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教育

搜索文档
“特色化+现代化”双重赋能乡村文化数字化
新华日报· 2025-06-24 07:58
乡村文化数字化发展战略 - 核心观点为通过数字化技术与乡土文化基因的互构共生实现乡村文化传承与教育现代化的协同发展 强调"双向赋能"理论 即技术工具性与文化价值性相统一 外源动力与内生动能相统一 高校主导与多元共治相统一 [2] - 该战略呼应党的二十大"推进教育数字化"部署 契合《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繁荣发展乡村数字文化"政策导向 [2] 当前发展困境 - 部分地方高校机械移植城市文化数字化方案至乡村 导致"智能黑板成摆设""精品课程零点击"等技术应用失效现象 [3] - 存在"重设备轻应用""重数据轻体验"的量化评价导向 以及"高校送资源 乡村接项目"的单向合作模式等机制问题 [3] 实施路径创新 - 需构建"技术工具"与"文化载体"对话机制 包括对民间艺术 传统工艺进行符号化转译 开发轻量化本土化数字工具如方言教学平台等 [5][6] - 地方高校应推动文化数字化纳入乡村振兴总体规划 联合企业 公益组织建立全链条协作机制 构建高校培训 本土转化 社区反哺的人才培养闭环 [7] 评价体系重构 - 需建立包含技术效率 文化传承 人的发展的多维指标体系 重点关注文化适配度 参与深度 社区受益度等价值维度 [8] - 引入教师 家长 非遗传承人等多元主体参与评价 使评价成为引导实践回归教育本质的"指挥棒" [8] 战略意义 - 该战略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实践 承载守护文化根脉与培育时代新人的双重使命 [9] - 需构建"技术赋能有根脉 文化传承有创新 教育公平有温度"的协同生态 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能 [9]
清华大学钱颖一:中国教育的今天,就是经济的明天
搜狐财经· 2025-04-29 06:13
教育模式比较 - 中国式教育强调用功读书、限制娱乐活动、专注特定技能训练,并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表现优异,上海中学生在阅读、数学和自然科学三项中均名列全球第一 [3][4] - 美国式教育与中国式教育背道而驰,美国中学生在PISA评估中阅读排第17名、数学排第31名、自然科学排第23名 [3] - 印度教育体制存在填鸭式教育问题,但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公开抨击传统教学方法,赞扬创新思维 [4] 高等教育人才表现 - 哈佛商学院、芝加哥商学院和INSEAD三所世界顶级商学院新任院长均为印度裔,且均在印度完成本科教育 [5][6] - 哈佛商学院近200名教授中有二十多位印度裔教授,但仅有一位中国裔教授且非终身教授 [6] - 犹太人在科学和创业领域成就突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人数超过100人,以色列是NASDAQ上市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的国家 [6] 教育理念差异 - 中国家长注重"学知识",通常询问孩子"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而犹太家长注重"提问题",询问"今天问了什么好问题" [6] - 中国教育优势包括学习能力强、知识掌握快、模仿改进能力和执行力强,创造了经济高速发展奇迹 [7] - 中国教育弱点在于过度依赖刻苦、时间投入、死记硬背和重复练习,缺乏创新和创造能力 [7] 创新教育要素 - 创造性三大基本元素为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均超越知识本身 [8][9] - 好奇心是科学家发明最重要要素,如牛顿因好奇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8] -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和乔布斯的想象力改变了世界认知和商业模式 [8] - 批判性思维表现为挑战广泛接受的结论,中国留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缺乏批判性思维 [9] 教育与国家竞争力 - 传统考试文化扼杀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于各学科领域 [9] - 仅灌输知识不培养创新能力可使国家在追赶阶段表现出色,但难以获得世界引领地位 [10] - 经济竞争本质是创新竞争,创新竞争本质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最终是教育竞争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