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

搜索文档
广东文旅海外推广中心在巴黎揭牌!“原味广东”定制线路发布
南方都市报· 2025-07-02 11:50
广东文旅海外推广中心成立 - 广东文旅海外推广中心在法国巴黎揭牌启用,标志着广东深耕欧洲市场、深化中法文旅合作迈出里程碑式一步 [1] - 该中心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联合打造,旨在成为广东在欧洲的"桥头堡",深化与法国乃至全欧的文旅交流合作 [1] - 中心将构建常态化、机制化的中法文旅合作平台,推动广东优质文旅资源的国际化表达与传播,促进双向客源互送、人才交流与产业投资合作 [4] 广绣文化展示 - "发现精彩广东·王新元广绣个人作品展"同场举办,展出6幅广绣代表作,题材横跨动物、青铜器与岭南风采 [2] - 展览巧妙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展现广绣独特的文化厚度与艺术张力,同时展出广绣文创产品如胸针、艺术音响、丝巾等 [2] - 展览是广绣这一国家级非遗瑰宝走向世界、促进中法文化交流的重要里程碑 [3] 合作与推广计划 - 中心与法国欧美亚旅行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旅游产品研发与分销、数字化营销、专业培训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 [6] - 中心官方网站同步上线,集资讯、体验、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云端广东"正式向法国公众和旅游业界开放 [5] - 中心将立足巴黎,辐射欧洲,通过主题推介、实地踩线、专业培训、"岭南文化工坊"等活动提升广东在欧洲市场的认知度和吸引力 [6] 市场反应与展望 - 法国国家旅游委员会前秘书长指出广东丰富多元的旅游资源对法国游客极具吸引力,中心的本地化推广将便利法国旅游业界设计产品和吸引游客 [4] - 法中委员会秘书长表示中心将成为法国各界深入了解广东、发掘合作机遇的重要窗口 [4] - 中心负责人表示目标是显著提升广东作为首选旅游目的地在欧洲市场的认知度和吸引力,让广东成为法国游客发现东方魅力的重要窗口 [6]
广东影视“政策包”引力足 全国影视头部企业齐聚广州
广州日报· 2025-06-20 10:03
广东省影视产业政策推进 - 广东省发布《关于推动广东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15项举措,涵盖打造环珠江口影视产业带、建立影视创作选题库、健全影视扶持激励机制等九个方面 [2] - 该政策是全国首个涵盖院线电影、电视剧、网络剧、微短剧的综合性政策 [2] - 政策吸引国内主要网络视听平台和知名制作企业参与讨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2] 行业合作与IP开发 - 浙江华策影视集团认为广东的文化底蕴(如粤语、骑楼、醒狮)为影视创作提供丰富题材,计划在产教融合和职业教育领域与广东合作 [3] - 陕文投希望与广东合作开发红色题材和现实题材影视作品,并探索“影视+文旅”模式 [3] - 腾讯视频正在开发根据葛亮小说改编的《燕食记》,目标打造为广东版《繁花》 [6] - 北京长信影视筹备80集短剧《烟雨神游记》,计划在广东立项并筹建中国文化乐园 [4][5] 企业案例与政策实效 - 忆光年影视表示广州的政策支持使其项目《无尽的尽头》顺利推进,从立项到播出获得全流程补助 [5]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认为广东的高新科技企业可赋能影视工业化升级,建议结合智慧运营系统与文旅融合 [4] - 郭靖宇团队在广东拍摄《我和我的命》,称赞当地现代化环境和管理理念有利于影视产业化发展 [6] 行业发展趋势 - 企业普遍看好岭南文化IP开发潜力,认为政策将推动“影视+文旅”“影视+娱乐”等新生态 [4][5] - 广东的实景拍摄资源和高科技优势被视作吸引优质项目的关键因素 [3][4][6]
粤语“粤”讲越盏鬼!当广东小学课堂唱起“氹氹转”|六一特辑
南方农村报· 2025-06-01 10:35
粤语文化传承现状 - 粤语是广东三大方言之一,广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普通话普及背景下面临传承危机[26][27] - 2023年广东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强方言保护与传承[28][29] - 广东60%的"新南海人"学生不会说粤语,对岭南文化了解有限[61] 学校教育实践 - 佛山市南海区金溪小学开设粤语课程,通过情景剧、童谣等形式教学[16][52][53] - 学校设置"六一"粤语节目,包括早茶情景剧和粤语歌剧[20][21][22] - 采用分级教学,组建专门教师团队开发课程内容[49] - 广州培正中学等学校设立"粤语日",探索文化传承新形式[64][65] 教学方法与效果 - 通过早茶情景剧还原生活场景,教授"唔该""食饭"等日常用语[38][39][54] - 结合古诗词、俚语教学,如"氹氹转""盏鬼"等特色词汇[55][56][57] - 非粤语家庭学生能主动展示学习成果,掌握基础交流用语[54] 社会协同机制 - 社区开设粤语培训班和粤语角活动,吸引三代人参与[87][89] - 志愿者团队组织免费课程,如"粤学粤快乐"开展一对一教学[93][96][98] - 政协委员建议在义务教育阶段增设粤语知识课[80][81] - 电视台维持双语播报,商业场所保留粤语叫卖传统[73][94] 文化价值认知 - 粤语承载两千多年广府文化,是研究岭南历史民俗的重要载体[69][76][77] - 方言保护有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增强地域身份认同[78][82] - 通过语言传承激活文化基因,形成社会"交响乐"式保护格局[82][101]
过端午,广东人是认真的!
