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文湾区
icon
搜索文档
大湾区这场论坛火了!张国立要在坪山“种戏剧种子”,腾讯给非遗建“数字保险库”
格隆汇APP· 2025-05-28 17:53
人文湾区战略定位 - 大湾区具备三重文明属性:中华文明连续性发展前沿阵地、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性转化试验平台、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价值对话窗口[4] - 人文湾区终极使命是证明文化独特性与包容性价值共识可共存[4] - 大湾区正以科技革命重塑新质生产力,以管理创新构建文化共生生态[7] 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 - 深圳坪山融合客家文化遗产(大万世居、长守围屋)与现代文化设施(大剧院、美术馆),形成城村融合的当代感[4] - 龙马社选择坪山源于创新基因共振,深圳"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政策提供全方位支持[5] - 腾讯"数字中轴"项目运用区块链技术对非遗传承进行确权,数字技术构建文化遗产"数字保险库"[6] 科技与文化融合 - "澳门科学一号"卫星是全球首个低轨道空间地磁卫星,磁场测量精度达世界最高水平[6] - 该卫星与全球18个顶级研究所建立科研合作,成为大湾区科技名片[6] - 数字技术突破时空限制,使湾区人文交流形成"情感共同体"[6] 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 香港西九文化区提出11城市应结成文化共同体,利用港澳对外交流优势加强内地院团海外联系[8] - 建议通过共同创作、共同演出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合作模式[8] - 龙马社计划联动港澳戏剧机构创排湾区故事剧目,推动文化内容走向全国[5] 历史与未来视角 - 大湾区文化密码体现在十三行商馆、南海I号考古博物馆、港珠澳大桥等载体中[7] - 科幻创作活力源于科技发展,大湾区作为科技高地将持续激发创作活力[7] - 非遗和传统文化生命力在于流动性和包容性,需持续接纳新事物促进成长[7]
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各界人士畅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文湾区”
新华网· 2025-05-28 11:11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 -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文化融合的基因,广东的历史底蕴和创新活力、香港的国际化、澳门的多元性共同构成"人文湾区"的丰沃土壤 [1] - 大湾区文脉同根的历史纽带塑造了共同的人文精神,共建"人文湾区"是对粤港澳共同文化内核的提炼和升华 [2] - 大湾区同时具备三重文明属性:中华文明连续性发展的前沿阵地、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性转化的试验平台、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价值的对话窗口 [2] 湾区文化的现代表达 - 深圳"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与文化艺术追求突破的特点高度契合,既有客家文化遗产的深厚积淀,也有科技企业带来的未来感 [3] - 龙马社将加强与香港、澳门戏剧艺术机构的联动合作,共同创作反映湾区故事的精品剧目,促进大湾区文化交流与融合 [3] - 粤港澳大湾区培育了大量优秀科技企业,这种创新文化是科幻的土壤,成长于此的一代人天然是科幻的读者和作者 [3] "数智湾区"的文化创新 -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众多,创新资源高度集聚,是"科技+文化"的试验田 [4] - 腾讯"数字中轴"项目利用区块链技术确权非遗传承,大疆创新将岭南醒狮植入无人机编队表演,华为河图引擎在赤湾炮台叠加AI历史场景 [4] - 华强方特公司通过"科技+文化"模式开发"方特东方神画"主题乐园、《又见圆明园》VR项目,技术服务于人文价值的创造与传递 [5] 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 技术是文化的"翻译官"和"催化剂",帮助传统文化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为普通人提供可参与的文化体验 [5] - 腾讯开发的"趣学普通话"App用AI和游戏化方式帮助港澳与内地孩子学习语言,"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序激发大众对甲骨文的学习兴趣 [5]
“人文湾区 数智湾区”论坛在深圳举行 探索人文与科技融合路径
新华社· 2025-05-27 22:18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发展 - 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人文湾区数智湾区"论坛在深圳举行 聚焦新质生产力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繁荣发展和"数智湾区"的文化创新 [1] - 论坛汇聚内地、港澳政府部门代表、高校智库学者、企业家和青年才俊 展示新型文化业态 激发文化创新活力 [1] -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同根、人缘相亲、民俗相近、优势互补 共建"人文湾区"是对三地共同文化内核的提炼和升华 [1] 大湾区文化价值与定位 - 大湾区文化价值具备三重文明属性:中华文明连续性发展的前沿阵地、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性转化的试验平台、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价值的对话窗口 [1] - 大湾区不仅是地理概念 更是正在跃升的文化共同体 利用海洋文化优势 三足立鼎 聚力协作 成为中国发展新引擎 [2] - 弘扬大湾区抗战文化是强化内地和港澳青少年爱国教育、共建"人文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论坛组织与背景 - 论坛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办 广东省委宣传部、深圳市委宣传部承办 中央政府驻香港、澳门联络办公室宣文部协办 [2] - 论坛从大湾区人文传承、科技创新实践出发 以历史、文化、艺术、技术融合为脉络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共生 [1]
彰显人文湾区独特魅力(观沧海)
人民日报· 2025-04-23 05:52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发展 - 澳门、香港、广州三城联动举办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剧文化节,通过舞台剧《海底两万里》、越剧《梁祝》、音乐剧《雄狮少年》等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 [1] - 岭南文化(粤剧、龙舟、武术、醒狮)是粤港澳三地共通的文化语言,承载共同人文记忆,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灯会通过粤语元素增强文化归属感 [1] - 佛山武术与香港电影艺术结合产生《叶问》系列电影,珠澳两地联合创排现代粤剧《无声的功勋》获好评,体现三地文化互补优势 [2] 文化创新与技术应用 - 醒狮文化通过动画《雄狮少年》(最受大湾区大学生欢迎影片)和同名音乐剧实现创新表达,融入新技术新理念焕发活力 [2] -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运用AI讲古人、裸眼3D视频、沉浸式数字展等技术提升游客体验 [2] - 舞剧《咏春》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亮相,融合武术与香云纱“双非遗”元素,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3] 文化交流与国际影响 - 大湾区作为中西文化交汇平台,通过《咏春》等作品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创新人文交流方式 [3] - 粤港澳三地以岭南文化为纽带,共同构建“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