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华民族共同体
icon
搜索文档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人民日报· 2025-10-10 15:41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文章强调,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01日 第 01 版) 新华社北京9月30日电 10月1日出版的第19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 重要文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9月27日在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 文章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各民族血脉相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 成和发展的历史根基。中华民族是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各民族只有不断团结融合、自觉融入中华民族大 家庭,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各民族信念相同,是中华民族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我们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也必须由各民族共同维护、巩固和发展。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华民族铸就多元一体文 明格局的文化基因。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铸 ...
总书记的一周(9月29日—10月5日)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06 13:42
第266期 会议讨论拟提请二十届 四中全会审议的文件 The meeting decided to submit a draft decision to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20th central committee for deliberation. 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 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 Xi Jinping presided over a group study session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Xi Jinping chaired a meeting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强调系统推进我国宗教 中国化 积极引导宗教 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Xi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ensuring that religions in China further adapt to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prov ...
学习进行时|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所系
新华社· 2025-10-02 16:12
最深沉、最持久的 情感所系 10月1日出版的第19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 总书记的重要文章。这篇题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 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的文章 深刻阐释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一系列重 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从各民族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 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等多个方面,深刻阐明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 趋、历史必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所孕育的 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永远是全体中华儿女最深沉、 最持久的情感所系。 线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 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 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多元一体、不可分割(% Y 各民族血脉相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 和发展的历史根基。各民族共同在中华大地上 繁衍生息,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亲缘关系,逐 渐形成血脉相融、骨肉相连,你中有我、我中 有你,多元一体、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大一统是 "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 各民族信念相同,是中华民族缔造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 秉持" ...
学习进行时丨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所系
新华网· 2025-10-02 07:2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1] - 各民族在血脉、信念、文化、经济、情感等方面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多元一体、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1][5][13] 各民族历史根基与血脉联系 - 各民族血脉相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基,具有千丝万缕的血缘亲缘关系 [5] - 各民族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一体、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5] 各民族信念与统一动力 - 各民族信念相同是中华民族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 [7] - 中华民族自古秉持"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天下大同"的理念,将大一统视为"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 [7] 各民族文化基因与文明格局 - 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华民族铸就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 [9] - 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兼收并蓄,汇聚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中华文化 [9][10] 各民族经济联系与统一经济体 - 各民族经济相依是中华民族构建统一经济体的强大力量 [10] - 我国疆域辽阔,各地区资源禀赋各有特点,经济互补性强、依存度高,各民族始终保持互通有无、互利共赢的经济联系 [10] 各民族情感纽带与共同梦想 - 各民族情感相亲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强纽带,和谐共处、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11] - 各族人民拥有共同家园中国、共同身份中华民族、共同名字中国人、共同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3]
习言道|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就是中国
中国新闻网· 2025-10-01 07:59