央视新闻· 2025-05-31 15:10
当岭南荔枝红遍枝头 珠江水泛起粼粼波光 一到端午 广东人的DNA就动了 "老板,我要请假回村'扒(pá)龙舟' 没有我,我们村可能会输!" 端午节已经到来 广东人迎来了热闹的端午节 吃粽子、挂葛藤、戴香囊 更少不了赛龙舟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邀请全球旅客 到 广 东 过 端 午 广东人过端午究竟有多讲究? 今天,跟着央视新闻打卡笔记 一起去岭南看一看 01 广东人 为何如此钟意"扒龙舟"? 广东河流水网密布,是岭南龙舟文化的重要起源地,每年的农历三月至农历八月,赛龙舟(广东人称 为"扒龙船""扒龙舟")活动会在不同地区接连上演。 正逢端午,广东各地的龙舟队火力全开,龙舟劈波斩浪,号子声、锣鼓声、击水声、助威声交织,热闹 非凡。 划龙舟不只为了争冠军,还为了讨彩头。"龙船扒得快,今年好世界。"广东人认为,若在龙舟比赛中获 胜,今年就会有好运气。 广东人对龙舟队的要求很明确:无论如何也不能比别人慢。 因此在广东观看"扒龙舟"比赛,经常能看到队员们掌控着龙舟,在水面上完成弹射起步、漂移过弯、急 刹调头等高难度动作。 网友戏称"把龙舟'飙'出残影"的佛山叠滘(jiào)龙舟,是龙舟界最具技术流的代表之一,号称"银河系 ...
岭南非遗扎根边疆,激活文化润疆一池春水丨广东援疆这两年
南方农村报· 2025-05-13 08:31
岭南非遗扎根边 疆,激活文化润 疆一池春水丨广 东援疆这两年_ 南方+_南方plus 编者按:新疆工 作是"国之大 者",对口支援 新疆是党中央赋 予广东的重大政 治责任。近期, 广东省支援西藏 新疆和对口合作 工作领导小组召 开会议时指出, 今年是决胜"十 四五"、谋划"十 五五"的关键一 年,也是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成立 70周年,做好今 年的对口支援和 对口合作工作意 义重大、责任重 大。 初心不改,使命 如磐。2025年是 第十批广东援疆 干部人才进疆两 周年。两年来, 在粤新(兵团) 两省区党委、政 府正确领导下, 全体广东援疆干 部人才锚定"走 在前列"的总目 标,时刻牢 记"进疆为什 么、在疆干什 么、离疆留什 么"的使命,围 绕重点任务系统 谋划、精准发 力,奋力书 写"进疆有目 标、在疆有作 为、离疆有成 果"的亮丽答 卷。 跨粤山海,奔赴 疆来。为全方位 展现广东在民生 援疆、智力援 疆、产业援疆、 文化润疆、民 族"三交"等方面 成果,今起推 出"广东援疆这 两年"系列报 道,敬请垂注。 在不久前的世界 读书日,位于喀 什市东湖公园附 近的"悦读粤有 趣"城市书吧, 各类全民阅读推 广活动 ...
岭南文化里的乡土情怀——读徐燕琳《岭南文化考论》有感
南方农村报· 2025-05-06 18:31
岭南文化研究 - 《岭南文化考论》由华南农业大学徐燕琳教授撰写,中山大学出版社2024年12月出版,从学术精度和日常广度系统梳理岭南文化脉络 [2][8] - 研究内容涵盖波罗诞祭祀、广式饮茶、潮州歌谣、客家精神等民俗文化现象,通过移民史、崖山事件等追溯岭南精神内核 [3][5][10] - 方法论上结合《帝女花》《黄花岗》等文艺作品分析文化基因现代转化,提供地域文化研究范式 [14][15] 文化价值提炼 - 突破"南蛮之地"刻板认知,揭示岭南文化中自由独立、多元一体的特质,强调其作为中华文化重要支脉的地位 [5][9][12] - 通过疍民水文化、城乡风貌等田野调查还原生活本态,展现文化生命力与当代建设价值 [10][11][20] - 与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形成呼应,体现传统文化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意义 [18][19][21] 学术特色 - 采用"考论"形式,兼顾严谨考据与文人情怀,实现历史静态研究与动态生活观察的结合 [4][6][11] - 以典型文化符号(如崇正精神、潮客方言)为切入点,构建地域文化认知坐标 [10][12] - 提出创造性转化路径,强调当代实践对文化传承的推动作用 [16][17]
彰显人文湾区独特魅力(观沧海)
人民日报· 2025-04-23 05:52
风起南海,潮涌珠江。粤港澳三地以岭南文化为纽带,增进心相通、情相连,在大湾区这片充满魅力与 活力的热土上,携手共绘人文湾区的华彩篇章。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23日 15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发挥"不同"优势。大湾区11座城市,以其各具特色的文化底蕴和禀赋,为增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提供了 丰富多元的人文资源。佛山的武术传统,叠加香港的电影艺术,产生出《叶问》系列电影;珠澳两地文 艺工作者联合创排的现代粤剧《无声的功勋》,广受好评……以岭南文化为纽带,粤港澳三地优势互 补,在不同文化领域广泛开展交流合作,有利于把湾区人共同的"精神家园"越建越好。 把握好"守正"与"创新"。增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应坚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更好推动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醒狮文化根植于岭南大地数百年,代代相传,近年来,以醒狮为创 作灵感的文艺作品频频出圈,动画《雄狮少年》曾被选为"最受大湾区大学生欢迎影片",音乐剧《雄狮 少年》好评如潮,"洋溢着满满的岭南风情"。新技术新方式新理念,让岭南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在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AI讲古人、裸眼3D视频、沉浸式数字展等让游客畅享精 ...