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搜索文档
济南起步区鹊山生态文化区一期项目将于国庆期间正式启用
齐鲁晚报· 2025-09-30 15:26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瑞超 实习生 李文慧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鹊山生态文化区一期项目,将于国庆期间正式启用。 该项目以"蓝绿交融、齐风鲁韵"为主题,依托《鹊华秋色图》文化意象,构建"一轴一塔三馆三区"空间格局。其中, 由中建八局一公司承建的鹊华中新园、鹊山华开桥及地下空间此次首次亮相,涵盖休闲观赏、公共服务等多元功能空 间。 漫步于生态文化区,鹊华桥流光溢彩,与浅塘石桥、葱郁草木相映成趣。游客可体验灯火市集,沉浸于光影演艺,或 静坐园中,仰望星河穹顶,感受《鹊华秋色图》的千年意境在当代焕发新生。 鹊山生态文化区融合自然、文化与城市功能,贯通历史文脉与国际风情,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 动实践,也将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内涵。 "鹊华中新园"作为全国首座中新温室花园综合体,以玻璃穹顶与挑高空间构建通透的"水晶宫殿"。园内引入新加坡特 色植物与生态技术,设置室内瀑布、雨林馆及湿地系统,体现绿色低碳理念。同时,通过南洋主题市集、美食与文化 展演,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打造多元共融的休闲体验空间。 ...
新华全媒+|天山南北舞起来——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舞动文化交融乐章
新华社· 2025-08-07 10:16
活动规模与参与 - 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于7月20日至8月5日举办,涵盖26台精品剧目,参与国家包括中国及美国、意大利、塔吉克斯坦等8国 [1] - 舞蹈节首次设立乌鲁木齐主会场及伊犁、克拉玛依、哈密、阿克苏、和田、阿拉尔6个分会场,覆盖范围显著扩大 [13] -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大剧院图莫尔歌舞团等国际团体参与演出,中亚五国舞者再次齐聚新疆 [13] 文化创新与艺术成就 - 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推出歌剧《木卡姆恋歌——万桐书》,融合刀郎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等非遗艺术,获观众超预期认可 [3][4] - 中央芭蕾舞团芭蕾舞剧《红楼梦》结合古典舞、戏曲元素与西方芭蕾技巧,展现中国古典意境 [7] - 民族舞剧《英歌》将非遗英歌舞与现代舞剧创作结合,通过南洋谋生故事展现文化精神 [8] - 新疆原创舞台剧如《在远方 在这里》通过光影技术呈现天山南北风光,艺术水平获专业认可 [3] 国际文化交流 - 意大利米兰芭蕾舞团演出《卡门》《罗密欧与朱丽叶》,并在新疆国际大巴扎与本地舞者即兴共舞,促进中西艺术互动 [11][13] -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大剧院副院长表示舞蹈成为跨国交流的共同语言,团队在和田分会场演出《舞之花束》 [13] - 舞蹈节自2008年创办以来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纽带,吸引多国艺术家参与 [1] 群众参与与社会影响 - "我们村的舞"群众舞蹈大赛在多地开展,民间舞蹈团如新疆海虹飞舞蹈团参与汇演,展现基层文化活力 [5] - 83岁观众对芭蕾舞剧《红楼梦》呈现热泪盈眶反应,显示经典改编作品的情感共鸣力 [7] - 舞蹈节期间举办群众交流活动,如意大利艺术家记录京剧表演,体现文化互鉴深度 [11]
彰显人文湾区独特魅力(观沧海)
人民日报· 2025-04-23 05:52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发展 - 澳门、香港、广州三城联动举办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剧文化节,通过舞台剧《海底两万里》、越剧《梁祝》、音乐剧《雄狮少年》等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 [1] - 岭南文化(粤剧、龙舟、武术、醒狮)是粤港澳三地共通的文化语言,承载共同人文记忆,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灯会通过粤语元素增强文化归属感 [1] - 佛山武术与香港电影艺术结合产生《叶问》系列电影,珠澳两地联合创排现代粤剧《无声的功勋》获好评,体现三地文化互补优势 [2] 文化创新与技术应用 - 醒狮文化通过动画《雄狮少年》(最受大湾区大学生欢迎影片)和同名音乐剧实现创新表达,融入新技术新理念焕发活力 [2] -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运用AI讲古人、裸眼3D视频、沉浸式数字展等技术提升游客体验 [2] - 舞剧《咏春》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亮相,融合武术与香云纱“双非遗”元素,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3] 文化交流与国际影响 - 大湾区作为中西文化交汇平台,通过《咏春》等作品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创新人文交流方式 [3] - 粤港澳三地以岭南文化为纽带,共同构建“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