10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 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 习近平 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24年9月27日 中國 狗闻 網 各民族血脉相融, 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基。 各民族信念相同, 是中华民族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 各民族文化相通, 中國 狗闻 網 历史充分证明, 中华民族是各民族 长期示往示凉交融的结里 A X L X I X 各民族只有不断团结融合、 自觉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 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习近平 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24年9月27日 是中华民族铸就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 各民族经济相依, 单巾化昆旋机建统—经济体的强十九层 【 】 各民族情感相亲, 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坚强纽带。 习近平 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24年9月27日 中國 狗闻 網 WWW CHINANEWS COM CN 各民族文化 互鉴融通、兼收并蓄, 逐渐超越地域乡土、 血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证监会发布· 2025-09-30 16:31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核心观点 -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2][3] -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 各民族共同开拓疆域、缔造国家、书写历史、创造文化、培育精神 [3]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五大支柱 - **历史根基:各民族血脉相融** 各民族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 形成血脉相融、骨肉相连、多元一体的命运共同体 [6] - **内生动力:各民族信念相同** 秉持"六合同风 九州共贯"理念 坚持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 [6] - **文化基因:各民族文化相通** 文化互鉴融通、兼收并蓄 汇聚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中华文化 铸就多元一体文明格局 [8] - **强大力量:各民族经济相依** 各地区资源禀赋各有特点 经济互补性强、依存度高 互通有无、互利共赢的经济联系增强国家整体实力 [8] - **坚强纽带:各民族情感相亲** 和谐共处、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是民族关系主流 情感上相互亲近是形成和发展共同体的坚强纽带 [9] 中华民族的共同认同与梦想 - 各族人民共同家园是中国 共同身份是中华民族 共同名字是中国人 共同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9]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大家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30 15:26
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 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9月27日)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不仅揭示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 精髓,对于世界其他多民族国家建设同样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缅文版译者、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祝湘辉说。 祝湘辉曾到云南等多民族聚居的边疆省份调研。他注意到,在丽江泸沽湖畔的集市上,摩梭人、普米 族、汉族摊主的摊位毗邻而设、和睦相处;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孩子们既能书写本民族文字,也能熟 练使用普通话。"这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动写照。"祝湘辉说。 "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不仅是政治理念、治理方略,还是落实到民生、发展、安全等方面的具体实 践。"国家民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严庆举例指出,从援藏、援疆到广泛的对 口合作,从过去的"输血"到如今的"造血",国家对边疆地区的帮扶不只是财政支持,还有市场合作、人 才交流和产业项目等。 "正是这些切实的生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新华社· 2025-09-30 15:12
新华社北京9月30日电 10月1日出版的第19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 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这 是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 文章强调,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 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 伟大的民族精神。 文章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各民族血脉相融,是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基。中华民族是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各民族只有不断 团结融合、自觉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各民族信念相同,是中华民族缔造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也必须由各民族共同维护、 巩固和发展。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华民族铸就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 族共同创造的,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必须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增进各民族文化互鉴融 通。各民族经 ...
从新疆文物古籍解码“何以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国新闻网· 2025-09-24 20:39
中新网9月24日电(记者 姜雨薇) 在新疆千年始终"向东看"的历史流向中,浸润着和田玉肌理间的文化基因,承载着敦煌汉简字里 行间的治理脉络,更凝固着桃花石汗铜币上的认同标识……从玉石之路到丝绸之路,从龟兹求医到库尔班献花,新疆与中原地 区的联系与交流从未中断。 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新疆专展展出的文物。中新网记者 杨程晨 摄 走进北京民族文化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新疆专展,一件件文物古籍全景式展现着新疆从旧石器时代到自治 区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映照出新疆从西域都护府到向西开放桥头堡的跨越,上演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 动写照。 和田玉原石及制品:文明交融的地质密码 考古与文献资料显示,在东西方交往的历史长河中,除广为人知的丝绸之路外,还存在一条更为古老的贸易通道——"玉石之 路"。这条路以和田为枢纽,向东西两个方向延伸:向东途经甘肃、宁夏、山西,最终抵达河南;向西穿越中亚,直抵地中海沿 岸,其西半段路线与后世的丝绸之路大致重合。相较于有2000多年历史的丝绸之路,玉石之路的历史可追溯至6000多年前,这 条古老通道不仅见证了东西方贸易的繁荣,更诉说着不同文明交 ...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 围绕“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进行大会发言王沪宁出席
新华网· 2025-08-26 16:01
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 - 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置于更突出战略位置 [2] - 提升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力 以科技突破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动能 [2] - 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深度变革 推进乡村振兴 [2] 内需与消费体系 - 将全方位扩大内需作为规划战略基点 [2] - 多措并举提升消费能力 提振消费意愿 拓展消费场景 扩大消费供给 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2] 数字经济与产业智能化 -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 - 加快产业智能化发展进程 [2] 教育与人力资源 - 统筹优化教育规模类型及层次结构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 [2] - 构建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 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可持续动能 [2] 乡村振兴与民营企业 - 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 发挥民营企业在城乡循环和共同繁荣中的作用 [2] - 推动农业生产要素高效重组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 能源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 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制度和市场体系 提升能源资源保障能力 [2] - 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2] 对外开放与创新协同 - 加大"走出去"和"引进来"力度 构建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协同发展新格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