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科技七雄
icon
搜索文档
香港,梦回2019
36氪· 2025-07-10 11:41
港股市场复苏与IPO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恒生指数累计上升20%,创港股市场历来最大上半年升幅 [2] - 2025年上半年港股新上市企业43家,募资总额1067.13亿港元,同比增长688.54%,超过2024年全年募资额 [2] - 港交所重返全球IPO募资额榜首,二季度募资额880.44亿港元,远超纳斯达克的744.94亿港元 [3][6] A股企业赴港上市热潮 - 政策推动"A+H"上市流程优化,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审批时间缩短至30-60个工作日 [10] - 特专科技公司上市门槛分层:商业化公司需年收益2.5亿港元+80亿市值,非商业化公司需研发占比超50% [10] - 宁德时代赴港上市仅用3个月,首日涨幅16.43%;美的上市两日涨幅达17% [11] 外资与定价权演变 - 外资机构占港股交易主导地位(欧洲28.6%、美国23.8%、亚洲47.7%) [18] - 2024年后港股定价机制从"美元锚"转向"美债+中债"双重驱动,南向资金占比达总成交量20% [24][27] - 中东及东南亚主权基金(如淡马锡、GIC)积极参与港股IPO认购 [18][19] 科技行业与AI主题崛起 - DeepSeek带动恒生科技指数最大涨幅40%,AI应用落地推动估值逻辑转向"技术红利" [28][30] - 港股科技板块聚焦腾讯、阿里、中芯国际等,覆盖AI、半导体、新能源车等核心赛道 [33][36] - 未盈利科技公司上市门槛放宽,云知声、稀宇科技等AI企业加速赴港 [30][33] 港股市场结构升级 - 信息技术与医疗保健行业IPO活跃(2021-2024年年均12.75家),传统行业IPO数量下降 [34] - 泡泡玛特、巴奴火锅等新消费品牌及生物医药企业(如ADC领域)集中赴港上市 [36][37] - 港交所上市公司丰富度提升,涵盖互联网、半导体、新能源车、新消费等多领域 [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