天,台湾高校师生走进宁夏职业技术大学、宁夏大学,与大陆师生展开交流。在宁夏职 业技术大学球场上,两岸青年在棒垒球友谊赛中增进彼此了解。"这是我第一次来宁夏,没想到这边也 据悉,台湾高校师生还将走进宁夏吴忠市、中卫市,亲身感受当地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