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

搜索文档
广绣:千年针法绣尽岭南芳华 | 岭南衣·秀新疆②
南方农村报· 2025-08-09 19:05
广绣历史与发展 - 广绣作为粤绣重要分支,拥有针步均匀、色泽富丽、纹理清晰分明等特征,兼具岭南风味与西方艺术风格[10][11] - 发源于广州及周边南海、番禺、顺德等地,以桑蚕丝线、绒线、金银线为材料,在真丝缎、绸、纱等底料上绣制[14] - 唐代南海奇女卢眉娘能于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如粟粒却点划分明,广绣自此崭露头角[15][16][17][18][19] - 明代成为民间重要手工业,17-18世纪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欧洲,包括批量商品与贵族订制绣品[22][23] - 清代进入全盛时期,从业者众多,题材融入西方油画元素[23][24] 广绣工艺与特色 - 绣法分为绣、贴、拼、缀,针法达200多种,如六角三叠踏针锦等,能表现物象肌理[25][26] - 色彩运用分威彩(饱满色调)与淡彩(三间色),分别呈现富丽堂皇与淡雅清新效果[29][30][31] - 擅长表现岭南风物如荔枝、红棉、百鸟,独创"留水路"技法(留0.5毫米等距镂空线条),增强层次与立体感[32][33][34][35][37] 现代广绣与文化传播 - 现代广绣绣品作为艺术品占领市场,成为文化传播使者[38][39] - 8月15-19日将在喀什"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活动中展示,推动岭南与新疆文化交流[3][4][39][40]
广东文旅海外推广中心在巴黎揭牌!“原味广东”定制线路发布
南方都市报· 2025-07-02 11:50
广东文旅海外推广中心成立 - 广东文旅海外推广中心在法国巴黎揭牌启用,标志着广东深耕欧洲市场、深化中法文旅合作迈出里程碑式一步 [1] - 该中心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联合打造,旨在成为广东在欧洲的"桥头堡",深化与法国乃至全欧的文旅交流合作 [1] - 中心将构建常态化、机制化的中法文旅合作平台,推动广东优质文旅资源的国际化表达与传播,促进双向客源互送、人才交流与产业投资合作 [4] 广绣文化展示 - "发现精彩广东·王新元广绣个人作品展"同场举办,展出6幅广绣代表作,题材横跨动物、青铜器与岭南风采 [2] - 展览巧妙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展现广绣独特的文化厚度与艺术张力,同时展出广绣文创产品如胸针、艺术音响、丝巾等 [2] - 展览是广绣这一国家级非遗瑰宝走向世界、促进中法文化交流的重要里程碑 [3] 合作与推广计划 - 中心与法国欧美亚旅行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旅游产品研发与分销、数字化营销、专业培训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 [6] - 中心官方网站同步上线,集资讯、体验、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云端广东"正式向法国公众和旅游业界开放 [5] - 中心将立足巴黎,辐射欧洲,通过主题推介、实地踩线、专业培训、"岭南文化工坊"等活动提升广东在欧洲市场的认知度和吸引力 [6] 市场反应与展望 - 法国国家旅游委员会前秘书长指出广东丰富多元的旅游资源对法国游客极具吸引力,中心的本地化推广将便利法国旅游业界设计产品和吸引游客 [4] - 法中委员会秘书长表示中心将成为法国各界深入了解广东、发掘合作机遇的重要窗口 [4] - 中心负责人表示目标是显著提升广东作为首选旅游目的地在欧洲市场的认知度和吸引力,让广东成为法国游客发现东方魅力的重要窗口 [6]
过端午,广东人是认真的!
央视新闻· 2025-05-31 15:10
广东端午文化特色 - 广东河流水网密布,是岭南龙舟文化的重要起源地,每年农历三月至八月各地会接连上演赛龙舟活动[1] - 佛山叠滘龙舟是龙舟界最具技术流的代表,号称"银河系唯一水上F1",船员需驾驶25米龙舟在复杂水道进行漂移急转[2][3] - 广东人视龙舟为真龙,启用前需经过严谨仪式,不同地域龙头造型各异以适应不同水域条件[4] - 传统龙舟村中"老龙"质地坚硬耐蚀,妥善存放可拥有极长使用寿命[5] 广东端午美食 - 端午节必吃龙舟饭,寓意风调雨顺,用糯米、腊肉丁、虾米、香菇等做成,装饭的碗比平常大[7][8] - 肇庆裹蒸粽选用本地冬叶水草包裹成金字塔形,内料以糯米、脱衣绿豆和猪肉为主,需柴火猛火煲七八个小时[9][10] - 潮汕鸳鸯粽让咸甜党握手言和,每个"角"口味不同,包含蛋黄、豆沙、糯米等多种馅料[11] - 端午节必尝岭南果王荔枝,茂名白糖罂是早熟品种,皮薄肉厚纯甜无酸略带蜜味[12] 广东旅游资源 - 中山翠亨村是孙中山出生地,故居祖屋和老树讲述其成长故事,纪念馆还原早年生活场景[13] - 开平碉楼是世界文化遗产,中西合璧建筑风格惊艳,在田野映衬下更显独特[14][15] - 阳江海陵岛大角湾三面群峰拱护面临浩瀚南海,十里银滩可看落日熔金听涛声依旧[17][18] - 韶关丹霞山有600多座石峰石墙等丹霞地貌,拟人拟物形象逼真犹如红宝石雕塑园[20] - 惠州西湖与杭州西湖齐名但多一份岭南婉约,丰渚园荷花初绽泗洲塔下题刻与菖蒲相映[22] - 清远连州地下河以神秘瑰丽石钟乳和气势恢宏洞穴暗河闻名,堪称天然空调房[25] - 珠海东澳岛南沙湾钻石沙滩绵延数里海水澄澈如琉璃,可潜水探秘珊瑚礁[28] 广东亲子娱乐 - 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是孩子自然启蒙地,可穿越非洲草原与长颈鹿斑马"擦肩而过"[33] - 珠海长隆海洋王国是了解海洋生物课堂,在鲸鲨馆玻璃穹顶下与魔鬼鱼"共舞"[33] - 深圳观澜湖休闲度假区举办膨胀动物展,动物以膨胀形态巨大身躯跃然眼前[33] - 梅州雁南飞茶田景区可全家学习采茶制茶,在青山绿水间聆听虫鸣鸟叫[33]
