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文湾区
icon
搜索文档
大湾区这场论坛火了!张国立要在坪山“种戏剧种子”,腾讯给非遗建“数字保险库”
格隆汇APP· 2025-05-28 17:53
人文湾区战略定位 - 大湾区具备三重文明属性:中华文明连续性发展前沿阵地、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性转化试验平台、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价值对话窗口[4] - 人文湾区终极使命是证明文化独特性与包容性价值共识可共存[4] - 大湾区正以科技革命重塑新质生产力,以管理创新构建文化共生生态[7] 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 - 深圳坪山融合客家文化遗产(大万世居、长守围屋)与现代文化设施(大剧院、美术馆),形成城村融合的当代感[4] - 龙马社选择坪山源于创新基因共振,深圳"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政策提供全方位支持[5] - 腾讯"数字中轴"项目运用区块链技术对非遗传承进行确权,数字技术构建文化遗产"数字保险库"[6] 科技与文化融合 - "澳门科学一号"卫星是全球首个低轨道空间地磁卫星,磁场测量精度达世界最高水平[6] - 该卫星与全球18个顶级研究所建立科研合作,成为大湾区科技名片[6] - 数字技术突破时空限制,使湾区人文交流形成"情感共同体"[6] 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 香港西九文化区提出11城市应结成文化共同体,利用港澳对外交流优势加强内地院团海外联系[8] - 建议通过共同创作、共同演出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合作模式[8] - 龙马社计划联动港澳戏剧机构创排湾区故事剧目,推动文化内容走向全国[5] 历史与未来视角 - 大湾区文化密码体现在十三行商馆、南海I号考古博物馆、港珠澳大桥等载体中[7] - 科幻创作活力源于科技发展,大湾区作为科技高地将持续激发创作活力[7] - 非遗和传统文化生命力在于流动性和包容性,需持续接纳新事物促进成长[7]
文化强国与人文湾区建设论坛举行 专家分享行业前沿真知灼见
南方都市报· 2025-05-28 16:02
文化强国与人文湾区建设论坛 - 论坛主题为"粤韵风华 岭南印象——传承 创新 共融" 聚焦数字时代的文化发展和人文湾区建设 [1] - 各界专家学者通过多维思想碰撞与深度对话 凝聚推动发展的战略共识 为文化强国战略和人文湾区建设注入新活力 [1] - 暨南大学强调该论坛对传承中华文脉 推动人文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大湾区文化融合发展模式 - 提出"价值追求+文明转型"双轮驱动模式 在价值追求方面要创造公平公正发展环境 构建法治社会 在社会制度层面筑牢融合根基 [2] - 文明转型要求保持城市文化底色同时实现互补共生 不仅是文化整合 更是心态 心理结构升级和新人格塑造 以重塑湾区人文生态 [2] 数字时代大湾区文旅产业发展 - 提出"三新五转六径"战略框架 把握政策 消费 科技三大新趋势 推动五大维度转型 [2] - 六大发展路径包括城市IP形象塑造 传统文化场景体验创新 爆款产品培育 数字科技生态赋能等 [2] -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催生新生活体验方式 应以场景再造激活文化基因 以体验升级重塑文旅价值 打造兼具文化深度与科技魅力的新型体验经济模式 [2] 高校在人文湾区建设中的作用 - 暨南大学将继续发挥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作用 与社会各界合作探索文化创新与产业融合新模式 [3] - 共同书写人文湾区建设新篇章 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智慧 [3]
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各界人士畅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文湾区”
新华网· 2025-05-28 11:11
"我曾多次站在珠江口的虎门炮台,这里既是林则徐销毁鸦片的历史现场,也是当下全球40%消费电子 产品的出海通道。我们共同面临历史、文化、艺术与技术的融合。"阎崇年说。 湾区文化的现代表达 新华社深圳5月27日电 题: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各界人士畅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文湾区" 新华社记者李晓玲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天然具备文化融合的基因——广东的 历史底蕴和创新活力、香港的国际化、澳门的多元性,共同构成"人文湾区"的丰沃土壤。 当前,发挥"人文湾区"优势和岭南文化特色,在实践中探索人文传承与科技创新的融合路径,激发"数 智湾区"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正成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共生的纽带和抓手。27日在深圳举行的 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人文湾区 数智湾区"论坛上,各界人士畅所欲言,围绕在文化强国建设中 贡献湾区力量建言献策。 大湾区共同的人文精神 粤港澳三地文脉同根的历史纽带塑造了大湾区共同的人文精神,共建"人文湾区"是对粤港澳共同文化内 核的提炼和升华。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会长吴志良认为,大湾区的文化价值在于 它同时具备三重文明属性 ...
“人文湾区 数智湾区”论坛在深圳举行 探索人文与科技融合路径
新华社· 2025-05-27 22:18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发展 - 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人文湾区数智湾区"论坛在深圳举行 聚焦新质生产力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繁荣发展和"数智湾区"的文化创新 [1] - 论坛汇聚内地、港澳政府部门代表、高校智库学者、企业家和青年才俊 展示新型文化业态 激发文化创新活力 [1] -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同根、人缘相亲、民俗相近、优势互补 共建"人文湾区"是对三地共同文化内核的提炼和升华 [1] 大湾区文化价值与定位 - 大湾区文化价值具备三重文明属性:中华文明连续性发展的前沿阵地、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性转化的试验平台、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价值的对话窗口 [1] - 大湾区不仅是地理概念 更是正在跃升的文化共同体 利用海洋文化优势 三足立鼎 聚力协作 成为中国发展新引擎 [2] - 弘扬大湾区抗战文化是强化内地和港澳青少年爱国教育、共建"人文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论坛组织与背景 - 论坛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办 广东省委宣传部、深圳市委宣传部承办 中央政府驻香港、澳门联络办公室宣文部协办 [2] - 论坛从大湾区人文传承、科技创新实践出发 以历史、文化、艺术、技术融合为脉络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共生 [1]
彰显人文湾区独特魅力(观沧海)
人民日报· 2025-04-23 05:52
风起南海,潮涌珠江。粤港澳三地以岭南文化为纽带,增进心相通、情相连,在大湾区这片充满魅力与 活力的热土上,携手共绘人文湾区的华彩篇章。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23日 15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发挥"不同"优势。大湾区11座城市,以其各具特色的文化底蕴和禀赋,为增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提供了 丰富多元的人文资源。佛山的武术传统,叠加香港的电影艺术,产生出《叶问》系列电影;珠澳两地文 艺工作者联合创排的现代粤剧《无声的功勋》,广受好评……以岭南文化为纽带,粤港澳三地优势互 补,在不同文化领域广泛开展交流合作,有利于把湾区人共同的"精神家园"越建越好。 把握好"守正"与"创新"。增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应坚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更好推动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醒狮文化根植于岭南大地数百年,代代相传,近年来,以醒狮为创 作灵感的文艺作品频频出圈,动画《雄狮少年》曾被选为"最受大湾区大学生欢迎影片",音乐剧《雄狮 少年》好评如潮,"洋溢着满满的岭南风情"。新技术新方式新理念,让岭南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在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AI讲古人、裸眼3D视频、沉浸式数字展等让游客畅享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