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软实力
icon
搜索文档
联储证券: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筑牢金融强国微观根基
证券时报网· 2025-08-21 20:53
在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这一目标被首次提出,从党和国家事业 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的金融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一重要战略目标的设 定,充分彰显了金融在国家发展进程里的关键地位。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 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指出,文化在国家发展全局里占据关键地位,对凝聚民族力量、推动社会进步意义 重大。而在金融领域,文化软实力同样是金融机构的"精神内核"与"发展基因",是金融强国建设不可或 缺的重要支撑。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联储证券深刻认识到文化建设绝非孤立的理念传播,而是服务国家战略 的"神经末梢"、守护金融安全的"免疫系统"和激发组织活力的"动力引擎"。公司党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 和责任担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带领全体员工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实质,全面系统把握其核心要求与精 髓要义,将行业文化建设置于关乎公司长远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进行谋划部署,积极主动探索 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特色文化建设道路。经过扎实努力,联储证券已初步构建起一条目标清晰、路径明 确、特色鲜明的文化建设实践模式,有效凝聚了发展共识,切实为公司各项业务的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解读:内涵发展,存量提升
银河证券· 2025-07-15 22:15
城市发展战略转型 - 我国城镇化率接近70%,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进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转型[1] - “内涵式发展”推动城市转向存量提质增效,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体现,要夯实生态宜居底色[1] 城市体系与承载能力 - “十五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70%左右,城镇化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新增消费和投资需求分别为2000亿元和万亿元[1] - 要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开展户籍制度和“要素随人走”等制度改革[1] 创新与城市功能 - 会议将创新作为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首要目标,凸显城市在推动创新中的功能[2] - 培育城市动能的抓手为深化改革开放、开展城市更新、发挥双循环枢纽作用[2] 宜居与韧性城市建设 - 居民对宜居城市环境有新要求,2025年强调“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1] - 城市韧性通过地下管网等更新升级保障运行,生活性服务业可提升宜居和韧性[2] 美丽与文明城市打造 - 巩固环境治理成效,推动减污降碳扩绿协同增效,打造美丽城市[2] - 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拓展城市发展边界[2] 风险提示 - 存在国内经济复苏、政策落实不及预期,海外加息及经济衰退,地缘政治扩大,贸易形势超预期变化等风险[2]
日媒对比Labubu和HelloKitty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13 17:54
泡泡玛特与IP热潮 - 泡泡玛特旗下IP"拉布布"在全球掀起热潮,外媒报道称其"席卷全球"并引发时尚圈疯狂 [1] - 泡泡玛特市值自2020年12月上市以来仅用4年半时间超过3300亿元人民币,对比三丽鸥(凯蒂猫母公司)市值约850亿元人民币 [1] - 摩根大通报告显示拉布布在商品化授权、谷歌搜索热度等方面快速追赶凯蒂猫 [1] IP生命周期与成功案例 - 凯蒂猫诞生于1974年,通过"不变的面孔+不断变化的内涵"维持50年人气,契合日本文化软实力输出需求 [1] - 熊本熊通过"蠢萌"定位在"失去的30年"社会压力背景下获得广泛认同,其免费授权策略和行政化运营助力IP破圈 [2] -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强调"尊重时间,尊重经营",显示对IP长期运营的认知 [2] 中国潮流文化出海策略 - 专家建议中国企业需深耕本地化策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拓展欧洲及中东市场、持续研发创造国际影响力IP [3] - 配套平台出海能为潮流文化产品提供持久灵活支持,提升竞争力 [3] - 中国潮玩走红趋势有望进一步凸显"酷实力" [3]
一滴墨荡开新故事(纵横)
人民日报· 2025-05-28 06:40
公司表现 - 天津市鸵鸟墨水有限公司的文创产品二十四节气层析彩墨水成功出口海外,将传统文化与产品创新结合,例如将"小满"墨色命名为"绿槐","小暑"命名为"竹喧" [1] - 近两年鸵鸟墨水海外市场销售额增速保持在15%至20% [1] - 研发团队通过大量色层分析和原料匹配,以技术实现"意象与色彩的融合",展现科技创新硬实力 [2] 行业趋势 - 国产茶饮品牌出海趋势明显,有的已在海外开辟数千家门店 [1] - 中国茶饮出海需注重中国味而非单纯奶茶味,茶文化是品牌出海的底气 [1] - 行业普遍通过联名限定款、本土化服务和融合当地文化等方式实现海外市场拓展 [2] 文化赋能 - 传统文化元素如诗词典故成为产品差异化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1]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各行业都能从中找到产品独特质感和市场契合点 [1] - 文化底蕴与新质生产力结合,为产品出海提供新出路 [2] 创新模式 - 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历史文化的新表达,如鸵鸟墨水的技术研发 [2] - 从新技术到新产品形成连锁反应,拓展文化表达可能性 [2] - 高铁、手机、汽车等中国产品成为文化软实力的新载体 [2]
马斯克惊叹中国实力:发电量暴涨、人才井喷,全球为何低估东方巨龙?
