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音乐剧《雄狮少年》
icon
搜索文档
市场热首演多 广州好戏连台
广州日报· 2025-05-24 09:48
政策支持 - 广东发布《关于推动广东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包含九大方向、17条具体措施,支持广州、深圳打造国际演艺之都 [2] - 政策明确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演艺交流推广,强化国际交流合作,鼓励粤产演艺精品海外巡演,最高扶持500万元 [8] - 政策强调培育演艺新空间,丰富"演艺+旅游"产品供给,拓展产业链条 [9] 市场表现 - 2024年广州共审批营业性演出4974宗、140135场,1-4月审批1661宗,同比增长11% [3][10] - 广州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159场,跨城观演率超50%,其中大型演唱会70%观众来自广州市外,40%来自广东省外 [3][4] - 广州演出经纪机构556家,较2023年增加228家,同比增长41% [3] 产业基础 - 广州演艺装备产业占据全国80%以上市场份额,企业过千家,产值超千亿元 [6][10] - 广州大剧院引进多个重磅演艺项目,包括民族舞剧《牡丹亭》和歌剧《湾顶月明》等 [7] - 广州市演出电影有限公司成立"广文演艺院线",包含5个标准剧场和6个演艺新空间 [7] 内容供给 - 广州本土文艺院团加强精品创作,包括舞剧《英歌》、音乐剧《雄狮少年》、粤剧《双绣缘》等 [7] - 广州大剧院启动首届"戏剧星火"大湾区青年戏剧计划,整合湾区演艺资源 [8] - 北京路将复制上海亚洲大厦"垂直百老汇"模式,打造华南首个驻演戏剧集群 [8]
广东文化产业“政策包”今日发布
广州日报· 2025-05-22 04:12
文博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5月22日至26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主题为"创新引领潮流创意点亮生活" [1] - 参展企业总数6280家(线下3300家,线上2980家),较上届增加265家,其中首次参展头部企业超60家 [1] - 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305家海外展商参展,国际化占比20%,覆盖110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余名海外专业观众(线下1.2万,线上2.3万) [2] - 5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展创历史之最,全球合作机构从60多家增至70多家 [2] 人工智能与展会创新 - 新设人工智能展区,通过AI全应用场景呈现、科技演出、共创互动等方式重塑展会体验 [2] - 应用案例包括乐聚机器人路线指引、时空壶翻译机器人跨语种交流、腾讯"了不起的甲骨文"文化活化项目 [2] 粤港澳大湾区馆亮点 - 大湾区馆面积2万平方米,采用"一轴两线"布局(产业线、地区线各1万平方米) [3] - 产业线设置"1+6"矩阵:主展厅+6大产业板块(先进文化制造/文化体育/数字创意/创意设计/影视出版印刷/新闻信息服务) [3] - 地区线组织全省21个地市参展,重点展示农文旅体教融合与岭南文化"双创"成果 [3] - 全馆500多家企业参展,覆盖6大千亿产业集群、30多个产业门类,展示超2万个互动性文化产品 [3] 广东文化产业政策与活动 - 将发布影视、演艺市场、动漫影视、网络游戏、电子竞技、网络视听六大领域专项扶持政策 [4] - 重点项目包括"众擎机器人自由格斗赛""人车家—文化科技生活态"等活动,16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4] - 联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港等平台发布头部文化企业招聘信息,推动文化产业人才集聚 [4][5] 广东文化产业数据表现 - 2023年文化产业增加值7806亿元(+11.7%),连续22年全国第一,占GDP比重5.75% [5] - 文化法人单位44.6万家,从业人员333万占全国1/7,拥有腾讯、网易等国际竞争力企业 [5] - 2024年营业性演出超40万场(收入63.56亿元),带动其他消费超250亿元 [5] - 新闻信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营收3702亿元(+13.9%),电影票房52.64亿元连续23年全国第一 [6] - 超高清视频产业集聚广深惠等地500余家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 [6]
彰显人文湾区独特魅力(观沧海)
人民日报· 2025-04-23 05:52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发展 - 澳门、香港、广州三城联动举办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剧文化节,通过舞台剧《海底两万里》、越剧《梁祝》、音乐剧《雄狮少年》等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 [1] - 岭南文化(粤剧、龙舟、武术、醒狮)是粤港澳三地共通的文化语言,承载共同人文记忆,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灯会通过粤语元素增强文化归属感 [1] - 佛山武术与香港电影艺术结合产生《叶问》系列电影,珠澳两地联合创排现代粤剧《无声的功勋》获好评,体现三地文化互补优势 [2] 文化创新与技术应用 - 醒狮文化通过动画《雄狮少年》(最受大湾区大学生欢迎影片)和同名音乐剧实现创新表达,融入新技术新理念焕发活力 [2] -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运用AI讲古人、裸眼3D视频、沉浸式数字展等技术提升游客体验 [2] - 舞剧《咏春》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亮相,融合武术与香云纱“双非遗”元素,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3] 文化交流与国际影响 - 大湾区作为中西文化交汇平台,通过《咏春》等作品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创新人文交流方式 [3] - 粤港澳三地以岭南文化为纽带,共同构建“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