岭南非遗扎根边疆,激活文化润疆一池春水丨广东援疆这两年
南方农村报· 2025-05-13 08:31
广东援疆文化润疆成果 - 广东援疆打造全疆首个以声像阅读为特色的"悦读粤有趣"城市书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阅读技术融合,自去年开放以来累计接待群众约5万人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39场次,受益群众7100人次 [16][17][38] - 在喀什市中心及对口支援的疏附县、伽师县和兵团第三师推进城市书吧建设,同时在受援地学校建设11所声像图书室,总面积超过3800平方米 [40][49] - 打造岭南阅读空间,融合广东文化元素和喀什地域特色,集阅读、艺术、文创、图书销售、文化活动和轻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成为喀什文化"新地标" [42][45][46] 岭南非遗在南疆的推广 - 在疏附县第二中学成立30人英歌舞队,由广东援疆支教大学生指导,在粤港澳新篮球嘉年华上进行表演并获得好评 [55][56][65] - 广东援疆支持广东潮剧院与喀什大学成立潮乐传承中心,定期进疆授课,学生学会用热瓦普弹奏经典潮乐《画眉跳架》 [68][72][74] - 推动龙狮文化在伽师县发展,全县成立100多支龙狮队伍,并在喀什地区首届龙狮竞赛中获得青年乙组冠军 [99][101][103] 校园文化活动开展 - 在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开展剪纸、刺绣社团活动,吸引120余名学生参与,创作作品300余件,其中20幅优秀作品入选文化交流展 [88][89][90] - 支持喀什地区和兵团第三师107所学校及幼儿园开展舞龙舞狮、剪纸、书法、中医药等校园传统文化活动超171场次,新成立119个文化社团 [94][95] - 通过英歌舞、醒狮、咏春拳亮相喀什古城景区,精品潮剧《李商隐》喀什首演等活动,累计覆盖粤新两地群众超过50万人次 [106][107][108]
岭南文化里的乡土情怀——读徐燕琳《岭南文化考论》有感
南方农村报· 2025-05-06 18:31
岭南文化研究 - 《岭南文化考论》由华南农业大学徐燕琳教授撰写,中山大学出版社2024年12月出版,从学术精度和日常广度系统梳理岭南文化脉络 [2][8] - 研究内容涵盖波罗诞祭祀、广式饮茶、潮州歌谣、客家精神等民俗文化现象,通过移民史、崖山事件等追溯岭南精神内核 [3][5][10] - 方法论上结合《帝女花》《黄花岗》等文艺作品分析文化基因现代转化,提供地域文化研究范式 [14][15] 文化价值提炼 - 突破"南蛮之地"刻板认知,揭示岭南文化中自由独立、多元一体的特质,强调其作为中华文化重要支脉的地位 [5][9][12] - 通过疍民水文化、城乡风貌等田野调查还原生活本态,展现文化生命力与当代建设价值 [10][11][20] - 与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形成呼应,体现传统文化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意义 [18][19][21] 学术特色 - 采用"考论"形式,兼顾严谨考据与文人情怀,实现历史静态研究与动态生活观察的结合 [4][6][11] - 以典型文化符号(如崇正精神、潮客方言)为切入点,构建地域文化认知坐标 [10][12] - 提出创造性转化路径,强调当代实践对文化传承的推动作用 [16][17]
彰显人文湾区独特魅力(观沧海)
人民日报· 2025-04-23 05:52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发展 - 澳门、香港、广州三城联动举办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剧文化节,通过舞台剧《海底两万里》、越剧《梁祝》、音乐剧《雄狮少年》等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 [1] - 岭南文化(粤剧、龙舟、武术、醒狮)是粤港澳三地共通的文化语言,承载共同人文记忆,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灯会通过粤语元素增强文化归属感 [1] - 佛山武术与香港电影艺术结合产生《叶问》系列电影,珠澳两地联合创排现代粤剧《无声的功勋》获好评,体现三地文化互补优势 [2] 文化创新与技术应用 - 醒狮文化通过动画《雄狮少年》(最受大湾区大学生欢迎影片)和同名音乐剧实现创新表达,融入新技术新理念焕发活力 [2] -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运用AI讲古人、裸眼3D视频、沉浸式数字展等技术提升游客体验 [2] - 舞剧《咏春》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亮相,融合武术与香云纱“双非遗”元素,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3] 文化交流与国际影响 - 大湾区作为中西文化交汇平台,通过《咏春》等作品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创新人文交流方式 [3] - 粤港澳三地以岭南文化为纽带,共同构建“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