搜狐财经· 2025-05-25 00:02
能源革命 - 2023年中国发电量达9.4万亿千瓦时,相当于美国、欧盟、日本总和,可再生能源占比首次突破30%[4] - 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连续十年全球第一,特高压输电技术实现2000公里损耗仅5%[4] - 宁德时代第三代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比亚迪刀片电池穿刺实验0冒烟[4] - 特斯拉上海工厂屋顶光伏年发电量满足全厂1/3用电,国产化率达95%[4][6] - 全球最大光伏基地"青豫直流"年发电412亿千瓦时,减少标煤1220万吨[6] 人才储备 - 中国每年培养120万名理工科毕业生,是美国的十倍,全球顶尖AI论文华人作者占比超40%[4] - 清华姚班攻克量子计算难题,大疆飞控系统催生消费级无人机市场[4] - SpaceX火箭回收算法团队中国工程师占比超30%,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年薪201万起[4][6] - 清华毕业生留美率从2006年70%降至2023年14%,归国博士占比超80%[6] 产业链优势 - 中国掌控全球90%多晶硅产能、70%硅片生产,隆基单晶硅片转换效率26.81%破纪录[4] - 大疆无人机占全球85%市场份额,专利超1.2万项,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机量连续六年全球第一[4] - 中国高铁专利申请量是美德日总和的2.3倍,5G必要专利占比超38%[4] - RCEP覆盖23亿人口,中国-东盟贸易额达9753亿美元,中欧班列年开行超1.5万列[6] 技术创新 - "九章三号"光量子计算机特定问题求解比超算快一亿亿倍,中科院实现量子纠错突破[6] - 华为5G专利占比18%超越诺基亚/爱立信,主导制定3GPP 5G标准[4][6] - 阿里云飞天操作系统打破AWS/Azure垄断,港珠澳大桥攻克55公里沉管隧道技术[4][6] 市场影响力 - 中国车企占全球新能源市场63%份额,马斯克预言未来全球2/3电动车将来自中国[4][6] - TikTok全球月活超15亿,Z世代占比60%,《原神》登顶68国畅销榜[6] - 亚投行成员增至106个,中国承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推动全球光伏成本降90%[6]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丨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国家形象与文化软实力战略 - 中国正通过文创产业、数字支付、离境退税政策等措施构建开放包容的国际形象,展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开放新图景 [1] - 文化软实力竞争已成为国际战略重点,国家形象优劣直接影响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和发展先机 [2] - 需打破西方国际舆论垄断,通过主动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消除刻板印象,展示真实立体的中国 [3] 中国话语体系构建路径 -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提供战略指导,强调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智慧 [4] - 中国话语体系需兼具历史底蕴、中国特色和时代感召力,成为世界理解中国发展逻辑的桥梁 [5] - 需创新叙事手法,结合宏大叙事(如中国式现代化成就)与微观叙事(个体奋斗故事)增强传播感染力 [6] 国际传播实践案例 - 北京冬奥会通过"冰墩墩"等文化符号及开闭幕式理念,成功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7] - 《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文化节目以创新艺术形式推动中华文化出海 [7] - 华为、比亚迪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履责实践塑造"中国智造"高品质形象 [7]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 需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运用AI、大数据技术优化内容生产分发 [9] - 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通过文化展览、学术研讨、青年交流等形式促进民心相通 [10] - 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协同的多元传播格局,动员全民参与国家形象塑造 [10]
彰显人文湾区独特魅力(观沧海)
人民日报· 2025-04-23 05:52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发展 - 澳门、香港、广州三城联动举办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剧文化节,通过舞台剧《海底两万里》、越剧《梁祝》、音乐剧《雄狮少年》等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 [1] - 岭南文化(粤剧、龙舟、武术、醒狮)是粤港澳三地共通的文化语言,承载共同人文记忆,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灯会通过粤语元素增强文化归属感 [1] - 佛山武术与香港电影艺术结合产生《叶问》系列电影,珠澳两地联合创排现代粤剧《无声的功勋》获好评,体现三地文化互补优势 [2] 文化创新与技术应用 - 醒狮文化通过动画《雄狮少年》(最受大湾区大学生欢迎影片)和同名音乐剧实现创新表达,融入新技术新理念焕发活力 [2] -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运用AI讲古人、裸眼3D视频、沉浸式数字展等技术提升游客体验 [2] - 舞剧《咏春》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亮相,融合武术与香云纱“双非遗”元素,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3] 文化交流与国际影响 - 大湾区作为中西文化交汇平台,通过《咏春》等作品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创新人文交流方式 [3] - 粤港澳三地以岭南文化为纽带,共同构建“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